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节 透镜》教案(附导学案、同步练习)

《第1节 透镜》教案(附导学案、同步练习)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1节透镜》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对光的作用.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

【教学用具】

透镜一组、光具座、光源、老花镜、近视镜、饮料瓶(无色透明、表面没有波纹、去底去瓶口上部)、香、火柴、实物投影仪、激光演示器、手电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一批旅行家乘船在海上漫游。不巧,在海上遇到了狂风,把船吹到一座孤岛旁,旅行家们只好下船来到岛上。当时正是冬天,岛上冰天雪地,白茫茫的一片……

旅行家们准备生火取暖,烧火煮饭。意外的问题来了,火柴被海水浸湿了,打火机也丢了。怎么办?正在这时,一个叫克劳波尼的物理学博士想到了一个办法。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办法吗?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解决办法。

扩展:早在我国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淮南万毕术》中就有关于冰透镜的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

说明:放大镜聚光的作用。

设计意图: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能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凸透镜和凹透镜

透镜的种类及几个概念

引导:同学们请观察透镜组,并借助于擦镜纸,摸一下透镜,根据透镜的厚薄程度给透镜分类。讨论透镜能分几类?

点评:透镜有两类。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

问题:下列透镜哪些是凹透镜?哪些是凸透镜?戴眼镜的同学请判断:近视镜是什么透镜?远视镜是什么透镜?

学生阅读教材,用自己的理解总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

点评:透镜: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要求会辨认)。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

如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这种透镜叫薄透镜。下面我们只研究薄透镜。

说明:此环节重点突出凸透镜、凹透镜的概念形成。

镜片的两个表面(或至少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

引导学生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示意图,了解研究透镜时常用的两个科学术语。

主光轴:组成透镜的两个球面的球心连线叫主光轴。

光心:在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一点叫透镜的光心,可以认为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

探究点二透镜对光的作用

方案一:把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让光源正对照过去,移动光屏,有亮点。再换凹透镜重做,怎么移动光屏都没亮点。

方案二:将无色透明饮料瓶放在水平桌面上,在瓶中放置点燃的香头,在上面要放凸透镜或凹透镜,这就形成一个“烟室”,用手电筒对准透镜照射,适当调节手电筒和透镜的距离,观察透镜对光的作用,看到通过凸透镜的光线相互靠拢,通过凹透镜的光线相互远离。

结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也叫发散透镜。

探究点三焦点和焦距

1.概念建立

射到地面的太阳光是相互平行的,叫做平行光,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focas),用“F”字母表示;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focal length),用“f”字母表示。

凹透镜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发散,它没有实焦点,但通过凹透镜的光反向延长也可以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凹透镜的虚焦点。

说明:实验证明,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两侧焦距相等。

播放动画: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2.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规律

问题:如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或凹透镜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演示:利用三个激光笔制成平行光借助硝酸银溶液实验。

现象:平行光经过凸透镜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叫凸透镜的焦点。经过凹透镜后远离主光轴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叫凹透镜的虚焦点。

结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经凹透镜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虚焦点(所以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如下图:

扩展: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下图:

据折射时光路可逆知,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如下图:

通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通过虚焦点的入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板书设计】

第1节透镜

一、透镜的分类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二、透镜对光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三、关于透镜的几个重要名词

主光轴焦点焦距

【教学反思】

实验是物理的重要基础,做好演示实验尤其重要。在讲到透镜对光的作用,我做了两个演示实验,分别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由于吸取上次教训,有的老师在用光具座做实验时,由于电压调过大了,致使灯泡爆坏了一个。我更是小心翼翼了,不敢调过高。但这样光线不就是很亮了,效果不是明显。再加上实验室没有窗帘,亮堂堂的,后面的学生几乎看不到实验现象。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画光路图是,有一部分学生画不出来。坐在前排的学生也只有少部分画对。叫学生上黑板画时,也是画错了大半。我想这主要是由于实验做的不够明显造成的。不过还好,我事先准备了两个视频,也是关于这两个实验。只不过只能让学生看了。要是演示实验能够做好的话,我想学生的视觉更直观些,效果也许会好。所以说做好实验在物理教学中非常重要。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1节透镜》导学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板图,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时抓住事物本质特征,通过观察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能力.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研究透镜的作用及特殊光线的作图,对学生进行色彩美和线条美的教育.

2.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对光的作用.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利用望远镜,我们可以看清浩瀚宇宙中的星星;利用显微镜我们可看见微小的生物;利用摄像机我们可以留下最美的回忆……

有些人因为近视或远视而看不清楚东西,可是戴上眼镜就可以看清楚了,为什么?

预习案

光直线传播的条件: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光的传播方向通常会发生 ,此时折射角入射角,当光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 。

3、透镜分为两种:凸透镜和凹透镜, 叫凸透镜, 是凹透镜。

4、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凹透镜对光有 作用。

探究案

1、透镜的类型

凸透镜: 凹透镜:

①拿起手边的透镜:摸一摸,感知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

判断 是凸透镜, 是凹透镜

②用透镜看书上的字,会发现什么?

学生实验二:观察透镜对平行光线的偏折作用。 将一束平行光(太阳光)通过凸透镜,移动另一侧的光屏,将会发什么现象? 将一束平行光(太阳光)通过凹透镜,移动另一侧的光屏,又将会发什么现象?

根据现象,请试着画出平行光通过凸透镜与凹透镜后光线的大致偏折情况。

总结: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有__________作用。 所以凸透镜又叫____________透镜,凹透镜又叫____________透镜。 学生活动:辨别凸透镜与凹透镜

班上很多学生戴的近视眼镜,以及我手上还有一副老花眼镜,你能说出那是哪种透镜吗?你采取的辨别方法是什么?

