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
- 格式:doc
- 大小:289.00 KB
- 文档页数:7
IP地址的分类有哪些的方式IP地址是Internet协议中用于标识计算机或其他网络设备的一组数字,它在网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管理IP地址,人们将其进行了分类,以便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方式进行分配和使用。
本文将介绍IP地址的分类方式,并探讨每种分类的特点和用途。
一、IP地址的分类方式1. IPv4地址分类IPv4地址是最常用的IP地址版本,它由32位二进制数组成,通常以四个十进制数表示,如192.168.0.1。
IPv4地址的分类方式是根据地址的前几位是否相同进行分类,共分为以下五类:- A类地址:以0开头的地址,范围从1.0.0.0到126.0.0.0,用于大规模网络,可分配的网络数量较多。
- B类地址:以10开头的地址,范围从128.0.0.0到191.0.0.0,用于中等规模网络,可分配的网络数量适中。
- C类地址:以110开头的地址,范围从192.0.0.0到223.0.0.0,用于小规模网络,可分配的网络数量较少。
- D类地址:以1110开头的地址,范围从224.0.0.0到239.0.0.0,用于多播(Multicast)通信,不用于标识特定的网络或主机。
- E类地址:以1111开头的地址,范围从240.0.0.0到255.0.0.0,保留作将来使用。
2. 子网划分为了更加灵活和有效地利用IP地址,人们引入了子网划分的概念。
子网划分将一个网络划分为多个子网,每个子网具有相同的网络前缀和不同的主机标识,以实现网络资源的合理分配和管理。
子网划分的方式可以使用子网掩码来表示,它由32位二进制数组成,与IP地址进行按位与运算,以确定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
3. 专用IP地址为了解决IP地址不足的问题和网络安全的需求,人们引入了专用IP地址的概念。
专用IP地址不用于公共互联网,而是用于内部网络、局域网等特定范围的私有网络中。
IPv4的专用IP地址范围如下:- A类专用地址:10.0.0.0 ~ 10.255.255.255- B类专用地址:172.16.0.0 ~ 172.31.255.255- C类专用地址:192.168.0.0 ~ 192.168.255.255二、IP地址分类的特点和用途1. IPv4地址分类的特点和用途IPv4地址分类基于地址的前缀,可以实现IP地址的分级管理和分配。
什么是IP地址–定义和解释IP 地址定义IP 地址是⼀个唯⼀地址,⽤于标识互联⽹或本地⽹络上的设备。
IP 代表“互联⽹协议”,它是控制通过互联⽹或本地⽹络发送的数据格式的⼀组规则。
本质上,IP 地址是允许在⽹络上的设备之间发送信息的标识符:它们包含位置信息,并使设备可进⾏通信。
互联⽹需要⼀种区分不同计算机、路由器和⽹站的⽅法。
IP 地址提供了⼀种实现此⽬标的⽅式,并且是互联⽹⼯作原理中的关键组成部分。
什么是 IP?IP 地址是⼀串由句点分隔的数字。
IP 地址表⽰为⼀组四个数字,⽐如 192.158.1.38 就是⼀个例⼦。
该组合中的每个数字都可以在 0 到 255的范围内。
因此,完整的 IP 寻址范围从 0.0.0.0 到 255.255.255.255。
IP 地址不是随机的。
它们由互联⽹号码分配局 (IANA)(互联⽹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 (ICANN) 的⼀个部门)以数学⽅式⽣成和分配。
ICANN 是⼀个⾮营利组织,于 1998 年在美国成⽴,旨在帮助维护互联⽹的安全性并使所有⼈都能使⽤互联⽹。
每当有⼈在互联⽹上注册域名时,他们都要通过域名注册商注册,域名注册商向 ICANN ⽀付⼀⼩笔费⽤来注册域名。
IP 地址的⼯作原理如果您想了解特定设备为何未按预期⽅式进⾏连接,或者想要排查⽹络⽆法正常⼯作的可能原因,它可以帮助您了解 IP 地址的⼯作原理。
互联⽹协议的⼯作原理与任何其他语⾔相同,即使⽤设定的准则进⾏通信以传递信息。
所有设备都使⽤此协议与其他连接的设备查找、发送和交换信息。
通过使⽤相同的语⾔,任何位置的任何计算机都可以相互通信。
IP 地址通常在后台使⽤。
该过程如下所⽰:1. 您的设备⾸先连接到⼀个已连接到互联⽹的⽹络,然后该⽹络再授予您的设备访问互联⽹的权限,从⽽让您的设备间接连接到互联⽹。
2. 当您在家时,该⽹络可能是您的互联⽹服务提供商 (ISP) 提供的⽹络。
在⼯作中,它将是您的公司⽹络。
企业ip是什么意思
1、企业IP是利用一种吸引人的标签化符号实现品牌价值的传递和变现,这个IP可以是代表企业的风云人物,也可以是企业孵化出的拟人化形象。
2、一个成功的企业IP需要的条件:IP设定与设计:这个IP,要与企业的品牌/产品/服务完美匹配,联想直接,并符合目标受众的心理需求。
设计上,要有辨识度,有独特性;内容运营:必须有趣、有态度、有共鸣。
跟风、蹭热点只是运营手段,但一味的跟风、蹭热点,就会让这个IP失去独立人格。
IP之所以成为IP,需要创造自己的“流行趋势”,而让别人去追随;推广与曝光:企业IP的应用要无处不在,由内而外,从线上到线下,并渗透到所有相关产品和服务环节里。
在市场、公关、行政、人力等所有带有人际关系属性的活动力持续刷存在感。
IP地址的作用和功能是什么IP地址是互联网中计算机和其他网络设备所使用的唯一标识符,它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功能。
本文将就IP地址的主要作用和功能进行探讨。
一、唯一标识与定位IP地址的主要作用是为计算机和其他网络设备提供唯一的标识符,类似于身份证号码。
通过IP地址,我们可以准确地标识和定位互联网上数以亿计的设备。
每个设备都被分配了一个独特的IP地址,以确保信息能够准确地传输到目标设备。
二、寻址和路由IP地址在互联网通信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被用来确定数据包的源和目的地。
在数据包传输过程中,路由器通过检查目标IP地址来判断数据包的传递路径,并将其转发给下一个正确的目标。
因此,IP地址是互联网寻址和路由的基础。
三、网络管理与监控IP地址在网络管理和监控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网络管理员可以通过IP地址来识别和管理网络上的设备,监测网络的状态和流量。
通过对不同IP地址的分析,管理员可以了解网络活动情况,排除故障并优化网络性能。
四、网络安全IP地址也在网络安全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分析IP地址,网络管理员可以检测并阻止来自特定IP地址的潜在威胁,如黑客攻击、恶意软件等。
同时,IP地址也可用于身份验证,确保只有授权用户可以访问特定网络资源。
五、应用层识别IP地址还可以用于识别和管理不同的应用程序或服务。
通过检查源IP地址和目标端口号,网络设备可以识别传输的数据属于哪种特定的应用程序或服务。
这使得网络管理人员能够控制特定应用程序的访问或限制特定应用程序的带宽使用。
