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备带电检测技术规范(试行)
- 格式:doc
- 大小:1.22 MB
- 文档页数:35
前言本规程仅合用于永煤企业供电处, 为规范和有效开展设备状态检修工作, 参照国家电网企业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管理原则, 并结合永煤企业供电处实际情况起草编订本规程。
为了原则旳规范和统一, 本原则内容涵盖交流电网旳全部高压电气设备。
各专业应按照分管业务执行本原则。
本原则由永煤企业供电处提出并负责解释。
本原则参加起草单位: 生产技术科、安全监察科、电气试验工区、变电运营工区、调度工区、变电检修工区。
本原则自公布之日起实施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试行)1 总则1.1 设备巡检在设备运营期间, 按要求旳巡检内容和巡检周期对各类设备进行巡检, 巡检内容还应涉及设备技术文件尤其提醒旳其他巡检要求。
巡检情况应有书面或电子文档统计。
在雷雨季节前, 大风、降雨(雪、冰雹)、沙尘暴及有感地震之后, 应对有关旳设备加强巡检;新投运旳设备、对关键部件或主体进行解体性检修后重新投运旳设备, 宜加强巡检;日最高气温35℃以上或大负荷期间, 宜加强红外测温。
1.2 试验分类和阐明1.2.1 试验分类本原则将试验分为例行试验和诊疗性试验。
例行试验一般按周期进行, 诊疗性试验只在诊疗设备状态时根据情况有选择旳进行。
1.2.2 试验阐明若存在设备技术文件要求但本原则未涵盖旳检验和试验项目, 按设备技术文件要求进行。
若设备技术文件要求与本原则要求不一致, 按严格要求执行。
110kV及以上新设备投运满1-2年, 以及停运6个月以上重新投运前旳设备, 应进行例行试验。
对关键部件或主体进行解体性检修后重新投运旳设备, 可参照新设备要求执行。
6kV、10kV开关, 根据现场备用情况选(1-2台)进行例行试验以作备用互换;已试验旳备用开关 , 变电站在现场做好标识。
除尤其阐明, 全部电容和介质损耗因数一并测量旳试验, 试验电压均为10kV。
在进行与环境温度、湿度有关旳试验时, 除专门要求旳情形之外, 环境相对湿度不宜不不不不大于80%, 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 绝缘表面应清洁、干燥。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DL_T6642008)(3篇)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DL/T 6642008)解析与应用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是一种无损检测方法,可以在不停电的情况下对设备进行检测,发现潜在的故障隐患。
本文主要针对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DL/T 6642008)进行解析,并探讨在实际应用中如何遵循规范进行带电设备红外诊断。
一、引言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带电设备的维护和检测越来越受到重视。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作为一种无损检测方法,具有不停电、安全、快速、有效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设备检测中。
为了保证带电设备红外诊断的质量和准确性,我国制定了相关规范——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DL/T 6642008)。
二、规范解析1. 适用范围DL/T 6642008规定了带电设备红外诊断的适用范围,包括:高压开关设备、变压器、电力线路、电缆、母线、绝缘子、发电机、电动机等设备的红外诊断。
2. 诊断设备要求规范对带电设备红外诊断设备的要求如下:(1)设备应具有温度测量、图像采集、数据处理等功能;(2)设备应具有较高的分辨率、灵敏度、稳定性等性能指标;(3)设备应具有数据存储、输出、远程传输等功能;(4)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3. 诊断方法DL/T 6642008规定了带电设备红外诊断的两种方法:定性诊断和定量诊断。
(1)定性诊断:通过红外热像图分析设备的温度分布,判断设备是否存在故障;(2)定量诊断:通过测量设备温度、计算温度梯度等参数,对设备故障进行定量分析。
4. 诊断流程规范明确了带电设备红外诊断的流程,包括:(1)设备准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清洁设备表面,排除干扰因素;(2)红外检测:按照规定的检测方法,对设备进行红外检测;(3)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红外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温度校正、图像处理等;(4)诊断分析:根据数据处理结果,对设备进行诊断分析;(5)报告编制:编写红外诊断报告,包括检测结果、诊断分析、处理建议等。
电力设备检验规定随着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力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问题也日益突出。
为了确保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安全,电力设备检验规定的制定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电力设备检验的必要性、检验对象、检验内容以及检验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电力设备检验的必要性电力设备作为供电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供电系统的稳定性和电力用户的正常用电。
