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药物剂型的合理使用,片剂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2
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的药物剂型选择在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内,药物的剂型选择是提供合理医疗保健的重要环节之一。
合适的药物剂型可以更好地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用药依从性。
下面将从口服药物剂型、注射剂剂型和外用剂型三个方面,介绍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的药物剂型选择。
一、口服药物剂型口服药物剂型是基本医疗保险常用的剂型之一,它具有便于患者使用、存储和运输的优势。
常见的口服药物剂型包括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片剂、糖浆剂等。
首先,对于儿童、老年人或者患有吞咽困难的患者,推荐选择糖浆剂型。
糖浆剂型可通过调整剂量、改变口味等方式以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其次,对于患有慢性病的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可以优先考虑控释剂型,如缓释片剂。
控释剂型可以保持药物在体内的稳定浓度,减少患者频繁的用药次数,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对于需要快速起效的急性病症患者,需要选择快速释放剂型,如口腔崩解片剂。
崩解片剂可以在口中迅速崩解,使药物迅速吸收,起到快速缓解症状的作用。
二、注射剂剂型注射剂剂型是一些特殊情况下的必需剂型,例如无法经过口服吸收的药物、紧急抢救等。
常见的注射剂剂型有静脉注射剂、肌肉注射剂、皮下注射剂等。
静脉注射剂是一种常见的剂型,可以迅速将药物输送到全身循环系统,适用于紧急情况或者需要快速起效的治疗。
肌肉注射剂适合一些需要缓慢吸收的药物,其吸收速度相对比静脉注射慢一些。
皮下注射剂则适合对药物吸收速度要求较慢,需要较持久疗效的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注射剂剂型时,应该遵循“口服优先、注射静脉化”的原则,尽量减少注射剂的使用,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三、外用剂型外用剂型是基本医疗保险中的常见剂型之一,适用于治疗皮肤疾病、眼科疾病、口腔疾病等。
常见的外用剂型有乳膏剂、霜剂、凝胶剂、眼用滴眼剂、眼膏剂、口腔溶液剂等。
对于局部疾病,如皮肤疾病,乳膏剂、霜剂等外用剂型更适合,可以直接涂抹于患处。
而眼科疾病常使用眼用滴眼剂、眼膏剂等剂型,方便患者进行眼部用药。
片剂的剂型[常用药物剂型的合理使用--片剂]常用药物剂型的合理使用——片剂一、剂型的定义和界定(一)定义药物是指能够用于治疗、预防或者诊断人类疾病,能够对自我保健机能产生影响的物质。
根据来源可以将药物分成几大类,第一类是中药与天然药丸,第二类是化学药物,第三类是生物技术药。
中药与天然药主要是传统的蕨麻、动物药和节肢动物一些矿物质类的药。
有些植物草药的全草,或者是根、茎、叶、花叶其中的某一部分。
动物药物可以是整个动物,例如蚯蚓、全蝎,也可以是的某一部分器官组织或者是分泌物,如虎骨、牛黄等等。
矿物质有朱砂、石膏等。
化学药物就是西药,一般是通过化学合成的有效途径得来的。
生物技术药是通过基因重组、发酵、核酸合成等生物获得技术取得的药,例如抗生素、疫苗、胰岛素等。
这些药物都就不能直接用来治病,也就是说不能反之亦然直接主要用于患者,他们必须制订成一定大小、形状或者形态以后,才能给予患者,这种给予患者使用药物的为形式就是剂型。
因此,剂型的定义就是为了病理适合于该病的诊断、治疗或者是公共安全的需要,而置备的不同给药形式,一般来说都重蹈覆辙是先有药物再有剂型。
