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类 最有思想的头脑风暴
- 格式:docx
- 大小:4.40 MB
- 文档页数:4
这17个头脑风暴方法总有一款适合你-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这17个头脑风暴方法总有一款适合你!创造力是一块肌肉——需要时刻锻炼才能保持活跃的状态。
但是正如一块肌肉,倘若你不偶尔用心改变锻炼方式,创造力也会习惯于日复一日的相同练习。
如果你曾被自己的思维桎梏,那么不妨尝试以下的办法:1. “. 罗琳”式头脑风暴:我们对.罗琳的传奇故事一定不陌生,据说她曾经将哈利波特的故事片段写在餐巾纸上。
先不管这传奇的真假,但是当你有灵感的时候,即时把这些金点子记下来是个很好的训练方法。
你知道在餐巾上写字有多让人恼火吗它不是个好平面,但却会让你写的东西更特别。
所以去餐厅吃顿饭,点杯咖啡,试试看吧。
2. 每天写下10个想法:这是我最喜欢的(也是最标准的)训练“创意肌肉”的方法之一。
每天写下10个你认为实现它会很有趣的想法。
不用担心它们会占用多长时间来写,或是要花费多少预算,甚至都不用管它们是否实际——你只需要让你的大脑自由地四处漫步,然后相信你的大脑,只要是它认为可以实现的,那就记下来。
几天过后,你就会惊觉自己怎么有这么多的好点子。
3. 头脑风暴每个不可能的想法:这就好像从背后慢慢接近创造力。
下次,当你正在开会,所有人都在时,你提议“我们来写下所有的好点子吧”,如果思维卡住了,那就尝试其他方向。
写下所有你认为“不可能解决的事”。
有意思的是,这个做法往往会让大家想出很明显,并且非常棒的解决方案,实施起来可能相当得疯狂。
4. 用你的非惯用手写字:这是我在大学里的一节诗歌课上学到的。
为了强调极简主义的重要性,老师让我们用自己的非惯用手写诗。
当你这样写字时,你会感到很沮丧,因为你写得很慢(而且很潦草),所以你的潜意识就会默默**不必要的词,让文字直达你内心最想表达的东西。
最后的结果呢是一篇短小精悍但却充满力量的佳作。
试试吧——任何素材都行。
5. 把你想说的画下来:就算你不是一名插图画家,依然有办法用符号,数字来表达你的话语。
头脑风暴的17种方法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头脑风暴是一种常用的思维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快速产生创意、解决问题。
下面将介绍17种常用的头脑风暴方法,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1. 多元思考法:鼓励所有成员分享不同的观点和思路,以获得更广泛的创意。
2. 逆向思维法:寻找问题的反面,尝试倒转思维,从对立面出发,找到新的解决方案。
3. 自由联想法:不受道德、现实等限制,随心所欲地提出各种有可能的主意。
4. 孤立思考法:把一个问题看作是一个个孤立的部分,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发散出尽可能多的创意。
5. 画图法:运用图画或图表来帮助组员更好地理解问题,并能够更清晰地表达和交流创意。
6. 成组思考法:将人员分组,鼓励他们在小组内积极讨论和互动,使头脑风暴的效果更好。
7. 聚焦思考法:围绕一个核心问题或目标进行深入思考,尽量避免分散思维。
8. 记录法:在头脑风暴的过程中,及时记录下所有的创意和想法,以免遗漏。
9. 创造性提问法:提出一系列激发创意的问题,引导团队成员开放思维。
10. 聆听法:积极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借鉴他人的创意,以促进团队合作和创新。
11. 集体绘画法:利用绘画方式,让每个人在纸上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整合各人的想法。
12. 随机连接法:通过随机连接两个或多个不相关的概念,产生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13. 反转思考法:从预期的结果出发,逆向思考如何阻止或改变此结果,以找到新的解决方案。
