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减数分裂过程异常的情况分析-高考生物热点题型提分策略(原卷版)

减数分裂过程异常的情况分析-高考生物热点题型提分策略(原卷版)

题型04 减数分裂过程异常的情况分析

1.正推法推断细胞分裂过程中产生异常细胞的原因

(1)同源染色体不分离: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不分离导致产生的次级精(卵)母细胞异常,进而使产生的配子全部异常。

(2)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导致产生的配子有一半异常。

(3)纺锤体形成受阻:低温诱导或秋水仙素处理,使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受阻,导致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多倍体细胞。

2.逆推法推断异常细胞产生的原因

(1)若配子中出现Aa或XY在一起时,则一定是减Ⅰ分裂异常。

(2)若配子中A与a、X与Y分开,但出现了两个AA/aa或两个XX/YY的配子,则一定是减Ⅱ分裂异常。

(3)若出现AAa或Aaa或XXY或XYY的配子时,则一定是减Ⅰ和减Ⅱ分裂均异常。

(4)若配子中无A和a或无X B和Y时,则可能是减Ⅰ或减Ⅱ分裂异常。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配子基因型异常发生时期的判断,正确的是

2.母亲正常,父亲是色盲患者,他们生了一个孩子既是红绿色盲又是XYY的患者,从根本上说,这个孩子患红绿色盲的病因与父母中的哪一方有关?染色体组成是XYY的病因发生在什么时期

A.与母亲有关、减数第二次分裂

B.与父亲有关、减数第二次分裂

C.与父母亲都有关、受精作用

D.与母亲有关、减数第一次分裂

3.下表为人体从一个卵原细胞开始发生连续生理过程时细胞染色体组数的变化及各阶段相关特点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和丙过程发生的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B .甲过程DNA 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产生四个生殖细胞

C .乙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丁过程mRNA 不同决定细胞功能不同

D .人类的超雄(47,XYY)综合征个体的形成与甲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行为异常有关

4.下图为一个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精原细胞产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的分裂图形,则该减数分裂过程发生了

A .交叉互换与姐妹染色体未分离

B .交叉互换与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C .基因突变与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D .基因突变与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

5.下列现象中,与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行为均有关的是 ①人类的47,XYY 综合征个体的形成

②线粒体 DNA 突变会导致在培养大菌落大肠杆菌时出现少数小菌落 ③三倍体西瓜植株的高度不育

④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子的自交后代出现 3∶1 的性状分离比

⑤卵裂时个别细胞染色体异常分离,可形成人类的21三体综合征个体 A .①②

B .①⑤

C .③④

D .④⑤

6.基因型为AaBb 的某高等动物细胞,其减数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与该图不相符的是

A.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其子细胞为精细胞或第二极体

B.该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

C.分裂产生该细胞的同时,产生的另一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b

D.该细胞可能是由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染色体片段交换后产生的

7.下面为某高等生物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模式图,Ⅰ、Ⅱ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此时不进行核DNA的复制

B.由图可以看出分裂过程中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

C.图甲所示细胞若继续分裂可能会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

D.若两图来源于同一个精原细胞,则图乙是图甲细胞分裂形成的

8.小鼠(2n=40)胚胎期某细胞发生图示异常分裂(未绘出的染色体均正常),其中A为抑癌基因,a为A的突变基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分裂过程中形成20个四分体

B.分裂产生Aa或aa子细胞的概率均为1/2

C.子细胞aa在适宜条件下可能无限增殖

D.染色体异常分离与纺锤体无关

9.如图所示为基因型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某种二倍体动物的两个正处在分裂状态的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细胞所属的分裂方式相同

B.两个细胞中染色体组数和同源染色体对数相同

C.两个细胞中A、a基因的位置异常,其原因相同

D.两个细胞发生了相同类型的可遗传变异

10.图1为人体细胞正常分裂时有关物质和结构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图2为某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图1曲线可表示有丝分裂部分时期染色单体数目的变化

B.若图1曲线表示有丝分裂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1

C.若图1曲线表示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1

D.图2所示变异属于基因重组,相应变化可发生在图1中的a点时

11.如图为某高等生物细胞某种分裂的两个时期的结构模式图,a、b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关于两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图1细胞处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此时期没有遗传物质的复制

B.两图说明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片段互换

C.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不发生在两图所处的分裂时期

D.若两图来源于同一个卵原细胞,且图2是卵细胞,则图1是次级卵母细胞

12.某雄性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如图是其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两个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图像。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称为次级精母细胞,细胞中含6条染色单体

B.四分体时期染色体发生交叉互换,由此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C.该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A、a、b、b移向细胞一极

D.该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四个精子,其基因型分別为AB、AB、Ab、Ab

二、非选择题

13.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图2表示某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DE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图2中________细胞处于图1中的CD段。

(3)图2中甲细胞中有________个染色体组,丙细胞含有________条染色单体。

(4)图2中丁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如果该细胞中的M为X染色体,则N一定是________染色体。若M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其原因是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图1中的________段(填字母)。

14.在某种农作物(2n=42)的育种过程中,有时会发现单体植株(2n-1)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现有一种单体植株就比正常植株缺少一条6号染色体,称为6号单体植株。

(1)从可以遗传的变异来源分析,6号单体植株的变异类型为___________,该植株的形成是因为亲代中的一方在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未分离。

(2)科研人员利用6 号单体植株进行正反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6号单体♀在减数分裂时,形成的n-1型配子_________(多于、等于、少于)n型配子,这是因为6号染色体往往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因无法___________而丢失。

