动植物检疫处理的主要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12.50 KB
- 文档页数:1
一、名词解释1.检疫监管:检疫机关对进出境或调运的植物、植物产品的生产、加工、存放等过程实行监督管理的检疫程序。
2.检疫处理:一种采取扑杀即全部杀掉,尸体深埋或焚烧,另一种则退回。
对于动物产品也可通过物理、化学方法进行消毒处理。
3.隔离检疫:是将进出境或国调运的有关动植物在检疫机关指定的场所,于隔离条件下进行饲养或种植,并在其生长期进行检验、检测和处理的一项措施。
4.检疫许可:是在输入某些检疫物时,输入单位向检疫机关提前提出申请,检疫机关审查并决定是否输入的法定程序。
5.传染源:就是受感染的动物,指体有病原体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到体外的动物。
6.产地检疫:是动植物或动植物产品在国省(地)间或省(地)进行调运前,由检疫人员在其生长或生产期间于原产地进行检验、检测、以防止管制性动物疫病或植物有害生物在国传播或扩散的一项措施。
7.检疫申报:是检疫物输入或输出时由货主或代理人向检疫机关及时声明并申请检疫的法定程序。
8.动物疫病:指危害或可能危害动物及动物产品的任何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9.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是以生物的或者其它科学的和经济依据,确定一种有害生物是否应该限制和加强防治措施力度的评价过程。
10.限时检疫:11.植物疫区:是指在某一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分布未广的情况下,对发生了这一有害生物的地区,为了防止其向未发生地区传播扩散,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而划定,并采取封锁,消灭措施的区域。
12.植物保护区:是指在某一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已较普遍的情况下,对尚无此有害生物分布的地区,为了防止其被污染或被人为传入,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而划定,并采取保护措施的区域。
1.植物产品:是指来源于植物未经加工或者虽经加工但仍有可能传播病虫害的产品,如粮食、豆、棉花、油、麻、烟草、籽仁、干果、鲜果、蔬菜、生药材、木材、饲料等。
2.实验室检测:是指借助于实验室仪器设备对动物样品进行动物疫病检查、鉴定的法定程序。
NJC植物检疫多选题试题及答案3.根据FAO《国际植物保护公约》及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的相关定义,管制的有害生物包括:____。
() *A.非检疫性有害生物B.检疫性有害生物(正确答案)C.外来入侵种D.管制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正确答案)6.____措施属于植物检疫措施范畴。
() *A.禁止入境(正确答案)B.进境许可(正确答案)C.限定产地(正确答案)D.货物木质包装的性能检测7.____属于进出境植物检疫应检物的范围。
() *A.植物、植物产品(正确答案)B.植物性包装物、铺垫材料(正确答案)C.土壤、有机肥、生物防治物(正确答案)D.人体组织、生物制品、血液及其制品12.目前我国的检疫准入制度通常包括_____。
() *A.准入评估(正确答案)B.议定书磋商(正确答案)C.境外企业注册(正确答案)D.检疫审批16.进境粮食监督管理所涉及的植物检疫制度包括:_____。
() *A.检疫审批制度(正确答案)B.注册登记制度(正确答案)C.境外预检制度(正确答案)D.隔离检疫制度17.下列关于进境植物繁殖材料的表述,正确的是:_____。
() *A.引进禁止进境的植物繁殖材料的,须按照有关规定向海关总署申请办理特许检疫审批手续(正确答案)B.引进非禁止进境的植物繁殖材料的,须向国务院农业或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林业)厅(局)申请办理国外引种检疫审批手续(正确答案) C.携带或邮寄植物繁殖材料进境的,因特殊原因无法事先办理检疫审批手续的,应当向海关总署申请补办检疫审批手续D.因特殊原因引进带有土壤或生长介质的植物繁殖材料的,引种单位、个人或其代理人须向海关总署申请办理输入土壤和生长介质的特许检疫审批手续(正确答案)21.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一般包括____等环节。
() *A.信息收集(正确答案)B.风险分析(正确答案)C.措施实施(正确答案)D.风险交流22.____属于获得进境动植物检疫审批批准的条件。
植物检疫的方法嘿,咱今儿就来唠唠植物检疫的那些事儿!你知道吗,植物检疫就像是植物世界的健康卫士呢!咱先说说产地检疫吧,这就好比给植物们做个全面的体检。
在植物生长的地方,仔细检查它们有没有啥毛病,有没有害虫啊、病菌啊之类的。
这可不是随便看看就行的,得认真仔细,不放过任何一个小细节。
就像我们出门前要好好整理自己一样,得确保植物们干干净净、健健康康地出去闯荡。
然后呢,还有调运检疫。
这就像是植物们的旅行安检。
当它们要去到别的地方时,得好好检查一番。
万一有个“捣蛋分子”混在里面,那可不得了。
这就好比你要去朋友家做客,总不能带着一身脏东西去吧,那多不礼貌呀!调运检疫就是要确保植物们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带来什么危害。
还有啊,市场检疫也很重要呢!想象一下,植物们就像一个个小宝贝,来到了热闹的市场。
这时候就得有人来把关,看看它们是不是都符合标准。