14. 物体移位法:将一个物体或想象出的东西,放在一个与之无关的环境中,观察其可能带来的转变和灵感。
15. 快速写作法:给团队成员几分钟时间,快速写下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以激发头脑风暴的创意。
16. 角色扮演法:在思考过程中,让不同的成员扮演不同的角色,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17. 关键词联想法:通过关键词之间的联想,产生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这些头脑风暴方法都是经过实践和总结的,对于激发灵感、解决问题、促进创新都有很好的效果。
13个头脑风暴案例1. 新产品开发。
在新产品开发阶段,可以组织团队成员进行头脑风暴,以挖掘出更多的产品功能、设计元素和营销策略。
通过多角度的思考和讨论,可以为新产品的开发提供更多的创意和灵感。
2. 解决问题。
面对困难和问题时,可以通过头脑风暴来寻找解决方案。
团队成员可以共同思考问题的根源,找出各种可能的解决途径,从而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3. 创意营销。
在市场营销策划中,可以利用头脑风暴来构思创意营销活动和广告宣传。
通过多方面的思考和灵感碰撞,可以打造出更具创意和吸引力的营销策略。
4. 项目规划。
在项目规划阶段,可以组织团队成员进行头脑风暴,以挖掘出更多的项目目标、任务分工和执行计划。
通过多方面的思考和讨论,可以为项目规划提供更多的创意和可行性方案。
5. 创业创新。
创业者可以利用头脑风暴来寻找创新商业模式和产品理念。
通过多角度的思考和讨论,可以为创业提供更多的创意和商业机会。
6. 团队建设。
在团队建设活动中,可以通过头脑风暴来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通过共同思考和讨论,可以增进团队成员之间的理解和信任,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7. 教育培训。
在教育培训课程中,可以利用头脑风暴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多方面的思考和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 社会公益。
在社会公益活动中,可以组织志愿者进行头脑风暴,以寻找更多的公益项目和服务方式。
通过多角度的思考和讨论,可以为社会公益提供更多的创意和可持续发展方案。
9. 政策制定。
在政府部门和组织机构中,可以利用头脑风暴来制定更加符合民生需求的政策和法规。
通过多方面的思考和讨论,可以为政策制定提供更多的创意和民生关怀。
10. 研究探讨。
在学术研究和科研项目中,可以组织研究团队进行头脑风暴,以挖掘更多的研究思路和实验方案。
通过多角度的思考和讨论,可以为研究探讨提供更多的创意和科研价值。
11. 文化创意。
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可以利用头脑风暴来构思更具创意和艺术价值的作品和产品。
管理方法-- 頭腦風暴法头脑风暴法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幺,你和我仍然都只有一个苹果。
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种思想,那幺,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
——肖伯纳(英国大文豪)直升飞机扇雪美国北部某地区冬季格外严寒,大雪纷飞,电线上积满冰雪,大跨度的电线常被积雪压断,严重影响了通信。
过去,许多人试图解决这一问题,但都未能如愿以偿。
后来,电信公司经理尝试着解决这一难题。
他召开了一次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是不同专业的技术人员,同时他要求与会人员必须遵守以下四项原则:——自由思考即要求与会者尽可能解放思想,不受拘束地思考问题并畅所欲言,不必顾虑自己的想法或说法是否符合常规做法和逻辑。