学生总结: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还有别的辨别凸透镜与凹透镜的方法吗?你认为那种方法好?

在刚才的故事里,博士冰磨制的冰块点燃了干草,你知道他利用的什么知识吗?

四、凸透镜与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1、叫光心。

通过光心且垂直于透镜平面的直线叫。

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于一点,这个点F叫,

叫焦距。

2、根据光线的偏折判断透镜类型

例:

3.认识三条特殊光线

:现有一个凸透镜,请你设计一个方案粗略的测出凸透镜焦距。

学生:需要的工具、器材 ______

步骤:

课堂练习:

1、透镜是利用光的规律制成的,透镜有两类:一类是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叫做,如镜片;另一类是中间比边缘薄的透镜叫,如镜片。

2、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将会聚到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称为凸透镜

的,到光心的距离叫做

3、同学们在讨论“如何野外生存”的问题时提出:在野外如果没有打火机,怎么生火取暖呢?一位同学想出一个“削冰取火”的办法,你认为“削冰”就是把削冰成________,

4、如图所示,N是一个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暗盒,盒内有水平向右的平行光,P为暗盒右侧平面上的圆孔,M是一个与暗盒右侧平面平行的相间一定距离的光屏,若从外径相同的厚平板玻璃、凸透镜、球面镜、凹秀镜这四个光学器件中取一件嵌入圆孔P中,发现在光屏M上呈现一个比圆孔大P大的圆形光斑,则嵌入圆孔P中的那个光学器件。

A、可能是球面镜

B、可能是厚平板玻璃

C、可能是凸透镜

D、可能是凹透镜

5下列透镜是凸透镜的是()是凹透镜的是()

5、请在下图中作出入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1节 透镜》同步练习

01 知识管理

1.透镜

分 类:按照形状可以分为________透镜和________透镜.

定 义:中间厚边缘薄的是________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________透镜. 注

意:判断一个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要根据中间与边缘的厚度来确定,而不能根据透镜表面的凸凹来判断.

2.透镜对光的作用

透镜对光的作用:(1)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凸透镜又叫________透镜.

(2)凹透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凹透镜又叫________透镜.

光 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________,这个点叫做透镜的光心.

说明:(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并不一定会聚到一点,而是指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向更靠近主光轴的方向偏折,即有一种向主光轴靠拢的趋势,如图所示.

(2)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指的是折射光线相对于对应的入射光线而言散得更开,即有一种远离主光轴的趋势,也可以有多种形式,如图所示.

3.焦点和焦距

焦点(F):平行于凸透镜________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叫凸透镜的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________的距离叫焦距.

说明:凸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两侧的焦距相等.

02基础题

1.下列透镜中,属于凹透镜的是( )

2.如图F是透镜的焦点,其中正确的光路图是( )

3.放在凸透镜主轴上焦点以内的点光源S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可以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B.凸透镜只对平行于主轴的光线起会聚作用

C.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是发散的,因此凸透镜的作用是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D.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发散程度比原来小,仍然是会聚的一种表现

第3题图第4题图

4.如图所示,将凸透镜正对着阳光,把一张白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白纸,直到白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此时该亮斑距凸透镜的距离为8 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cm,换成凹透镜再做这个实验,在纸上__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很小、很亮的光斑.

5.在森林中旅游时,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因为下雨瓶内灌了水,透明圆形饮料瓶装水后相当于________透镜.

6.如图所示,表示小欣同学用激光分别射向甲、乙两透镜后光的传播路径,由图可知甲透镜应是________透镜,乙透镜应是________透镜.(填“凹”或“凸”)

第6题图第7题图

7.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两条入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03中档题

8.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所以凸透镜又叫做会聚透镜.下列各图是光通过透镜前后的光路图,据此判断图中的透镜属于凹透镜的是( )

9.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如图所示,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该凸透镜的焦距( )

A.一定小于l B.一定等于l

C.一定大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10.小明家买了一个新式LED节能灯如图甲,小明发现它里面有许多灯珠,其中一个灯珠如图乙所示,小灯珠前端的部分相当于________,对光有________作用.

11.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凸透镜经折射后射到一个平面镜上,请在图中画出射向凸透镜的入射光线和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12.小明在学习了凸透镜后,想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凸透镜具有会聚作用,如果让平行光通过材料、凹凸程度不同的凸透镜,它们对光线的会聚会有什么不同呢?于是小明在实验室用一束平行光分别经过由两种材料做成的凸透镜A、B、C(其中A和C为同种材料)并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光路图:

A B C

(1)比较A和B两凸透镜的光路可得到的结论是:凹凸程度相同时,凸透镜的焦距与________有关.

(2)比较A和C两凸透镜的光路可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用到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

04拓展题

13.盛有清水的封闭试管水平放置在一张白纸上,内有一较大的空气泡,如图所示,阳光垂直照射试管,在空气泡下方的白纸上出现一椭圆形的“阴影”,这部分相当于________;阳光透过充满水的部分,会在白纸上形成一条亮线,这部分相当于_______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将白纸逐渐向下移动,亮线的宽度将____________.

14.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后,小华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发现把火柴头放在凸透镜焦点处一段时间后,火柴会被点燃.他想进一步探究不同的透镜对火柴的点燃效果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们讨论后,他们提出了以下三种猜想:猜想1:凹透镜也能点燃火柴;

猜想2:点燃火柴的快慢与凸透镜的焦距大小有关;

猜想3:点燃火柴的快慢与凸透镜的直径大小有关.

(1)根据所学知识,他们经过讨论,判断猜想1是错误的.你认为他们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验证猜想2是否正确,他们选用直径相同而焦距不等的凸透镜进行多次实验,发现火柴被点燃的时间基本相等.这说明猜想2是________的.