要是有问题的植物混进来了,那不是会影响其他健康的植物嘛,就像一群小朋友里混进了一个爱捣蛋的,那可不行!那怎么做好这些检疫呢?这可得靠专业的人员和先进的技术啦!他们就像植物的超级英雄,用各种厉害的手段来保护植物。
比如说,他们会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植物的每一个部位,看看有没有异常。
这就像我们找东西一样,得瞪大眼睛,仔仔细细地找。
而且,检疫可不是一次就行的,得经常进行呢!就像我们每天都要刷牙洗脸保持卫生一样,植物检疫也得时刻保持警惕。
不然,那些害虫病菌可就有机可乘啦!咱再想想,如果没有植物检疫,那会怎么样呢?哎呀,那植物世界不就乱套了嘛!各种病虫害到处传播,植物们都遭罪,我们的生活也会受到影响啊!我们吃的蔬菜水果可能就没那么安全健康了,那多可怕呀!所以说呀,植物检疫真的太重要啦!这是保护植物、保护我们生活的重要手段呢!大家可都得重视起来,一起为植物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让我们的植物朋友们都能茁壮成长,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的美好和生机!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呢?。
动物检验检疫服务的工作流程和步骤动物检验检疫服务是保障动物健康和人类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在全球化时代,动物及其产品的国际贸易增加了检疫的需求。
本文将深入探讨动物检验检疫服务的工作流程和步骤,以使读者了解它的重要性和运作方式。
玛丽是一位从事动物检验检疫服务的兽医师。
她在每天的工作中负责检验和鉴定进入国家的动物和动物制品,以确保它们符合国家的进口标准,并保护国内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以下是动物检验检疫服务的基本工作流程和步骤:1. 登记和申报:进口动物和动物制品的所有者首先要在进口前向当地动物检验检疫部门进行登记和申报。
他们需要提供详细的信息,包括进口物品的种类、数量和来源。
2. 文件审核:动物检验检疫部门根据收到的申报文件对其进行审核。
文件包括健康证明、兽医检验报告、出口国家的认证和其他相关文件。
审核的目的是确认文件的真实性和合规性。
3. 抽样检验:在动物和动物制品到达入境口岸后,兽医师将抽取样品进行检验。
抽样检验的目的是检测是否存在潜在的病原体或有害物质。
抽样检验可以通过实验室测试,包括生物学检测、化学分析和遗传检测来完成。
4. 检疫鉴定:兽医师根据抽样检验结果对进口物品进行检疫鉴定,以确定其是否符合进口标准。
检疫鉴定可以包括外部观察、生理指标检测和病理解剖等多种方法。
5. 检疫处理:如果进口物品被发现存在问题,比如携带疾病或超过容许的有害物质含量,兽医师会根据国家法规和政策进行相应的检疫处理。
处理方式包括退运、销毁或进行消毒处理等。
6. 检验报告发布:兽医师将检验结果编制成检验报告,并在指定时间内向申请人和相关部门发放。
检验报告中包括有关进口物品的详细信息以及检验结果和建议。
7. 监管和追踪:动物检验检疫部门对申报通过并符合进口标准的物品进行登记和追踪。
这有助于确保进口物品的来源可追溯,以及在进口后的安全监管。
以上是动物检验检疫服务的主要工作流程和步骤。
这些步骤的目的是保护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预防有害病原体和有害物质的传播,以及保障国家的食品安全。
一、名词解释动物检疫:运用法律和行政的强制手段,禁止一切带有危险性动物疾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动(植)物及其产品的输入,以保护本国农牧业的生产安全和人类的身体健康。
传染源: 就是受感染的动物,指体内有病原体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到体外的动物。
紧急接种: 发生动物传染病时,为迅速控制和扑灭疫病流行,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域尚未发病动物进行的应急性免疫接种。
通常应用高免血清或血清与疫苗共同接种。
传播媒介:指从传染源将病原体传播给其他生物体的各种外界环境因素的总称。
动物产品检疫:指商检局对动物产品及野生动物产品进行的检疫工作。
产地检疫:是动植物或动植物产品在国内省(地)间或省(地)内进行调运前,由检疫人员在其生长或生产期间于原产地进行检验、检测、以防止管制性动物疫病或植物有害生物在国内传播或扩散的一项措施。
国境检疫:对出入国境的动物及其产品进行的动物检疫。
净化检疫:亦称疫区检疫,指在国内某地发生规定的检疫对象流行时进行的检疫。
是在已发现疫情流行的情况下进行检疫。
临场检疫:能够在现场进行并得到一般检查结果的检疫方法,通常以家畜流行病学调查法和兽医临诊检查法为主,其特点是能够亲临现场进行,简便快速,可得出一般检疫结果。
隔离检疫:是将进出境或国内调运的有关动植物在检疫机关指定的场所内,于隔离条件下进行饲养或种植,并在其生长期内进行检验、检测和处理的一项措施。
感染:病原体侵入生物机体并生长繁殖,引起机体病理反应的过程。
植物检疫:在防止检疫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和扩散,或确保其官方控制的一切活动。
动物疫病:指危害或可能危害动物及动物产品的任何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动植物检疫法规:为了防止检疫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和扩散而限制动植物、动植物产品以及其他物品的生产、流通或储存、或人员的正常活动,并建立检疫出证体系的官方规定。