六、IPv4与IPv6目前广泛使用的IP地址是IPv4(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
然而,由于IPv4地址空间有限,IPv4地址不足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网络设备需求。
为此,IPv6(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应运而生,它使用128位地址,可以提供更广阔的地址空间,以满足未来互联网的扩展需求。
IP主要有以下几种含义:
1.互联网界的IP通常指的是所有成名文创作品的统称,如文学、影视、动漫、
游戏等。
这些作品可以是智力创造的著作版权,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等。
IP在这里不仅仅代表版权,还可以是指那些能够脱离单一平台束缚,在多平台上获得流量的内容,即所谓的“梗”或“现象”,这种内容可以被视为一种能够带来效益的产品。
2.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IP代表的是Intellectual Property,即知识财产。
这包括音乐、文学和其他艺术作品,发现与发明,以及倾注了作者心智的各种语词、短语、符号和设计等。
在这些领域内,知识产权可能涉及专利权、商标、著作权、版权等。
例如,一首歌曲、一部小说或一出话剧都可以成为IP,即使是一个名字或短语也能通过改编变成影视作品,从而成为IP。
3.技术层面上,IP是Internet Protocol的缩写,意为“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
IP协议提供了统一的地址格式,用于互联网上的每个网络和每台主机的逻辑地址分配,以屏蔽物理地址的差异。
IP地址可以分为IPv4与IPv6两大类。
IP地址的分类与分配IP地址是计算机网络中用于标识和定位网络设备的一种地址。
根据IP地址的不同特点和用途,可以将其进行分类和分配。
本文将介绍IP 地址的分类和分配相关知识。
一、IP地址的分类IP地址可以根据其使用的网络类型和所在网络的规模来进行分类。
根据网络类型不同,IP地址可分为IPv4和IPv6两种。
1. IPv4地址IPv4(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是目前互联网广泛使用的IP地址版本。
IPv4地址由32位二进制数表示,通常以点分十进制形式展示。
根据网络规模的不同,IPv4地址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A类地址:以0开头的IP地址,用于较大规模的网络,其第一个字节范围为1-126。
- B类地址:以10开头的IP地址,适用于中等规模的网络,其第一个字节范围为128-191。
- C类地址:以110开头的IP地址,用于小规模的网络,其第一个字节范围为192-223。
- D类地址:以1110开头的IP地址,用于多播(Multicast)通信。
- E类地址:以1111开头的IP地址,保留给特殊用途,如实验等。
2. IPv6地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IPv4地址的枯竭问题逐渐凸显。
IPv6(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作为新一代IP地址标准,在地址位数上有了极大的提升。
IPv6地址由128位二进制数组成,采用八组四位十六进制数表示,每组之间用冒号分隔。
二、IP地址的分配IP地址的分配主要由互联网协会(IANA)、互联网注册机构(RIRs)和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共同负责。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IP地址的分配情况:1. IANA的分配IANA(Internet Assigned Numbers Authority)是全球IP地址分配的最高级别机构。
它负责将IP地址空间划分给五个地区注册机构(RIRs)。
这些RIRs包括:- 非洲地区:AFRINIC- 亚太地区:APNIC- 欧洲地区:RIPE NCC- 拉美地区:LACNIC- 北美地区:ARIN2. RIRs的分配各个地区注册机构根据分配给他们的IP地址空间,再进一步将IP地址分配给各个网络服务提供商(ISP)。
什么是IP地址IP地址称作网络协议地址,是分配给主机的一个32位地址,由4个字节组成,分为动态IP地址和静态IP地址两种。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什么是IP地址,希望对你有帮助哦!IP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是一种在Internet上的给主机编址的方式,也称为网际协议地址。
由32位二进制数组成,为便于使用,常以XXX.XXX.XXX.XXX形式表现,每组XXX代表小于等于255的10进制数。
例如202.96.155.9。
Internet中,IP地址是唯一的。
目前IP技术可能使用的IP地址最多可有约42亿个。
骤看可能觉得很难会用尽,但由于早期编码上的问题,使很多编码实际上被丢空或不能使用。
加上因特网的普及,使每个家庭都至少有一部电脑,连同公司的电脑,以及连接每个网络的服务器,长此下去,专家担心随着Internet的发展,将不够用。
所以相应的科研组织正在研究128位的IP地址,其IP地址数量最高可达3.402823669 × 1038 个,地球上的每一粒沙子都可以拥有自己的IP地址,这种新版的IP地址技术叫IPv6。
An IP address (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 is a unique number that devices use in order to identify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on a network utilizing the Internet Protocol standard. Any participating device —including routers, computers, time-servers, internet FAX machines, and some telephones —must have its own unique address. This allows information passed onwards on behalf of the sender to indicate where to send it next, and for the receiver of the information to know that it is the intended destination.The numbers currently used in IP addresses range from 1.0.0.0 to 