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出技术与中药制剂
- 格式:ppt
- 大小:2.00 MB
- 文档页数:139
药剂学浸出技术与中药制剂、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表面活性剂一、浸出技术与中药制剂1.浸出操作与设备药材的来源于品种的鉴定药材品质检查有效成分或总浸出的测定药材的预解决含水量测定(9%~16%)药材的粉碎: 药物规定有特别细度, 或有刺激性, 毒性较大者, 则宜用湿法粉碎浸润、渗透过程(含多量脂肪油或蜡质的药材, 须先行脱脂或脱蜡解决后方可用水或乙醇浸出)解吸、溶解过程扩散过程(浸出成分的扩散速度可用Ficks第一扩散公式来说明)置换过程(浸出的关键在于保持最大浓度梯度)适当用酸, 可以促进生物碱的浸出适当用碱, 可以促进某些有机酸的浸出溶剂具有适宜的pH值也有助于增长制剂中某些成分的稳定性应用适宜的表面活性剂常能提高浸出溶剂的浸出性能药材的粉碎限度: 适宜的粉碎限度有助于浸出, 但过细粉末并不适于浸出浸出温度: 一般药材的浸出在溶剂沸点温度下或接近于沸点温度进行比较有利浓度梯度: 浓度梯度越大浸出速度越快浸出压力: 提高浸出压力有助于加快浸润过程药材与溶剂相对运动速度:相对运动速度加快, 能使扩散边界层变薄或边界层更新加快, 而有助于浸出过程新技术的应用煎煮法浸渍法浸出方法渗漉法大口树脂吸附分离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二氧化碳作为萃取剂)单级浸出工艺间歇式提取器多级浸出工艺连续逆流浸出工艺自然蒸发沸腾蒸发常压干燥减压干燥喷雾干燥冷冻干燥2.常用的浸出制剂剂型概念特点浸出方法汤剂(煎剂)是用中药材加水煎煮, 去渣取汁制成的液体制剂煎煮法酒剂指药材用蒸馏酒浸取或溶解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浸渍法、渗漉法酊剂药物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提取或溶解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 亦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 或用浸膏溶解制成具有毒剧药品的酊剂, 每100ml相称于原药物10g, 其他酊剂, 每100ml相称于原药物20g稀释法、溶解法浸渍法、渗漉法流浸膏剂指药材用适宜的溶剂浸出有效成分, 蒸去部分溶剂, 调整浓度至规定标准而制成的液体制剂流浸膏剂每1ml相称于原药材1g渗滤法浸膏剂指药材用适宜的溶剂浸出有效成分, 蒸去所有溶剂, 调整浓度至规定标准所制成的膏状或粉状的固体制剂浸膏剂每1ml相称于原药材2~5g煎煮法、渗漉法煎膏剂(膏滋)指中药材用水煎煮, 去渣浓缩后, 加糖或炼蜜制成的稠厚半流体状制剂煎煮法颗粒剂药材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与药材细粉制成的颗粒状内服制剂分为可溶性、混悬性、泡腾性三类二、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1.药用溶剂的种类与性质水醇与多元醇类: 乙醇、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200(400、600)、丁醇、苯甲醇醚类: 四氢糠醛聚乙二醇醚、二乙二醇二甲基醚酰胺类: 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酯类: 三醋酸甘油酯、乳酸乙酯、油酸乙酯、苯甲酸苄酯、肉豆蔻酸异丙酯植物油类: 花生油、玉米油、芝麻油、红花油亚砜类: 二甲基亚砜介电常数:反映溶剂分子的极性大小, 介电常数大的溶剂极性大, 介电常数小的极性小。
