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风”校本德育的实施策略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3
君子教育主题活动方案设计君子教育主题活动方案设计一、活动目标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道德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律能力。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活动内容1. 推动德育活动在学校的全面开展。
(1)开展德育主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解,通过讲述君子故事、传统文化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正面情感。
(2)组织“君子礼仪知识竞赛”,通过比拼学生对于君子礼仪的掌握情况,增加学生对于君子教育主题的认识。
(3)举办“君子文化展览”,组织学生展示君子礼仪、君子文化、君子精神等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君子教育的兴趣和热情。
2. 建设与君子教育相关的特色活动。
(1)开展君子行为规范教育,制定明确的君子教育行为规范,并进行宣传,引导学生时刻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
(2)举办君子茶道体验活动,邀请专业茶艺师为学生进行茶艺表演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素养和仪态。
(3)组织君子书法比赛,以提高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并通过书法艺术的练习和比赛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
(4)开展君子音乐鉴赏活动,组织学生欣赏古典音乐和君子音乐,并通过音乐鉴赏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品味。
3.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律能力。
(1)组织学生参加君子主题演讲比赛,通过演讲比赛,鼓励学生展示个人风采和才华,并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2)开展君子道德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公益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主动参与意识。
(3)进行君子养生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意识,通过健身操、养生讲座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身体素养。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1)开展君子团队拓展活动,通过拓展训练等方式,锻炼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2)组织学生参加君子礼仪培训,加强学生的社交礼仪意识,提升他们的社交技巧和沟通能力。
君子教育实施方案
君子教育是一种注重品德修养和人格培养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
格和高尚的品德。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君子教育成为了教育界和家长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那么,应该如何实施君子教育呢?下面就来探讨一下君子教育的实施方案。
首先,君子教育的实施需要从学校教育入手。
学校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重要
场所,教师们应该注重对学生品德的培养,注重教育学生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心的人。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品德教育课程、举办德育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责任感。
其次,家庭教育也是君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庭是孩子们性格和品德的第
一课堂,父母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孩子们品德修养的榜样。
父母可以通过家庭教育、家庭活动等方式,教育孩子做一个懂得感恩、懂得尊重他人的人。
此外,社会教育也应该加强对君子教育的实施。
社会是孩子们成长的环境,社
会的风气和文化对孩子们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
社会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如媒体宣传、社会活动等方式,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总之,君子教育的实施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
才能够真正培养出有道德、有责任心的君子后代,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希望各界人士能够共同关注君子教育,共同致力于君子教育的实施,让我们的下一代成为真正的君子。
用“君子文化”促进德育特色发展策略研究一、君子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君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之一,它主要包括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和价值体系。
君子文化追求为人的完美与圆满,主张以“仁爱”、“诚实”、“忠诚”、“礼仪”、“责任”等为基本准则,并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式来实现自身的价值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君子文化在德育中的作用与意义1. 培养道德品质。
君子文化强调道德的规范与修养,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其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道德观念。
2. 塑造个人魅力。
君子文化注重个人修身养性,通过注重修养和涵养,培养学生的内在品质,塑造个人魅力,使学生具备吸引力和影响力。
3. 彰显美德典范。
君子文化追求以身作则,鼓励学生成为他人学习的榜样,通过君子的行为与言谈举止,传播道德的典范与价值观念。
三、君子文化在学校德育中的具体策略1. 引导学生注重修身养性。
通过开展修身养性的活动与课程,引导学生注重个人品德的培养,培养学生具备高尚的品德情操与自律能力。
2. 培养学生的社交礼仪与人际关系。