255.255.255.255, though some of these values are reserv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This does not provide enough possibilities for every internet device to have its own permanentnumber. Subnet routing,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and the 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DHCP) server all allow local networks to use the same IP addresses as other networks elsewhere though both are connected to the Internet. Devices such as network printers, web servers and email servers are often allocated static IP addresses so they can always be found.IP addresses are conceptually similar to phone numbers, except they are used in LANs (Local Area Network), WANs (Wide Area Network), or the Internet. Because the numbers are not easy for humans to remember, the Domain Name System provides a service analogous to an address book lookup called "domain name resolution" or "name resolution". Special DNS servers on the internet are dedicated to performing the translation from a domain name to an IP address and vice versa.More detailThe Internet Protocol (IP) knows each logical host interface by a number, the IP address. On any given network, this number must be unique among all the host interfaces that communicate through this network. Users of the Internet are sometimes given a host name in addition to their numerical IP address by their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The IP addresses of users browsing the World Wide Web are used to enable communications with the server of the Web site. Also, it is usually in the header of email messages one sends. In fact, for all programs that utilize the TCP/IP protocol, the sender IP address and destination IP address are required in order to establish communications and send data.Depending on one's Internet connection the IP address can be the same every time one connects (called a static IP address), or different every time one connects, (called a dynamic IPaddress). In order to use a dynamic IP address, there must exist a server which can provide the address. IP addresses are usually given out through a server service called DHCP or the 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If a static address is used, it must be manually programmed into parameters of the device's network interface.Internet addresses are needed not only for unique enumeration of hosted interfaces, but also for routing purposes, therefore a high fraction of them are always unused or reserved.The unique nature of IP addresses makes it possible in many situations to track which computer — and by extension, which person — has sent a message or engaged in some other activity on the Internet. This information has been used by law enforcement authorities to identify criminal suspects; however dynamically-assigned IP addresses can make this difficult.IP version 4AddressingIn version 4 of the Internet protocol (IPv4), the current standard protocol for the Internet, IP addresses consist of 32 bits, which makes for 4,294,967,296 (over 4 billion) unique host interface addresses in theory. If all of these were used, that would be around one IP address per 21.3 square meters, or 70 square feet, of