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03.00 KB
- 文档页数:2
初二上学期历史¦中国近代史·七年级上册历史(学生用导学练习案)第一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课鸦片战争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导学案本课概述:❖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社会危机。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扩大了侵略权益,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并日益扩展;外国公使驻京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知识导图: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1、目的: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2、时间:1856.10~1860.103、根本原因: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4、发动者(主凶):英法联军5、帮凶:美俄6、借口(直接原因):英、法分别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7、过程:(1)1856.10,英军炮轰广州,战争爆发。
(2)1857,英法联军攻陷广州,直逼天津,威胁北京。
8、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英、美、法、俄四国签订了《天津条约》。
内容: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②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使外国侵略势力扩展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内地(长江中下游)——逐渐影响和操纵清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不仅使列强取得了中国内河航行权,且便于外国商品向长江内地倾销,也有利于列强的军事侵略。
9、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被迫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阶段:英法联军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
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咸丰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抢劫皇家园林圆明园,并放火烧毁。
1、罪行: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①英法联军的野蛮行为,导致了人类文明的巨大损失,是对全人类的犯罪。
②这是中华民族的耻辱,暴露了清政府的软弱无能,侵略者的野蛮和凶残③警示国人,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初中历史鸦片战争优秀教案模板【最新5篇】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国门,是中国被侵略的开端。
下面是牛牛范文的小编为您带来的5篇初中历史鸦片战争优秀教案模板,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牛牛范文给您的好友哦。
高一历史鸦片战争教学设计篇一教师首先提问学生鸦片战争的影响。
一、英法发动侵略战争1、英法美提出“修约”要求及实质教师提问:①19世纪5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迅速提高的生产力驱使资产阶级向全球扩张,寻找更为广阔的市场。
英国侵略者满以为中国广阔的市场为他们敞开了。
但是结果非常的却不理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讲授鸦片贸易的背景时教师有所交代,所以学生回答此问题比较容易。
②既然结果不理想,英国采取了什么补救办法呢?其结果又是如何呢?学生回答此问题比较容易。
教师此时简单介绍一下“修约”的内容,以强化学生的感情。
③通过以上的研究分析,请你们概括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
与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比较,是否一样呢?学生通过比较,很容易得出结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教师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还可以从战争的手段上来比较。
引发学生思考。
由此导出“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二、《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1、攻占大沽、天津和《天津条约》的签订阅读教材中《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下面三个思考题:①有否与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相似的内容?②有哪些新增加的内容?③与鸦片战争后的不平等条约对比分析,《天津条约》使列强得到或扩大了哪些侵略权益?学生经过分析思考,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
2、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和《北京条约》的签订关于战争再起,教师首先提醒学生关于世界历的两个值得注意的事件:一个是1857年,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再一个就是英国于1859年刚镇压了它的殖民地--印度的反英大起义。
以使学生对战争再起有较清醒的认识。
关于《北京条约》的签订,由学生看书,掌握《北京条约》内容既可。
《鸦片战争》教案范文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和过程,掌握相关的历史事实。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3. 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审视鸦片战争,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鸦片战争的背景:国内外环境、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
2. 鸦片战争的原因:鸦片贸易、中英矛盾、国内鸦片问题等。
3. 鸦片战争的过程:从虎门销烟到南京条约的签订。
4. 鸦片战争的影响: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民族意识觉醒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
2. 教学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民族意识觉醒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鸦片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 讨论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审视鸦片战争,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鸦片战争》相关章节。
2. 参考资料:鸦片战争相关的历史文献、论文、书籍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鸦片战争的兴趣。
2. 讲授背景和原因:详细讲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引导学生了解战争的起因。
3. 分析战争过程: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重要事件和人物。
4. 讨论战争影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和练习:通过布置相关作业和练习题,评估学生对鸦片战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鸦片战争遗址参观,加深学生对战争的了解。
2. 邀请历史专家进行讲座,提供更多深入的历史视角。
第1课鸦片战争目标导航1.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基本史实。
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掌握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并认识其对中国的影响。
2.通过分析《南京条约》对中国的影响,培养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了解和认识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