以中药为例,最早神农尝百草,发现了很多中草药,治病的时候,有一些是可以轻易服用的,但是大多数需将药材煎煮浓缩以后喝这个样汤。
这也就是最早的木斯里。
为了方便储存和携带等实际需要,又陆续出现了丸、散、膏、丹等各种剂型,现在中药不仅有传统的剂型,还有片剂、胶囊剂、注射剂等西药的剂型。
当然西药也是一样的,从最早的煮液剂,逐渐开发了片剂、胶囊剂,注射剂以及缓控式制剂等等。
各种剂型的出现主要是为了满足临床的需要。
首先是病情的需要。
病情有轻重缓急,急症或者是重症就需要尽快控制病情,那就设法需要药物进入人体后尽快起效,因此出现了注射剂型,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可能需要需要长期用药,使用注射剂就不合适了,口服剂型才方便使用便于患者长期食用。
再有就是患者的需要,患者有男女老幼,婴幼儿,幼儿尤其是婴幼儿不会很好地吞服非常重要药片和胶囊剂,因此就开发下来了栓剂、分散片、滴剂等剂型,便于婴幼儿服用。
第四节片剂一、概述片剂(Tablets)是指药物与辅料均匀混合后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其外观有圆形的,也有异形的(如椭圆形、三角形、棱形等)。
它是现代药物制剂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剂型之一。
(一)片剂的特点片剂的优点:①剂量准确,含量均匀,以片数作为剂量单位;②化学稳定性较好,因为体积较小、致密,受外界空气、光线、水分等因素的影响较少,必要时通过包衣加以保护;③携带、运输、服用均较方便;④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产量大、成本及售价较低;⑤可以制成不同类型的各种片剂,如分散(速效)片、控释(长效)片、肠溶包衣片、咀嚼片和口含片等,以满足不同临床医疗的需要。
片剂的不足之处:①幼儿及昏迷病人不易吞服;②压片时加入的辅料,有时影响药物的溶出和生物利用度;③如含有挥发性成分,久贮含量有所下降。
(二)片剂的分类根据给药途径分为口服用片剂、口腔用片剂、皮下给药片剂、外用片剂等。
1.口服用片剂(l)普通片(compressed tablets):药物与辅料混合、压制而成的未包衣常释片剂。
(2)包衣片(coated tablets):在普通片的外表面包上一层衣膜的片剂。
根据包衣材料不同可分为:①糖衣片(sugar coated tablets):以蔗糖为主要包衣材料进行包衣而制得的片剂;②薄膜衣片(film coated tablets):用羟丙甲纤维素等高分子成膜材料进行包衣而制得的片剂;③肠溶衣片(enteric coated tablets);用肠溶材料包衣而制得的片剂,此种片剂在胃液中不溶。
(3)泡腾片(effervescent tablets):含有泡腾崩解剂的片剂。
所谓泡腾崩解剂是指碳酸氢钠与枸橼酸等有机酸成对构成的混合物,遇水时二者反应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从而使片剂迅速崩解。
应用时将片剂放入水杯中迅速崩解后饮用,非常适用于儿童、老人及吞服药片有困难的病人。
(4)咀嚼片(chewable tablets):在口中嚼碎后再咽下去的片剂。
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2472-常用药物剂型的
合理应用
备注:红色选项或后方标记“[正确答案]”为正确选项
(一)药物剂型的定义和分类
1、剂型的产生不包括()
A、医疗的需要
B、商业需要[正确答案]
C、患者的需要
D、用药部位需要
E、药物性质需要
2、根据药物形态分类,丸剂属于()
A、液体剂型
B、固体剂型[正确答案]
C、半固体剂型
D、气体剂型
E、胶体型
3、下列属于直肠给药剂型的是()
A、栓剂[正确答案]
B、颗粒剂
C、片剂
D、胶囊剂
E、溶液剂
4、滴眼剂为()
A、腔道给药
B、呼吸道给药
C、皮肤给药
D、粘膜给药[正确答案]
E、注射给药。
