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lc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430.00 KB
- 文档页数:47
基于PLC的机械手控制设计基于PLC的机械手控制设计,是一种智能化的机械手控制方法,它利用PLC 控制器进行逻辑控制,使机械手能够自主地完成多种工作任务。
本文将介绍本方法的具体实现过程,包括机械结构设计、PLC程序设计以及控制算法设计。
一、机械结构设计机械结构是机械手的核心,合理的机械结构设计将为实现机械手的自主运动提供必要的保障。
机械手一般由控制系统、机械部分和执行机构三部分组成。
机械部分一般包含基座和移动结构,执行机构包括手臂和手指。
这里我们以一款三轴机械手为例进行介绍。
1. 机械手构造机械手采用了一种比较简单的三轴结构,主要有三个关节——一个旋转关节和两个平移关节。
机械手的底座固定在工作台上,三个关节通过模拟伺服电机的方式进行控制。
2. 机械手控制器机械手采用PLC控制器进行逻辑控制,PLC控制器由三个部分组成:输入接口、中央处理器和输出接口。
输入接口用于读取传感器信号,输出接口用于控制执行机构,中央处理器则用于控制机械手的运动。
二、PLC程序设计机械手的PLC程序设计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程序初始化、数据采集、运动控制和异常处理。
1.程序初始化机械手程序初始化主要包括程序开头的自诊断和状态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自动执行不同的控制程序。
自诊断可以避免因器件故障等原因引起的机械手操作异常。
2.数据采集机械手需要收集外部环境数据和操作数据。
外部环境数据包括工作物品的坐标、大小、形状等信息,操作数据包括机械手应该执行的命令。
在采集数据时,机械手需要通过传感器或外部设备接口实现。
3.运动控制机械手的运动控制分为机械手移位运动和执行机构运动两个部分。
机械手移位运动需要根据采集到的工作物品信息以及执行机构的操作命令来控制机械手的运动轨迹。
执行机构运动控制则是将机械手的控制信号转换为电机运动信号。
4.异常处理机械手运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异常情况,例如碰撞、误差等,需要通过对异常情况的处理来保证机械手的安全和可靠性。
基于PLC的搬运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搬运机械手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机器人,目的是为了将物品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以实现生产线的自动化生产。
为了方便操作和控制机械手的运动,我们常使用PLC进行控制。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于PLC的搬运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并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系统设计、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和测试与优化。
系统设计在设计搬运机械手的控制系统前,需要明确其基本能力以及操作条件。
本文需要实现的是一个能够在工业生产上自动完成货物的移动,如从一个点到达另一个点,或从一个点将货物取下并放入另一个点的机械手控制系统。
硬件设计在硬件方面,机械手的结构以及体积会影响到设计的复杂度和控制的难度。
机械手的操作部分包括控制电路、执行器驱动电路、电源等。
现在,我们来介绍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控制电路部分包括PLC、IO模块等。
PLC是机械手控制的核心,负责读取传感器信号并控制执行器的动作。
IO模块则负责将信号转换为PLC能接受的信号进行处理。
执行器驱动电路部分主要负责控制电机动作。
电机的选择与应用需要根据机械手的具体要求而定,需要注意的是,电机的转矩和功率需要协调匹配,还需要注意电机的供电和控制电路之间的配合问题。
电源系统是机械手控制系统的基础之一,电源的大小和控制器的匹配与应用直接关系到系统的正常运行。
需要根据需要提供相应的电压以及功率供给系统。
软件设计在软件设计方面,我们借助PLC程序进行控制,根据机械手的执行需要编写相应的程序,实现机械手的移动、旋转、夹取或放置操作。
具体流程如下:1. 初始化- 设定初始位置和状态等参数;2. 等待操作信号- 根据设定的信号进行等待;3. 传感器检测- 检测对象的位置和状态;4. 判断操作- 根据传感器检测结果进行相应操作;5. 输出控制信号- 控制执行器动作,改变机械手所处的位置和状态。
测试与优化测试与优化是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的重要一步,目的是检查系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在测试过程中,需要测试机械手的各种运动状态,比如加速度、负载、速度等参数,以确定机械手的质量和性能优化方向。