(3)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验证猜想3是否正确,简述你的实验方案.

简要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1节透镜

知识管理

1.凸凹凸凹 2.(1)会聚会聚(2)发散发散不变 3.主光轴光心

基础题

1.D 2.C 3.D 4.8 不能 5.凸 6.凹凸7.

中档题

8.C 9.A 10.凸透镜会聚11.12.(1)材料(2)材料相同时,凸透镜的焦距与凹凸程度有关(3)控制变量法拓展题

13.凹透镜凸透镜先变细再变粗14.(1)凹透镜对太阳光有发散作用(2)错误(3)用直径不等的凸透镜做实验,测量火柴被点燃的时间如果各次实验测量的点燃时间不等,则猜想正确,反之猜想不正确

第三章第一节透镜导学案

第三章第一节透镜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 2.知道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3.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重点与难点凸透镜对光的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课前预习 1.光折射时的初步规律(一个前提,三条线,两个角,一个不变和光路可逆): 2.由光折射时的初步规律画出光透过三棱镜和玻璃砖的折射光路图。 3.课前小实验:手拿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透镜的另一侧,改变透镜与纸的距离,你在纸上看到了什么?由此现象得出:较大的那把透镜对光线有作用,较小的那把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 课内探究 一、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凹透镜: 下列属于凸透镜的是:;下列属于凹透镜的是:

二、透镜的构造:阅读P78第三自然段及图4.1—2完成下列问题: 1.主光轴:。 2。主光轴上的光心的特殊性:凡是通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3。请画出折射光线:(并请标明主光轴与光心) 三、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有作用;凹透镜对光有作用。 (1)一束与主光轴平行的光束入射到凸透镜上,请画出光路图: (2)请在上图中标明焦点、焦距。 思考:由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你想到了什么?请画图表示。

由此可知:要想利用凸透镜得到平行光需将光源放在凸透镜的 四、(探究活动)讨论如何测凸透镜的焦距? 学生讨论所用实验器材、方法 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同学们结合信息库思考,平行光经过凹透镜会怎样呢? 平行光经过凹透镜会变得___________,它有两个______(虚或实)焦点 [补充]:凹透镜对光的发散的作用: 有效训练 1.画出凸透镜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苏科版物理教案《透镜》

柳堡镇中心初中八年级物理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陆洪洋复备:王开达王文清周佳生 课题:§4.2 透镜(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和观察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2)知道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3)知道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和焦距。 (4)会利用平行光测定凸透镜(老花镜)的焦距。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得出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教学难点:利用平行光测焦距的办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一师:人的眼睛能看到各种物体,那么眼睛的主要结构是怎样的呢? 导语二师: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有关透镜的知识。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一).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形状区别 【看一看】让同学们看一组透镜,大家可以用手去感觉它们,并归纳出它们的结构特点有什么不同。 1、透镜(1)凸透镜——中央厚、边缘薄(2)凹透镜——中央薄、边缘厚 (二).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成像区别 【做一做】学生利用手中的凸透镜和凹透镜观看书上的字。 【议一议】通过透镜看到字的像相对于字来说,像的大小有何变化? 2、通过凸透镜看到的像是正立、放大的;通过凹透镜看到的像是正立、缩小的。 (三).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做一做】学生让平行光分别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是什么? 【现象】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平行光通过凹透镜后应得发散。

【小结归纳】(板书) 3、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四)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 【议一议】辨别某一个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的简易方法有哪些? 【小结归纳】(板书) 4、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 方法一:“摸” 。通过比较透镜中央和边缘的厚薄加以辨别。 (注意:为避免镜面磨损或弄脏,应先用很柔软的面巾纸把透镜包起来,再用手摸) 方法二:“看”。通过透镜去观察近处物体,看它成的像是放大还是缩小加以辨别。 方法三:“照”。通过透镜对平行光线是会聚还是发散加以辨别。 (五)介绍透镜的相关知识 1、光心和主光轴 2、焦点和焦距 (1)焦点(F):平行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主轴上的一点,即凸透镜的焦点。 (平行光通过凹透镜后,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一点,即凹透镜的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2)焦距(f):焦点F到透镜光心O的距离。 【做一做】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测定凸透镜的焦距。 3、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教师在黑板上板演,学生进行记录。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五、作业《补充习题》第二节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第一节《透镜》学案 八上 人教版

第三章第一节《透镜》导学案 : 学习目标:1.认识凸透镜、凹透镜,了解焦点、焦距等基本概念。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会作相关的光路图。 学习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学习难点:能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 学具准备:凸透镜(若干)、凹透镜(若干)。 一、思维启动 一队旅行者冒着-48℃的严寒跋涉着。到了中午,当他们拣来了一堆干草准备生火做饭时,却发现打火机丢了,怎么办?一位博士灵机一动,带领大家用冰磨制了一块像放大镜一样的冰块,博士拿着这一冰块迎着太阳,把阳光聚集到干草上,一会儿,干草就着了火。你相信吗?课下试试看? 二、探究发现 探究一、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 观察身边的凸透镜或凹透镜,阅读教材第一段和第二段,认识教材中图3.1-1中的各种形状的凸透镜和凹透镜完成下面的问题: 1.中间厚、边缘薄的是 _______________ , 2.中间薄、边缘厚的是, 我们继续认识凹透镜和凸透镜,大家仔细观察教材中图3.1-2中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示意图 叫主轴,光心的特殊性在于。 探究二、透镜对光的作用 1.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 <活动1>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 ①分别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书本上的字你会发现什么? 透过_________看到物体的像是______的 透过_________看到物体的像是______的 <活动2演示>分别让平行主光轴的光入射到凸透镜、凹透镜上,观察折射光线的路径,用笔画出入射、折射光线的路径。 图1 图2 总结: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_______作用,所以凸透 镜又叫___________ 凹透镜对光有_______________作用,所以凹透镜又叫___________ 探究三:透镜的焦点和焦距(课件展示) 射到地面的太阳光是相互平行的,叫做平行光,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如下图左所示),这个点叫做,用字母表示;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用字母表示。凹透镜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发散,因此它没有实焦点(如上图右所示),但通过凹透镜的光反向延长也可以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凹透镜的虚焦点。 讨论交流:.如何判断一个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 三、达标检测 1.一束平行光线照射到某透镜后,光线发散了,这个透镜一定是() A.凸透镜 B.凸镜 C.凹透镜 D.凹镜 2.下图中各图分别表示经过透镜后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3.在下面的方框中填上适当的透镜。 4.无论是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还是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实际上都是因为玻璃对光的作用而产生的. 5.(陕西)有关光学元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B.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C.光通过三棱镜时不发生偏折 D.平面镜不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反思: 1 / 1

