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秋季班)-第1讲-回顾与提升-学生版
- 格式:doc
- 大小:527.06 KB
- 文档页数:10
统编版(2024)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课《学习伴我成长》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学习伴我成长》是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学习的重要性和普遍性,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不仅仅发生在课堂里,还存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终身学习的愿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学习的多种方式和学习的普遍性,知道学习是个人成长和适应社会的重要途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学习的多样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学习、乐于探索的情感态度,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学习的多样性和普遍性,认识到学习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生活的点滴中发现学习的机会,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四、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年龄阶段,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
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但对于学习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课堂学习的层面,对于生活中的学习缺乏深刻的认识。
因此,本课需要引导学生拓宽视野,发现学习的无处不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开场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学习吗?为什么?- 展示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学习场景(如阅读、绘画、科学实验等),引导学生感受学习的多样性。
- 引出课题:学习不仅仅是在学校听老师讲课,它伴随我们成长的每一步,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学习伴我成长”这个话题。
2. 探究学习-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学习是什么”,并分享自己认为的学习形式。
- 汇报交流:每组选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或提问。
- 教师总结:学习不仅指课本知识的学习,还包括技能学习、生活学习等,学习是无处不在的。
3. 分享体验- 学生讲述: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故事或感受,可以是成功或失败的经历。
- 互动点评:其他同学对分享的故事进行点评,教师给予鼓励和引导。
练习课(第1-3课时)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怀辰学校陈海峰组长▶教学内容完成教科书P44~46“练习九”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每组一份0~9的数字卡片,加号和减号磁性教具(与数字卡片同样大小)。
▶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算一算,说一说笔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自主完成,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笔算要注意的地方。
2.完成教科书P44“练习九”第3、5题。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重点说一说加、减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小结: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差=被减数被减数-差=减数3.完成教科书P44“练习九”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学情预设】预设1:学生用列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然后再连线。
此时注意交流算◎教学笔记【教学提示】交流算法,巩固加法算式、减法算式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提示】想一想怎样法。
预设2:学生根据被减数和减数百位及个位的数字就做出了判断。
让学生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进行检验。
注意运算过程要写得整洁和有序。
4.完成教科书P45“练习九”第9题。
将计算卡片发给学生,小组合作以游戏形式进行,得数相同的两个算式的小朋友是好朋友。
师: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了吗?你是怎么快速找到自己的好朋友的?【学情预设】预设1:直接计算。
预设2:先看个位,若不能区分,再继续看十位。
学生没有出现第二种预设情况,或者只看个位就直接连线时,要及时纠正。
课件展示两种方法,巩固练习内容,培养学生数感。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算理,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正确计算。
改正学生不良的表达习惯,进一步规范表达和书写过程。
二、重点剖析,培养数感完成教科书P46“练习九”第13题。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我当小厨师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这一单元是学生在掌握的一些整数知识,学习了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数概念的一次扩展,为五年级学习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时要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实践经验出发,充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这节课所学的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的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过程与方法:在操作、观察、分析、比较等数学活动中经历探索产生分数概念的全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归纳、抽象概括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体会类推等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课时安排:9课时信息窗一2课时信息窗二2课时信息窗三2课时我学会了吗1课时测试讲评2课时第九单元我当小厨师 -----分数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教学内容:第9单元信息窗1 第1课时(91、92页)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正确认、读、写几分之一这样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分数的形成过程,初步体会分数几分之一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教学难点:建构起几分之一的表象,理解分数的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米尺学具准备:每位学生一支彩笔、图片、练习卡、彩色长方形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1.动画演示:东东参加《我当小厨师》实践活动,东东提出问题,我只做了一个月饼,却要分给两个小朋友,怎样分最公平?(板书:平均分。
)2.体验一半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又可以分多少?(一人一半)。
Unit 1 Hello重难点讲解(含答案)一、词汇讲解1.hello的用法❖用于朋友、熟人之间打招呼❖不受时间限制,早上、中午、下午、晚上都可以使用例如:Hello, I'm Miss White. 你好,我是怀特老师。
Hello, I'm Wu Binbin. 你好,我是吴彬彬。
【辨析】hello与hi(1) hello用于打招呼问候或唤起对方的注意。
(2) hi比hello更随意,可以翻译成“嗨”,一般用于熟人之间见面打招呼。
2.a和an的区别❖ a 表示“一个”,后面的单词要以辅音音素开头。
例如:I have a ruler.我有一把尺子。
❖an 表示“一个”,后面的单词要以元音音素开头。