《基于PLC的工业机械手运动控制系统设计》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作为现代工业控制的核心设备,在工业机械手运动控制系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PLC的工业机械手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以实现高效、精确和可靠的机械手运动控制。
二、系统设计要求在系统设计过程中,需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高效性:系统应具备快速响应、高效率的特点,以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
2. 精确性:机械手的运动轨迹和位置应精确控制,以确保产品加工的质量。
3. 可靠性:系统应具备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降低故障率,提高生产效率。
4. 灵活性:系统应具备较好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以适应不同生产需求。
三、硬件设计硬件设计是系统设计的基础,主要包括PLC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等部件的选型和配置。
1. PLC控制器:选用高性能、高可靠性的PLC控制器,具备强大的逻辑运算、数据处理和通信功能。
2. 传感器:根据机械手运动控制的需求,选用合适的传感器,如位置传感器、速度传感器等,以实现精确的位置和速度检测。
3. 执行器:包括电机、气缸等执行机构,根据机械手的运动需求进行选型和配置。
4. 其他部件:包括电源、保护装置、通信接口等,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通信。
四、软件设计软件设计是系统设计的核心,主要包括PLC程序的编写和调试。
1. 程序编写:根据机械手运动控制的要求,编写相应的PLC 程序,实现逻辑控制、数据处理和通信功能。
2. 程序调试:对编写的程序进行调试,确保程序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3. 人机界面:设计友好的人机界面,方便操作人员对机械手进行控制和监控。
五、控制系统设计控制系统是机械手运动控制系统的核心,主要包括PLC控制器的程序设计、传感器和执行器的接口设计等。
1. PLC程序设计:根据机械手的运动需求,编写相应的PLC 程序,实现机械手的精确控制和协调运动。
2. 传感器接口设计:设计合适的传感器接口电路,实现传感器与PLC控制器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基于PLC的工业机械手运动控制系统设计》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手运动控制系统在工业生产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传统的机械手控制系统通常采用单片机或嵌入式系统进行控制,但由于其处理能力和稳定性的限制,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工业生产的高效、精确和可靠的要求。
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工业机械手运动控制系统设计。
该系统采用先进的PLC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机械手的控制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满足现代工业生产的需求。
二、系统设计1. 硬件设计本系统硬件部分主要包括PLC控制器、机械手本体、传感器、执行器等部分。
其中,PLC控制器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采用高性能的PLC模块,能够实现对机械手的精确控制。
机械手本体包括手臂、手腕、抓手等部分,通过执行器进行驱动和控制。
传感器则用于检测机械手的运动状态和位置信息,为控制系统的精确控制提供支持。
2. 软件设计软件部分是整个系统的关键,它决定了机械手的运动方式和控制精度。
本系统采用PLC编程软件进行程序设计,通过编写梯形图或指令代码来实现对机械手的控制。
程序包括主程序和控制程序两部分。
主程序负责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流程,而控制程序则负责实现对机械手的精确控制。
3. 控制策略本系统采用基于位置的控制策略,通过传感器实时检测机械手的位置信息,将位置信息与目标位置进行比较,计算出位置偏差,并通过执行器对机械手进行精确的控制。
同时,系统还具有速度控制和力控制等功能,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的调整和控制。
三、系统实现1. 硬件连接硬件连接是整个系统实现的基础。
首先需要将PLC控制器与机械手本体、传感器、执行器等部分进行连接,确保各部分之间的通信和信号传输畅通。
同时,还需要对硬件设备进行调试和测试,确保其正常工作。
2. 程序设计程序设计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
根据实际需求和机械手的运动特性,编写相应的梯形图或指令代码,实现对机械手的精确控制。
基于PLC的机械手控制设计机械手是由一组等效于人类手臂和手腕的机器人装置组成的机器人系统。
机械手广泛应用于生产线上的自动化生产中,能够执行各种任务,如抓取、搬运、装配和检测等。