通过开展礼仪教育与人际交往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社交礼仪,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让学生成为懂得尊重与关心他人的君子。
3.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奉献精神。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与志愿者服务,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奉献精神,激发学生关心他人,服务社会的热情与意识。
4.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与修养。
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修身养性,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与生活方式。
5. 弘扬君子文化的经典作品与故事。
通过讲授君子文化的经典作品与故事,让学生深入了解君子文化的内涵与价值观念,激发学生对君子文化的兴趣与热爱。
四、君子文化在德育中的实施策略1. 建立君子文化特色学校。
通过制定君子文化教育的目标与计划,注重对学校的建筑布局、环境氛围以及师生交往等方面进行规划和营造,形成浓厚的君子文化氛围。
2. 以学生为中心的德育模式。
用“君子文化”促进德育特色发展策略研究【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君子文化与德育特色发展的关系,探讨了君子文化在德育特色发展中的作用和应用策略。
首先介绍了君子文化的内涵和特点,然后分析了当前德育特色发展的现状。
接着探讨了君子文化对德育特色发展的影响,提出了建立君子文化与德育特色发展的关联机制的重要性。
在结论部分强调了君子文化对德育特色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本文旨在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参考,促进德育特色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平。
通过建立君子文化与德育特色发展的关联机制,实现德育目标的有效达成。
【关键词】关键词:君子文化、德育特色、发展策略、研究、内涵、特点、现状分析、影响、应用策略、关联机制、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君子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一直以来都在教育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德育特色发展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当前,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道德底线的不断下滑,德育特色的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研究君子文化如何促进德育特色发展,对于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君子文化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注重道德修养、家庭和睦、社会治理和民族和平。
它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实践要求,为德育特色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研究君子文化对德育特色发展的影响以及君子文化在德育特色发展中的应用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此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探索君子文化如何促进德育特色发展,提出相应的应用策略和建立关联机制,为我国德育特色的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1.2 研究意义君子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德育特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君子文化在德育特色发展中的应用策略,旨在挖掘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品质和道德准则,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全面提升。
君子文化注重品德修养、慎言慎行、礼仪规范等方面的培养,能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和忠诚担当之志,有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校园文化氛围。
用“君子文化”促进德育特色发展策略研究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于学校德育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当今社会,学校德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智力发展,更要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倡导一种积极的、健康的心态,教育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而要做好学校德育工作,就需要借鉴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君子文化”,以促进德育特色的发展。
本文将从“君子文化”对德育的影响、君子文化在当代学校德育中的应用和推广以及君子文化在学校德育特色发展中的策略研究等方面展开详细阐述。
一、“君子文化”对德育的影响“君子文化”源自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古代心学家程颐对君子的定义。
君子是指品德高尚、言行端庄、有修养的人,是具有高尚品德的楷模和表率。
“君子文化”对于德育的影响是深远而积极的。
“君子文化”强调修身养性,注重道德修养。
在学校德育中,应该通过开展青年学生的德育训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高尚情操,使其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君子致力于自我修养,努力追求道德完美,在学生德育中融入了君子的修养精神,激发了学生的自我修养意识和道德修养情操,促进了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
“君子文化”强调家庭和睦,注重家风家教。
学校德育工作中,应该重视学生的家庭教育,鼓励学校和家庭的合作,促进家校共育。
君子守礼尚孝,尊敬父母,关心家人,注重家风家教。
学校可以通过家长学校、家庭访谈等形式,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共同关心学生成长,培养学生良好的家庭观念和家庭关系,形成好风气,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和弘扬。
