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距离》上海高考历史一轮书简明版答案 2015版
- 格式:doc
- 大小:647.00 KB
- 文档页数:71
2014学年第一学期八校联考高三历史试卷2015年1月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
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这段话体现的是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3.“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
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A.礼制观念淡化 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C.崇尚法家思想 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4.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
在此,朱熹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5.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
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 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 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6.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7.唐朝贵族的体育活动广泛多样,马球运动尤为盛行。
下列与此现象有关的史实是A.丝绸之路的繁盛使西域的风物传入中国B.海上丝绸之路带来了国家财富的增长C.朝贡贸易加强了与南洋诸国的交流D.民间海外贸易因海禁政策取消再度活跃8.乾隆以后,“关东每岁有商船二三千只至于上海”,“载豆、麦、杂粟,一岁三运以为常”。
据此,判断有误的是A.商品经济繁荣 B.长途贩运发达 C.区域经济发展 D.抑商政策改变9.仔细观察右面图示。
解题思路与方法实践第一编现代文阅读K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考点第一节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一、与所在城市的历史文脉形成尖锐反差的(不好的)新地标(建筑或景观)。
二、“距离”是指这些画只在内容题材或在技巧方面表现得不俗,而在体现画家的精神、情调和文化修养方面仍有不足。
三、第一个“诗”指诗里所描写的具体形象,它是可以被直接画出来的。
第二个“诗”指诗的形象中所蕴含着的意味和感觉,它是难以被直接画出来的。
第二节理解语法、修辞现象在表达文章内容上的作用一、A二、强调孔子及其后历代儒家圣贤的精神滋养了几千年中华文明,渗透到各行各业。
三、D第三节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一、1.①教育影响着每个人的人生;②教育影响着亿万个家庭;③教育影响着国家的建设和发展。
2.①具有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和追求真理与独立人格的精神氛围;②尊重自然、尊重生命,使生命更有尊严;③尊重个体差异,为每个人提供适合其发展的教育。
二、1.①宣纸具有神奇的润墨性,可以使书画创作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
②宣纸影响了中国书画风格的变迁,催生了一批书画大师。
③宣纸品质百折不损,利于书画作品的长久保存。
2.①优秀艺术作品的创作、传世离不开优良的物质载体。
②拥有出众独特的品质,才能在竞争中占据长久的优势,达到巅峰成就。
③传统工艺复杂繁琐,耗时漫长,却能保证质量;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需要审时度势,否则往往得不偿失。
三、1.(1)起自原始社会对神物崇拜;(2)与龙相关的神话传说与中华民族起源有难以割离的关系;龙具有与吉祥物身份相关的神性。
2.(1)中国龙的形成过程,与中华民族的多元融合的过程同一;(2)龙文化广泛地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3)龙的精神日益发扬光大,具有永久生命力。
第四节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一、吴冠中外形瘦小,精神却丰富饱满;性格平易,追求执着;他是富有的世界级著名画家,物质生活却极为俭朴。
二、内容上总写了全文包含的四个方面的内容,结构上与下文形成总分关系,总起下文。
2024届上海市长宁青浦宝山嘉定四区高考冲刺历史模拟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明太祖时,邢部侍郎茹太素上奏折,长达1.7万字,从开头到第6千字时,还未谈及正题,被太祖狠揍一顿。
太祖继续阅读奏折,发现其在结尾提出五条建议,采纳合理的四条,并由此命令制定文书规范,“使言者陈得失,无繁文”。
这主要体现出明朝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工作作风极其简单粗暴C.八股取士扼杀思想D.注重简约文书提高效率2.1831年,英国人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根据这一发现,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电动机也出现了,电力成为新能源。