在机械手系统中,控制系统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PLC控制系统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案之一。
本文将介绍基于PLC的机械手控制设计方案,包括系统组成、工作原理、控制流程和注意事项等方面。
一、系统组成基于PLC的机械手控制系统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1. 机械手:包括机械臂、手腕、手指等组成部分,能够完成各种任务的工作。
2. 传感器:用于检测机械手的位置、速度、力量等参数,从而实现机械手的精确控制。
3. PLC:将传感器检测到的信号转换为数字控制量,控制机械手的移动和操作。
4. 电机驱动器:根据PLC信号控制电机的启停、速度和转动方向等。
5. 电源和通信线:为系统提供能量和通信所需的线路。
二、工作原理1. 将任务输入PLC系统:首先,将需要完成的任务输入PLC控制系统,如要求机械手从A点移动到B点,然后从B点抓取物品,最终将物品运输到C点等。
2. PLC分析任务并发出指令:PLC会根据输入的任务信息,分析机械手的当前位置和运动状态,并给出相应的指令,控制机械手的行动。
3. 传感器感知机械手状态变化:在机械手移动过程中,传感器会感知机械手的位置、速度和力量等参数,并反馈给PLC系统。
4. PLC根据传感器反馈调整控制策略:PLC会根据传感器反馈的信息,调整机械手的控制策略,保证机械手能够准确地完成任务。
5. 电机驱动器控制电机运动:PLC通过控制电机驱动器对电机进行启停、转速和转向等操作,从而控制机械手的移动和抓取等操作。
6. 任务完成反馈:当任务完成后,PLC会发出相应的反馈信息,以说明任务已经顺利完成。
三、控制流程1. 确定任务:首先需要确定需要机械手完成的任务,并将任务信息输入PLC系统。
2. 置初值:设置机械手的起始位置和状态,并将其作为控制的初始状态。
《基于PLC的工业机械手运动控制系统设计》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已成为工业控制领域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
工业机械手作为自动化生产线上重要的执行机构,其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于PLC的工业机械手运动控制系统设计,包括系统架构、硬件配置、软件设计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
二、系统架构设计基于PLC的工业机械手运动控制系统采用分层式结构设计,主要包括上位机监控系统、PLC控制器和机械手执行机构三个部分。
其中,上位机监控系统负责人机交互、数据监控和系统管理等功能;PLC控制器负责接收上位机指令,控制机械手的运动;机械手执行机构包括电机、传感器、气动元件等,负责完成具体的动作。
三、硬件配置1. PLC控制器:选用高性能、高可靠性的PLC控制器,具备强大的运算能力和丰富的I/O接口,以满足机械手运动控制的需求。
2. 电机:根据机械手的具体需求,选用合适的电机类型和规格,如伺服电机、步进电机等。
3. 传感器:包括位置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力传感器等,用于检测机械手的运动状态和外部环境信息。
4. 气动元件:包括气缸、电磁阀等,用于实现机械手的抓取和释放等功能。
四、软件设计1. 编程语言:采用PLC的编程语言,如梯形图、指令表等,进行程序编写和调试。
2. 控制算法:根据机械手的运动需求,设计合适的控制算法,如PID控制、轨迹规划等,以实现精确的运动控制。
3. 上位机监控系统:开发上位机监控软件,实现人机交互、数据监控和系统管理等功能。
监控软件应具备友好的界面、实时的数据显示和报警功能。
4. 通信协议:建立PLC控制器与上位机监控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和交互。
五、实际应用基于PLC的工业机械手运动控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良好的性能和稳定性。
通过上位机监控系统,操作人员可以方便地监控机械手的运动状态和生产数据。
PLC控制器根据上位机的指令,精确地控制机械手的运动,实现高精度的抓取、搬运、装配等任务。
《基于PLC的气动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气动机械手在工业生产线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机械手的控制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基于PLC的气动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PLC的气动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以提高机械手的控制性能和运行效率。
二、系统设计概述本系统采用PLC作为核心控制器,通过气动元件和传感器实现机械手的运动控制。
系统主要由PLC控制器、气动元件、传感器和人机界面等部分组成。
其中,PLC控制器负责接收传感器信号,根据预设的逻辑控制气动元件的运动,实现机械手的抓取、移动、定位等动作。
三、硬件设计1. PLC控制器:选用高性能的PLC控制器,具有高速度、高精度、高可靠性等特点,能够满足机械手控制系统的要求。
2. 气动元件:包括气缸、电磁阀、气动过滤器、气压传感器等。