药物的剂型及特点一、固体剂型:1.片剂:片剂是将药物与辅料进行混合压制而成的固体制剂,其特点是易储藏、携带方便、服用简单,广泛用于临床。
但片剂只适合服用量较小的药物,不能应用于溶解速度慢、易吸湿、需缓释的药物。
2.胶囊剂:胶囊剂是把药物封装在胶囊中,包括硬胶囊和软胶囊两种。
胶囊剂对于具有刺激性气味或味道的药物具有遮光、掩味的作用,同时能够保护药物的稳定性,便于患者服用。
3.颗粒剂:颗粒剂是将药物粉末或颗粒通过混合、粉碎、筛分等工艺制成的固体剂型,其特点是颗粒较大,易于溶解和咀嚼,适合儿童和老年患者服用,常用于儿童、老年患者和服药困难患者。
4.干混剂:干混剂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无水溶剂的固体物质混合制成的固体制剂,可以提供多种药物同时治疗不同症状的需求,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5.注射剂:注射剂是在生物体内引入药物的剂型,常用于对病情危重、需要快速作用或口服不可行的患者。
注射剂可以快速进入血液循环,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在临床上用途广泛。
但注射剂的制备复杂,使用限制较多,需经医护人员专业操作。
6.口腔剂:口腔剂包括口服溶液、口服悬浮液、咀嚼片、含片等,适用于治疗较表浅的口腔疾病。
口腔剂不需要经过胃肠道吸收,药物能够直接作用于口腔黏膜,具有较快的作用速度。
二、液体剂型:1.滴剂:滴剂是将药物溶解或悬浮在溶剂中,通过滴定器滴入眼、耳、鼻等部位的液体制剂。
滴剂可以精确控制药物的剂量,常用于眼耳鼻等局部病变的治疗。
2.口服液:口服液是将药物溶解在水、酒精或甘油等溶媒中,便于口服和吞咽的液体制剂。
口服液易于儿童、老年患者和服药困难患者服用,药物作用迅速。
3.口服悬浮液:口服悬浮液是将药物悬浮在溶剂中制成的液体制剂,需要在使用前摇匀,并且易于儿童、老年患者和服药困难患者服用。
口服悬浮液在胃肠道中的停留时间相对较长,适用于不能咀嚼或溶解的药物。
4.复方制剂:复方制剂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混合制成的液体剂型,可以同时发挥多种药物的疗效,减少患者的用药次数,提高治疗效果。
药剂学试题药物的剂型分类与特点解析药物的剂型分类在药剂学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剂型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方式。
本文将对常见的药物剂型进行分类,并分析它们的特点。
一、固体剂型1. 片剂:片剂是将药物压制成片状,通常由活性成分、辅料和填充剂组成。
片剂易于储存和使用,便于控制剂量。
例如,阿司匹林片、维生素C片等。
2. 胶囊剂:胶囊剂由外壳和内部药物组成。
胶囊壳可以是明胶或植物性胶囊,内部药物可以是粉剂或颗粒。
胶囊剂易于使用和储存,并且药物可以更好地保护。
例如,维生素E软胶囊、抗生素胶囊等。
3. 颗粒剂:颗粒剂由固体颗粒组成,颗粒可以通过挤压、制粒或涂层等工艺制成。
颗粒剂易于溶解和吸收,适用于儿童和老年人。
例如,颗粒剂生物素颗粒、肠胃颗粒等。
二、液体剂型1. 口服液:口服液是指服用时直接口服的液体剂型。
它具有剂量准确、易于服用的特点。
常见的口服液包括糖浆、悬浮液和溶液。
例如,感冒糖浆、止咳悬浮液等。
2. 注射剂:注射剂是经过无菌处理的液体剂型,常用于快速治疗或严重病情。
按照注射部位的不同,注射剂可以分为皮下注射剂、肌肉注射剂和静脉注射剂。
例如,青霉素注射液、针剂类抗生素等。
3. 滴剂:滴剂是指通过滴管给药的液体剂型。
滴剂具有剂量易调节、给药方便的特点,适用于眼部、鼻腔等局部给药。
例如,眼药水、鼻腔滴剂等。
三、半固体剂型1. 膏剂:膏剂是一种半固态剂型,由基质和活性成分组成。
膏剂可以分为水膏剂和油膏剂,具有局部作用和渗透性好的特点。
例如,保湿膏剂、舒缓膏剂等。
2. 凝胶剂:凝胶剂是指具有凝胶状的半固态剂型,通常由高分子聚合物和溶剂组成。
凝胶剂具有粘稠度高、吸附性好的特点,适用于局部治疗和修复伤口。
例如,消炎凝胶、创可帖等。
