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贵高原
- 格式:ppt
- 大小:3.74 MB
- 文档页数:45
云贵高原的气候及地形有什么特点云贵高原是中国的第四大高原,海拔在1000米至2000米之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崎岖不平。
云贵高原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石灰岩广布,到处都有溶洞、石钟乳、石笋、石柱、地下暗河、峰林等。
亲爱的小伙伴们,云贵高原的气候及地形有什么特点呢?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云贵高原气候特点中国云贵地区主要包括云南和贵州两省。
本区地处低纬度,海拔高,又受季风气候制约的综合影响,形成四季温差小、干湿分明、气候资源垂直变化显著的低纬高原季风气候。
气候特点较多。
热量垂直分布热量垂直分布差异明显,从河谷至山顶分别出现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的热量条件。
热量资源的地区分布南多北少,≥10℃的积温,元江、河口地区在8000℃以上,滇西北、滇东北的高海拔地区在1400℃以下,金沙江干热河谷出现南亚热带的“飞地”,为7000~8000℃。
热量资源年内各月分配相对均匀,冬季温暖,夏无酷暑。
干湿季分明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形成冬干夏湿、干湿季节分明的水分资源特征。
夏半年暖湿气流沿着山间河谷地吹向内陆,滇西南、滇南边境、怒江河谷以及南北盘江、都柳江上游的部分地区,全年降水量在1500~1750毫米之间,高黎贡山西南迎风坡的盈江达到4000毫米以上,但楚雄、大理仅为500~700毫米。
4~10月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5%~95%。
雨季常出现山洪暴发,发生洪涝灾害。
而旱季时间长,季节性干旱,特别是春旱十分严重。
贵州东部因受东南季风影响,各季较湿润。
云贵高原地形特点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是我国南北走向和东北一西南走向两组山脉的交汇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1000-2000米,是中国的第四大高原。
高原西部主要在云南省境内,山岭基本上以南北走向为主。
如点苍山、乌蒙山和龙山等。
东部主要在贵州省境内,山岭基本上是东北一西南走向,如大娄山、武陵山等.云贵高原还是长江、西江(珠江的最大支流)和元江(下游为红河)三大水系的分水岭。
中国区域复习——云贵高原及相关区域一、基础知识回顾1、位置:99°E―110°E, 23°N―28°N(105°E, 25°N穿过高原中部)2、范围:包括贵州省大部,云南省东部,广西西北部3、地形、地势:海拔1000―2000米,西高东低;地形崎岖不平,高原面不完整,山间有许多“坝子”;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发育。
4、喀斯特地貌形成的自然条件有哪些?①可溶性岩层(石灰岩)分布;②湿热的气候条件5、简述喀斯特地貌区的土壤和地下水特征。
土壤:土层薄,土壤肥力低。
地下水:地下水储存条件差,地下水埋藏深。
6、坝子农业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流水的冲刷使地表土层浅薄,地表水渗漏严重,不利于耕作,只有在那些被当地人称为“坝子”的山间小盆地内有些小块的冲积平原,水土条件相对较好,是发展农业的好地方,故称为坝子农业。
7、地表水缺乏的原因:喀斯特地貌,地表多裂隙,地下多溶洞,地表水渗漏严重。
8、昆明市为何称为“春城”?贵阳为何有“天无三日晴”的说法?冬季处在昆明准静止锋暖气团一侧,温暖晴朗,夏季海拔高,气温低,天气凉爽。
而贵阳冬季位于昆明准静止锋和冷气团控制之下,多阴雨天气;夏季受东南、西南季风的双重影响阴雨天也多。
9、河流水文特征:径流量大,径流量季节、年际变化大;落差大,流速较快,水能丰富;无结冰期;含沙量小。
10、石漠化(水蚀荒漠化)(1)自然原因:①地形:地形崎岖,或地势起伏大。
②土壤:喀斯特地貌,土壤发育差,土质疏松,土层瘠薄。
③气候:降水多或降水集中,多暴雨。
④植被:覆盖率低。
人为原因:①破坏植被(陡坡开垦;伐林取薪;工程建设;开矿等)②人多地少,对土地的过度利用。
造成水土流失严重。
(2)石漠化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一是土地退化,耕地撂荒或废弃;二是生态恶化,生产生活条件恶劣;三是自然灾害频发,损失巨大;四是加剧贫困;五是大量泥沙淤积河床、库区,影响梯级电站、三峡库区及珠江三角洲乃至港澳地区的生态安全。
云贵高原会考知识点总结一、地理特点云贵高原地势复杂,山地、丘陵和高原地貌交错分布。
高山、深谷、湖泊、盆地等地貌类型丰富多样。
其中,横断山脉、大雪山、马鹿河、南岭等山脉地势险峻,气势雄伟,为云贵高原增添了独特的风景。
此外,成片的盆地地形,如川西平原、云南高原、贵州高原等,也是云贵高原地理特点之一。
同时,云贵高原的气候也多样复杂。
由于地势高差大,气候垂直变化明显,而且由于受着东亚季风的影响,整个高原地区的气候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雨量分布不均,南部多雨,北部少雨。
这种多样性的气候使得云贵高原是一个极具生态多样性的地区。