因此,对电力设备进行不断的检验和维护至关重要。
首先,电力设备的检验有助于发现和排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通过定期检验电力设备,可以及时发现设备的老化、磨损、缺陷等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维修或更换措施,避免设备故障引发事故。
其次,电力设备的检验有助于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能效。
定期检验和维护可以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情况,避免设备因运行不良而耗能增加或寿命缩短。
此外,电力设备的检验还有助于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保障用户的正常用电需求。
二、检验对象电力设备检验的对象主要包括发电设备、变电设备和配电设备。
其中,发电设备主要指电力厂的发电机组、锅炉等;变电设备主要指变电站的变压器、断路器等;配电设备主要指供电线路、电表等。
三、检验内容1. 外观检查:包括检查设备的表面是否有明显的损伤、腐蚀、变形等问题,以及接地装置和绝缘装置是否完好。
2. 电气性能检验:包括电阻、绝缘电阻、电压、电流等参数的测量,以及设备的过载、短路、开关动作等性能的检测。
3. 运行状态检验:包括检查设备运行时的振动、声音、温度等是否正常,以及设备是否存在异常运行情况。
4. 安全装置检验:包括检查设备的保护装置、断电器等安全设备的功能是否正常,以及是否存在缺陷或故障。
5. 负荷性能检验:包括检查设备在额定负荷下的工作性能,以及设备运行时的能耗和效率等指标。
四、检验方法电力设备的检验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目视检查:通过直接观察设备的外观、接线、标识等,初步判断设备是否存在明显的故障或缺陷。
2. 测量仪器检验:采用专业的测量仪器对设备的电气参数、运行状态等进行准确测量。
精心整理第六章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检测技术第一节暂态地电压检测技术概述一、暂态地电压检测技术的发展历程暂态地电压检测技术(又称为TEV,Transient Earth Voltage)最早是由英国的Dr. John Reeves 于1974年首次提出,他发现电力设备内部局部放电脉冲激发的电磁波能在设备金属壳体上产生一从了测;放电模型暂态地电压检测技术超声波局放检测技术沿面放电模型不敏感敏感、有效尖端放电模型敏感、有效敏感、有效三、应用情况上世纪70年代,暂态地电压检测技术被首次提出,由于其简单、实用的特性,逐步被各国电网公司认可。
目前已在英国、中东、新加坡、香港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积累了30多年的现场应用经验。
2005年前后,暂态地电压检测技术开始传入国内。
2006年起,通过与新加坡新能源电网公司进行同业对标,以北京、上海、天津为代表的一批国内电网公司率先引进暂态地电压检测技术,开展现场检测应用,并成功发现了多起开关柜内部局部放电案例,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积累了宝贵经验。
暂态地电压检测技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等大型年,在程》为进范》1如遇到不连续的金属断开或绝缘连接处时,电流行波会由金属柜体的内表面转移到外表面,并以电磁波形式向自由空间传播,且在金属柜体外表面产生暂态地电压,而该电压可用专门设计的暂态地电压传感器进行检测。
具体如图6.1所示。
图6.1:暂态地电压信号的产生机理示意图由于配电设备柜体存在电阻,局部放电产生的电流行波在传播过程中必然存在功率损耗,金属柜体表面产生的暂态地电压也就不仅与局部放电量有关,还会受到放电位置、传播途径以及箱体内部结构和金属断口大小的影响。
因此,暂态地电压信号的强弱虽与局部放电量呈正比,但比例关系却复杂、多变且难以预见,也就无法根据暂态地电压信号的测量结果定量推算出局部放电量的多少。
暂态地电压传感器类似于传统的RF耦合电容器,其壳体兼做绝缘和保护双重功能。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检测管理规定(试行)-第2分册-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细则II目录前言 (II)1 检测条件 (1)1.1环境要求 (1)1.2待测设备要求 (1)1.3人员要求 (2)1.4安全要求 (2)1.5仪器要求 (3)2 检测准备 (5)3 检测方法 (5)3.1检测原理图 (5)3.2检测步骤 (6)3.3检测验收 (8)4 检测数据分析与处理 (8)5 检测原始数据和报告 (9)5.1原始数据 (9)5.2检测记录 (10)附录 A (规范性附录)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报告 (11)附录 B (资料性附录)特高频局部放电传感器放置方法 (13)附录 C (资料性附录)干扰信号的典型图谱 (15)附录 D (资料性附录) GIS局部放电的典型图谱 (16)I前言为进一步提升公司变电运检管理水平,实现变电管理全公司、全过程、全方位标准化,国网运检部组织26家省公司及中国电科院全面总结公司系统多年来变电设备运维检修管理经验,对现行各项管理规定进行提炼、整合、优化和标准化,以各环节工作和专业分工为对象,编制了国家电网公司变电验收、运维、检测、评价、检修管理规定和反事故措施(以下简称“五通一措”)。
