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开发带来环境问题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自然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自然资源的开发一直是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然而,这种开发活动并非毫无代价,它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且复杂的影响。
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水、矿产、森林、生物多样性等,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和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我们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日益加深。
矿产资源的开采是常见的资源开发活动之一。
在开采过程中,往往会大面积破坏地表植被和土壤结构。
露天采矿会直接移除大量的土地表层,导致土地失去原有的生态功能。
地下采矿则可能引发地面塌陷、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威胁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如修建大坝和水库,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水资源的调配和电力供应问题,但也改变了河流的自然流动规律,影响了水生生物的栖息和繁殖。
同时,过度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引发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灾害。
森林资源的开发同样令人担忧。
滥砍滥伐不仅减少了森林面积,降低了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还破坏了动植物的栖息地,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许多珍稀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生态平衡被打破。
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存在不合理之处。
城市化进程中的盲目扩张导致大量耕地被占用,影响了粮食安全。
同时,不合理的农业开发,如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造成土壤污染和板结,降低了土地的肥力和可持续利用能力。
自然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还体现在环境污染方面。
矿产开采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废渣,如果未经妥善处理直接排放,会严重污染土壤、水体和大气。
石油开采和运输过程中的泄漏事故,会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破坏。
此外,自然资源的开发还可能引发社会问题。
例如,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如果利益分配不公,可能导致当地居民与开发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一些贫困地区虽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由于开发方式不当,未能从中受益,反而陷入了更加贫困的境地。
自然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分析研究探讨在当今社会,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满足人类的需求和推动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这种开发活动并非毫无代价,它对环境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谈谈矿产资源的开采。
煤炭、石油、金属矿石等的开采是工业发展的基础,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环境问题。
露天采矿会直接破坏地表植被和土壤结构,导致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
在地下采矿过程中,可能会引发地面塌陷,影响周边的地形地貌和生态系统。
而且,矿产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水若未经妥善处理直接排放,会污染土壤、水体和空气。
例如,一些矿山废水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会对水生生物造成严重危害,甚至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威胁人类健康。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存在一系列问题。
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如大坝的修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水资源的调配和发电需求,但也改变了河流的自然生态流量和水生生物的栖息环境。
一些河流由于大坝的拦截,下游流量减少,导致河道干涸、湿地萎缩,影响了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此外,过度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引发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
在农业灌溉中,如果采用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如大水漫灌,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和土壤盐渍化。
森林资源的开发同样不容忽视。
森林砍伐用于木材生产、开垦农田或建设城市,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许多珍稀物种失去栖息地,甚至濒临灭绝。
森林作为地球的“肺”,具有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调节气候等重要功能。
大量砍伐森林会削弱这些生态服务功能,加剧温室效应,影响全球气候。
而且,森林破坏还会增加水土流失的风险,引发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能源开发方面,传统的化石能源燃烧不仅消耗了有限的资源,还排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和污染物。
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对土壤、水体和建筑物都有腐蚀作用。
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和运输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泄漏事故,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
相比之下,虽然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在其开发和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太阳能电池板的生产会消耗一定的资源和产生废弃物,风力发电场的建设可能会对鸟类迁徙造成影响。
