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408.15 KB
- 文档页数:8
第四节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教学设计Section 4 teaching design of three plains and main hills第四节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教学设计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地理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
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本教案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三大平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特征,初步了解我国主要丘陵的位置。
2.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
3.进一步培养学生查阅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分析运用中国地形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三大平原的位置及主要特征【教具准备】1.中国地形图(分层色挂图)。
2.用投影胶片或小黑板绘制的三大平原比较表(见下表)。
【教学课时】本节教学安排1课时(四年制可安排1.5课时)。
第一课时讲完“三大平原”,后面半个课时讲完“主要丘陵”。
【教学方法】比较法讲述及讨论法【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挂好“中国地形”挂图[提问] 我国东部属于地势的第三阶梯。
这里以什么地形为主?(学生回答,教师肯定)[板书] 第四节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讲授新课)[指图讲述]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滚滚东流的江河携带泥沙在东部沉积,形成了一条依山连海、纵贯南北的冲积平原带。
这个平原带自北而南大致可分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三部分。
[板书] 一、三大平原[提问] 请同学们观察“中国地形图”,并对照课文图3·17,说出东北平原的西、北、东三面分别是什么山脉,南临什么海,包括哪些省区,由哪三个部分组成。
(由2—3个学生回答,教师纠正、补充)[指图讲述] 东北平原上,辽河向南流,松花江向北流,可见平原中部存在着一条隆起的分水岭高地。
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引言地质学家对地球的地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分类,从而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不同的地形特征,包括平原、丘陵、山脉等。
在地理学中,平原和丘陵是常见的地形类型。
本文将介绍三大平原以及一些主要丘陵的特征和分布情况。
一、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是中国境内的一个重要地理单元,位于中国北方,面积广大。
黄土高原以地表黄土的分布而得名,它是形成于数百万年前的风蚀和水蚀作用下的沉积物。
黄土高原地势较为平坦,平均海拔约为1000米左右。
黄土高原的土壤肥沃,土壤中含有较高的氮、磷、钾等养分,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黄土高原的地表覆盖层较薄,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现象。
长期以来,人们采取了各种措施来防止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
二、亚马逊平原亚马逊平原位于南美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之一,也是地球上最大的热带雨林之一的所在地。
亚马逊平原的面积约为600万平方公里,几乎相当于整个欧洲的面积。
亚马逊平原地势低平,平均海拔不超过200米。
该地区年降水量丰富,气候湿润,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得以繁荣发展的重要原因。
亚马逊平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许多独特的动植物物种生活在这里。
亚马逊河是亚马逊平原的主要河流,也是全球水量最大的河流之一。
它源头位于安第斯山脉,并在亚马逊平原形成复杂的水系网络,给亚马逊平原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
三、恩坎普拉多平原恩坎普拉多平原位于南美洲的玻利维亚和巴西之间,是一个广阔的平原地区。
该地区的平原主要由冲积扇、沉积了上百万年的河流冲积物组成,地势相对较低。
恩坎普拉多平原的气候炎热潮湿,雨水充沛。
这里的土地十分肥沃,适合农业生产和牧养。
一些重要的农作物如大豆、玉米、水稻等在恩坎普拉多平原得到了广泛种植,成为当地农业经济的支柱。
主要丘陵:1.阿尔卑斯山脉:位于欧洲,跨越多个国家,包括奥地利、法国、意大利等。
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最著名的山脉之一,同时也是世界著名的滑雪胜地。
2.安第斯山脉:位于南美洲,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横跨7个国家。
自然地理教案《多样的地形》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上的地形种类及特点。
2. 掌握地形对气候、生态、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地球上的主要地形种类:平原、山地、高原、丘陵、盆地。
2. 各地形类型的特点及分布。
3. 地形对气候、生态、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活动:1. 观看地形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地形。
2. 分组讨论各地形的特点及分布。
3. 举例说明地形对气候、生态、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二章:平原教学目标:1. 了解平原地形的特点及分布。
2. 掌握平原地区的主要农业活动。
教学内容:1. 平原地形的特点: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2. 平原地区的农业活动:种植业、畜牧业。
教学活动:1. 观察平原地形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平原的特点。
2. 探讨平原地区农业活动的适宜性。
3. 举例介绍平原地区的典型农业活动。
第三章:山地教学目标:1. 了解山地地形的特点及分布。
2. 掌握山地地区的资源利用与保护。
教学内容:1. 山地地形的特点:地势陡峭、生物多样性丰富。
2. 山地地区的资源利用:矿产资源、水能资源。
3. 山地地区的生态保护:植被保护、水源保护。
教学活动:1. 观察山地地形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山地的特点。