经反复征求意见,于2017年3月正式发布,用于替代国网总部及省、市公司原有相关变电运检管理规定,适用于公司系统各级单位。
本规定是依据《国家电网公司变电检测管理规定(试行)》编制的第2分册《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细则》,适用于35kV及以上变电站的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以下简称GIS)。
本规定由国家电网公司运维检修部负责归口管理和解释。
本规定起草单位:国网北京电力。
本规定主要起草人:郑秀玉、陶诗洋、马锋、李伟、刘弘景、赵静、韩晓昆、张华。
II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细则1 检测条件1.1 环境要求除非另有规定,检测均在当地大气条件下进行,且检测期间,大气环境条件应相对稳定。
a)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ºC。
b)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0%,若在室外不应在有雷、雨、雾、雪的环境下进行检测。
电力设备带电检测技术1. 概述电力设备带电检测技术是电力行业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其主要目的是检测电力设备是否带电,以保证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
本文将介绍电力设备带电检测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2. 原理电力设备带电检测技术基于电磁场感应原理。
当电力设备带有电流通过时,会产生电磁场。
利用传感器可以检测电磁场的存在和强度,从而判断电力设备是否带电。
3.1 传感器检测法传感器检测法是目前常用的电力设备带电检测方法之一。
传感器通常安装在电力设备附近,通过感应电磁场来判断电力设备是否带电。
常用的传感器包括电磁感应传感器、磁阻传感器等。
3.2 热成像检测法热成像检测法是一种常用且非接触式的电力设备带电检测方法。
通过红外热像仪可以捕获电力设备发出的红外辐射,根据红外辐射的强度和分布来判断电力设备是否带电。
3.3 声音检测法声音检测法是一种通过检测电力设备发出的声音来判断其是否带电的方法。
利用微弱的电流在电力设备中产生的声音,通过声音传感器来捕捉并分析声音的特征,从而判断电力设备是否带电。
电力设备带电检测技术在电力行业中有广泛的应用。
4.1 电力设备维护与检修在电力设备的维护与检修过程中,带电检测技术可以用来判断设备是否带电,从而确保技术人员的安全。
4.2 安全生产监管带电检测技术可以用来对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进行监控,及时报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止设备带电引发火灾、电击等安全事故。
4.3 线路巡检电力设备带电检测技术可以应用于线路巡检中,检测线路上是否存在带电情况,为线路维护和修复提供有力的支持。
4.4 新能源发电设备检测随着新能源发电设备的快速发展,带电检测技术对新能源设备的检测和监测起到重要作用,保证新能源设备的安全运行。
5. 总结电力设备带电检测技术是电力行业中的一项重要技术,通过传感器检测、热成像检测和声音检测等方法,可以判断电力设备是否带电,并在维护、巡检和安全生产监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新能源设备的发展,电力设备带电检测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电气设备带电红外诊断应用规范DL_T(二)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电气设备带电红外诊断的基本要求、诊断方法、诊断程序、诊断结果分析及处理要求等内容。
本规范适用于电力系统、工矿企业、科研院所等领域的电气设备带电红外诊断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1)DL/T 6642016 电气设备带电红外诊断技术导则(2)GB/T 184422013 高压交流断路器(3)GB/T 110222011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通用技术条件(4)GB/T 76742008 电力系统用绝缘油(5)GB/T 5072002 高压交流断路器运行规程3. 术语和定义3.1 带电红外诊断在电气设备运行过程中,利用红外热像仪对其表面温度分布进行实时监测,分析设备的热状态,发现潜在缺陷,判断设备健康状况的一种无损检测方法。
3.2 红外热像仪一种非接触式测温设备,通过检测被测物体发射的红外辐射,将温度分布转换成可视化的热像图。
3.3 温度梯度物体在空间不同位置的温度差。
3.4 热像图红外热像仪输出的温度分布图像,以不同颜色表示不同温度。
4. 基本要求4.1 诊断人员(1)应具备电气设备运行维护、检修、试验等相关知识。
(2)应熟悉红外热像仪的操作方法及诊断技巧。
(3)应具备一定的红外热像图分析能力。
4.2 诊断设备(1)红外热像仪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高分辨率等特点。
(2)红外热像仪应具备以下功能:a) 实时显示热像图,具有温度测量、温度梯度分析等功能;b) 具备数据存储、回放、分析、输出等功能;c) 具备远程控制、数据传输等功能。
(3)诊断设备应定期进行校验和检定,确保其性能稳定可靠。
4.3 诊断环境(1)诊断现场应具备良好的光照条件,避免强光直射。
(2)诊断现场应保持清洁、干燥、无尘,避免潮湿、腐蚀性气体等影响诊断效果。
电力设备检测与维修规范一、概述在现代社会中,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对各行各业的生产和生活至关重要。