这说明A.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推动力B.产业结构发生新的变化C.实现了机器制造业的机械化D.技术革新呈现连锁反应3.恩格斯曾说:“共和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最终建立毕竟使法国工人有了一个基础,可以组织起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并且在将来不是为了他人的利益而是为它本身的利益进行战斗。
”这表明A.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B.法国已建立了马克思主义政党C.法国无产阶级革命的进行D.工人阶级推动共和政体的建立4.早在公元前18世纪某国王就宣布“从今往后,任何一个受害者都可以走到我所立的这座‘公正之主’石碑前,亲自读碑上内容,或者听别人念其中的条款,让我的石碑使他看清他所面临的纠纷。
认清他所应当得到的权利,从而获得安慰。
”此国王是A.梭伦B.汉穆拉比C.恺撒D.穆罕默德5.汤灭夏时发表了“汤誓”,数落夏桀罪行,将推翻前朝视为天命所在。
2015·全国卷Ⅰ(历史)24.H1[2015·全国卷Ⅰ] 《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24.C[解析] 本题以《吕氏春秋》中描述的农耕之利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
战国时期农业有了较大发展,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形成是基本史实,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A项;战国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故B项错误;战国时期农业产量增加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畜力的使用能耕种更多的土地,提高了生产力,铁农具的使用有利于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它们的使用和推广是农业进步的主要原因,反之,农业收益的增加又进一步促进了它们的推广,故答案为C项;战国时期农业产量的增加有利于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排除D项。
25.A2[2015·全国卷Ⅰ] 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
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
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25.C[解析] 本题以两汉外戚干政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解题关键是“背景”二字。
A项“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是目的而不是背景;“家天下”突出的是重用刘姓族人,故B项错误;D项是西汉初期的现象,与材料强调的两汉时期不符。
外戚是依靠皇后(或皇太后)的关系干政的,说明皇帝的母族亲属因裙带关系受到重视,故应选C 项。
26.H2[2015·全国卷Ⅰ] 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
2015上海市五校高三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以下2015上海市五校高三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由高考频道为您精心提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注意:文章底部有word版下载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历史五校联合教学质量调研试卷一、选择题:(共75分)选择题一: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主张“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的思想家是A.孔子 B.孟子 C.韩非子 D.荀子2、下图为世界历史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史诗《吉尔伽美什》是图中 A所示地区人民的文化成就B.图中B所示地区的人民在早期国家诞生的时期,实行种姓制度C.图中C所示地区的人民为后世留下了伟大的建筑——帕特农神庙D.目前的考古推知,就进入早期国家状态的先后顺序而言,图中D所示地区要比A、B所示地区略晚些。
3.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听信谗言下令抓捕商鞅。
商鞅在逃亡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
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
”无处可去的商鞅最后被抓捕并处死。
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秦国A.法治代替人治 B.变法深入人心C.变法违背民意 D.变法最终失败4、在埃及大金字塔西侧发现了一座墓室,墓主凯伊是建造大金字塔的胡夫法老时期的一位祭司。
墓室入口处的墓志铭上,刻着保障建造者粮食的契约。
墓志上记载,凯伊付给建造者面包和酒,让他们高高兴兴地离开,这些开心的人们以神之名表示非常满意。
——《新考古发现史海漫游》。
