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作业与测评:4.12.2 飞向太空的航程
- 格式:docx
- 大小:226.05 KB
- 文档页数:6
飞向太空的航程检测题(有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飞向太空的航程(总分60分,时间45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9分,每小题3分)人一旦暴露在太空中,就将面临失压、缺氧、低温和辐射损伤四大危险。
在这样的情形下,人类登天首先是要拥有强大的运载工具,其次是要研制出能模拟地球基本生活条件的载人航天器。
发射载人航天器的火箭,其可靠性几乎要达到100%。
当今发射载人航天器的运载火箭一般不超过3级,其原因是随着火箭级数的增加,火箭系统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可靠性也将下降,只要其中一级火箭出现故障,就会导致箭毁人亡,级数越少,可靠性越高。
发射我国“神舟”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就是一个典型。
它是在以前发射卫星的“长征”二号E型火箭基础上研制出来的,并增加了故障检测处理和逃逸系统。
故障检测处理系统有两个主要任务:一是判断火箭故障,出现故障时向有关系统发出逃逸指令和中止飞行指令;二是航天员逃逸时完成逃逸飞行器的时序控制等。
逃逸系统的任务是当运载火箭抛弃整流罩发生重大危险,威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时,能使航天员脱离危险区,并为航天员的返回着陆提供必要的条件。
“长征”二号F型为2级火箭,其可靠性提高到了97%,航天员的安全性达到了99.7%。
载人航天器与无人航天器的主要区别是增装了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航天服和应急逃生装置等特设系统,以便为航天员提供服务。
另外,载人航天器有较大的活动空间;结构密封性能一定要好;还要有返回地球所需的装备,即返回着陆系统。
航天服是一种在真空环境中穿着的特殊服装,是在载人航天器上升、返回及出现故障或航天员出舱时使用,因而是必不可少的。
宇宙飞船上的应急逃生装置有弹射座椅、救生塔和载人机动装置等,它们在飞行的不同阶段各有用途。
为了保障万无一失,载人航天器中一些关键部件采用双备份甚至三备份。
飞船返回要闯过三道“鬼门关”:一是过载关,飞船高速进入大气层时会产生巨大的冲击过载,就像飞机撞山一般,所以必须使过载限制在人的耐受范围内。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后强化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一、课内双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荒诞.(dàn)苛.刻(kē)朝阳辉.映(huī) 露.脸(lòu)B.透露.(lù) 相当.(dānɡ)扭转乾坤.(kūn) 延伸.(shēn)C.秘.密(mì) 棋高一着.(zhāo)飞船着.陆(zhuó) 着.凉(zhuó)D.酝.酿(yùn) 尘.封(chén)耸.入云天(sǒnɡ) 积累.(lěi)【答案】C(着凉:zháo。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运载规划四战四捷酝酿B.沉闷竖立最高志意型谱C.震动跨进大漠深处辉煌D.落伍响彻发源地借鉴【答案】B(志—致)3.对下列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名节(名誉和节操) 名正言顺(名义正当,道理也讲得通) 名状(说出事物的状态) 不名一文(一钱不值)B.洞天(现多指引人入胜的境地) 洞若观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洞悉(清楚地知道)洞烛其奸(形容看透了对方的阴谋诡计)C.首脑(为首的人) 首当其冲(最先,首先) 首肯(点头表示同意) 首鼠两端(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D.物议(对事物的评价) 物换星移(指时令变化,时间推移) 物化(指人去世) 物华天宝(万物的精华,天上的宝物。
指极其珍贵的东西)【答案】B(A项不名一文:一文钱也没有,也说“不名一钱”;C项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D项物议:众人的批评。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在墨西哥著名的特比多区跳蚤市场里,视A.盗版是把双刃剑...听产品的盗版问题十分严重,给国内演艺界造成了损失,也使外国投资人望而却步。
B.在《幻城》和它的作者已经被炒得甚嚣尘上的时候,再来谈论就难免有些狗尾续貂的尴尬。
....,不久C.中国计划于2010年以无人探测器登月。
无巧不成书.....前,美国总统布什也宣布了美国的登月计划。
A.诞生泄露密封借鉴B.诞生透露尘封借鉴C.降生泄露尘封利用D.降生透露密封利用解析:泄露:不应让人知道的事,让人知道了。
透露:泄露或显露。
尘封:搁置已久,被尘土盖满。
密封:严密封闭。
借鉴:通过对照,取长补短。
答案:B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上午9时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B.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足为奇....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C.在举国欢庆“东方红”的时候,中国科学家们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提出一鼓作气....载人飞天。