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环境影响研究矿产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它们的开发和利用使我们获得了巨大的物质财富。
然而,矿产资源的开发也同时带来了严重的环境影响。
因此,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环境影响研究势在必行。
一、矿产资源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矿产资源开采和加工过程中,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例如,矿物的开采、磨细和精制过程会产生粉尘,引发空气污染;矿露出的土壤失去植被后会加速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导致水质严重污染。
此外,某些矿物的加工可能会产生有害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二、矿产资源利用的环境问题矿产资源的利用也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
例如,矿产资源的利用会增加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这些气体会加剧全球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等问题。
此外,矿产资源的加工和利用也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和水资源,同时排放大量的废水和废气,这些都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环境影响研究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的环境问题,需要进行环境影响研究。
环境影响研究是一项全面、科学的评估方法,它可以帮助人们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最小化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影响研究包括预测和评估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对环境的影响、研究影响后果,提出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以及监测、评估和审查管制环节等。
一般来说,环境影响研究主要分为四个阶段:规划、调查、评价和监测。
规划阶段是环境影响研究的起点,它通常由政府或其他机构发起。
在规划阶段,需要制定环境影响研究计划和监测计划,以明确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活动。
调查阶段是环境影响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涉及到对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可能会影响到的生物、环境和社会因素进行深度解析和记录。
评价阶段是环境影响研究的核心部分,它可以从多个角度评估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环境影响。
在评价阶段,需要对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评估环境影响的程度和范围,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类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课题。
然而,与此同时,矿产资源的开发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本文将探讨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办法。
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显著的一点是土地破坏。
大规模的矿山开发往往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导致土地的破坏和生物栖息地的破坏。
土地的破坏会带来多种问题,例如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等。
同时,生物栖息地的破坏会导致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崩溃的风险增加。
有些矿山开发过程中还伴随着大量的爆破、挖掘和运输活动,噪音和灰尘的产生对周边的居民和动植物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矿产资源的开发还会对水资源产生重大影响。
许多矿山开发需要使用大量的水资源,例如冲洗和提炼矿石。
这不仅导致了水资源的大量消耗,还经常导致水源地的污染。
矿产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尾矿和渗漏物等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废物会被排放到附近的水体中,引发水污染问题。
水污染不仅影响当地居民的饮水安全,还对水生生物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害。
除了土地和水资源,矿产资源开发还对空气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煤矿开采和矿石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粉尘和烟雾等有害物质会被释放到大气中。
这些有害物质不仅会对工作人员的健康产生影响,还会造成大气污染和酸雨等环境问题。
长期暴露于有毒有害物质中的人体健康风险增加,而大气污染也会影响周边地区的生态系统平衡。
鉴于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减少这些影响。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矿山开发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开采活动符合环保法规和标准。
同时,应该推广和采用环保技术,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例如,改进矿石选矿工艺,提高矿石的回收率,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其次,应该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评估,确保开采活动不会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造成重大破坏。
如有必要,可以采取一些补偿措施,例如建立生态修复基金,用于恢复植被和生态功能。
自然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自然资源开发不断加速。
尽管这些开发活动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就业机会,但它们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自然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讨论应对这些影响的可行措施。
首先,自然资源开发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物种灭绝。
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和采矿活动破坏了许多珍贵的生态系统,包括森林、湿地和珊瑚礁。
这些生态系统是许多物种的栖息地和繁殖地,它们的破坏将导致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丧失。
