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唐纳德·a·诺曼《设计心理学》的主 要内容

唐纳德·a·诺曼《设计心理学》的主 要内容

唐纳德·A·诺曼是一位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他的著作《设计心理学》

在设计领域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在这本书中,诺曼提出了许多关于

人类认知、情感和行为的重要理论,这些理论在今天的设计实践中仍

然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依据这些理论,深入探讨《设计心理学》

的主要内容,并结合实际案例和个人观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

重要主题。

一、认知心理学与设计

1.1 什么是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认知过程的学科,它关注人类是如何感知、理解、学习和记忆信息的。诺曼在《设计心理学》中指出,设计应该

以人为本,符合人类的认知特点和心理需求。

1.2 认知心理学在设计中的应用

诺曼认为,良好的设计应该考虑人们的认知特点和心理需求,以提升

用户体验。他提出了“情感设计”和“用户体验设计”等概念,深刻

影响了现代设计实践。

二、情感设计

2.1 情感设计的重要性

情感设计强调设计应该激发用户的情感共鸣,引发积极的情绪体验。

通过对产品的情感设计,可以增强用户对产品的认同感和忠诚度。

2.2 情感设计的原则

诺曼在书中提出了情感设计的原则,包括可视化、映射、反馈和情感。这些原则为设计者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帮助他们创造出更具情感共鸣

的产品。

三、用户体验设计

3.1 用户体验设计的定义

用户体验设计强调设计应该以用户的体验为中心,关注用户在使用产

品时的感受和情感反馈。诺曼认为,用户体验是产品成功的关键因素

之一。

3.2 用户体验设计的核心原则

诺曼提出了用户体验设计的核心原则,包括可用性、可理解性、诱导

性和满意度。这些原则为设计者提供了实用的指导,帮助他们创造出

更优质的用户体验。

四、案例分析:苹果公司产品设计

以苹果公司为例,该公司的产品一直以优秀的设计著称。从iPhone到MacBook,苹果产品都体现了诺曼所倡导的情感设计和用户体验设计理念。通过对苹果产品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设计心理学》

的实际应用和重要性。

五、个人观点与结论

从个人角度看,《设计心理学》为设计者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用户,并创造出更具情感共鸣和优质体验的产品。我认为这一理论对于任何产品或服务的设计都具有普遍适用性,值得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总结回顾

《设计心理学》涵盖了认知心理学、情感设计和用户体验设计等多个重要方面,为设计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指导。通过深入探讨和案例分析,我们更好地理解了诺曼的理论贡献,并意识到其在设计领域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意义。

通过本文的介绍和解读,《设计心理学》这一重要主题将更加深入、全面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理论,从而提高设计实践的质量和水平。设计心理学是一门将认知心理学与设计相结合的学科,通过对人类认知过程和情感需求的深入研究,帮助设计者创造出更具吸引力、易用性和情感共鸣的产品和服务。在《设计心理学》中,唐纳德·A·诺曼提出了许多关键理论,这些理论对于现代设计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感知、理解、学习和记忆等认知过程的学科。诺曼强调设计应该以人为本,考虑人类的认知特点和心理需求,以提升用户体验。基于认知心理学的理论,设计者可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更好地理解用户行为和需求,从而创造出更贴近用户心理的产品。

情感设计强调设计应该激发用户的情感共鸣,引发积极的情绪体验。

诺曼提出的情感设计原则包括可视化、映射、反馈和情感,这些原则

为设计者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帮助他们创造出更具情感共鸣的产品。

用户体验设计强调设计应该以用户的体验为中心,关注用户在使用产

品时的感受和情感反馈。诺曼提出了用户体验设计的核心原则,包括

可用性、可理解性、诱导性和满意度,这些原则为设计者提供了实用

的指导,帮助他们创造出更优质的用户体验。

通过对苹果公司产品设计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其产品体现了诺

曼所倡导的情感设计和用户体验设计理念,从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表明《设计心理学》所提出的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确实具有重要意义。

从个人角度看,《设计心理学》为设计者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帮

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并创造出更具情感共鸣和优质体验的产品。这一理论对于任何产品或服务的设计都具有普遍适用性,值得更

多的关注和研究。

《设计心理学》这一主题通过认知心理学、情感设计和用户体验设计

等多个重要方面,为设计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指导。通过深

入探讨和案例分析,我们更好地理解了诺曼的理论贡献,意识到其在

设计领域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意义。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和解读,读

者能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并应用这一理论,从而提高设计实践的质量和水平。

《设计心理学1》日常的设计 笔记

《设计心理学1——日常的设计》唐纳德A诺曼 第一章日用品心理学 P2“诺曼门” P4好设计的两个指标:——明确设计目的 ①可视性(discoverability):所设计产品是否能让用户明白怎样操作是合理的,以及什么位置如何操作。 ②易通性(understanding):所设计的意图是什么,产品的预设用途是什么,所有不同的控制和装置起什么作用。 P5设计出的产品最理想的情况——宜人且合意 ①满足工程、创造和人机工程的要求 ②满足并关注用户的整体体验(形式美(外观性)和人工互动(实践性)的质量)P6工业设计&交互设计&体验设计的基本定义: *设计,关注物品是如何运转,如何操控,以及人和技术之间互动的机理 (人机交互设计原则) P9以人为本(HCD)的设计:意味着设计以充分了解和满足用户的需求为基础