(3)现有该作物的两个品种,甲品种抗病但其他性状较差(抗病基因R 位于6号染色体上),乙品种不抗病但其他性状优良,为获得抗病且其他性状优良的品种,理想的育种方案是:以乙品种6号单体植株为_______(父本、母本)与甲品种杂交,在其后代中选出单体,再连续多代与亲本中的_____________杂交,每次均选择______________的单体植株,最后使该单体_______(填“杂交”或“自交”或“测交”),在后代中即可挑选出RR型且其他性状优良的新品种。

减数分裂过程异常的情况分析-高考生物热点题型提分策略(解析版)

减数分裂过程异常的情况分析 1.正推法推断细胞分裂过程中产生异常细胞的原因 (1)同源染色体不分离: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不分离导致产生的次级精(卵)母细胞异常,进而使产生的配子全部异常。 (2)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导致产生的配子有一半异常。 (3)纺锤体形成受阻:低温诱导或秋水仙素处理,使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受阻,导致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多倍体细胞。 2.逆推法推断异常细胞产生的原因 (1)若配子中出现Aa或XY在一起时,则一定是减Ⅰ分裂异常。 (2)若配子中A与a、X与Y分开,但出现了两个AA/aa或两个XX/YY的配子,则一定是减Ⅱ分裂异常。 (3)若出现AAa或Aaa或XXY或XYY的配子时,则一定是减Ⅰ和减Ⅱ分裂均异常。 (4)若配子中无A和a或无X B和Y时,则可能是减Ⅰ或减Ⅱ分裂异常。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配子基因型异常发生时期的判断,正确的是 【解析】A项中配子基因型异常发生时期主要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NA复制过程中;B项中配子基因型发生异常时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D项中配子基因型发生异常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及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 2.母亲正常,父亲是色盲患者,他们生了一个孩子既是红绿色盲又是XYY的患者,从根本上说,这个孩子患红绿色盲的病因与父母中的哪一方有关?染色体组成是XYY的病因发生在什么时期 A.与母亲有关、减数第二次分裂 B.与父亲有关、减数第二次分裂

C.与父母亲都有关、受精作用 D.与母亲有关、减数第一次分裂 【答案】A 【解析】根据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红绿色盲的患者(X a YY),推断该夫妇的基因型为X A X a、X a Y。因此,患红绿色盲小孩的色盲基因来自其母亲,YY染色体来自父亲。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成为染色体,YY染色体只能是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Y 染色体异常分离而进入同一极所致。综上分析,A选项正确,BCD错误。故选:A。 3.下表为人体从一个卵原细胞开始发生连续生理过程时细胞染色体组数的变化及各阶段相关特点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和丙过程发生的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B.甲过程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产生四个生殖细胞 C.乙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丁过程mRNA不同决定细胞功能不同 D.人类的超雄(47,XYY)综合征个体的形成与甲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行为异常有关 【答案】C 【解析】分析表格:经过甲过程染色体组数减半,且该过程需要性激素的作用,说明甲是减数分裂过程; 经过乙过程染色体组数目加倍,说明乙表示受精作用;经过丙过程染色体组数不变,且该过程不会导致遗传信息改变,说明丙是有丝分裂过程;经过丁过程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说明丁是细胞分化过程。A、丙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该过程不会发生基因重组,A错误;B、一个卵原细胞只产生1个卵细胞,B 错误;C、乙表示受精作用,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丁是细胞分化过程,该过程mRNA 不同决定细胞功能不同,C正确;D、XYY的形成是由于产生了YY的精子,这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两条Y染色体未分离,与同源染色体行为异常无关,D错误。 4.下图为一个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精原细胞产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的分裂图形,则该减数分裂过程发生了

2020年高考生物提分策略题型04 减数分裂过程异常的情况分析(含答案解析)

题型04 减数分裂过程异常的情况分析 1.正推法推断细胞分裂过程中产生异常细胞的原因 (1)同源染色体不分离: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不分离导致产生的次级精(卵)母细胞异常,进而使产生的配子全部异常。 (2)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导致产生的配子有一半异常。 (3)纺锤体形成受阻:低温诱导或秋水仙素处理,使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受阻,导致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多倍体细胞。 2.逆推法推断异常细胞产生的原因 (1)若配子中出现Aa或XY在一起时,则一定是减Ⅰ分裂异常。 (2)若配子中A与a、X与Y分开,但出现了两个AA/aa或两个XX/YY的配子,则一定是减Ⅱ分裂异常。 (3)若出现AAa或Aaa或XXY或XYY的配子时,则一定是减Ⅰ和减Ⅱ分裂均异常。 (4)若配子中无A和a或无X B和Y时,则可能是减Ⅰ或减Ⅱ分裂异常。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配子基因型异常发生时期的判断,正确的是 【解析】A项中配子基因型异常发生时期主要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NA复制过程中;B项中配子基因型发生异常时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D项中配子基因型发生异常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及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 2.母亲正常,父亲是色盲患者,他们生了一个孩子既是红绿色盲又是XYY的患者,从根本上说,这个孩子患红绿色盲的病因与父母中的哪一方有关?染色体组成是XYY的病因发生在什么时期 A.与母亲有关、减数第二次分裂 B.与父亲有关、减数第二次分裂