例如,在亚马逊热带雨林的砍伐活动下,许多珍稀濒危的动植物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其次,自然资源开发给水资源和土地产生了很大的压力。
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水资源被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生产和城市供水,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凸显。
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则导致了土地退化和沙漠化的问题,对农业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威胁。
例如,在中国,过度的工业和城市化发展导致了农田面积的减少和耕地资源的质量下降,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再次,自然资源开发对空气和水质量造成了污染。
工业生产、能源开发和交通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和废水,对大气和水体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大气污染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增加了人类健康问题的风险,而水体污染则威胁水源的安全和水生生物的生存。
例如,中国的工业污染和废水排放导致了很多河流和湖泊的水质恶化,甚至无法供人和动植物使用。
为了减轻自然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我们应该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让人们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教育和宣传活动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引导人们节约用水、减少能源消耗和推行循环经济。
其次,政府需要制定严格的环境法规和标准,加强对自然资源开发活动的监管和执法。
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同时鼓励和奖励那些采取环境友好技术和措施的企业和个人。
此外,应该推广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和方法。
例如,在能源开发方面,我们可以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带来的环境问题有哪些危害?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可能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对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环境问题:
1.破坏生态系统:资源开发活动,如采矿、森林伐木、土地
开垦等,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物栖息地的丧失。
这会破坏生态链,影响物种的生存和迁移,导致生物多样
性减少。
2.水源污染和枯竭:工业和农业活动中的污染物和化学物质
可能流入水体,造成水污染。
此外,激增的水资源需求可
能导致水源枯竭和地下水位下降,进一步加剧水资源紧缺
问题。
3.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能源开采和使用所释放的温室气体、
工业生产的废气排放等都会导致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
这
会使地球的温度升高,引发极端天气事件,影响生物多样
性和生态系统平衡。
4.土地退化和土壤质量下降:过度耕地、不合理的农业实践、
大规模城市化等导致土地退化和土壤质量下降。
这对农业
生产、食物安全和生态系统的健康都产生负面影响。
5.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物种栖息地的丧失导
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可能会
破坏生态平衡,影响自然界的可持续发展。
6.垃圾和废物积累:人类活动产生的废物和垃圾不当处理会
导致污染和环境问题。
大量的塑料垃圾、废水、工业废料等污染物对土壤、水体、大气和生物造成危害。
以上问题表明,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需要考虑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原则,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并采取措施来减少环境影响,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资源开发对环境保护的影响分析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然而,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日益紧张。
自然资源开发对环境保护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议题,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自然资源开发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许多自然资源开发项目需要对土地、水源、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进行开发和利用。
例如,林木砍伐和矿产开采都会破坏植被和土壤,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环境问题。
同时,大规模的采矿活动还可能导致水源污染、空气污染等问题,危害生态系统平衡和人类健康。
因此,自然资源开发必须采取科学的环境保护措施,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其次,自然资源的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一种资源利用与保护相互促进的关系。
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也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更好的物质基础。
例如,通过矿产开发和农业生产,人类可以获得更多的能源、食物和材料,满足社会的需求。
而这些资源的利用和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和政策措施来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达到可持续利用的目标。
因此,自然资源开发不仅仅意味着资源的消耗,也意味着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机遇。
然而,自然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
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短期经济利益的行为。
一些企业为了追求高利润,可能会忽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采取违法违规的手段进行开发,从而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此外,一些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水库、高速公路等,也常常需要大量土地和自然资源,这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因此,政府和企业在进行自然资源开发时,必须坚守环境保护底线,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为了解决自然资源开发对环境保护的冲突,可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对资源开发的规范和监督。