气缸和电磁阀是实现机械手运动的关键部件,气压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气动系统的压力变化。
3. 传感器:包括位置传感器、速度传感器等,用于实时监测机械手的运动状态,提供给PLC控制器进行控制决策。
4. 人机界面:采用触摸屏或工业计算机作为人机界面,方便操作人员进行参数设置和监控。
四、软件设计1. 控制程序设计:采用结构化编程方法,将控制程序分为多个模块,包括初始化模块、输入处理模块、输出控制模块等。
每个模块负责完成特定的功能,提高程序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2. 控制算法设计:根据机械手的运动特性和控制要求,设计合适的控制算法,如PID控制算法、模糊控制算法等,以提高机械手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
3. 人机界面设计:设计友好的人机界面,方便操作人员进行参数设置和监控。
界面应具有直观性、易用性和安全性等特点。
五、系统实现1. 硬件连接:将PLC控制器、气动元件、传感器等硬件设备进行连接,确保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 程序编写与调试:根据控制程序设计和控制算法设计,编写PLC控制程序并进行调试,确保程序能够正确控制机械手的运动。
基于PLC的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摘要近年来,机械手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提高机械手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基于PLC的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成为研究热点。
本文通过对PLC技术和机械手控制系统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PLC的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方案,并在实际应用中进行了验证。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有效地提高机械手的运动精度和稳定性,并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1. 引言随着工业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手作为一种重要的自动化设备,在工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传统上,通过编程方式实现对机械手运动轨迹和速度等参数进行控制。
然而,在复杂环境下对机械手进行精确控制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因此,研究人员开始采用基于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技术来设计和实现更加稳定、精确、可靠的机械手控制系统。
2. PLC技术介绍PLC是一种专门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它具有高可靠性、高稳定性、可编程性强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
PLC系统由输入模块、输出模块、处理器和程序存储器等组成。
输入模块用于接收外部信号,输出模块用于控制外部设备,处理器负责执行用户编写的程序。
3. 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基于PLC的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是一种将PLC技术应用到机械手控制中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编写PLC程序来实现对机械手运动轨迹和速度等参数的精确控制。
具体而言,该设计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传感器选择传感器是实现对机械手运动参数进行监测和反馈的关键设备。
在选择传感器时,需要考虑到传感器的测量精度、响应速度和稳定性等因素。
3.2 运动轨迹规划在基于PLC的机械手控制系统中,需要通过编写程序来规划机械手的运动轨迹。
运动轨迹规划的目标是使机械手能够按照预定的路径进行移动,并且能够实现高精度的定位。
3.3 运动控制算法为了实现对机械手运动参数的精确控制,需要设计合适的运动控制算法。
常用的运动控制算法包括PID控制算法、模糊控制算法和遗传算法等。
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毕业论文基于PLC的气动机械手设计毕业生姓名:指导教师、职称:学号:专业名称:伴随着机电一体化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机械设备的自动控制成分显得越来越重要,由于工作的需要,人们经常受到高温、腐蚀及有毒气体等因素的危害,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甚至于危机生命。
因此机械手就在这样诞生了,机械手是工业机器人系统中传统的任务执行机构,是机器人的关键部件之一。