例如:I have an apple. 我有一个苹果。
【练习】(1)I have_______ eraser. 我有一块橡皮。
(a/an)(2)I have ______ pencil. 我有一支铅笔。
(a/an)答案:(1)an (2)a3.Miss, Mrs与Mr的用法❖Miss意为“小姐”,一般用于未婚女子的姓或姓名前。
例如:Miss Wang(王小姐、Miss Black(布菜克小姐)、Miss Helen Keller(海伦·凯勒小姐)。
❖Mrs意为“夫人,太太”,一般用在已婚女子的夫姓或丈夫的姓名前。
例如:Mrs Green(格林夫人)。
❖Mr意为“先生”,用在未婚或已婚男性的姓、姓名或职务前。
例如:Mr White(怀特先生)。
二、重难点讲解1.向别人进行自我介绍的句型—I’m ...例如:Hello, I’m Miss White. 你好,我是怀特小姐。
句型结构:I’m + 姓名或其他情况(Amy, tall, seven ...).【重点解析】❖在向别人进行自我介绍时,经常会用到“I’m …” 句型。
I’m是I am的缩写,意为“我是”。
I作为单词讲意思是“我”,是第一人称单数;am是系动词,意为“是”。
回顾与提升【教学目标】1.掌握三位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用横式和竖式正确地进行计算2.能够按角对三角形进行分类,数三角形角的个数.3. 解决简单的俩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1.一个数加上几,另一个数减少相同的数,和不变2.被减数增加几,减数不变,差也增加几【教学难点】1.简便计算步骤2.应用题列式【教学过程】一、互动探索问题1:找找规律(1) 520+280=(2) 530+270=(3) 540+260=(4) 550+250=问题2:找找规律(5) 520-120=(6) 530-120=(7) 540-120=(8) 550-120=中学生VIP成长教育顾问 1问题3:你知道下图中的各角分别是什么角吗?问题4:还能说它们分别是锐角、直角、钝角?问题5: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中学生VIP成长教育顾问 2二、例题分析例1 列竖式计算:(1)810-466=(2)445-277=试一试:列竖式计算:(1)356+626=(2)865-578=(3)445+385=(4)1000-455=(5) 345+543=(6)957-679=例2 简便计算(1)156+399 (提示:多加几个要减去几)(2)557+101 (提示:少加几个要加上)(3)476-198 (提示:多减几个要加上)(4)759-201中学生VIP成长教育顾问 3试一试:(1)124+299 (2)367+401 (3)454-298 (4)878-201 例3 按角分类,下图分别是什么三角形?例4 养兔场有黑兔24只,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3倍。
(1)黑兔和白兔一共有多少只?(2)白兔比黑兔多多少只?中学生VIP成长教育顾问 4例5 湖中黑天鹅有12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天鹅和黑天鹅共有多少只?(1)补充一个条件,使它成为一道一步计算的问题;(2)补充一个条件,使它成为一步计算的问题。
中城小学玉泉校区三年级数学集体备课导学案2012年秋第一单元第一课时(主备:罗建)认识长度单位——毫米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过程一、引言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估计实际测量数学书的长数学书的宽数学书的厚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课题:板出:毫米的认识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
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板出:1厘米=10毫米七、巩固发展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八、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这里所说的“有价值的、必要的数学”就可以理解为对生活有用的数学.新课程标准突出了数学的生活化,也更加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
任课年级三年级学科数学第 1 课时/总第 2 课时年级三学科数学第 2 课时/总第 2 课时任课年级学科数学第 1 课时/总第 2 课时年级学科任课教师第 2 课时/总第 2 课时二观察物体单元教学目标:1、在搭立体图形和从多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经历用正方体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会有所不同。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立体形状。
3、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方位词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根据指令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搭立体图形,并学习从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难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立体形状。
初步学会通过提问搭出和别人同样的立体图形。
任课年级学科数学第 1 课时/总第 2 课时年级 三 学科 数学任课第 2 课时/总第 2 课时三加与减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探索连家、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年级 3 学科数学任课第 1 课时/总第 2 课时年级 3 学科数学任课第 1 课时/总第 1 课时=594-280 =562-256=314(棵) =314(棵)生3:850-(280+256)生4:850-(256+280)=850-536 =850-536=314(棵) =314(棵)师:强调计算时要注意进退位问题,做到认真、细心。
师:说出式子中各数各步所表示的意思?小结:生1和生2所提出850-256-280和850-280-256都表示从总棵数中去掉第一车后,再从剩下的棵数中再去掉第二车,得出最后的剩下棵数。
第一单元第一课:小熊购物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通过“小熊购物”的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书写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进行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培养学生书写规范,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点:口算题卡、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口算。
(开火车)×××××、观察下面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指名口答,引导学生认识:只有加、减法计算的两步式题一般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二、探索新知出示小熊购物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提示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提问:你能知道那些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假如你们是顾客,你想买哪两种食品?每种食品的数量不限。
指名口述自己的想法,教师选学生提出其中一个问题,引出例题:胖胖要买个蛋糕和个面包需付多少钱?、解决问题。
()列算式:××()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组织学生讨论:××各表示什么意思。
①算式“×”中的“×”表示块面包共付元,所以和要先乘。
(元)表示块面包和个蛋糕共付元。
②算式“×”红的“×”表示块面包共付元,所以和也要先乘。
(元)表示个蛋糕和块面包共付元。
这两种情况所付的钱都是相等的。
所以,×与×这两个算式都可以求出买个蛋糕和个面包共付多少元。
()引导学生用脱式计算。
××以上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都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讨论: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认识脱式计算的格式。
(板书)解法一:×解法二:×(: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元)(元)答:该付元。
三、尝试独立解决新的问题、提问:壮壮有元,买包饼干应找回多少元?、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
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高效课堂2019部编本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2019年6月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目标: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球”等13个生字。