land. In practice, because addresses are allocated in blocks, many unused addresses are unavailable (much like unused phone numbers in a sparsely-populated area code), so that there is some pressure to extend the address range via IP version 6 (see below).IPv4 addresses are commonly expressed as a dotted quad, four octets (8 bits) separated by periods. The host known as currently has the number 3482223596,written as 207.142.131.236 in base-256: 3482223596 equals 207×2563 142×2562 131×2561 236×2560. (Resolving the name to its associated number is handled by Domain Name System servers.)IPv4 addresses were originally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e network and the host. A later change increased that to three parts: the network, the subnetwork, and the host, in that order. However, with the advent of 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 (CIDR), this distinction is no longer meaningful, and the address can have an arbitrary number of levels of hierarchy. (Technically, this was already true any time after the advent of subnets, since a site could elect to have more than one level of subnetting inside a network number.)AssignmentEach interface of a device is assigned, at least theoretically, a unique IP address. In practice, some interfaces may be unnumbered, and many addresses are not globally unique.The actual assignment of an address is not arbitrary.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 of routing, that addresses encode information about a device's location within a network, implies that an address assigned to one part of a network will not function in another part of the network. A hierarchical structure, standardized by CIDR and overseen by the Internet Assigned Numbers Authority (IANA) and its Regional Internet Registries (RIRs), manages the assignment of Internet address worldwide. Each RIR maintains a publically searchable WHOIS database that provides information about IP address assignments; information from these databases plays a central role in numerous tools which attempt to locate IP addresses geographically.ExhaustionSome private IP address space has been allocated via RFC 1918. This means the addresses are available for any use by anyone and therefore the same RFC 1918 IP addresses can be reused. However they are not routable on the Internet. They are used extensively due to the shortage of registerable addresses.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NAT) is required to connect those networks to the Internet.While a number of measures have been taken to conserve the limited existing IPv4 address space (such as the use of NAT and Private Addressing), the number of 32-bit IP addresses is not sufficient to accommodate the long-term growth of the Internet. For this reason, the plan is that the Internet 128-bit IPv6 addressing scheme will be adopted over the next 5 to 15 years.IP version 5What would be considered IPv5 existed only as an experimental non-IP real time streaming protocol called ST2, described in RFC 1819. In keeping with standard UNIX release conventions, all odd-numbered versions are considered experimental, and this version was never intended to be implemented; the protocol