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1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按照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可观测宇宙。
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它是太阳系行星中唯一有高级智慧生命的星球。
3.太阳辐射是地球光和热的主要源泉,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4.太阳活动释放大量的物质和能量,扰动地球的磁场和大气层,给人类活动带来很多不利影响。
5.对地层和化石的研究是了解地球历史的主要途径。
6.地球的演化历史可分为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其中新生代是人类诞生的时代。
7.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上地幔的上部存在软流层。
上地幔顶部和地壳合称岩石圈。
8.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它们和岩石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学习本章内容,能够运用天文仪器、简易教具等,观察、识别、描述与宇宙、太阳、地球等有关的自然现象;具备一定的运用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地理实践力)。
能够运用宇宙科学的基础知识,说明一些天文现象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综合思维)。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的自然现象,并说明其对人类的影响(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校及专业《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7—2018)》天文学类专业大学排名排名学校名称星级1 南京大学★★★★★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3 北京师范大学★★★4 北京大学★★★5 中国科学院大学★★★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人及职业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课标内容核心素养目标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1.观察、识别、描述天体特征,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地理实践力】2.能够描述地球在不同的宇宙空间尺度中的位置。
【区域认知】3.能够运用天体系统层次,说明不同天体之间的关系。
【综合思维】4.树立宇宙是物质的和运动的科学宇宙观。
【人地协调观】知识清单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1)概念: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3.2. 八颗行星知识梳理+同步练习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1.给太阳系中八颗行星排序
按距离太阳的近远排序
直径由大到小排序
2.水星是八颗行星中离太阳最近也是最小的一颗行星。
水星外貌酷似月球,有许多大小不一的环形山。
水星是太阳系中公转速度最快的行星。
3.金星是除了太阳和月球外,人眼能够看到的最亮的天体。
自转方向是自东向西,自转速度也是八颗行星中最慢的。
4.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地表含有赤铁矿使火星表面呈现橘红色。
火星有两颗天然卫星。
5.木星是太阳系八颗行星中体积最大、质量最大、自转最快的行星。
木星是一个气态巨行星。
6.土星内部的核心包括岩石和冰。
土星有一个显著的行星环。
7.天王星呈海蓝色,它最大的特征是自转的倾斜角度很大,几乎是“躺着”运行的。
8.海王星呈淡蓝色,大气层以氢和氦为主,还有微量甲烷(甲烷是使行星呈现蓝色的原因之一)。
实验:建立行星的位置关系模型
●实验器材:三条长度相同的纸带、透明胶、双面胶。
●实验步骤:①以小组为单位,先处理行星与太阳距离远近的数据。
②取三条长度相同的纸带,每条纸带对折四次,然后将纸带粘连成一条长纸带。
在长纸带的折痕处标记数字。
③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将八颗行星画在纸带上。
④观察我们的纸带模型。
折纸标记数字
标记行星展示
●实验结论:八颗行星在太阳系的空间分布是不均匀的。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材问题解答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太阳系大家庭P40除了太阳、地球和月球外,我们还知道太阳系中有哪些天体?P40了解太阳的一些基本数据,比如质量、大小、结构等。
P40根据自己的兴趣,深入了解太阳的一些情况,比如太阳黑子、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等。
P42太阳系大家庭中有哪些天体?P42这些天体各有什么特点?2.八颗行星P43 太阳系有八颗行星,地球是从太阳向外的第三颗行星,其他的行星就好像地球的兄弟姐妹一样。
八颗行星有哪些?它们是如何排列的呢?P43阅读八颗行星的基本数据表,说说从张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P43给八颗行星排序。
