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油研究(精)
- 格式:ppt
- 大小:2.03 MB
- 文档页数:64
动静态精细油藏描述及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和技术动静态精细油藏是指储层中油水分布与流动状况相对复杂的油藏。
在这种油藏中,油水界面的变动频繁,储量分布不均匀,储层渗透率差异大,流体性质复杂,难以准确预测剩余油分布。
因此,针对动静态精细油藏的描述及剩余油分布研究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方法和技术。
一、动静态精细油藏描述方法:1.目视描述法:通过实地观察和描述油藏、储层的基本特征,如油水界面的形态、断层的分布、储层孔隙结构等。
2.孔隙特征分析法:通过岩心切片的显微观测和扫描电镜等分析技术,研究储层中的孔隙特征,包括孔径、孔隙度、孔隙连通性等,为进一步研究剩余油分布提供基础数据。
3.测井揭示法:通过采用测井技术,获得储层的物性参数,如渗透率、饱和度等,从而分析储层的流体性质和剩余油分布情况。
4.静测法:通过进行压力临近稳定的恒流生产试验,获得动态压力数据,并通过解压分析和生产预测计算,得到储层的动态物性参数和剩余油分布。
二、动静态精细油藏剩余油分布研究技术:1.三维地质模型构建:通过采样岩心、测井数据和地震数据等,结合地质学原理和平面地质分析方法,构建动静态精细油藏的三维地质模型,包括储层厚度、岩性、构造等信息。
2.压力历史匹配法:利用历史生产数据和动态压力数据,通过数值模拟方法,模拟油藏的生产过程,更新储层的渗透率、储量等参数,进一步优化剩余油分布预测。
3.产量反演法:通过对不同时间段的生产数据进行分析和反演,得到剩余油分布的变化规律和分布特征,从而提供预测剩余油储量和开采方式的依据。
4.储层可视化技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将储层数据转化为可视化的三维图像,实现对储层的直观观察和分析,进一步揭示剩余油分布的规律。
总之,动静态精细油藏的描述及剩余油分布研究需要综合运用地质学、物理学和数学等多学科的知识,结合实地观察和实验分析,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以获得全面准确的储层信息,为精细油藏的开发和油藏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油田常用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油田储量和剩余油分布研究是石油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可以提高油田开发效率和经济效益。
为了研究油田的剩余油分布,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进行综合分析。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1.地质统计学方法:通过对油田地质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了解剩余油的分布规律。
这些参数包括油田面积、厚度、孔隙度、渗透率等。
利用地质统计学方法可以确定剩余油的展布模式和区域。
2.试油方法:通过在油井中进行试油实验,了解原油储层的剩余油分布情况。
试油方法主要包括油藏压力测试、油藏渗透率测试、饱和度测试等。
通过试油方法可以得到剩余油饱和度、剩余油储量、剩余油的垂向分布等信息。
3.地震方法:通过地震勘探技术,包括地震反射法、地震折射法等,可以获取地下岩层的结构和性质信息。
通过地震方法可以确定油层的厚度、构造特征、岩石类型等,进而推断剩余油的分布情况。
4.流体流动模拟方法:通过建立油藏流体流动模型,模拟剩余油在地下的迁移过程。
这种方法可以定量分析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包括剩余油的垂向分布、水驱油和气驱油效果、油藏压力分布等。
5.岩心分析方法:通过对岩心样品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测试,了解剩余油与储层岩石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这种方法可以确定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孔隙结构等参数,进而推断剩余油的分布规律。
6.数值模拟方法: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油藏数学模型,对剩余油的分布进行数值模拟。
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可以分析剩余油的变化趋势、储量分布、开发方案等。
综上所述,油田常用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包括地质统计学方法、试油方法、地震方法、流体流动模拟方法、岩心分析方法和数值模拟方法等。
通过综合应用这些方法,可以深入了解油田储量和剩余油的分布规律,为油田开发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 剩余油成因类型地质条件是形成剩余油的客观 素,而开发因素是形成剩余油的主观因素。
所谓地质条件,是指储层本身表现出的物理、化学特征。
从沉积物开始沉积到油气运移、聚集、成藏以及成藏后期的改造,破坏作用的全过程。
地质条件包括(油藏的类型、储集层的非均质性、粘土矿物敏感性、流体性质、油藏驱动能量等)开发因素包括(井网密度、开发方式、布井方式等)。
1.1 地质条件是形成剩余油的先决条件血)地质条件相同的油田采用的井网和井距不同,剩余油的分布状况就存在差异。
相反,相同的井网对不丰廿同的油藏来说其剩余油的数量和类型也不一致。
不同沉积类型的油田,剩余油分布表现出各自的特点。
孤岛油田中区馆3—4层系为曲流河相沉积,高含油饱和度区分布零散,平面上以镶边状或点状存在,纵向上受井网控制和油层边界、断层影响明显、小层储量主要集中在主力油层中,剩余储量仍然以主力油层为主 主力油层以其面积大、厚度大、所占储量多的优势而继续成为开发调整挖潜的重点。