“君子文化”强调治国平天下,注重社会责任。
学校德育工作中,应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社会民生,树立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念。
用“君子文化”促进德育特色发展策略研究【摘要】君子文化作为中华传统美德之一,在德育特色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对君子文化内涵、在德育中的作用、德育特色发展现状、君子文化应用策略以及建立完善君子文化下的德育体系等方面进行研究。
研究发现君子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品德美德和行为规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水平。
在德育特色发展中,应积极推广君子文化,利用其指导学生德育修养,塑造高尚的人格。
未来,君子文化将继续在德育特色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化和发展,提升学校整体教育水平。
通过建立和完善君子文化下的德育体系,学校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关键词:君子文化、德育特色发展、策略研究、内涵、作用、现状分析、应用策略、德育体系、作用、展望未来。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君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在塑造着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德育工作也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
在现代社会中,德育特色发展的困境和挑战也日益凸显。
传统的君子文化在当今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如何结合君子文化来促进德育特色的发展,成为当前德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君子文化对德育特色发展的作用,提出相应的策略和方法,以期为德育工作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意义的统计、标题、作者等。
谢谢!研究意义:君子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君子文化在德育中的作用,对于深化学校德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品格、建设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君子文化的分析和研究,可以为学校制定科学有效的德育教育计划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有助于提升学校德育的深度和广度。
研究君子文化在德育特色发展中的应用策略,可以为学校在推动德育特色发展过程中解决现实问题、提升办学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深入探讨君子文化与德育的关系,对于提高学校德育水平、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积极的意义。
用“君子文化”促进德育特色发展策略研究“君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道德内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德育特色的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用“君子文化”来促进德育特色的发展。
一、加强君子文化的内涵教育君子文化强调道德、礼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六艺,这些内容是培养学生德育特色所必须的。
学校可以通过课堂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途径,深入传授君子文化的内涵,让学生了解到君子应具备的品格和道德标准。
要注重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君子文化的熏陶。
二、融入君子文化的日常教育除了系统教育,学校还应注重将君子文化融入到学生的日常教育中。
在晨会、校园活动、班级会议等场合,可以设置特定的主题,让学生通过讨论、演讲等方式来了解和传承君子文化。
学校也可以组织各类德育活动,利用君子文化的特点来指导学生的行为,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
三、强化导师制度,引导学生树立君子之志学校可以建立导师制度,让导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到良好的引导和影响作用。
导师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来践行君子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导师还要倾听学生的心声,帮助他们解决困惑和问题,引导他们树立君子之志,追求道德的高尚境界。
四、加强家校合作,形成合力学校和家庭是学生德育的重要环节,教育者应加强家校合作,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德育特色的发展。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等形式,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为孩子的德育提供指导和支持。
五、注重教师素养的培养教师是学生德育的主要承担者,其素养的提升对于德育特色的发展至关重要。
学校应加强教师的道德修养和专业素质培养,提高他们对君子文化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学校还要给予教师相应的激励机制,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德育工作中不断创新和进步。
通过加强君子文化的内涵教育,融入君子文化的日常教育,强化导师制度,加强家校合作,注重教师素养的培养等方式,我们可以促进德育特色的发展。
用“君子文化”促进德育特色发展策略研究君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古代儒家思想的影响。
君子文化以道德为核心,倡导道德修养和品德修养,并对社会风气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将君子文化融入到学校德育工作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灵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促进学校德育特色的发展。
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利用君子文化促进学校德育特色的发展策略。