P11-13交互设计的基本原则(详见P78七个原则) ①示能(Affordance)指一个物理对象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物品的特性与决定物品预设用途的主体的能力之间的关系,如:椅子与人——支撑/坐的关系) ②意符(Signifiers)示能的符号提示功能(是一种信号,如:符号标记的“推”,“拉”,“出口”) ③预设(Perceived Affordances)帮助人们了解可以采取什么行动来操作 P19 *在设计中,意符>示能 P22-23映射(Mapping):表示两组事物要素之间的关系 (如:开关与灯的映射决定了哪个开关控制哪盏灯) *分组和邻近(匹配控制与功能)——格式塔心理学 (相关控件应该组合在一起,且控件应该靠近所要控制的对象) *优秀的设计需要用心、规划、思考和理解人们的行为方式——(用户行为分析)P25反馈(Feedback):是沟通行动的结果——是控制论、信息论的著名概念 (反馈必须是及时的) P27概念模型(Conceptual Models):通常是高度简化的说明 (告诉你事物是如何运作的,只要有用就行,不必完整或准确)

读设计心理学有感《设计心理学》读后感1000字

读《设计心理学》有感 唐纳德·A·诺曼在书中写道:“在本能层次的设计原则是固定的,在全人类和所有文化皆是一致的。如果你是根据这些原则进行设计,那么你的设计会一直是引人注目的,即使他有些简单。” 人们一向认为“设计”这个概念不易理解的困惑,然而在他笔下,通过与日常实际案例的结合,让我们可以更加通俗地理解。 设计心理学共有四册,这里主要谈谈对第一册的感悟。在第一册中,介绍了在生活琐事中的观察和理解,从日常的事物中阐释怎么从认知角度帮助设计师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日常的设计,主要阐释以人为本的设计是什么。“你以你希望的方式为用户设计,而不是用户真正想要的设计”,诺曼认为以人为本的设计是一种解决之道,将用户的需求、能力和行为方式先行分析,然后用设计来满足人们的需求,能力和行为方式。同时也是一种设计理念,设计以充分了解和满足设计的需求为基础,这种理解主要通过观察。设计来源于生活,例如现在市面上很多的插座,两孔和三孔的距离很近,导致两孔和三孔不能同时使用,带来用户使用不便。人和机器的区别,运作的特点,人灵活,变通,物体精细,精确。工程师更针对的是机器如何运作,而设计师不仅仅要知道机器怎么运作,还要研究人和机器间的沟通行为。设计关注物品如何运转,如何操控,以及人与技术之间互动的机理。 交互设计的五原则包括示能、意符、映射、反馈、概念原则。示能是存在的,即使它们是不可见的。指一个物理对象与人的关系(交

互作用),示能是物的特性与决定物品预设用途的主体能之间的关系。而意符是可以蓄意的,故意而为之的,人们需要某种方式了解他们将要使用的产品和服务,某些标识表明的用途,会发生什么,有什么样的替代方案。映射表示两组事物之间的关系,即对应关系。沟通行为的结果是控制论、信息论的著名概念,在此基础上,反馈必须是即时的,合理的。例如,现在人工智能的语音呼叫功能。概念模型指高度简化的说明,告诉你事物是如何工作的。(符合心理模式、标准、通识),良好的沟通要建立良好的概念模型,是产品让人愉悦的关键所在。 因为产品是为人们的使用而设计的,如果不能深入了解人,设计往往会失败,产品将难以使用,难以理解。人的思想是以潜意识为主导的,潜意识控制着熟练地行动。而当学习,碰到危险和出错时,对新状况产生反应属于意识。 大脑的三层次包括本能层、反思层和本能层。本能的反应存在于最底层:控制简单的肌肉群,感知外在的世界和身体(潜意识主导)。行为层和行为的三个阶段密切相关,行为层次与期望有关,所以对行动次序的意图敏感,然后才是对反馈的阐释(潜意识主导的)反思层,反思层是设定目标和计划行动的一部分,同样受到对实际发生的结果与期望比较的影响(意识主导)。例如,纪念品的购买,不仅仅是因为这东西,更多的是这件纪念品背后的回忆,是这件产品给人带来的感受,是思维重新思考的对这件事的意义。 在此书中诺曼以一系列设计案例来体现一些深刻的设计思维,这

唐纳德·a·诺曼《设计心理学》的主 要内容

唐纳德·A·诺曼是一位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他的著作《设计心理学》 在设计领域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在这本书中,诺曼提出了许多关于 人类认知、情感和行为的重要理论,这些理论在今天的设计实践中仍 然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依据这些理论,深入探讨《设计心理学》 的主要内容,并结合实际案例和个人观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 重要主题。 一、认知心理学与设计 1.1 什么是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认知过程的学科,它关注人类是如何感知、理解、学习和记忆信息的。诺曼在《设计心理学》中指出,设计应该 以人为本,符合人类的认知特点和心理需求。 1.2 认知心理学在设计中的应用 诺曼认为,良好的设计应该考虑人们的认知特点和心理需求,以提升 用户体验。他提出了“情感设计”和“用户体验设计”等概念,深刻 影响了现代设计实践。 二、情感设计 2.1 情感设计的重要性 情感设计强调设计应该激发用户的情感共鸣,引发积极的情绪体验。 通过对产品的情感设计,可以增强用户对产品的认同感和忠诚度。

2.2 情感设计的原则 诺曼在书中提出了情感设计的原则,包括可视化、映射、反馈和情感。这些原则为设计者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帮助他们创造出更具情感共鸣 的产品。 三、用户体验设计 3.1 用户体验设计的定义 用户体验设计强调设计应该以用户的体验为中心,关注用户在使用产 品时的感受和情感反馈。诺曼认为,用户体验是产品成功的关键因素 之一。 3.2 用户体验设计的核心原则 诺曼提出了用户体验设计的核心原则,包括可用性、可理解性、诱导 性和满意度。这些原则为设计者提供了实用的指导,帮助他们创造出 更优质的用户体验。 四、案例分析:苹果公司产品设计 以苹果公司为例,该公司的产品一直以优秀的设计著称。从iPhone到MacBook,苹果产品都体现了诺曼所倡导的情感设计和用户体验设计理念。通过对苹果产品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设计心理学》 的实际应用和重要性。 五、个人观点与结论