D.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实验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成的载人航天发射场飞向太空,并于第二天准确着陆。
它意味着中国人“摘星揽月”已为期不远....了。
解析:“不足为奇”指不值得奇怪,指事物、现象等很平常。
应改为“不同凡响”,形容事物不平凡。
答案:B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银行贷款限制放松和两次小幅降息给中国经济提供了动力。
最新迹象表明,中国可能已摆脱许多经济学家曾担心的经济增长大幅放缓。
B.北京有个收养孤残儿童的“天使之家”,在央视举办的《梦想合唱团》电视公益活动中,北京合唱团资助了26个天使之家的残疾儿童。
C.运-12轻型多用途飞机是目前我国唯一取得美国FAA型号合格证的中国国产民用飞机,也是首次出口西方发达国家的国产民用飞机。
D.前些时候,一家位于闹市区的快餐店发生爆炸事故,爆炸强烈,造成附近房屋震动,多处居民住宅玻璃破碎,死伤几十人的严重后果。
解析:A项,成分残缺,在“放缓”后加“的困境”;B项,有歧义,应该将“26个”放在“残疾儿童”前;D项,搭配不当,“严重后果”与“附近房屋震动,多处居民住宅玻璃破碎”不搭配。
答案:C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发射定在凌晨。
12飞向太空的航程杨利伟走上航天之路在度过了小学、初中时代之后,绥中二高中成了杨利伟走上航天之路的第一个台阶——1983年6月,在他高中三年级的时候,空军招飞人员来到这里,要在应届毕业生中选拔飞行员,而从小就有从军梦的杨利伟第一个到选飞报名处报上了自己的名字,经过严格的选拔、考察、体检、面测等程序,18岁的杨利伟正式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八飞行学院的一名空军学员。
在4年的学院生活中,他的学习训练成绩一直很优秀。
1987年,杨利伟从飞行学院毕业,成为空军某师一名强击机飞行员。
天生聪慧加上勤奋努力,他不久便成了师里的飞行尖子,后来他又成为一名优秀的歼击机飞行员。
10年间,他从华北飞到西北,从西北飞到西南,祖国的万里蓝天留下了他矫健的身影。
1992年夏,杨利伟所在部队来到新疆某机场执行训练任务。
那天,他驾驶着战鹰在吐鲁番艾丁湖上空作超低空飞行。
突然,飞机发出一声巨响,霎时间仪表显示汽缸温度骤然升高,发动机转速急剧下降!杨利伟明白,自己碰上了严重的“空中停车”故障,飞机的一个发动机不工作了!紧急关头,杨利伟异常冷静:一定要把飞机开回去!他稳稳地握住操纵杆,慢慢地收油门,驾驶着只剩一个发动机的战机一点点往上爬升、爬升。
500米、1000米、1500米,飞机越过天山山脉,向着机场飞去。
快接近跑道时,剩下的一个发动机也不工作了。
他果断采取应急放起落架的措施,顺利地将完全失去动力的战机紧急降落在跑道上。
当他从机舱出来时,飞行服已经全部被汗水湿透。
战友们纷纷围上来同他拥抱。
团长激动地当场宣布,给杨利伟记三等功一次。
对这次“空中特情”的正确处置,显示了杨利伟优秀的心理素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载.人(zài) 记载.(zǎi)装载.(zǎi)载.歌载舞(zài)B.九霄.(xiāo) 诞.生(dàn) 翌.年(lì) 酝酿..(yùn niànɡ)C.轨.道(ɡuǐ) 着.陆(zhuó) 着.凉(zháo) 棋高一着.(zhāo)D.开辟.(pì) 复辟.(bì) 横亘.(ɡèn) 断壁残垣.(huán)解析:A项,“装载”的“载”应读zài;B项,“翌”应读yì;D项,“垣”应读yuán。
12*飞向太空的航程1.文体知识新闻特写指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对事件或人物、景物作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
它是以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段、剖面或细节,做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新闻体裁。
2.作家作品贾永、曹智、白瑞雪,新华社记者。
贾永,新华社解放军分社社长兼《世界军事》杂志和《中国军队》杂志社社长,高级记者,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其作品以歌颂军人职业的神圣之情,以所包含的丰富的思想信息含量以及机智、细致、精巧的手法吸引读者,其作品中表现出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豪迈之情也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他有一个著名的口号叫“”,就是到新闻的源头去追寻新闻,要求记者在第一时间或第二时间第一现场追寻新闻。
2004年获第六届“”。
1.一个片段、一个场面、一个镜头描写2.原始采访范长江新闻奖1.本文标题有什么含义?本文标题有两层含义: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
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2.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是不是有点不像新闻了?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
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