通过法律的约束和处罚机制,打击违法违规的开发行为,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安全。
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与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矿产资源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矿产资源的开发及利用也不可避免地对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
如何减少开采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充分利用矿产资源的同时保护环境,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和可持续利用对策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首先,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
随着开采技术的发展和需求的增加,矿产资源的采掘规模不断扩大,导致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首先,大规模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石、尾矿和粉尘等固体废弃物,这些废弃物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并对土壤、植被和水源造成污染。
其次,采矿活动还会大量消耗水资源,对水体造成污染,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
同时,大规模采矿会导致地表沉降、地震以及其他地质灾害的发生,给地表和地下设施带来威胁。
除此之外,矿产资源开采对大气环境也有着巨大的影响,矿井排放的尾气和粉尘会导致空气污染,给人们的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面对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可持续利用对策。
首先,应加强环境监管和规范。
政府和企业应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确保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符合环保要求。
其次,应推广绿色采矿技术和装备,提高矿产资源开采的效率和环保水平。
绿色采矿技术包括水力喷射和电力爆破等低碳、无污染的采矿方法,绿色采矿装备包括节能环保的采矿设备和工具。
这些技术和装备可以降低矿产资源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并提高资源的回收利用率。
另外,应积极推动矿业生态化建设,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矿区,恢复和保护生态环境。
对于已经退役的矿山,可以进行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将其转变为绿色旅游景区或生态农业基地,实现资源再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
此外,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还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来实现。
技术创新是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的关键。
应鼓励矿产资源行业加强科研力量,推动新材料、新工艺和高效能源的研发和应用,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在现代工业化的发展中,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可避免。
然而,矿产资源的开发往往会带来环境的影响,给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破坏。
本文将探讨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建议以减少这种影响。
首先,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加工过程会导致土地资源的破坏。
大规模的开挖和爆破会损坏地表植被和土壤结构,造成大面积的土地退化和沙化。
此外,开采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导致水源的耗竭和污染。
这些对土地和水资源的破坏,给当地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的影响,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
其次,矿产资源开发会对空气质量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例如,露天煤矿的开采会产生大量的煤尘和有害气体排放,对周围的空气质量产生污染。
类似地,金属矿山的加工过程也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和污水,进一步加剧了空气污染问题。
这些有害物质的排放不仅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还会对人们的健康产生潜在的危害。
此外,矿产资源的开发也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许多矿产资源的开采往往需要破坏植被和动物的栖息地。
由于野生动植物对于特定环境的适应性较强,一旦其栖息地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就会受到威胁。
很多矿业开发项目所处的地区都是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的地区,这样的开发会导致濒危物种的灭绝,破坏生态平衡。
然而,尽管矿产资源开发的负面影响不可避免,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这种影响。
首先,矿业公司应加强环境保护意识,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其次,政府和监管机构应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项目的监管和审查,确保项目在环境影响评估和环境保护方面达到标准。
此外,社会大众也应增加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推动企业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总之,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包括土地破坏、空气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然而,通过加强环保意识、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以及加强监管和审查,我们可以减少开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只有在注重矿业发展的同时,也兼顾环境保护,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稀土开发导致的环境问题及污染治理措施研究稀土开发过程中可能会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如下:1. 水污染:稀土开发过程需要大量的水源,而选矿、提取和精炼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往往含有高浓度的重金属、有机物和酸性物质,直接排放或渗漏到环境中会造成水体的污染。