四、气雾剂型1. 气雾剂:气雾剂由药物、推进剂和表面活性剂组成,可以形成雾状喷射。
气雾剂适用于口腔喷雾、鼻腔给药和肺部吸入等应用场景。
例如,止痛喷雾、喉咙喷剂等。
五、其他剂型1. 贴剂:贴剂是将药物颗粒、粉末或液体置于基质中,附着在药物表面。
1、皮下注射剂多为(A )
A、水溶液
B、混悬液
C、油溶液
D、以上均可
2、WHO指出每人每年平均注射药品数小于(A)种
A、1
B、2
C、3
D、4
3、仅供肌内注射的注射剂剂型是(C )
A、溶液型注射剂
B、注射用无菌粉末
C、混悬型注射剂
D、乳剂型注射剂
4、胶囊剂分为(C )类
A、2
B、3
C、4
D、5
5、关于静脉给药叙述错误的是(D )
A、生物利用度是100%
B、药效最快,常作急救、补充体液和供营养之用
C、静脉给药无吸收过程,药物直接进入血管,注射结束时血药浓度最高
D、油溶液和一般混悬型注射液也可静脉注射
6、肌内注射剂应小于(C )
A、1ml
B、2ml
C、5ml
D、10ml
7、关于胶囊剂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D )
A、可掩盖药物不良臭味,减小药物刺激性
B、生物利用度高,显效较片剂快
C、可延缓或定时释放药物
D、以上都是
8、关于注射剂溶媒和附加剂叙述正确的是(D )
A、聚氧乙烯蓖麻油聚合物---增溶剂
B、聚山梨酯---增溶剂
C、亚硫酸盐---抗氧剂
D、以上都是
9、水不溶性液体药物,可制成(D)
A、溶液型注射剂
B、注射用无菌粉末
C、混悬型注射剂
D、乳剂型注射剂
10、(C )常用于过敏试验或诊断
A、肌内注射剂
B、皮下注射剂
C、皮内注射剂
D、以上均可。
药剂学试题药物的剂型有哪些分类请列举并解释各类剂型药剂学试题:药物的剂型有哪些分类请列举并解释各类剂型药物剂型是指药物经过某种制备工艺和方法,按照一定的比例和形式制成的具有特定规格和特点的制剂形式。
药物剂型的不同对药物的疗效和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药物剂型的常见分类及其解释。
1. 固体剂型- 片剂:片剂是将饮片或粉末通过压片工艺制成的药物剂型。
片剂常用于口服给药,并可根据需要进行分散或缓释。
- 胶囊剂:胶囊剂是将药物填充在胶囊内,通过咽喉进入胃肠道进行释放的剂型。
由于装填不便,胶囊剂一般用于固体或半固体药物。
- 颗粒剂:颗粒剂由微细颗粒或颗粒组成,常用于制备口服给药的制剂,可在胃肠道中迅速溶解和吸收。
- 粉剂:粉剂是将药物粉末通过混合、粉碎等工艺制成的一种剂型。
粉剂在药物的分散和吸收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2. 液体剂型- 口服液:口服液是指可以直接口服的药物剂型,其由药物溶解或悬浮于合适的溶剂中制成。
口服液通常用于儿童、老人等吞咽困难或需要调整剂量的患者。
- 注射剂:注射剂是将药物溶解于水或油中制成,通过注射器进行注射给药。
注射剂能够实现药物的快速吸收和有效浓度的维持。
- 外用液:外用液是涂抹在皮肤表面的药物剂型,可用于治疗皮肤疾病、创伤等。
- 滴剂:滴剂是通过调整药物浓度和滴数来实现给药的准确剂量的剂型。
滴剂通常用于眼药水、鼻腔滴剂等。
3. 半固体剂型- 膏剂:膏剂是由药物与基础膏体混合而成的半固体制剂。
膏剂通常用于外用,具有良好的局部贴附性和渗透性。
- 凝胶剂:凝胶剂是由药物与凝胶基质混合而成的一种药物剂型。
凝胶剂常用于局部治疗,能够有效地延迟药物的释放。
4. 气雾剂型- 喷雾剂:喷雾剂是将药物溶解或悬浮于适宜的溶剂中,通过喷雾剂器喷入喉咙或鼻腔进行给药。
喷雾剂可用于治疗哮喘、鼻塞等。
- 气体剂:气体剂是将药物以气体的形式制备而成的制剂。
例如,吸入氧等。
5. 软膏剂型- 栓剂:栓剂是指通过直肠给药的药物剂型,由于直肠黏膜丰富的血管和神经,栓剂对于局部治疗以及全身治疗都具有一定的优势。
药物剂型的分类药物剂型:任何药物在供给临床使用前,均必须制成适合于医疗和预防应用的形式,这种形式称为药物的剂型,简称药剂。
为了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根据用药途径不同,同一种药物还可加工成不同的剂型供临床使用。