was not abandoned. RSVP has replaced it to some degree.IP version 6In IPv6, the new (but not yet widely deployed) standard protocol for the Internet, addresses are 128 bits wide, which, even with generous assignment of netblocks, should suffice for the foreseeable future. In theory, there would be exactly 2128, or about 3.403 × 1038 unique host interface addresses. If the earth were made entirely out of 1 cubic millimeter grains of sand, then you could give a unique address to each grain in 300 million planets the size of the earth. This large address space will besparsely populated, which makes it possible to again encode more routing information into the addresses themselves.AddressingA version 6 address is written as eight 4-digit hexadecimal numbers separated by colons. For readability, addresses may be shortened in two ways. Within each colon-delimited section, leading zeroes may be truncated. Secondly, one string of zeroes (and only one) may be replaced with two colons (::). For example, all of the following addresses are equivalent:1080:0000:0000:0000:0000:0034:0000:417A1080:0:0:0:0:34:0:417A1080::34:0:417AGlobal unicast IPv6 addresses are constructed as two parts: a 64-bit routing part followed by a 64-bit host identifier.Netblocks are specified as in the modern alternative for IPv4: network number, followed by a slash, and the number of relevant bits of the network number (in decimal). Example: 12AB::CD30:0:0:0:0/60 includes all addresses starting with 12AB00000000CD3.IPv6 has many improvements over IPv4 other than just bigger address space, including autorenumbering and mandatory support for IPsec.。
IP是Internet Protocol(网络互联协议)的缩写,也就是为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进行通信而设计的协议。
网络不能互通的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它们传送的数据单元(帧)的格式不同。
IP协议实际上是一套由软件程序组成的协议软件,它把不同的“帧”统一转换成“IP 数据包”格式,这种转换是因特网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使各种计算机都能在因特网上实现互通。
IP协议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因特网上给每台计算机和其他设备都规定了一个唯一的地址,叫做“IP地址”。
IP地址用“点分十进制表示法”。
一台计算机可以具有多个IP地址,也可以使多台服务器共用一个IP地址。
地址格式为:IP地址=网络地址+子网地址+主机地址根据用途和安全性级别的不同,IP地址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公共地址和私有地址。
公用地址在Internet中使用,也可以在Internet中随意访问。
私有地址只能在内部网络中使用,只有通过代理服务器才能与Internet通信。
IP地址分为五类:A类保留给政府机构,B类分配给中等规模的公司,C类分配给任何需要的人,D类用于组播,E类用于实验,各类可容纳的地址数目不同。
A、B、C三类IP地址的特征:当将IP地址写成二进制形式时,A类地址的第一位总是0,B类地址的前两位总是10,C类地址的前三位总是110。
A类地址(1)A类地址第一字节为网络地址,其他三个字节为主机地址,它的第一个字节的第一位固定为0.(2)A类地址范围:1.0.0.1---126.255.255.254(3)A类地址中的私有地址和保留地址:①10.×.×.×是私有地址(在互联网上不能使用,用在局域网中的地址)范围(10.0.0.0---10.255.255.255)②127.×.×.×是保留地址,是做循环测试用的。
B类地址(1)B类地址的第一字节,第二字节为网络地址,其他两个字节为主机地址,它的第一个字节的前两位固定为10.(2)B类地址范围:128.0.0.1---191.255.255.254(3)B类地址的私有地址和保留地址:①172.16.0.0---172.31.255.255是私有地址②169.254.×.×是保留地址,如果IP地址是自动获取IP地址,而在网络上又没有找到可用的DHCP 服务器,就会得到其中一个IP。
什么是IP地址IP地址是指互联网协议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它是计算机在网络中的唯一标识。
IP地址由32位二进制数表示,一般以四段用点分隔的十进制数形式呈现。
IP地址的作用是让计算机能够在互联网上进行通信和定位。
IP地址分为IPv4和IPv6两种版本。
IPv4是目前广泛使用的版本,它采用32位的地址长度,共有大约42亿个可能的地址。
IPv6是IPv4的扩展版本,采用128位的地址长度,理论上有无限个地址可供分配。
IP地址的结构分为网络号和主机号两部分。
网络号用来标识主机所在的网络,主机号则用来标识网络中的具体主机。
根据IP地址的类别,网络号和主机号的划分方式有所不同。
IP地址的分类有A类、B类、C类、D类和E类。
A类地址用来分配给大型网络,它的第一位数字为0,其余7位用作网络号,剩下的24位用作主机号。
