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二节
- 格式:ppt
- 大小:877.50 KB
- 文档页数:23
2024年版最新最全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第一章:物质的世界第一节:物体的运动第二节:力的作用第二章:力的运动第三节:牛顿第一定律第四节:摩擦力第三章:简单机械第五节:杠杆原理第六节:滑轮与轮轴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掌握力的作用及效果。
2. 使学生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理解摩擦力的产生及其影响。
3. 培养学生运用简单机械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1. 力的运动规律的掌握。
2. 摩擦力的计算。
3. 简单机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
2. 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3. 杠杆原理与滑轮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小车、滑轮、杠杆等)。
2. 学具:物理实验报告册、计算器、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物体运动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
2. 新课导入:讲解第一章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第二章牛顿第一定律、摩擦力;第三章杠杆原理、滑轮与轮轴等内容。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探究摩擦力的产生及影响。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提纲: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难点与重点、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
2. 板书细节:用图示、公式、关键词等形式展示教学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题: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两个力,其中一个力为10N,方向向东,另一个力为15N,方向向北,求物体的合力。
论述题:简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实践题:观察家中或学校的简单机械,说明其原理及作用。
答案:1. 合力为约18.03N,方向为东北方向。
2. 略。
3. 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物体运动、力的作用、简单机械等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1. 运动的基本概念嗨,小伙伴们,今天我们来聊聊物理中的运动。
别急,听我慢慢说,保证让你轻松搞懂。
运动,说白了,就是物体的位置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变化。
你坐在教室里,发现窗外的树在动,那是因为你在动,树却在原地,这就叫做相对运动。
1.1 运动与静止首先,运动和静止这两个概念很有趣。
简单来说,运动就是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而静止就是位置没变。
就像你坐在车里,车在路上跑,你感觉外面的风景在飞快地变化,而你自己坐在车里不动,这就是静止和运动的相对关系。
1.2 参考系说到运动,就不得不提参考系。
啥是参考系呢?就是你用来观察物体运动的那个背景。
如果你在火车上,看外面的风景,感觉一切在移动;但如果你站在站台上,看火车上的风景,感觉火车在动,站台上的风景没变。
其实,两种情况都是对的,只是参考系不同罢了。
2. 速度和加速度运动不仅仅是位置的变化,还包括速度和加速度。
别急,我们一项一项地讲。
2.1 速度速度就像是你跑步时的快慢。
简单来说,速度就是单位时间内物体移动的距离。
比如,你在操场上跑步,如果你跑得快,那速度就大;跑得慢,速度就小。
速度可以有快慢之分,还可以有方向,比如你向东跑,速度就是向东的速度。
2.2 加速度加速度呢,就是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
举个例子,当你骑自行车从静止状态开始骑行时,你的速度会逐渐增加,这种变化的快慢就叫做加速度。
如果你骑得越来越快,说明你有加速度;反之,如果你骑得越来越慢,就是负加速度,简单来说就是减速了。
3. 描述运动的方式现在,我们知道了运动、速度和加速度,接下来就说说怎么描述这些运动。
其实,我们可以用图像、公式和文字三种方式来描述。
3.1 用图像描述最直观的方法就是用图像。
想象一下,绘制一条线来表示物体的运动轨迹。
比如,你画了一条曲线,表示小明从家里到学校的路线。
这个图像告诉我们,小明的移动路径,以及他在每个时间点的位置。
3.2 用公式描述另外一种方式就是用公式。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 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 米,课桌的高度约 0.75 米。
2.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1千米=1000米=103米; 1 分米=0.1米=10-1米;1 厘米=0.01米=10-2米; 1 毫米=0.001米=10-3 米;1米=106微米; 1 微米=10-6米。
3. 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有刻度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
4. 刻度尺的使用规则: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5. 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累积法,替代法。
6.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产生的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或采用更精密的仪器。
7. 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 ),小时(h );1min=60s;1h=60min测量工具: 古代: 日晷、沙漏、脉搏;现代: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等。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1.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3. 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4.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5. 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初中物理八年级各章节知识点清单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的基本单位1、基本单位:米(m)2、常用单位:比米(m)大的长度单位有千米(km),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µm)、纳米(nm)。