就以上材料来看,可以得出的最恰当的判断是:A.金字塔的建造者很可能不是奴隶B.酿酒技术出现于法老胡夫时期C.法老是神的化身D.古埃及的社会关系可能主要是契约关系5、后世评论,苏格拉底的死“在民主身上永远留下了一个污点”。
从公元前490 年到公元前322 年,雅典约有一半的政治家(包括伯里克利)不同程度地受到民众的惩罚。
这反映了:A.雅典民主政治存在缺陷B.苏格拉底之死引发了人们的深思C.雅典政治家们大多存在黑暗的一面D.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6、在古罗马的一个广场上,一名理发师为一名奴隶刮胡子。
2015上海虹口区高三一模历史试题及答案以下2015上海虹口区高三一模历史试题及答案由高考频道为您精心提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注意:文章底部有word版下载虹口区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历史学科期终教学质量监控测试题 2015.1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75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右图为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属于A 黄河流域B 两河流域C 尼罗河流域D 印度河流域2. 雅典公职人员产生的途径是A 家族世袭B 政府任命C 民主选举D 毛遂自荐3. “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
”材料反映这一时期的中国A “礼崩乐坏”现象日趋严重B 官学开始被私学取代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建立D 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4. 伴随着国家疆域的渐次扩张,罗马法也经历了历史的演进。
下图所示疆域的历史时期,罗马实施的法律是A 《十二铜表法》B 万民法C 公民法D 习惯法5. 秦统一中国后,采取了统一货币、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等积极措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秦朝政府当时采取的这些措施,适应了国家政权的功能,它体现在A 保障辖下人民安全B 加强对社会的管理C 实行严格阶级统治D 提高对环境的监控6.据史料所记,某王朝刚完成统一,丞相就建言封国君诸子於荊、齐、燕各地。
国君裁示说:“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
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此材料可能是对以下哪一朝代建国时的描述A 周代B 秦代C 汉代D 唐代7.学者许倬云在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
2015上海市嘉定区⾼三⼀模历史试题及答案 店铺⾼考频道为您提供最及时的资讯,下⾯的2015上海市嘉定区⾼三⼀模历史试题及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注意:⽂章底部有word版下载2014学年嘉定区⾼三年级第⼀次质量调研历史试卷考⽣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选择题(共70分)以下每⼩题2分,共70分。
每题只有⼀个正确选项。
1.“就现代眼光来看,这部以楔形⽂字保留下来的⽂献,有许多地⽅是不伦不类的。
例如,有些条⽂⾮常的进步,如精密的审判程序;有些⼜⾮常的野蛮,如采⽤复仇法。
”材料评价的是A.汉穆拉⽐法典 B.⼗⼆铜表法 C.公民法 D.万民法2. “婆罗门可以娶三个妻⼦。
刹帝利可以娶两个妻⼦。
吠舍只可以从本种姓内娶⼀个妻⼦。
⽆论⼏个妻⼦,她们⽣下的⼉⼦地位都是平等的。
”以上表述最有可能出⾃A.《⼤藏经》 B.《摩诃婆罗多》 C.《吉尔伽美什》 D.《圣经》3. “⼀切公职对所有公民开放,通过抽签选举产⽣(将军除外),实现了轮番⽽治,既是统治者,⼜是被统治者的思想。
”这⼀现象发⽣在古代哪⼀区域A. B. C. D.4. 奥斯曼军队攻下君⼠坦丁堡的那个世纪,西欧社会正值A.采⾢改⾰开启 B.君主专制正⾛向衰落C.封建制度产⽣ D.新航路开辟拉开帷幕5.汉代出现了较多类似于右图的盘古画像⽯,从中可以得到的有关中华⽂明的信息是A.延续万年历史悠久 B.体现鲜明农耕特征C.逐渐形成集体记忆 D.具有核⼼发源地区6. 以下属于我国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时期王朝统治特征的是A.历史始有⽂字记载,有典有册 B.分封诸侯⽽拓疆,版图扩⼤C.⽂明始⼊青铜时代,灿烂辉煌 D.政治王权加神权,统治暴虐7. “⼀年救乱,⼆年克殷,三年践奄,……六年制礼作乐”的是A.黄帝 B.夏启 C.商汤 D.周公8. 右图是战国齐鲁贵族墓葬中的随葬陶俑。
2015上海市十二校高三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以下2015上海市十二校高三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由高考频道为您精心提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注意:文章底部有word版下载上海市十二校2015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学校:张堰中学学校:嘉定二中、朱家角中学一、选择题(共75分:第1~30题每题2分,第31~35题每题3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夫五千年以前,人户稀微,制作未备,何以能成此大工?”这是针对古代哪一建筑物而发出的疑问()A.中国秦长城B.古希腊帕特农神庙C.汉穆拉比法典石柱 D.古埃及金字塔2、罗马法中有句名言,即“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这就是由“控诉式诉讼”派生出来的“不告不理”的审判原则。