——延迟评判即要求与会者在会上不要对他人的设想品头论足,不要发表“这主意好极了”、“这种想法太离谱了”之类的贬抑或赞誉之词。
至于对设想的评判,留给会后组织人员来考虑。
——以量求质即鼓励与会者尽可能多地提出设想,以大量的设想来保证有价值的设想的产生。
——结合改善即鼓励与会者积极进行智力互补,自己提出设想的同时,注意考虑如何把两个或更多的设想结合成一个更完美的设想。
按照这种会议规则,大家纷纷发表意见。
有人建议设计一种专用的电线清雪机;有人想到用电热来化解冰雪;也有人建议用振荡技术来清除积雪;还有人提出能否带上几把大扫帚,乘坐直升飞机去扫电线上的积雪。
对于这种“坐飞机扫雪”的设想,大家心里尽管觉得滑稽可笑,但在会上无人提出疑义。
有一位工程师在百思不得其解时,听到用飞机扫雪的想法后,突发奇想,一种简单可行且高效率的清雪方法就此产生了。
他想,每当大雪过后,出动直升飞机沿积雪严重的电线飞行,依靠高速旋转的螺旋桨产生的风力即可将电线上的积雪迅速吹落。
于是他马上提出“用直升飞机扇雪”的新设想,这个设想又引起其它与会者的联想,有关用飞机除雪的主意一下子又多了七八条。
不到一小时,与会的10名技术人员共提出90多条新设想。
寻找工作创意的有效方法——头脑风暴(含思维导图)许多职场管理者在面对一些需要创意的任务时,经常组织会议,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共同思考。
在行政单位把这叫“务虚会”,在企业里,许多领导把称为——头脑风暴。
但什么是头脑风暴呢?一、“头脑风暴”的由来头脑风暴法由美国著名创意大师亚历克斯·奥斯本(Alex Osborn)提出。
奥斯本是一家著名的广告公司的创始人,1938年,他的公司出现危机,很多重要客户和员工流失。
为了挽救公司,奥斯本想出一套增加“创意”的做法,利用团队合作,结合业务、设计、文案等各类不同角色的人员,合力寻求出更强、更多的创意。
在公司内部不断地进行实验后,1942年,奥斯本在《思考的方法》这本书中,第一次公开提出了“头脑风暴”的概念。
二、“头脑风暴”的理念头脑风暴的基本理念是:如果想要获得很好的点子,首先要获得很多的点子;通过获得很多的点子来激发出很好的点子。
这种个体头脑之间风暴式的化学反应,带来了“1+1远远大于2”的可能性。
日本松下公司对头脑风暴的尤其推崇,仅在1979年内,松下公司通过头脑风暴获得了170万条设想,平均每个员工三条。
日本著名创造工程学家志村文彦,也曾用头脑风暴法帮助日本电气公司,获得了58项专利,降低成本超过210亿日元。
三、运用“头脑风暴”的关键点为什么头脑风暴法,能有这样的威力?其实他就是把每个人的个体大脑,连接在一起,通过激发,形成群体效益。
这其中的关键——连接是基础,激发是核心。
如果只是简单的拼揍是无法形成合力的。
这就需要在运用头脑风暴法时,遵守严谨流程,把参与的所在个体连成“全集”,然后,通过引发联想,激发出新的创意。
四、“头脑风暴”思维导图针对职场中,如何开展好头脑风暴法,笔者整理了具体思维导图,明确了组织原则和组织形成,供大家学习借鉴。
(所有图片来源网络)。
17种头脑风暴法,每一种都是经典头脑风暴是由美国广告专家奥斯本提出的概念,是一种适合个人或团队一起不受限制的讨论、提议的过程。
这种过程往往能够打破沉默的现场气氛,创造出有价值的方案和想法。
随着头脑风暴概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它收集写作构思、方案创新、意见收集、事项决策等。
在本篇文章,我们一起来探讨17种不同类型的头脑风暴法!卓有成效的头脑风暴法1.“J.K.罗琳”式头脑风暴:你是否曾提说过这样的故事,一位名为J.K.罗琳的女作家在吃饭的时候想到一些好的写作片段,就记录在餐巾纸上。
就餐完毕后,就将这些片段添加到书本中。
她就是哈利波特系列丛书的作者,能够珍惜每一次碎片时间产生的灵感。
2.每天写下10个想法每天坚持10个想法对大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是人类大脑和肌肉是一样的,坚持锻炼,就会让大脑变得更加强大。
3.头脑风暴每个不可能的想法不要因为自己的想法或方案太过幼稚而不敢于发言,在团队头脑风暴的时候,不妨大胆说出你脑洞大开的答案。
