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及核心区面积计算
- 格式:doc
- 大小:17.51 KB
- 文档页数:2
大红色为结果,绿色为需要输入的数据
一字型剪力墙
宽度B宽度向肢数长度A长度向肢数保护层厚度
4003400320
配箍率%纵筋配筋率配筋面积
0.941670.011600
L型、T型剪力墙
平行宽度方向的肢数
宽度B宽度向肢数长度A长度向肢数保护层厚度
4005700320
分母分子
61020069120000
配箍率%纵筋配筋率
0.882810.0076
Z型、U型剪力墙
宽度B宽度向肢数长度A 长度向肢数保护层厚度
30091200320
分母分子
78763054860000
配箍率%纵筋配筋率
1.435710.012
钢筋面积钢筋间距分母分子11320024408025920000
钢筋面积钢筋间距a a向肢数b b向肢数11320030034002
配筋面积
3040
钢筋面积钢筋间距a a向肢数b b向肢数c c向肢数79100350330026003
配筋面积
7740
d d向肢数3003。
3516.7λv=0.2箍筋f yv =210N/mm 2λv范围内1.59%λv/2范围内0.80%设防烈度:6度抗震等级:轴压比暗柱类型截面B1B2(㎜)B3(㎜)H1(㎜)H2(㎜)a 200300100200300B2a(㎜)B3a(㎜)77501600㎝2实配钢筋112 Φ20实配钢筋28 Φ18As=5806mm 2满足要求直径竖向间距水平根数10100不填1010011010011010021.51%λv/2范围内拉筋:直径竖向间距水平根数λv/2范围面积(mm2):10100不填1010011010001010002.01%最小直径(mm)沿竖向最大间距(mm)最小直径(mm)一0.010A c ,6φ1681000.008A c ,6φ148二0.008A c ,6φ1481500.006A c ,6φ128三0.006A c ,6φ1261500.005A c ,4φ126四0.005A c ,4φ1262000.004A c ,4φ126剪力墙边缘构件的体积配箍率计算 混凝土强度等级C 混凝土强度fc=规范规定的暗柱纵 ρv 1=λv*f c /f yv = ρv 2=λv/2*f c /f yv =三级二、箍筋λv范围内箍筋:λv范围面积(mm2):一、纵筋规范规定暗柱纵筋最小配最小纵筋计算值:b内部小箍筋H向根数:b-H向箍筋总b内部小箍筋Ba向根数:a外围箍筋:a箍筋总长度b内部小箍筋B向根数:b-B向箍筋总d内部小箍筋B向根数:d-B向箍筋总d内部小箍筋H向根数:d-H向箍筋总体积配箍率ρv 1=不满足★★★c外围箍筋:c箍筋总长度d内部小箍筋Ba向根数:体积配箍率ρv 2=>0.8%满足要求表6.4.5-2 抗震墙构造边缘构件的配筋要求注1:A c 为边缘构件的截面面积;注2:其他部位的拉筋,水平间距不应大于纵筋间距的2倍;转角处宜采用箍筋;λv区域面积S1: 暗柱纵筋配筋率ρ=抗震等级底部加强部位其它部位纵向钢筋最小量(取较大值)箍筋纵向钢筋最小量(取较大值)箍λ≤0.2λ>0.2λ≤0.2λ>0.2λ≤0.30.20h W 0.25h W 0.20h W 0.25h W 0.15h W0.15h W 0.20h W 0.15h W 0.20h W 0.10h Wλv 0.1440.240.120.20.12纵向钢筋(取较大值)箍筋或拉筋沿竖向间距注3:当端柱承受集中荷载时,其纵向钢筋、箍筋直径和间距应满足柱的相应要求。
第17章柱、剪力墙边缘构件配箍率和配箍特征值计算本章内容包括采用普通箍、复合箍配筋方式的矩形截面柱和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的体积配箍率及配箍特征值的计算,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面积计算。
使用软件计算柱体积配箍率和配箍特征值的好处:1、速度快,否则翻厚重的设计手册至少十分钟才能找到;2、箍筋间距s 不是100mm 的也能得到,不象设计手册只能给出s 是整数的情况。
17.1矩形截面柱体积配箍率及配箍特征值计算《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规定:6.4.7柱加密区范围内箍筋的体积配箍率,应符合下列规定:1柱箍筋加密区箍筋的体积配箍率,应符合下式要求:v ρ≥v λyvc f f (6.4.7)式中:v ρ──柱箍筋的体积配箍率;v λ──柱最小配箍特征值,宜按表6.4.7采用;c f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当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C35时,应按C35计算;yv f ──柱箍筋或拉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表6.4.7柱端箍筋加密区最小配箍特征值vλ抗震等级箍筋形式柱轴压比≤0.300.400.500.600.700.800.90 