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4
新中国成立后的科技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就,如:
一、科技前沿: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空间科学技术和核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从改革开放初期的起步,到现在已经取得了不少重大突破,科学家们研制出了多颗卫星、发射了多颗航天器,并凭借发射的航天器实现了如人造月球、火星探测等重大技术成果;
二、科技应用:新中国成立后,从物质生产到文化创新,从农业到城市社会,科技都在推动着社会发展,对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有着巨大的提升作用,如计算机应用技术已经在我国大量普及,智能手机也正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三、科技管理:新中国成立后,科技管理体制也在不断完善,通过实行科技层次认证,推动科技资源有效匹配,还有对科技服务业的健全法规,促进科技创新的激发,使科技的发展更加高效。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创新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创新成就:
- 科技创新投入产出快速增长:中国研发人员总量连续6年居世界首位,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稳居世界第二,全国发明专利申请数连续8年居世界第一。
- 建设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目前正在运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有501个,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3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17个,国家企业技术创新中心1480家。
- 布局新一轮大科学装置:包括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和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等。
这些创新成就不仅展示了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实力,也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福祉作出了巨大贡献。
下面将列举一些主要的科技成就。
一、航天技术领域的成就自1956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以来,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1980年,我国首次成功发射了自主研制的卫星实践一号,标志着我国进入了航天技术的新阶段。
1999年,我国成功地进行了载人航天试验,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
2019年,我国成功完成了嫦娥四号探测器的任务,实现了首次月背软着陆和巡视探测,为人类探索月球的探险之路打开了新的篇章。
二、信息技术领域的成就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1994年,我国与互联网正式连接,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信息时代。
随后,我国的互联网用户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2019年,我国成功发射了首颗5G通信卫星,标志着我国进入了5G时代,为我国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三、核能技术领域的成就我国在核能技术领域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就开始进行核电站的建设。
2002年,我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自主设计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并将其投入商业运营。
此后,我国核电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已建成多个核电站,核能发电已成为我国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成就近年来,我国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我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2017年,我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国际大赛中击败了许多国家的技术团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此外,我国还加大了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投入,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工智能人才,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生物技术领域的成就我国在生物技术领域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2003年,我国成功解析了人类基因组,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完成该项目的国家。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哪些差距?请举例说明。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其中,包括
发射“东方红一号”、“飞天一号”等卫星,在核爆炸、核反应堆、火箭等领域取得突破,以及建成自行设计制造和调试试验的世界首屈一指的空分装置等。
自主研制的商用飞机也取得了重大突破,获得了欧洲联盟的运输航空认证,显示出了中国航天科技在世界航空航天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还有较大差距。
首先,我国目前在四大
领域(也就是信息处理、芯片制造、网络和传感器)和总体环境中排名较低,技术水平也远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
此外,传统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间的转变差距仍旧较大,在高科技产品(如可持续经济发展的绿色能源,以及新的电子技术和机器人等)的领域,我国的技术没有达到足够的水平。
虽然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仍存在科技领域的差距,但我们也有许多可喜的成就。
比如,我国也已经投资大量的资源,全力推动人工智能,建立完善的数据网络和智能技术系统,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总之,新中国以来,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与其他国家相
比也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要不断加大科研投入,积极开发新的科技,为人民群众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质量和发展环境。