4.用你的非惯用手写字使用非习惯手写字能够让你把重要的文字记录下来,删繁就简,每一个词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重点。
5.把你想说的画下来绘制图案看似比书写文字耗费的时间长,但是图案更符合人类的大脑记忆。
或许这样的一个绘制过程,会帮助大脑产生有一些不错的主意。
6.使用记忆搭建尝试让大脑记忆眼前的内容,不管是文字、图像还是音频。
相信强迫自己大脑去记忆,总会有惊喜发生。
7. 边写边说如果你是一个作家,当陷入写作瓶颈的时候,不妨边写边说,让自己沉浸在虚拟的文学世界里,总会等到混沌初开的那一刻。
8. 带根笔散步想法或点子总是不经意地冒出,毕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你应该立刻拿出笔和纸,记录下这一闪而过的念头。
或许会为今后创作提供非常大的帮助。
9.进行一场“点子风暴”这是一种传统的头脑风暴法,和团队成员一起围绕主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MindMaster思维导图适合在该场景下使用,帮助团队收集灵感,整理思路。
13个头脑风暴案例1. 新产品开发,当公司需要推出新产品时,可以组织一个头脑风暴会议,邀请各个部门的员工参与,共同讨论产品的特点、功能、市场定位等,以便找到最佳的产品方案。
2. 营销策划,在制定营销策略时,可以进行头脑风暴,让团队成员提出各种创意的营销方式,如活动策划、广告宣传等,以吸引更多客户。
3. 解决问题,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可以组织头脑风暴,让团队成员共同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快速有效地解决困难。
4. 提升服务质量,为了提升公司的服务质量,可以进行头脑风暴,让员工提出各种改善服务的建议,以提升客户满意度。
5. 创新项目,在推进创新项目时,可以组织头脑风暴,让团队成员提出创新点子和方案,以推动项目的进展。
6. 团队建设,在团队建设活动中,可以进行头脑风暴,让团队成员共同讨论团队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以促进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7. 解决矛盾,在团队内部出现矛盾和分歧时,可以进行头脑风暴,让团队成员共同探讨问题的根源,以找到解决矛盾的方法。
8. 制定计划,在制定工作计划和目标时,可以进行头脑风暴,让团队成员提出各种可行的计划和目标,以推动工作的顺利进行。
9. 创业创新,在创业初期,可以进行头脑风暴,让创业团队成员提出各种创新的商业模式和经营方案,以推动创业项目的成功。
10. 解决技术问题,在技术研发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可以进行头脑风暴,让团队成员共同探讨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以推动技术研发的进展。
11. 制定政策,在制定公司政策和规定时,可以进行头脑风暴,让员工提出各种合理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公司制度的完善。
12. 提升团队效率,在工作中提升团队效率时,可以进行头脑风暴,让团队成员提出各种提升效率的方法和工具,以提高工作效率。
13. 制定预算,在制定公司预算和财务计划时,可以进行头脑风暴,让团队成员提出各种合理的预算方案,以保障公司财务的稳健。
总结,头脑风暴是一种高效的创意方法,可以帮助团队成员共同思考和讨论,激发出各种创新点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5种有效的头脑风暴技巧让你的想法流动起来头脑风暴是一种用来激发创造力和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思维工具。
通过集体或个人的努力,头脑风暴可以帮助我们产生大量的创意和想法。
然而,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遇到想法不流畅的问题,这就需要一些有效的技巧来让头脑风暴更加高效。