药物制成不同的剂型后,患者使用方便,易于接受,不仅药物用量准确,同时增加了药物的稳定性,有时还可减少毒副作用,也便于药物的贮存、运输和携带。
按给药途径分类这种分类方法,将给药途径相同的剂型,作为一类,与临床使用密切相关。
一、经胃肠道给药剂型,是指药物制剂经口服用后进入胃肠道,起局部或经吸收而发挥全身作用的剂型,如常用的散剂、片剂、颗粒剂、胶囊剂、溶液剂、乳剂、混悬剂等。
容易受胃肠道中的酸或酶破坏的药物一般不能采用这类简单剂型。
口腔粘膜吸收的剂型不属于胃肠道给药剂型。
二、非经胃肠道给药剂型,是指除口服给药途径以外的所有其他剂型,这些剂型,可在给药部位起局部作用或被吸收后发挥全身作用:1、注射给药剂型:如注射剂,包括静脉注射、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及腔内注射等多种注射途径。
2、呼吸道给药剂型:如喷雾剂、气雾剂、粉雾剂等。
3、皮肤给药剂型:如外用溶液剂、洗剂、搽剂、软膏剂、硬膏剂、糊剂、贴剂等。
4、粘膜给药剂型:如滴眼剂、滴鼻剂、眼用软膏剂、含漱剂、舌下片剂、粘贴片及贴膜剂等。
5、腔道给药剂型:如栓剂、气雾剂、泡腾片、滴剂及滴丸剂等,用于直肠、阴道、尿道、鼻腔、耳道等。
常用药物剂型的使用方法一、滴丸服用滴丸时,应仔细看好药物的服法,剂量不能过大;宜以少量温开水送服,有些可直接舌下含服。
滴丸在保存中不宜受热。
二、泡腾片1、供口服的泡腾片一般宜用100-150ml凉开水或温开水浸泡,可迅速崩解和释放药物,应待完全溶解或气泡消失后再饮用2、不应让幼儿自行服用3、严禁直接服用或含服4、药液中有不溶物、沉淀、絮状物时不宜服用三、舌下片1、给药时宜迅速,含服时把药片放于舌下2、含服时间一般控制在5分钟左右,以保证药物充分吸收3、不能用舌头在嘴中移动舌下片宜加速溶解,不要咀嚼或吞咽药物,不要吸烟、进食、嚼口香糖,保持安静,不宜多说话4、含后30分钟不宜吃东西饮水四、咀嚼片1、在口腔内的咀嚼时间宜充分,如胃舒平、氢氧化铝片,嚼碎后进入胃中很快的在胃壁上形成一层保护膜,从而减轻胃内容物对胃壁溃疡的刺激;如酵母片,因其含有粘性物质较多,如不嚼碎易在胃内形成粘性团块,影响药物作用2、咀嚼后可用少量温开水送服3、用于中和胃酸时,宜在餐后1-2小时服用五、软膏剂、乳膏剂1、涂敷前将皮肤清洗干净2、对有破损、溃烂、渗出的部位一般不要涂敷。
常用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药品使用从途径上大致可分为口服、注射、外用三种基本类型,虽然目前临床也有雾化吸入和皮下植入等手段,但应用并不广泛。
给药途径不同则药品的吸收、代谢规律不同,其使用方法也有所不同。
一、口服给药1、口服药的正确使用口服是药品最常用的使用方法,具有使用方便、起效平稳和相对安全的特点。
常见的口服药剂型有片剂、胶囊、颗粒剂、散剂和溶液剂等,根据药物本身特点和疾病治疗需求又设计了各种缓、控释口服制剂和咀嚼片、含化片、漂浮片等定点释放或发挥局部作用的口服制剂 2、不宜口服给药的情况①患者意识不清或其他原因造成的不能完成吞咽动作。
exp:休克患者、精神病人、口腔食道手术患者。
②患者胃肠吸收功能障碍。
exp:围手术期患者、肠切除患者、晚期肿瘤患者③药物本身不宜作为口服给药使用。
exp:青霉素G、链霉素、头孢唑林、胰岛素④药物虽可口服但不能发挥特定作用。
exp:紫杉醇、白蛋白、胶原蛋白(大多数生化制剂)。
3、口服液体制剂使用注意事项① 合剂多为混悬溶液,允许有少量沉淀,使用时应摇匀后服用② 止咳糖浆类口服液体制剂若用水冲服则可降低糖浆粘稠度,不能在呼吸道形成保护膜,影响疗效,因此使用时不得以水送服。
③ 口服液体制剂多为非最终灭菌制剂,使用时应观察澄明度;发现絮状沉淀应仔细辨别是否为霉菌。
④ 口服液体制剂应常温储存,冷藏后沉淀增多。
⑤ 口服液体制剂有效期较短(多为6个月),不得长期储存。
⑥ 服用剂量尽量准确,无量杯应按刻度服用。
用后旋紧瓶盖。
3、口服固体制剂使用注意事项①片剂、胶囊一般以温开水送服,不宜咀嚼。
②颗粒剂、散剂以温开水冲服。
③水量因药物性质不同而不同。
④水温以45~75℃为宜4、特殊口服固体制剂的使用方式①胶囊、包衣片、缓释片、控释片不得嚼碎。