2023最新-《透镜》教案优秀8篇

《透镜》教案优秀8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这次牛牛范文为您整理了8篇《透镜》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牛牛范文给您的好友哦。透镜的教案篇一知识目标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3.通过实验观察得出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它们对光的作用 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用具 透镜一组、光具座、光屏、蜡烛、火柴、光源、老花镜、近视镜、实物投影仪、手电筒、激光笔、学生多功能光学工具箱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 问:在前一章光现象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有所了解的镜子是什么? 生: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 问:那么生活中你们还知道哪些镜子? 生:(比如老花镜,近视镜)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 问:你们讲到的这些镜与我们第一章所讲到的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有什么不同?` (分别出示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老花镜、近视镜、放大镜) 观察后得出结论: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都是面镜,不能透过光线,光线在面镜的反射面上发生反射。老花镜、近视镜、放大镜则能够透过光线,凡是类似的这一些片我们都叫做透镜。 还有哪些是我们经常看见和接触到的透镜呢?(图片展示:照相机的镜片,望远镜的镜片、显微镜的镜片等等) 二、进行新课 [师]和面镜(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一样我们也从形状上对透镜进行区分(课件演示凸透镜、凹透镜)并先在实物投影上出示一块凸透镜并讲解: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然出再出示凹透镜并讲解。然后两相对比 [生]透镜包括两种:凸透镜和凹透镜。生活中我们看到的透镜在形状上与刚才的这两块透镜有稍许不同,你们怎样区分它们,通过什么方法来区分它们。 [师]先看我投影出来的这几块透镜分钟是什么透镜,辨认一下。 学生讨论 [师]我们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辨认它们的?对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反之则是凹透镜 (发下一组透镜,其中既有凸透镜也有凹透镜,让学生自行辨认它们。简单的直观的通过触摸来辨别透镜。) [师] 凸透镜和凹透镜是怎么画出来的? 课件演示 我们看到两个交的球形的公共部分就是一块凸透镜,这两个球心的连线叫做主光轴这块凸透镜的中心叫做光心。 两个未相交但相互接近的球形的中间部分就是一块凹透镜,这两个球心的连线叫做主光轴这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第1节《透镜》说课稿

5.1《透镜》 一、设计理念: 《透镜》一节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1节,这一节是在前面学完了《光的折射》后,要求学生进一步的学习透镜的基本知识,为后面学习透镜成像规律,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奠定基础,可以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两种透镜及对光的作用。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探究,学生会养成良好的实验探究习惯,学会方法,增强学习兴趣。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 点、焦距;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探究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2.难点:引导学生从真实的复杂的物理实验情景中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上一章学过《光的折射》基础上,已经对光的折射规律有了深入的了解,对于生活中很多光学仪器中用到的透镜的学习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 四、方法运用:整节课运用实验——分析、归纳,实验——分析、归纳——设置疑问——猜想——实验——分析论证这些探究方法。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学习实验法、观察法、分析归纳法、比较法等学习方法 五、教具:眼镜、凸透镜、凹透镜、纸、笔、支架盒、平行光源、课件 六、教学过程设计: 1.新课引课:教师:南极大陆冰天雪地,四季如冬,在有阳光充足的时候,小企鹅们经常会躲到一些特殊形状的大冰柱后面来取暖,为什么这样就不会冷呢?同学们要想明白其中的道理,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章第一节《透镜》。近视眼镜、远视眼镜(花镜)就是生活中常见的透镜。 2.新授内容:

初中物理透镜教案

初中物理透镜教案 【篇一:初中物理教学——透镜教案】 3.1《透镜》教案 一、设计理念: 《透镜》一节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这一节是在前面学 完了《光的折射》后,要求学生进一步的学习透镜的基本知识,为 后面学习透镜成像规律,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奠定基础,可以 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两种透镜及对光的作用。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探究,学 生会养成良好的实验探究习惯,学会方法,增强学习兴趣。体现从 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主 光轴、光心、焦点、焦距;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 的发散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 的美好与和谐。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探究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2.难点:引导学生从真实的复杂的物理实验情景中抽象概括出事物 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上一章学过《光的折射》基础上,已经对光 的折射规律有了深入的了解,对于生活中很多光学仪器中用到的透 镜的学习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 四、方法运用:整节课运用实验——分析、归纳,实验——分析、 归纳——设置疑问——猜想——实验——分析论证这些探究方法。 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学习实验法、观察法、分析归纳法、比较法等学 习方法 五、教具:眼镜、凸透镜、凹透镜、纸、笔、平行光源、课件 六、教学过程设计: 1.新课引课:教师:我们知道运动会圣火采集是神圣的,下面我们 来观看2009