设计心理学

设计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创造性活动。 为了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为了使用设计——产品设计为了居住设计——环 境设计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及动物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 理论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赫伯特.A.西蒙(美国人工智能专家、认知心理学家)使设计领域学者与设计师开始关注设计——人工事物创造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的学者之一。他是最早提出设计是一门关于人工造物的学科的学者,从而使设计领域开始将设计作为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的过程加以关注。 西蒙认为设计可以“作为一门人机科学的心理学”,对设计的论述聚焦于设计思维,他解释了“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为我们打开了科学地探索设计活动本质的大门——一个人在复杂环境下对信息的加工处理,根据有限条件做出判断和决策的过程。 唐纳德·诺曼(美国西北大学计算技术系教授,认知科学和心理学家)20世纪80年代他撰写了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设计心理学》,他在书中序言写到“本书侧重于 研究如何使产品的设计符合用户的需要”,诺曼虽然率先关注产品 的可用,但同时也提出了不能因为追究产品的易用性而牺牲艺术 美,他认为设计师应该设计出“具有创造性又好用,既具有美感又 运转良好的商品”,2004年,他又发表了第二部重要的设计心理 学著作Emotional Eesign《情感化设计》,这次,他将注意力转向 了设计中最神秘、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情感和情绪。他用认知心 理学原理解释了情感对于用户的作用,以及产生的生理学、心理等 方面的原因。 影响个体心理行为的四大因素:生理基础、动力系统、心理过程以及个性心理。 3.1 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理论 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是以信息加工理论为核心的心理学,又可称为信息加工心 理学 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目的和兴趣在于解释人类的复杂行为,如概念形成、问题求解以及语言等。 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 认知心理学已成为一个独立的流派。 认知心理学的感知觉过程、注意、记忆和学习理论、知识表征、模式识别、语 言和语言理解、推理与决策等内容被广泛的运用于设计心理学中。 设计心理学的观点影响了现代设计的界定和范畴。 西蒙——一切人工造物的活动即广义的“设计”都是问题求解的过程,揭示了 各类设计门类的同一核心,这里“问题求解”的心理机制即 为上述“输入——加工——输出”的过程。在此基础上,“问 题求解”模式成为了一切人工智能产品和机器设计的基础。 “注意”是设计中重要的概念,吸引消费者的注意、达到促销的目的是设计的重要经济 职能,从功能角度而言,设计师有时需要巧妙地令重要信息引起人们的注意。 3.3 注意:眼球争夺战 注意是指主体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存在指向和集中,具体来说,就是有机体对周围环境刺激的选择性知觉。 过滤器理论:人的注意类似于“过滤器”,只有有限的资源去执行全部加工,大多数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被过滤掉。 刺激驱动捕获 当外界环境的刺激信息均处于人类感觉阈限范围之上时,人们是否能注意到某一信息则首先取决于该刺激信息与其他信息强度差别量的大小。 大小刺激对比刺激活动刺激颜色刺激新奇刺激 3.4 记忆:学习策略 记忆是人体最重要的心理机能之一,人们的意识和行为都离不开经验,人们能够辨认周围的事物,或者按照习得的动作学习、生活、都依赖于记忆。 普通心理学:“经验的印留、保持和再作用的过程” 设计科学:“存储和提取信息的容量”,或者“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3.4.1 记忆的分类 记忆表征的形式:表象系统(形象记忆)和言语系统(词语逻辑记忆) 表象系统是对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记忆;言语系统是以概念、命题为内容的记忆,这是两个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系统。

设计心理学知识点考试浓缩精华版

设计心理学知识点考试浓缩精华版 第一章设计心理学概述 1、设计心理学包括:生理学、心理学、美 学、人机工程学、信息科学、艺术学等。 2、最早奠定设计心理学研究基础的是美国 人工智能专家、认知心理学家—赫伯 特A 西蒙。 3、设计心理学研究、最系统、全面的学者 应首推美国西北大学计算机技术教授, 认知科学和心理学家唐纳德A 诺曼。 4、唐纳德A 诺曼根据人脑信息加工的三 种水平,将人们对产品的情感体验从低 到高分为三个阶段:本能水平的设计,行为水平的设计,反思水平的设计。其 中本能水平是人类的一种本能、生物性 的反应;反思水平是有高级思维活参 与,以记忆,经验等控制的反应;而行 为水平则介于两者之间。本能水平应对 外形;行为水平对应实用的乐趣和效 率;反思水平对应自我形象、个人满意、记忆。 5、尼尔森的主要贡献则体验则体现在互联 网和人机界面的可用性设计。 6、设计心理学含义: 设计心理学是设计艺术学与心理学交 叉的边缘科学,它既是应用中心理学的 分支,也是艺术设计学科中的重要组成 部分。设计艺术心理学是研究设计艺术 领域中的设计主体和设计目标主题的 心里现象,以及影响心理现象的各个相