为了保障电力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制定一系列的检测与维修规范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电力设备的检测、维修、安全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提高电力设备的运行效率,确保生产和生活的正常进行。
二、设备检测1. 检测方法电力设备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非接触式检测和接触式检测。
非接触式检测主要是利用红外线测量温度、声波检测设备状态等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设备的运行状态。
接触式检测则是通过物理接触来获取设备的参数,如电流、电压等。
2. 检测要求电力设备的检测要求包括检测频率、检测项目和检测指标。
不同类型的设备需要设置不同的检测频率,以保证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检测项目主要包括设备绝缘、设备温度、设备振动等。
检测指标则是根据设备的规格和标准来确定的,以确保设备在正常范围内运行。
三、设备维修1. 维修程序设备维修的程序分为预防性维修和故障性维修。
预防性维修是通过定期检测和保养来避免设备故障的发生,减少生产中断的可能性。
故障性维修则是在设备出现故障时进行的紧急维修,旨在恢复设备的正常运行。
2. 维修要求设备维修的要求包括维修技术、维修设备和维修备件。
维修技术要求维修人员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维修经验,以快速、准确地诊断和修复设备故障。
维修设备要求齐全,包括各种维修工具、测量仪器等。
维修备件要求按照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维修历史来确定存储备件的数量和种类,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快速更换。
四、设备安全1. 安全意识设备的安全性是电力设备检测与维修中最重要的方面。
运行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了解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严格执行相关的安全流程,做到安全第一。
2. 安全措施为了保障设备的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
包括设立安全警示标志、提供个人防护设备、进行设备安全培训等。
此外,设备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潜在危险及时排除,以确保安全生产。
五、设备管理1. 设备档案对于每个电力设备,都应建立相应的设备档案,记录设备的基本信息、维修记录、检测记录等。
DLT6642008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2篇)DLT 6642008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第一篇)DLT 6642008《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是电力行业进行带电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的重要技术标准。
该规范详细规定了红外诊断技术在带电设备中的应用方法、技术要求、操作流程及数据分析等内容。
一、红外诊断技术概述1. 技术原理红外诊断技术基于物体热辐射原理,通过红外热像仪捕捉设备表面的温度分布信息,进而分析设备的运行状态。
任何物体在绝对零度以上都会发出红外辐射,温度越高,辐射强度越大。
2. 应用优势非接触测量:无需接触设备,安全可靠。
实时监测:能够实时获取设备温度分布,及时发现异常。
直观性强:通过热像图直观展示温度分布,便于分析和判断。
二、红外诊断设备要求1. 红外热像仪分辨率:应选择高分辨率的热像仪,以确保图像清晰。
测温精度:测温精度应达到±2℃或更高。
响应波长:适用于电力设备的热像仪一般响应波长在814μm范围内。
2. 辅助设备计算机:用于数据存储和分析。
图像处理软件:用于热像图的后期处理和分析。
三、红外诊断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设备检查:确保红外热像仪及其他辅助设备工作正常。
环境评估:评估现场环境温度、湿度、风速等影响因素。
2. 数据采集设备定位:根据设备类型和检测要求,确定最佳检测位置。
参数设置:调整热像仪的参数,如温度范围、发射率等。
图像拍摄:按照规范要求,多角度、多位置拍摄设备热像图。
3. 数据分析图像处理:使用图像处理软件对热像图进行预处理,如去噪、增强等。
温度分析:识别热像图中的高温区域,计算温差和温升。
故障判断:根据温度分布和设备特性,判断是否存在故障及其类型。
四、常见故障类型及诊断方法1. 接触不良特征:接触点温度异常升高。
诊断方法:对比同一设备不同接触点的温度,若温差较大,则可能存在接触不良。
2. 绝缘老化特征:绝缘表面温度分布不均匀。
诊断方法:观察绝缘表面的温度分布,若出现局部高温区,则可能存在绝缘老化。