1.00 1.05一普通箍、复合箍0.100.110.130.150.170.200.23────螺旋箍、复合或连续复合螺旋箍0.080.090.110.130.150.180.21────二普通箍、复合箍0.080.090.110.130.150.170.190.220.24螺旋箍、复合或连续复合螺旋箍0.060.070.090.110.130.150.170.200.22三普通箍、复合箍0.060.070.090.110.130.150.170.200.22螺旋箍、复合或连续复合螺旋箍0.050.060.070.090.110.130.150.180.20注:普通箍指单个矩形箍或单个圆形箍;螺旋箍指单个连续螺旋箍筋;复合箍指由矩形、多边形、圆形箍或拉筋组成的箍筋;复合螺旋箍指由螺旋箍与矩形、多边形、圆形箍或拉筋组成的箍筋;连续复合螺旋箍指全部螺旋箍由同一根钢筋加工而成的箍筋。
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计算实例本文将以一个具体的实例来介绍约束边缘构件的体积配箍率的计算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以下几个参数:1. 约束边缘构件的横截面积(单位:平方米);2. 约束边缘构件的长度(单位:米);3. 钢筋的直径(单位:毫米);4. 钢筋的间距(单位:毫米);5. 钢筋的层数。
接下来,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计算:1. 计算钢筋的截面积钢筋的截面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A_s = frac{pi d^2}{4}$,其中 $d$ 是钢筋的直径。
假设钢筋直径为 12 毫米,则钢筋的截面积为 $A_s = frac{pi times 12^2}{4} = 113.1$ 平方毫米。
2. 计算钢筋的体积钢筋的体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V_s = A_s times l times n$,其中 $l$ 是钢筋的间距,$n$ 是钢筋的层数。
假设钢筋间距为150 毫米,钢筋层数为 3 层,则钢筋的体积为 $V_s = 113.1 times 0.15 times 3 = 50.9$ 立方毫米。
3. 计算约束边缘构件的体积约束边缘构件的体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V_c = A_c times l$,其中 $A_c$ 是约束边缘构件的横截面积,$l$ 是约束边缘构件的长度。
假设约束边缘构件的横截面积为 0.3 平方米,长度为 4 米,则约束边缘构件的体积为 $V_c = 0.3 times 4 = 1.2$ 立方米。
4. 计算体积配箍率体积配箍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rho_v = frac{V_s}{V_c}$,其中 $V_s$ 是钢筋的体积,$V_c$ 是约束边缘构件的体积。
代入以上计算结果,得到体积配箍率为 $rho_v = frac{50.9}{1.2} = 42.4%$。
综上所述,本文介绍了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进行了演示。
通过计算体积配箍率,可以更好地了解钢筋在约束边缘构件中的分布情况,从而保证结构的安全可靠。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及核心区面积计算剪力墙是一种结构墙体,用来承受建筑物的水平荷载,其作用是通过阻碍墙上部的位移使其起到稳定建筑的作用。
在剪力墙的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以及核心区面积,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计算内容。
1.边缘构件体积计算:剪力墙的边缘构件是负责承担墙上部位移的构件,其体积的计算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首先,确定剪力墙的高度和宽度,记为H和B。
2)然后,确定剪力墙的边缘构件宽度,记为W。
3)计算边缘构件的面积,可以用如下公式进行计算:V_edge = (H - 2W) * B其中,V_edge表示边缘构件的体积。
2.配箍率计算:配箍是为了增加混凝土的受力面积,提高其承载能力而设置的,配箍率是表征配箍量大小的指标。
通常,剪力墙的配箍率要求在一定范围内,具体数值根据设计规范而定。
配箍率的计算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首先,确定剪力墙的高度和宽度,记为H和B。
2)然后,确定剪力墙的钢筋配箍间距,记为s。