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科技成就1. “哇塞,你知道吗,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可多啦!就说那杂交水稻吧,袁隆平爷爷可太厉害了!”记得有一次在饭桌上,我看着碗里香喷喷的米饭问妈妈:“妈妈,以前的米饭也是这么好吃吗?”妈妈笑着说:“傻孩子,以前可没有这么多的粮食,是袁隆平爷爷研究出了杂交水稻,才让我们都能吃饱饭呀。
”我一边大口吃着米饭,一边想着袁隆平爷爷真伟大,让大家都不再饿肚子了。
2. “嘿呀,载人航天那可真是了不起呀!杨利伟叔叔他们太勇敢啦!”有一天我和小伙伴们在院子里玩,突然有人说:“你们知道吗,有人能飞到天上去呢。
”大家都很好奇,后来才知道是我们国家的航天员呀。
看着天空,我心想,他们在太空里会看到什么呢,真想去看看呀。
3. “哎呀呀,高铁可太快啦,这也是咱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哟!”那次和爸爸妈妈去旅游,坐在高铁上,我兴奋地看着窗外飞速后退的景色,说:“这也太快了吧,比汽车快好多呀。
”爸爸笑着说:“这就是科技的力量呀,让我们出行更方便了。
”我点点头,感受着高铁的速度。
4. “哇哦,5G 技术好厉害呀,让我们的生活都变样啦!”在教室里,老师给我们讲 5G 的知识,同学们都叽叽喳喳地讨论着,“以后是不是下载东西都超快呀”“那我们看视频就不卡啦”,我也在想,有了 5G,我们的生活会变得多么不一样呀。
5. “嘿,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那可是超级牛的呀!”有一次在科技馆,我看到了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的介绍,我惊讶地张大了嘴巴,对旁边的小伙伴说:“这么厉害的计算机呀,能做多少事情呀。
”小伙伴也一脸佩服的样子。
6. “哇,中国的盾构机可太牛了,挖隧道的大功臣呀!”走在路上,看到施工的地方,我就会和朋友说:“你知道吗,挖这些隧道可能就用了中国厉害的盾构机呢。
”朋友好奇地问:“那是啥呀?”我就得意地给他解释,感觉自己懂得好多。
7. “哎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出门都不怕迷路啦!”那次和家人出去自驾游,爸爸用着北斗导航,我问:“爸爸,没有这个是不是就找不到路啦?”爸爸说:“是呀,有了北斗,我们才能准确地到达目的地呀。
我国科技方面的成就总结
一、综述
近年来,我国科技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果斐然,屡创新纪录,发挥重要作用。
从社会服务、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稳定等方面,贡献突出,奠定了国家开放、发展、富裕,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重要基础。
二、成就
1、开创了空间科学发展新纪元
近年来,我国在航天领域连续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成功实施了人造地月和神舟八号任务,在空间技术、宇宙科学研究、应用技术等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取得了长足发展。
2、成功研制和发射航天器
我国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成功研制并发射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圆满完成了返回技术试验性航天器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正式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3、推动大众化的、低碳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近年来大力开展低碳环保科研和工程实践,大力推进碳减排和节能减排,研制开发高效低散热的新型发动机、研发新能源,建设低碳环境友好型城市,推动建设生态宜居的社会,推动大众化、低碳的可持续发展。
4、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突飞猛进
近几年来,我国科技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人工智能、大数
据、云计算等领域迅速发展,逐渐成为全球领先的计算机技术创新中心,取得了非凡的成果,为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5、成功研制中国第一颗量子卫星
2016年8月16日,我国成功发射的“量子卫星”,成功实现中国第一颗量子卫星的发射,开创了我国科研技术的新纪元,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国际领先的量子信息技术行列。
三、结论
我国的科技创新正在以非凡的步伐向前进,科技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中国在国防科技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新中国在国防科技方面取得了许多重大的成就。
以下列举几个值得关注的方面。
一、核武器技术的研发自20世纪60年代起,中国开始致力于核武器技术的研发。
1970年,中国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成为了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之后,中国在核武器技术上不断努力,先后取得了多个突破性的成果,包括了高性能计算机的开发、高功率的激光技术、新型的核感应器等等,为中国的核武器储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新中国从成立开始就十分注重航空航天科技的发展,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现已发展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可忽视的一股重要力量。
中国自行研发了许多先进的航空航天设备,成功地进行了载人飞行、空间站的建设、火箭发射等众多重大事件。
特别是在2020年,中国成功地进行了“天问一号”探测器的发射并成功着陆火星。
三、武器装备的制造中国的武器装备制造在国际上也是享有赫赫声名的。
中国自行研发了大量先进武器装备,例如“052D”型导弹驱逐舰、新型步枪等等。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战略性武器的研制领域内取得了多项突破性的成果,包括了“东风”系列洲际导弹、潜艇等等。
四、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信息化技术在现代战争中已变得十分重要。
中国政府始终强调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和研发,为国防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支持。
中国先后研制出了大量的网络安全预警系统、高速通信系统、定位与导航系统等等,不断推动了中国在信息化领域内的发展。
总的来说,新中国在国防科技方面的成就取得得非常突出。
随着国家力量的不断提升,相信中国国防科技领域内的成就也一定会不断的推陈出新。
新中国成立后科技成就年表新中国成立后,科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成就,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下面将按时间顺序列举新中国成立后的科技成就年表:(一)1950年代1950年:中国科学院成立,标志着新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中国科学院的成立为中国科学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1956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计算机——“中子机”,它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计算机制造技术的国家。