二、自然资源云贵高原地区资源丰富,尤以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为主。
区域内存在大量的煤炭、锌、钼、铜、铅、铁、铬、磷、金、银等矿产资源,而滇中地区又有大理石、花岗石等建筑材料,云贵高原还被称为中国的“黄金王国”。
水资源方面,云贵高原拥有三大水系,即长江、珠江和澜沧江。
其中,澜沧江是湄公河的主流,上游称怒江。
澜沧江流经西藏、云南三省区。
这三大水系既为当地人民提供了丰富的水源,也为区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另外,在云贵高原还有丰富的森林、动植物资源和农业资源。
这些资源的存在,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文化特点云贵高原地区具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该地区居住着50多个少数民族,其中彝族、布朗族、哈尼族等多少民族人口众多。
这些民族拥有独特的语言、服饰、传统习俗等文化特点,丰富多彩,充满异域风情。
此外,云贵高原地区也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源地之一。
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很多著名的历史文化遗址,如大宁古城、丽江古城、大理古城等。
这些文化遗址见证了这片土地上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云贵高原地区还有丰富的传统民俗文化。
传统村落、古老的世居建筑、以及鲜活的民俗活动等,都是这片土地上独有的文化景观。
四、云贵高原的发展云贵高原地区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
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为云贵高原的经济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特别是旅游业、矿产开发等支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云贵高原季节变化不明显的原因
云贵高原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一个地势较高的高原地带,其季节变
化相对于其他地区确实不太明显。
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
1.地理位置:云贵高原位于亚热带和南亚热带相交的地带,距离海洋
较远。
没有受到海洋气团的直接影响,使得气候波动相对较小。
同时靠近
热带季风区,受到季风气候的影响,季风气候具有湿润的夏季和干燥的冬季。
因此,季节变化相对较为缓慢。
2.地形因素:云贵高原地势较高,山脉纵横交错,山脉对气流起到了
屏障的作用,阻挡了冷空气的南下和暖湿空气的北上。
这种地形特征使得
气温的变化较小,季节的过渡相对较为平缓。
3.气候因素:云贵高原的气候类型主要是亚热带湿润气候和高山气候,降水充沛。
高原上的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降水分布
较为均匀。
这样的气候条件也使得季节变化的幅度相对较小。
4.植被覆盖:云贵高原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较高,植被对温度和湿
度起到了调节作用。
在夏季,茂密的植被能够吸收太阳辐射和土壤水分,
减少蒸发和昼夜温差,使得气温较为稳定。
冬季,植被可以保持土壤的温暖,减少寒冷空气对气温的影响。
这种植被覆盖的特点也减缓了季节变化
的速度。
总结起来,云贵高原季节变化不明显的原因主要是地理位置、地形因素、气候条件和植被覆盖的综合影响。
这些因素共同导致该地区气候变化
相对较缓慢,季节过渡平稳,使得云贵高原具有独特的气候特点。
云贵高原云贵高原概况云贵高原,Yunnan-Kweichow Plateau 亦作Yun-nan-kuei-chou kao-yuan或Y unnan Guizhou Gaoyuan。
中国西南部高原。
在雪峰山以西,大娄山以南,哀牢山以东,包括云南省东部、贵州省全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以及四川、湖南、湖北的边境地区。
海拔1,000∼2, 000公尺,中、西部高,向北、东、南三个斜面倾斜。
北部的乌江、沅江属长江水系,东部的北盘江、南盘江、柳江属西江(珠江)水系,元江向西南流经越南(称江河)入北部湾。
由於受河流切割,加以石灰岩溶蚀地貌广布,高原地貌比较破碎。
贵州高原乌蒙山、大娄山、苗岭等地地形崎岖,河流切穿处多形成峡谷。
云南东部多断裂形成的山间盆地,贵州高原也有因溶蚀形成的湖盆,前者如滇池、抚仙湖等,後者如草海等。
当地称山间盆地为「坝子」,是重要的农业地区。
高原上山地丘陵占面积的90%。
土层薄,尚有大面积宜林荒山。
降水较多,宜发展杉木、马尾松、油桐、油茶等经济林木,矿产资源丰富。
[]【范围】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包括云南省东部,贵州全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和四川、湖北、湖南等省边境,是我国南北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两组山脉的交汇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1000-2000米,是中国的第四大高原。