关因素科学。 7、人的心理是一个典型的黑箱。 设计艺术活动中的主体类行多种多样,按照在设计中的职能,只要分为设计主体和实际目标主体两类,由于其心理和行为特征,又可以将这两者视为不能直接窥视的“黑箱”,即消费者黑箱以及设计师黑箱,他们是设计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8、心理学包括四部分:1基础部分2动力 基础3个性心理4心理过程。 9、设计艺术心里的研究对象: 设计主体、用户 10、设计心理学产生的理论基础、研究方 法、植根于心理学、设计艺术美学、 美学、人机工程学等学科。 11、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发表《美 学》一书,标志着美学从哲学中分离 出来。 12、实验心理学早期代表人物、德国心理 学费希纳。 13、20世纪初与实验心理美学同时兴起的 重要理论还有移情说和距离说。移情 说最早由德国肖尔父子提出的,F 费 肖尔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移情现象。14、爱德华布洛,代表作为《作为艺术因 素与审美原则的“心里距离说”》。15、心理学影响最大的精神分析心理学, 精神分析学派的两位主要代表人物 是弗洛伊德和荣格。 16、格式塔心理学也可以称为“完形心理 学”诞生于1912年,主要代表人物有 维特海姆考夫尔和苛勒。他源于视知

设计心理学教案

设计心理学教案 第一章设计心理学概述 设计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性、边缘性学科,其主要内容涉及到生理学、心理学、 美学、人机工程学、艺术学等众多学科,而这些学科又往往相互交叉,形成一个复杂的相 关网络。本章介绍了设计心理学的界定、研究对象和意义,设计心理学理论基础,设计心 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1设计心理学的界定 目前研究设计心理学的专家多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对与设计相关的心理现象进行研究, 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按照专业背景的不同,可以将研究者主要分成两类,一类是以心理 学为专业背景的研究者,专门研究设计领域的活动的应用心理学家,他们有着深厚的心理 学知识应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专注与设计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并以理论指导设计活动的 展开。另一类是以设计专业为背景的研究者,他们接受过系统的设计教育,有着丰富的设 计实践经验,同时对与设计相关的心理学研究有浓厚兴趣,重视设计心理学理论成果在设 计中的应用。但是,目前我们很难找出明确定义为设计心理学家的学者。 做为一个新兴的学科,国内外学者对设计心理学还没构成统一的定义,其研究的对象 和内容也还没构成完备的体系。国内外学者从相同的研究角度启程对设计心理学的概念和 定义明确提出了各种界定。 (1)赫伯特a.西蒙(herbertalexandersimon,中文名:司马贺)美国社会科学家、 经济学家、人工智能专家、认知心理学家赫伯特a.西蒙是最早研究设计――“人工事物创造过程”心理现象的学者之一。在其著作《关于人为事物的科学》中认为设计可以“作为 一门人技科学的心理学”,从而使设计领域开始将设计作为一种复杂的思维过程加以关注。其对设计的论述多围绕设计思维,将设计当作“问题求解”的思维心理学。在其著作《人 工科学――复杂性面面观》中进一步讨论了认知心理学对人类思维活动的解释,以及人工 造物的思维过程,并从思维的角度讨论了各种求解活动。将设计活动本质界定为人在复杂 环境下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并根据有限的条件作出判断和决策的过程。 赫伯特a.西蒙虽然没明确提出所谓的“设计心理”,但他以思维过程和方式的研究为基础,明确提出了一切人工事物(包含艺术)缔造过程中,而已不无关联的“唤起情感” 和“同时实现原理(技术)”交叉的关键点:“评价――找寻候选方案――整体表现”的 决策过程。其理论对设计心理学的构成有著奠基意义。 (2)唐纳德a.诺曼(donalda.norman) 美国西北大学计算机系教授,认知科学和心理学家唐纳德a.诺曼于20世纪80年代编写了《thedesignofeverydaythings》(国内译者为《设计心理学》),打下了西方“可 用性”设计的理论基础。书中以常用的日用品为基准,针对设计中存有的瑕疵和错误,研

设计师必读的20本书籍推荐

设计师必读的20本书籍推荐 设计师必读的20本书籍推荐 1.《设计心理学》 作者: [美] Donald A.Norman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 2022年 本书堪称设计心理学的经典力作。作者唐纳德·A·诺曼,美国认知心理学家、计算机工程师、工业设计家。本书以轻松的笔调,将本能、行为和反思这三个设计的基本概念加以阐述,以此说明了情感在设计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本书最后所指出,我们都是设计师,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实际上都在与设计打交道。 2.《艺术的故事》 作者: [英] 贡布里希 (Sir brich) 出版社: 广西美术出版社 出版年: 2022年 全书概括地叙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以阐明艺术史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历史,每一件作品在历史中都既回顾过去又导向未来。” 贡布里希爵士,其殚见洽闻,斐然文采之作,往往寥寥数语就能阐发一个时期的整个气氛。他以一本《艺术的故事》极为成功地教会了成千上万的人如何去欣赏前人的绘画,这是一部博学动人的精彩之作,也是有关艺术的书籍中最著名、最流行、而又最经久不衰的著作之一。 3.《设计的法则》 作者:威廉·立德威尔(William Lidwell) 等 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年: 2022年 《设计的法则》的目录按照字母顺序和法则类别各自分类。每项法则都是两页对照的形式。左页包括法则简短的定义、进一步的描述、范例,以及法则