《第1节 透镜》教案(附导学案、同步练习)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1节透镜》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对光的作用.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 【教学用具】 透镜一组、光具座、光源、老花镜、近视镜、饮料瓶(无色透明、表面没有波纹、去底去瓶口上部)、香、火柴、实物投影仪、激光演示器、手电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一批旅行家乘船在海上漫游。不巧,在海上遇到了狂风,把船吹到一座孤岛旁,旅行家们只好下船来到岛上。当时正是冬天,岛上冰天雪地,白茫茫的一片…… 旅行家们准备生火取暖,烧火煮饭。意外的问题来了,火柴被海水浸湿了,打火机也丢了。怎么办?正在这时,一个叫克劳波尼的物理学博士想到了一个办法。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办法吗?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解决办法。 扩展:早在我国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淮南万毕术》中就有关于冰透镜的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

说明:放大镜聚光的作用。 设计意图: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能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凸透镜和凹透镜 透镜的种类及几个概念 引导:同学们请观察透镜组,并借助于擦镜纸,摸一下透镜,根据透镜的厚薄程度给透镜分类。讨论透镜能分几类? 点评:透镜有两类。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 问题:下列透镜哪些是凹透镜?哪些是凸透镜?戴眼镜的同学请判断:近视镜是什么透镜?远视镜是什么透镜? 学生阅读教材,用自己的理解总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 点评:透镜: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要求会辨认)。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 如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这种透镜叫薄透镜。下面我们只研究薄透镜。 说明:此环节重点突出凸透镜、凹透镜的概念形成。 镜片的两个表面(或至少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 引导学生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示意图,了解研究透镜时常用的两个科学术语。 主光轴:组成透镜的两个球面的球心连线叫主光轴。 光心:在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一点叫透镜的光心,可以认为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

八年级上册物理《透镜》教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透镜》教案 •相关推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透镜》教案(精选11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透镜》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上册物理《透镜》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照相机的结构及其成像特点. 2.了解投影仪的结构及其成像特点. 3.了解放大镜的结构及其成像特点. 4.了解凸透镜形成实像和虚像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观察、制作和探究,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 2、通过观察、制作和探究,经过分析、综合得出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教学过程 学习指导一:照相机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94页、第95页,完成下列填空: 1.照相机的前面都有一个镜头,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被照物体的像. 2.物体经过照相机形成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 【小组讨论】 1.请各小组同学相互合作,完成课本第94页“制作模型照相机”实验,如图所示.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①通过模型照相机观察明亮窗外的景物,你会发现,半透明纸上

的像是倒立(填“倒立”或“正立”)、缩小(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填“实”或“虚”)像. ②在观察景物时,是半透明纸朝向景物,还是凸透镜朝向景物?凸透镜 ③在观察景物时,为了得到最清晰的像,需要调节半透明纸到凸透镜的距离大小吗?需要 2.找一架照相机,把镜头盖取下,观察镜头部分,它可能是凸透镜;打开照相机后盖,调节快门,按下快门,并在照相机背面用一张白纸当作后盖,让镜头对着明亮的景物,你会在白纸上看到景物倒立的像. 【教师点拨】 1.照相机工作时,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两侧,其中物体离凸透镜远些,像离凸透镜近些. 2.照相机的最重要结构是镜头、胶卷.但快门、光圈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快门能控制物体光线进入胶卷的时间,光圈能控制物体光线进入胶卷的面积,二者共同作用控制物体光线进入胶卷的多少,进而控制胶卷上的像的清晰程度. 3.在对物体进行照相时,如果物体到照相机的距离改变,那么胶卷到镜头的距离也要随之改变,这样胶卷上的像才清晰. 【跟踪训练】 如图所示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A.照相机使用的是凸透镜 B.照相机使用的是凹透镜 C.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D.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学习指导二:投影仪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95页,完成下列填空: 1.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凸透镜的镜头,来自投影片上物体的光,通过镜头后会聚在天花板上,形成物体的像.

《透镜》、教案

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第一节授课教案 课题第五章一透镜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 能在图中标出凸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能说出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能正确解释会聚、发散。 (二)过程与方法 学习用太阳光测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体会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得出两种透镜形状的不同特点。(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爱护光学仪器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的主人翁意识; 通过师生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会聚、发散。 教学 方法 引导启发式、讨论合作式、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具学具教师:凸、凹透镜、演示用光学器件组一套、老花眼镜、近视眼镜学生:凸透镜 教学过程 引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展示透镜,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 与透镜有关的内容,老师现在手 学生小组内交流, 学生代表利用投 设计课前做一做 1检查学生以前

课题里拿的是透镜,透镜一般是玻璃 或树脂制成的、透明的镜子,我 们学习的透镜至少有一面是球 面,或者两面都是球面。球面透 镜只是透镜中的一种,例如散光 眼眼镜的镜片就是柱面镜。光透 过透镜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有 什么规律没有?今天让我们一 起来研究透镜。 影展示课前做一 做1的光路。 有学生试图回答 比一比谁是小侦 探。 学的知识的掌握 程度,并为本节 课知识作铺垫 设计课前做一做 2激发学生对本 节课的学习热情 明确本节课任 务,让学生心中 有数。 新课 讲授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透镜的分类和比较(一)透镜的种类 [活动1] 下面大家垫面巾纸用手摸一摸 桌子上老师给的两个透镜,它们 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呢? 引导学生小结归纳刚才的交流, 得出透镜分两种:一种是中间 厚,边缘薄,叫凸透镜;一种是 中间薄,边缘厚,叫凹透镜。 指导学生把凸透镜凹透镜的定 义在教材上画出来。 结合凸透镜、凹透镜实物,指出 哪是透镜的中间,哪是透镜的边 缘,强调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 关键就是比较透镜的中间和边 缘的薄厚。 学生垫面巾纸摸 透镜。 学生边实验边思 考问题。 小组交流,请一位 学生回答问题。学 生说出两个透镜 中间和边缘的薄 厚上的不同,一块 透镜中间厚,边缘 薄;一块透镜中间 薄,边缘厚。 学生在教材圈画 凸透镜凹透镜的 此环节重点突出 凸透镜、凹透镜 在薄厚上的不同 通过小组交流、 讨论,培养学生 相互合作学习的 能力。 教材上有的定义 直接在教材上画 出,发挥了教材 的作用的同时节 约了记笔记的时 间。