通过分析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培养概括总结的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要加强中外史的联系,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本主义唯利是图的本质。
学习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自主学习随堂演练一、选择题1.19世纪上半期,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的是(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欧盟2.道光帝决定禁烟的主要原因是( )A.鸦片的输人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B.道光帝深受林则徐上书的感动C.中国人民强烈要求禁烟D.鸦片的输人对清朝的统治不利3.中国人民禁烟斗争取得伟大胜利的标志是( )A.道光帝派林则徐禁烟 B.林则徐缉拿烟贩C.外商被迫交出走私鸦片 D.虎门销烟4.林则徐领导禁烟斗争能取得伟大胜利的原因是( )①林则徐禁烟的态度坚决,而且措施有效②禁烟得到道光帝的支持③广大人民的热烈拥护④英国商人主动配合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①②④5.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是( )A.岳飞 B.戚继光 C.郑成功 D.林则徐6.英国打开中国大门的顺序是( )①正当贸易倾销商品②靠船坚炮利发动战争③走私鸦片牟取暴利④掠夺物资损害主权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7.中英《南京条约》中最能体现英国发动战争根本目的的一项是( ) A.割占香港岛 B.赔款2100万元C.“五口通商” D.商定税款 8.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原因是( )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B.中国被迫与侵略者签订不平等条约 C.中国的国门被列强打开 D.鸦片由非法贸易变为合法贸易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
高中历史第一课《鸦片战争》教案(最终5篇)第一篇:高中历史第一课《鸦片战争》教案高中历史第一课《鸦片战争》教案鸦片曾经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别名叫“福寿膏”,它真的能让人添福增寿吗?东星资源网准备了《鸦片战争》教案,欢迎查阅!《鸦片战争》一、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通过对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过程与方法以生活化事件以及战争视频作引入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创设情境及学生分组调查、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锻炼其合作、自主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认识到“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中英《南京条约》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是新学期的开始。
我们历史的学习也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中国近代史。
展示:通过展示视频鸦片战争的经过,美丽的罂粟花引入本课,观看后说明:中英两国远隔重洋,一个在亚欧大陆东端,一个在亚欧大陆西端。
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这场战争能否避免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课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页正文第一自然段内容,指出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情况?茶叶、生丝呢绒、布匹(清前期中英贸易情况——中国出超,英国入超,英国处于贸易逆差地位)教师引导: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想到了什么?(答案提示:鸦片)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3页图片、数据资料;同时出示一则材料,让学生分析讨论: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鸦片)槁人形骸,蛊人心志,丧人身家,实生民以来未有之大患,其祸烈于洪水猛兽。
——魏源(答案提示:财政危机、政治更加腐败、军队战斗力下降)3.教师过渡:面对鸦片的输入所造成的严重危害,道光帝派主力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第1课鸦片战争【学习目标】1.阅读教材,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基本史实。
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通过分析材料,概括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记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目标一】鸦片战争前的国内外形式自主学习:1.国外:19世纪上半期,(国家)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2.国内:清政府腐朽的封建统治,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
小组合作:中国与英国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激烈冲突并走向战争呢?【目标二】林则徐禁烟自主学习:1.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直接原因:2.鸦片输入的危害:(1)(2)3.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海滩当众销毁。
意义:【目标三】鸦片战争自主学习:1.原因(1)根本原因:(2)直接原因:2.过程(1)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2)1841年初,英军占领(3)1842年,英舰到达,清政府被迫求和。
3.结果:,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内容:割给英国;赔款;开放、、福州、、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小组合作: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危害及其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冲击。
课堂检测一、单项选择1.下面是1820—1840年间中国一项进口物品的统计图,请根据这一时段的历史知识判断,该物品是( )A.谷物 B.棉纱 C.鸦片 D.茶叶2.林则徐在上书道光皇帝的奏折中指出:“迨(等到)流毒于天下,则危害甚巨,法当从严。
若犹泄泄(yì)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第1课鸦片战争【学习目标】1.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主要史实。
2.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3.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活动方案】活动一:自读教材,感知基本史实浏览教材P2~5,,在下面时间轴上相应时间点发生的重大事件,并写在时间轴的下方。
1839年6月3日1840年6月1841年初1842年8月活动二:阅读教材,感受英国侵略者的野心和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
(1)浏览教材P3~4,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2)阅读教材P4,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活动三:了解英国侵略目的,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从1843年起,鸦片贸易实际上完全不受法律制裁,已经变成一种公开的、畅通无阻的贸易。
……据估计,这时期有100多艘专门从事鸦片走私的船只。
材料二19世纪40年代,英国资本家做了这样的估计:“只消中国人每人每年需要一顶棉织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材料三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说的现象源于哪一历史事件?19世纪时,中国对鸦片走私最为严厉的打击是什么?(2)材料二中,资本家的乐观估计反映了英国侵略中国的什么目的?(3)结合材料三的知识树,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检测反馈】()1.毒品的泛滥,直接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并给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巨大威胁。