C.与父母亲都有关、受精作用 D.与母亲有关、减数第一次分裂 【答案】A 【解析】根据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红绿色盲的患者(X a YY),推断该夫妇的基因型为X A X a、X a Y。因此,患红绿色盲小孩的色盲基因来自其母亲,YY染色体来自父亲。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成为染色体,YY染色体只能是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Y染色体异常分离而进入同一极所致。综上分析,A选项正确,BCD错误。故选:A。 3.下表为人体从一个卵原细胞开始发生连续生理过程时细胞染色体组数的变化及各阶段相关特点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和丙过程发生的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B.甲过程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产生四个生殖细胞 C.乙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丁过程mRNA不同决定细胞功能不同 D.人类的超雄(47,XYY)综合征个体的形成与甲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行为异常有关 【答案】C 【解析】分析表格:经过甲过程染色体组数减半,且该过程需要性激素的作用,说明甲是减数分裂过程; 经过乙过程染色体组数目加倍,说明乙表示受精作用;经过丙过程染色体组数不变,且该过程不会导致遗传信息改变,说明丙是有丝分裂过程;经过丁过程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说明丁是细胞分化过程。A、丙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该过程不会发生基因重组,A错误;B、一个卵原细胞只产生1个卵细胞,B错误;C、乙表示受精作用,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丁是细胞分化过程,该过程mRNA不同决定细胞功能不同,C正确;D、XYY的形成是由于产生了YY的精子,这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两条Y染色体未分离,与同源染色体行为异常无关,D错误。 4.下图为一个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精原细胞产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的分裂图形,则该减数分裂过程发生了

高中生物科学思维(1) 减数分裂异常及其与生物变异的归纳与概括

高中生物科学思维(1)减数分裂异常及其与生物变异的归纳与概括 1.减数分裂与基因突变 在减数分裂前的间期,DNA分子复制过程中,若复制出现差错,则会引起基因突变,可导致姐妹染色单体上含有等位基因,这种突变能通过配子传递给下一代,如图所示。 2.减数分裂与基因重组 (1)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自由组合定律)。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可因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而出现基因重组,如图中A与B或A 与b组合。 (2)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导致基因重组。在减数分裂Ⅰ的四分体时期,可因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互换而导致基因重组,如原本A与B组合、a与b组合,经重组可导致A与b组合、a与B组合。 3.减数分裂与染色体变异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一些原因也会出现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的配子,可通过配子将这些变异传递给下一代,现分析如下: 如果减数分裂Ⅰ异常,则所形成的配子全部不正常;如果减数分裂Ⅱ中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异常,则所形成的配子有的正常,有的不正常,如下图所示:

4.XXY与XYY异常个体成因分析 (1) (2)XYY成因:父方减数分裂Ⅱ异常,即减数分裂Ⅱ后期Y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后两条Y 染色体进入同一精细胞。 1.下列关于减数分裂中异常现象及其可能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产生了AB、Ab、ab、aB四种配子——四分体时期发生了互换 B.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产生了AB、Ab、ab三种配子——一个B基因突变成了b基因 C.基因型为AaX B Y的个体产生了一个不含A、a基因的X B X B型配子——减数分裂Ⅰ后期和减数分裂Ⅱ后期染色体分离都异常 D.基因型为AaX B Y的个体产生了一个aX B X B型配子——减数分裂Ⅰ后期染色体分离异常 解析:正常情况下,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应该产生两种配子,若产生了AB、Ab、ab、aB四种配子,则可能是其四分体时期发生了互换,A正确;若产生了AB、Ab、ab三种配子,则可能是一个B基因突变成了b基因,B正确;基因型为AaX B Y的个体产生了一个不含A、a基因的X B X B型配子,则此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减数分裂Ⅰ后期(含有A、a 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和减数分裂Ⅱ后期(着丝粒分裂后,两条X染色体未分离)染色体分离都异常,C正确;基因型为AaX B Y的个体产生了一个aX B X B型配子,原因是减数分裂Ⅱ后期染色体分离异常(着丝粒分裂后,两条X染色体未分离),D错误。

【2019-2020】生物高考大一轮复习热点题型四透过细胞分裂图像解决减数分裂与可遗传变异的关系讲义北师大版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2019-2020】生物高考大一轮复习热点题型四透过细胞分裂图像解决减数分裂与可遗传变异的关系讲义北师大版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2017·新课标Ⅱ,1)已知某种细胞有4条染色体,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同学用示意图表示这种细胞在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细胞。其中表示错误的是( ) 审题关键 (1)由题干可知,某种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且两对等位基因G和g、H 和h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其中G和g所在染色体大,而H和h 所在染色体小。 (2)A图细胞特点是染色体散乱分布,没有同源染色体,则其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该分裂过程中,含有基因G和基因H(或基因g和基因h)的非同源染色体组合到一起。B图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特点和A 图相同,只是在分裂过程中,含有基因g和基因H(或基因G和基因h)的非同源染色体组合到一起。 (3)C图细胞特点是染色体数目减半,没有姐妹染色单体,则其为B图所示细胞经减数第二次分裂所形成的子细胞。 (4)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特点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此正常情况下,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不应该含有同源染色体和等位基因。 答案D

减数分裂与基因重组 (1)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自由组合规律)。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可因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 由组合而出现基因重组,如A与B或A与b组合。 (2)同源染色体的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导致基因重组。在 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可因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 叉互换而导致基因重组,例如原本A与B组合,a与b组合,经重组可导致A与b组合,a与B组合。 (经典高考题)下图为基因型AABb的某动物进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 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 A.此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 B.此细胞中基因a是由基因A经突变产生 C.此细胞可能形成两种精子或一种卵细胞