1958年:中国自主研制成功第一枚原子弹,实现了核武器的自主研发和生产,使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和法国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二)1960年代1960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这是中国第一次在航天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使中国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独立自主研制并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1964年:中国自主研制成功第一颗氢弹,实现了氢弹的自主研发和生产,使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和英国之后,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氢弹的国家。
(三)1970年代1970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红旗一号”,它是中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机,填补了国内计算机领域的空白。
1974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成功提取了青蒿素,这是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为世界医学界作出了重要贡献,并为中国药物研究打开了新的局面。
(四)1980年代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微型计算机——“新星一号”,它具有体积小、性能稳定等特点,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个人计算机时代。
1985年:中国科学家高锟与其团队研制出了中国第一颗微波导航卫星,实现了中国在卫星导航领域的重大突破。
(五)1990年代1996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北斗导航实验卫星,标志着中国进入卫星导航领域,为建立独立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奠定了基础。
1997年:中国科学家于敏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台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它在全球超级计算机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成为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
新中国科技发展大事件1.超级计算机中国在超级计算机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2010年,中国首次获得世界超级计算机排名,此后多次保持领先地位。
其中,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是目前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之一。
拥有强大的计算能力,为我国的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提供巨大支撑。
2、高铁技术中国高铁技术在全球享有盛誉。
中国高铁网络覆盖范围广、运行速度快、安全可靠。
中国不仅建成了世界上最长的高铁网络,还成功向许多国家输出高铁技术。
中国高铁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促进了国内经济的繁荣,也给全球交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3、电子商务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巨大,领先于全球其他国家。
阿里巴巴集团、京东等电商巨头的崛起,为消费者提供了方便快捷的购物体验。
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国内消费,也带动了物流、金融、服务业的发展。
电子商务4、移动支付中国移动支付技术领先世界。
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移动支付平台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
无论是购物、转账还是支付账单,只需几个步骤即可完成。
移动支付的普及也促进了网络消费的快速增长,改变了人们的支付习惯。
5、新能源汽车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
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电动汽车产销量位居全球前列。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补贴,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完善和技术创新。
6.人工智能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备受关注。
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国内企业积极投入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
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广泛,包括人脸识别、智能语音助手、自动驾驶等领域,给社会生活和工业生产带来诸多便利和创新。
7.太空探索中国太空探索取得重大突破。
我国已成功发射嫦娥探月工程、天舟货运飞船等一系列卫星和载人飞船。
中国计划未来继续探索太空,包括建设空间站和实施火星探测等项目。
太空探索8.基因科技中国在基因技术领域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中国科学家参与了全球重要的基因组计划,在基因编辑、基因检测、基因治疗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新中国成立后的伟大科技成就自打新中国成立后,咱们这片古老的大地可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科技方面,那真是让人竖大拇指,直呼“厉害了,我的国”!要说这伟大科技成就,那可是数不胜数,咱们就挑几个说说,保证让你听得心潮澎湃。
首先得聊聊那“两弹一星”。
想当年,咱们国家刚成立不久,国际局势那叫一个复杂,外国列强虎视眈眈。
但咱们中国人有股子不服输的劲儿,愣是靠着智慧和汗水,把原子弹、氢弹给造出来了,还有咱们的东方红一号卫星,那可是咱们国家飞向太空的第一颗卫星,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咱们的航天路。
这“两弹一星”的成功,那真是让全世界都刮目相看,咱们中国人也能挺直腰杆,扬眉吐气了!再来说说那杂交水稻。
提起袁隆平爷爷,那可是咱们的老熟人了,他的杂交水稻那可是解决了咱们国家的粮食大问题。