P44应怎样处理数据呢?P44又该如何标记呢?P44在建造模型的过程中,各小组是如何处理数据的?有什么体会和发现?P44观察全班制作出来的八颗行星位置模型,我们有什么新的认识或问题?3.日食P45我们知道,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太阳系中的天体都在围绕太阳运行。
月亮在绕着地球运动的同时,也被地球携带着绕太阳公转。
在运行过程中,天体之间有时会发生一些有趣的天文现象,比如日食。
我们观察过日食吗?知道日食是怎么发生的吗?P45你在模拟实验中观察到了什么?P45月球真的能遮挡住太阳吗?能否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来验证我们的推测?P46在模拟实验中,我们观察到日食现象了吗?月球处于远近不同的位置时,看到的现象有何不同?P46小结前面的学习,描述太阳系是怎样一个天体系统。
4.认识星座P47在夜晚观星中,我们可以看到天空中有许多闪烁的星星。
这些星星绝大多数是太阳那样的恒星,天空中众多的恒星组成了不同的星座。
我们知道哪些有关星座的知识﹖是如何知道的?P48 我们画下来的星座图像相同吗?为什么会不同呢?P48哪一个图像和北斗七星的形状相同?P48建立星座模型的活动给了我们什么启发?我们对星座有了什么新的认识?5.夏季星空P49夏季,是观察星空的好季节,天空中有许多亮星,可以帮助我们识别一些星座。
八大行星基础知识-回复什么是八大行星?这是一个关于太阳系的基础知识问题。
太阳系中有八个行星:水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这些行星被广泛研究,因为它们是我们宇宙中最容易观察到的天体之一。
太阳系是宇宙中最靠近地球的星系之一。
它由太阳和围绕它运行的一系列星球组成。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它通过引力约束着行星在轨道上运行。
让我们一步一步来了解八大行星。
首先是水金星。
它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也是太阳系中最热的行星之一。
它的表面温度可以达到摄氏900度以上。
它的大气层由二氧化碳构成,形成了一个厚厚的温室效应。
接下来是地球。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所以对地球应该是最熟悉的。
地球是一个适合生命存在的星球,它的大气层中有适量的氧气和水。
地球上有丰富的生命和广阔的海洋。
第三个是火星。
它被视为地球的姊妹行星,因为它们有相似的地质特征。
火星上有一些山脉、峡谷和陨石坑,这些特征可能与地球上的类似地质过程有关。
科学家一直研究火星,希望找到它上面是否有适合生命存在的迹象。
接下来是木星,这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
它的体积比太阳系中所有其他行星的体积加在一起还大。
它主要由氢和氦组成,在它的大气层中有一个巨大的风暴,被称为“大红斑”。
土星是太阳系中一个美丽的行星,因为它有一套华丽的环。
这些环是由冰块和岩石组成的。
有时候,我们可以用肉眼在夜空中看到土星的光环,这是一种很壮观的景象。
天王星是太阳系中最遥远的可见行星之一。
它主要由氢、氦和甲烷组成。
与其他行星不同,天王星的自转轴倾斜程度非常大,导致南北半球交替地享受到长达数十年的昼夜。
最后一个行星是海王星。
它也是太阳系中最遥远的行星之一。
它主要由氢、氦和甲烷组成。
海王星有一个特别的特征——它有一个被称为“大暗斑”的风暴,这个风暴在太空探测器的照片中可见。
总结一下,八大行星都是太阳系中的主要成员。
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特征和属性,为我们研究宇宙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对这些行星的了解还会不断加深。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一、课程标准●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标准解读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
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
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不是要系统学习天文知识,而是要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
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
很显然,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
从本条"标准"的设计来看,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
"标准"将地球的特殊性限定在太阳系范围之内,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生命的星球。
实际上,人类一直在为寻找"外星人"而努力,目前已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几十颗可能会有生命的行星。
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运用有关资料加以说明。
这些资料如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
(2)教学重点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存在和繁衍。