B类地址用来分配给中型网络,它的前两位数字为10,其余14位用作网络号,剩下的16位用作主机号。
C类地址用来分配给小型网络,它的前三位数字为110,其余21位用作网络号,剩下的8位用作主机号。
D类地址用来进行多播(Multicast)通信,它的前四位数字为1110。
多播是指一台主机同时向多个主机发送数据包,类似于广播,但只有特定组的主机可以接收。
E类地址则保留作为实验目的使用。
IP地址有一些特殊的保留地址。
其中,127.0.0.1是本地回环地址,用于让计算机通过自身进行网络通信的测试。
169.254.0.0至169.254.255.255是自动配置IP地址范围,用于临时分配给无法通过DHCP自动获取IP地址的设备。
由于IPv4地址的有限性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IPv6作为新的协议被引入。
IPv6的地址长度更长、地址空间更大,可以更好地解决地址耗尽问题,同时还提供更高的安全性和性能优化。
总结一下,IP地址是互联网中计算机的唯一标识,用来实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与定位。
它分为IPv4和IPv6两个版本,通过网络号和主机号来划分。
IP是什么意思
IP有以下这些意思:
1、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IP Address)。
缩写为IP地址(英语:IP Address),是分配给用户上网使用的网际协议(英语:Internet Protocol, IP)的设备的数字标签。
常见的IP地址分为IPv4与IPv6两大类,但是也有其他不常用的小分类。
2、智能外设(Intelligent Peripheral)。
IP是协助完成智能业务的特殊资源。
通常具有各种语言功能,如语音合成,播放录音通知,接受双音多频拨号,进行语音识别等。
IP可以是一个独立的物理设备,也可以作为SSP的一部分,它接受SCP的控制,执行SCP业务逻辑所指定的操作。
3、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
知识产权,也称其为“知识所属权”,指“权利人对其智力劳动所创作的成果和经营活动中的标记、信誉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一般只在有限时间内有效。
各种智力创造比如发明、外观设计、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名称、图像,都可被认为是某一个人或组织所拥有的知识产权。
4、大气监测指标。
IP:可吸入颗粒或飘尘的英文缩写,指可长期飘浮在空气中小于10μm的颗粒物(PM10)。
5、中断优先寄存器(Interrupt Priority)。
中断优先级寄存器在特殊功能寄存器中,字节地址为B8H,位地址(由低位到高位)分别是B8H~BFH,IP用来设定各个中断源属于两级中断的哪一级。
ip地址怎么设置
IP地址怎么设置
在计算机网络中,IP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是唯一标识计算机或设备在网络中的地址。
在设置IP地址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几个基本概念和原理。
IP地址类型
目前有两个主要的IP地址版本,IPv4和IPv6。
IPv4地址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IP地址版本。
它由32位二进制数字组成,通常表示为四个十进制数,例如192.168.0.1。
IPv6地址是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互联网设备数量而开发的新版本。
它由128位二进制数字组成,通常表示为八组十六进制数,例如2001:0db8:85a3:0000:0000:8a2e:0370:7334。
IP地址分配方式
IP地址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分配,静态分配和动态分配。
静态分配是手动配置IP地址,使其保持不变。
这种方式适用于需要特定IP地址的场景,如服务器或网络设备。
动态分配是通过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自动分配IP地址。
使用动态分配可以简化网络管理,并提供更灵活的网络配置。
IP地址设置步骤
以下是设置IP地址的基本步骤:
1. 打开控制面板或网络设置: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你可以通过点击开始菜单,然后选择控制面板或网络设置来打开网络设置界面。
2. 找到网络连接设置:在控制面板或网络设置中,找到并点击\。
IP地址基础知识IP地址是网际协议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IP地址)的简称。
用于internet上主机的唯一标识。
通信时要利用IP地址来指定目的主机地址。
有两种形式来表示计算机在internet的地址:一种是数字表示的地址,称为IP 地址。
另一种是用字母表示的地址,称为域名地址(domain name address)。
IP地址的组成通常所说的IP使用32位的地址,也可称为IPv4。
它的地址由类别、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共3个部分组成。
类别区分地址的使用方式,网络地址用于区分不同的网络,主机地址用于在一个网络中区分主机。
所谓“分类”就是将IP地址划分为若干固定类,每一类地址都由两个固定长度的字段组成,其中一个字段是网络号net‐id,它标识主机所连接到的网络,而另一个字段则是主机号host‐id,它标示该主机。
或者说,这两级的IP地址可以记为:IP地址:={(网络号),(主机号)}=IP地址分成5类:A类(Class A),B 类(Class B),C类(Class C),D类(Class D),E类(Class E)。
其中A、B 和C类地址是基本的internet地址,是用户使用的地址,D类地址用于多目标广播的广播地址,E类地址为保留地址。
A类地址通常分配给有许多机器级网的大型网络,它用第一位“0”作为标志。
使用24位主机地址来标示联网计算机,网内主机可达1600万个,而网络地址使用7位来限制可被识别的网络数目;B类地址用“10”作为标志,使用16位主机地址和14位的网络地址;网内主机最多65534个;C类地址用“110”作为标志,主机地址占8位,网内主机数目有254个,网络地址21位,C类地址主要用于联网主机数目少而网络数目多的网络;D类地址的标志是“1110”,用于多目标广播。
32位的IP地址分成4组,每组8位。
如果用w,x,y,z分别表示这4个字节,这5类地址的范围就为:A类:1.x.y.z‐126.x.y.z(其中,127.0.0.1不作IP地址,用于网络内部使用)B类:128.x.y.z‐191.x.y.zC类:192.x.y.z‐223.x.y.zD类:224.x.y.z‐239.255.255.255(其中,244.0.0.0不用,224.0.0.1分配给永久性IP主机组,包括网关)特殊的IP地址网络地址:主机地址为全“0”的IP地址不分配给任何主机,而是作为网络本身的标识。