3、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µm 1µm=103nm1m=106µm 1m=109nm二、长度的测量1、基本工具:刻度尺(包括各种直尺、三角板、皮尺、卷尺、学生用尺等)2、精确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三、刻度尺的使用1、认识刻度尺(1)量程(测量范围)(2)分度值(相邻两刻线之间的距离)(3)零刻度线是否磨损(4)单位2、刻度尺使用规则(1)“选”,根据测量的要求选择量程和分度值合适的刻度尺(2)“放”,①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②刻度尺紧贴被测物体;③有刻度的一边与被测一边平行(3)“看”,视线要与尺面垂直(4)“读”,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5)“记”,结果包括数值和单位3、特殊测量方法①累积法;②化曲为直法;③滚轮法;④辅助法;⑤化整为零法四、时间的测量1、基本单位:秒(s)2、常用单位:分钟(min)、小时(h)3、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1h=3600s五、时间的测量1、基本工具:停表、秒表、电子表、石英钟等2、机械停表的使用及读数(重点)六、误差与错误1、误差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就叫做误差2、误差产生的原因与测量仪器的精确度、测量者的观察能力估测水平和测量方法有关,误差是不可以避免的。
而错误是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和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
3、采用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都可以减小误差。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1、定义: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电学基础知识第一节历史与希望1. 古代电学的探索2. 电学的应用领域3. 电学的发展前景第二节基本概念1. 电荷、电流和电压的概念2. 电子和离子3. 电荷的守恒定律第三节电路1. 电路的组成和分类2. 串联、并联和混联电路3. 戴维南和伏安定律第四节电阻和电功率1. 电阻的性质和特点2. 电阻和导体的区别3. 电功率的计算第五节原子结构和导电性1. 原子的基本结构2. 金属、非金属和半导体的导电性3. 导体中电荷的移动原理第二章电路中的电学元件第一节电流表和电压表1. 电流表的工作原理2. 电流表的使用方法3. 电压表的工作原理第二节电阻器和电源1. 固定电阻器和可变电阻器的特点2. 并联电阻和串联电阻的计算3. 不同类型电源的特点和用途第三节开关和导线1. 闭合开关和断开开关的作用2. 导线的导电性和电阻特点3. 电路中的串联导线和并联导线第三章电流与电阻的探究第一节电流的影响因素1. 电流大小的决定因素2. 电源电压和电阻大小对电流的影响3. 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第二节电阻与电流的关系1. 欧姆定律的公式及其含义2. 电阻率和电阻的关系3.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计算第三节发热和热效应1. 电能的转化与发热2. 热效应的计算3. 发热和热效应的应用第四章电能的转化与运用第一节电能到机械能的转化1. 电动机的工作原理2. 电动机的种类和应用3. 电动机效率的计算第二节电能到热能的转化1. 电热器的工作原理2. 电热器的种类和应用3. 电热器的能量损耗第三节电能到化学能的转化1. 电解的概念和分类2. 电解的用途和电解方程式3. 电解产物的探究和应用第五章电流的磁效应第一节电磁铁和磁铁1. 电磁铁的构造和工作原理2. 磁铁的特性和磁场的定义3. 磁铁和电磁铁的应用第二节感应电流和电磁感应 1. 感应电流的产生原理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达3. 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第三节发电机和电动机1. 直流发电机的原理和构造2. 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3. 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区别和应用第六章自然界中的电第一节闪电和静电1. 闪电的形成和原理2. 静电和静电现象的特点3. 静电和闪电的防护方法第二节光电效应和半导体1. 光电效应的发现和基本规律2. 光电效应的应用3. 半导体的特点和应用领域第三节声、光、热的传播速度1. 声音、光和热的传播特性2. 声音、光和热的传播速度3. 声音、光和热的应用与探究以上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第一节走进神奇第二节探索之路01知识管理1.著名天文学家、自然科学先驱哥白尼用“________”否定了“地心说”,有力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2.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伽利略率先用________观察天空天体运行的结果,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3.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发现日月星辰的运转与苹果下落等有着某些相似,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建立了著名的________.4.20世纪杰出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________和波尔等人的________,再次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使物理学再次跨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大步.5.从19世纪到20世纪的世纪之交,物理学遇到“晴空上飘浮着两朵乌云"的难题,这“两朵乌云”导致了近代物理学的产生.02基础题1.(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的一个“喷嚏”不可能导致高耸巍峨、静静的雪山发生雪崩现象B.我们喝饮料时,只需要在饮料罐的一端开一个小口,饮料就可以顺利地倒出来C.当我们把一双筷子放入盛满水的碗中,会发现水中的筷子跟折了一样发生弯折D.哥白尼说:“人类的天职在于勇敢探索真理"2.面对神奇,人们感到迷茫、好奇、敬畏,人们渴望去探究.下面是人类了解自然过程中的一些说法,错误的是()A.古人早就开始思索自然界的神奇现象,而那些能直接刺激感官的神奇现象则最能引起他们的注意B.古人认为地球是平的,日月星辰在大气中运行,其上方扣着穹顶C.安徽凌家滩出土的距今约5 000年的雕刻玉板,是中国古人天圆地方的早期展现D.出现在世界不同地方的石头阵神秘莫测,与古人观测天象无关3.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的是________,属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的是________.(填序号)(1)夕阳西下(2)电闪雷鸣(3)湖光山色(4)火山喷发(5)拉链的开启和闭合(6)被水“折"断的筷子4.生活在自然之中,我们每天都要面对许多与力、声、热、光、电等有关的现象.在自然科学中诞生的物理学就是研究这些现象,找出它们发生的原因,研究怎样利用它们来为人类服务.观察思考:a.夕阳西下b.电闪雷鸣c.湖光山色d.火山爆发e.搭弓射箭f.演奏二胡(1)属于力的现象的有________;(2)属于声的现象的有________;(3)属于光的现象的有________.5.1530年波兰的科学家哥白尼提出________,成了建立自然科学的体系的先驱.