(3)教学目标能用自己绘制的示意图说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能选用一定的资料(数据、图表等)说明地球行星的普通性与特殊性;在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探讨活动中,能运用自己搜集的资料,表达自己的观点;相关推荐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目标1.用图示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通过分析地球的宇宙位置及自身条件,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第三单元宇宙第1课时太阳系大家庭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知道用什么办法可以认识和找到星座:通过观星盘观察星座。
在教学时要注意这两部分的时间分配,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和讨论,教师主要维护课堂秩序,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的疑惑,并适时总结。
第6课时浩瀚的宇宙本课最主要的是活动二,在教学时间的分配上,要注意活动二的时间要满足学生制作银河系模型。
对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的介绍可以播放一些视频资料,学生能更直观地了解银河系和河外星系,也更有学习的兴趣。
第7课时探索宇宙本课中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收集资料,对资料进行梳理和提炼,然后就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以及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开展讨论。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能够感受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科学考察技术和方法在不断改进,对宇宙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宇宙是庞大而神秘的,激励着人类不断探索宇宙。
太阳系大家庭恒星:太阳(太阳系的中心)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天体:彗星、小行星、流星 卫星:月球【教学反思】本课时主要安排了三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学生在活动手册上添加除了太阳、地球、月球以外自己所 知道的天体,补充完善太阳系的天体信息,然后与同学交流。
第二个活动,学生将重点了解太阳自身的一 些特点。
第三个活动,了解太阳系大家庭中的其他天体。
通过这三个活动,学生在收集、整理、汇报、完善 信息的过程中对太阳系有了更科学、系统地认识。
第一个活动的时间在分配上要多一点。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指导与评价设计意图二、探索三、研讨四、拓展活动一:画一画你知道的太阳系。
1 .出示学生活动手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和交流。
2.说一说我们要怎样记录,要注意些什么。
例如:天体应该如何 来表示?应该画在什么位置?3.完成记录后,与其他同学交流。
1 .学生分享自己对太阳和太阳系的认识。
2.提供相关资料,学生通过分析资料,了解太阳的质量、大小、构 造、演化、太阳活动等基本信息。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描述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知道存在生命的星球,位于太阳系中大约四分之三处,距太阳149.6万公里,确切地说,地球是太阳系距太阳最远的第三颗行星,而且是位于最内侧的行星。
它有圆形的公转轨道,轨道半径大约是149.6万公里,轨道倾角大约是7.155°,与太阳系平均轨道倾角7.155°非常接近。
地球和太阳在太阳系中构成一个叫“太阳系”Solarsystem的系统,它是由8个行星和1个恒星组成,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以及太阳。
8颗行星环绕太阳公转,造成太阳系中每颗行星都有自己的公转轨道,轨道倾角也不相同,而地球公转轨道倾角大约是7.155°。
地球位于太阳系的第三颗行星,距太阳149.6万公里,但它的大小却仅比太阳系其他行星小,但是它拥有最接近于太阳的轨道倾角,也就是说,地球有最接近于太阳的公转轨道,每一圈大约为365.256天。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非常重要,因为它拥有生命,尤其是拥有智慧生命。
地球是太阳内侧的第三颗行星,但其距太阳的距离恰到好处,不会太近以至于太阳的热量会把地球烧毁,也不会太远,以至于地球冰封枯竭,因此地球的位置可以支撑生命的存在。
太阳系是一个庞大的宇宙系统,由8颗行星和1恒星组成,而地球在太阳系中位于第三颗行星,距太阳大约149.6万公里,其轨道倾角也恰好与平均轨道倾角7.155°非常接近,因此这里的温度足够支
撑生命的存在,对于我们人类来说,理解这种特殊的位置对于更深刻的了解宇宙的结构非常重要。
地球的数字知识点总结地球的大小地球是太阳系中第三颗行星,也是目前已知宇宙中唯一能够孕育生命的星球。
地球的赤道半径为6378.1千米,极半径为6356.8千米,整体体积为1.08321×10^12立方千米,地球约有510.1百万平方千米的干陆面积,973百万平方千米的海洋面积,大约有7440千米的直径,地球是银河系中最大的四颗行星之一。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近似于扁圆球体的形状,由于地球自转,南极和北极附近的地球稍微向外鼓胀,而赤道附近则稍微向里凹陷,所以地球并非完全的球体,而是呈现扁球形状。