2. 土壤污染:稀土开发会产生大量的尾矿和废渣,其中可能含有剧毒物质和重金属元素,这些物质会被土壤吸附和富集,导致土壤的污染。
3. 大气污染:稀土开发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和废气,其中含有有害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对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4. 生态破坏:稀土开发往往需要开垦大片的土地,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针对稀土开发导致的环境问题,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污染治理措施:1. 加强技术改造:对稀土开发过程中涉及的设备和工艺进行改进,减少废水、废气和废渣的产生。
采用封闭式的生产工艺,有效防止废气和粉尘的排放,以及采用先进的废水处理技术,减少废水的排放强度。
2. 强化污染物控制:加强对稀土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废渣中有害物质的监测和控制。
加强对重金属元素的监测,采取合适的净化技术,减少重金属的释放和富集。
3. 推广资源综合利用:稀土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可以通过合理的分离和回收技术进行资源综合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影响。
4. 加强环境管理: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和管理体系,加大对稀土开发企业的监督力度,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时发现和纠正环境问题,确保稀土开发过程的环境安全。
稀土开发导致的环境问题及污染治理措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领域。
通过加强技术改造、强化污染物控制、推广资源综合利用和加强环境管理等措施,可以尽量减少稀土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和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资源开发带来环境问题——南北两极现在什么样
《环球时报》2006年5月12日第18版报道:一说到地球的两极,人们首先联想到的词汇就是遥远、寒冷、荒凉、危险。
其实,南极和北极蕴含丰富的资源,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使其具有很大的科考价值。
从人类第一次到达南北极极点到现在已经有近100年的时间了,那么一个世纪以来,人们对南北两极的研究和开发到了什么程度,人类活动对极地的环境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石油、天然气、淡水资源丰富
有科学家称,当世界上其他地区的油气资源趋于枯竭的时候,北极将成为人类最后一个能源基地。
勘探显示,北极地区的石油、天然气、煤和金属矿产等资源极为丰富,潜在的可采石油储量有1000亿—2000亿桶,天然气在 50—80万亿立方米。
此外,北极还有世界最大的铜—镍—钚复合矿基地以及金刚石、黄金、银等矿藏。
曾5次参加南极考察的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教授颜其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南极的资源储藏应该比北极还要丰富。
南极的海洋生物磷虾极为丰富,蕴藏量约4亿—6亿吨,被称为人类摄取蛋白质的仓库。
南极孕育了丰富的低温微生物资源。
这些微生物具有独特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和生理生化特性,它们在基础研究和生物工程应用方面具有相当大的价值。
南极还是世界最大的淡水资源库,储存了全世界可用淡水的72%。
除了资源丰富,极地地区还具有很大的科研价值。
研究极地地区近年来的变化,有助于找到近年来频发的海啸、飓风等极端自然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和解决办法。
此外,极地地区无污染的水源、空气等,能够提供中低纬度地区不具备的科学研究条件,有助于人类研究地球内部奥秘和进行宇宙观测。
北极地区的气候和环境变化直接影响到全球的气候与环境变化。
例如北极极涡的变化发展直接影响我国北部冬季的天气。
科学家已证实了北极浮冰面积和厚度的变化对全球的影响。
如果某一年异常变化10%左右,由它带来的海表面和大气热量的交换,差不多是全球热量的30%。
这样的变化对我国雨季的分布有极大影响。
发现恶劣环境下的新生命
目前,世界上有约20个国家在南极洲建立了150多个科学考察基地,根据其功能大体可分为:常年科学考察站、夏季科学考察站、无人自动观测站三类。
大多数国家的南极站都建在南极大陆沿岸和海岛的夏季露岩区,只有美国、俄罗斯(前苏联)和日本在南极内陆冰原上建立了常年科学考察站。
国际南极考察的主要课题包括冰川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气象学、低层和高层大气科学、大地测绘、人体生理和医学以及海洋科学等。
新奥尔松科学管理委员会是北极研究中唯一一个国际研究站。
目前已有挪威、德国、英国、法国、日本、意大利、中国等国家在新奥尔松地区建立了北极考察站。
中国极地中心专家表示,在对两极的科考过程中,除对领土权、矿藏分界有争议以外,
在其他方面各国普遍采取了合作的态度。
英国和美国的微生物学家在地球的南北两极发现了大量的藻青菌等细菌群落,证明生命可以在非常恶劣的环境中存在。
而极地是地球上与火星环境最为相似的地方,该研究又为科学家探索火星生命增添了信心。
英国科学家日前还在南极厚厚冰盖的极深处发现了被冰封数百万年之久的湖泊,这使得一些独特的物种在其中不断繁衍进化。
对两极资源的开发有增无减。
环北极8国对北极资源的开发具有便利条件。
美国的第一、第二大油田均位于北极圈内。
这两个油田所生产的原油约占美国石油总产量的26%。
俄罗斯北极油田的产量占其石油总产量的60%以上。
部分环北极国家还在北极开展了水电项目。
2005年,美国同意开放位于阿拉斯加州的北极区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允许石油公司进入该保护区钻探石油。
南极暂时没有领土归属问题,对其资源的开发仅停留在海洋生物上。
1991年,第17次南极条约国协商会议决定,50年内禁止对南极的矿产资源进行开采。
为探油土壤遭破坏
随着资源开发的不断深入,北极资源开发的负面效果日益显现。
石油勘探成为破坏北极环境的祸首。
为便于探油,人们竟把土地表层的隔热植物翻起,露出了下面的永久冻土。
当阳光把永久冻土融化后,地面便形成了沟渠,使土壤受到侵蚀。
北极和亚北极地区,有一个辽阔的苔原带和泰加林带,土壤中埋藏着无数动植物的尸体,如果全球温度上升,尸体就会腐烂,以二氧化碳的形式源源不断地释放到大气里,加速温室效应。
英国《自然》杂志指出,生活在南极的鲸鱼、海豹和企鹅可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饥荒。
专家们解释说,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气候变暖、冰山消融导致了冰层下生长的众多藻类植物消失,进而危及了磷虾等动物的食物来源,再加上人类的捕获,使得鲸鱼、海豹等动物的主要食物来源磷虾的数量减少了80%。
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中心王如松教授说:“目前虽然两极资源开发带来的影响不大,但如果两极出现生态破坏,将是全球的生态灾难。
”他表示应呼吁联合国就南北极开发制定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