3)计算剪力墙的配箍横截面积,可以用如下公式进行计算:A_s=(H-2d)*B*(1/s)其中,A_s表示配箍横截面的面积,d表示剪力墙内外面到配箍横截面中心的距离。
3.核心区面积计算:剪力墙的核心区域是剪力墙内部的一个狭长区域,其面积的计算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首先,确定剪力墙的高度和宽度,记为H和B。
2)然后,确定剪力墙的边缘构件宽度,记为W。
3)计算核心区的面积A_core = (H - 2W) * B其中,A_core表示核心区的面积。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计算只是一种基本方法,具体的计算还需要根据设计规范和具体的工程要求进行调整。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其他因素,如墙体的强度、墙体中钢筋的布置方式等。
因此,在实际计算中,建议参考相关的结构设计规范,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详细计算。
由于《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中对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的体积配箍率考察较多,而《规范》中无具体计算公式,特整理如下,转载请注明出处。
1、计算依据:
2、计算公式
(1)体积配箍率:s A l A n cor i Si i ∑=v ρ
(2)混凝土构件保护层厚度为c (最外层钢筋,即箍筋到混凝土外边缘的距离),箍筋直径为φ,如果题中明确给出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则可以根据箍筋与纵向受力钢筋位置关系求出c 。
(3)根据《规范》,箍筋长度l 为箍筋中心线长度,混凝土核心截面面积Acor 为最外层箍筋内表面范围内的混凝土面积。
2、剪力墙的约束边缘构件计算简图及计算:
①li 如图中所示;②Asi 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附录A ;③ni 可从题中图形数出;③s 一般题中给出;④Acor 计算公式如下。
(a )暗柱
Acor=(bw-2c-2φ)×(h-c-2φ)
(b )有翼墙
Acor=(b+bw+b-2φ)×(bf-2c-2φ)+(h+c )×(bw-2c-2φ) (c )有端柱
Acor=(bc-2c-2φ)×(hc-2c-2φ)+(h+c )×(bw-2c-2φ) (d )转角墙(L 形墙)
Acor=(bw+b-c-2φ)×(bf-2c-2φ)+(h+c)×(bw-2c-2φ)。
4019.1λv=0.2箍筋f yv =360N/mm 2λv范围内1.06%λv/2范围内0.53%设防烈度:7度抗震等级:轴压比暗柱类型截面B1B2(㎜)B3(㎜)H1(㎜)H2(㎜)b 2507250250300B2a(㎜)B3a(㎜)30003937.5㎝2实配钢筋126 Φ14实配钢筋20 Φ14As=4002mm 2满足要求直径竖向间距水平根数12150不填1215051215011215001.26%λv/2范围内拉筋:直径竖向间距水平根数λv/2范围面积(mm2):10100不填101001101000101000#DIV/0!最小直径(mm)沿竖向最大间距(mm)最小直径(mm)一0.010A c ,6φ1681000.008A c ,6φ148二0.008A c ,6φ1481500.006A c ,6φ128三0.006A c ,6φ1261500.005A c ,4φ126四0.005A c ,4φ1262000.004A c ,4φ126剪力墙边缘构件的体积配箍率计算 混凝土强度等级C 混凝土强度fc=规范规定的暗柱纵 ρv 1=λv*f c /f yv = ρv 2=λv/2*f c /f yv =三级一、纵筋规范规定暗柱纵筋最小配最小纵筋计算值:二、箍筋λv区域面积S1: 暗柱纵筋配筋率ρ=>1.06%满足要求λv范围内箍筋:λv范围面积(mm2):a外围箍筋:a箍筋总长度d内部小箍筋B向根数:d-B向箍筋总d-H向箍筋总b内部小箍筋B向根数:b-B向箍筋总b内部小箍筋H向根数:b-H向箍筋总b内部小箍筋Ba向根数:体积配箍率ρv 1=c外围箍筋:c箍筋总长度d内部小箍筋Ba向根数:体积配箍率ρv 2=#DIV/0!表6.4.5-2 抗震墙构造边缘构件的配筋要求d内部小箍筋H向根数:抗震等级底部加强部位其它部位纵向钢筋最小量(取较大值)箍筋纵向钢筋最小量(取较大值)箍注1:A c 为边缘构件的截面面积;注2:其他部位的拉筋,水平间距不应大于纵筋间距的2倍;转角处宜采用箍筋;λ≤0.2λ>0.2λ≤0.2λ>0.2λ≤0.30.20h W 0.25h W 0.20h W 0.25h W 0.15h W0.15h W 0.20h W 0.15h W 0.20h W 0.10h Wλv 0.1440.240.120.20.12纵向钢筋(取较大值)箍筋或拉筋沿竖向间距注3:当端柱承受集中荷载时,其纵向钢筋、箍筋直径和间距应满足柱的相应要求。