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Q/GDW企业标准Q/GDW XXXXX—XXXX电力设备带电检测仪器技术规范第5部分:高频法局部放电带电检测仪器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nergized test device of electrical equipment -Part 5: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high-frequency partial discharge detector(征求意见稿)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检测原理 (2)5 高频法局部放电带电检测仪结构组成 (2)6 产品分类与型号 (2)7 技术要求 (3)8 试验项目及要求 (4)9 检验规则 (7)10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9)前言高频法局部放电带电检测仪器一般用于对电力设备进行局部放电高频带电检测。
为了规范此类仪器的相关技术指标,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对所使用的高频法局部放电带电检测仪的技术条件、试验项目以及试验方法进行了详细规定。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运维检修部提出并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本标准首次发布。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
高频法局部放电带电检测仪器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高频法局部放电带电检测仪器的技术要求、试验项目、调试、验收、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试验方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高频法局部放电带电检测仪器的设计、生产、采购和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593 电子测量仪器质量检验规则GB/T 7354 局部放电测量DL/T 417 电力设备局部放电现场测量导则Q/GDW XXXX 电力设备带电检测仪器技术规范第1部分:带电检测仪器通用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设备名称35kV欧若兰开关站503断路器出线电缆电压等级35kV委托单位试验单位试验日期2021年6月10日报告日期2021年6月10日试验性质带电试验地点试验人员XXX报告人员XXX审核人员XX批准人员XXX 检测工况电缆型号/生产厂家/出厂日期/投运日期/额定容量/环境温度23.8℃环境湿度56.5%高频局放检测分析检测部位高频局放检测图谱(总)特征描述电缆终端PRPD谱图放电谱图根据PRPD图谱可以看出:无典型的放电图谱,无局部放电波形特征,由放电谱图可以看出频率主要集在0.6~0.8MHz,最大幅值为23mV。
单个时域脉冲谱图单个频域脉冲谱图测试仪器TECHIMP-PD Check 试验结论初步判定为正常。
处理意见无备注根据《电力设备带电检测技术规范(试行)》,附录A高频局部放电检测标准:1.若放电幅值大于500mV,并参考放电频率,具有典型局部放电的检测图谱且放电幅值较大,则判定为缺陷。
2.若放电幅值小于500mV大于100mV,并参考放电频率,具有局部放电特征且放电幅值较小,则判定为异常。
3.若没有放电波形,无典型放电图谱,则判定为正常。
注:仅对当前数据负责。
设备名称35kV欧若兰新站2号主变进线电缆电压等级35kV委托单位试验单位试验日期2021年6月10日报告日期2021年6月10日试验性质带电试验地点试验人员XX报告人员XX审核人员XXX批准人员XX 检测工况电缆型号/生产厂家/出厂日期/投运日期/额定容量/环境温度25.1℃环境湿度28.5%高频局放检测分析检测部位高频局放检测图谱(总)特征描述电缆终端PRPD谱图放电谱图根据PRPD图谱可以看出:无典型的放电图谱,无局部放电波形特征,由放电谱图可以看出频率主要集在4.8~6.1MHz,最大幅值为57mV。
单个时域脉冲谱图单个频域脉冲谱图检测部位高频局放检测图谱(红色)特征描述电缆终端PRPD谱图放电谱图根据PRPD图谱可以看出:无典型的放电图谱,无局部放电波形特征,由放电谱图可单个时域脉冲谱图单个频域脉冲谱图簇频率主要集在5.2~5.6MHz,最大幅值为53mV。
国家电网公司文件国家电网安监〔2005〕516号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器具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公司系统各区域电网公司,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有关直属单位:为规范电力安全工器具的管理,公司在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有关规程的基础上,制定了《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器具管理规定(试行)》,现予印发。
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告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监察部。
附件: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器具管理规定(试行)二○○五年八月九日— 1 —主题词:电力安全管理规定通知抄送:内蒙古电力公司。
