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之《高老头》
- 格式:ppt
- 大小:1.29 MB
- 文档页数:17
《高老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高老头》这部小说主要刻画了高老头、拉斯蒂涅和伏脱冷三个人物,其中高老头是个靠饥荒牟取暴利而发家的面粉商,他的每一个钱上无不沾满斑斑血泪。
由于妻子早逝,他把自己全部的感情都倾注到他的两个女儿身上,他对女儿怀有不可抑制、情欲化的、病态的父爱,他为自己的两个女儿付出了他所有的家产和情感,也就是这种无可救药的父爱最终把他引向了彻底的毁灭。
他疼爱自己的女儿,但是女儿只把他当做摇钱树,他一步步的退让,一点一点的牺牲自己,大女儿仰慕贵族,他就让她成为雷斯托伯爵夫人,进入上流社会:小女儿喜欢金钱,他满足她的愿望让她成为银行家纽沁根的太太。
当高老头还有积蓄的时候他在女儿家里受到热情的招待,随着他钱财的不断减少,女婿和女儿也逐渐远离他、嫌弃他,最后被赶出家门不被女儿接纳。
在他自己沦落到居住在破旧的伏尔盖公寓时,两个女儿为了互相攀比和帮助自己的情人还时常去欺骗和榨取老人的钱财……痴愚的高老头在病危时仍想念着自己那忘恩负义的女儿,特别是在清醒的时候他终于把自己内心的想法说了出来——他怀着悲痛的心情诅咒自己的两个女儿:“她们有事,她们在睡觉,她们不会来的。
我早知道了……朋友,你别结婚,别生孩子,你给他们生命,她们却给你死”,但一会儿他又反悔了,又怕别人误会他的女儿,他呼号……他害怕自己再也见不到她们,这是一种怎样复杂的情感和悲哀。
在那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金钱决定了高老头的一生,以致于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愤怒的喊出:“金钱可以买到一切,可以买到女儿,买到情爱!”,反映了金钱关系对家庭伦理关系的破坏,巴尔扎克从正面写高老头的父爱,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的丑恶,是以“钱”为情,有了钱,就有了亲情,无钱就是无情!这种纯洁的父女之情,就被金钱关系所玷污了,高老头的形象中充满了悲剧的色彩,是个人的悲哀,也是社会和时代的牺牲品。
资产阶级社会的人性泯灭,亲情淡薄,灵魂扭曲,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使高老头这一人物形象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更加自然地显示其真实性。
《高老头》发表于1834年,是巴尔扎克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这部作品在展示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方面,在反映作家世界观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方面,在表现《人间喜剧》的艺术成就和不足之处方面,都具有代表意义。
内容简介《高老头》主要写一个退休的面粉商人高里奥一生想见女儿,而女儿却不顾父亲,在高里奥逝世后被穷大学生安葬的故事。
而主人公高老头则是巴尔扎克塑造的一系列富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之一,它是封建宗法思想被资产阶级金钱至上的道德原则所战胜的历史悲剧的一个缩影。
作者简介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他的生活趣事层出不穷,而作品更被誉为“法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在他逝世时,雨果曾评价道:“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名列前茅者;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佼佼者。
”1850年8月18日,巴尔扎克永远闭上了他的那双洞察一切的眼睛,结束他辛勤劳累的一生。
佳句欣赏我们的心是一座宝库,一下子倒空了,就会破产。
一个人把情感统统拿了出来,就像把钱统统花光了一样得不到人家原谅。
——巴尔扎克《高老头》没有弄清对方的底细,决不能掏出你的心来。
逆境不就是命运的试金石吗?——巴尔扎克《高老头》你越没有心肝,就越高升得快,你毫不留情地打击人家,人家就怕你。
只能把男男女女当作驿马,把它们骑得筋疲力尽,到了站上丢下来,这样你就能达到欲望的最高峰。
——巴尔扎克《高老头》一个人要失败之后,方始发觉他欲望的强烈。
——巴尔扎克《高老头》到处是真苦难,假欢喜。
——巴尔扎克《高老头》社会是一个泥坑,我们得站在高地上。