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优秀9篇】

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优秀9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优秀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透镜的教案篇一【学习目标】 知道凸透镜所成像性质与发光体位置的关系。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学会从现象中归纳出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乐于参与观察、实验的兴趣。 【重点难点】 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学习过程】 1、实验引入 演示本中实验,根据实验现象鼓励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阅读本,知道物距、像距 引导学生对凸透镜成像性质的影响因素作出猜想 2、实验探究 帮助学生认识并组装实验台上的器材,分析实验的步骤及实验数据的处理,教师巡回指导。实验 次数像的性质焦距 f/cm物距 u/cmu与f 关系像距 v/cmv与f 关系 1倒立缩小的实像 2倒立等大的实像 3倒立放大的实像 讲解:当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没有像时,把光屏取走,透过透镜看蜡烛,并完成下表。 实验 次数像的性质焦距 f/cm物距 u/cmu 与f 关系像距 v/cmv与f 关系 4正立放大的虚像不填不填 3、分析与认证 当物距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像;当物距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像;当物距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像;当物距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像。 4、评估交流 学生阅读本,讨论本的相关问题,尤其要鼓励学生讨论自己在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 5、典型例题 例1 在“观察凸透镜所成的像”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 c、d和e点,如图所示,同时调整光屏的位置,那么: 1)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图上出现的像最小;

第1节 透镜(导学案)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1节 透镜(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会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知道透镜的主光轴、光心; 2.知道透镜对光的作用; 3.知道透镜的焦点和焦距,并能画出透镜的三条特殊光路。(重、难点)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点拨 1.透镜:生活中的 、 、 、 等光学仪器的主要部件都是透镜。 2.透镜的分类: (1)仔细辨别,看下面这些透镜它们的薄厚有什么异同? 按结构分成两类:① ,(填字母)特点是 厚, 薄,叫做 ; ② ,(填字母)特点是 薄, 厚,叫做 。 (2)列举生活中的透镜?(图片展示) 3.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 (1)主光轴:通过 的直线叫做主光轴,简称 ; (2)光心:在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这个点的光的 不变,这个点叫做透镜的 ,可以认为薄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 。 活动二:透镜对光的作用(阅读课本P 91-92页“透镜对光的作用”部分,根据课本插图,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演示 结论:(1)凸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因此凸透镜也叫 ; (2)凹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因此凸透镜也叫 ; 活动三:焦点和焦距(快速阅读课本P 92内容,根据课本插图,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A B C D E F

1.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用字母表示。凸透镜两侧各有一个。 2.焦距:到的距离叫做焦距。用字母表示。 3. 凹透镜能使与主光轴的光变得(填发散、会聚),把折射后的光线反向延长,也可以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个点叫做凹透镜的焦点,但它是(填实、虚)焦点。 三.当堂检测 1.填空: (1)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作用; (2)是凹透镜;凹透镜具有作用; (3)是焦点,用字母表示; (4)是焦距,用字母表示。 2.关于透镜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因此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都会聚在焦点 B.凸透镜有焦点,凹透镜有虚焦点 C.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 D.通过凹透镜的光一定是发散的 3.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不允许随丢弃透明的装液体的饮料瓶,这是因为() A.该瓶具有凹透镜功能 B.该瓶具有凸透镜功能 C.该瓶具有平板玻璃功能 D.该瓶具有凸面镜功能 四.课后作业 1.完成课本P92页“想想议议”(动手作业); 2.课本P93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2、4题(正式作业);第三题做在课本上。 五.课后反思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导学案 实用版(包含参考答案)