由于《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中对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的体积配箍率考察较多,而《规范》中无具体计算公式,特整理如下,转载请注明出处。
1、计算依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7.2.5条;《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11.7.18条;《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011-2010 第6.4.5条;2、计算公式(1)体积配箍率:s A l A n cor i Si i ∑=v ρ(2)混凝土构件保护层厚度为c (最外层钢筋,即箍筋到混凝土外边缘的距离),箍筋直径为φ,如果题中明确给出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则可以根据箍筋与纵向受力钢筋位置关系求出c 。
(3)根据《规范》,箍筋长度l 为箍筋中心线长度,混凝土核心截面面积Acor 为最外层箍筋内表面范围内的混凝土面积。
2、剪力墙的约束边缘构件计算简图及计算:①li 如图中所示;②Asi 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附录A ;③ni 可从题中图形数出;③s 一般题中给出;④Acor 计算公式如下。
(a)暗柱Acor=(bw-2c-2φ)×(h-c-2φ)(b)有翼墙Acor=(b+bw+b-2φ)×(bf-2c-2φ)+(h+c)×(bw-2c-2φ)(c)有端柱Acor=(bc-2c-2φ)×(hc-2c-2φ)+(h+c)×(bw-2c-2φ)(d)转角墙(L形墙)Acor=(bw+b-c-2φ)×(bf-2c-2φ)+(h+c)×(bw-2c-2φ)财务管理工作总结[财务管理工作总结]2009年上半年,我们驻厂财会组在公司计财部的正确领导下,在厂各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全组人员尽“参与、监督、服务”职能,以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核心,以成本管理为重点,全面落实预算管理,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财务管理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总结。
高层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配箍率计入水平分布筋的设计方法摘要:高层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计入符合构造要求的水平分布筋的规范条文,为广大结构设计师所了解。
但是何种水平分布筋符合构造要求?计入多少水平分布筋用量合适又常常是结构设计师感到麻烦的事情。
本文通过笔者对规范的思考和研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高层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墙体水平筋;配箍率;具体方法;引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GB50010-2010)》11.7.18条;《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年版)》6.4.5条;《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JGJ3-2010)》(以下简称《高规》)7.2.15条规定“箍筋体积配箍率,可计入箍筋、拉筋以及符合构造要求的水平分布钢筋,计入水平分布钢筋的体积配箍率不应大于总体积配箍率的30%”。
因为此条规定可以减少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中的箍筋用量受到了很多开发公司和结构设计人员的注意。
但是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因为设计周期短,出图任务重,而计入墙身水平筋的工作量又比常规计算方法大,相当多的结构设计人员还是没有采用。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不计入墙体水平筋的做法常规、简单、便于施工,设计和施工人员更为熟知,但是用钢量稍大。