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心旋转的运动,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大约是23小时56分4秒。
地球的自转导致了昼夜的交替,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不断改变,给我们带来了白天和黑夜的区分。
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轨道运动的现象,地球绕太阳一周所需的时间大约为365.24天。
地球的轨道呈椭圆形,这使得地球距离太阳的距离在一年中会有所不同,从而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地球表面覆盖地球表面大约71%是海洋,29%的面积是陆地。
地球的陆地分布在不同的大陆上,包括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澳大利亚和南极洲。
不同的大陆上有不同的地形和气候条件,这为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了丰富的条件。
地球的气候地球由于自转、公转和地球轴倾角的影响,导致了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
赤道附近气候炎热湿润,而极地地区则寒冷干燥。
在赤道和极地之间则有温带和寒带等不同类型的气候。
这使得地球上的自然景观多样,为人类提供了不同的生活环境。
地球的人口分布目前地球上的人口总数已经超过70亿,而且还在不断增长。
人口分布不均匀,亚洲是人口最多的大陆,其次是非洲和欧洲。
人口密集的地区一般位于沿海地区和河流流域,而沙漠和高山地区人口相对较少。
地球的资源地球上的资源丰富多样,包括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农业资源等。
其中,水资源占据地球总量的约70%,而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则是人类工业和生活发展的重要基础。
介绍地球知识点三年级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些关于我们居住的星球——地球的有趣知识点。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它是一个美丽而神奇的星球。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它的奥秘吧!首先,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它距离太阳大约 1.496亿公里。
地球的形状并不是完美的圆形,而是一个略微扁平的球体。
这是因为地球在自转时,赤道部分因为离心力而略微膨胀。
地球的表面大约有71%被水覆盖,这些水大部分是海洋。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里面生活着无数的生物。
而剩下的29%是陆地,包括山脉、沙漠、森林和平原等。
地球的大气层对我们非常重要,它保护我们免受太阳有害辐射的伤害,并且维持着地球上的温度,使得我们能够生存。
大气层主要由氮气、氧气和少量的其他气体组成。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24小时,这就是我们一天的时间长度。
自转还产生了昼夜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然后在西方落下。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365.25天,这就是我们一年的时间长度。
公转导致了季节的变化,比如春夏秋冬。
地球的内部由多层组成,从外到内分别是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薄层,而地核是地球的最内部,主要由铁和镍组成,温度极高。
地球的自然现象也非常多样,比如风、雨、雪、雷电等。
这些现象都是大气中水蒸气循环的结果。
地球还有许多自然景观,如火山、河流、湖泊和瀑布等,它们都是地球自然力量的展现。
最后,我们要知道,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的事情。
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为地球的未来贡献一份力量。
好了,同学们,关于地球的知识点就介绍到这里。
希望你们能够更加了解我们的星球,并且学会珍惜和保护它。
如果你们有任何问题,欢迎随时提问。
让我们一起期待下一次的探索旅程吧!。
地球的科普小知识地球是一个行星,属于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
它是一个岩石、水和气体组成的天体,表面大约71%被水覆盖,剩余的29%是陆地。
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质量约为5.965×10^24千克。
地球并不是一个完美的球体,而是一个近似于球体的形状。
由于陆地板块无休止地移动,我正在向西漂移,每年移动约15米。
地球的自转和月球的引力相互作用,导致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形状也在不断变化。
科学家们称这种现象为“地球扁率”。
地球的大小和表面积是影响我们感知地球形状和大小的重要因素。
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006.5万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约为14894万平方千米,海洋面积约为36112.5万平方千米。