第八章浸出技术与中药制剂一、概念与名词解释1.浸出制剂:2.渗漉法:3.超临界萃取技术:4.中药合剂:5.酊剂:6.流浸膏剂:7.浸膏剂:8.颗粒剂:9.水醇法:二、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1.浸渍法有利于黏性易膨胀药材的浸出。
()2.含糖类较多的黏性药物的粉碎可以采用湿法粉碎.()3.含脂肪油较多的药物可与其他干燥药粉掺研,干燥后再粉碎,俗称串研粉碎.( ) 4.要求特别细度,或毒性、刺激性较大的药物粉碎宜采用湿法粉碎。
( )5.当用非极性溶剂浸出时,药材应先行脱脂.()6.一般药材组织中含有物质大部分带有极性基团,故非极性溶剂易于通过细胞壁进入药材内部。
( )7.用醇、水等浸出油脂多的药材时应先脱脂,因为油脂不易被极性溶剂润湿。
()8.贵重药物及刺激性药物为了减少损耗和便于劳动保护,应单独粉碎。
()9.极性晶型药物一般可用降低温度来增加药物的脆性,以利粉碎。
()10.使用渗漉浸出时,药材颗粒越细浸出效率越高。
( )11.一般药材的浸出在溶剂沸点温度下或接近沸点温度进行比较有利.()12.酊剂是指药物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而制得的澄清液体制剂。
( )13.水浸出液中含有较多胶质,而乙醇浸出液中含有较少胶质。
( )14.浓度梯度是指药材块粒组织内的浓溶液与外周溶液的浓度差,浓度梯度越小浸出速度越快.( )15.提高浸出压力有利于加快浸润过程。
( )16.当药材组织内充满溶剂时,加大浸出压力有利于提高扩散速度。
()17.药材与溶剂相对运动能使扩散边界变薄或边界层更新加快,有利于浸出过程。
()18.合剂是指含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分的液体药剂。
( )19.溶剂表面张力和药材中含有物性质对药材浸润程度和速度起主导作用.、( )20.在浸出过程中浓度差是渗透扩散的推动力。
()21.除另有规定外,浸膏剂每1ml相当于原有药材1g。
( )22.由于浸渍法符合中医用药习惯,因而对于有效成分尚未清楚的中草药或方剂进行剂型改革时,通常亦采取浸渍法提取。
药材的浸出方法药材浸出是中药制剂制备过程中的重要步骤之一,其目的是将药材中有效成分提取出来,以便于后续加工和制备。
药材浸出方法有多种,下面将详细介绍常用的几种方法。
1. 水浸法水浸法是最常用的一种药材浸出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水对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进行溶解和提取。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将干燥的药材粉末或切碎后的药材放入容器中;(2)加入适量清水,使药材全部被覆盖;(3)盖上容器盖子,放置一段时间,让药材充分浸泡;(4)将容器放在火上加热至沸腾,然后转小火煮约30分钟;(5)熄火后让其自然冷却至室温,然后过滤去渣即可。
2. 酒浸法酒浸法是利用酒精对药材中有效成分进行提取。
与水浸法相比,酒浸法能够提取更多的有效成分,并且可以延长有效成分的保存时间。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将干燥的药材粉末或切碎后的药材放入容器中;(2)加入适量白酒或米酒,使药材全部被覆盖;(3)盖上容器盖子,放置一段时间,让药材充分浸泡;(4)将容器放在阴凉处静置约7天,每天摇动一次;(5)过滤去渣即可。
3. 水蒸气法水蒸气法是利用水蒸气对药材进行提取。
这种方法能够保留药材中的挥发油和香味成分,并且能够提高有效成分的纯度。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将干燥的药材粉末或切碎后的药材放入容器中;(2)将容器放在蒸汽锅中,加入适量清水;(3)将蒸汽锅加热至沸腾,然后转小火蒸约2小时;(4)熄火后让其自然冷却至室温,然后过滤去渣即可。
4. 超声波法超声波法是利用超声波对药材进行提取。