②某些急救药品如硝酸甘油等为增加药品吸收速度而迅速起效,应进行咀嚼。
③咀嚼片,该剂型的设计目标为通过咀嚼运动粉碎药物增加其生物利用度如西咪替丁咀嚼片、铝美加咀嚼片、孟鲁司特咀嚼片等;④胃黏膜保护剂,如复方胃舒平片、氢氧化铝片、胶体次枸橼酸铋片等,嚼碎后可快速在胃壁上形成保护膜;⑤喉片等含化药品不宜咀嚼。
三、常用药物剂型及对疗效的影响1.常用的药物剂型有哪些?药物在供给临床使用前,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通俗的说,就是我们平常所接触的片剂、胶囊、乳膏、针剂等。
药物制成不同的剂型后,不仅增加了药物的稳定性,便于药物的贮存、运输和携带,而且药物剂量准确,方便患者使用,部分药物还可减轻不良反应。
到目前为止,药物剂型已有几十种之多,比较常用的也有二三十种。
现选择最基本、常用的10种介绍如下。
(1)注射剂。
是指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灭菌溶液、乳状液和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或混悬液的无菌粉末或浓溶液。
注射剂因其药效迅速、剂量准确、作用可靠,已成为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剂型之一。
注射剂一般分为以下5类:①水溶性注射剂,又称水针(如头孢噻吩钠注射剂——先锋Ⅰ号);②油溶性注射剂,又称油针(如黄体酮注射液);③乳状液型注射液,又称乳剂(如脂溶性维生素注射剂——脂维他);④混悬液型注射液(如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液);⑤注射用无菌粉末,也称粉针(如注射用青霉素G);另外,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注射液,又称输液(如0.9%氯化钠注射液——俗称“盐水”等)。
(2)片剂。
是指药物与辅料混合均匀后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它是现代药物制剂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重要剂型之一。
片剂的性状稳定,剂量准确,其携带及应用也都比较方便,但存在婴儿和昏迷患者不能吞服等缺点。
随着药物新辅料和制剂新工艺的不断发展,片剂也由最初单一的普通片(素片)逐渐发展到包衣片(分为糖衣片和薄膜衣片)、泡腾片、咀嚼片、多层片、分散片、舌下片、口含片、植入片、溶液片和缓释片等不同类型的新片剂。
比如利胆化瘀糖衣片、对乙酰氨基酚薄膜衣片(百服宁)、阿司匹林肠溶片(博尔心)、维生素C泡腾片、对乙酰氨基酚咀嚼片(爱森)、胃仙U双层片、头孢克洛分散片(恒运)、硝酸甘油舌下片、健民咽喉片、复方硼砂漱口片等;也可以制成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的复方片剂,如美息伪麻片(白加黑)、复合维生素片(金施尔康、善存)、从而满足临床医疗或预防的不同需要。
医药行业药物的剂量和用法说明一、药物剂量的概念和作用药物剂量是指患者使用药物时所需要的具体用量。
合理的药物剂量能够确保药物的疗效,同时避免不必要的药物副作用。
药物剂量的确定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药物的特性和治疗的目的。
二、药物剂量的单位和计量在医药行业中,常用的药物剂量单位有毫克(mg)、克(g)、微克(μg)等。
每种药物的剂量单位可能不同,因此在使用药物时需要仔细核对剂量单位,以免发生用药错误。
药物剂量的计量可以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性别等因素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儿童和老年人的药物剂量会相对较低,而且需要特别注意药物与患者体重的关系。
三、药物用法的分类根据药物的剂型和用途,药物的用法可以分为口服、外用、注射、吸入等多种形式。
