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与方程 整理复习
- 格式:pptx
- 大小:2.23 MB
- 文档页数:25
《式与方程》教学设计白石小学冯培崇一、教学目标:1.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用字母表示数和方程的基础知识,能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并理解含义;会解学过的方程,能正确分析等量关系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经历复习整理知识的过程,优化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比较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方程的应用价值,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方程的知识。
难点:灵活运用等量关系解方程。
三、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1.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式与方程”(板书课题)2.自学课本,回忆旧知。
①师:看到课题,你能回忆起我们所学过的哪些知识?(略停半分钟)②师:请自学课本,翻开书第84、85页,按要求完成:仔细看,轻声读,划一划,做一做。
(大约3分钟)过渡:同学们自学得很认真,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复习用字母表示数1.理解含有字母式子的含义。
(1)(板书x)师:这是什么?(未知数x)如果用“x”来表示一个数,你能想象一下它可以表示什么数?师请生说,及时评价:对了,这个字母可以表示我们能想到的所有数。
(2)师随手写下“4x”,问:那它呢?( 4 x可以表示另一个数,4x表示x 的4倍或4个x相加)若生答不到点子上,师追问:“4x”与“x”有什么关系呢?师:这里“x 的4倍”这一结果就用“4 x ”表示, “4 x ”就表示另一个数。
(3)师写下“2 x+4”,问:现在呢?(另一个数是x 的2倍多4)(4)师:如果另一个数是x 的一半还少4,怎么表示?( “12x-4”)小结并过渡:原来这些含字母的式子都可以表示一个数,而且还能表示出它与另一个数之间的关系。
现在,就让我们来试一试。
2.练习:数学书第84页“做一做”(1)投影展示学生的作业(师有意找出有错的学生作业) 比a 多3的数 a 3 比a 少3的数 3a 3个a 相加的和 a+3 3个a 相乘的积 a-3a 的3倍; a3a 的13(2)师:他错在哪里?为什么?预设:“3个a 相加的和”学生会和“a+3”相连,“3个a 相乘的积”学生会和“3a ”相连。
<式与方程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98~100页。
【教学简析】本版块是对小学阶段学习的代数初步知识进行整理,包括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及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主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方程与等式的关系,熟练地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能掌握用方程的思路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升数学素养。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整理与复习,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字母表示数和简单的数量关系,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重要作用;理解方程的意义,能熟练地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知识回顾和整理的过程,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学会整理知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进一步体会数学的抽象性与概括性,感受数学的简洁美和符号化思想,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进一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类比的能力。
4.德育目标:在学生自主整理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沟让学生比较系统的掌握有关式与方程的知识,能正确、熟练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答问题。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回顾呈现梳理归纳谈话: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整理复习式与方程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式与方程的整理与复习)谈话:先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有关式与方程的知识呢?指名回答。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用字母表示数、认识方程和解方程、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谈话: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三个方面来整理和复习。
请把你课前整理的材料跟小组同小组交流,师巡视。
集体交流,师生梳理。
首先交流有关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
学生小组交流时,引导学生将整理的内容填写在下表中:2.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正方形图)(长方形图)(平行四边形图) s =ah(三角形图)(梯形图)(圆形图)用字母表示立体图形计算公式:体积3.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性质加法交换律:a +b=b+a预设1: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作“•”,也可以省略不写。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式与方程说课稿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式与方程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学目标1.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式,能运用它由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求出另一个根与未知系数;2.通过根与系数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观察、归纳的能力和推理论证的能力;3.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向学生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规律。
说教学重点和难点:二、说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说教学重点:根与系数的关系及其推导。
2.说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根与系数的关系。
3.教学疑点: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是指一元二次方程两根的和,两根的积与系数的关系。
4.解决办法;在实数范围内运用韦达定理,必须注意这个前提条件,而应用判别式的前提条件是方程必须是一元二次方程,即二次项系数,因此,解题时,要根据题目分析题中有没有隐含条件和。
三、教学步骤(一)说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1)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和求根公式。
(2)解方程①,②。
观察、思考两根和、两根积与系数的关系。
在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下,由沉重得出结论,教师提问: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都有这样的规律吗2.推导一元二次方程两根和与两根积和系数的关系。
设是方程的两个根。
由此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一元二次方程两根和与两根积与系数的关系)结论1.如果的两个根是,那么。
如果把方程变形为。
我们就可把它写成的形式,其中。
从而得出:略写结论2.如果方程的两个根是,那么。
结论1具有一般形式,结论2有时给研究问题带来方便。
练习1.(口答)下列方程中,两根的和与两根的积各是多少(1);(2);(3);(4);(5);(6)此组练习的目的是更加熟练掌握根与系数的关系。
3.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的应用。
(1)验根。
(口答)判定下列各方程后面的两个数是不是它的两个根。
①;②;③;④;⑤。
验根是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的简单应用,应用时要注意三个问题:(1)要先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2)不要漏除二次项系数,(3)还要注意中的负号。
式与方程整理与复习教学反思本节课是“数与代数”领域复习内容的第三阶段,主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方程与等式的区别,熟练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实际的问题,体验“数学建模”的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积淀数学素养。
有了这些理论的支撑,我很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首先对他们的课前预习进行调查,侧重点我放在了“方程”上,先理解概念“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然后复习解方程,及其等式的性质,方程是初中阶段“代数思想”向小学阶段渗透的典型范例。
因而在复习时不能满足于各知识方法技能的掌握情况更要关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是否把方程的思想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策略,拥有自觉运用方程思想的意识和行为。
实际学习中,学生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意识很薄弱。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4x+8错写成4(x + 8),结果比原来( )A.多4 B.少4 C.多242.下面的年份中,是闰年的是()。
A.1990年B.2010年C.2012年D.2100年3.当a是一个大于0的数时,下列算式中计算结果最小的是()A.a×B.a÷C.a÷D.无法确定4.从一副扑克牌中找出4张A扣在桌子上,任意翻开一张,有()种可能。
A.1 B.2 C.3D.45.在一张长8分米、宽6分米的长方形彩纸上画一个尽可能大的圆。
这个圆的面积是()。
A.50.24平方分米B.28.26平方分米C.113.04平方分米6.下面的正方体、圆柱、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那么()。
A.圆柱的体积比正方体的体积小一些B.圆锥的体积是正方体的13C.它们的体积都不相等。
7.正方体的棱长与它的体积()。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8.如图所示,表示阴影部分面积的是()。
A.ad+bc B.c(b-d ) +d (a-c )C.ad+c (b-d ) D.ab-cd9.圆柱、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底面周长相等,高也相等,则( )的体积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