3、在方框中填上适当的透镜: 一、总结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1)通过光心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 传播方向不变(沿直线传播);(2)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 会聚到焦点 。 (3)通过焦点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 与主光轴平行。 二、凸透镜(凹透镜)作图技巧:(1)先画光沿直线传播(用虚线表示); (2)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就是靠近主光轴,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就是远离主光轴; (3)经过光心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沿直线传播)。 4、无论是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还是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实际上都是因为光通过玻璃后发生 而产生的。 5、在森林中旅游时,请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因为饮料瓶内进入水后,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镜,对太阳光有__________作用,容易引发火灾。 6、如图所示,下列透镜属于凸透镜的是( ) 7、如图所示,下列 几种光学器材的示意图中能够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的是) 8、下列分别表示经过透镜后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9、关于透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 )解析:平行主光轴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的一点才是焦点 A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 .用凸透镜可以看清物体的细小之处 C .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两个焦点 D .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到主轴上的点一定是焦点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一节 透镜 1、中间 边缘 的透镜叫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_______作用,所以凸透镜又叫__________;中间 边缘 的透镜叫凹透镜,对光有_______________作用,所以凹透镜又叫___________ 2、画出透镜的光路图: 第6题图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 投影仪成像 放大镜成像 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的镜头后会聚於胶卷上, 4、在透明塑料片下压着一张报纸,塑料片上有一水滴,透过水滴看到报纸上的字比旁 边的字_______(填“大”或“小”),这说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镜, 它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 5、如图所示,对于左边的大写字母“F”,请你选择正确的字母代号填空。 ⑴在照相机底片上成的像为; ⑵用放大镜看到该字母的像的形状为。 6、下面是对凸透镜成像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只能成实像 B.凸透镜只能成虚像 C.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D.凸透镜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 7、下列中能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是() A.照相机 B.凸面镜 C.平面镜 D.幻灯机 8、手持凸透镜在人眼和课本之间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凸透镜在任何位置都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B.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远时,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C.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近时,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D.无论凸透镜放在什么位置都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9、关于透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用凸透镜可以看清物体的细小之处 C.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两个焦点 D.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到主轴上的点一定是焦点 T9解析:D,平行主光轴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的一点才是焦点 10、以下是小洋学习了关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的关于 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A.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 B.虚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 C.实像一定能用光屏承接 D.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导学案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导学案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授课人:袁嘉敏 第五章透镜(1)正确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知识和技能;图中可以标出凸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距和焦距;可以说,凸透镜会聚光,凹透镜发散光;能够正确解释趋同和发散。教学目标(2)过程与方法:学习用阳光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体验凸透镜对光的会聚效应;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物体,得到了两种透镜形状的不同特征。(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护光学仪器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主人翁意识;通过师生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心,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与和谐。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具教师:凸凹透镜、一套演示光学装置、老花眼镜和近视眼镜1。教学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影响;一种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2.教学难点:理解趋同和发散。引导启发式、讨论、合作、实验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学生:凸透镜教学过程介绍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展示透镜。今天,我们想在学生小组中学习沟通,并在设计课之前完成与镜头相关的内容。老师现在交给学生代表,让他用一票核对学生之前的1 课题里拿的是透镜,透镜一般是玻璃影展示课前做一学的知识的掌握或树脂制成的、透明的镜子,我做1的光路。程度,并为本节们学习的透镜至少有一面是球有学生试图回答课知识作铺垫面,或者两面都是球面。球面透比一比谁是小侦设计课前做一做镜只是透镜中的一种,例如散光探。眼眼镜的镜片就是柱面镜。光透过透镜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有什么规律没有?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究透镜。新课讲授教师活动(一)透镜的种类[活动1]下面大家垫面巾纸用手摸一摸一、透镜的分类和比较学生活动此环节重点突出2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热情明确本节课任务,让学生心中有数。设计意图学生垫面巾纸摸凸透镜、凹透镜在薄厚上的不同桌子上老师给的两个透镜,它们透镜。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边实验边思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引导学生小结归纳刚才的交流,考问题。得出透镜分两种:一种是中间小组交流,请一位相互合作学习的厚,边缘薄,叫凸透镜;一种是学生回答问题。学能力。中间薄,边缘厚,叫凹透镜。指导学生把凸透镜凹透镜的定义在教材上画出来。生说出两个透镜中间和边缘的薄教材上有的定义厚上的不同,一块直接在教材上画结合凸透镜、凹透镜实物,指出透镜中间厚,边缘出,发挥了教材哪是透镜的中间,哪是透镜的边薄;一块透镜中间的作用的同时节缘,强调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薄,边缘厚。关键就是比较透镜的中间和边缘的薄厚。约了记笔记的时学生在教材圈画间。凸透镜凹透镜的指导学生练习区分凸透镜、凹透定义。2 镜子:参见指导案例。实践巩固和改进学生刚才的活动成果。让学生阅读教学二、(二)主光轴和光心【活动二】阅读教材,了解主光轴阅读教材和画圈重材料,培养学生的光轴和光心。什么是光学中心?光学中心在哪里?强调阅读能力和发现信息的能力。光学中心在透镜上。如果两个表面是对称的,请学生回答:从教科书中学习透镜的光学中心在透镜的中心。光学中心是透镜的助产士。很容易找出光学透镜光学中心的重要特性是什么?光通过凸透镜光学中心的传播方向是什么?请画出通过凸透镜光学中心的光线。教师

第五章-第一节--透镜(教师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单元导语:在一个夏日里,大雨后小狗哈里在窝里的干草上睡大觉,这时在它窝上的薄塑料布上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雨水,已经露出笑脸的太阳公公将阳光透过积水照在哈里的身上。刚刚睁开眼的哈里想去哪里散步呢?正在这时哈里的尾巴被点燃了。天哪是谁干的呢?学习本章知识后你一定会找到答案! 第1节:透镜 课题:《透镜》 日期:年月日 【学习目标】 1.认识透镜、薄透镜、凸透镜和凹透镜。 2.知道什么是凸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虚焦点和焦距。 3.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知道利用凸透镜能产生平行光。 【温馨提示】学习工具:各类凸透镜、各类凹透镜、放大镜、平行光。 【学习流程】 主题一:凸透镜和凹透镜 学习要求: 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90,看上面两幅插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2、要知道那些是透镜及凸透镜和凹透镜。 3、要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 学法建议: 1、亲自用手摸体验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征。

2、想一想怎样区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3、独立完成后小对子先互相检查。 4、小对子、小组再讨论补充。 1、透镜:用透明物质制成的表面为球面一部分的光学元件,透镜能让光透过去,在进入和离开透镜时,光经两次折射而改变光路。 ,观察上面两幅插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2、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 90-91 (1)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边缘薄,中间厚。 凹透镜:边缘厚,中间薄。 薄透镜:透镜的厚度小于球面的半径。 (2)凸透镜的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用—-—-—-—表示光心:主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这个点的光传播方向不变。 3、很多光学仪器和日常生活用到透镜,请你举出几个例子。 放大镜照相机镜头投影仪的镜头眼镜的镜片 结论:边缘薄,中间厚是凸透镜;边缘厚,中间薄是凹透镜。 主题二:透镜对光的作用 学习要求: 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92游戏,观察上面两幅插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分别对光的作用。 学法建议: 1、亲自用凸透镜正对着光,体验凸透镜对光的作用。 2、用实验探究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3、独立完成后小对子先互相检查。 4、小对子、小组再讨论补充。