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样艰辛的历程。
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
第12课 飞向太空的航程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1.字音(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耸.入云天( ) ②嫦娥..( ) ③酝酿..( ) ④横亘.( ) ⑤九霄.( ) ⑥翌.年( ) ⑦橘.红色( ) ⑧乾坤..( ) (2)给多音字注音①作⎩⎪⎨⎪⎧ 作.用( )作.坊( ) ②横⎩⎪⎨⎪⎧ 横.亘( )横.祸( ) ③空⎩⎪⎨⎪⎧太空.( )空.闲( ) ④喷⎩⎪⎨⎪⎧ 喷.射( )喷.香( ) ⑤闷⎩⎪⎨⎪⎧ 闷.热( )沉闷.( ) 2.辨形组词①⎩⎪⎨⎪⎧ 茸 ( )耸 ( )葺 ( )②⎩⎪⎨⎪⎧ 摧 ( )催 ( )璀 ( ) ③⎩⎪⎨⎪⎧ 捷 ( )睫 ( )婕 ( ) ④⎩⎪⎨⎪⎧ 拨 ( )拔 ( )祓 ( )⑤⎩⎪⎨⎪⎧ 亘 ( )桓 ( )垣 ( ) ⑥⎩⎪⎨⎪⎧ 霄 ( )宵 ( )硝 ( ) 3.词语释义①酝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耸入云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不同凡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尘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横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惊天动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一鼓作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为期不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⑨谈笑风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⑩无微不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近义词辨析(1)振动·震动振动:物理学指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测试及答案:4.12《飞向太空的航程》(人教新课标必修1)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供.给(ɡōnɡ)气馁.(něi)翌.年(yì)掎.角之势(jǐ)B.骨髓.(suǐ)肖.像(xiāo)造诣.(yì)人才济济.(jǐ)C.锃.亮(zèng)撩.起(liáo)喷.香(pèn)涎.皮赖脸(xián)D.乾坤.(kūn)酝.酿(yùn)着.装(zhuó)力能扛.鼎(ká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提纲戴高帽山青水秀迫不急待B.枉费出洋象凭心而论仗义执言C.倾泻霓虹灯陈词滥调改弦更张D.缘分名信片宽宏大量人情事故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全国多家报纸电视台记者到上海采访了驾车载人“钓鱼”事件的当事人孙中界。
②一道银光灿烂的天河,横贯在深蓝的天空,好像今晚的光色鲜明,牛郎星织女星也格外耀眼。
③为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标准化、规范化及其健康发展,使它在社会生活中发挥更好的作用,特依据宪法,本法。
A.专程特别制定B.专诚尤其制定C.专程尤其制订D.专诚特别制订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最准确的一项是()A.川菜历史悠久,在八大菜系中拥有一席之地。
我们要不断创新,博采众长,加强川菜饮食文化建设,以文化特色让整个产业源远流长....地发展下去。
B.在签名售书活动开始之前,作者诚恳地说,书中不少看法都是自己的一孔之...见.,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C.足球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受人们喜爱、影响最大的体育运动项目,就在于进攻。
你不进攻,别人就会反戈一击....,置你于死地。
D.万绿湖中的岛屿各具神态,各显风姿,栩栩如生....:或如垂钓老翁,或如禅定高僧,皆神妙而不可言。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国目前的人口年龄结构正处在人口红利阶段,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态势。
12 飞向太空的航程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辉映.(yìng)九霄.(xiāo)奇迹.(jī)不同凡.响(fán)B.翌.年(yì)酝酿.(ràng)横亘.(gèn)摘星揽.月(lǎn)C.应.用(yìng)苛.刻(kē)扭.转(niǔ)载.人飞船(zài)D.着.陆(zháo)耸.入(sǒng)轨.道(ɡuǐ)可供.借鉴(gōng)解析:A项,“迹”应读“jì”;B项,“酿”应读“niàng”;D项,“着”应读“zhuó”。