辽河欢26块为扇三角洲沉积,剩余油在平面上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部的构造较高部位,呈零星状或局部小面积片状和零星点状分布。
1.2 开采条件是决定剩余油分布状况的外部因素对一个具体油田而言,地质条件是客观存在的,客观条件一定后,不同的井网和井距以及开采方式就决定了剩余油的存在形式。
从剩余油分布的一般规律来看,富集在现有井网未控制作的边角地区、注采并网不完善地区以及非主流线的滞流区的剩余油,主要是受到了开采条件的影响所致。
在大庆油田,注采不完善是形成剩余油的最主要原凶,若把二线受效型、单向受效型及滞留区则也包括在内,其剩余油所占比例在4o 以上,辽河油田欢26块西部,存在相对较大面积的高含油饱和度区,主要是由于该地区注采系统不完善造成的1.3 剩余油成因类型大体分为两类平面剩余油成因类型有:①在注采井之间压力平衡带(滞留区)形成的剩余油;②落井网失控的剩余油;③ 由于注采系统不完善形成的剩余油;④薄地层物性极差和薄油层形成的剩余油;⑤在主河道之间或油藏边缘薄地层形成的剩余油;⑥断层阻隔形成的剩余油;⑦ 低渗透带阻隔或岩性尖灭带所形成的剩余油;⑧高度弯曲河道突出部分剩余油;⑨微结构顶部的剩余油。
马寨油田卫305块剩余油精细挖潜研究【摘要】马寨油田卫305块位于东濮凹陷西斜坡带北部,为常温常压低渗透断块油藏,1990年发现沙三中砂组油层投入开发,到2003年底,区块局部区域仍注采不完善,地层能量下降快,产量递减快。
目前由于井况损坏严重,造成区块水驱控制、水驱动用、可采储量减少,含水上升;自然递减较难控制,稳产难度大。
本文在深化油藏认识的基础上,以提高区块动用程度为目的,利用现有成熟配套工艺技术,实现平面及层间剩余油精细挖潜,改善了区块的开发效果。
【关键词】断块油藏局部不完善井况损坏工艺技术精细挖潜1 基本情况卫305块共有两个区块卫305块老区和卫305-18块,总含油面积3.2km2,主要开采层位沙三中6-7、沙三下7-10、沙四1-3,地质储量363×104t,标定采收率23.05%,可采储量83.75×104t,为非均质低渗透油藏。
2 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1 井况损坏,层间调控能力低到2012年12月区块共有17口油水井带病生产,导致部分井区层间动用,层内挖潜措施无法实施,减少受控方向13个,损失水驱控制储量9.8×104t,水驱动用储量4.3×104t。
2.2 储层单一,层内矛盾突出,多年高速强采,水驱效率低卫305块老区含油层位沙三中7,卫305-18块含油层位沙三下8-9,储层单一,多年的高速强采,卫305块老区含水85.51%,除去卫305块北部扩边新区,整个老区含水高达93.21%,注入水无效循环,水驱效率低。
3 开展的主要研究针对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在落实构造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了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基础研究。
3.1 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影响剩余油分布的因素很多,包括地质和开发方案部署等两大方面因素。
其中地质因素包括微构造形态、砂体展布、储层岩性、物性及非均质性、微观孔隙结构等。
开发方案部署包括注采系统、井网完善程度以及注采强度的大小等因素。
油田高含水期剩余油精细挖潜方法研究【摘要】注水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复杂,挖潜难度大,为提高水驱采收率,提出了将研究单元细化到油砂体的剩余油精细挖潜方法。
在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动态数据和测试资料,根据油砂体上井网控制情况、水驱特征和边水能量特征,将油砂体划分为弹性驱、注入水驱、注入水+边水驱、边水驱和未动用等类型,详细解剖不同类型油砂体的动用情况,分析不同类型油砂体的剩余油分布模式和潜力,提出了不同类型油砂体的剩余油挖潜方法。
利用该方法对注水油田的剩余油进行了挖潜,水驱效果大大提高。
研究表明,以油砂体为对象的剩余油挖潜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注水油田高含水期的开发效果,为剩余油的挖潜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挖潜油气藏高含水期油砂体剩余油油藏具有断层多,构造复杂,含油面积小等特点;沉积类型复杂、砂体横向分布稳定性差;纵向油层埋深差异大,分布井段长;油水关系复杂,以多套油水系统为主;储层物性较差、非均质性严重。
受地质、开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注水油田进入高含水采油阶段时间较早。
注水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地下剩余油分布十分零散和复杂,挖潜难度大。
目前,针对注水油田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大部分都是针对油田、区块、层系或井组进行的剩余油整体分析和整体挖潜。
难以适应高度分散的剩余油挖潜的需要,且工作量大。
通过研究单元细化到油砂体,分析不同类型油砂体的剩余油分布模式,提出了不同类型油砂体的剩余油精细挖潜方法,提高了注水油田高含水期的开发效果,节约了开发成本。
1 剩余油精细挖潜技术注水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后,存在储量动用不均衡,层间矛盾和平面矛盾更加突出、措施效果差、剩余油分布更加零散等问题。
对进入高含水期的注水油田,研究纵向和横向上的剩余油分布特点和规律,准确确定剩余油储量和相对富集部位,是油田进行开发调整、挖潜增产、稳油控水及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的基础。
为准确确定剩余油分布,从油砂体出发,提出了不同类型油砂体的剩余油精细描述和精细挖潜方法。
剩余油分布规律和研究方法通过对目前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研究的调研来看,国内外对研究剩余油的形成与分布都是十分重视的,存留在地下的剩余油是未来开发石油资源的主要对象。
本文将对剩余油主要研究方法和技术进行讨论,简述剩余油形成与宏观、微观分布规律。