一、君子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君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源于古代儒家思想。
君子文化强调的是个人的品德修养和修身养性,主张忠诚、诚实、仁爱、谦逊、勤奋、宽容等美好的道德品质,倡导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
君子文化强调用道德规范来约束个人的行为,追求内心的真善美,崇尚道德的高尚境界。
君子文化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以德为本:君子文化强调以道德为基础,以品德修养为根本,提倡人们从内心深处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形成良好的品德风尚。
2. 宏伟目标:君子文化追求道德的卓越境界,崇尚高尚的德行和品质,提倡追求内心的真善美,力求做到无愧于天地良心。
3. 行为规范:君子文化倡导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主张礼、义、廉、耻,强调从小事做起,注重日常行为的修养和自律。
4. 社会影响力:君子文化对社会风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倡导和引领社会的文明进步,树立了正确的道德导向,对传统社会、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君子文化是对人们品德修养的要求和引领,与德育特色有着密切的关系。
君子文化以道德为核心,倡导和塑造人们的品德风范,与德育特色的目标和要求相吻合,在推动学校德育特色的发展上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 促进学生的道德素养君子文化倡导真善美、诚信、仁爱、宽容等美好的品德品质,有助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情操,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引入君子文化的思想和内容,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道德困惑,提升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境界。
用“君子文化”促进德育特色发展策略研究“君子文化”是指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这种文化认为,一个人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精神境界,追求人格的完善和道德的提升。
在现代社会中,要通过君子文化来促进德育特色的发展,需要制定相应的策略并进行研究。
以下是对该问题的讨论。
一、建立君子文化的意义1. 弘扬传统文化:君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弘扬和传承君子文化,可以使人们重新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培养优秀公民:君子文化注重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培养君子精神,可以促使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公民道德的优秀公民。
3.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君子文化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强调礼义廉耻等核心价值观念,通过弘扬君子文化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和共同发展。
二、君子文化发展策略的制定1. 教育体系整合:君子文化的培育和传承应该开始于教育领域。
要通过整合学校课程、加强教师培训和探索教育内容等方式,把君子文化融入到学校的方方面面,并确保其与德育的整体目标和教育理念相结合。
2. 开展道德修养教育:君子文化注重道德修养,要通过开展道德修养教育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可以通过定期的道德讲座、组织道德模范的宣传和表彰、建立道德约束机制等措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
3. 引导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在培养君子文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要通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向家长传授君子文化的知识和教育技巧,并鼓励家长以身作则,树立君子典范,引导孩子正确的行为和道德观念。
4. 建立君子文化的传媒平台:传媒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要通过建立君子文化的传媒平台,例如电视节目、互联网平台等,向广大群众普及君子文化的知识和理念,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
三、君子文化发展策略的实施1. 加强组织领导和宣传:君子文化的发展需要政府部门的领导和支持,要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具体的政策和措施,为君子文化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用“君子文化”促进德育特色发展策略研究【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通过君子文化来促进德育特色的发展。
文章介绍了君子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深入分析了君子文化与现代德育的关系,并探讨了君子文化在德育工作中的应用。
接着,文章阐述了君子文化对德育特色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君子文化在学校德育中的具体实践。
文章总结了君子文化对德育特色发展的启示,探讨了君子文化在推动德育事业上的作用,并提出了未来君子文化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君子文化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可以有效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质。
【关键词】君子文化, 德育特色, 发展策略, 研究, 内涵, 特点, 关系, 应用, 作用, 促进, 学校德育, 实践, 启示, 推动, 未来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德育特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道德情感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现代学校德育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种背景下,君子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特点,被越来越多的人们认为是推动德育特色发展的重要路径。