有关减数分裂几种题型例析-精选资料

有关减数分裂几种题型例析 一、有关减数分裂基本概念的题型 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非姐妹染色单体,四分体这些都是减数分裂重要的概念,是掌握减数分裂知识的基础,对细胞示意图的识别起关键作用。 例1:右图表示处于分裂过程中某阶段的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1和2, 3和4分别互称为_______, (2)1和2, 3和4分别构成一个_______, (3)a与a’,b与b’,c与c’,d与d’分别互称为______,(4)a与b或b’、a与c或c’、a与d或d’互称为______,(5)1与3或4,2与3或4互称为________。 【答案】(1)同源染色体(2)四分体(3)姐妹染色单体(4)非姐妹染色单体(5)非同源染色体 二、有关减数分裂示意图的基础题型 减数分裂示意图常考查的是如下五个问题: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特征,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时期、细胞的名称、子细胞名称及染色体行为特征、细胞中染色体(DNA)数量。分析减数分裂示意图思路也可如上述的顺序进行,简约概括为:特征-时期-名称。至于数目的确定,只要大家能清楚辨析DNA、染色体、染色单体这三者的关系即可容易得出。

例2:右图是某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细胞的染色体行为特征____________, (2)该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时期 ___________, (3)该细胞的名称______________, (4)写出该细胞分裂后子细胞名称_____________, (5)该细胞四分体数、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数分别为____________。 【答案】(1)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2)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3)第一极体或次级精母细胞(4)第二极体或精细胞(5)0、8、0、8 【解析】题干提到是动物细胞即认定该细胞是二倍体生物细胞,从其行为特征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体分离且无同源染色体,就可判断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其均等分裂,就可判断为第一极体或次级精母细胞,子代细胞名称也不难判断。 三、有关异常减数分裂的题型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和各地的模拟试题中,有一类问题学生感觉难度较大,也就是减数分离异常问题。减数分裂中减数第一次分裂主要特点是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主要特点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如果减数分裂异常,我们可以分别从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来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也就是同源染色体不能正常分离,同时移向一极,最后到了一个次级性母细胞中(或第一极

高中生物高考专题05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2020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生物分项汇编(教师版含解析)

专题05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1.(2020年山东省高考生物试卷(新高考)·5)CDK1是推动细胞由分裂间期进入分裂期的关键蛋白。在DNA 复制开始后,CDK1发生磷酸化导致其活性被抑制,当细胞中的DNA复制完成且物质准备充分后,磷酸化的CDK1发生去磷酸化而被激活,使细胞进入分裂期。大麦黄矮病毒( BYDV )的M蛋白通过影响细胞中CDK1的磷酸化水平而使农作物患病。正常细胞和感染BYDV的细胞中CDK1的磷酸化水平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正常细胞中DNA复制未完成时,磷酸化的CDK1的去磷酸化过程受到抑制 B.正常细胞中磷酸化的CDK1发生去磷酸化后,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 C.感染BYDV的细胞中,M蛋白通过促进CDK1的磷酸化而影响细胞周期 D.M蛋白发挥作用后,感染BYDV的细胞被阻滞在分裂间期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在正常细胞中,DNA复制开始后,CDK1磷酸化水平升高,当细胞中DNA复制完成后,CDK1的磷酸化水平降低,使细胞进入分裂期,从而完成正常的细胞周期。感染BYDV的细胞中,间期DNA 复制时,CDK1磷酸化水平升高后则不再降低,使细胞不能进入分裂期而停留在间期,不能完成正常的细胞周期。由此可推测M蛋白可能是通过抑制CDK1的去磷酸化过程而影响细胞周期的。 【详解】 A、由分析可知,正常细胞中DNA复制未完成时,磷酸化的CDK1去磷酸化过程受到抑制,使其磷酸化水平较高,A正确; B、正常细胞中,磷酸化的CDK1发生去磷酸化后,会使细胞进入分裂期,在分裂期的前期染色质会螺旋化形成染色体,B正确; C、由分析可知,感染BYDV的细胞中,M蛋白可能是通过抑制CDK1的去磷酸化过程而影响细胞周期的,

减数分裂异常情况分析

减数分裂异常情况分析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减数分裂异常情况分析 一、正常情况下: (1)1个含2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能形成__________种染色体组成不同的精子。 (2)1个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能形成 _____个精子,__________种基因型的精子。1个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雄性动物个体,经过减数分裂后,能形成_____种基因型的精子。 (3)1个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能形成 ________个卵细胞,_________种基因型的卵细胞;1个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雌性动物个体,经过减数分裂后,能形成_____种基因型的卵细胞。 (5)1个含n对同源染色体的生物体,经过减数分裂能形成___________种精子或卵细胞。 二、异常情况下 1、某雄性动物个体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在染色体 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若只研究这两对等位基因, (1)若复制时其中的一个基因b发生突变,最多可生成 _____种基因型的精细胞,分别是_____________ (2)若发生1次交叉互换,最多可产生_____种基因型的精 细胞, 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若正常分裂,则最多能产生_______种基因型的精细胞,分别是_______. 2. 1个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未正常分离, (1)若产生了一个AaB的精细胞,则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外三个精细胞的基因型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产生了一个AAB的精细胞,则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外三个精细胞的基因型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男性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未正常分离, (1)若产生了一个XY型的精细胞,另外三个精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是 ____________ (2)若产生了一个YY型的精细胞,则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外三个精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基因型为AaX b 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若产生一个AAaX b的精细胞,则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外三个精细胞的基因型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5.基因型为AaX B