地球就像一只陀螺,沿着自转轴自西向东不停地旋转着。
她的自转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约等于24小时。
同时,地球还围绕太阳公转,她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轨道的半长径达到149,597,870公里。
公转一周要365.25天,为一年。
地球的内部结构可以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和地核。
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包层,这就是地球大气层。
地核可能大多由铁构成(或镍/铁),虽然也有可能是一些较轻的物质。
地核中心的温度可能高达7500K,比太阳表面还热;下地幔可能由硅,镁,氧和一些铁,钙,铝构成;上地幔大多由橄榄石,辉石(铁/镁硅酸盐),钙,铝构成。
这些都是通过地震技术获得的资料(所谓地震技术是指在地表人工制造一个震源,如炸弹之类的,通过接受地下的回波来确知地下结构的方法);我们只能在岩浆中获得上地幔的采样,对于其它层则无能为力。
地壳主要由石英(硅的氧化物)和类长石的其他硅酸盐构成。
就整体看,地球的化学元素组成为:34.6%铁29.5%氧15.2%硅12.7%镁2.4%镍1.9%硫0.05%钛地球是太阳系中密度最大的星体。
太阳系八大行星排列顺序太阳系八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一、八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依次为:1.水星:水星在九大行星中,它的体积排列倒数第二,但是它是离太阳最近的行星。
2.金星:金星按照距离太阳的远近次序是第二颗行星,在日落的任何时间里,在西方的上空看见一个发光的天体就是金星。
金星自己不会发光,它是反射了太阳的光才发亮的。
3.地球:地球按照距太阳由近到远的次序为第三颗行星,是九大行星中唯一适宜生命生存和繁衍的地方。
4.火星:火星按照距太阳由近到远的次序为第四颗行星,又叫“红色星行”,它一出现在天上,就可以看到它那淡淡的红色。
5.木星:木星按照距太阳由近到远的次序为第五颗行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一颗行星,它是地球半径的11倍,体积是地球的1316倍,质量是地球质量的318倍。
6.土星:土星按照距太阳由近到远的距离排列是第六颗,是太阳系里的第二大行星,它有七个美丽的光环,它的光环鲜艳夺目,因此有人把土星成为“星中美人”。
7.天王星:天王星按照距太阳由近到远的距离排列是第七颗,在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它的体积位居第三。
因为它的大气层中含有甲烷,因此天王星呈蓝绿色。
8.海王星:海王星是环绕太阳运行的第八可颗行星,它是一颗淡蓝色的行星他是典型的气体行星。
二、八大行星质量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依次为:1、木星2、土星3、海王星4、天王星5、地球6、金星7、火星8、水星三、八大行星体积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依次为:1、木星2、土星3、天王星4、海王星5、地球6、金星7、火星8、水星四、冥王星不是八大行星之一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克莱德?汤博发现冥王星,在发现冥王星时,人们对它一无所知,以至于估算错了它的质量,并将其列入第九大行星之列。
后来,经过天文学家们进一步的研究和观测,发现冥王星的直径只有2370公里,是月球直径的三分之二,与其他行星比其他它实在太小了。
【导语】《宇宙⽣命之谜》⼀⽂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命存在的艰难历程,说明到⽬前为⽌,地球之外是否有⽣命存在,仍然是⼀个未解的谜。
表达了作者对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的敬佩,同时激发了学⽣爱科学、学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篇⼀】部编版⼩学六年级上册语⽂第⼗课《宇宙⽣命之谜》课⽂原⽂ 古时候,科学不发达,⼈们⼀直向往着“天上的世界”。
于是,有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嫦娥奔⽉,仙⼥下凡,蟠桃盛会……现在,科学发达了,⼈们知道那都是古⼈编出来的神话。
但是,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命存在,仍然是⼀-个吸引⼈的问题。
从理论上说,宇宙是⽆限的。
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颗⾏星,⽽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个极⼩的部分,银河系⼜是宇宙的沧海⼀粟。
整个银河系中有⼏千亿颗恒星,类似太阳系这样的天体系统为数不少,其中肯定有与地球类似的⾏星。
可以猜测,地球绝不是有⽣命存在的天体。
但是,⼈类⾄今尚未找到另外⼀颗具有⽣命的星球。
哪些天体上可能有⽣命存在呢?这个天体⼜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们了解了⽣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少应有这样⼏个条件:⼀是适合⽣物⽣存的温度,⼀般应在零下五⼗摄⽒度⾄零上⼀百五⼗摄⽒度之间;⼆是必要的⽔分,⽣命物质诸如蛋⽩质、核酸的活⼒都和⽔紧密相关,没有⽔,也就没有⽣命;三是适当成分的⼤⽓,虽然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在没有氧⽓的条件下⽣存,但氧⽓和⼆氧化碳对于⽣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四是要有⾜够的光和热,为⽣命体系提供能源。