答案:C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1)上午9时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 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2)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 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
(3)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召开会议,作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4)1970年,19位优秀的飞行员被列入了预备航天员的名单。
他们都经过了近乎的各种身体测试。
A.托举震惊实行苛刻B.带着震动实行苛求C.托举震动实施苛刻D.带着震惊实施苛求解析:“托举”把火箭推动飞船飞上天的状态很形象地表达出来,而“带着”则应是火箭在前,飞船在后,这不符合实际情况,用词不准确。
“震动”指(重大的事情或消息等)使人内心不平静,“震惊”则是使人大吃一惊的意思。
“实施”虽也有“实行”的意思,但它比“实行”严肃、庄重一些,它后面往往跟的是“法令”“政策”等。
“苛求”后面往往有宾语,而“苛刻”一般没有。
答案:C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银行贷款限制放松和两次小幅降息给中国经济提供了动力。
最新迹象表明,中国可能已摆脱许多经济学家曾担心的经济增长大幅放缓。
B.北京有个收养孤残儿童的“天使之家”,在央视举办的《梦想合唱团》电视公益活动中,北京合唱团资助了26个天使之家的残疾儿童。
必修1高一语文上册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橘.红(jú)喷.香(pèn)乾.坤(qián) 运载.火箭(zǎi)B.酒泉.(quán) 苛.刻(kē)落.色(luò) 百年陈酿.(niànɡ)C.诞.生(dàn) 涎.水(xián)横亘.(ɡèn) 断壁残垣.(yuán)D.途径.(jìnɡ) 茎.秆(jīnɡ)痉.挛(jìnɡ) 泾.渭分明(jìnɡ)解析:A项,“载”应读zài;B项,“落”应读lào;D项,“泾”应读jīnɡ。
答案:C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组是()A.倒记时朝阳辉映举国关注直刺九霄B.着陆场明枪暗剑不胜枚举大型试验C.催化剂返回技术九天览月预定轨道D.新纪元响彻全球漫漫征程通信设施解析:A项,“倒记时”应为“倒计时”;B项,“明枪暗剑”应为“明枪暗箭”;C 项,“九天览月”应为“九天揽月”。
答案:D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由钱学森等专家学者负责________的人造卫星发展规划草案,提出了分三步走的设想。
(2)就在两年前,他还到四川雅砻江谷地________,一天内登上500米高的山岭,又降到1 000米深的峡谷。
(3)杨利伟——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正静候着一个举国________的时刻。
A.制订考察贯注B.制定考察关注C.制定考查贯注D.制订考查关注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1)“制订”指创制拟定;“制定”指定出(法律、规程、政策等),用在此处恰当。
(2)“考察”是“实地观察调查”之意,用在此处恰当;“考查”是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行为、活动)。
(3)“贯注”指(精神、精力)集中;“关注”指关心重视,用在此处恰当。
课时优案2
对应学生用书P75
1.杨利伟首航天空,圆了中国人的千年飞天梦,某报举办了一个征联活动,上联是“英雄飞太空,国人感奋”,请你围绕这一事件对出下联。
上联:英雄飞太空,国人感奋
下联:
★答案★①佳音传华夏,世界震惊②梦想越寰宇,神州沸腾③功德圆天外,人间欢欣
2.在保留原意的前提下,把下面几个短句改为语意连贯、文字简洁的一个长句。
①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艘载人飞船被命名为“神舟”五号。
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制了“神舟”五号。
③北京时间十月十五日上午九时,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答:
★答案★(示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制的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于北京时间十月十五日上午九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3.为纪念我国首次实现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自动和手控交会对接,航天员首次进入“天宫”一号进行科学实验,首次有女航天员参与并创长达13天的航天新纪录,济南市邮政局特启用纪念邮戳一枚。
下面是“‘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手控交会对接戳”。
请用简明的文字描述这枚邮戳。
答:
★答案★纪念邮戳图案呈圆形,内嵌航天英雄景海鹏、刘旺、刘洋的光辉形象,下方为刚刚落地的“天宫”一号返回舱外景,并注以成功返回的时间“2012年6月29日10时03分返回舱安全着陆”和“2012.06.30济南”等字样。
1.[高考源点:分析新闻标题]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好的标题可以吸引读者,你觉得本文标题有什么含义?