国家电网公司办公厅2005年8月9日印发— 2 —附件: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器具管理规定(试行)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管理职责 1第三章购置及验收 4第四章试验及检验 5第五章检查及使用 7第六章保管及存放 15第七章报废 17第八章附则 17附件一:参考标准 18附件二:电力安全工器具的分类 20附件三:脚扣验收参考标准 24附件四:绝缘工具最小有效绝缘长度 25附件五:绝缘安全工器具试验项目、周期和要求 26附件六:登高工器具试验标准表 30附件七:变电站安全工器具配置参考表 31附件八:班组安全工器具配置参考表 32— 3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员工在生产活动中的人身安全,确保电力安全工器具的产品质量和安全使用,规范电力安全工器具的管理,根据国家及电力行业的有关规定,结合公司系统的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电力安全工器具”系指为防止触电、灼伤、坠落、摔跌等事故,保障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各种专用工具和器具。
第三条本规定规范了电力安全工器具的购置、验收、试验、使用、保管、报废等环节的管理。
第四条各单位有关部门及专业人员均应熟悉本规定,并在购置、验收、试验、使用、保管等工作中贯彻执行。
第五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系统的生产性企业和单位以及管理生产性企业的区域电网公司、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其它企业参照执行。
湖南省电力公司配电网设备试验规程(试行)湖南省电力公司二〇一二年一月目次1 适用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总则 (2)5 配电变压器 (4)6 互感器 (9)7 柱上真空开关 (11)8 柱上六氟化硫开关 (13)9 环网柜(开关柜) (15)10 电缆分支箱 (17)11 柱上隔离开关 (18)12 跌落式熔断器 (19)13 高压计量箱 (20)14 电力电缆线路 (21)15 电容器 (23)16 避雷器 (24)17 1kV以上架空电力线路 (25)18 构筑物及外壳 (26)附录1 配电班组试验设备标准化配置清单 (27)附录2 配电网设备试验报告模板 (28)前言为加强配电网设备管理,及时发现和消除设备缺陷,提高配电网设备的健康水平,确保设备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结合国家电网公司《配网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特制订本规程。
本规程未提及的设备,仍然按GB50150《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及DL/T5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开展试验。
本规程适用于公司系统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设备设施。
本规程由湖南省电力公司生产技术部提出并负责解释。
本规程主要起草单位:湖南省电力公司科学研究院。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毛柳明、周恒逸、朱亮、单周平、周卫华、唐茂林、龚方亮、黎刚、雷红才。
本规程审核人:李荣、漆铭钧。
本规程审定人:戴庆华。
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1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10kV配电网设备设施交接试验、巡检、例行试验、诊断性试验的项目和技术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公司系统10kV及以下配电网设备。
农村0.4千伏配电网设备设施参照本规程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5015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 6450 干式电力变压器GB 311.1 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GB 11032 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DL/T 596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DL/T 664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DL/T 593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DL/T 393 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DL/T 887 杆塔工频接地阻抗测量Q/GDW 512 电力电缆线路运行规程Q/GDW 519 配电网运行规程Q/GDW643 配网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Q/GDW644 配网设备状态检修导则Q/GDW645 配电网设备状态评价导则3术语和定义3.1 交接试验hand-over test为了发现新设备在设计、制造、运输、安装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隐患,诊断其是否符合投入运行的条件,对新设备进行的检查、试验,也包括油样或气样进行的取样试验。