使用的指导方针。注解列在文本的右侧,提供细节与参考资料。右页包括图例与相关图解,使读者对法则有更直观的进一步了解。 4.《设计方法与策略——代尔夫特设计指南》 作者:[荷]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工业设计工程学院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22年 设计师的创作离不开直觉和创造力,同时也离不开设计方法。本书是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工业设计工程学院50多年来对产品设计方法的经验总结。该书放弃了对设计方法的赘述,直接展示了72种核心设计方法、策略和技巧。其中,有些方法是代尔夫特独创的,且已广泛流传。每一种方法、策略和技巧均用单独的一页文字来描述,并辅以插图说明。 5.《疾风迅雷》 作者: 杉浦康平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22年 杉浦康平,国际知名平面设计家、书籍设计家、神户艺术工科大学名誉教授。1932年生于日本东京,1955年东京艺术大学建筑科毕业,1964-1967年任德国乌尔姆(UIm)造型大学客座教授。1970年起开始书籍装帧设计,创立以视觉传达论、曼茶罗为中心展开亚洲图像、知觉论和音乐论的研究。1982年获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金奖,1998年被授予日本国家紫绶勋章等。亚洲图像研究学者第一人,曾策划多个介绍亚洲文化的展览会、音乐会和相关书籍的设计,以其独特的方法论将意识领域世界形象化,对新一代创作者影响甚大。将亚洲传统的、神话的图像、纹样、造型的本质形容成“万物照应的世界”,见诸于多部著作。 6.《艺术与视知觉》 作者: (美)阿恩海姆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年设计心理学考试重点

学概述 赫伯特.A.西蒙最早奠定设计心理研究基础,最早明确提岀设计是一门关于人工造物的学科 唐纳德• A.诺曼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并对“可用性设计”和“情感化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在《设计心理学》一书中运用认知心理学、人机工程学等学科中的心理学常识,提岀了可视性、反馈、限制、一致性、启示性重要的可用性设计法则。 “再认”的过程存在四种模式,唐纳德• A.诺曼提出模板匹配模式 心理学认为“不可能图形”形成的原因是:感知对象需整合时间与空间上的信息。 没计心理学]:是设计艺术学与心理学交叉的边缘科学,它既是应用心理学的分支,也是艺术设计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计艺术心理学是研究设计艺术领域中的设计主体和设计目标主体(消费者或用户)的心理现象,以及影响心理现象的各个相关因素的科学。 设计心理学研究对象:设计主体心理(设计师)和设计目标主体(用户或消费者)心理。 设计心理学应用于:人机界面设计、网页设计、数字媒体设计、环境艺术设计、 影响个体心理行为的四大因素:生理基础、动力系统、心理过程以及个性心理。 设计艺术心理学的研究范畴:使用与情感 普通心理学把心理过程分为知、情、意三个部分。 提岀天人合一说的是庄子。 移情说:即赋予事物以情感和生命,由德国的费肖尔父子最早提岀,德国的立普斯进一步认为,美感的产生是由于审美时人们把自一己的情感投射到审美对象上,将自身的情感与审美对象融为一体。这些理论对设计情感的掌握和运用具有指导意义; 距离说:即“距离产生美”,由瑞士心理学家布洛提岀,他同时认为,只有“非功利”地、“纯精神”地关照对象,才能产生美感, 这一观点由于并非建立在科学的实验基础上,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精神分析心理学与艺术心理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和荣格。 强调无意识对艺术创作和审美体验的作用的心理学学派是精神分析学派,该学派的创立者是佛洛伊德。 “集体无意识”理论的提岀者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 可用性工程:是一门在产品开发过程中,通过结构化的方法提高交互产品的可用性的新兴学科。 可用性工程建立于认知心理学、实验心理学、人类学和软件工程学等基础学科的基础上。 可用性工程的实施步骤:用户需求分析,设计/测试/开发,安装(使用与反馈) “可用性”是指产品在特定使用环境下为特定用户用于特定用途时所具有的有效性、效率和用户主观满意度。 简述感性工学及其研究内容?即一种将顾客的感受和意向转化为设计要素的翻译技术。感性工学的研究包括两个方面: 1、将人们 的想象及感性等心愿,翻译成物理性的设计要素,具体进行开发设计。2、以筑波大学原田昭教授为代表人物致力于通过眼睛记录相机、摄像机、计算机、机器人等装置记录和实验,描述人在艺术欣赏过程中的行为特征,将感性的艺术品欣赏变成了测量的、数 字化的结果。

设计心理学完整要点

设计心理学完整要点

《设计心理学》完整重点

第一章设计艺术心理学概况 1. 设计艺术心理是指设计者在产品的市场定位策划、 功能原理构想、结构设计计算、设计方案表达、工艺规程制定过程中的一系列心理活动。P1 2. 设计艺术心理学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艺术设 计师在创作过程中自身的心理活动;二是艺术设计师通过产品满足、引导消费者的心理需求。P2 3. 表象转化是一种活动中产生的表象转移、渗透到另一种活动中的心理现象。P3 3.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A 诺曼是最早提出物品 的外观应为用户提供正确操作所需的关键线索的学者之一。P3 4. 设计艺术心理学既是设计艺术学的一个分支,又 是应用心理学科的一个新分支。它是在普通心理学基础上,专门研究在设计艺术活动中如何遵循视知觉规律,应用审美心理规律,把握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综合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创造性地设计适用满意的产品的一门科 学。P4 5. 影响个体心理活动的四大因素:生理基础和 环境基础、动力系统、个性心理以及心理过程。P5 6. 设计艺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设计主体和用户消

费者。P5 7. 设计艺术史一项有目的的创造性活动,具有实用与审美双重属性。P5 8. 多默在《现代设计的意义》中将设计分为“显性 设计”和“隐形设计”两类,其中“显性设计” 是风格设计,隐形设计是工程设计。P6 9. 设计艺术心理学的研究背景和意义。P7 背景:(1)消费社会必须通过艺术化的设计满足用户的需求; (2)信息社会需要用设计化的艺术来衡量人与环境; (3)现代设计的背景需要理解人的心理;意义:(1)增强设计者的心理素质,提高产品的设计价值,保障消费者的满意; (2)完善科学体系,揭示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实现创造性设计。 10. 设计艺术心理学学科研究方法的特殊性特点 八\、 (1)设计心理学的研究重点不是单纯的心理学基础研究,而侧重于心理学在设计艺术及相关 领域中的运用; (2)设计心理学的目的为了帮助设计师更好的设计,服务于人类;(3)设计心理学的研究者必须同时掌