其中的工业机械手是近代自动控制领域中出现的一项新技术,它的发展是由于其积极作用正日益为人们所认识:它能部分地代替人工操作;能按照生产工艺的要求,遵循一定的程序、时间和位置来完成工件的传送和装卸;能制作必要的机具进行焊接和装配从而大大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显著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实现工业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步伐。
本设计采用三菱Q系列PLC作为控制机对工业机械手进行控制及监控。
关键词:可编程控制器PLC,机械手,气动Follows the integration of machinery in each domain application, the mechanical device automatic control ingredient is appear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ly, industry manipulator is a new technology which in the modern automatic control domain appears, its development is because its positive role was knowing day by day for the people: It can the partial zones for the manual control; Can defer to the production craft the request, follows the certain procedure, the time and the position completes the work piece the transmission and loading and unloading; Can manufacture the essential machines and tools to carry on the welding and the assembly thus greatly improves worker's work condition, remarkably enhances the labor productivity, speeds up realizes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mechanization and the auto mated step. This design uses grinds the overseas Chinese laborer industry control computer to take on the position machine, Q PLC carries on the monitoring and the performance data as the lower position machine to freedom industries manipulator files away.目录第一章绪论 (6)1.1 气动机械手概述 (6)1.2 机械手的组成和分类 (6)1.2.1机械手的组成 (6)1.2.2机械手的分类 (9)1.3 国外发展状况 (10)1.4课题的提出及主要任务 (12)1.4.1课题的提出 (12)1.4.2课题的主要任务 (13)第二章机械手的设计方案 (13)2.1机械手的坐标型式与自由度 (14)2.2 机械手的手部结构方案设计 (15)2.3 机械手的手腕结构方案设计 (15)2.4 机械手的手臂结构方案设计 (15)2.5 机械手的驱动方案设计 (16)2.6 机械手的控制方案设计 (16)2.7 机械手的主要参数 (16)2.8 机械手的技术参数列表 (16)2.9 前法兰式气缸的简介 (18)第三章手臂伸缩、回转气缸的尺寸设计与校核 (18)3.1手臂伸缩气缸的尺寸设计与校核 (18)3.1.2 平衡装置 (20)3.2手腕回转气缸的尺寸设计与校核 (21)3.2.1 尺寸设计 (21)3.2.2 尺寸校核 (21)第四章气动系统设计 (22)4.1 气压传动系统工作原理图 (22)第五章机械手的PLC控制设计 (24)5.1可编程序控器的简介 (24)5.2 PLC的结构,种类和分类 (25)5.3 FX2n系列三菱PLC特点 (27)5.4 接近开关传感器 (28)5.5 I/O接口简介 (29)5.6 行程开关的介绍 (30)5.6.1 行程开关的概念 (30)5.6.2 行程开关的作用及原理 (30)5.7电路的总体设计 (31)5.7.1 回路的设计 (31)5.7.2 系统输入/输出分布表 (32)5.7.3机械手的程序设计 (33)5.7.4 步进电机的运行控制 (34)5.7.5 各模块的程序设计 (35)第六章结论 (44)结束语 (45)参考文献 (46)第一章绪论1.1 气动机械手概述气动机械手由操作机(机械本体)、控制器、伺服驱动系统和检测传感装置构成,是一种仿人操作,自动控制、可重复编程、能在三维空间完成各种作业的机电一体化自动化设备。
特别适合于多品种、变批量的柔性生产。
它对稳定、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劳动条件和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机器人技术是综合了计算机、控制论、机构学、信息和传感技术、人工智能、仿生学等多学科而形成的高新技术,是当代研究十分活跃,应用日益广泛的领域。