将目前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的研究方法分为地质综合分析法、地震测井综合解释法、油藏数值模拟法和油藏工程综合分析法等。
通过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研究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综合多学科理论知识,探讨新方法,保证剩余油研究向高层次、精细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剩余油;分布规律;宏观;微观1引言在一般情况下,人们仅采出总储量的30%左右,这意味着还有大约2/3的剩余石油仍然被残留在地下。
剩余石油储量对于增加可采储量和提高采收率是一个巨大的潜力,提高采收率无异于找到新的油田。
剩余油研究是油田开发中后期油藏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实现“控水稳油”开发战略的重要手段[1]。
随着勘探难度和成本的增加,提高原油采收率就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
因此,从出现石油开采工业以来,提高油田的采收率一直是油田开发地质工作者和油藏工程师为之奋斗的头等目标。
油藏中聚集的原油,在经历不同开采方式或不同开发阶段后,仍保存或滞留在油藏不同地质环境中的原油即为剩余油,这就是广义剩余油。
其中一部分原油可以通过油藏描述加深对油藏的认识和改善油田开采工艺措施、进行方案调整而可被开采出来,这部分油多称为可动油剩余油,也就是狭义剩余油。
另一部分是当前工艺水平和开采条件下不能开采出来的、仍滞留在储集体中的原油,这部分油常称为残余油。
2 剩余油研究的方法和技术剩余油研究和预测是一项高难度的研究课题,目前已形成一系列成熟的剩余油研究和预测的方法技术,但每种方法技术均存在局限性。
2.1地质综合分析法地质综合分析是研究和预测剩余油的有效手段之一,该方法在综合分析微构造、沉积相、储集体非均质等地质因素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动态资料对剩余油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预测剩余油分布。
剩余油研究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人们对剩余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愈发关注。
剩余油是指原油经过初步开采后,无法通过常规开采手段获取的油藏中的遗留油。
这种油通常存在于油层的细小孔隙中,由于其粘度较高,无法通过自然排采或者常规开采方式获取。
然而,这部分被遗留的剩余油量可观,具有较高的潜在经济价值与开发潜力。
因此,剩余油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剩余油的研究主要包括剩余油性质、剩余油形成机制、剩余油开发技术等方面。
首先,了解剩余油的性质对于针对其开发工艺的选择十分关键。
剩余油的粘度高,含有较高的蜡质和沥青质,导致其流动性和采收率较低。
因此,剩余油的流变性质、化学成分以及其与油藏岩石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因素都需要进行详细的研究。
其次,剩余油形成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剩余油的分布规律与分布特征。
剩余油大多数是由于初期开采工艺的限制或者油藏地质条件造成的。
油藏的孔隙流体相互作用、裂缝网络以及油气平衡等因素都会影响剩余油的分布与积累。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因素,可以提高剩余油的开发潜力,提高采收率。
最后,剩余油开发技术的研究是剩余油研究的核心和重点。
目前,常规开采技术对于剩余油的开发效果不佳,因此需要探索新的开采技术和方法。
其中,化学驱油技术被广泛研究与应用。
通过注入特定的化学药剂,可以改变剩余油的流变性质以及与孔隙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采收率。
此外,热采技术也是剩余油开发的重要手段,例如蒸汽吞吐、微波辐射和电加热等。
这些技术能够通过提高剩余油的温度,降低其粘度,从而增加剩余油的可采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注水压裂、水驱、拗斜井等非常规开采技术来提高剩余油的采收率。
虽然剩余油的开发困难较大,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开采剩余油的效果也在不断提高。
未来,剩余油研究的重点将放在提高采收率的技术上,以及完善剩余油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通过对剩余油的深入研究,进一步提高剩余油资源的开发效果,对于满足全球能源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剩余油研究方法及其特点综述刘 东1 胡廷惠2( 11 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 ; 21 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资源与信息学院 ,北京 昌平 102249)摘要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 ,准确地估算剩余油饱和度及其分布对于估算一次采油和二次采油的可采储量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的核心是剩余油饱和度的精度 。
目前 ,确定剩余油尚无一种最佳的方法 ,通常应用多种方法研究 ,以便达到提高剩余油 饱和度精度的目的 。
各种方法确定的剩余油饱和度反映不同范围内剩余油饱和度的分布 。
在总结了开发地质学 、地震 、测 井 、岩心分析、物质平衡 、水驱特征曲线 、数值模拟法等剩余油的研究方法后 ,对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进行了比较 。
