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复审结果
- 格式:pdf
- 大小:325.49 KB
- 文档页数:6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2018年度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9.05.13•【字号】云政发〔2019〕16号•【施行日期】2019.05.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奖励正文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2018年度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云政发〔2019〕16号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科教兴滇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省人民政府决定对在全省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人员和组织给予奖励。
根据《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云南省人民政府令第157号)规定,经组织专家评审、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和省科技厅审核,省人民政府批准,授予盛军云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授予“肠道微生物组与肠肝疾病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等6项成果云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授予“西双版纳与湄公河地区可持续橡胶与生态治理”等5项成果云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授予“植物细胞膜脂对环境的响应模式及机制研究”等14项成果云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授予“高速高性能铁路线路除雪成套装备与技术”成果云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授予“医学影像大数据快速处理及网络化应用关键技术”成果云南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授予“万寿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等5项成果云南省技术发明奖三等奖;授予“冶金炉窑强化供热关键技术及应用”等4项成果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授予“小湾水电站工程”等10项成果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授予王鹏云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技创业类一等奖;授予“云南省草地畜牧业创新团队”等2个团队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技创新团队类一等奖;授予“云南烟叶原料安全风险防控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等31项成果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授予“优质抗锈抗褐斑病高产蚕豆新品种‘凤豆15号’选育及应用”等110项成果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授予季华夏等2人云南省科学技术合作奖。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章程实施细则2007-12-28 15:18:18 新闻来源: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浏览次数:384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做好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以下简称体育科技奖)的奖励工作,根据《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章程》,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以下简称学会)常务理事会负责对体育科技奖奖励工作进行指导和管理,确定体育科技奖评审委员会的成员,研究、解决奖励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并终审获奖项目。
奖励工作办公室负责评奖的组织工作和日常工作。
第二章奖励申报条件及评审标准第三条体育科技奖奖励设一、二、三等奖,其中一等奖的获奖数不超过2个,二等奖的获奖数不超过5个,三等奖的获奖数额不超过10个。
第四条体育科技奖单项授奖人数和授奖单位数实行限额。
一等奖的获奖人数不超过12人,单位不超过5个;二等奖的获奖人数不超过9人,单位不超过4个;三等奖的获奖人数不超过6人,单位不超过3个。
第五条体育科技奖候选人和集体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之一:(一)提出总体学术思想、研究方案;(二)在设计项目的总体技术方案中做出重要贡献;(三)提出研究方法和手段,解决关键性问题或技术难点等。
(四)发现重要科学现象、特性和规律,并阐明科学理论;(五)在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过程中做出创造性贡献;(六)对科学普及工作的开展、推广和完成起到组织、管理和协调作用。
各级政府和行政部门一般不得作为科学技术奖的候选集体。
第六条体育科技奖评审标准:(一)在基础性研究或理论研究中,对体育特征和规律有重要发现,丰富和拓展了体育科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促进了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二)主要论著已公开发表,其学术观点或科学结论已被同行所引用或应用;(三)有相关的系列研究成果。
(四)在体育科技活动中,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领域有系列的或重要的研究成果,其技术思路先进,性能优于同类,促进了体育科技的发展;(五)积极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在完成体育科技工程、计划、项目中取得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概述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是我国重要的科技奖项之一,每年都有一大批优秀的科技项目获得该奖项的认可。
其中,获得二等奖的项目更是代表着该年度科技领域的重要突破和创新成果。
本文将围绕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介绍获奖项目的背景、成果和意义。
二、背景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从众多参评项目中脱颖而出。
这些获奖项目不仅在技术上有重大突破,还对相关产业和社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获奖项目涵盖了工程技术、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环保等多个领域,展现了我国在不同科技领域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