——巴尔扎克《高老头》理解父爱小说主人公高老头向读者展示了一份特别的父爱。
他把女儿当作天使,乐于牺牲自己来满足她们的种种奢望。
为了女儿的体面,他歇了生意,只身搬进伏盖公寓;为了替女儿还债,他当卖了金银器皿和亡妻的遗物,出让了养老金,弄得身无一文;最后,仍然是为了给女儿弄钱,他竟想去“偷”去“抢”去代替人家服兵役,去“卖命”、“杀人放火”。
名著导读:《高老头》教材分析:《人间喜剧》的文学地位和社会价值:被誉为“社会百科全书”。
《人间喜剧》所体现出来的深刻现实主义精神不仅在于它正确地反映了当时法国社会阶级力量的对比和矛盾的变化,而且还表现在对资产阶级的自私和贪得无厌的剥削本性的揭示,即使当时资产阶级处于上升阶段,对于社会发展有着相当的积极作用,它的剥削阶级本性也已经表现得相当充分,这种剥削阶级的本性在巴尔扎克的笔下被展示的淋漓尽致,毫发毕露。
《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人间喜剧》的基本主题在此得到体现,其艺术风格最能代表巴尔扎克的特点。
在这篇小说中,作者第一次使用他创造的“人物再现法”—让一个人物不仅在一部作品中出现,而且在以后的作品中连续不断地出现,它不仅使我们看到人物性格形成的不同阶段,而且使一系列作品构成一个整体,成为《人间喜剧》的有机部分。
在此,一些主要人物如拉斯蒂涅、鲍赛昂子爵夫人、伏脱冷纷纷登场亮相,《人间喜剧》拉开了序幕。
主人公高里奥老头出身微寒,年轻时以贩卖挂面为业,后来当上供应军队粮食的承包商而发了大财。
他疼爱他的两个女儿,让她们打扮得珠光宝气,花枝招展,最后以价值巨万的赔嫁把她们嫁给了贵族子弟,使面粉商的女儿成了伯爵夫人;然而两个女儿挥金如土,象吸血鬼似地榨取父亲的钱财,当老人一贫如洗时,再也不许父亲登门,使之穷困地死在一间破烂的小阁楼上,女儿们连葬礼都不参加。
通过高老头的悲剧,作者批判了建筑在金钱基础上的“父爱”和“亲情”,对人欲横流、道德沦丧的社会给予了有力的抨击。
学情分析:本文节选自小说《高老头》,要“立体”地分析高老头形象,应该让学生初步了解《高老头》的故事。
学生通过上网及其它方式,了解《高老头》一书产生的社会背景。
因为任何作品都是时代的产物,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文章主题、人物的把握。
在学生充分地预习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
即学生介绍小说故事梗概和小说的社会背景。
在此基础上学生就预习中存在的问题——人物形象、小说的主题等,进行讨论,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
名著导读之《高老头》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到优教通名师周讲课堂。
今天我要引导大家品读一部外国名著《高老头》,领略一下19世纪初法国首都巴黎的人间百态。
一、作者简介巴尔扎克(1799—1850)现实主义代表作家,“文学上的拿破仑”。
巴尔扎克1799年5月20日生于法国西部工商业名城图尔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
原名奥诺雷·巴尔萨。
其父出身农民,凭着聪明和钻营成为拿破仑帝国时代的暴发户,先后担任拿破仑手下的军需处长、税务官、医院主管、副区长,后来还参加政治活动,成为巴黎市的参议员。
跻身于资产阶级。
中年致富得志后改姓中古骑士的姓氏“巴尔扎克”,并在姓氏前加一个表示贵族门第的“德”字。
因此,巴尔扎克的全名是“奥诺雷·德·巴尔扎克”。
1841年,巴尔扎克制定了一个宏伟的创作计划,决定写137部小说,分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分析研究三大部分,总名字叫《人间喜剧》,全面反映19世纪法国的社会生活,写出一部法国的社会风俗史。
到巴尔扎克逝世时,《人间喜剧》已完成了91部小说。
这些小说中最有名的就是《欧也妮·葛朗台》和《高老头》。
二、作品简介《高老头》写于1834年,是巴尔扎克的主要代表作,在这篇小说中,作者第一次使用他创造的“人物再现法”—让一个人物不仅在一部作品中出现,而且在以后的作品中连续不断地出现,它不仅使我们看到人物性格形成的不同阶段,而且使一系列作品构成一个整体,成为《人间喜剧》的有机部分。
在此,一些主要人物如拉斯蒂涅、鲍赛昂子爵夫人、伏特冷纷纷登场亮相,《人间喜剧》拉开了序幕。
三、内容导读一《高老头》故事梗概《高老头》讲了个什么故事呢?《高老头》是一部催人肺腑的“悲剧”,它以1819年末至1820年初的封建复辟时期的巴黎为背景。
主要写四个平行而又交叉的故事:退休面条商高里奥老头被两个女儿冷落,悲惨地死在伏盖公寓的阁楼上;青年拉斯蒂涅在巴黎社会的腐蚀下走上堕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