高中生物高考专题04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2021年高考生物真题与模拟题分类训练(教师版含解析)

专题04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1.(2021·1月浙江选考)野生果蝇的复眼由正常眼变成棒眼和超棒眼,是由于某个染色体中发生了如下图所示变化,a、b、c表示该染色体中的不同片段。棒眼和超棒眼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畸变中的() A.缺失B.重复C.易位D.倒位 【答案】B 【分析】 染色体畸变是指生物细胞中染色体在数目和结构上发生的变化,包括染色体数目变异和染色体结构变异,其中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指染色体发生断裂后,在断裂处发生错误连接而导致染色体结构不正常的变异,分为缺失(染色体片段的丢失,引起片段上所带基因随之丢失)、重复(染色体上增加了某个相同片段)、倒位(一个染色体上的某个片段的正常排列顺序发生180°颠倒)、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非同源染色体上)4种类型。 【详解】 分析图示可知,与正常眼相比,棒眼的该染色体上b片段重复了一个,超棒眼的该染色体上b片段重复了两个,因此棒眼和超棒眼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即染色体上增加了某个相同片段。因此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2021·1月浙江选考)现建立“动物精原细胞(2n=4)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模型。1个精原细胞(假定DNA 中的P元素都为32P,其它分子不含32P)在不含32P的培养液中正常培养,分裂为2个子细胞,其中1个子细胞发育为细胞①。细胞①和②的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H(h)、R(r)是其中的两对基因,细胞②和③处于相同的分裂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①形成过程中没有发生基因重组 B.细胞②中最多有两条染色体含有32P C.细胞②和细胞③中含有32P的染色体数相等 D.细胞④~⑦中含32P的核DNA分子数可能分别是2、1、1、1 【答案】D 【分析】 图中细胞①中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②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已经分裂,染色体分布在两极,细胞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②和③处于相同的分裂时期,细胞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④~⑦都是精细胞;细胞①发生了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 【详解】 A、图中细胞①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分析细胞①中基因组成可知,发生了交叉互换,即发生了基因重组,A错误; B、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1个精原细胞(DNA中的P元素都为32P),在不含32P的培养液中正常培养,经过一次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中的DNA分子一条链含32P和另一链不含32P。该子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复制,形成的细胞①中每条染色体,只有一条单体的DNA分子一条链含有含32P(共4条染色单体含有32P),细胞①形成细胞②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正常情况下,细胞②有两条染色体含有32P(分布在非同源染色体上,),但根据图可知,H所在的染色体发生过交叉互换,很有可能H和h所在染色体都含有32P,因此细胞②中最多有3条染色体含有32P,B错误; C、根据B项分析可知,正常情况下,细胞②和③中各有两条染色体含有32P(分布在非同源染色体上),但由于细胞①中发生了H和h的互换,而发生互换的染色单体上不确定是否含有32P,故细胞②和细胞③中含有32P的染色体数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C错误; D、如果细胞②的H和R所在染色体含有32P,且细胞②中h所在染色体含有32P,则r在染色体不含有32P,

专题03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综合-备战2021年高考生物核心考点透析(解析版)

专题03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综合 有丝分裂 一、细胞增殖的意义: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生殖和遗传的基础 二、细胞分裂方式: 有丝分裂(真核生物体细胞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无丝分裂(蛙的红细胞) 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特殊有丝分裂) 三、有丝分裂: 1.细胞周期: 从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开始,直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 注:(1)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 (2)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 (3)间期长,分裂期短; (4)不同生物或同一生物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周期长短不一. 2.有丝分裂的过程: 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1)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结果:DNA分子加倍;染色体数不变(一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2)分裂期 前期:①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②核膜解体、核仁逐渐消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 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

末期:①染色体、纺锤体消失②核膜、核仁重现(细胞膜内陷) 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比较: 4.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数目的变化: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分裂结果是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子细胞具有和亲代细胞相同数目、相同形态的染色体. 这保证了亲代与子代细胞间的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四、无丝分裂 1.特点:在分裂过程中,没有染色体和纺锤体等结构的出现(但有DNA的复制) 2.举例:草履虫、蛙的红细胞等. 减数分裂 五、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注:体细胞主要通过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细胞分裂,新

浅析生物常考易错之减数分裂异常

浅析生物常考易错之减数分裂异常 岱山中学柴君波 纵观近几年各地的模拟卷和高考卷题中,有很多考查减数分裂的题目。在教学中,许多生物教师深有体会,学生对涉及减数分离异常知识点的各类题型,解答时感觉难度较大,常考常错。 一、易错归因 1.减数分裂异常涵盖知识小点多,且彼此间相互关联递进。 (1)异常发生的时期可以是减Ⅰ;或者是减Ⅱ;也可减Ⅰ、减Ⅱ均发生。 (2)减数分裂注重染色体行为的变化,就必须掌握常染色体、性染色体(同型、异型)在异常时的行为情况。 (3)随着异常分裂,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分离、组合情况。 (4)异常分裂后产生的正常、异常配子的类型(以染色体或基因表示)以及数目比例。 2.教师讲解不到位。减数分裂是高中生物知识重难点,原本学生掌握层次不一。拓展异常分裂时,教师未能采取有效教学方式将异常过程理顺,把上述知识小点讲透、讲深,而造成学生似懂非懂,一知半解。更有甚者,单单要求学生机械记住高考复习用书上相应的规律总结。 3.试题题型多样,考查类型丰富(可结合下文例题体会)。可以考一个知识小点,也多个综合考;可以题干告知异常原因,考查结果分析,也可以倒过来告知异常结果,推断原因;可以简单的选项,也可文字说明等。 4.学生能力差异。主要体现在该知识掌握程度、熟练综合运用、思维转换、文字表达等层面上,从而造成同一知识点以不同考查形式出现时,得分情况迥异。 二、解惑之道 减数分裂异常的核心内容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同源染色体不能正常分离,同时移向一极,最后到了一个次级精(卵)母细胞中。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则是姐妹染色单体不能正常分离,同时移向一极,最后到了一个配子中。 如何将这一核心内容让学生内化,教师的教学过程尤为关键。 例1、某一生物有两对染色体。假设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产生精子细胞的过程中,其中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则这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正常精细胞和异常精细胞的比例为()