三、获奖项目1. 项目名称:“某某技术创新与应用”;2. 项目简介:该项目针对某一具体领域的技术难题,通过数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取得了突破性的创新成果;3. 技术创新:项目团队在关键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及应用推广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获得了多项重要专利;4. 应用价值:该项目成果在相关行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成果意义1. 技术突破:获奖项目的成果为我国某一特定领域的技术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示范;2. 产业推动:获奖项目的成果对相关产业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有助于提高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竞争力;3. 社会效益:获奖项目的成果对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社会效益。
五、结语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获奖项目充分展现了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强大实力和广阔前景。
这些获奖项目的成果不仅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还为我国科技创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科技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认可,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六、核心技术突破获得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项目,其核心技术突破是项目成功的关键。
在这些获奖项目中,有些涉及到了工程技术的创新,有些着眼于生物医药领域,还有一些是围绕信息技术和环保展开的。
文章标题: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名单揭晓在过去的2018年,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仅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还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选中涌现出了一批科技精英和优秀团队。
今天,我们将来回顾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获奖名单,探讨本次评选的重要意义和获奖项目的科技价值。
一、总览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选从总体来看,共评选出特等奖2项、一等奖92项、二等奖279项、三等奖639项,共计1012项,比上一年度增加了81项,其中特等奖和一等奖数量较去年有所增加,显示了我国科学研究水平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增强。
二、获奖项目亮点我指定的主题文字“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名单”中,值得一提的是特等奖获得者——我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和我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团队,他们在量子科学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首次实现了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并实现了千公里量子隐形传态。
这一突破不仅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也为我国在量子通信和信息安全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
另外,一等奖获得者中,涌现出一批在各自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和技术专家。
我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团队在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技术上的研究,以及清华大学团队在稀土资源高效利用与环境保护技术上的突破等项目,都为我国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价值和意义本次评选出的获奖项目,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基础科学、应用技术、环境保护等,展现了我国在科技发展和创新方面的全面实力和成果。
这些获奖项目不仅在科技领域展现了我国的研究水平和科技实力,也为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从本次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选结果来看,我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在当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更应该加强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和科技研究的投入,不断推动科技成果向产业化、市场化方向转化,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贡献更多力量。
2018年教育部科学技术奖摘要:一、教育部科学技术奖简介二、2018 年教育部科学技术奖的获奖情况三、获奖项目的特点和意义四、我国在教育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正文:一、教育部科学技术奖简介教育部科学技术奖是由我国教育部设立,旨在表彰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团体,推动我国教育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
该奖项设立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多届,吸引了大量优秀科研成果参评,为我国教育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2018 年教育部科学技术奖的获奖情况2018 年,教育部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150 个获奖项目,涵盖了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人文社会科学、科学技术普及等多个领域。
这些获奖项目均在各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科技创新成果,对我国教育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获奖项目的特点和意义2018 年教育部科学技术奖的获奖项目具有以下特点:1.创新性强:获奖项目在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突破,展示了我国教育科学技术的创新能力。
2.实用性高:获奖项目在解决实际问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