答:
★答案★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
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航天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2.[高考源点: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文章的主体部分,作者为什么在开始和结尾都叙述了“神舟”五号的发射情况?
答:
★答案★本文是一篇新闻。
新闻的特点之一是“新”。
“新”是指新闻的内容必须是刚刚发生的事情,这样才能迅速反映客观现实。
“神舟”五号的发射具有这一特点,并且也是举国关注的大事。
把这样的壮举放在开始,一是说明事件的重要,二是符合新闻这一文体的特点。
结尾也叙述了“神舟”五号的发射情况,一是属于前面叙述的飞向太空漫漫征程的事迹的一部分;二是与主体部分的
第一段进行照应,形成一个圆合而严密的结构。
3.[高考源点: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本文描述的是中国飞向太空的航程,而第5、6段却写了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一事,这有什么作用?
答:
★答案★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是背景材料,是激励中国进入航天领域的大背景。
这样写就把中国飞向太空的航程放到了世界航天历程的大背景中,正是“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震动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激发出国人强烈的爱国热情和豪迈的上进心;同时在对比烘托中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英雄潇洒走苍穹(节选)
冯春梅刘程
2003年10月15日这一天,成就了一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想,也书写了一名青年军人的特殊光荣。
杨利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飞天第一人,是当今青年人真正的偶像。
“神舟”五号飞船起飞9分多钟后,进入地球椭圆轨道。
杨利伟立刻处于失重状态,他产生了错觉,身体仿佛倒了过来,全身感觉很难受。
他意识到,这样时间长了,会导致“空间运动病”,给执行任务带来可怕的后果。
于是,他调动自己的意志力,克服着失重带来的不适,强迫自己设想是在模拟器上静坐……几分钟后,他的状态恢复了正常。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经历,杨利伟回忆时用了三句话:“很难受,很要劲,很耗体力。
”
有资料记载,世界上50%的航天员都在太空发生过“空间运动病”。
这种病严重时,会使人产生头晕、目眩、呕吐等症状。
杨利伟是单人执行任务,如果发生“空间运动病”,后果将不堪设想。
教练黄伟芬说:“杨利伟完全是凭着顽强的意志战胜了困难。
”
坚如磐石的意志,也是练出来的。
杨利伟平时看了不少俄罗斯和美国有关“空间运动病”的资料,早就有意识地在训练中加强了这方面的自我锻炼。
一天,妻子回家时发现杨利伟一个人在客厅里不停地转圆圈,惊讶地问:“你这是在干什么?”他说:“过两天我们就要做转椅训练考核了,我先刺激刺激自己。
”每次做转椅训练时,他做的时间最长,别人做5到8分钟,他却做15分钟,头也摆到最大幅度。
一位对航天员训练要求非常严格的老专家曾自豪地说:“杨利伟在转椅训练上成绩最出色,他是我最得意的学生。
”
人生活在地球上,已习惯了地球对自己的吸引力。
超重和失重的感觉,只能够想象。
而杨利伟在地面上就必须熬过这一关。
离心机训练。
坐进一只8米多长铁臂夹着的圆筒里,以100千米的时速旋转。
旋转中,不仅要练习紧张腹肌和鼓腹呼吸等抗负荷动作,而且还要随时回答提问,判读信号,保持敏捷的判断反应能力。
每次训练要做8个G(8倍于地球引力)的负载,持续时间40秒。
“那真是一秒一秒地熬,脸变形,眼泪不自觉地往下流。