传统的君子文化注重修身养性、尚德守法、以仁为本,倡导忠诚、诚实、正直、宽容等美德。
这些君子文化的核心理念与现代德育的目标和要求有着密切的关联,可以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对君子文化在德育领域中的应用和促进作用进行研究,对于推动学校德育特色发展,培养学生优秀品格,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君子文化如何促进德育特色的发展,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新的战略和路径。
1.2 研究意义研究君子文化在德育特色发展中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君子文化作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代表,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精神内涵,对于塑造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通过对君子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培养学生崇德向善、尚美卓越的道德情操和品格修养,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也有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君子之风”校本德育的实施策略
作者:谭小华
来源:《广东教育·综合》2019年第09期
长期以来,一些学校的德育停留在课堂上,停留在说教上,这注定了德育的低效,乃至无效。
有效、高效的德育,应该要重视“人”的主观感受,注重“育”的方式和方法。
广东仲元中学根据时代要求和学校传统,挖掘出“君子之风”校本德育,力求培养学生仁爱友善的品行、开拓创新的思维、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而不同的个性。
为了让“君子之风”校本德育落到实处,学校在德育的实施策略上另辟蹊径。
熏陶比说教更接近教育的本质,“亲历”的德育比“向往”的德育更容易产生深刻的影响。
仲元中学注重“君子之风”校本德育环境的营造,让学生身历其境,心临其意。
校园内,“君子”风范处处有,“君子”教育时时在。
崇德楼面向运动场的两面墙上,有着“养浩然之气,扬君子之风”十个大字,这是学校的办学理念。
“浩然之气,君子风范”,根植于民族文化,继承着仲元精神,意蕴深远。
“浩然正气”体现“勇士”的精神,“君子风范”体现“君子”之涵养。
“养浩然之风”是责任,“扬君子之风”是担当。
它以一种精神力量、一种文化氛围、一种理性目标熏陶着学校的全体成员。
校门广场正中是邓仲元将军铜像,寓意仲元人以“铁血精神、兴世安邦”为己任,扬君子之风,育兴国之才。
其威武形象激励着一代代的学子奋发向上。
仲元像的左边墙上,“崇文尚德润色经世文章兴国粹,春风化雨弘施上品教化育英才”的对联体现着立德育人、科学育人的宗旨。
教学楼架空层的名人寄语、优秀学子的成长经历、明德湖畔的半亩方塘、亲水平台的爱莲说、观景凉亭的风正帆,都带有强烈的文化味和厚重感;绿荫广场的阅读长椅、文化长廊的学生作品、楼宇里的“洗手间文化”、健之园的艺术点缀,都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
仲元像给人激励与奋进、六角楼透出古朴与厚重、崇学亭演绎朝气与智慧、博雅楼显现灵动与活力,“君子之风”无处不在。
让受教育者亲身参与,实现情感体验,达到心灵感悟,这才是德育的正确方式。
这一环节中,親身参与是前提,情感体验是关键,心灵感悟是目标。
营造环境、渲染氛围、点燃情绪、烘托主题、情感交流、反思感悟,这是学校重大德育专题活动的常规做法。
仲元中学是为纪念邓仲元将军而建的一所学校,邓仲元将军勇于斗争、刚正不阿的君子风范深深地影响着仲元人。
每年3月23日(邓仲元将军忌日),学校都会举行一系列活动,包括“君子仲元”主题班会、专题诗会、原创音乐会等。
这些活动紧紧围绕着“君子仲元”这一主题展开,让学生永远不忘仲元将军为祖国和人民建立的卓越功勋,永远不忘仲元将军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革命精神,引领学生继承烈士遗志、传承仲元精神、弘扬传统文化、激扬个性特长。
每年4月5日清明节,高一年级全体学生赴黄花岗烈士陵园祭奠邓仲元将军已成为学校雷打不
动的专题德育活动。
这一天,1000多名学生来到仲元墓,缅怀先烈:绕碑一圈、墓前献花、集体默哀、讲英雄事迹、齐唱仲元歌等。
成人礼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极好方式。
仲元中学的成人礼,尽管每年形式不一、内容各异,但始终坚守“君子之风”这一教育主题,持续给学生“勇者担当、君子修为”的教育。
如2019届的成人礼以“启航新时代,青春勇担当”为主题,分为“成年与责任”“感恩与担当”两大部分,通过向国旗献礼、少年中国说、铭记这一刻、感恩每一人、家校互动、齐唱仲元歌等环节,将活动一步一步推向高潮,将学生的情感一步一步激发。
在家长的引领下,学生缓缓走过“成人之门”、穿越“梦想之门”、跨过“感恩之门”、奔向“责任之门”。
门,代表着出路,跨出了,前有希望;门,象征着时光,踏过了,不能回头;门,意味着责任,扛上了,卸不下来。
铮铮誓言,铿锵有力,坚定无比;句句祝福,饱含深情,永远追随。
2017届的“十八担道义,圆梦看今朝”、2018届的“十八而志,责任担当”主题成人礼同样给学生传递着“青春不会寂寞,舞台永不落幕”的豪情,传递着代代仲元人的君子坦荡、家国情怀。
场景体验式的活动才能入情,心灵感悟式的德育才能入心,入情入心的德育才能影响久远。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只有借鉴、传承,适应时代、为己所用,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价值。
人,只有根植于久远的传统,扎根于历史的积淀,才能走得远、走得顺。
八十多年来,仲元中学培养了彭加木、梁国聚、罗培元、罗杏芳等大批国家优秀人才,他们的身上闪现着君子美德。
挖掘校史中的真实人物、借鉴校史中的典型事件进行德育教育,容易使学生产生极强的归属感和天然的亲近感。
2018年5月,学校历时两年精心打造的自编、自导、自演的大型原创校史音乐剧《那年那月的仲元人》一公演,就引起了轰动。
音乐剧取材于校史中一个真实的故事:1945年12月,日寇疯狂进犯粤北,数十个日寇从莲花山下逼进仲元校园,仲元师生在校长梁镜尧的带领下,同仇敌忾,把生死置之度外,与日寇展开了殊死搏斗。
在这次战斗中,校长梁镜尧及其长子梁铁(十六岁)等多名师生临危不惧,壮烈牺牲。
中共地下党员许克老师及校长次子元博(十三岁)身负重伤,元博终身残疾。
而校长的妹妹、教导主任梁秋河,忍受着一家两死一伤的巨大悲痛,带领仲元师生继续艰难办学,用仲元人不怕牺牲、勇敢奋斗的爱国情怀,谱写了一首首壮丽的诗篇。
音乐剧从头至尾传递的不仅是仲元精神,更是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
一所中学、一段历史、一种情怀带给学生震撼、感动和勇气。
丹心映日月,浩气留乾坤——这气魄、这格局感动着每一个仲元人。
将校史歌之、诵之、舞之、蹈之,这是仲元中学创新德育模式、提升德育效率的积极探索。
实践证明,这种方式能把德育真正做到学生的“心坎上”。
总之,德育的核心是“育”,是渐进的、缓慢的。
德育的最高境界是“不教而教”,学生自己的经历、体验、领悟、反思、践行比什么都重要,“心坎上”的德育才是真正的德育,才是高效的德育。
本栏责任编辑罗峰
实习编辑蔡李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