现代伟大的物理学家________提出了“相对论”,为科技的发展建立的新的时空体系.6.大自然神奇无限,探索之路充满艰辛,科学探究其乐无穷.同学们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还应学习科学家的____________和实事求是,勇于质疑,孜孜不倦,严谨认真以及善于________的科学精神.7.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由此得到的关于天体运行的结果,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的科学家是________,伟大的物理学家________在前人的研究积累上,奠定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物理学基础.03中档题8.(舟山中考)日前,国务院正式颁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标.海绵城市是指降雨时能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列做法不符合建设海绵城市要求的是()A.植树种草,增加城市绿地面积B.疏浚河道、沟渠,建设并保护湿地C.采用透水材料铺装城市的绿道、广场D.大量建设水泥道路,改善城市交通9.小明对自动感应门很感兴趣,想了解其原理.他查阅有关资料后得知,自动感应门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感应装置接受到人所发出的红外线,将门打开;另一种是感应装置发出微波来感知向门移动的物体,将门打开.以下设计方案能探究某自动门是哪种类型的是()A.速度相同的两个人分别向门靠近,观察门的反应B.门打开后,人在门前静止一段时间,观察门的反应C.人以两种不同速度分别向门靠近,观察门的反应D.白天和黑夜让人向门靠近,观察门的反应10.观察思考:面对神奇的物理现象,人们在迷茫、好奇、敬畏的同时,不断地努力探索.下面是在物理学的发展中做出过大量贡献的科学巨匠,你能根据介绍说出他们的名字吗?(1)如图1,他是著名的天文学家,自然科学的先驱.他用“日心说”否定了影响人类达千年之久的托勒密“地心说”,有力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他是________.(2)如图2,他是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等的先驱,他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由此得到的关于天体运行的结果,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他是________.(3)如图3,他被人们誉为伟大的物理学家.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物理学体系.他发现日月星辰的运转与苹果下落有某些相似之处,从而建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运动三大定律.他是________.(4)如图4,他被誉为20世纪杰出的物理学家.他认为:当物体的运动速度接近光速时,人们所熟悉的空间和时间等概念都会发生变化.他是量子力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发现微观世界的物理规律与宏观世界的物理规律有很大的差异.他是________.11.下表所列的是两个相关物理量的几组对应的测量数据(单位:略).由该表可以推断,若物理量I为5。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聊一聊一个很有趣的话题,那就是“运动的描述”。
你们有没有试过在跑步的时候,突然停下来,然后发现自己的腿还在不停地蹬地?这就是运动的描述。
我们要了解什么是运动的描述。
简单来说,就是用一些词语和句子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比如说,当我们说“他在跑步”的时候,其实就是在描述他的运动状态。
那么,我们如何描述这个运动呢?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动词和名词来描述运动。
比如说,当一个人在跑步时,我们可以说他在“跑动”、“奔跑”、“疾走”等。
这些动词都表示了人在运动中的状态。
我们还可以使用一些形容词来描述运动的速度和方向。
比如说,当一个人在跑步时,我们可以说他在“快速跑动”、“直线跑动”、“转弯跑动”等。
这些形容词都表示了运动的速度和方向。
除了动词和名词,我们还可以使用一些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来描述运动。
比如说,当一个人在跑步时,我们可以说他像一只鸟儿一样飞奔,或者像一个机器人一样精准地控制着速度和方向。
这些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可以让我们对运动的描述更加生动有趣。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运动。
比如说,我们上学的路上可能会遇到骑自行车的人,或者在公园里看到有人在打篮球。
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的运动场景。
通过观察和描述这些运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运动的本质和规律。
除了日常生活中的运动,我们还可以在科学实验中观察到更多的运动现象。
比如说,我们可以使用弹簧秤来测量物体的重力加速度,或者使用光学仪器来观察光的传播速度。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运动的原理和规律。
总的来说,运动的描述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描述运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也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所以,希望大家都能学会如何描述运动,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个神奇的世界吧!。
教案③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
【演示PPT12】展示图片:电梯上升过程中提问:在电梯上升的过程中,如果分别选择乙、丙、丁为参照物,判断甲的运动状态。
若选择乙为参照物,甲是静止的,若选择丙、丁为参照物,甲是运动的。
我们发现:参照物选取的不同,研究的物体的运动情况一般也不一样。
所以,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板书】: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参照物选取的不同,研究的物体的运动情况一般也不一样。
【演示PPT13】总结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①首先确定研究对象②选定参照物③若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位置没有变化,则研究对象是静止的;若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位置发生变化,则研究对象是运动的;【板书】: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演示PPT14】引导学生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展示图片:路边有行人在步行,马路上行驶的汽车里有司机和一位乘客。
研究坐在汽车上乘客的运动状态若以路上的行人为参照物,乘客的位置发生变化,所以是运动。
若以司机为参照物,乘客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是静止的。