这种方法能够快速、高效地提取有效成分,并且能够保留药材中的营养成分。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将干燥的药材粉末或切碎后的药材放入容器中;(2)加入适量清水或酒精,使药材全部被覆盖;(3)将容器放在超声波浸出仪中,设定合适的浸出时间和温度;(4)开启超声波浸出仪,进行提取;(5)过滤去渣即可。
总之,不同的药材浸出方法适用于不同的药材和制剂要求。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操作,以确保提取到高质量的有效成分。
中药学资料: 中药制剂与剂型-浸出制剂浸出制剂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最早的记载是在公元前1766年商汤的伊尹创制汤液, 继汤剂后又有酒剂、酊剂、流浸膏剂、浸膏剂及煎膏剂等。
近年来,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设备进行浸出制剂实验研究, 研制出许多浸出制剂新品种, 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提取药材中有效部位或多种有效成分, 改革和发展了新剂型如中药颗粒剂、片剂、注射剂、膜剂、气雾剂、滴丸剂等。
另外在中西医理论指导下, 将中医药联合组方, 现已制成不少有效中西药组方的新剂型, 提高了疗效, 降低了毒副作用, 为发展中国医药学开创了新的途径。
浸出药剂一、定义:浸出制剂系指用适宜的溶剂和方法浸提饮片中有效成分而制成的供内服或外用的一类制剂。
二、特点及分类:1.体现方药复方成分的综合疗效;2.药效缓和、持久、副作用小;3.服用剂量较小、使用方便;4.部分浸出制剂可用作其他制剂的原料;5.但某些浸出制剂稳定性较差;三、分类①水浸出制剂:汤剂、合剂;②含醇浸出制剂:酒剂、酊剂、流浸膏剂、浸膏剂;③含糖浸出药剂:糖浆剂、煎膏剂;④无菌浸出制剂:注射剂、滴眼剂;四、质量要求1.制品中所含有效成分尽可能做到定量检查;2.无效成分和有害物质尽量除去;3.制品稳定, 在一定期限内其组成和治疗作用不变。
五、影响因素⒈浸出溶剂的影响:可参照前面所列, 浸出药剂类型。
⒉药材粒度:并不是所有的浸药材粒度都是越细越好。
药粉末细度的选择应考虑浸出方法、浸出溶剂及药村的性质。
⒊温度:药物理化性质等因系决定药物在浸出的不同的阶段对于温度的要求也不一样, 若不据此调控好温度则不达达到的浸出效果, 所以温度一定要把握好。
⒋浸出时间的影响:一般浸出量与浸出时间成正比, 但经一定时间后, 当扩散达到平衡时, 时间却不再起作用。
5浓度差:在浸出过程中, 浸出效果的好坏, 扩散是一个主要因素。
增加浓度差能加快扩散速度, 使扩散物质的量增多。
第八章浸出制剂浸出制剂的应用和发展在我国中医药保健事业和医药工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章主要介绍汤剂、中药合剂、口服液剂、糖浆剂、煎膏剂、药酒、酊剂、流浸膏剂、浸膏剂等。
重点掌握以上各剂型的制备方法与注意事项。
以药材提取为原料制备的颗粒剂、片剂、注射剂、气雾剂、滴丸、膜剂、软膏剂等剂型将另外专章叙述。
第一节概述一、含义:浸出药剂系指采用适当的浸出溶剂和方法浸提药材中有效成分,直接制得或再经一定的制备工艺过程而制得的一类药剂,可供内服或外用。
由于浸出药剂既保留中药传统的制备方式,又采用现代去粗存精的提取工艺,因此,浸出药剂是中药各类新剂型的基础,也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二、特点:1.体现方药各种成分的综合疗效与特点符合中医药理论例如:阿片酊中含有多种生物碱,除具有镇痛作用外,还有止泻功效,但吗啡虽然有很强的镇痛作用,并无明显的止泻功效。
2.减少服用量去除了部分无效成分和组织物质,减少了服用量,增强其稳定性及疗效。
3.部分浸出药剂可作其他制剂的原料4.浸出药剂目前存在一些问题:汤剂久贮后发霉变质;药酒、酊剂、流浸膏产生浑浊或沉淀;浸膏剂吸潮、结块。