2. 探讨山地地区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必要性。
3. 举例介绍山地地区的典型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措施。
第四章:高原教学目标:1. 了解高原地形的特点及分布。
2. 掌握高原地区的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
教学内容:1. 高原地形的特点:地势较高、气候寒冷、植被稀少。
2. 高原地区的人口分布:人口稀疏、少数民族聚居。
3. 高原地区的经济发展:畜牧业、旅游业。
教学活动:1. 观察高原地形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高原的特点。
2. 探讨高原地区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3. 举例介绍高原地区的典型经济发展模式。
第五章:丘陵教学目标:1. 了解丘陵地形的特点及分布。
2. 掌握丘陵地区的农业发展与土地利用。
教学内容:1. 丘陵地形的特点:地势起伏、土壤贫瘠、水源不足。
丘陵讲课教案教案标题:丘陵讲课教案教案摘要:这个丘陵讲课教案适用于高中地理课程。
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丘陵地貌的特点、形成过程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通过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教师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深入了解丘陵地貌的重要性和地球表面的变化。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描述丘陵地貌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2. 学生能够分析丘陵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学生能够应用地图和地理工具,解读和分析丘陵地貌的图像和数据。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投影仪等展示设备。
2. 丘陵地貌的图片和地图。
3. 学生参考书籍和材料。
4. 多媒体设备和互联网连接设备。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使用一幅丘陵地貌的图片向学生展示丘陵地貌的特点,并引发学生对丘陵地貌的思考和兴趣。
探索(15分钟):1. 列出丘陵地貌的特点,让学生讨论丘陵地貌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
2. 将学生组成小组,要求他们使用参考书籍和互联网资源,进一步研究丘陵地貌的形成过程。
解释(15分钟):1. 通过PPT演示和图像展示,向学生介绍丘陵地貌的形成过程,包括风蚀、水蚀和地壳运动等因素。
2. 解释丘陵地貌对气候、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应用(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选择一片丘陵地貌地区,并使用地图和地理工具进行研究。
他们需要分析该地区的地形图、气候数据和人类活动等,以了解丘陵地貌对该地区的影响。
2. 每个小组汇报他们的研究结果,并展示他们对丘陵地貌的理解和洞见。
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丘陵地貌的重要性和与地球表面变化的联系。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分享他们对本课所学内容的思考和观点。
作业:1. 要求学生编写一篇关于丘陵地貌形成过程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报告。
2. 让学生用地图标出本地区的丘陵地貌,并描述其特点和原因。
备注: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水平和课堂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时间安排。
2. 教师在教案中可以添加更多的互动和实践环节,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社会、关心民生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以“我国地形地貌”为例,具体教学内容如下:1. 我国地形特点:山脉、平原、高原、盆地、丘陵等。
2. 我国主要山脉分布: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秦岭山脉、太行山脉等。
3. 我国主要平原分布: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等。
4. 我国主要高原分布: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等。
5. 我国主要盆地分布: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等。
6. 我国主要丘陵分布:东南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我国地形地貌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出问题:我国有哪些地形?它们分布在哪里?2. 讲授新课(1)介绍我国地形特点,让学生了解我国地形的多样性。
(2)分别讲解我国主要山脉、平原、高原、盆地、丘陵的分布情况,让学生掌握我国地形地貌的基本知识。
(3)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地形对气候、河流、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3. 案例分析(1)选取典型案例,如青藏高原、华北平原等,分析地形对当地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 实践操作(1)让学生观察地图,找出我国主要山脉、平原、高原、盆地、丘陵的分布。
(2)引导学生分析地形对当地农业、工业、旅游业等方面的影响。
5. 总结与反思(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利用地形资源,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实践:了解学生在课后对地形地貌知识的运用情况。