设计心理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设计心理学概述 赫伯特.A.西蒙最早奠定设计心理研究基础,最早明确提出设计是一门关于人工造物的学科 唐纳德·A.诺曼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并对“可用性设计”和“情感化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在《设计心理学》一书中运用认知心理学、人机工程学等学科中的心理学常识,提出了可视性、反馈、限制、一致性、启示性重要的可用性设计法则。 “再认”的过程存在四种模式,唐纳德· A.诺曼提出模板匹配模式 心理学认为“不可能图形”形成的原因是:感知对象需整合时间与空间上的信息。 重要组成部分。 影响心理现象的各个相关因素的科学。 设计心理学研究对象:设计主体心理(设计师)和设计目标主体(用户或消费者)心理。 设计心理学应用于:人机界面设计、网页设计、数字媒体设计、环境艺术设计、 影响个体心理行为的四大因素:生理基础、动力系统、心理过程以及个性心理。 设计艺术心理学的研究范畴:使用与情感 普通心理学把心理过程分为知、情、意三个部分。 提出天人合一说的是庄子。 费肖尔父子最早提出,德国的立普斯进一步认为,美感的产生是由于审美时人们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审美对象上,将自身的情感与审美对象融为一体。这些理论对设计情感的掌握和运用具有指导意义; 距离说:即“距离产生美”,由瑞士心理学家布洛提出,他同时认为,只有“非功利”地、“纯精神”地关照对象,才能产生美感,这一观点由于并非建立在科学的实验基础上,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精神分析心理学与艺术心理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和荣格。 强调无意识对艺术创作和审美体验的作用的心理学学派是精神分析学派,该学派的创立者是佛洛伊德。“集体无意识”理论的提出者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 可用性工程建立于认知心理学、实验心理学、人类学和软件工程学等基础学科的基础上。 可用性工程的实施步骤:用户需求分析,设计/测试/开发,安装(使用与反馈) “可用性”是指产品在特定使用环境下为特定用户用于特定用途时所具有的有效性、效率和用户主观满意度。 括两个方面:1、将人们的想象及感性等心愿,翻译成物理性的设计要素,具体进行开发设计。2、以筑波大学原田昭教授为代表人物致力于通过眼睛记录相机、摄像机、计算机、机器人等装置记录和实验,描述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 一、书籍概述 《设计心理学》这本书是由唐纳德·诺曼所著,它以深入浅出的方式阐述了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心理学原理和技巧。书中涵盖了从用户行为到市场趋势,以及设计过程中的各种心理学概念。诺曼博士的见解独到,观点新颖,他的文字通俗易懂,使得设计者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创造出更符合人们心理需求的产品。 二、主要观点 1. 情感化设计:书中提到了情感化设计的重要性,并解释了如何利用设计元素来引发用户的积极情绪。例如,通过使用熟悉的设计元素,可以引发用户的怀旧情绪,或者通过创造惊喜来引发用户的积极情绪。 2. 用户行为:诺曼博士强调了理解用户行为的重要性。他提出,设计者需要深入了解他们的目标用户,包括他们的需求、期望、目标和行为。这样,设计者才能创造出真正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 3. 隐喻和符号:诺曼博士讨论了如何利用隐喻和符号来增强产品的意义和价值。例如,通过使用某种特定的颜色或形状,产品可以传达出特定的品牌形象或价值观。 4. 设计的可用性:书中强调了设计的可用性。诺曼博士认为,一个好的设计应该直观并且容易使用。这意味着设计者需要考虑到用户的需求和习惯,以及他们在实际使用产品时可能遇到的困难。 5. 市场趋势:诺曼博士还讨论了如何理解和利用市场趋势。他提出,设计者需要关注市场趋势,并将这些趋势融入到他们的设计中。这样,