2019年高考生物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03细胞的生命历程含减数分裂教学案

专题03 细胞的生命历程(含减数分裂)【2019年高考考纲解读】 【网络构建】 【重点、难点剖析】 一、巧辨细胞分裂图像与曲线,详解变异根本原因 1.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图像的比较与辨析 (1)判断下面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方式

①染色体相对 散乱,排列在纺锤体中央―→前期――→是否有同 源染色体⎩⎨⎧ 无:减Ⅱ有――→是否联会⎩⎪⎨⎪⎧ 是:减Ⅰ 否:有丝分裂 ②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中期――→是否有同 源染色体⎩⎨⎧ 无:减Ⅱ 有――→有无四分体⎩⎪⎨⎪⎧ 有:减 Ⅰ 无:有丝分裂 ③染色体移向两极 ―→后期――→是否有同源染色体⎩ ⎪⎨⎪⎧ 无:减Ⅱ 有――→ 是否存在 姐妹染色单体⎩⎪⎨⎪⎧ 有:减Ⅰ 无:有丝分裂 (2)减数分裂中根据细胞质分裂情况判断细胞名称 2.观察下面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与受精过程中核DNA 含量、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总结判断技巧。 (1)曲线中有“斜线”存在的——核DNA 曲线;曲线中没有“斜线”存在的——染色体曲线。 (2)细胞分裂方式判断——“三看法” ①一看“染色体峰值”⎩⎪⎨ ⎪⎧ 最大为4N ——有丝分裂 最大为2N ——减数分裂

②二看“核DNA 复制和分裂次数”:曲线中“斜线”代表核DNA 复制,曲线中“竖直下降”代表细胞分裂完成。 ⎩ ⎪⎨ ⎪⎧ “斜线”出现一次,“竖直下降”两次——减数分裂“斜线”出现一次,“竖直下降”一次——有丝分裂 ③三看“结果”: 分裂完成后,染色体数目或核DNA 含量与分裂前相等为有丝分裂;若减半则为减数分裂。 3.细胞分裂与生物变异 (1)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 特别提醒 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都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并不是只有间期能够发生基因突变,只是在间期最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2)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和后期,前期是由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造成的基因重组;后期是由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自由组合造成的。 (3)染色体变异可以发生在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 答案 B 题型三 细胞的衰老、凋亡与癌变 例3.(2018浙江卷,7)下列关于细胞癌变及癌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癌细胞的分裂失去控制,但其增殖是有限的 B .癌细胞表面粘连蛋白的增加,使其易扩散转移 C .有些物理射线可诱发基因突变,导致细胞癌变 D .癌变是细胞异常分化的结果,此分化大多可逆 【答案】C 【方法技巧】细胞分化类试题的解题策略 可利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变与不变解答细胞分化类试题。 (1)不变:DNA 、基因。生物体内的细胞来自受精卵的有丝分裂,体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细胞分化不会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 (2)变:mRNA 、蛋白质。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同一生物个体不同种类的细胞中的mRNA 存在差异,进而导致蛋白质存在差异,从而使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出现差异。

【高考新品推荐】版生物高考大一轮复习热点题型四透过细胞分裂图像解决减数分裂与可遗传变异的关系讲义北师

热点题型四透过细胞分裂图像解决减数分裂与可遗传变异的关系 (2017·新课标Ⅱ,1)已知某种细胞有4条染色体,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同学用示意图表示这种细胞在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细胞。其中表示错误的是( ) 审题关键 (1)由题干可知,某种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且两对等位基因G和g、H和h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其中G和g所在染色体大,而H和h所在染色体小。 (2)A图细胞特点是染色体散乱分布,没有同源染色体,则其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该分裂过程中,含有基因G和基因H(或基因g和基因h)的非同源染色体组合到一起。B图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特点和A图相同,只是在分裂过程中,含有基因g和基因H(或基因G和基因 h)的非同源染色体组合到一起。 (3)C图细胞特点是染色体数目减半,没有姐妹染色单体,则其为B图所示细胞经减数第二次分裂所形成的子细胞。 (4)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特点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此正常情况下,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不应该含有同源染色体和等位基因。 答案 D 减数分裂与基因重组 (1)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自由组合规律)。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可因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而出现基因重组,如A与B或A与b组合。 (2)同源染色体的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导致基因重组。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可因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而导致基因重组,例如原本A与B组合,a与b组合,经重组可导致A与b组合,a与B组合。