机器人应用情况,是一个国家工业自动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机器人并不是在简单意义上代替人工的劳动,而是综合了人的特长和机器特长的一种拟人的电子机械装置,既有人对环境状态的快速反应和分析判断能力,又有机器可长时间持续工作、精确度高、抗恶劣环境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机器的进化过程产物,它是工业以及非产业界的重要生产和服务性设各,也是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不可缺少的自动化设备.机械手是模仿着人手的部分动作,按给定程序、轨迹和要求实现自动抓取、搬运或操作的自动机械装置。
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的机械手被称为“工业机械手”。
生产中应用机械手可以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可以减轻劳动强度、保证产品质量、实现安全生产;尤其在高温、高压、低温、低压、粉尘、易爆、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等恶劣的环境中,它代替人进行正常的工作,意义更为重大。
因此,在机械加工、冲压、铸、锻、焊接、热处理、电镀、喷漆、装配以及轻工业、交通运输业等方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引用.机械手的结构形式开始比较简单,专用性较强,仅为某台机床的上下料装置,是附属于该机床的专用机械手。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制成了能够独立的按程序控制实现重复操作,适用围比较广的“程序控制通用机械手”,简称通用机械手。
由于通用机械手能很快的改变工作程序,适应性较强,所以它在不断变换生产品种的中小批量生产中获得广泛的引用。
1.2 机械手的组成和分类1.2.1机械手的组成机械手主要由执行机构、驱动系统、控制系统以及位置检测装置等所组成。
各系统相互之间的关系如方框图1-1所示。
图1-1机械手组成方框图:Pane chart of composition of manipulator(一)执行机构包括手部、手腕、手臂和立柱等部件,有的还增设行走机构。
1、手部即与物件接触的部件。
由于与物件接触的形式不同,可分为夹持式和吸附式手在本课题中我们采用夹持式手部结构。
夹持式手部由手指(或手爪)和传力机构所构成。
手指是与物件直接接触的构件,常用的手指运动形式有回转型和平移型。
回转型手指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故应用较广泛。
平移型应用较少,其原因是结构比较复杂,但平移型手指夹持圆形零件时,工件直径变化不影响其轴心的位置,因此适宜夹持直径变化围大的工件。
手指结构取决于被抓取物件的表面形状、被抓部位(是外廓或是孔)和物件的重量及尺寸。
常用的指形有平面的、V形面的和曲面的:手指有外夹式和撑式;指数有双指式、多指式和双手双指式等。
而传力机构则通过手指产生夹紧力来完成夹放物件的任务。
传力机构型式较多时常用的有:滑槽杠杆式、连杆杠杆式、斜面杠杆式、齿轮齿条式、丝杠螺母弹簧式和重力式等。
2、手腕是连接手部和手臂的部件,并可用来调整被抓取物件的方位(即姿势) 3、手臂手臂是支承被抓物件、手部、手腕的重要部件。
手臂的作用是带动手指去抓取物件,并按预定要求将其搬运到指定的位置.工业机械手的手臂通常由驱动手臂运动的部件(如油缸、气缸、齿轮齿条机构、连杆机构、螺旋机构和凸轮机构等)与驱动源(如液压、气压或电机等)相配合,以实现手臂的各种运动。
4、立柱立柱是支承手臂的部件,立柱也可以是手臂的一部分,手臂的回转运动和升降(或俯仰)运动均与立柱有密切的联系。
机械手的立柱因工作需要,有时也可作横向移动,即称为可移式立柱。
5、行走机构当工业机械手需要完成较远距离的操作,或扩大使用围时,可在机座上安滚轮式行走机构可分装滚轮、轨道等行走机构,以实现工业机械手的整机运动。
滚轮式布为有轨的和无轨的两种。
驱动滚轮运动则应另外增设机械传动装置。
6、机座机座是机械手的基础部分,机械手执行机构的各部件和驱动系统均安装于机座上,故起支撑和连接的作用。
(二)驱动系统驱动系统是驱动工业机械手执行机构运动的动力装置调节装置和辅助装置组成。
常用的驱动系统有液压传动、气压传动、机械传动。
控制系统是支配着工业机械手按规定的要求运动的系统。
目前工业机械手的控制系统一般由程序控制系统和电气定位(或机械挡块定位)系统组成。
控制系统有电气控制和射流控制两种,它支配着机械手按规定的程序运动,并记忆人们给予机械手的指令信息(如动作顺序、运动轨迹、运动速度及时间),同时按其控制系统的信息对执行机构发出指令,必要时可对机械手的动作进行监视,当动作有错误或发生故障时即发出报警信号。
(三)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支配着工业机械手按规定的要求运动的系统。
目前工业机械手的控制系统一般由程序控制系统和电气定位(或机械挡块定位)系统组成。
控制系统有电气控制和射流控制两种,它支配着机械手按规定的程序运动,并记忆人们给予机械手的指令信息(如动作顺序、运动轨迹、运动速度及时间),同时按其控制系统的信息对执行机构发出指令,必要时可对机械手的动作进行监视,当动作有错误或发生故障时即发出报警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