这说明古罗马()A.减少诉讼案件B.注重法律程序C.维护贵族利益 D.强调证据作用3、对“雅典城邦”(Athens Polis)一词中“城邦”的解释,更接近本质特征的是()A.城市国家 B.公民国家 C.独立国家 D.联邦制国家4、在沙特阿拉伯王国国旗上,用阿拉伯文写着:“万物非主,惟有真主,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
”这表明在沙特阿拉伯王国具有特殊地位的宗教是()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东正教5、一位学者评论某一政权,认为:这个政权中,君主不能直接控制地方,犹如全身瘫痪,中枢神经不能直接控制四肢,身体各部位只能有限的互相牵动。
这个政权最可能是指()A.二世纪初的罗马帝国B.九世纪中叶的法兰克王国C.十五世纪下半叶的英国D.十九世纪下半叶的德国6、17世纪以前,英国议会拥有的权力是()A.任命政府的首相 B.决定是否向民众征收新税C.决定王位的继承 D.否决国王增加常备军提议7、“譬犹从一大树中截枝分栽,别成一独立之新根干。
”这形容的是()A.封邦建国制 B.王位世袭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8、下列改革中,实现了富国强兵,“倾邻国而雄诸侯”的是()A.商鞅变法B.汉武帝改革C.北魏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9、春秋战国时期一位思想家认为:“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高考历史模拟测试卷(上海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丝路纠纷(20分)材料一悬泉汉简(A)详细记载了公元前39年的一次纠纷。
4名粟特使节向敦煌的中国官员上诉,称他们卖的骆驼价钱太低,中国官员支付的是又瘦又黄的骆驼价,而他们的骆驼是又白又肥的骆驼。
公元前39年,敦煌官员为这起纠纷下了定论:粟特人已经得到了合理的报偿。
——王素《悬泉汉简所见康居史料考释》(B)材料二“如此不尽人情地对待这些使节,可能是因为汉朝官员一直对粟特人怀恨在心,因为他们和汉朝长久以来的敌人……合作,因此故意少付钱以报复粟特人。
”——荣新江《中外关系史:新史料与新问题》(C)注:悬泉汉简出土于甘肃敦煌汉代悬泉置,1987年发掘出35000多件废弃的文书,23000多件有汉字的木简。
……大约2000根简有纪年,在公元前111到公元107年之间,这正是军营有人驻扎的时期。
问题:(1)上述材料中划线部分,就研究汉代丝绸之路而言,________是一手材料,________是二手材料。
(填写字母,4分)(2)材料一、二中,对丝绸之路贸易纠纷进行史实陈述的是_____________,对其进行历史解释的是_______________。
(4分)(3)材料中所说的“汉朝长久以来的敌人”是谁?(3分)结合所学知识,对历史上这段贸易纠纷的真实性进行简要说明。
(9分)【答案】(1)A(2分)BC(各1分)(2)史实陈述:材料一(B)(2分);历史解释:材料二(C)(2分)。
(3)匈奴(3分)。
从材料看,悬泉汉简记载属于一手资料,可证贸易纠纷;(3分)从历史看,张骞通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商业发展;(3分)汉武帝时解除匈奴对西域威胁,公元前60年汉政府设西域都护,设河西四郡,驻军防守。
《零距离》解题思路与方法实践第一分册第一单元古代东方第1课古代两河流域基础知识梳理【自我校对】1幼发拉底河2苏美尔人3泥版文书4楔形5汉穆拉比6成文核心知识解惑【同类比较】B巩固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C2.B3.C4.B5.B6.B7.B8.A9.A10.D二、最佳选项题11.C12.D三、非选择题13.(1)楔形文字。
(2分)(2)特点:注重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具有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4分)(3)历史价值:是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一手文献实物资料;是目前已知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4分)第2课古代埃及基础知识梳理【自我校对】1专制君主2任免3王权神授4法老5狮身人面像6来世信仰73500 8纸草9希腊文化核心知识解惑【同类比较】A巩固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B2.D3.B4.A5.A6.D7.C8.B9.D二、最佳选项题10.B三、非选择题11.(1)争论焦点:金字塔使用天然的石头建造还是用石灰和贝壳经人工浇筑混凝而成的?金字塔的建造者是自由工人还是奴隶?建造金字塔的人数是1万多人还是10万多人?(6分)(2)本小题采用SOLO评分法。
第一层次,无结构: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与问题无关或同义重复。
(0分)第二层次,单点结构:找到一个线索或材料即得出结论。
(2-5分)第三层次,多点结构: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进行单一维度的解释。
(5-9分)视角:提炼出一个视角,如:1.金字塔使用天然的石头建造或是用石灰和贝壳经人工浇筑混凝而成的。