五、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1课时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一、教学目标:1、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对应本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从中国地形图中,找出我国山地、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的地形名称,并且能够运用数据,说明我国地形的类型特点;能够说出我国主要山脉以及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的分布特点;能够结合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初步说明地形要素在我国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通过各种途径告知我国的地形,积累丰富的地形表象;增强对我国“基本地形国情”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形的兴趣,提高对我国不同地形的审美情趣,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对应本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地形对我国自然环境的影响,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增强保护环境、资源和遵守相关法律的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
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初步掌握区域分析方法。
2、学生具备一定的读图、析图能力.3、学生已初步具备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影响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①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②山区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2、难点:①山脉是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我国主要山脉分布的空间观念的形成。
②我国各种地形和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流向、交通运输、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各方面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观察PPT上的三幅图片,平原、高原、山地都属于地形,除了这些,还有哪些是地形呢?什么是地形?中国有哪些地形类型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同学们观察图2.1中国的地形类型完成以下题目1、什么是地形?陆地表面有那几种地形类型?中国有几种地形类型?(地形: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
共有5种地形,中国5种都有)小结:由此可以得出中国地形类型多样,有纵横交错的山脉,气势磅礴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群山环抱的盆地,还有起伏连绵的丘陵,地形类型多样。
初二地理教学设计范例优秀4篇初二地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地图上确认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的准确位置,并能描述其各自的地形特点。
能力目标通过读图、填图的训练,使学生能够从中国地形图上读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的分界线,及其所在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从而在山脉的基础上,建立起各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的空间分布观念;通过阅读地表形态景观图、示意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使学生学会从海拔高度、地形起伏、地表物质组成等方面去表述地形区的地形特点。
情感目标通过介绍云贵高原的“坝子”、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绿洲等知识,使学生知道这是人类依据自然条件,对其进行利用和改造的产物,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由引言、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五部分组成。
引言部分简要说明我国东部和西部在地形构成上存在显著差异。
第二至第五部分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分别讲述了各地形区的位置和特点,其中高原和平原详讲,盆地和丘陵略讲,而每一部分又都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即每一个地形区的分布和地形特点。
教法建议建议以读图讲述法、分析对比法和指导学习法相结合进行教学。
引言部分可通过复习旧知识导入,也可直接读图得出结论。
各地形区的分布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各地形区的空间分布观念的形成又是教学难点。
因此,关于各地形区的位置这个层面的教学,一定要抓住读图环节,教师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后,让学生充分活动,从读图中去发现和掌握知识。
各大地形区的地形特点也是本节教学重点之一,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与读图相结合,通过分析、比较得出每一个地形区各自的典型特点。
塔里木盆地中的绿洲的分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通过教材中“想一想”的两个问题特别提出,这是人类长期以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是人地协调、良性发展的极好例证,这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地观。
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教学重点〉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位置和主要特点。
《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教案一等奖1、《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教案一等奖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1、通过读图,使学生记住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的位置、名称。
2、通过分析三大平原的分布和主要待点,使学生认识平原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渗透因地制宜的观点,认识到我们应该保护耕地,爱惜粮食。
教学重点三大平原的分布及特点。
教学难点三大平原的成因。
教学媒体中国地形图(挂图),三级阶梯及主要河流空白图,课本插图、彩图,中国土地利用类型(投影片),丘陵地区景观幻灯片。
教学过程【复习填图】请同学们在发的空白图中填写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界线处的四条山脉的名称。
【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地势的哪级阶梯呢?学生答:第一、二级阶梯。
【教师指图提问】我国第三级阶梯上又分布有哪些地形类型呢?学生答:平原和丘陵。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