高原西部主要在云南省境内,山岭基本上以南北走向为主,如点苍山、乌蒙山和龙山等;东部主要在贵州省境内,山岭基本上是东北—西南走向,如大娄山、武陵山等。
它大致以乌蒙山为界分为云南高原和贵州高原两部分。
西面的云贵高原海拔在2000米以上,高原地形较为明显。
东面的贵州高原起伏较大,山脉较多,高原面保留不多,称为“山原”,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
云南高原和贵州高原相连在一起,分界不明,所以合称为“云贵高原”。
云南高原位于哀牢山以东的云南省东部地区,因其在云岭以南,故称为云南高原。
高原面保存良好。
云南高原上的山地顶部多呈宽广平坦地面,或呈和缓起伏地面,有“高山顶上路宽大”的说法。
云贵高原的地貌特征云贵高原位于中国的云南和贵州两个省份,是中国的大陆性高原之一、地貌特征丰富多样,包括高山、丘陵、盆地、高原和峡谷等。
首先,云贵高原拥有大量的高山地形。
它是中国重要的山地区域之一,拥有许多海拔超过2000米的山峰,其中包括中国最高的南峰和东南亚最高的玉龙雪山。
高山地貌包括陡峭的山坡、深谷和峡谷,其中的山脉以东南西北的走向呈蜿蜒状延伸。
其次,云贵高原的丘陵地貌分布广泛。
丘陵起伏不平,海拔较低,呈现出起伏连绵的丘陵地势。
丘陵地貌形成于长期的风化和侵蚀作用下,因此地上常有丘陵茂密的绿色植被覆盖。
这些丘陵地貌形成了云贵高原独特的风景。
另外,云贵高原还有多处盆地地貌。
盆地是地壳运动和侵蚀作用的结果,在区域地质构造活动下形成。
盆地通常地势相对平坦,四周被山脉环绕,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地理单元。
云贵高原的盆地地貌包括昆明盆地、贵阳盆地和沅江盆地等,这些地区向来是当地居民的聚居地和主要农田。
此外,云贵高原的高原地貌也非常突出。
与其它地区相比,云贵高原的平均海拔较高,许多地区的海拔超过1500米,因此被称为“高原”。
高原地貌包括了大面积的缓坡、悬崖、山谷和台地等地形特征。
高原地形往往使得云贵高原气候凉爽,适宜农业发展。
最后,云贵高原还有许多深切的峡谷地貌。
云贵高原地处地壳活动频繁的地区,地壳的抬升和侵蚀作用导致了许多峡谷的形成。
著名的九寨沟和虎跳峡就是典型的峡谷地貌。
峡谷地貌具有壮观的景观,常常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探险。
总的来说,云贵高原的地貌特征多样而独特,包括高山、丘陵、盆地、高原和峡谷等。
这些地貌特征为云贵高原的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地形崎岖,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因红壤广布,又有“红土高原”之称. 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包括云南省东部,贵州全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和四川、湖北、湖南等省边境,是我国南北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两组山脉的交汇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它大致以乌蒙山为界分为云南高原和贵州高原两部分.西面的云贵高原海拔在2000米以上,高原地形较为明显.东面的贵州高原起伏较大,山脉较多,高原面保留不多,称为“山原”,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云南高原和贵州高原相连在一起,分界不明,所以合称为“云贵高原”.云南高原位于哀牢山以东的云南省东部地区,因其在云岭以南,故称为云南高原.高原面保存良好.云南高原上的山地顶部多呈宽广平坦地面,或呈和缓起伏地面,有“高山顶上路宽大”的说法.连绵起伏的山岭间,有许多湖盆和坝子.云南有1200多个坝子,占全省耕地三分之一,低陷的成为盆地,有的积水成湖.如以昆明为中心的高原面上,分布着滇池等许多大小湖泊,被称为“滇中断陷湖区”.湖盆四周由于湖水外泄和四周山地沙泥淤积,大多数已发育有湖岸平原.这里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是高原的主要农业区.贵州高原位于多雨的季风区,雨量充足,因此有“天无三日晴”的说法.由于多雨,高原上的河流水量大,许多河流长期切割地面,形成许多又深又陡的峡谷.贵州高原的地貌可以大致分为三级地形面:山原、盆地和峡谷.高原上最高的一级是山原,以贵州西部最明显.高原面因长期受河流切割而呈山原形态.在这个高原面下,分布着一些盆地(坝子),最大的是贵阳盆地,是高原上的主要农耕地带.峡谷是河流长期下切形成的,如乌江河谷深达300—500米,在这里“对山唤得应,走路要一天”.北盘江打帮河上源的黄果树瀑布,宽约20米,从50多米高的陡崖上直泻犀牛潭,水花飞溅,气势磅礴,是我国最大的瀑布.云贵高原最大的特色之一,是个被溶蚀的高原,喀斯特地形显著.云贵高原上石灰岩厚度大,分布广,经地表和地下水溶蚀作用,形成落水洞、漏斗、圆洼地、伏流、岩洞、峡谷、天生桥、盆地等地貌,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最发育的典型地区之一.云贵高原面上有一层固结的红色土层(又叫风化壳),表示地面是个久经风化的地面.当它被剥蚀去后,就出露石灰岩,形成大片石芽地.路南石林就是石芽地中发育得最好的一片.这里奇峰兀立,如柱如塔,如笋如菌,高的10米以上,矮的5—10米.人们在望峰亭或狮子亭眺览,就可欣赏40多万亩石林的奇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