物理初二上教科版第五章第一节(透镜)导学案

物理初二上教科版第五章第一节(透镜)导学案 课堂目标导航 1、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 2、明白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重点〕 3、明白透镜的焦点的确定和凸透镜焦距的测量方法;〔其中凹透镜的虚焦点是难点〕 4、明白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别光线。 自主学习方案·预习与交流 ★温故★ 1.读图辨析:如图甲,凹面镜是利用球面的_________表面作为反射面,它对光有 _________作用,如图乙,凸面镜是利用球面的_________表面作为反射面,它对光 有__________作用。 ★知新★ 1.请你用擦镜纸隔着用手触摸放大镜和同学的近视眼镜的镜片,感受下它们外形特征 有什么不同。中间比边缘厚的是_________;中间比边缘薄的是_________。 2.课前自主探究:让放大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前后移动,直 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在光斑处放一根火柴或一张纸,几分钟后会出现什 么现象? 课堂导学方案·合作与探究 教学点1:课题引入 观看两幅火炬被点燃瞬间的图片,思考: 问题1:两次采集仪式中火炬在镜面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问题2:太阳光从相同的方向射过来,第一个火炬在镜子前方,第二个火炬在镜子的后方,这说明了什么? 教学点2:探究一:透镜的分类 问题1:同学们想想生活中周围有哪些东西上有类似的透镜? 问题2:同学们桌面上有一些透镜,小组讨论后试着将它们进行分类,能分几类? 【学点训练】一些透镜的截面如下图,在这些透镜中: 〔1〕属于凸透镜的是_____,从外部特征上看,它们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 〔2〕属于凹透镜的是____,从外部特征上看,它们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 主光轴:通过两个_____的直线。 光心:透镜的_____,凡是通过光心的光其传播方向_____。 教学点3:探究二:透镜对光的作用 1、提出问题: 问题1:取火用的透镜属于哪一种类型? 问题2:两种不同的透镜对光的作用相同吗?

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4篇)

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4篇) 教学过程设计篇一 1、引入课题 列举放大镜的镜片、眼镜的镜片、照相机的镜头、幻灯机的镜头、以及电影放映机、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的镜头、可以把教学内容事先绘制在胶片上用投影幻灯打在幕布上,方便课堂教学。 2、新课教学 让学生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各种形状的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截面形状,进而通过提问,认识这两种透镜。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引导同学先找出带有共性的特征,这些特征是什么?再分析不同类别的透镜有什么不同特征。用投影仪打出如下六个透镜的截面图,使学生能明确辨别出哪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用投影仪打出下面的`图,具体讲解薄透镜“薄”的含义。 教师介绍光具座等实验仪器及使用方法,应在演示台上边演示边讲解,讲述中应强调以下几点: (1)光源发出的光是平行光,从无穷远射来的光是平行光,前边所提到的太阳光也是平行光。 (2)让透镜正对着射来的平行光,这样入射光线将与主光轴平行,我们只研究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经过透镜发生折射的现象。 (3)注意观察光线经过这两类透镜折射以后是否能会聚于一点。(指导学生注意调节光屏位置) 学生开始实验,教师在学生中巡视,并进行指导,实验结束后提问。 演示实验可以用激光演示仪进行,如果没有条件可以用烟箱,不论用什么仪器,都应使学生能清楚地观察到,平行光经过透镜前后光的传播路径。 实验进行过程中,可以边让学生观察,边提问学生,以引起学生注意。 通过前边的实验同学们对光通过透镜前后的路径,以及两类透镜对光的作用有了比较深刻的感性认识、教师应通过图形对这两类透镜进行对比分析。 3、总结 研究两种透镜及它们对光线的作用,尤其是重点研究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教师可提问学生,由学生总结发言,以利于学生的思考与理解。 透镜的教案篇二 知识目标 (1)了解什么是凸,什么是凹; (2)知道凸的会聚作用和凹的发散作用; (3)知道凸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 (4)知道如何利用凸产生平行光。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各种,观察凸和凹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发散作用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会注意观察事物的本质特征,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通过对如何利用凸产生平行光的讨论和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利用冰对准阳光取火的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教育,激励学生为振兴中华努力学习。 教材分析

《透镜》教案...

透镜教案 【核心素养】 通过实验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并在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凸透镜和凹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服务人类的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 2、能在图中标出凸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3、能说出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教学重点】 1、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2、测量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会聚、发散。 2、会作透镜特殊光线光路图。 【教学方法】 体验式学习、引导式教学,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用具】 教师:凸、凹透镜、老花眼镜、近视眼镜,放大镜,大的透明塑料球。 学生:LED手电筒,凸、凹透镜各两个(焦距差距大些),白纸,三支激光笔(带套筒)。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引 入 【激趣质疑】画外音——这是2006年8月发生 在重庆的一场森林火灾,这场大火仅6个小时 就燃过500多亩。但是,你知道引起这场火灾 的罪魁祸首是什么吗?竟然是一瓶没有喝完的 矿泉水! 【导入课题】待学生议论后,进一步引导:同 学们想知道一瓶矿泉水为什么会闯下这么大的 祸吗?要解决这个困惑,学习今天的知识你就 能理解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章的第一节 ——透镜。 【板书课题】 §5—1 透镜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感受火灾的无情和不可 思议的火灾原因,激发学生的求知的兴趣和解 开谜底的愿望,投入本课的学习。) 生:(议论质疑)半 瓶没喝完的矿泉水 能有这么大的破坏 性吗? 二、 自主探 究 师:(讲授概念) 由透明物质制成的光学元件统称为透镜,也就 是都可以叫做透镜。如玻璃、水晶、石英、树 生:了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