他们可以创造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三、我的感想 读完《设计心理学》后,我深刻理解到心理学在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性。这本书不仅让我了解到情感化设计、用户行为、隐喻和符号等重要的设计心理学概念,而且也启发我将这些概念应用到实际的设计工作中。例如,我意识到我可以利用情感化设计来增强产品的吸引力,或者通过理解用户行为来优化产品的用户体验。此外,诺曼博士的见解也让我更加关注市场趋势,并将这些趋势融入到我未来的设计中。总的来说,《设计心理学》是一本极具启发性的书籍,它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设计和用户需求之间的关系。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 由唐纳德·A·诺曼著作设计心理学是设计专业一门理论课,是设计师必需掌握学科,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是把大家心理状态,尤其是大家对于需求心理.经过意识作用于设计一门学问,它同时研究大家在设计发明过程中心态.以及设计对社会及对社会个体所产生心理反应,反过来在作用于设计,起到使设计更能够反应和满足大家心理作用。 物品外观为用户提供了正确操作所需要关键线索--知识不仅存放于人头脑中, 而且还存放于客观世界。 设计必需反应产品关键功效、工作原理、可能操作方法和反馈商品在某一特定时刻运转状态。设计实际是一个交流过程, 设计人员必需深入了解其交流对象。 第一章日用具中设计问题 “绝大多数日常知识存放于外部世界, 而非人头脑中“, 物品外观为用户提供了正确操作所需要关键线索。 几条最关键设计标准: 1)概念模型: 优异设计是设计人员和用户之间交流, 只是这种交流要靠产品来表现。产品本身必需能够说明问题。假如设计者没有提供这种概念模型, 用户只好自己发明, 结果轻易犯错。概念模型是优异设计中一个关键步骤。 2)反馈: 显示操作结果也是设计中一个关键方面。假如没有反馈, 用户便总会琢磨自己操作是否产生了预定效果。因为没有反馈, 用户会在不适宜时间关闭或是重新开启机器, 从而丢失刚刚完成工作; 或是反复指令, 使机器操作两次, 造成不利后果。 3)限制原因: 要想使物品用起来很方便, 几乎不犯错, 最牢靠方法是让该物品不含有其她功效, 从而限制用户选择范围。设计时未考虑限制原因, 是在产品上附加警告信息和使用说明原因之一。 4)预设用途: 优异设计人员总是设法突出正确操作方法, 同时将不正确操作隐匿在用户视线之外。假如物品预设用途在设计中得到合理利用, 用户一看便知怎样操作, 无须借助任何图解、标志和说明。 设计模型是指设计人员所使用概念模型, 用户模型是指用户在与系统交互作用过程中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3篇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3篇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1 《设计心理学》这本书是作为一个设计师必读的书籍,这一部书籍作者是唐纳德·a·诺曼,美国西北大学计算机技术系教授,尼尔森·诺曼集团的灵魂人物、联合创办人(该公司以“提升消费者感受的智囊团”着称),历任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认识科学系和心理学系教授、苹果公司先进技术小组副总裁,主要着作包括:《记忆和注意力》、《使我们变聪明的事物》、《隐形计算机》等。 诺曼的这本书主要从概念模型、预设用途、可视性、匹配、反馈提出了设计心理学观点。特别是举了很多设计的例子,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的讲解了很多原本比较深奥的设计心理学知识,看了以后很有感触。 我们也许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看着眼前美观豪华的门却不知如何打开;颇具现代感的水龙头却把你弄得手忙脚乱;因为不会使用家里的组合音响而生出跟不上时代的.挫折感……这些人前的尴尬、人后的沮丧,其实问题全然不在我们!全怪设计者考虑不周。所以我们没有必要为找不到正确的使用方法而错误的怪罪自己,因为那不是我们的错。然而作为一个设计者必须全面的去考虑问题。 一个好的设计必须具备它的可视性,正确的操作部位必须显而易见,必须正确的传递给使用者信息。往往设计的失误会导致错误才发生。其实设计本身也是一种不断犯错误且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交流的过程。 一个好的设计还必须建立正确的匹配关系,操作意图与可能的操作行为之间的关系,操作行为与操作效果之间的关系,系统实际状态与用户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所感知的系统状态这两者间的关系所感知这两者间的关系,所感知到的系统状态与用户的需求、意图和期望之间的关系。

这本书虽然没有完全透彻的去理解和领悟一些道理,但是深深的觉得中国的设计实在是有太多值得我们去反思的地方。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2 设计心理学一套共有四本,这本设计心理学是日常的设计,还有另外三本书还没有来得及读,分别是:与复杂共处,情感化设计,未来设计。 通读全书,个人感觉作者并非在讨论某一个问题和某一个设计的秘诀和方法,而是传递一种希望透过表象,直达用户内在需求的关怀,那就是抓住本质,抓住用户需求和事实发展的最本源。 开篇道,如果在旅馆里弄不清怎么开关水龙头,或者面对不熟悉的炉灶或电灯开关时,即使再聪明的人也会手足无措。唐纳德.A.诺曼大胆地指出,不是你太笨,而是物品的设计没有考虑到用户的需求和心理。对于我,读了这本书,对我有很大的帮助,在平时的生活中,我都会留心观察身边的设计,发现好的设计,当然也会各种吐槽那些不好的设计。 书中也讲到了心理学的概念,也就是设计心理学是设计专业一门理论课,是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学科,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是把人们心理状态,尤其是人们对于需求的心理通过意识作用于设计的一门学问,它同时研究人们在设计创造过程中的心态.以及设计对社会及对社会个体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反过来在作用于设计,起到使设计更能够反映和满足人们的心理作用。 所以对于学设计来讲,是很有必要去读下有关心理学的书籍的,这样的话有助于我们的专业的提升的因为设计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创造性活动。 像《设计心理学》这本书表述的那样,设计师和客户都不是最终用户,我们不能了解每一个用户的想法,每个事物的原理,然而我们可以学会抓住设计的本

设计心理学复习提纲

设计心理学复习提纲 1.设计心理学是研究设计领域的设计主体和设计目标主体的心理现象,以及影 响心理学现象的各个相关因素的科学。 2.设计心理学的国内外的研究方向 唐纳德A 诺曼(美国认知心理学家)——提出“物质心理学”,研究人和物互相作用方式的心理学。 赫伯特A 西蒙(美国认知心理学家)——着眼于主体思维活动的研究,将设计当做问题求解的思维心理学。 李彬彬(江南大学)——认为设计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分支,研究的方向设计与消费者心理匹配的专题。 赵江洪(湖南大学)——使用应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来研究设计领域的问题。 李乐山(西安交通大学)——工业设计心理学,满足用户使用需要的心理研究。柳沙(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心理学是研究设计领域的设计主体和设计目标主体的心理现象,以及影响心理学现象的各个相关因素的科学。 3.设计心理学具有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双重属性。 4.心理学的主要学派::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弗洛伊德心理学、人本主 义。 5.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所遵循的原则: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系统考察人—— 机——环境所形成的整体情况。 6.设计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a)基础本分,包括生理基础和环境基础。