2.金字塔的建造者是自由工人或是奴隶。
3.建造金字塔的人数是1万多人或是10万多人。
第四层次,关联结构: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对此作出解释。
(9-11分)视角:从两个以上的角度展开分析,如:1.金字塔的建造体现了古代埃及人来世信仰的观念。
2.金字塔的建造也是法老专制统治的具体体现。
3.金字塔的建造更是古代埃及人智慧和心血的结晶。
第五层次,抽象拓展结构:能够扩展材料本身的意义,并进行更为抽象的提炼和概括。
(11-14分)视角,如: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史料问题。
第3课古代印度基础知识梳理【自我校对】1恒河2婆罗门3首陀罗4职业世袭5社会阶层667悉达多8大藏经核心知识解惑【同类比较】C巩固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B2.B3.C4.B5.A6.B7.B8.B9.C二、最佳选项题10.B三、非选择题11.(1)印度种姓制度。
阶层:等级划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6分)(2)理解:由于它的核心观念是洁净与不洁,彼此相互排斥,互不相容。
四大种姓理论上是职业世袭、内部联姻和排斥外人的社会集团,各自的法律地位、社会权利和宗教生活都不相同。
对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由于不是一成不变,会不断调整。
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印度,使印度人有安于现状的平和心态,有利于维持社会稳定。
(6分)单元小结1悉达多第三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第6课古代希腊城邦制度基础知识梳理【自我校对】1城市2小国寡民3城邦制度4成年男性5梭伦改革6克利斯提尼改革7希波战争8伯里克利9外邦人核心知识解惑【同类比较】C巩固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C2.D3.C4.C5.D6.B7.B8.A9.B10.C11.D12.B二、最佳选项题13.A14.B15.D三、非选择题16.(1)含义: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在多数人手中。
“任何人”:成年男性公民。
(4分)(2)批评:无政府状态下的花哨的管理形式;不注重从政者的品德和才智;沦为政客进行权力斗争的工具。
(4分)(3)特征:所有成年男性公民是统治者,参与政治,集体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公民集体内部相对平等;法律至上;全体公民享有政治权利(“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鼓励公民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也存在着局限性:享有民主权利的仅限于公民(城邦的成年男子),大部分社会成员(奴隶、妇女和外邦人)没有公民权,被排除在民主殿堂之外。
(4分)17.(1)观点一:地理环境决定文明程度和文明类型。
(2分)(2)评析:这一观点是错误的,文明程度和文明类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地理环境不起决定作用。
地理环境对政治文明有一定的影响,希腊是海洋国家,海滨交通便利,工商业经济繁荣,向往自由的思想有助于民主政治的产生;而中国是大陆国家,幅员辽阔,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客观上要求专制集权制度与之相适应。
总之,地理环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经常的、必要的外部条件,对社会发展具有影响作用,但它不是社会发展、文明程度的决定因素。
而且它的作用和影响还受着社会的生产水平和社会制度的制约。
(从东西方各自的政治环境、经济基础、思想文化等方面回答也可酌情给分。
)(8分)观点二:地理环境影响文明程度和文明类型。
评析: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结合古希腊、古代中国地理环境对各自政治文明影响作答。
(任答其中一种,言之有理即可)第7课希腊古典文化基础知识梳理【自我校对】1《伊里亚特》2伯里克利3希腊4理性5苏格拉底6亚里士多德7历史8修昔底德核心知识解惑【同类比较】B巩固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A2.C3.D4.D5.A6.B7.D8.C二、最佳选项题9.B10.D三、非选择题11.(1)原意:经过调查研究的纪事。
(2分)(2)思想核心:平等、自由。
努力:贵族与平民经过长期斗争最终确立了民主政治。
意义:在民主制度下,当时雅典人获得了一定程度上的自由与平等权利,调动了雅典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后世倡导的民主平等思想,为日后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提供依据。
(8分)第8课古代罗马的政治制度基础知识梳理【自我校对】15092罗马共和国3贵族寡头4意大利5布匿战争6地中海7屋大维8不列颠9君士坦丁堡10拜占庭帝国11日耳曼人1247613巴勒斯坦14圣经核心知识解惑【同类比较】C巩固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D2.D3.D4.D5.D6.B7.C8.C9.C二、最佳选项题10.A三、非选择题11.(1)原因:由于历史记载的缺乏,学者对于图密善王是否担任过罗马帝国皇帝尚有争论;法国发现的这枚硬币是第一枚。
原则:“孤证不立”原则。