(经典高考题)下图为基因型AABb的某动物进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 A.此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 B.此细胞中基因a是由基因A经突变产生 C.此细胞可能形成两种精子或一种卵细胞 D.此动物体细胞内最多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审题关键 (1)由题干可知该生物基因型为AABb,因此图示细胞中基因a不可能是交叉互换产生的,只能是由基因A经突变产生。 (2)题干图示细胞的特点是不含同源染色体,含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散乱分布,则其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若为次级精母细胞,则能产生AB和aB两种精子;若为次级卵母细胞,则能产生AB或aB一种卵细胞。 (3)由题干信息可知动物体细胞内含有二个染色体组,图示细胞所含染色体组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在有丝分裂后期最多且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答案 A 减数分裂与基因突变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NA分子复制过程中,如复制出现差错,则会引起基因突变,此时可导致姐妹染色单体上含有等位基因,这种突变能通过配子传递给下一代,如图所示:

减数分裂异常浅析

减数分裂异常图解浅析 减数分裂虽说在全国高考理综试卷中出的考题不多,但他是学习遗传和变异的基础。深入理解减数分裂,有助于解答遗传和变异的相关试题,而减数分裂异常是减数分裂常见的问题。为了便于掌握减数分裂和减数分裂异常,现把这些规律总结如下。 假如某生物体细胞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且每对同源染色体上有一对等位基因,该生物体的基因型为AaXY,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以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为例,则: 一、减数分裂正常过程,图解如下: 图1 由图1可见,一个精原细胞一次正常减数分裂可产生4个精子,有两种基因型(AX和aY或AY和aX),即一个精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只能发生两种情况中的一种。而一个生物体正常减数分裂能产生许多精子,可有四种基因型(AX、aY、AY和aX),即一个生物体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两种组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下面均以其中一种情况为例。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形成的两组染色体分别进入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即产生两种次级精母细胞AAXX和aaYY或aaXX 和AAYY;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连接在同一个着丝点上的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开,分别进入两个精细胞,由于成对的姐妹染色单体上携带的基因相同,因此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以AAXX为例)分裂可产生两个(AX和AX)、一种(AX)精细胞。 二、减数分裂异常有下列三种情况 1、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图解如下:

图2 由图2可见,一个精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一对同源染色体AA与aa没有正常分离而进入一个次级精母细胞,而另一对同源染色体分离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正常分离。这样一个精原细胞经过一次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细胞均异常,即AaX、AaX、Y、Y。 2、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图解如下: 图3 由图3可见,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一个次级精母细胞AAXX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AA没有正常分开,而姐妹染色单体XX正常分开;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正常。这样一个精原细胞经过一次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细胞中,两个异常(AAX和X),两个正常(aY、aY)。 3、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均异常,图解如下:

专题04 减数分裂过程异常的情况分析-备战2021年高考生物核心考点透析(原卷版)

专题04 减数分裂过程异常的情况分析 一、基因突变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在DNA分子复制的过程中,如复制出现差错,则会引起基因突变,这种突变能通过配子传递给下一代,如图1所示。注意:突变一般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中的某一条染色体上,可以是显性突变,也可以是隐性突变。 二、基因数量变化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伴随着染色体行为变化的异常,往往会引起配子中基因数目的增减。在分析基因数目变化时,应考虑变化与减数第一次分裂有关还是与减数第二次分裂有关。如图2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产生的配子情况。 图3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产生配子的情况。

三、染色体变异与减数分裂 图解:

说明:我们通常研究的是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只出现一次异常(减Ⅰ或减Ⅱ)的情况,但实际也存在减Ⅰ和减Ⅱ过程均出现了异常的情况。具体问题我们要具体分析! 结合图思考发现:杂合子Aa在减数分裂时—— 若只减Ⅰ时,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会导致: ①出现含等位基因(含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多一条)的异常配子和缺某种基因(染色体数目少一条)的异常配子;②异常配子占配子总数的100%。 若只减Ⅱ时,着丝点分裂形成的两条相同的染色体未分离,会导致: ①出现含相同基因(含两条相同的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多一条)的异常配子和缺某种基因(染色体数目少一条)的异常配子;②异常配子占配子总数的50%。 于是,总结出做题规律—— ㈠若产生的配子一半异常,则一定是减Ⅱ时异常。若产生的配子全部异常,则一定是减Ⅰ时异常。 ㈡若产生了多一条染色体的异常配子,则要分两种情况:如果多的是同源染色体,则一定是减Ⅰ时异常;如果多的是一条完全相同的染色体,则是减Ⅱ时异常。 ㈢若产生了少一条染色体的异常配子,则可能是减Ⅰ时异常,也可能是减Ⅱ时异常。 ㈣若产生了含等位基因的异常配子,则一定是减Ⅰ时异常。 ㈤若产生了含相同基因的异常配子,则要看亲本的基因型:如果亲本为杂合子,则一定是减Ⅱ时异常;如果亲本是纯合子,则可能是减Ⅰ时异常,也可能是减Ⅱ时异常。 ㈥若产生了缺某种基因的异常配子,则可能是减Ⅰ时异常,也可能是减Ⅱ时异常。 一、选择题: 1.如图是动物精子形成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分裂时3和4不分离,则产生的精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均异常 B.若在复制时没有发生任何差错,则该细胞一定能产生4种类型的精细胞 C.若染色体1和2发生部分片段交换,则减数分裂无法正常进行 D.如果基因N发生突变,则该细胞产生的精细胞有一半出现异常 2.某雄性动物个体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若只考虑这两对等位基因,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DNA复制时其中一个基因b发生突变,则最多可产生三种基 因型的精细胞 B.若发生交叉互换,则最多可产生四种基因型的精细胞 C.若正常分裂,则最多能产生两种基因型的精细胞

高中生物高考4 2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必刷试题)-2021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紧跟教材(原卷版)