【演示PPT15】引导学生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展示图片:后方的加油机正在给战机加油。
研究飞在前面的战机的运动状态听讲、思考、记录听讲、思考、记录听讲、思考、讨论、回答引导学生分析运动状态,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想对的。
使学生掌握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
引导学生用掌握的方法判断实例中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
②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研究对象自身不能做参照物;③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参照物选取的不同,研究的物体的运动情况一般也不一样。
*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梳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①基本工具:刻度尺。
常用工具:、、。
②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换算关系有:1km=103m;1mm=10-3m 1d m=0.1m;1μm =10-6m;1cm=10-2m;1nm=10-9m。
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③刻度尺的使用规则注意: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A.根据需要选取适当量程和分度值的刻度尺(会选)。
B.刻度尺要沿着所测长度(或与所测长度平行),且刻度线应紧靠被测物体。
如果零刻度线磨损,可选中间任一刻度线做起点(会放)。
C.视线与尺面垂直,认读刻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说明结果的倒数第二位代表分度值位)。
D.记录结果时,除了正确无误地记下所读的数字外,还要注明单位(会记)。
2.时间的测量①时间的测量工具:钟表、秒表(实验室用)。
②国际单位制中,单位: 秒(S) 常用单位:分钟(min)、小时(h)。
3.误差①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案例:一钢制刻度尺在冬天和夏天测同一物体的长度,冬天测量的结果偏大。
②)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结果的小数位数与给定的测量结果小数倍数保持一致);用更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
注意: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①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②注意: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世界上任何物体都是运动的。
没有绝对静止不动的物体。
2.参照物①定义:为了描述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而选作标准的那个物体叫做参照物。
②任何物体都可选做参照物。
③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方法总结: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先要选取一个参照物(选谁为参照物就假定它不动),看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所选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来判断被研究的物体是否运动。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单位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2、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等。
3、1km=103m 1m=10dm=102cm=103mm=106um=109nm二、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常用测量工具有刻度尺、三角板、卷尺等。
2、如果需要更精确的测量,可选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3、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的注意事项:(1)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分度值、量程以及零刻线是否被磨损。
(2)正确放置刻度尺:零刻线对准被测长度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长度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3)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
(4)记录数据要有数字和单位,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三、时间的测量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还有分钟(min)、小时(h)等。
1h=60min 1min=60s 。
2、在现代生活中,通常用钟、表测量时间;实验室和运动场常用停表测量时间。
四、误差1、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与真实值之间总会存在差异,这个差异就叫做误差;2、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尽量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3、误差不是错误。
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使用规则或读数时粗心等造成的,是不应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五、国际单位制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单位;2、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3、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是以国际单位制为基础的。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1、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宇宙中的万物都在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运动者。
二、参照物1、事先选定的、衡量被研究物体的位置是否改变的、作为参考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2、参照物是人为假定不动的物体,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为研究方便,一般选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3、同一物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其运动状况也不同,物体的运动或静止都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