【板书】第四节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一、三大平原分布和特点首先,我们了解一下这三大平原的名称,请同学们看地图册。
它们是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东北平原、首都北京所在的华北平原、长江流域的长江中下游平原。
它们依山连海,是一条纵贯我国南北的冲积平原带。
【读图观察】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看“东北平原示意图”。
请同学在黑板前指挂图说明东北平原的位置、范围。
学生指图回答。
【指导读图】我们继续看这幅图。
东北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约35万平方千米。
它是由哪几个小平原组成的?学生读图回答,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
【启发提问】它们的名称有何含义?学生讨论、回答:三江平原是由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所携带泥沙冲积而成的,松嫩平原是由松花江和嫩江携带的泥沙冲积而成的,辽河平原主要是由辽河所携带泥沙冲积而成的。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初中八年级地理湘教版课型:新授课一、教案背景:在初步了解了中国的位置、疆域、人口等问题的基础上,教材进一步安排学习中国的地形,这一部分内容对学习中国的气候、河流起到重要的影响,并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课题: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第二框三大平原和丘陵三、教材分析:《中国的地形》主要讲述了中国的地形、地势特点;中国的地形分为了两大方面,一是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二是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及各自的特色。
学习这部分内容时,一定要紧密结合中国地形图,找准山脉、地形区的分布位置,对今后学习中国的气候、河流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四、教学重点:1、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分布及特点;教学难点:利用多媒体,在地图上明确指出各地形的分布位置。
五、教学目标:1、通过中国地形图的判读,掌握中国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位置及特征。
2、归纳中国的主要地形特征。
3、分析中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优缺点。
4、通过对中国壮丽山河的认识,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爱乡情感。
六、教学方法:小组互助、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七、教具:中国地形图、多媒体、学案八、教学过程:根据学案完成本节学习任务。
一、课前预习案:学生利用课前时间,上百度互联网搜索中国的地形图,结合学过的内容提前把本节课进行一定的预习,根据学案中的要求完成知识分类。
二、课上复习案(一、)温故知新在图中指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要求填图准确):快速说出图中闪烁图标代表的地形区的名称,并说出此地形区的典型特征。
(二、)出示自学题目,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对应的文字、地图、图片分析总结,并在教材中勾画、圈注,解决不了的问题用?标出或写在“我的疑惑中”,课前完成自主学习案。
1、读图填图:结合图2-8《中国地形分布图》,三大平原、三大丘陵,记住各地形区的名称,并准确的填在图一《中国空白地形图》中。
2、归纳概括:阅读课本P25——P27页阅读材料,用简单的语言总结归纳各地形区的特点。
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of three plains and main hills
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地理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
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
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本教案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
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学目的
1.掌握我国三大平原的名称、位置、范围和主要特征;记
住我国主要丘陵的名称并了解它们的分布和利用状况。
2.继续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认识和分析地形特征的能力。
3.在学习我国东部平原和丘陵地理特征的过程中,使学生
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为树立“要珍惜爱护土地资源”的正
确思想打下基础。
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我国三大平原的位置和特点,难点是记
住我国主要丘陵的名称和分布。
教学方法谈话法与练习法相结合。
教具中国地形挂图、投影片(三大平原比较表,平原与丘
陵的景观图)。
课时 1课时。
讲授提纲
一、三大平原
二、主要丘陵
1.分布
2.丘陵的开发利用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讲解与提问] 上节我们学习了我国的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地区。
如果我们从我国西部转向东部(教师指“中国地形挂图”),大家会看到哪些地形类型呢?(学生回答:平原和丘陵)今天就一起研究我国平原和丘陵的特点。
学习新教材
第四节 [板书]
一、三大平原[板书]
[提问] 教师指“中国地形图”中的东部平原部分,提出以下问题:
1.我国的平原分布在我国的第几级阶梯上,它们的平均海拔约为多少?(第三级阶梯上,在200米以下)
2.在平原上都有河流经过,这些河流又大多由我国第一、二级阶梯而来,注入大海。
从这一特点你能说出平原形成的过程吧?(河流从高而下,到平原区流速减缓,泥沙沉积,逐渐形成了这些冲积平原)
3.从地图上看,我国的平原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东北、黄河和淮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
[教师归纳] 我国的平原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由众多河流的泥沙沉积而成,所以地势低平。
从北向南可分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下面就分别研究这三大平原的特点。
[阅读课文和地图] 教师指导学生一边阅读课文,一边识读地形图和课文插图。
并且回答下列问题:
1.各平原的具体位置在哪里?范围有多大?