3.前沿性突出:获奖项目涉及多个前沿领域,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反映了我国教育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这些获奖项目的取得,不仅提升了我国在教育科学技术领域的国际地位,还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四、我国在教育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在教育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科学技术的投入,为科研工作者创造了良好的创新环境。
同时,我国教育系统内部也在不断深化改革,推动教育科技事业的发展。
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 背景介绍在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二等奖是对在各个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科技工作者的认可和鼓励。
获得这一荣誉的项目,不仅代表着技术和科学的最新成果,更代表着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水平和实力。
2. 细分领域深入探讨(1)科学领域:在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涉及到了许多重要的科学成果。
物理学领域涉及的是什么样的项目?这些项目取得了哪些重大突破?这些突破对于相关领域的发展有何意义?又如,化学领域的项目涉及到了哪些方面?在这些项目中,科学家们获得了哪些令人瞩目的成果?(2)技术领域:除了科学领域外,技术领域的项目也备受关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对于一些技术创新的项目进行了肯定,例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
这些技术创新对于推动现代产业发展和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3)交叉领域:还有一些项目是涉及多个领域的交叉研究,这些项目更加突出了综合创新的能力。
在生物医药和信息技术领域的交叉研究,往往能够产生前瞻性的科技成果,对于解决国家重大需求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价值和意义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项目,不仅仅是一些科学技术的成果,更是对于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见证。
这些项目的获奖,不仅肯定了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和贡献,更是对于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认可。
这些项目的价值和意义,远远超出了项目本身所做出的科技成果,还在于对于相关领域的发展和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
4. 个人观点就我个人而言,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项目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这些项目的成果表明了我国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也让我对于我国在未来科技创新领域的发展充满信心。
作为一个科技爱好者,我对于这些项目和获奖者们的成就深感敬佩,也对于我国科技未来充满期待。
总结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项目,展现了我国科技工作者在各个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
这些项目所取得的成果,对于相关领域的发展和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5人,分别是简·迪安·米勒(美国)、托溢治(项目中,原目、的占总数的88.2%,然科学奖支持率为97.4%。
进108个,立项到结题的研均为11.4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人刘永坦院士钱七虎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奖 38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7项国家技术发明奖 67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6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173项特等奖2项一等奖23项二等奖148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5人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评选结果全面实行提名制。
经第四届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议通过,2017年11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发布了《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制实施办法(试行)》,国家科学技术奖五大奖种全面放开专家学者提名,同时取消了单位提名的名额限制,对提名者资格条件、提名程序、责任监督及信用管理和动态调整机制进行了规定。
提名数量大幅增加,增幅达38.9%。
增幅最大的是科技进步奖通用项目,较2017年增加310项,增幅达63.7%;其次是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分别增加30.1%和17.1%。
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刘永坦的基础研究成果具有较大科学价值。
其次,产业技术创新不断突破,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其中,传统产业不断进行理论和技术创新,为产业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撑。
如中国石油首创了凹陷区砾岩油藏勘探理论技术体系,突破砾岩沿盆缘断裂带分布传统观念,发现了全球最大的整装砾岩油田——玛湖特大型油田,新增三级石油地质储量12.4亿吨,理论成果成功应用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新疆探区、吐哈盆地等地区的油气开采,拓展了石油开采新空间。
我国首座大型海上风电场并网稳定发电,关键技术示范推广玛湖砾岩油田击测力试验系统,为铁路六次大提速做出了重要贡献,铸就了“科学报国、追求卓越”的团队文化。
重庆师范大学杨新民教授将数学作为一生志业,克服地处西部的不利条件,甘于坐30年的冷板凳,在向量和集值最优化研究以及最优化中的对偶理论研究方面做出了国际同行高度评价的成果。
2018年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摘要:
一、2018 年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简介
二、获奖项目的特点与意义
三、获奖项目的主要研究人员及其贡献
四、结论
正文:
2018 年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是我国科技领域的重要奖项之一,旨在表彰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
在这一年,许多优秀的科研成果获得了这个奖项,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获奖项目特点与意义
2018 年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获奖项目具有显著的特点和意义。
首先,这些项目都是针对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其次,这些项目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重要的创新成果,推动了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