以前啊,老百姓吃饭可是个大问题,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但自从有了杂交水稻,粮食产量那是噌噌往上涨,咱们再也不用担心饿肚子了。
袁隆平爷爷那可是咱们的大功臣,他的名字那可是响彻云霄,咱们得好好谢谢他!还有啊,那高铁的发展也是让人惊叹不已。
以前啊,出个远门那可是真不容易,火车慢得跟蜗牛似的,还得挤得跟沙丁鱼罐头一样。
但现在呢?高铁那可是嗖嗖地跑,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个小时就到了,那叫一个方便快捷。
咱们现在出行,那真是享受啊,坐着高铁看风景,心里那叫一个美!还有航天领域,那更是让人骄傲得不行。
从神舟五号杨利伟叔叔第一次飞上太空,到后来的嫦娥奔月,再到天宫空间站的建立,咱们国家的航天事业那可是蒸蒸日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
现在啊,咱们国家的航天员都能在太空中生活好几个月了,那可是真正的“上九天揽月”啊!这些科技成就啊,那都是咱们中国人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它们不仅让咱们国家变得更加强大,也让咱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咱们得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成果,继续努力奋斗,让咱们的国家更加繁荣昌盛!。
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生物科技成就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生物科技领域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做出了巨大贡献。
下面将就几个主要方面的成就进行介绍。
一、植物育种通过长期的努力,我国在植物育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例如,水稻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我国的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达到了领先水平。
通过选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新品种,我国的水稻产量大幅度提高,为解决人口增长和粮食安全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动物繁育我国在动物繁育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
例如,我国成功繁育了中国大熊猫,成为世界上繁育大熊猫最成功的国家之一。
同时,我国还开展了许多其他珍稀动物的繁育保护工作,如金丝猴、雪豹等。
这些努力为保护珍稀野生动物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三、基因工程与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是现代生物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在这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
例如,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了猴子、猪、兔子等多种动物,为人类疾病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模型。
此外,我国还在基因编辑、基因治疗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为人类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新的途径。
四、生物药物研发生物药物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治疗许多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在生物药物研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例如,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发了抗癌药物、抗艾药物等一系列重要的生物药物,为改善人民的健康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农业生物技术应用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产品质量的重要途径。
我国在这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例如,我国成功研发了转基因水稻、转基因玉米等一系列重要的转基因作物,提高了作物的抗虫性、耐逆性等。
同时,我国还在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方面加强了法律法规的制定和管理,确保了转基因农产品的安全性。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生物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
这些成就不仅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也为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科技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1)航天技术在火箭方面,目前我国的长征火箭家族已经发展为9种型号的火箭系列,可以覆盖低轨道、中高轨道和高轨道等太空轨道,运载能力从吨到吨,其中低轨道最高运载能力高达吨,高轨道运载能力最高达到5吨。
长征系列火箭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具有坚实的基础,基本上具备了发射世界上不同轨道、不同重量卫星的能力,是世界航天发射市场上具有较高知名度和信誉度的高技术产品。
在人造卫星方面,我国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我国已经成功地发射了科学实验卫星、通信卫星和气象卫星三大系列50多颗各种轨道卫星,而且掌握了技术复杂的卫星回收技术和地球同步卫星控制技术。
继着名的两弹一星之后,目前我国已经拥有50多颗在轨卫星,并且掌握了复杂的卫星回收技术和地球同步卫星技术。
在载人航天方面,我国科学家的突出成就同样令世人为之瞩目。
载人航天工程包括航天员、飞船应用、载人飞船、运载火箭、航天发射场、着陆场和航天测控与通信七大系统,涉及的学科领域广泛,技术含量密集。
我国于1992年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全国3000多家单位数以万计的工作人员先后参与研制、建设和实验。
十年来,工程技术人员继承并发扬中国日益成熟的航天技术,探索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载人航天发展之路,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升了信息、材料、能源等新兴学科的整体水平。
2000年,我国先后两次成功地发射了神舟一号和二号宇宙飞船,在世界上仅次于美俄之后。
2002年3月25日,我国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了“神舟”三号宇宙飞船,并且获得了圆满成功。
“神舟”三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和返回,表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技术日臻成熟,为最终实现载人飞行打下了坚实基础;“神州”五号这次发射是人类探索太空史上的一次重大成就。