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频、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
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
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不愿意去参观一下?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
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
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提示一下。
四、分组朗读,小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绒、服、装、读、影”。
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晨”是上下结构,注意“辰”要拖着“日”,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是左右结构,由“纟”和“戎”组成,右边的“戎”共六笔,不要漏写。
1 / 3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4单元培优提升卷(及答案)时间:80分钟 满分:100分学校: 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班级、姓名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区域,注意书写工整。
一、基础训练营 1.看拼音,写词语。
kǒng quèhuāng yěguī zéyán liàolà zhúqiáng bìpīn mìngshuì jiào2.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衣裳 (shāngshang) 稍息 (shàoshǎo) 中弹 (tán dàn) 增添 (zēng zhēng) 挣钱 (zhèngzhèn) 掠过 (lüènüè) 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完成练习。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提 吊红 赤 一 秋面 方 五 登百 百(2)仿照加点词语,再写一个“ABAC”式的词语: (3)这些词语中,描写秋天丰收景象的是: 按要求写句子。
4.例: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照样子仿写拟人句)5.你不认真听讲,怎么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呢?(给句子换种说法,意思不变)6.花木节时,展厅里摆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艳的花。
(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病句)7.小男孩说道:“这绳子够长了,就是不知道够不够牢固。
”(改为提示语在中间的句式)积累与运用。
8. 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 。
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 !9.“停车坐爱枫林晚, ”“萧萧梧叶送寒声, ”这些诗句都描写了 (季节)的景色,其中“ ”和“ ”等景象都写出了这个季节的特点。
10.把句子补充完整。
① ,其利断金。
第1课我的小天地(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三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课为《我的小天地》,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描绘自己的房间,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自己房间的特点,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进行表现,创作出一幅生动有趣的房间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审美意识。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自己房间的特点,抓住细节进行表现。
2. 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创作出一幅生动有趣的房间画。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PPT、范画等。
2. 学具:绘画纸、铅笔、橡皮、水彩笔、油画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房间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自己房间的特点。
2. 新课:讲解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在表现房间时的运用,引导学生观察自己房间的细节,并进行讨论。
3. 实践: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讨论,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创作出一幅生动有趣的房间画。
4. 展评:展示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相互评价,发现优点和不足,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观察生活、发现美、表现美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我的小天地1. 观察自己房间的特点2. 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进行表现3. 创作生动有趣的房间画七、作业设计1. 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绘画语言,创作一幅自己房间的画。
2. 家长参与评价,给予建议和鼓励。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自己房间的特点,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进行表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审美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同时,要加强课堂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审美能力。
回顾与提升
【教学目标】
1.掌握三位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用横式和竖式正确地进行计算2.能够按角对三角形进行分类,数三角形角的个数.
3. 解决简单的俩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一个数加上几,另一个数减少相同的数,和不变
2.被减数增加几,减数不变,差也增加几
【教学难点】
1.简便计算步骤
2.应用题列式
【教学过程】
一、互动探索
问题1:找找规律
(1) 520+280=
(2) 530+270=
(3) 540+260=
(4) 550+250=
问题2:找找规律
(5) 520-120=
(6) 530-120=
(7) 540-120=
(8) 550-120=
问题3:你知道下图中的各角分别是什么角吗?
问题4:还能说它们分别是锐角、直角、钝角?
问题5:
二、例题分析
例1 列竖式计算:(1)810-466=(2)445-277=
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
试一试:列竖式计算:
(1)356+626=(2)865-578=(3)445+385=(4)1000-455=(5) 345+543=(6)957-679=
例2 简便计算
(1)156+399 (提示:多加几个要减去几)
(2)557+101 (提示:少加几个要加上)
(3)476-198 (提示:多减几个要加上)
(4)759-201
试一试:(1)124+299 (2)367+401 (3)454-298 (4)878-201
例3 按角分类,下图分别是什么三角形?
例4 养兔场有黑兔24只,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3倍。
(1)黑兔和白兔一共有多少只?(2)白兔比黑兔多多少只?
例5 湖中黑天鹅有12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天鹅和黑天鹅共有多少只?
(1)补充一个条件,使它成为一道一步计算的问题;
(2)补充一个条件,使它成为一步计算的问题。
试一试:鸭有18只,鸡的只数是鸭的2倍,鸡和鸭一共有多少只?
探索
如果你坐的椅子腿不稳当,你会怎么办?
【课堂练习】
1、算一算:
255+186=496+85=271+688=
596+723=414-285=356-284=
137+566=215+149=508-399=
2、按角分类,下图分别是什么三角形?包含什么角?
3、菜站上午运进115筐西红柿,下午又运进9筐,卖出11筐后,还剩多少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