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公共管理的物品及供给
- 格式:ppt
- 大小:657.50 KB
- 文档页数:38
第四章公共管理的物品及供给一.选择及填空1.公共物品:相对于私人物品而言的共享性物质产品和服务项目2.公共物品的特性:受益的非排他性、消费的非竞争性、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强制性。
3.在特定限度内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同时在技术上很容易排他的是俱乐部产品。
4公共资源: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但却无法有效的排他。
5.混合物品的主要特点是具有较大范围的正的外部性。
6.公共物品供给的特点:政府是公共物品的供给主体,公共物品的供给具有规模性,公共物品的供给往往无差异,公共物品的供给具有非均衡性。
7.税收规范的角度,提出了资源如何在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之间进行最优配置的问题的是庇古均衡。
8.政府机构并不以利润最大化作为工作目标,并不存在提供同种公共物品的竞争。
9.公共物品通常不以价格形式出售。
10.庇古均衡的最优供给是在消费的边际效用和税收的边际效用达到均衡时。
11.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章其所得的公共物品的边际效益的大小,来捐献自己应当分担的公共物品的资金费用,则公共物品的供给量可以达到具有效率的最佳水平的是林达尔均衡12.准公共物品具有排他性和在一定范围内非竞争性。
13.公共物品供给的变化趋势:供给主体的多元化,供给结构趋向丰富,供给质量日渐提高。
14.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的划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概念15.政府供给的两种方式:政府直接生产,政府间接生产16.公共物品及公共支出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增加是总的趋势17.政府间接生产公共物品方式:政府与私人签订生产合同,授权经营,出让经营权,政府经济资助,政府参股二、名词解释公共物品:相对于私人物品而言的共享性的物质产品和服务项目。
俱乐部产品:在特定限度内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同时在技术上很容易排他。
搭便车:人们都不希望在不付出任何代价的条件下,享受通过他人捐献而提供的公共物品的效益。
三、简答1.以国防为例分析公共物品的特征。
(1)具有受益的非排他性。
公共物品的供给与需求分析公共物品是社会公共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公众的利益和福祉。
然而,公共物品的供给却面临着许多挑战,需要我们对公共物品的供给与需求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满足公众的需求。
一、公共物品的内涵和特性公共物品是指那些能够被所有公众共同享有的物品和服务,如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环境保护、教育、文化等。
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两个基本特性。
非竞争性是指公共物品的供给增加不会导致其他人消费的减少,非排他性是指公共物品不能通过排他性收费来排除其他人使用。
这两个特性使得公共物品的供给和管理成为了一个复杂的问题。
二、公共物品的需求分析公共物品的需求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公众的生活质量、经济福利和社会稳定等方面。
一方面,公众对于公共物品的需求程度和类型是多种多样的,这取决于个人的需求和偏好。
另一方面,由于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个人需求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公共物品供给水平。
因此,对于公共物品的需求分析需要考虑到公众的个体需求和整体需求,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三、公共物品的供给挑战尽管公共物品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但公共物品的供给却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政府在公共物品供给中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但政府资源的有限性和政策决策的复杂性使得公共物品的供给难以满足公众的需求。
其次,市场机制在公共物品供给中的作用也受到限制,由于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私人企业往往不愿意提供公共物品。
此外,由于信息不对称和监管困难等问题,市场机制在公共物品供给中也可能出现失灵的情况。
四、解决方案与建议为了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公共物品的投入力度,提高公共物品的供给水平。
其次,政府应该积极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公私合作、PPP模式等方式,鼓励私人企业参与公共物品的供给。
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强监管,确保公共物品的供给质量和效率。
最后,政府应该加强公众参与,提高公众对公共物品的需求认知度和满意度。
第二讲区域公共产品及其供给区域公共管理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各种制度、机制安排来协调和配置区域内部的各种资源,通过提供各种不同形式、不同层级的区域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来解决区域内部以及区域之间共同面临的各种区域公共问题,其中的关键在于如何建立和完善恰当的区域公共产品提供和管理机制。
一、区域公共产品的概念、特点与类型二、区域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三、区域公共产品的供给机制一、区域公共产品的概念、特点与类型(一)公共产品的定义及其类型1、公共产品的定义萨缪尔森:“公共产品是这样一些产品,无论每个人是否购买它们,它们带来的好处不可分割地散布到整个社区里。
”非排他性:某种产品一旦生产出来,则它的影响(有利的或不利的)适用于所有成员,也就是说,没有为产品做出贡献或付出成本的人不能被排除在对该产品的消费之外非竞争性:即某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并不减少对其对他人的供应水平,也就是说,他人消费该种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2、公共产品的分类公共产品还可根据供给主体不同、本身的自然和社会属性不同、是否直接具有生产性以及外溢性范围的不同以及个体对公共产品贡献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类。