国家电网公司无人值守变电站运维管理规定国网(运检4)302-2014规章制度编号:国网(运检/4)302-2014国家电网公司无人值守变电站运维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国家电网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无人值守变电站运维管理工作,实现运维管理的标准化,保障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公司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明确了无人值守变电站的管理模式、职责分工、生产准备、运维班管理、设备巡视、工作票、倒闸操作、设备定期维护、带电检测及在线监测、状态评价、缺陷处理、异常和故障处理、专项工作、辅助设施、仪器仪表及工器具、外来人员、车辆管理、运维记录及台帐、档案资料等方面的规范化要求。
第三条按照“分级管理、重点管控、差异化运维”为原则开展变电站各项运维工作。
根据重要程度,将变电站分为四类。
(一)一类变电站是指交流特高压站,核电、大型能源基地(300万千瓦及以上)外送及跨大区(华北、华中、华东、东北、西北)联络750/500/330kV变电站;(二)二类变电站是指除一类变电站以外的其它750/500/330kV变电站,电厂外送变电站(100万千瓦及以上、300万千瓦以下)及跨省联络220kV变电站,主变或母线停运、开关拒动造成四级及以上电网事件的变电站;(三)三类变电站是指除二类以外的220kV变电站,电厂外送变电站(30万千瓦及以上,100万千瓦以下),主变或母线停运、开关拒动造成五级电网事件的变电站,为一级及以上重要用户直接供电的变电站;(四)四类变电站是指除一、二、三类以外的35kV 及以上变电站。
第四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总(分)部、各单位及所属各级单位(含全资、控股、代管单位)35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无人值守变电站的运维管理工作。
第二章职责分工第五条国网运维检修部(运维检修部以下简称“运检部”)履行以下职责:(一)负责公司系统无人值守变电站运维工作的专业管理;(二)负责制定无人值守变电站运维管理规定及相关标准;(三)负责对公司系统各单位330千伏及以上无人值守变电站运维质量监督检查和专业交流;(四)负责组织解决无人值守变电站重大缺陷和问题;(五)负责与国家电力调控中心沟通协调。
电力设备带电检测技术规范(试行)-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电力设备带电检测技术规范(试行)国家电网公司2010年1月目录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变压器检测项目、周期和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套管检测项目、周期和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电流互感器检测项目、周期和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8 电压互感器、耦合电容器检测项目、周期和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 避雷器检测项目、周期和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 GIS本体检测项目、周期和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开关柜检测项目、周期和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敞开式SF6断路器检测项目、周期和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高压电缆带电检测项目、周期和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A 高频局部放电检测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B 高频局部放电检测典型图谱..............................................................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C GIS超高频局部放电检测典型图谱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D 高压电缆局部放电典型图谱..............................................................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E 编制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电力设备带电检测是发现设备潜伏性运行隐患的有效手段,是电力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
为规范和有效开展电力设备带电检测工作,参考国内外有关标准,结合实际情况,制订本规范。
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C、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术部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市电力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江苏省电力公司、福建省电力公司、湖北省电力公司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刘庆时、张国强、丁屹峰、韩晓昆、黄鹤鸣、杨清华、赵颖、闫春雨、毛光辉、彭江、牛进仓、孙白、王承玉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生产部负责解释。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主要电力设备带电检测的项目、周期和判断标准,用以判断在运设备是否存在缺陷,从而预防设备发生故障或损坏,保障设备安全运行。