IP地址的含义一、IP地址的介绍1、IP地址的表示方法IP地址= 网络号+主机号把整个Internet网堪称单一的网络,IP地址就是给每个连在Internet网的主机分配一个在全世界范围内唯一的标示符,Internet管理委员会定义了A、B、C、D、E五类地址,在每类地址中,还规定了网络编号和主机编号。
在TCP/IP协议中,IP地址是以二进制数字形式出现的,共32bit,1bit就是二进制中的1位,但这种形式非常不适用于人阅读和记忆。
因此Internet管理委员会决定采用一种"点分十进制表示法"表示IP地址:面向用户的文档中,由四段构成的32 比特的IP地址被直观地表示为四个以圆点隔开的十进制整数,其中,每一个整数对应一个字节(8个比特为一个字节称为一段)。
A、B、C类最常用,下面加以介绍。
本文介绍的都是版本4的IP地址,称为IPv4.●A类地址:A类地址的网络标识由第一组8位二进制数表示,A类地址的特点是网络标识的第一位二进制数取值必须为"0"。
不难算出,A类地址第一个地址为00000001,最后一个地址是01111111,换算成十进制就是127,其中127留作保留地址,A类地址的第一段范围是:1~126,A类地址允许有27 -2=126个网段(减2是因为0不用,127留作它用),网络中的主机标识占3组8位二进制数,每个网络允许有224-2=16777216台主机(减2是因为全0地址为网络地址,全1为广播地址,这两个地址一般不分配给主机)。
通常分配给拥有大量主机的网络。
●B类地址:B类地址的网络标识由前两组8位二进制数表示,网络中的主机标识占两组8位二进制数,B 类地址的特点是网络标识的前两位二进制数取值必须为"10"。
B类地址第一个地址为10000000,最后一个地址是10111111,换算成十进制B类地址第一段范围就是128~191,B类地址允许有214 =16384个网段,网络中的主机标识占2组8位二进制数,每个网络允许有216-2=65533台主机,适用于结点比较多的网络。
IP的几种划分方法1、自然分类法分成A类、B类、C类和其他做广播组播或其余作用的地址。
IP开头(二进制)为0的地址(A类),范围是1.0.0.0 ~127.0.0.0 255.0.0.0(255-128=127 但是127段作为环回地址代表自身,0不使用)开头为10的地址(B 类),范围是128.0.0.0~191.255.0.0 255.255.0.0 (255-64=191)开头为110的地址(C类),范围是192.0.1.0~223.255.255.0 255.255.255.02、VLSM如果一个企业有100个主机需要100个公网,那么申请一个c类网络地址足够使用,但是剩下的154个IP就浪费了(因为是最早的分配方法,所以很简单的一个企业一个网络的分配。
后来才有拨号上网和nat),所以可以使用vlsm将网络划分,即将一个网络地址的主机号截取几位作为网络号以扩大网络数量,将掩码写成25位的掩码(主机位剩下32-25=7位,这个网络可容纳的主机数为2的7次方=128,去掉全0全1为126个)可以多划几个网络,尽量节约IP,并且由于arp信息无法路由所以还可以防止arp攻击。
划分网络的方法,例如知道一个网络需要包含60个主机,那么可以留6位主机地址(2的6次方=64,去掉全0全1剩下62个IP可以给主机使用),掩码为26位。
如果需要10个网络,那么可以多给4位网络号(2的3次方=8,不够,所以给4位),以此划分。
3、cidr它将多个网络合并成一个超网地址,例如192.168.1.0/24 和192.168.3.0/24可以合并成192.168.2.0/23 这可以减少路由表的数量加快转发,在cidr中没有类的概念,“/xx”表示掩码就是cidr的表示方法。
IP地址共4字节32位,IPv4用点分十进制表示,一段8位,掩码用同样的表示方法。
将IP地址和掩码转换成二进制进行“与”运算,可以获得该IP的网络地址。
一、单选题1.因特网标准是经过充分测试的规约,这些规约以(D)的形式进行公布。
D、RFC2.在OSI 模型中,两个相邻层之间的(C)定义了一个层必须向上层提供哪些信息和服务。
C、接口3.以下关于因特网中端口地址的描述,正确的是(A)。
A、端口地址标识主机上的一个通信进程4.(C)可以实现局域网之间、局域网和广域网之间以及广域网之间的互连。
C、路由器5.已知一台主机的IP 地址为220.4.56.102,掩码为255.255.255.248,该主机所在子网的子网地址是(C)。
C、220.4.56.966.一台路由器的路由表中有两条路由表项:第一条是到目的网络195.27.100.0/24 的下一跳地址为169.43.7.1,第二条是目的网络195.27.100.64/27 的下一跳地址为169.5.68.2。
该路由器收到一个目的IP 地址为195.27.100.80 的分组,正确的描述是(B)。
B、路由器查到该分组的目的IP 地址匹配第二条路由表项,因此将该分组交付给169.5.68.27.主机A 要将一个分组递交给本网络外的主机B,因此主机A 广播发送的ARP 请求分组中的目标IP 地址是(D)。
D、主机A 的默认网关的IP 地址8.路由器在转发ICMP 超时报文时,如果找不到该报文的投递路径,那么路由器将(B)。
B、安静的丢弃该ICMP 超时报文9.主机A 的发送窗口大小为4000 字节。
第1 秒钟,主机A 向主机B 发送了第1 个报文段:序号为2001,发送了400 字节数据,重传计时器为5 秒;第2 秒钟,主机A 向主机B 发送了第2 个报文段:序号为2401,发送了400 字节数据,重传计时器为5 秒;第3 秒钟,主机A 收到来自主机B 的1个TCP 确认报文段:确认号为2401,窗口字段值为500;如果主机A 要在第4 秒钟向主机B 发送第3 个TCP 报文段,该报文段应发送主机A 发送窗口中的(A)字节范围内的数据。
A、2801~330010.RIP 协议的缺省更新间隔是(B)秒。
B、3011.在OSI 模型中,会话层的功能是(B)B、通信系统的同步12.在OSI 模型中,在发送设备的第6 层加上的首部将在接收设备的(D)层被读出。
D、表示层13.帧中继使用(A)交换方法。
A、虚电路14.主机A 的IP 地址为170.26.5.2、掩码为255.255.255.224,主机B 的IP 地址为170.26.5.62、掩码为255.255.255.224,正确的描述是(D)。
D、主机A 发往主机B 的分组要经过路由器转发后递交至主机B15.已知一台主机的IP 地址为210.34.7.100,掩码为255.255.255.240,该主机所在子网的子网广播地址是(B)。
B、210.34.7.11116.路由表中的直连路由是(C)。
C、特定网络路由17.IP 分组每经过一个路由器转发时,(D)字段的内容绝对不会被改变。
D、源和目的IP 地址18.路由器收到一个总长度字段值为1500、首部长度字段值为5、片标志字段中D 比特值为1 的IP分组时,根据该分组的目的IP 地址查找路由表后获知该分组需要被转发到一个MTU 值为720 的网络中,正确的描述是(C)。