如遇对用钢量要求苛刻项目,可采用计入墙体水平筋的做法,但是设计人员需要指明构造做法,以免产生错误,影响工程质量。
下面就此种设计方法的几个问题做以阐述。
符合构造要求的墙身水平钢筋《高规》7.2.15条的条文说明中论述:“本条符合构造要求的水平分布钢筋,一般指水平分布钢筋伸入约束边缘构件,在墙端有90°弯折后延伸到另一排分布钢筋并勾住其竖向钢筋,内、外排水平分布钢筋之间设置足够的拉筋,从而形成复合箍,可以起到有效约束混凝土的作用。
”在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设计时,要注意是水平筋在墙端的弯折,并勾住其对面的竖向钢筋,水平钢筋之间设置拉筋。
根据规范要求《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6G101-1)图集中第76页给出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计入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的构造做法。
由于《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中对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的体积配箍率考察较多,而《规范》中无具体计算公式,特整理如下,转载请注明出处。
1、计算依据: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7.2.5条;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11.7.18条;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011-2010 第6.4.5条;
2、计算公式
(1)体积配箍率:s A l A n cor i Si i ∑=v ρ
(2)混凝土构件保护层厚度为c (最外层钢筋,即箍筋到混凝土外边缘的距离),箍筋直径为φ,如果题中明确给出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则可以根据箍筋与纵向受力钢筋位置关系求出c 。
(3)根据《规范》,箍筋长度l 为箍筋中心线长度,混凝土核心截面面积Acor 为最外层箍筋内表面范围内的混凝土面积。
2、剪力墙的约束边缘构件计算简图及计算:
①li 如图中所示;②Asi 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附录A ;③ni 可从题中图形数出;③s 一般题中给出;④Acor 计算公式如下。
Acor=(bw-2c-2φ)×(h-c-2φ)
Acor=(b+bw+b-2φ)×(bf-2c-2φ)+(h+c)×(bw-2c-2φ)
Acor=(bc-2c-2φ)×(hc-2c-2φ)+(h+c)×(bw-2c-2φ)
(d)转角墙(L形墙)
Acor=(bw+b-c-2φ)×(bf-2c-2φ)+(h+c)×(bw-2c-2φ)。
由于《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中对剪力墙约束边沿构件的体积配箍率考察较多,而《规范》中无具体计算公式,特整理如下,转载请注明出处。
令狐采学
1、计算依据: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第7.2.5条;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第11.7.18条;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011 第6.4.5条;
2、计算公式
(1)体积配箍率:s A l A n cor i Si i ∑=v ρ
(2)混凝土构件呵护层厚度为c (最外层钢筋,即箍筋到混凝土外边沿的距离),箍筋直径为φ,如果题中明确给出纵向受力钢筋的呵护层,则可以根据箍筋与纵向受力钢筋位置关系求出c 。
(3)根据《规范》,箍筋长度l 为箍筋中心线长度,混凝土核心截面面积Acor 为最外层箍筋内概略规模内的混凝土面积。
2、剪力墙的约束边沿构件计算简图及计算:
①li 如图中所示;②Asi 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附录A ;③ni 可从题中图形数出;③s 一般题中给出;④Acor 计算公式如下。
(a )暗柱
Acor=(bw2c2φ)×(hc2φ)
(b)有翼墙
Acor=(b+bw+b2φ)×(bf2c2φ)+(h+c)×(bw2c2φ)(c)有端柱
Acor=(bc2c2φ)×(hc2c2φ)+(h+c)×(bw2c2φ)(d)转角墙(L形墙)
Acor=(bw+bc2φ)×(bf2c2φ)+(h+c)×(bw2c2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