根据这些条件,科学家⾸先对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星进⾏了分析。
⽔星离太阳最近,向阳时表⾯温度达到三百⾄四百摄⽒度,不可能存在⽣命。
⾦星是⼀颗缺氧、缺⽔,有着浓厚云层的⾏星,阳光辐射和云层造成的“温室效应”,使得⾦星表⾯温度极⾼,不可能有⽣命存在。
⽊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离太阳很远,它们的表⾯温度,⼀般都低于零下⼀百四⼗摄⽒度,因此,也不可能有⽣命存在。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宇宙》知识点第三单元《宇宙》第1课太阳系大家庭1.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等天体组成了太阳系。
2.认识太阳(1)太阳处于太阳系的中心位置,它的质量占整个太阳系所有天体质量的99.86%,正因为如此,它支配着太阳系中所有其他天体的运行。
(2)它是一颗充满活力的恒星,每时每刻都在向太空发出光和热。
3.了解太阳系中的其他天体(1)矮任星的体积介于行星和小行星之间,围绕恒星运转,冥王星是矮行星。
(2)小任星是指太阳系内的类似行星环绕太阳运动,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体,绝大多数的小行都集中在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O(3)遮星进入地球大气层时,由于与大气发生剧烈地摩擦,会使流星燃烧发光。
(4)彗星也绕太阳公转,有的大约几十到几百年绕太阳一圈,有的绕太阳一圈需要长达数千年甚至数百万年。
第2课八颗行星1.太阳系有八颗行星,它们在其特定轨道上运转。
2.给八颗行星排序(1)离太阳由近到远:水星f金星f地球f火星f木星f土星f天王星f海王星。
(2)按直径从大到小:木星->土星天王星f海王星->地球f金星一火星一水星。
体积最大的行星是木星,最小的行星是水星。
3.处理纸带:取三条长度相同的纸带,每条纸带对折四次,然后将纸带粘连成一条长纸带,长纸带被平均分为竺份。
在长纸带的折痕处标记数字。
4.相邻两颗行星之间的距离最大的是火星和木星。
5.标记行星时用两条折痕间的距离表示100OO万千米。
6.平时常见的太阳系八颗行星的图片中,八颗行星的间距相差不大,实际上八颗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差异韭赏大J7.八颗行星自身都不能发光,只能靠表面反射太阳光,才显得明亮。
有的行星看上去比其他恒星还要亮,那是由于它们距离地球很近。
8.八颗行星中,木星巨大而明亮,所以很容易被认出。
用双筒望远镜观察,看起来小圆盘,周围有四颗最亮的卫星。
第3课日食1.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太阳系中的天体都在围绕太阳运行。
苏版地理一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测试卷一、选择题1.月球属于()①宇宙②地月系③银河系④太阳系⑤河外星系⑥总星系A. ①③⑤⑥B. ②④⑤C. ①②③④⑥D. ①②③④⑤⑥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一般的行星,其一般性表现在()①从运动特点看,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专门相似,自转周期较短②从结构特点看,地球属类地行星,没有明显专门的地点③从运动特点看,地球与其他七大行星十分相似④从结构特点看,日地距离适中,公转周期适中A. ①③B. ②④C.③④D.②③3.下列关于天体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组成了无边无际的总星系B. 太阳系在天体系统中的层次低于银河系C. 人们目前所观测到的宇宙部分是最高一级天体系统D. 相同级别的天体系统的空间范畴是相同的,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的范畴也有相同据新华社北京2021年10月17日电:国际天文学家近期发觉,太阳系中存在一对像彗星一样活跃的双小行星。
这对小天体一边相互绕转,一边向宇宙中喷射气体和尘埃。
这是人类首次发觉如此活跃的双小行星。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双小行星的运行轨道可能介于()A. 地球和金星之间B. 地球和火星之间C. 火星和木星之间D. 木星和土星之间5.比太阳系高一级,比总星系低一级,且不包含双小行星的天体系统是()A. 地月系B. 河外星系C. 银河系D. 总星系“生命宜居带”是指恒星周围的一个适合生命存在的最佳区域,下图为天文学家公认的恒星周围“生命宜居带”示意图。
下图中横坐标表示行星距离恒星的远近,纵坐标表示恒星质量的大小。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宜居带可能显现生命的要紧阻碍因素是()A. 行星的体积B. 宇宙辐射的强度C. 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D. 适宜呼吸的大气7.生命存在需要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层,大气层的存在要紧取决于()A. 日照条件稳固B. 有原始海洋C. 行星与恒星的距离适中D. 行星的体积、质量适中“It’s not just a planet, It’s our our home.”这是对地球在宇宙中地位的恰如其分的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