”杨利伟说。
刚开始训练时,杨利伟的心率是每分钟140多次,经过训练,降到110次,并且在高负载的情况下,他不用很大的力量去对抗,还能观察别的东西。
离心机里的面板上有3个灯,其中的警灯是坚持不住的时候按的,杨利伟从来没有按过。
“你喜欢的东西,你不能去做,你不喜欢的东西,你必须要做,还要常年坚持。
这确实是一件非常考验人的事情。
”战友翟志刚尤其佩服杨利伟这点。
水上应急训练对有些人可能是很轻松的事情,但对杨利伟来说并不轻松。
因为杨利伟每次跳水时都要呛水,半天缓不过劲来。
但不管怎样,他都按照教练的要求去做,每次都把自己呛得后脑勺疼。
杨利伟是一个喜欢吃肉的人,但为了控制体重,他从不敢多吃。
晚上饿了,也没自己加过餐。
“要保证训练,你不得不坚持这样做,尽管是件很痛苦的事情。
”杨利伟对记者说。
10月16日,杨利伟乘坐飞船环绕地球14圈后返回地面。
在穿越“黑障”时,他与地面失去了联系,飞船在疾速下降,外面是烧灼的火苗,通红一片,过载达到10个G,噪音冲击有160多分贝。
通常情况下,这很容易造成人呼吸极度困难或停止,意志丧失,“黑视”,甚至直接影响生命。
杨利伟努力调整着自己的呼吸和力量,同超重对抗。
两分多钟后,飞船冲出黑障区,向着陆场奔去。
杨利伟战胜了艰险,也战胜了自己。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杨利伟一个人在客厅里不停地转圆圈,就是有意识地在训练中加强“空间运动病”的自我锻炼。
B.杨利伟在进行离心机训练时,直练得“脸变形,眼泪不自觉地往下流”,也坚持不按警灯,这说明了他“完全是凭着顽强的意志战胜了困难”的。
C.战友翟志刚尤其佩服杨利伟不仅能不去做自己喜欢的东西,而且还能常年坚持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东西。
D.在穿越“黑障”时,杨利伟努力调整着自己的呼吸和力量,同超重对抗,最终,战胜了艰险,也战胜了自己。
★答案★ A
解析A项,后半句有误,应该是“加强适应‘空间运动病’的自我锻炼”。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杨利伟回忆驾“神五”飞行时说的“很难受,很要劲,很耗体力”,说明杨利伟一回忆当时的驾船情形就心有余悸。
B.“坚如磐石的意志,也是练出来的。
”独句成段有强调的意味,说明杨利伟这样的铮铮铁骨的汉子具有超常的意志,这一段在结构上有引出下文的作用。
C.“从来没有按过”求救警灯,一方面表明杨利伟忍受训练负荷的坚强意志,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杨利伟的身体素质是一流的。
D.文段成功地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把杨利伟这个英雄人物刻画得有血有肉。
如“做转椅训练”“做的时间最长”“头也摆到最大幅度”的细节描写,突出了杨利伟的以平常心生活、以超常心工作的特点。
★答案★ C
解析A项,“心有余悸”错误,杨利伟的坦言反而更能突出航天员的意志坚强,其言可信,其功可嘉;B项,“具有超常的意志”错误,是为了说明超常意志不是天生的,而是长期刻苦训练的结果;D项,“以平常心生活、以超常心工作”错误,这里是为了突出他的严于自律和意志的顽强。
3.[直击高考源点]本篇通讯的题目为“英雄潇洒走苍穹”,试分析题目的妙处。
答:
★答案★本题目对表达文本的主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实际上是说“航天英雄”杨利伟在地面上做了许多准备,才能做到“潇洒走苍穹”的。
具体来说,有两大方面准备:一是关于思想和意志力的训练准备是如何进行的;二是关于业务、技术理论与实践的训练准备是怎样完成的。
“潇洒走苍穹”还体现了革命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的能力。
解答时要结合文本内容进行把握,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英雄潇洒走苍穹”突出的是杨利伟同志的精神气质,突出了杨利伟同志克服一系列困难,体现出一种崇高的英雄主义和浪漫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