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1
- 格式:pptx
- 大小:1.40 MB
- 文档页数:30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_第4章_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1城市道路规划设计_第4章_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1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是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合理安排城市道路的线形布局,以满足城市交通运输的需求。
本章将对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线形规划设计原则城市道路线形规划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道路的线形布局应符合城市整体规划的要求,保证道路的流线型、整齐划一2.各类道路的线形布局应根据道路等级和用途的不同,合理确定道路的宽度、转弯半径、坡度等参数。
3.道路线形设计应尽量将交通流线与土地利用相协调,避免与自然地形、建筑物等冲突。
4.道路线形设计应充分考虑行人、非机动车辆的需求,确保交通的安全和顺畅。
5.道路线形设计应充分考虑解决既有道路拥堵问题,促进交通的快速通行。
6.道路线形设计应注重环境保护和景观美化,减少环境污染和噪音。
二、道路的线形布局设计内容城市道路的线形布局设计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道路的纵断面线形设计,即道路的等高线和纵向坡度的设计。
通过合理的坡度设计,可以保证道路的排水功能,减少积水和水毁的发生。
2.道路的横断面线形设计,即道路的横断面横向坡度和路肩的设计。
通过合理的横向坡度设计,可以提高道路的行驶舒适性和安全性。
3.道路的横截面线形设计,即道路的横截面宽度和交通标线的设计。
通过合理的横截面宽度设计,可以保证道路的交通安全和通行能力。
4.道路的交叉口线形设计,即交叉口的形式和转弯半径的设计。
通过合理的交叉口线形设计,可以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
三、线形规划设计的方法与步骤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如下:1.收集城市规划、交通运输、土地利用等相关数据,并进行详细的分析。
2.根据城市道路规划的综合目标和要求,确定道路的等级、用途、布局等基本要素。
3.根据道路等级和用途的不同,选取适当的设计指标和标准,进行线形设计的计算和分析。
4.根据土地利用、地形地貌等条件,进行道路线形的初步布局,确定道路的走向和交叉口的位置。
第2章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2.1城市道路平面规划设计的内容和要求道路线形指道路路幅中心线(又称中线)的立体形状,道路中线在平面上的投影形状称为平面线形。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可划分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两个阶段。
总体规划阶段的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主要是根据城市主要交通联系方向确定城市主要道路中心线的走向,并进一步确定城市路网;详细规划阶段的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一般在上一层次已经确定的城市道路网规划基础上进行,需要进一步详细确定用地范围内各级道路主要特征点的坐标,曲线要素等内容,便于进一步的道路方案设计。
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经常会碰到山体、丘陵、河流和需要保留的建筑,有时还因地质条件差而需要避开不宜建设的地方,所以无论城市道路还是公路不可避免要发生转折,就需要在平面上设置曲线,所以平面线形由直线和曲线组合而成。
如果城市道路转折角度不大,可把转折点设在交叉口,使道路线形呈折线状,这样可以减少道路上的弯道,便于道路施工和管线埋设,也有利于道路两侧建筑的布置。
如果转折点必须设置在路段上,则需要根据车辆运行要求设置成曲线,曲线又可分为曲率半径为常数的圆曲线和曲率半径为变数的缓和曲线。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的主要任务为:根据道路网规划确定的道路走向、道路之间的方位关系,以道路中线为准,考虑地形、地物、城市建设用地的影响,根据行车技术要求确定道路用地范围内的平面线形,以及组成这些线形的直线、曲线和它们之间的衔接关系;对于小半径曲线,还应当考虑行车视距、路段的加宽和道路超高设置要求等。
在学习本章时,尽管公式较多,但道路平面线形设计的一些常用参数,往往是可以通过查阅规范取得的,只有在旧城改造中用地条件苛刻的情况下,才需要计算道路线形要素。
所以,掌握查阅设计规范、理解计算公式的基本原理和适用条件,将是学习本章的关键。
2.2 道路弯道平曲线规划设计2.2.1 曲线要素构成及基本作用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一般采用圆弧曲线连接直线路段,为了使线形平顺,连接方式必须是切点相连,道路圆曲线一般通过曲线要素来描述。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方案1、平面标准道路的圆曲线半径应采用大于或等于规定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值。
当受地形条件限制时,可采用设超高推荐半径值。
地形条件特别困难时,可采用设超高最小半径值。
圆曲线最小半径平曲线由圆曲线及两端缓和曲线组成,平曲线长度与圆曲线长度应大于或等于下表的规定值。
平曲线与圆曲线最小长度直线与圆曲线或大半径圆曲线与小半径圆曲线之间应设缓和曲线。
缓和曲线采用回旋线,缓和曲线长度最小长度应符合下表规定值。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圆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时,在圆曲线范围内应设超高,最大超高横坡度的规定见下表最大超高横坡度当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m时,应在圆曲线内侧加宽,并应设置加宽缓和段。
2、设计速度①各级道路的设计速度如下标准进行选择:各级道路的设计速度②快速路和主干路的辅路设计速度宜为主路的0.4倍~0.6倍。
③在立体交叉范围内,主路设计速度应与路段一致,匝道及集散车道设计速度宜为主路的 0.4倍~0.7倍。
④平面交叉口内的设计速度宜为路段的 0.5倍~0.7倍。
*道路路拱车行道采用直线接抛物线型路拱,车行道横坡设计一般取1.5%,人行道横坡设计一般取1.5%。
*道路交叉标准①保障交通安全,使交叉口车流有序、畅通、舒适,并应兼顾景观。
②兼顾所有交通使用者的需求,处理好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
③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分期建设时,应近远期结合。
④综合考虑交通组织、几何设计、交通管理方式和交通工程设施等内容。
⑤除考虑本交叉口流量、流向以外,同时分析相邻或相关交叉口的影响。
⑥改建设计应同时考虑原有交叉口情况,合理确定改建规模。
*平面交叉平面交叉口按交通组织方式分类,并符合下列规范规定:①平A类:信号控制交叉口平A1类:交通信号控制,进出口道展宽交叉口;平A2类:交通信号控制,进出口道不展宽交叉口。
②平B类:无信号控制交叉口平B1类:支路只准右转通行的交叉口;平B2类:减速让行或停车让行标志管制交叉口;平B3类:全无管制交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