1. 口服用药:口服用药是最常见的药物使用方式,适用于胶囊、片剂、颗粒剂等剂型。
在口服用药时,应按照医生或药品说明书上的建议来服用药物,可以选择用饭前或饭后服用,以及是否需要与食物一同服用。
2. 外用用药:外用用药一般使用在皮肤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剂型有外用药膏、外用喷剂等。
在使用外用药物时,应当注意清洁患处,并按照医生的建议或药品说明书上的要求使用药物。
3. 注射用药:注射用药通常由医生或护士在医疗机构内进行,适用于需要迅速发挥作用的药物,例如抗生素、免疫调节剂等。
注射用药时,需要注意用药器具的消毒以及注射部位的保持清洁。
4. 吸入用药:吸入用药适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常见的剂型有吸入气雾剂、吸入粉剂等。
在吸入用药过程中,需要注意正确使用吸入装置,并按照医生的指导来进行操作。
四、药物剂量和用法说明的重要性药物剂量和用法说明对于患者的用药安全和疗效至关重要。
准确的用药剂量能够确保药物对病情的治疗作用,避免过量或不足造成的问题。
正确的药物用法能够保证药物被患者充分吸收,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患者在使用药物之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的剂量和用法。
如果对药物的剂量和用法存在疑问,应及时向医生或药师咨询,避免用药错误。
常用药物剂型的合理使用——缓控释剂型、外用剂型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沈芊一、缓控释制剂的合理使用(一)定义缓控释剂是缓释剂型和控释剂型的合称。
缓释剂型是指用药以后能在较长的时间内缓慢但是非恒速的释放药物,以期达到在体内延长药物作用,减少服药次数的剂型。
控释剂型是指药物以受控的形式,按照要求缓慢地恒速或者是接近恒速释放药物,保证较长时间体内药物的治疗浓度恒定。
可以避免峰谷现象。
从这个定义可以发现,缓释剂型和控释剂型,它最大的区别就是控释剂型药物的释放速度是恒速的,而这个缓释剂型,虽然它释放慢,但是它的释放速度是不恒速的。
这是主要的区别。
还可以介绍一个比较广义的控释剂型的定义,也就是说药物能够在预定的位置或者时间,以一定的速度释放的药物剂型都属于控释剂型,这个范围比较大,包括肠溶片,因为肠溶片是使药物在肠道释放,所以它是控制了药物释放的位置,像缓控释剂型是控制了药物的释放速度。
( ppt3 )这张图显示了缓控释剂型和普通剂型药物释放的区别。
如果是普通剂型,药物的释放比较快,药物吸收以后血药浓度很快就达到高峰。
但是药物的浓度达到高峰以后,也很快从体内消除出来,因此药物在体内维持有效浓度的时间比较短,所以一天以内要多次服用药物,多次服用药物就会出现峰谷现象,服药以后血药浓度比较高,到下次服药以前血药浓度比较低,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血药浓度高的时候,有可能会超过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出现药物的过量中毒,而这在谷浓度的时候由于这个药物浓度低于有效范围,使这个疾病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但是如果是使用这个缓释或者是控释剂型的药物来说,由于药物的释放速度比较慢,所以可以在较长的时间内维持一个比较恒定的药物浓度,这样就可以避免峰谷现象,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因此这条红色的曲线是显示的普通剂型的血药浓度的情况,而这个蓝色的曲线显示的是缓释和控释制剂的服用以后血药浓度的情况。
(二)特点控释剂型目前也是比较多见的,尤其像糖尿病、高血压这种慢性病,它的治疗药物很多制成了缓控释制剂。
利福平治疗呼吸道感染的常用药物及用药建议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包括感冒、咽炎、支气管炎等。