三、浸出药剂的种类1.水浸出剂型2.含醇浸出剂型3.含糖浸出剂型4.无菌浸出剂型5.其他浸出剂型第二节汤剂一、概述汤剂是指将药材饮片或粗粒加水煎煮,去渣取汁服用的液体剂型。
汤剂主要供内服,也有煮汤供洗浴、熏蒸、含漱等外用,分别称为浴剂、熏蒸剂及含漱剂等。
汤剂能保留至今,是基于其能适应中医辨证施治需要,随证加减处方,制备方法简单易行.汤剂主要缺点是:需临用新制,久置易发霉变质;不便携带;直接服用容积大。
脂溶性和难溶性成分难以煎出,不易提取完全等.二、汤剂的制备汤剂系按煎煮法制备,一般先在药材饮片或粗粒中加适量的水浸泡适当时间,然后加热至沸,并维持微沸状态一定的时间,滤取煎出液,药渣再依法重复操作1~2次,合并各次煎液即得。
影响质量因素:煎药火侯煎煮用水煎煮时间次数特殊中药处理:⑴先煎①矿石类、贝壳类、角甲类中药,因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
第十八章提取技术与中药制剂1、说明药材的浸出过程及影响浸出的因素。
2、常用的浸出方法,各有何特点及适用性?3、常用浸出溶媒(如水,乙醇等)的特点及选用,浸出辅助剂的作用及选用、4、常用浸出药剂的种类,特点,彼此间有何异同?5、试述汤剂,浓缩煎剂,内服膏剂的制备方法及注意事项、这些水浸出药剂在生产上一般容易发生哪些主要问题?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6、试述冲剂的特点,以感冒退热冲剂为例,概述冲剂的制备方法及注意事项、7、酊剂及酒剂的制法有哪些?酒剂、酊剂在在生产上一般容易发生哪些主要问题?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8、试以桔梗流浸膏及颠茄浸出药剂为例,说明渗漉法制备酊剂,流浸膏,浸膏的制备过程及注意事项。
9、试述浸出药剂质量控制的项目及实践意义10、简述粉碎的原理及常用粉碎方法的特点与适用性11、简述撞击式粉碎机的主要构造,粉碎原理及其性能12、试述药筛,粉末分等及过筛效率13、试述蒸发过程及影响蒸发效率的因素14、试述干燥过程及影响干燥速度的因素15、简述中药胶囊及颗粒剂制备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16、试述中药制粒与西药制粒的异同。
二、单选题1、用乙醇加热浸提药材时可以用()A、浸渍法B、煎煮法C、渗漉法D、回流法E、B和D2、植物性药材浸提过程中主要动力是()A、时间B、溶剂种类C、浓度差D、浸提温度E、药材粉碎度3、下列浸出制剂中,那一种主要作为原料而很少直接用于临床()A、浸膏剂B、合剂C、酒剂D、酊剂E、糖浆剂4、除另有规定外含毒剧药酊剂浓度为()(g/ml)A、5%B、10%C、15%D、20%E、25%5、下列不是酒剂、酊剂制法的是()A、冷浸法B、热浸法C、煎煮法D、渗漉法E、回流法6、需作含醇量测定的制剂是()A、煎膏剂B、流浸膏剂C、浸膏剂D、中药合剂E、糖浆剂7、将药材用适当溶剂在常温或温热下浸泡一定时间,使其有效成分浸出的方法称之为( B )A.煎煮法 B.浸渍法C.渗漉法 D.回流法三、多项选择题1、影响浸出的因素有()A、药材粒度B、药材成分C、浸提温度、时间D、浸提压力E、溶剂用量2、浸出制剂防腐可通过()A、控制环境卫生B、加防腐剂C、药液灭菌D、用茶色容器分装E、加抗氧剂3、浸出制剂的特点有()A、具有多成分的综合疗效B、适用于不明成分的药材制备C、服用剂量少D、药效缓和持久E、不良反应少4、制备中药酒剂的常用方法有()A、溶解法B、稀释法C、浸清法D、渗漉法E、煎煮法5、下列说法属于浸出制剂特点的有()( ABCE ) A.成分较复杂,除有效成分、辅助成分外,往往还含有无效成分B.具有原药材各浸出成分的综合疗效C.作用缓和持久,毒性作用较低D.提高有效成分的浓度,减少用量,便于服用E.水性浸出制剂易发生沉淀、水解和氧化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