A类疫病:指超越国界、具有非常严重而快速的传播潜力,引起严重社会经济或公共卫生后果,并对动物和动物产品国际贸易具有重大影响的传染病。
一、名词解释动物检疫:运用法律和行政的强制手段,禁止一切带有危险性动物疾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动(植)物及其产品的输入,以保护本国农牧业的生产安全和人类的身体健康。
传染源: 就是受感染的动物,指体内有病原体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到体外的动物。
紧急接种: 发生动物传染病时,为迅速控制和扑灭疫病流行,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域尚未发病动物进行的应急性免疫接种。
通常应用高免血清或血清与疫苗共同接种。
传播媒介:指从传染源将病原体传播给其他生物体的各种外界环境因素的总称。
动物产品检疫:指商检局对动物产品及野生动物产品进行的检疫工作。
产地检疫:是动植物或动植物产品在国内省(地)间或省(地)内进行调运前,由检疫人员在其生长或生产期间于原产地进行检验、检测、以防止管制性动物疫病或植物有害生物在国内传播或扩散的一项措施。
国境检疫:对出入国境的动物及其产品进行的动物检疫。
净化检疫:亦称疫区检疫,指在国内某地发生规定的检疫对象流行时进行的检疫。
是在已发现疫情流行的情况下进行检疫。
临场检疫:能够在现场进行并得到一般检查结果的检疫方法,通常以家畜流行病学调查法和兽医临诊检查法为主,其特点是能够亲临现场进行,简便快速,可得出一般检疫结果。
隔离检疫:是将进出境或国内调运的有关动植物在检疫机关指定的场所内,于隔离条件下进行饲养或种植,并在其生长期内进行检验、检测和处理的一项措施。
感染:病原体侵入生物机体并生长繁殖,引起机体病理反应的过程。
植物检疫:在防止检疫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和扩散,或确保其官方控制的一切活动。
动物疫病:指危害或可能危害动物及动物产品的任何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动植物检疫法规:为了防止检疫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和扩散而限制动植物、动植物产品以及其他物品的生产、流通或储存、或人员的正常活动,并建立检疫出证体系的官方规定。
A类疫病:指超越国界、具有非常严重而快速的传播潜力,引起严重社会经济或公共卫生后果,并对动物和动物产品国际贸易具有重大影响的传染病。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考试复习重点生命科学技术学院12生物技术动物方向石永强张万博1.动植物检验检疫:为了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植物病,虫害,杂草,及其他有害生物,促进农林牧渔个行业发展,保障人民安全,有法规的机构,法定的人员,依照国家检验检疫法律,法规,规定对处境以及国内流通的动植物产品,以及装载容量,包装物和铺垫材料运输工具及运输人员分别实施检查检疫鉴定监督管理的一项强制性的技术行政措施。
2.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基本属性:法定性,预防性,强制性,权威性,科学性,长远性,综合性,国际性。
3.动植物检验检疫的效益:①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
②社会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密切相关,特别是当经济效益发生重大变化时会产生重大的社会效益。
③生态效益:生态效益具有潜在性预防性长远性难逆转性。
4.世界各国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基本类型:1、发达国家性2、发展中国家性3、经济共同体性4、自然环境优越性5、工商业城市型5.动植物检验检疫法规:指为了预防控制扑灭动植物有害生物的传播蔓延,保护农林中农业的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维护对外贸易信誉,履行国际义务,由国家制定法令,对进出境和国内地区间调运植物动物及动植物产品及其他应检物进行检疫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包括动植物检疫的法规,条例,细则,办法和其他单项规定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①输入动物、动物产品、植物种子、种苗等其他繁殖材料的,必须事先提出申请,办理检疫审批手续②携带、邮寄植物种子、种苗以及其繁殖材料进境的,必须事先提出审请,办理检疫审批手续③携带、邮寄出境的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物主有检疫要求的有口岸动植物检疫机关实施检疫④国家禁止下列各物进境:(1)动植物病原体(包括菌种、毒种等)、害虫及其他有害生物(2)动植物疫病流行的国家和地区的有关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3)动物尸体,例如动物标本(4)土壤。
1982年,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动植物检疫条例》,第一步正式的对外动植物检疫法规。
绪论第一节动植物检验检疫的概念1.动植物检验检疫:指借助于立法和法规对来自疫区的可疑动物、动植物产品以及其他应检物品,实行强制性的检查和处理,以防止疫情传播蔓延,从而维护生态平衡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以保证人体健康的活动。