针对呼吸道感染,利福平是一种常用药物之一。
本文将介绍利福平及相关的常用药物,同时给出用药建议。
一、利福平的基本信息利福平是一种广谱抗菌药物,属于青霉素类抗生素的一种。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的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抗菌作用。
利福平对于许多细菌都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
二、利福平常用药物1. 利福平片剂利福平片剂是将利福平制成片剂的药物形式,一般每片含有250mg 或500mg的利福平。
该药物剂型便于患者口服,常用于轻度呼吸道感染的治疗。
剂量通常为每日3次,每次500mg。
2. 利福平注射剂利福平注射剂是将利福平制成注射液的药物形式,适用于严重呼吸道感染或无法口服的患者。
注射剂的剂量和使用频率需根据患者具体状况和感染严重程度确定,因此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 利福平颗粒剂利福平颗粒剂是将利福平制成颗粒剂的药物形式,适用于儿童呼吸道感染的治疗。
根据患者的年龄和体重,药师会给出具体的用药剂量。
通常情况下,每日分2-3次服用。
三、利福平的用药建议1. 用药前咨询医生在使用利福平之前,应该先咨询医生。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和孕妇等特殊人群,来决定是否适合使用利福平,以及药物的具体剂量和用药频率。
2. 按时按量使用药物在使用利福平时,应按照医生的指示,按时按量使用药物。
不可随意增减药物剂量,以免影响药效或产生不良反应。
同时,药物的使用时间和间隔也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
3. 遵循用药期限利福平的用药期限通常为5-7天,根据病情的不同,用药期限可能有所调整。
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完成全程的用药,不可过早停药,以免导致感染复发或产生耐药性。
4. 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在使用利福平时,患者需要注意观察是否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和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等)。
若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并停止使用。
1、关于片剂的优点叙述错误的是(C)
A、剂量准确,应用方便
B、体积小,携带、运输和贮存方便
C、含挥发性成分的片剂,久贮含量不会下降
D、质量稳定
2、按分散系统分类醑剂属于(A )剂型
A、溶液类
B、胶体溶液类
C、混悬液类
D、乳浊液类
3、不可掰开服用的是(A )
A、包衣片
B、普通口服片
C、分散片
D、以上都不是
4、可避免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的是(B )
A、泡腾片
B、多层片
C、分散片
D、以上均可
5、MgSO4静脉注射剂可(C)
A、导泻
B、消肿
C、镇静
D、以上都是
6、MgSO4口服溶液剂可(A )
A、导泻
B、消肿
C、镇静
D、以上都是
7、片剂包衣的作用包括(D)
A、避光、防潮,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B、包衣后表面光洁,提高美观度,容易吞咽
C、改变药物释放的位置及速度
D、以上都是
8、胃肠道给药剂型包括(A)
A、栓剂
B、注射剂
C、软膏剂
D、气雾剂
9、MgSO4外用溶液剂可(B)
A、导泻
B、消肿
C、镇静
D、以上都是
10、属于皮肤给药的剂型是(B )
A、注射剂
B、软膏剂
C、滴鼻剂
D、以上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