(二)区域公共产品的特点与分类1、区域公共产品的界定标准某项公共产品是否超越单个主体的管辖范围,是否具有超越单一主体管辖地区的外部性是判定其是否成为区域公共产品的主要标准。
区域公共产品根据其外溢性不同,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国际意义上的区域公共产品,主要涉及两个以上主权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利害关系和利益冲突。
另一种是在一国主权范围内,跨越两个以上不同或相同管理层级或部门之间的区域公共产品。
从全球范围来看,区域公共产品也不同于国家公共产品和全球性公共产品,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兼顾和超越国家主权的一种公共产品形态。
在一国范围内,区域公共产品不同于全国性以及地方性公共产品,它是两级产品之间的过渡、衔接形态,并具有自身的独特内容和表现形式。
区域公共产品问题在一国范围内比一般中央和地方公共产品问题更为复杂;同时,在国际层面,也比单一民族国家公共产品、国际公共产品更为困难。
第二讲:西方公共管理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一、主要理论☐ 1、公共产品理论☐公共产品理论系统研究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公共需求与政府公共供给之间的相互关系,重点研究了社会公共需求的弹性特点,研究了政府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供给的特点、种类、结构及发展规律,并对政府公共支出结构的发展演变进行了系统深入分析。
(1)公共产品的需求弹性理论☐公共产品是区别于私人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或劳务。
公共产品的需求弹性理论主要研究如下两个方面的问题:(1)公众收入水平的提高,在多大程度上引起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增长。
(2)政府能否及时和如何对公共需求的增长做出反应,增加公共产品供给。
☐随着公众收入水平的提高,导致对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需求增加;社会公共需求增加,对公共支出的需求必然增长,要求政府相应地增加公共支出;在现代国家,正是公民对于政府公共服务的需求和通过预算分配的福利要求,以及特殊利益集团的影响,导致了公共支出的增加。
☐(2)公共产品的供给结构演变理论与公共支出发展模型理论☐现代政府公共产品供给结构的演变与政府职能的演变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现代政府职能演变的规律是:政府职能首先主要是提供维持性公共产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职能逐渐扩展到经济性服务领域;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政府职能进一步扩展到社会性服务领域。
与政府职能的演变相适应,公共支出结构也有着相类似的长期演变趋势,政府公共支出首先主要是维持性支出;然后,维持性公共支出比重逐渐下降、经济性支出比重逐渐上升;随后是维持性公共支出与经济性支出逐渐下降,而社会性支出逐渐上升。
☐2、公共选择理论☐背景:20世纪70年代,凯思斯主义陷入了困境,西方经济学界出现了新自由主义思潮,公共选择学派便是这股思潮中别具一格的一派。
亦称“公共选择经济学”“政治的经济学理论”等,它们在概念上是同称。
☐它是西方经济学中以经济学分析方法研究政治问题的重要流派,早期在美国流行广泛。
公共物品的供给与需求公共物品是公共经济领域的重要概念,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
公共物品的供给与需求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公共物品的概念、特点、供给方式、需求分析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启示。
一、公共物品的概念与特点公共物品是公共经济领域的基础概念之一,它是指那些无法排除他人使用的物品,即任何人都可以无差别地使用和享受该物品所带来的利益。
公共物品的特点是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即一旦公共物品被提供,增加一个人的消费并不会增加任何额外成本,也不会导致其他人无法享受该物品。
此外,公共物品也无法被排他,即无法通过技术手段将其他人排除在外。
二、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一直是公共经济领域的重要议题。
传统的公共物品供给方式主要是政府提供,即由政府通过财政预算来提供公共物品。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公共需求的多样化,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除了政府提供外,还有私人提供、市场提供、混合提供等多种方式。
其中,私人提供是指由私人企业或组织来提供公共物品,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来提高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市场提供则是指通过市场手段来提供公共物品,如通过招标、竞价等方式来选择合适的供应商;混合提供则是将政府和市场两种方式结合起来,以实现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
三、公共物品的需求分析公共物品的需求分析是公共经济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
由于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点,其需求往往难以准确计量。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等方式来了解公众对公共物品的需求情况。
在需求分析中,我们需要关注不同群体的需求差异,如不同年龄、性别、职业、收入等方面的差异,以便更好地满足公众的需求。
同时,我们还需要关注公共物品的需求变化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公众对公共物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我们需要通过数据分析和趋势预测来了解未来公共物品的需求变化,以便更好地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