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中国成了世界上第三个将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
同时也表明我国利用飞船开展空间科学研究和空间资源开发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对促进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岳麓版新课程高中历史必修Ⅲ
《文化发展历程·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创新说课设计
泉州培元中学陈跃【课标要求】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一)课程地位与作用
本课是岳麓版新课程高中历史必修Ⅲ第28课的内容,从知识体系和内容的承接上看,它客观地展现了作为现代世界科技与文化的重要分支――中华民族科技的伟大复兴。
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国民族科技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在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下,科技事业取得迅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本节课是通过对民族科技成就的介绍、取得如此成就的主要原因以及民族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的分析,使学生感受民族科技力量的伟大。
本节课教学内容从选材上,更注重代表性,并且收录了我国民族科技领域的最新成果,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其依据
■教学重点:1、建国以来我国民族科技成就的主要表现
2、民族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依据:一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二是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既能让学生领略我国民族科技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又能树立学生良好的民族自豪感、使命感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建国以来我国民族科技成就的主要表现
2、建国以来民族科技取得发展的主要原因
(依据:一是教学方式的选择,运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效的掌握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本节课的一大难点,二是学生的实际情况,虽然本部分的内容学生较为熟悉,但如何依据提供材料分析事件的主要原因还是较有难度的)
(三)教材处理
1、整体把握:为了让学生能够对本课有个完整的知识认知结构,更好的突破重、难点,拟就本课设立三个探究课题:一是建国以来我国民族科技走过怎样的发展历程,取得怎样的成就?二是建国以来我国民族科技取得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三是我国民族科技
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起到怎样的促进作用?
2、多渠道搜集整理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资料和素材,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以培养学生课内外学习相结合,学习与生活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基本素养。
※第二部分:具体教学目标
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确定具体三维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民族科技发展上的主要成就,如两弹一星、杂交水稻、银河系列巨能计算机、神舟号飞船等;了解相关科学家的爱国事迹和奉献精神;认识到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民族科技进步所发挥的重大作用。
【过程与方法】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参与课堂教学,运用视频和图片资料,再现情景,感受历史;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使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和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建国以来我国民族科技成就的认识,了解民族科技的进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为祖国振兴发奋读书的志向。
※第三部分:教学策略
(一)教法运用
鉴于本课内容细多,记忆难度较大的特点,在授课中拟采用师生互动的点拨启发式教学,即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图片和材料为突破口,以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问题为主线,层层剖析,引导学生亲自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具体教学中表现为“引导-探究-点拨-总结”。
(二)学法指导
1、为积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有效地掌握相关的知识,同时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参与者,拟采用创设情境、角色扮演、分组讨论、信息阅读提取归纳等方法,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和高度统一。
2、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在传授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发挥小组协作,自主探究。
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总结方法。
※第四部分:教学创新设计
(一)新课导入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辉煌,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经缔造出遥遥领先于世界的四大发明,为世界的文明发展历程作出重大的贡献。
然而到了近代,中国的科技却逐渐落后于世界,特别是1840年列强用坚船利炮大开我国大门之后,我国更是备受凌辱。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和人民便开始了民族振兴的伟大历程,其中科学技术领域也取得了卓著的成就,民族科技之光再次在中华大地上闪耀。
那么50多年来我国在科技领域到底取得怎样的成就呢?为什么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呢?这样的科技成就对于我国新世纪的现代化建设能起到怎样的作用呢?带着这三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8课…依据:直接导入新课,明确正题主要内容,简单明快,且突出我国民族科技的伟大复兴之路‟
(二)过程设计
【探究课题一】建国以来我国民族科技走过怎样的发展历程,取得怎样的成就?