b)动力系统,包括需要、动机和价值观念,理念等。 c)个性心理,包括人性和能力等。 d)心理过程,包括知(感知、认知),情(情绪和情感),意(意志和意动)。 7.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心理测量法、问卷法、仪器测量 法等。 8.视网膜光感受细胞分为:锥状视感细胞和棒状视感细胞。 9.设计心理学的和意义 a)研究意义 i.设计心理学帮助设计主体通过科学,系统的研究方法正确认识人与 物品之间的互动关系,增进设计的可用性——合目的性及功能性。 ii.帮助设计中的主体加深对设计的评价、理解、鉴赏的能力。从更深的层面上来理解每件设计作品的本质和意义。 iii.通过对用户心理的研究,设计师能更好的迎接跨文化、多样应市场需要的挑战。 iv.通过对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的研究,帮助设计者拓宽思路,增强设计思维能力。 v.帮助设计教育规划出更有效的培养方式。 vi.帮助设计管理者有效地组织设计活动。 10.眼动的方式包括:注视、眼跳、追随运动。 11.反射的类型:无条件反射、经典性条件反射、工具性条件反射。 12.绝对阈限:引起人体产生感觉的最小刺激水平称为绝对阈限。 13.两个相似刺激之间被觉察到最小差别叫差别阈限

设计心理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设计心理学概述 人类的设计行为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它随着人的自身的发展而发展,并显示为人的一种智慧和能力。人们的这种创造性行为是自觉的、有意识的、是一种机智的、积极的努力。它可以用任何语言进行阐释,用任何方法进行实践,同时,它又可以不断进行修正和改良,以臻至真、至善、至美之境界。 设计艺术心理:是指设计者在产品的市场定位策划、功能原理构想、结构设计计算、设计方案表达、工艺规程制定过程中的一系列心理活动。 设计不仅要满足人类生活的物质需求,还要满足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 设计艺术心理学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艺术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自身的心理活动;二是艺术设计师通过产品满足、引导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设计心理学定义:设计艺术心理学既是设计艺术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应用心理学科的一个新分支。它是在普通心理学基础上,专门研究在设计艺术活动中如何遵循视知觉规律,应用审美心理规律,把握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综合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创造性地设计适用满意的产品的一门科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具有从低级到高级的多样性需要,设计不仅需要满足人们使用方面的需要,还需要使人们能产生多样的情感体验。——使用与情感 设计心理学研究对象:设计主体和设计目标主体 威廉·冯特(Wilhelm Wundt,1832年8月16日—1920年8月31日),德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被公认为是实验心理学之父。 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实验法、测验法、个案研究法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诺曼最早提出物品的外观应为用户提供正确的操作所需的线索。他认为这些关于日用品设计的原则“构成了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人和物相互作用方式的心理学”,这是一门研究物品预设用途的学问,预设用途是指人们认为具有的性能及实际上的性能,主要是指那些决定物品可以作何用途的基本性能。 人不仅有生存的物质需求,还有身心的精神追求——社会的、文化的、审美的、创造的需求。认知心理过程——感觉、知觉、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的心理活动 人的心理状态——对人的品质、意志、行为、感情反应的研究,在心理学中被成为人的心理状态。 人的个性心理——对人的动机、需要、兴趣、气质、性格的研究,在心理学中成为人的个性心理。 影响人对设计的基本心理反应的四大因素:

设计心理学_题型解答

第一章设计心理学概述 1 最早奠定设计心理学研究基础,是人工事物创造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的学者之一是美国人工智能专家,认知心理学家(赫伯特·A·西蒙),它是最早明确提出设计是一门关于人工造物学科的学者。 2 对设计心理研究最系统,全面的学者应首推美国西北大学计算机技术系教授,认知科学和心理学家(唐纳德·A·诺曼) 3 诺曼率先关注产品的可用性,他根据人脑信息加工的三种水平,将人们对于产品的情感体验从低到高分为三个阶段:本能水平的设计\行为水平的设计\反思水平的设计。 4 与诺曼相关的一位学者是毕业于丹麦技术大学的人机交互专家(杰克博·尼尔森),他与诺曼等人组成了(尼尔森-诺曼小组) 5 (单选)尼尔森的主要贡献则体现在互联网和人机界面的可用性设计上,为此媒体评价他为(网页可用性的领袖)纽约时报(世界最重要的网页可用性专家之一)商业周刊。 6 (名词解释)设计心理学 它是设计艺术学和心理学交叉的边缘学科,既是应用心理学的分支,也是艺术设计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研究设计艺术领域中设计主体和设计目标主体(用户或消费者)的心理现象,以及心理现象的相关因素的学科 7 (单选\填空)设计艺术活动中的主体类型多种多样,按照在设计活动中的职能,主要可分为设计主体和设计目标主体。 8 (单选\填空)从心理学研究来看,影响主体的心理活动的因素,即心理学的研究包括四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基础部分,包括(生理基础和环境基础); 第二部分是动力系统,包括(需要\动机和价值观理念等); 第三部分是个性心理,包括(人格和能力等); 第四部分是心理过程,普通心理学将它划分为知(认知\感知)情(情绪\情感)意(意志\意动)。 9 (单选)20世纪初,试图为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找到合适的,富有时代特征的新美学的现代主义者,放弃了历史上的一切范式,求助于简洁的纯几何和模数式的构成方式所能赋予人们的(秩序感)和(规律性),这就是(机器美学、技术美学)的形成。 10 (单选)发现比例接近黄金比例(1:0.618)的图形最受人们的喜爱。 11 (名词解释)移情说美感的产生是由于审美时我们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审美对象上去,将自身的情感与审美对象融为一体。或者说对于审美对象的一种心领神会的“内模访”,即“由我及物”“由物及我”。(代表人物德国立普斯) (理解)移情说最早由德国费肖尔父子提出的,费肖尔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移情现象,把移情作用称为“审美的象征作用”,这种象征作用即通过人化方式将生命灌注于无生命的事物中。R.费肖尔在《视觉的形式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