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305.50 KB
- 文档页数:4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一、教材分析《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这一章节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3的内容。
从总体看,这一课题是化学计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今后化学学习中的一项重要技能,它属于化学计算技能。
而化学计算的学习在初中乃至以后的高中阶段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要求学生思维敏捷、逻辑性强、计算能力强,将思维从定性分析转换为定量分析,从而更好地掌握化学方程式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是化学基本计算知识,虽然属于化学计算范畴,但是对于数学方面的计算要求并不高,只要能正确列出比例式,求出最终结果就可以了。
所以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对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的理解和掌握,会根据题意,正确无误的列出其之间的比例关系,在计算过程中还要严格要求其解题格式和步骤,培养他们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二、学情分析完成前四单元的学习后,学生通过对身边的物质空气、水等内容的学习,对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有了大致的了解,通过对分子、原子、化学式、化合价等化学用语的学习也已经具备了学习化学的能力,但这些大都是存在于定性方面,对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将帮助学生实现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以及对化学反应从定性到定量认识的转变。
三、教学目标1. 知道质量守恒定律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依据;2. 学会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掌握解题步骤和格式;3.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学科发展的重大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2.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要规范化。
教学难点:训练和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引入】观看视频《长征5号火箭发射》。
【过渡】我国长征五号火箭历经十年终于研发成功,以液氢为燃料,液氧为助燃剂,是我国最大推力的火箭。
【提问】若火箭升空携带4kg的液氢,至少需要多少千克的液氧来满足这些液氢的完全燃烧?【回顾】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并说一说该化学方程式提供了哪些信息?【讲解】2H 2 + O 2 =====点燃 2H 2O“质”: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生成2个水分子;每4份质量的氢气跟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3的内容,上承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是化学中定量研究的真正体现和具体应用,也是化学计算的重要组成和基础,并能为后面有关含杂质等计算做好准备,故学好本节内容知识极为重要。
2、课标分析:学习利用质量关系、比例关系定量认识化学反应,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3、核心素养目标:1.培养定量观、守恒观、元素观等化学观;2.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培养按照化学特点去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和熟练的计算技能4.学情分析:化学计算始终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本课题研究的计算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用一定量的反应物最多可得到多少生成物(例1)?要制取一定要生成物,最少需要多少反应物(例2)?无论是哪种计算问题,其关键点是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在本课题的学习中,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有:化学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特别是未将化学方程式最终配平。
只利用一个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而未计算几个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
计算过程中忘记带单位。
四、已知条件中同为反应物或同为生成物时,列比例式出现错误此外,学生在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往往容易忽视化学过程,不重视化学反应的实际意义,忽视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前提,只看重数学运算的结果,将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简化为数学比例式的简单计算,这一点在教学中应予以重视。
.5.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2)难点:物质之间量的关系。
二、说教法好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学习,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可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因此选择好的教法,是我们教师所追求的,本节课本人所采用的教法是: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主,教师的引导点拨为辅,让学生在对例题进行自我解答,经过讨论、对比、辨析、交流和小结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自己不知不觉地获取了新的知识和掌握了新的技能,并且利用多媒体展示出具体的真实情景素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用学生竞赛形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改变了“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的状态,符合新课改理念和要求,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5.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方法。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简单的化学反应,本节课将引导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化学方程式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在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不深,计算方法不明确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
2.在实际问题中,如何正确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化学实验器材和药品。
2.准备一些典型的例题和练习题。
3.制作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发生了什么变化,物质的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引出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典型的化学方程式计算问题,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计算的方法和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例题进行计算。
教师在旁边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类似的计算题,检验自己是否掌握了计算方法。
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分析。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明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正确掌握计算的格式和步骤。
2、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化学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比,初步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和量的关系。
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和熟练的计算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精神。
【学前分析】
本节课在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相对原子质量、化学式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对化学知识进行定量分析。
知识本身并不难,关键是使学生自己思考、探索由定性到定量的这一途径,并使之了解化学计算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在计算过程中,对解题格式、步骤严格要求,培养他们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教学难点】 1、物质间量的关系;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要领及关键。
【教学模式】“问题—探究”模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学会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正确掌握计算的格式和步骤。
第二课时:反馈练习,熟练掌握,并能达到综合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目的。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氢气是未来汽车的理想燃料。
1Kg的氢气就能供一辆功率为50KW的汽车跑大约100Km。
水是生命之源,找到合适的催化剂,即可利用光能将水分解制取氢气。
[学生讨论]
可能得到的结果:
1、无从下手。
2、根据化学式计算,求出水的质量。
3、利用化学方程式解题。
等。
[教师点拨]
1、若学生根据化学式计算,应给予肯定。
但叮嘱他们在使用此法解题时,应说明所得氧气中氧元素即为水中氧元素。
困惑:若某种元素没有全部转化为某种物质,求该物质的质量怎么办呢?
2、若利用化学方程式解题。
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引导回忆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引导回忆]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以电解水的反应为例)
1、表示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2、表示每36份质量的水完全反应,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
[试一试]
思路2:利用化学方程式来计算。
学生试着计算(由学生自己做的目的是:在清楚解题思路的基础上,自己先探讨解题格式)。
[学生讨论] 由利用化学方程式得出正确答案的同学说出解题过程。
课件展示解题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课件展示]练习1:加热分解6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g氧气?
学生与老师一起完成。
[强调格式]课件演示。
[总结步骤]
1、设未知量(未知数后不加单位);
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完整、准确,指出若不配平,直接影响计算结果);
3、计算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4、标出已知量、未知量;
5、列出比例式;
6、解比例式(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7、简明地写出答语。
[课件展示]练习2
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可制得生石灰和二氧化碳。
如果要制取10t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
[学生独立完成]
[课件展示]练习3、练习4。
[发现小结]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三个要领,三个关键”。
[课堂练习5]发现能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的规律。
[小结]化学反应计算的几种方法。
[作业]:1、6.2g磷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消耗氧气的质量是多少克?生成多少克五氧化二磷?
2、在实验室中,可以利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要制得3.2g氧气,需氯酸钾多少克?
【板书设计】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解题步骤:[解] (1)设未知量
(2)写出方程式并配平
(3)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
(4)列出比例式,求解
(5)答
第二课时
[复习引入]
1、方程式计算的步骤有哪些?计算的要领和关键是什么?
2、化学反应计算时的基本思路有哪些?
[例题1] :电解90g水能生成多少g氢气?合多少升?(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为0.09g/L)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作适应的讲解。
[例题2]:加热分解6g高锰酸钾所得的氧气,若改用过氧化氢制同质量的氧气,需分解多少克过氧化氢?
[例题3]:煅烧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100t,生成二氧化碳多少吨?若石灰石中的杂质全部进入生石灰中,可以得到这样的生石灰多少吨?
【板书设计】小结:三个要领:1、步骤要完整;
2、格式要规范
3、得数要准确
三个关键:1、准确书写化学式
2、化学方程式要配平
3、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