本规范适用于10kV及以上交流电力设备的带电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5015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T7354 局部放电测量GB/T7252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标准GB7674六氟化硫封闭式组合电器GB/T8905六氟化硫设备中气体管理和检验导则GB/T 5654 液体绝缘材料工频相对介电常数、介质损耗因数和体积电阻率的测量DL/T596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DL/T664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DL 419电力用油名词术语DL 绝缘油介电强度测定法Q/GDW 168 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Q/GDW 169 油浸式变压器(电抗器)状态评价导则Q/GDW 170 油浸式变压器(电抗器)状态检修导则Q/GDW 171 SF6高压断路器状态评价导则Q/GDW 172 SF6高压断路器状态检修导则3定义3.1带电检测一般采用便携式检测设备,在运行状态下,对设备状态量进行的现场检测,其检测方式为带电短时间内检测,有别于长期连续的在线监测。
3.2高频局部放电检测高频局部放电检测技术是指对频率介于3MHz-30MHz区间的局部放电信号进行采集、分析、判断的一种检测方法。
3.3红外热像检测利用红外热像技术,对电力系统中具有电流、电压致热效应或其他致热效应的带电设备进行检测和诊断。
3.4超声波信号检测超声波检测技术是指对频率介于20kHz-200kHz区间的声信号进行采集、分析、判断的一种检测方法。
3.5超高频局部放电检测超高频检测技术是指对频率介于300MHz-3000MHz区间的局部放电信号进行采集、分析、判断的一种检测方法。
3.6暂态地电压检测局部放电发生时,在接地的金属表面将产生瞬时地电压,这个地电压将沿金属的表面向各个方向传播。
通过检测地电压实现对电力设备局部放电的判别和定位。
3.7接地电流测量通过电流互感器或钳形电流表对设备接地回路的接地电流进行检测。
3.8相对介质介质损耗因数两个电容型设备在并联情况下或异相相同电压下在电容末端测得两个电流矢量差,对该差值进行正切换算,换算所得数值叫做相对介质介质损耗因数。
3.9SF6气体分解物检测在电弧、局部放电或其他不正常工作条件作用下,SF6气体将生成SO2、H2S等分解产物。
通过对SF6气体分解物的检测,达到判断设备运行状态的目的。
3.10SF6气体泄漏成像法检测通过利用成像法技术(如:激光成像法、红外成像法),可实现SF6设备的带电检漏和泄漏点的精确定位。
3.11金属护套接地系统为限制电缆金属护套感应电压,将电缆金属护套通过不同方式与地电位连接构成的完整系统。
4总则4.1对电力设备的带电检测是判断运行设备是否存在缺陷,预防设备损坏并保证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之一。
4.2带电检测实施原则带电检测的实施,应以保证人员、设备安全、电网可靠性为前提,安排设备的带电检测工作。
在具体实施时,应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设备运行情况、电磁环境、检测仪器设备等),依据本规范,制定适合本地区的实施细则或补充规定。
4.2.1带电局部放电检测判定带电局部放电检测中缺陷的判定应排除干扰,综合考虑信号的幅值、大小、波形等因素,确定是否具备局部放电特征。
4.2.2缺陷定位电力设备互相关联,在某设备上检测到缺陷时,应当对相邻设备进行检测,正确定位缺陷。
同时,采用多种检测技术进行联合分析定位。
4.2.3与设备状态评价相结合状态检测是开展设备状态评价的基础,为消隐除患、更新改造提供必要的依据。
同时,状态评价为较差的设备、家族缺陷设备等是下一周期状态检测的重点对象。
最终目的都是尽最大可能控制设备故障停电风险、减少事故损失。
4.2.4与电网运行方式结合同一电网在不同运行方式下存在不同的关键风险点,阶段性的带电检测工作应围绕电网运行方式来展开,对关键设备适度加强测试能有效防范停电、电网事故。
4.2.5与停电检测结合带电检测是对常规停电检测的弥补,同时也是对停电检测的指导。
但是带电检测也不能解决全部问题,必要时、部分常规项目还是需要停电检测。
所以应以带电检测为主,辅以停电检测。
4.2.6横向与纵向比较同样运行条件、同型号的电力设备之间进行横向比较,同一设备历次检测进行纵向比较,是有效的发现潜在问题的方法。
4.2.7新技术应用带电检测已被证实为有效的检测手段,新技术不断涌现。
在保证电网、设备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探索使用新技术,积累经验,保证电网安全运行。
4.3在进行与温度和湿度有关的各种检测时(如红外热像检测等),应同时测量环境温度与湿度。
4.4进行检测时,环境温度一般应高于+5℃;室外检测应在良好天气进行,且空气相对湿度一般不高于80%。
4.5室外进行红外热像检测宜在日出之前、日落之后或阴天进行。
4.6室内检测局部放电信号宜采取临时闭灯、关闭无线通讯器材等措施,以减少干扰信号。
4.7进行设备检测时,应结合设备的结构特点和检测数据的变化规律与趋势,进行全面地、系统地综合分析和比较,做出综合判断。
4.8对可能立即造成事故或扩大损伤的缺陷类型(如涉及固体绝缘的放电性严重缺陷、产气速率超过标准注意值等),应尽快停电进行针对性诊断试验,或采取其它较稳妥的监测方案。
4.9在进行带电检测时,带电检测接线应不影响被检测设备的安全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