C、路由器丢弃该分组,并向该分组的源发送一个ICMP 目的不可达报文19.主机A 的发送窗口大小为1800 字节,主机A 连续向主机B 发送了两个报文段:第1 个报文段序号为1501,发送了600 字节数据,第2 个报文段序号为2101,发送了600 字节数据。
随后,主机A收到了来自主机B 的1 个TCP 报文段,该报文段首部的确认号字段值为2701,窗口字段值为500。
此时,主机A 向主机B 发送的第3 个TCP 报文段序号和数据字节数量是(A )。
A、序号2701,500 字节数据20.主机A 向主机B 发送了一个SYN 报文段后,收到了主机B 的SYN 报文段,那么主机A 的TCP进入(C)状态。
C、SYN-RCVD21.历史上第一个互联网是(B)。
B、ARPANET22.在OSI 模型中,发送系统的每一层将相邻的上层送下来的报文和本层的信息包装在一起送交给相邻的下层,这个包装过程被称为(A)。
A、封装23.二层交换机在转发一个以太网帧时,会修改帧首部中的(D)。
D、不修改任何字段24.如果IP 地址200.130.41.204 是一个子网地址,那么该子网的掩码是(D)。
D、255.255.255.25225.已知一台主机的IP 地址为210.14.6.12,掩码为255.255.255.240,该主机所在子网的可用IP 地址是(C)。
C、210.14.6.1 ~ 210.14.6.1426.主机A 要将一个分组递交给本网络中的主机B,但是主机A 不知道主机B 的物理地址,因此主机A 首先(C)。
C、用ARP 协议请求主机B 的物理地址27.路由器在转发ICMP 回送请求报文时,如果找不到该报文的投递路径,那么路由器将(B)。
B、丢弃该ICMP 回送请求报文,并向产生该报文的源站发送一个ICMP 目的不可达报文28.主机A 收到来自主机B 的一个TCP 报文段,该报文段首部的确认号字段值500 表示(C)。
C、主机A 发往主机B 的下一个TCP 报文段序号字段值是50029.主机A 在ESTABLISHED 状态下向主机B 发送了一个FIN 报文段,然后收到主机B 的FIN+ACK报文段,那么主机A 的TCP 进入(C)状态。
C、TIME-WAIT30.以下的路由选择协议中,(A)是外部网关协议。
A、BGP31.以下路由协议中使用广播地址发送路由报文的是(A)。
A、RIP32.客户/服务器模型中的客户是一个(D)。
D、应用程序二、多选题1.以下属于协议要素的有(BD)。
B、语义D、语法2.以下关于因特网中的设备及其地址的描述,正确的有(ACD)。
A、主机的网络端口必须具有物理地址和IP 地址C、路由器的每个端口必须具有物理地址和IP 地址D、路由器的一个端口可以具有多个IP 地址3.以下IP 地址中,不能用作分组的目的地址的有(DF)。
D、10.0.0.0 F、0.0.0.04.下面关于ARP 请求分组的描述,错误的有(AD)。
A、发出ARP 请求分组的站点希望获得指定站点的IP 地址D、ARP 请求分组被封装在一个IP 分组中发送5.TCP 协议使用TCP 报文段首部控制字段中的(AB)比特关闭连接。
A、ACK B、FIN6.一台计算机可以通过(AC)协议获得自己的IP 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
A、BOOTP C、DHCP7.关于TCP 伪首部的描述,错误的有(AB)。
A、它的内容是TCP 报文段首部的一部分B、它的作用是告诉高层用户TCP 报文段数据的起始处8.以下关于协议的描述,错误的有(AD)。
A、协议就是一致同意的规则D、因特网中使用的协议是合法的标准9.以下关于因特网中物理地址的描述,错误的有(CD)。
C、物理地址同IP 地址一样,必须在整个因特网中唯一D、物理地址是一个48 位地址10.以下协议中具有流控机制的有(BDF)。
B、ATM D、TCP F、TCP11.以下IP 地址中,不能用作分组的源地址的有(ACDF)。
A、127.1.1.1 C、255.255.255.255D、10.0.0.0 F、10.255.255.25512. TCP 根据报文段首部的(BCD )实现滑动窗口机制。
B 、确认号 C 、ACK 比特 D 、窗口大小13. 以下关于OSI 模型的描述,正确的有(ACD )。
A 、OSI 模型是ISO 创建的一个互连模型,它允许不同的系统可以通信 C 、OSI 模型由7 个有序的层组成,它为开发普遍兼容的联网协议提供了指导 D 、OSI 模型的目的是使两个不同的系统能够通信,而不需要改变底层的硬件或软件逻辑14. 以下功能中属于运输层功能的有(BE )。
B 、进程到进程的交付 E 、流控和差错控制15. 以下技术中,典型的局域网技术有(BCD )。
B 、Ethernet C 、Token Ring D 、WLAN16. 路由器在转发一个IP 分组时,不会修改(AD )字段。
A 、标识(ID ) D 、源或目的IP 地址17. 关于以下协议的校验和描述,正确的是(AD )。
A 、IP 、ICMP 和UDP 协议校验和的计算方法相同 D 、IP 、ICMP 和UDP 协议校验和的校验内容不同18. 以下协议中,使用TCP 传输服务的有(BC )。
B 、BGP C 、DNS19. 以下关于域名空间的描述,正确的有(BC )。
B 、域名空间是一个层次结构 C 、域名空间是一个树型结构三、简答题1. 请用线连接以下协议与其校验和的校验内容。
2. 下面哪些协议使用TCP 的传输服务?哪些使用UDP 的传输服务?BGP 、DHCP 、FTP 、HTTP 、RIP 、OSPF 。
答:使用TCP 的传输服务的协议有——BGP 、FTP 、HTTP使用UDP 的传输服务的协议有——DHCP 、RIP3. IP 协议和UDP 协议都是一种不可靠的无连接数据报交付协议,使用无连接、不可靠传输服务的应用进程为什么不能直接使用IP 协议进行传输?答:IP 协议实现主机到主机的通信,只能根据目的IP 地址将数据送交给正确的主机。
但是一台主机上可以并发运行多个应用进程,这些进程需要用端口地址来区分,所以必须使用UDP 协议完成进程到进程的通信。
4. ARP 、RARP 、DNS 分别将什么信息映射成为什么信息?答:ARP 将逻辑地址映射为物理地址RARP 将物理地址映射为逻辑地址DNS 将域名映射为IP 地址,或将IP 地址映射为域名5. 请用线连接对应的层次名称、层次顺序和PDU (协议数据单元)。
IPTCP ICMPUDP 首部伪首部数据部分答:四、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 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当主机 D 做如下配置时,它能否与主机A 、B 、C 正常通信,请说明原因。
(1)10.0.0.66 / 27,缺省网关:10.0.0.65答:主机D 能与主机A 、B 、C 正常通信。
原因:主机D 根据自己的掩码判定自己与主机A 、B 、C 不在同一个IP 子网中,因此主机D 发往A 、B 、C 的分组将采用间接投递方式经由路由器转发至正确的目的主机。
主机A 、C 根据自己的掩码判定自己与主机D 不在同一个IP 子网中,因此主机A 、C 发往D 的分组仍采用间接投递方式经由路由器转发至主机D 。
主机B 根据自己的掩码判定自己与主机D 在同一个IP 子网中,因此主机B 发往D 的分组采用直接投递方式送至主机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