本文将介绍5种有效的头脑风暴技巧,帮助你的思维流动起来。
1. 自由发散法自由发散法是头脑风暴中最常用的技巧之一。
在这种方法中,你需要将所有的想法都写下来,不管它们是否看起来有用或者可行。
这样做可以释放你的思维,让你不再受限于传统的思维模式。
你可以使用一张白纸或者一个智能手机应用来记录你的想法。
记住,在这个阶段,不要对你的想法进行任何判断或者筛选。
2. 角色转换法角色转换法可以帮助你从不同的视角来看问题,激发创造力。
在这种方法中,你需要设想自己是一个与你完全不同的人,比如一位科学家、一位企业家、或者一位音乐家。
然后,尽量多地想象自己从这个角色的视角看待问题,并产生相应的解决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打破常规思维,帮助你发现一些独特的想法。
3. 形象化法形象化法是一种利用图像和符号来激发创造力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你可以画画、剪贴图片、或者设计符号来代表你的思维。
这些图像和符号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你的想法,并且激发更多的创意。
你可以将这些图像和符号放在一张大纸上,以便更好地展示和组织你的想法。
4. 分组法分组法是一种将相似的想法归类,并找出它们之间联系的方法。
在这一过程中,你可以将所有的想法写在卡片或者便签上,并将它们放在一起。
然后,对相似的想法进行分类和分组。
通过这种方式,你可以更清楚地看到不同想法之间的关联,并更好地发展和扩展你的创意。
5. 逆向思维法逆向思维法是一种通过反向思考问题来激发创造力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你需要打破常规思维模式,反向思考问题,并找到与传统思维相反的解决方法。
例如,如果你的问题是如何提高销售额,你可以想象自己是一位顾客,然后思考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并提出一些非传统的解决方案。
书名:异类
副标题:用软实力思维解决人生发展问题
作者:刘兴奇
出版时间:2013年
内容简介
1、中国教育界犀利、现实的人生发展规划著作。
2、该套丛书阐述了思维、沟通、情商、性格、眼界、格局等软实力的具体培养方式。
3、它提出了知识的价值层次理论,回答了“为什么读书改变不了命运”这样一个普遍性困惑。
4、它从新的角度解读了自我认识方式、目标导向思维、职业定位步骤、创业观察力培养等系列人生发展理论。
作者简介
刘兴奇,现任软实力公司总裁,80后创业人物,著《大学生的坟》、《异类》等书籍,研究集中于商业模式、营销管理、品牌战略等领域。
作者经历曲折,业界跨度堪称奇迹。
高中因贫困每餐用一个辣椒下饭,后来他创办的软实力公司是中国第一家软实力教育企业;大学因内向而躲在门后面看同学们开班会,现全国演讲上千场,为上百万人答疑解惑;他大学选错专业、考错研、去错公司,最后创业。
曲折的人生经历,给了他丰富的人生感悟和思想,并极大提升了事业能力,他搞教育、拍电影、做投资,自称人生目标是集“企业家、教育家演讲家、主持家、作家、导演家”等多家于一体的“杂家”。
书的目录
第一章教育
我们犯的最严重的错误,就是对分数、对大学、对文凭的畸形认知。
让我们来数数我们几十年来在中小学、大学教育中犯下的种种罪恶。
第二章软实力
大部分人只是游离在知识和技能之间,永远也体会不到拥有软实力的美好。
你十多年来学了一堆知识,但没有价值。
第三章认识你自己
自我认识的两种具体方式。
做一些艰难决定的三种方法。
找到合适工作的两个步骤。
第四章目标
什么是目标导向思维?怎么找到你的目标?如何把目标计划分解为现实?
第五章情商
情商之于求职面试。
情商之于销售管理。
提高情商的具体步骤。
第六章大学
悲剧人生都是后知后觉,走在了人生的后面。
“大学到底读什么”的精确回答。
第七章人生发展
改变现在生活状态的四种方法。
只需四步就可做好人生规划。
走向社会后的三个发展步骤。
第八章情感
情感万言大总结。
拥有稳定情感的五个前提。
第九章人生感悟
防堕心经之动力来源:产生自驱力的五种方式。
为什么有些人一辈子没发展起来?用什么来衡量生命?