2021年生物高考一轮复习 专题4.2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A组基础巩固练 1.(不定项)如图表示一对同源染色体及其上的等位基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交换 B.B与b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C.A与a的分离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D.基因突变是等位基因A、a和B、b产生的根本原因 2.(2018年山东烟台模拟)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有丝分裂间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经复制后数目加倍 B.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相等 C.在减数分裂的两次连续分裂过程中都出现了同源染色体分离的现象 D.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能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去与中心体的功能有关 3.下面是对高等动物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雌、雄配子以及受精作用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A.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1/4的细胞质 B.进入卵细胞并与之融合的精子几乎不携带细胞质 C.等位基因进入卵细胞的机会并不相等,因为一次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D.雌、雄配子彼此结合的机会相等,因为它们的数量相等 4.如图甲、乙、丙为某二倍体生物体内相关细胞分裂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甲乙丙 A.该二倍体生物是雌性动物 B.该生物体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 C.若丙细胞为乙细胞的子细胞,则丙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

D.甲细胞着丝粒分裂前形成2个四分体 5.(2018年河南安阳诊断)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3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甲乙丙 A.甲过程可以发生在睾丸或卵巢中 B.乙过程可以发生在皮肤生发层或睾丸中 C.甲、丙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等于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 D.乙、丙细胞姐妹染色单体的数目为甲的二倍 6.某生物的基因组成如图所示,则它产生配子的种类及它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精子的种类分别是() A.2种和2种 B.4种和2种 C.2种和4种 D.8种和4种 7.如图甲、乙两图为某二倍体高等生物某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形成图甲细胞的过程中发生过交叉互换 B.甲、乙两图说明该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C.甲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8条姐妹染色单体 D.若图乙表示卵细胞,则图甲表示次级卵母细胞 8.下面为某动物的精原细胞(染色体数为2n,核DNA数目为2a)分裂的示意图,图中标明了部分染色体上的基因,①、③细胞处于染色体着丝粒向两极移动的时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配套K122019版生物高考大一轮复习热点题型三多角度辨析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讲义北师大版

热点题型三多角度辨析减数分裂 和有丝分裂 一、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相关细胞图像分析 假如下图是某生物体(2n=4)正常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若染色体①有基因A,则④有基因A或a C.若图中的②表示X染色体,则③表示Y染色体 D.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 审题关键 (1)由“2n=4”可知该生物正常体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而该图示特点有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增加为8条,所以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2)图中①和④为同源染色体,则若①有基因A,则④有基因A或a。若图中的②表示X染色体,则染色体③是其同源染色体(Y染色体)。 (3)该细胞中每一极有2对同源染色体,其子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即为2对同源染色体。答案 A 1.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图像辨析 (1)三个前期图的判断

判断步骤: 是 否 出 现 四 分 体 ⎩ ⎪⎨⎪⎧ 有→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无→⎩⎨⎧ 细胞中是否具有同源染色体⎩⎪⎨⎪ ⎧ 有→有丝分裂前期无→减数第二次 分裂前期 结论:A 为有丝分裂前期,B 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C 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2)三个中期图的判断 判断步骤: 着丝点是否排列在赤道板上⎩ ⎪⎨⎪⎧ 否→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是→⎩ ⎪⎨⎪⎧ 细胞中是否具有同源染色体⎩⎨⎧ 有→有丝分裂中期无→减数第二次分裂 中期 结论:A 为有丝分裂中期,B 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C 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3)五个后期图的判断 判断步骤: 染色体是否含有染色单体⎩ ⎨⎧ 有→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无→⎩ ⎪⎨⎪ ⎧ 染色体中是否具有同源染色体⎩⎪ ⎨⎪⎧ 有→有丝分裂后期无→减数第二次分 裂后期 结论:A 为有丝分裂后期,B 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C 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 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E 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细胞的生命历程(包括减数分裂)三年(2020-2022)高考真题生物分项汇编(全国通用)(原卷版)

专题04 细胞的生命历程(包括减数分裂) 1.(2022·全国乙卷·高考真题)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是哺乳动物细胞分裂的两种形式。某动物的基因型是Aa,若该动物的某细胞在四分体时期一条染色单体上的A和另一条染色单体上的a发生了互换,则通常情况下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A和a进入不同细胞的时期是() A.有丝分裂的后期B.有丝分裂的末期 C.减数第一次分裂D.减数第二次分裂 2.(2022·山东·高考真题)某种干细胞中,进入细胞核的蛋白APOE可作用于细胞核骨架和异染色质蛋白,诱导这些蛋白发生自噬性降解,影响异染色质上的基因的表达,促进该种干细胞的衰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核中的APOE可改变细胞核的形态 B.敲除APOE基因可延缓该种干细胞的衰老 C.异染色质蛋白在细胞核内发生自噬性降解 D.异染色质蛋白的自噬性降解产物可被再利用 3.(2022·湖南·高考真题)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数为8对,细胞周期约12小时。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拍摄照片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为分裂后期细胞,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 B.b为分裂中期细胞,含染色体16条,核DNA分子32个 C.根据图中中期细胞数的比例,可计算出洋葱根尖细胞分裂中期时长 D.根尖培养过程中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分裂间期细胞所占比例降低 4.(2022·湖南·高考真题)关于癌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成纤维细胞癌变后变成球形,其结构和功能会发生相应改变 B.癌症发生的频率不是很高,大多数癌症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的累积效应 C.正常细胞生长和分裂失控变成癌细胞,原因是抑癌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