1、首先将本课所涉及的民族科技成就主分为四大领域:一是空间技术领域,二是国防科技领域,三是农业科技领域,四是计算机信息领域。
…依据: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教材,理解教材,框架明确,条理清晰‟
〔过渡语〕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乘着旅游专列跟随我们四位解说员到科技博物馆共同领略一下50多年来我国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吧。
2、①“空间技术领域”部分。
由小组Ⅰ某同学扮演科技博物馆解说员,结合教材和搜集到的相关图片、视频资料等进行现场的讲解,重点介绍我国从民族梦想“嫦娥奔月”到“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的成功发射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其所取得的民族科技成就。
②“国防科技领域”部分。
由小组Ⅱ某同学扮演科技博物馆解说员,结合教材和相关图片进行现场讲解,突出介绍“两弹”及其相关科学家如邓稼先、钱学森等的爱国事迹。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思考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刚刚起步,经济还十分落后的情况下,我国政府毅然决定把科研重点首先放在国防领域?二是我国对待战略核武器的态度是什么?
③“农业科研领域”部分。
由小组Ⅲ某同学扮演科技博物馆解说员,结合教材和相关图片进行现场讲解,重点介绍袁隆平的先进科研事迹及其重大的农业科研成果。
④“计算机信息领域”部分。
由小组Ⅳ某同学扮演科技博物馆解说员,结合教材和相关图片进行现场讲解,重点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引导思考网络信息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辩证作用。
…依据:以上是本课的重难点,创设情境和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语言表达能力,缔造学生良好的科技创新意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探究课题二】建国以来我国民族科技取得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展示两段材料,引导学生阅读提取有效信息,总结归纳建国以来我国民族科技取得重大发展的主要原因。
材料一:20 世纪中期以后,以航天技术、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的世界性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到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超过了以往任何历史时期。
为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自力更生,取得“两弹一星”的重大成就。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事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都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提出“向科学进军”,1949 年 11 月,成立了以郭沫若为院长的中国科学院,逐步建成了由中央各部门、高等院校和地方组成的科学研究体系。
1956 年,中国制定《 1956—1967 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把发展以原子弹、导弹为代表的尖端科技放在突出位置。
1978 年,中共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制订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做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
…依据:这是本课的难点,虽然课标没有明确要求,但依据材料分析事件的原因这是基本的解题能力要求,所以通过本部分授课旨在更好的给予学生以完整的知识构架,积极引领学生参与课堂,活跃思维,同时亦能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探究课题三】我国民族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起到怎样的促进作用?
本部分将采取小组探究合作的形式进行研讨,在结合教材和教师指导的基础上,由小组同学进行归纳总结出我国民族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促进作用。
…依据:采取小组探究合作的形式既丰富了本节课的授课方式,活跃课堂,又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延伸
开展“科技在我身边”主题历史小论文征集活动。
…活动说明:组织历史小论文写作,是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对本节课知识的进一步延伸。
通过活动,有助于学生学生深刻体会民族科技的发展以及民族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特别是人们的生活方式上的产生的巨大作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热情,同时,通过新的历史评价体系,进行情境教育,有助于予培养学生探究当代历史、探究身边历史的兴趣‟
※第五部分: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授课过程中最大程度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丰富、灵活的教学方式也使得整个课堂活跃且尽然有序,十分有效的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同时,在结构上也大胆的进行整合,更显条理性。
课堂延伸的方式也极具创造性。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前后的承接上应更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