2.缩写 SPS:《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 IPPC:国际植物保护公约;OIE:世界动物卫生组织3 有害生物定义及其分类生物采取植物检疫措施。
2)限定的有害生物:指本国或本地区没有的,或者有但没有广泛分布,即没有达到生态学极限或者正在被官方进行管制的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的有害生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指对某一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在该地区尚未存在或存在但分布未广并正由官方控制的有害生物.➢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指一种在供种植的植物上存在,危及这些植物的原定用途而产生无法接受的经济影响,因而在输入国和地区要受到限制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
4.动物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统称为动物疫病。
5.植物:活的植物及其器官,包括种子和种质。
6.植物产品:未经加工的植物产品(包括谷物)或它们加工后的产品,产品本身或在加工它们的过程中可能会增加有害生物的传入和扩散的风险。
7.动物:指饲养、野生的活动物,如畜、禽、兽、蛇等。
8.动物产品:指来源于动物未经加工或者虽经加工,但仍有可能传播疫病的产品,如生皮张、毛类、肉类、脏器、油脂等。
9.检疫物(限定物):指要求进行检疫措施的任何植物、植物产品、包裹、容器、运输工具、土壤、贮藏地和任何能够隐藏和传播有害生物的微生物、物体和材料,特别是那些涉及国际运输的地方。
第三节动植物检验检疫的特点1 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四个基本特征:预防性、法制性、技术性、国际性.2 世界各国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基本类型:1)自然环境优越型: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2)发达国家型:美国、加拿大3)经济共同体型:欧盟(如法国、意大利、英国等)4)发展中国家型: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部分美洲、非洲国家5)工商业城市型:中国香港地区、新加坡3 目前,有关进出境动植物检疫工作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质检总局)主管;对外动植物检疫工作由国家质检总局下属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承担。
动植物检疫处理技术
动植物检疫处理技术是指任何一种以动物和植物的安全、健康和稳定为目标的行为,该行为可以提高有害物种的防治水平,为养殖和园艺环境提供修整。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的越来越深入的重视,动植物检疫处理技术的意义也越来越重大。
首先,动植物检疫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减少由于有害物种的滋生引起的农业和林业破坏。
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这些有害物种将持续攻击农作物,林木,草坪等,引起大量农作物损失,甚至可能危害人类的健康。
其次,动植物检疫处理技术可以为人类提供更安全,更高质量的农产品和森林产品。
经过中央检疫处理后的农产品有更少量的农残和有害物质存在,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食品安全要求。
动植物检疫处理技术基本上包括识别和防治有害物种,维护害虫的关联性质,清理和修护害虫的宿主种群,以及控制有害物种的快速扩散。
比如,一些耐药性的有害物种可以通过抑制靶基因的方式进行分子防控,减轻植物对有害物种的损害,保护植物资源;另一方面,也可以研究害虫的潜伏、复苏和扩散模式,进行技术性应用等。
总之,动植物检疫处理技术是实现动植物安全、健康和稳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手段,作为一种技术型行业,它又兼具科学性和经济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普惠的发展的有效之法。
动植物检疫处理的主要方法
检疫处理是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经检疫不合格的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采取的强制性措施。
检疫处理的主要方法有:
1.除害,即通过物理、化学和其他方法杀灭有害生物的处理方法。
包括熏蒸、消毒、高温处理等。
2.扑杀,即对动物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宰杀,以消除病害。
3.销毁,即用烧、深埋和其他方法消除携带有害生物的检疫物。
4.退回,对不愿销毁的检疫物退给物主,不准入境。
采取检疫处理的原则是,在保证有害生物不传入传出国境的前提下,同时考虑减少经济损失,有利于发展对外经济贸易。
能进行除害处理的,尽量进行除害处理;不能进行除害处理或无有效除害处理方法的,坚决作扑杀、退回或销毁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