日趋严重的毒品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灾难,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和地区能够摆脱毒品之害。
19世纪时,为扭转对外贸易中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局面而向中国输入鸦片的资本主义国家是A.美国B.英国C.法国D.俄国()2.2010年9月29日,禁毒教育片《大爱化春风——“千人戒毒帮教工程”大扫描》和禁毒教育读本《灵与肉的救赎——广东成功戒毒100例》首映首发式在广州举行。
170多年前,清政府在广东进行的禁毒活动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虎门销烟D.道光帝亲临广东指挥禁毒()3.小明打算实地拍摄反映鸦片战争中英军侵略中国路线的一个专题片,他拍摄的第一站和最后一站应该是A.广东、南京B.广州、北京C.南京、虎门D.广州、虎门()4.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后,有人认为是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导致了这一后果。
《鸦片战争》教案范文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和过程,掌握相关的历史事实。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3. 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对民族命运的启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鸦片战争的背景:国内外环境、中英贸易状况、鸦片输入中国。
2. 鸦片战争的原因:英国对华侵略、清政府禁烟运动、林则徐等人的努力。
3. 鸦片战争的过程:广州之战、厦门之战、定海之战、南京之战。
4. 鸦片战争的结果:签订《南京条约》、割地赔款、五口通商。
5. 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加剧、鸦片战争后的改革与探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过程、结果及影响。
2. 教学难点: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转折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过程、结果和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鸦片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人物。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对民族命运的启示。
4. 影像资料展示法:播放相关纪录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鸦片战争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讲授背景、原因:详细讲解鸦片战争的国内外环境、中英贸易状况、鸦片输入中国等背景因素,以及英国对华侵略、清政府禁烟运动、林则徐等人的努力等战争原因。
3. 分析战争过程:讲述广州之战、厦门之战、定海之战、南京之战等战争过程,重点突出重要战役和人物。
4. 讲解战争结果:阐述签订《南京条约》、割地赔款、五口通商等战争结果。
5. 讨论战争影响:引导学生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如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加剧等。
6. 总结反思:强调鸦片战争对民族命运的启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8. 课后反思: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考核学生对鸦片战争背景、原因、过程、结果和影响的掌握程度。
初中历史鸦片战争教案初中历史鸦片战争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
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
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英国向中国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
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汲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工具PPT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组织学生回顾初一学习情况,联系新学期课改趋势,修订课堂评价办法,并落实到位。
2、指导学生阅读第1页“导入框”。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林则徐虎门销烟指导学生阅读本目以及第5页“自由阅读卡·从__到”,讨论回答问题: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鸦片?(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原料而侵华,为牟取暴利而鸦片。
)2.英国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a.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b.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加重农民负担;c.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__;d.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削弱军队战斗力。
)3.面对着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严厉禁烟)收到什么效果?(将缴获的230多万斤鸦片销毁在虎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4、林则徐处理鸦片是烧毁它们吗?(不是)为什么?(因为烧鸦片会产生大量毒烟,造成人们“被动吸毒”,所以才利用生石灰与海水化合反应产生的高温来熔化鸦片,避免污染。
《鸦片战争》教案战争。
知能演练提升1.19世纪前期,一举改变了英国对华贸易长期逆差局面的是英国向中国走私()A.呢绒、布匹等工业制品B.棉花等农产品C.瓷器、茶叶和丝织品等D.鸦片2.“自道光三年至十一年,岁漏银一千七八百万两。
……自十四年至今,漏至三千余万两之多。
”材料反映出鸦片输入的危害是()A.严重摧残中国人民的体质B.使白银外流,严重威胁清政府财政安全C.致使清王朝统治更加腐败D.严重削弱了清王朝军队的战斗力3.1839年,道光帝看到林则徐的奏章,认为困扰已久的鸦片问题得到解决,“可称大快人心一事”。
此“事”是指()A.虎门销烟B.三元里抗英C.鸦片战争D.《南京条约》的签订4.右图是某城市的一座雕塑,寓意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其主题是“怒折烟枪”。
整个枪杆两头朝下、中间向上,裂开的一侧形成犬牙状的尖锐裂口,愤怒地直刺蓝天。
该城市是()A.厦门B.虎门C.上海D.江门5.在鸦片战争中,英军进犯吴淞,身为江南提督的他,率众抵抗,力竭牺牲。
“他”是()A.林则徐B.戚继光C.关天培D.陈化成6.在中国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包含“割香港岛给英国”内容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黄埔条约》C.《虎门条约》D.《望厦条约》7.《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这一条款损害了中国的()A.领土主权B.司法主权C.关税自主权D.内河航运权8.下列关于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这场从海上而来的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败下阵来B.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C.《南京条约》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殖民者的枪炮逼迫下所遭受的屈辱D.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中国历史的发展自此发生了重大转折9.史学家陈旭麓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
这是因为,鸦片战争()A.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B.激化了中国社会的矛盾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