(4分)(2)意义:用物证证明图密善王确实担任过罗马帝国的皇帝,而且还制造过镌刻有自己头像的硬币,澄清了这段有争议的罗马历史。
体现二重印证法原则。
(4分)(3)原因:由于在公元2世纪初时,罗马帝国的统治疆域达到最大规模,西抵不列颠,因此在法国和英国能够发现镌刻古罗马帝国皇帝头像的铜币。
(4分)第9课罗马法体系基础知识梳理【自我校对】1罗马共和国2习惯法3成文4法治精神5公民法6公民7元老院8外邦人9卡拉卡拉10自由民11军事立国12法律地位核心知识解惑【同类比较】A巩固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A2.A3.D4.D5.C6.B7.C8.B9.D10.A二、最佳选项题11.A12.D三、非选择题13.(1)材质及原因:铜质,因为课本注释中明确提及;或象牙,因为有文献记载。
(任意一种得2分)科学的态度是: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最好是存疑。
(4分)(2)状况:学生可按政治、经济、思想,或积极、消极来分类。
罗马共和国初期,政治上,外部有战争/内部有贵族和平民的矛盾、公共利益至上、奴隶地位低下;经济上,保护私有财产,商品贸易发展,出现许多债务纠纷;思想上,已经出现了精神损害赔偿、体现人性关怀,务实节俭,法律因时而立,仍然受到氏族时期野蛮陋俗的影响。
但是法律条文的全面细化是一回事,罗马是否真正、全面、长期地照法律条文做又是另一回事,不能仅凭书写的法律条文来推断罗马社会法制的实际情况,应该质疑。
(10分)14.(1)四至:东——两河流域、西——不列颠、北——多瑙河、南——北非。
(2分)(2)影响:随着古代罗马国家的发展壮大;为维护罗马公民的权利和社会稳定,罗马政府在不同时期制定或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和文献。
由于它们仅适用于罗马公民内部,只有公民才能享有法律的保障和所赋予的权利,因而被统称为“公民法”。
随着罗马人扩张步伐加速,使越来越多的外邦人成为罗马的属民,罗马国家为调整罗马公民与外邦人,以及外邦人之间的关系和维护社会稳定,相继通过和颁布了一系列决议或法令。
进入帝国时期以后,逐渐形成为一种适用于境内各民族的共同法律,因而被统称为“万民法”。
(6分)(3)理解:罗马法体系是不断发展,逐渐走向成熟。
古代罗马的法律体系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体系。
古代罗马法律制度的发展历史体现了罗马人崇尚法治的精神和追求法律地位平等的决心。
罗马法以其丰富的内容和比较完备的形式对后来欧洲各国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古代罗马人的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识则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4分)单元小结1小国寡民第四单元古代伊斯兰世界第10课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基础知识梳理【自我校对】172穆罕默德3《古兰经》巩固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B2.D3.C4.C5.D二、最佳选项题6.D第11课奥斯曼帝国基础知识梳理【自我校对】114532伊斯坦布尔3巴尔干4新航路核心知识解惑【同类比较】D巩固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A2.D3.D4.C5.C6.C7.B二、非选择题8.(1)时间:1457年。
(1分)(2)方式:1457年,土耳其人迁都君士坦丁堡,后将其改名为伊斯坦布尔,使其成为奥斯曼帝国的政治和宗教中心。
(4分)(3)信息:中世纪早期,拜占庭帝国比西欧发达,1444年,拜占庭帝国已经落后于西欧。
(3分)(4)影响: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主要依赖于丝绸之路。
中国和印度的商品经过丝绸之路到达西亚,再由海路进入欧洲。
奥斯曼帝国占领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和君士坦丁堡以后,控制了亚欧商路,并对过往商旅强征苛捐杂税。
这就破坏了地中海区域原来的商业秩序和环境,迫使欧洲商人另行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7分)单元小结1穆罕默德2《古兰经》第五单元中世纪西欧K第12课封建制度基础知识梳理【自我校对】1隶农制2113采邑改革4分封5农奴化6自给自足7教会8自由农民份地9商品货币核心知识解惑【同类比较】C巩固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B2.C3.B4.A5.A6.B7.A8.B9.D二、最佳选项题10.A三、非选择题11.(1)目的:封君和封臣结成联盟。
封君通过封臣向其效忠而获得保护和支持;封臣通过向封君宣誓效忠并承诺履行一定的义务,可以获得封君的保护和一定的封地。
(3分)(2)不平等。
理由:双方是领主与附庸的关系,封臣必须对封君表示效忠并承担一定的义务。
(3分)(3)影响:促进了封建等级制度产生和封建制度发展。
采邑连同居住在土地上的耕种者一起分封,加速了自由农民的农奴化进程。
源于国王个人的国家权力削弱,王国陷于分裂割据状态;而在内部,领主和封臣的关系紧密。
(6分)第13课城市的复兴基础知识梳理【自我校对】1自治2金钱赎买3司法权4国王5教会贵族6批准权7三级会议核心知识解惑【同类比较】A巩固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D2.A3.B4.C5.C6.D7.A8.C二、最佳选项题9.D10.C三、非选择题11.(1)制度:等级君主制下的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