2.三大平原的海拔大约各是多少?它们的面积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3.三个平原各有何突出特点?
[教师小结] 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指导学生将所答内容填入下表(或投影片)中。
[展示投影片] 展示有关三大平原景观的投影片(或彩色图片),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辨认这些图片是哪个平原的景观,并
且说明理由。
[提问] 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形图”,让学生找出并回答,除三大平原外,我国还有哪些平原?(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 正像同学们回答的那样,我国除三大平原外,
还有一些面积较小的平原。
例如: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台西
平原等等。
这些平原面积虽小,但它们都是经济发达地区,也很
重要。
总起来看,我国平原面积较小,约占全国总面积多少?(学
生答:12%)同时平原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哪里?(学生答:
在我国东部。
)而且这里是我国人口、城镇最集中的地方,是我
国经济发达的地区。
所以我们更要珍惜和爱护这里的土地。
[过渡] 在我国东部地区除平原以外,还有哪种主要地形类
型呢?(丘陵)现在我们就来看看我国的丘陵。
[读图] 教师指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出辽东丘陵、山东丘陵、
江南丘陵和两广丘陵。
并且让学生解译这些丘陵名称是怎样确定的。
[展示景观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各种丘陵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图。
(包括丘陵上的梯田、茶园和果园,泰山和黄山的自然风景等等)
[提问]请大家根据地形图和景观图回答问题:
1.我国丘陵地区一般平均海拔约多少米?
2.人们应该怎样开发利用丘陵地区呢?
[朗读古诗] 由于东部丘陵中有很多挺拔屹立的山峰,成为风光秀丽的旅游胜地。
自古被诗人所赞颂,留下了不朽的诗句。
同学们可以在欣赏这些诗句的同时,进一步体会我们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
下边就请同学朗颂和欣赏“泰山”和“庐山”两首诗歌。
复习巩固
1.让学生指图说出我国三大平原的位置,并且回答课本22页“想一想”中的3个问题。
2.指图说出我国主要丘陵的名称,举例说出在这些丘陵地区中的著名旅游区。
3.继续完成课本95页的填图练习。
教案分析
“主要山脉”、“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三节课的教材内容有共同的特点,即概念众多、内容繁杂,学生不易掌握。
但是,本书中的这几节教案却能较好地处理各节的知识内容,并
设计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很多优点值得学习。
下面只说其
中的几点,供读者思考。
1.根据不同知识的性质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例如,有关山脉的知识,是由地名及地理分布所组成,学生掌握这
些知识的过程主要靠记忆,因此,在教案中就设计了读图,填图
等练习为主的教学方法,以保证学生掌握这些知识;而高原、平
原等等教材,除有关高原、平原等等的名称外,主要包括各地形
单元的形态特征,掌握这些知识是建立地理表象,即学习感性知
识的过程,所以教案中安排了读图、观察景观图、这诗等有利于
学生形成地形表象的教学方法。
2.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在教案中教师设计的方法有近十
种之多,如讲授、提问、读图、观察图片、讨论问题、朗读课文
欣赏诗歌、填图、填表等。
这些方法的安排十分自然、有序,是
紧密与教材内容、学生学习活动结合在一起的。
3.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学习。
从整体看,各教案都安排
了大量的学生活动,但是在同时却又感到教师无时无刻都在他们
的周围。
因为教案设计出教师直接或间接指导学生学习的有效方法。
例如,读图前教师要指明看什么图、如何读、读后要达到什
么目的;在欣赏诗歌时,则要说明为什么欣赏诗歌等等。
这样做,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保证学生按照正确的方法学习,从而真正达到“活而不乱”的地步。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