书中犀利语句
这种“不懂就问”的人,在小学被认为是好学生,在社会上就被认为是白痴了……为什么很多人不读书?因为他们从小到大一辈子从未感受过学习的力量……不是读书改变不了命运,是读了那些没用的书改变不了命运……读书就是隔时空与作者交流思想。
我们犯的最严重的错误,就是对分数、对大学、对文凭的畸形认知……差生这个词语几十年来扼杀了无数人才……中学是很多人人生悲剧的起源……在这个时代,精英存在于社会……学生,他们离电脑越来越近,离信息越来越远;离娱乐越来越近,离书本越来越远;会死记硬背的越来越多,会搜索信息的越来越少;会娱乐的越来越多,具有独立思考辨别能力的越来越少。
大部分人只是游离在知识和技能之间,永远也体会不到拥有软实力的美好……如果以下棋来做比喻,识字、算数、学电脑和英语等,只不过是在获得一种工具性能力,就相当于你在学“马走日象走田”这些基本规则,至于“布局、判断、预测、应变”等能力,才是高手真正具备的能力,也就是软实力的精妙所在。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概括为:富裕者跟贫困者玩不到一块,有思想者看不惯幼稚者,“学术派”看不惯“活动派”,“创业派”看不惯“死读派”,颓废者看不惯上进者,呆板者看不惯世故者,上进者找不到共鸣者。
经历少的人一般比较幼稚……如果你不想被别人骗,你就得经历各种事情,直到什么东西都骗不了你。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这些没目标的人会傻不啦叽地去考级,考完四级考六级,考完六级考八级,如果下面还有级,他会傻不啦叽地一直考下去,直到没得考为止。
因为他自己确实不知道要学到哪个状态才能达成什么目标。
你的目标决定了你现在要做的事情,而不是你现在在做的事情,决定了你的目标。
这个社会的规则是:挑战越大,成长越快,竞争越小,废的越多……有些人整天想着创业发财当老板,基本的销售经验和能力都没有,我觉得还不如去歌厅多点几首“梦醒时分”。
夫妻相处就不需要情商了吗?多少夫妻都抱怨对方不体贴不细腻不浪漫像木头然后被外人横劈一腿温柔一刀给结果了。
大学生们在享受着人生最快乐的时光:每月有月薪,睡到自然醒,醒了看电影,饿了去吃饭,饱了玩游戏,孤独的时候看小说,寂寞的时候谈恋爱,人间极乐,莫过于此……富二代们都出国读书去了,留下一堆平二代:小学没学才艺,大学受尽憋屈;大学没能出国,尽享垃圾教育。
毕业茫然四顾之际,一个声音传来: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农村去,那里大有可为。
于是孩子们群情“鸡粪”: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这个社会,相当一部分人都是靠专业技能生存的,他们也确实不需要有什么强悍的思维能力来整合六合八荒,或指点江山气吞万里如虎。
说大学很多空余时间不知道干什么的,一看就知道是大一的,他们起码还知道什么是课余时间,大二大三大四的人是不知道什么叫课余时间的,对于他们来说,每天都是课余时间。
很多大学生都喜欢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把自己封闭起来,自得其乐,比如活在QQ里觉得不爽,因为毕竟有些“异类”,于是就搬到人人网里去了,因为里面都是“同类”。
什么人都有得救,孤陋寡闻的人肯定没得救……很多人悲叹人生:为什么别人不努力都比我混得好?原因很简单,因为你是努力的苦逼……很多时候,苦逼者的结果不一定比颓废者好,因为“努力不在点上”。
我要很现实地告诉部分考研的同学:如果你考的是个烂专业,三年下来你会比专业更烂;如果你考的是个烂学校,好的工作单位基本轮不到你;如果你去了个烂地方,那孤陋寡闻这四个字基本跟你划等号。
部分人一辈子就在无数次“激动、颓废、再激动、再颓废”中轮回,直至老去。
有一天你会发现,如果你对未来失去了信心或充满了恐惧,那是因为你放弃了学习。
只
有无知会让你绝望,其他都不会。
很多人老是抱怨社会不公,这个社会的各种资源都被少数人垄断了,所以穷人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
但他们还是忽略了一点,那就是没人限制你学习,没人阻拦你变得更智慧,没人阻拦你以智慧的方式实现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