关键词 :剩余油 ;研究方法 ;开发地质 ;物质平衡 ;数值模拟 中图分类号 : T E 327文献标识码 : ASu m ma r y of re s i d ual oil re sea r c h met ho d s a n d t hei r c h a r act e r i stic sL i u Do ng 1, H u Ti ng h ui2( 11 Fac u l t y o f Pet rol e u m En g i nee r i n g , Chi n a U n i ve r s i t y o f Pet rol e u m ;21 Fac u l t y o f Res ou rce a n d I n f o r m at i o n Tec h n ol o g y , Chi n a U n i ve r s i t y o f Pet rol e u m , Ch a n g p i n g , B ei j i n g 102249)Abst r act : I n t h e devel op m ent p r ocess of oil fields ,estim ating t h e residual oil sat u rati on and it s dist r ibuti on correctly is of great signi ficance for estim ating t he recoverable reserves of fir st oil rec overy and sec ondary oil recovery1 The c ore of re2 searching rem aining oil sat urati on is accuracy1 At p resent ,t h ere is no best way to deter m ine t h e residual oil ,and in order to im prove t he accuracy of residual oil sat u rati on vari ous m et hods were usually applied1 The residual oil sat urati on deter m ined by vari ous m et hods reflect s t he rem aining oil sat u rati on dist ributi on in di fferent sc ope 1 The research m et hods including t h e develop m ent ge ol ogy ,seism ic ,well logging ,c ore analysis ,m aterial balance ,water2drive characteristic curves ,num erical sim 2 ulation ,and co m pares t h eir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 on lim itation are summ arized1Key wo r d s : r e s idual oil ; research met h o d s ; develop m ent geolo g y ; mat e rial bala n ce ; numerical si m ulatio n我国是世界上注水开发油田比例最高的国家 , 且大多数油田都已经进入开发中后期高含水采油阶 段 ,由于我国油田地质条件复杂 ,原油性质差异大 , 注水开发后地下剩余油达到 70 %左右[ 123 ] 。
212近年来,地下油水分布也因为油田的开发产生了较大的变化,油田开发的愈趋成熟,地下油水分布也和之前的情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也因为在这种条件下,大片连续的石油已经变得十分稀少,开采石油的对象也逐渐变成了局部富集又高度分散的石油为了更准确的预测和划分在三维空间中,岩石物性非均质性、隔夹层以及各级分隔体的分布方式和规律,使驱油工作变得更加高效,要精细的描述油藏资源。
1 剩余油技术研究必要性我国油田地质情况复杂,原油性质差异大,水驱油过程不均匀,这些因素都导致在经过一次或采油之后,仅仅有地下储量三分之一左右的石油能够被开采出来,但是剩下的三分之二石油就仍然处于地下,难以挖掘,也就成了剩余油。
如果能够提高石油的采收率或者改革技术以增加石油的可采储量可以开采更多的属于石油储量在60%~70%之间的剩余石油。
这也是无论是油藏工程师还是地质工作者始终将石油开采过程提高采收率以及深入研究剩余油的分布情况作为研究的重点工作。
这项工作的重点在于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和开发技术,通过改进技术手段,提高采收率,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根据调查,石油在全世界范围内,两年到三年使用量,仅仅使每个油田提高1%的采收率便能实现,可见提高采收率对于石油行业的重要性。
如何提高采收率呢?一方面,要加强地质勘探,了解油藏的性质和分布情况,精确掌握油田的开发潜力。
另一方面,要采用先进的开发技术,如增油、压裂、热采、化学驱油等技术,优化开发方案,提高采收率[1]。
这些技术的应用需要大量的投资和研究,但对于提高石油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我国油田开发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通过加强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和提高采收率,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我国石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2 剩余油技术的研究现状2.1 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的应用在油田开发和生产中越来越广泛,成为油田工程师们进行决策的重要工具之一。
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这项技术已经成熟,越来越接近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