最后,这些项目在推广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获奖项目的主要研究人员及其贡献
2018 年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获奖项目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
这些项目的主要研究人员长期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具有丰富的科研经验和深厚的学术造诣。
他们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为我国的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结论
2018 年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获奖项目充分展示了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实力。
这些项目的成功研究和应用,不仅推动了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也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010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复审结果一等奖1.利用人工低氧环境进行高住低训提高运动员运动能力的研究与应用主要完成人:胡扬、刘爱杰、胡新民、安江红、张缨、刘建红、王刚、衣龙燕、李燕春、包大鹏、王海燕、晏冰主要完成单位:北京体育大学、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北京市体育科学研究所、湖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2.第三次全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主要完成人:江崇民、邱汝、蔡睿、孟亚峥、张彦峰、王梅、武东明、李然、王欢、张铭、邹金辉、王荣辉主要完成单位: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北京体育大学二等奖1.同场对抗球类集体性项目训练理论与实践方案的研究主要完成人:刘丹、赵刚、张庆春、程冬美、郭永波、曲晓光、张云、张林主要完成单位: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深圳大学、河北体育学院、东北师范大学2. 现代英汉汉英体育大词典主要完成人:田慧、张力为、张英波、胡杨、张培珍、李海英、孙曙光、许国彩、赵雪主要完成单位:北京体育大学3. 人体运动三维动力学建模仿真应用研究主要完成人:钱竞光、李兆霞、叶强、宋雅伟、高杉、苏杨、唐潇、喻欣楠、卞荣主要完成单位:南京体育学院、东南大学、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4. 举重优秀选手赛前训练规律与控制的研究主要完成人:叶国雄、郑念军、马文才、韩炜、林春、王强主要完成单位:山东体育学院、山东省体育科研中心、山东省举重摔跤柔道运动管理中心5. 中国武术绝技弹弓术项目的体系建立及社会化发展设计主要完成人:门惠丰、张明廷、岳庆利、王蕾、郭锐主要完成单位:北京体育大学、中国武术协会、北京市民族传统体育协会6. 中医药方法干预心脏源性运动性疲劳的机制研究与应用主要完成人:杨翼、李章华、高洪银、杨秀华、柳华、李睿、陈建、王永泰主要完成单位:武汉体育学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体育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Georgia State University7. 优秀运动员体重与训练控制方法研究主要完成人:冯连世、赵杰修、郑念军、何子红、归予恒、林岭、陶大浪、路瑛丽、赵鹏主要完成单位: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山东省体育科研中心、福建省体育科学研究所、中国民航大学8. 中俄体育产业政策比较研究主要完成人:王子朴、M.Zolotov、高晓慧、原玉杰、孙琦主要完成单位:首都体育学院三等奖1.游泳水槽测试与应用研究主要完成人:郑闽生、钱风雷、仰红慧、班允昕、徐峰杰、田晓鹏主要完成单位:上海体育学院、上海市体育科学研究所2. 优秀蹦床运动员专项技术的诊断与监测系统的研究主要完成人:李东建、吴仲诚、冯本余、苑廷刚、夏时洪、蔡光亮主要完成单位: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3. 水上运动奥运会项目训练科学化研究主要完成人:郑伟涛、李全海、马勇、姚新培、何海峰、石清主要完成单位:武汉体育学院、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4. 国家队运动营养综合攻关研究与应用主要完成人:伊木清、周丽丽、王启荣、邵晶、高红、许葆华主要完成单位: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5.国外反兴奋剂发展趋势和机构设置研究主要完成人:郑斌、白玲、赵健、袁虹、侯海波、陈琳主要完成单位: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中心、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6.体育赛事运作效益评估系统研究主要完成人:姚颂平、张林、李南筑、姚芹、肖毅、吴家舵主要完成单位:上海体育学院7.竞走项目最大速度能力和足底压力特征研究主要完成人:苑廷刚、李汀、李爱东、胡水清、米奕祥、李厚林主要完成单位: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8.低氧训练在运动实践中的研究与应用主要完成人:高炳宏、李之俊、王道、高欢、周志勇、马国强主要完成单位: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上海市水上运动中心9.黄芪、丹参注射液对骨骼肌损伤愈合的促进作用主要完成人:陈世益、李云霞、陈疾忤、李宏云、曹深诚、董宇主要完成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10.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基本性质与综合评价主要完成人:张力为、林岭、毕晓婷、张连成主要完成单位:北京体育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南京体育学院11.致运动员猝死性心脏病的早期预测及医学干预研究主要完成人:马云、浦介麟、桑立红、牟秀霞、梁辰、朱天刚主要完成单位: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北京市广安门中医院12.射频识别技术在体育运动计时中的应用主要完成人:洪玉明、王广志、丁辉、郑琛、舒忠太、王健主要完成单位:昆明体育电子设备研究所、清华大学13.田径备战08奥运重点项目国外技术训练资料及主要对手情报的采集与分析主要完成人:白玲、马玉兰、解文华、刘菲、于小兰、白洁主要完成单位: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中心14.国家男子曲棍球队备战2008奥运会体能评估模式的建立及相关研究主要完成人:张立、闫琪、胡亦海、田石榴、李庆学、杨超主要完成单位:武汉体育学院、北京市体育科学研究所、上海体育学院15.篮球网络教程创新与实践主要完成人:王守恒、郑钢、王斌、张学领、左伟、杨军主要完成单位:首都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郑州大学16.负重超等长训练系统的研发及其应用主要完成人:刘宇、田石榴、刘翠鲜、井兰香、肖毅、闾坚强主要完成单位:上海体育学院、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17.转型时期我国高等体育院校附属竞技体校发展模式研究主要完成人:刘志云、王晓芬、王伟明、王炳华、柳建庆、刘晓宇主要完成单位:武汉体育学院、三峡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8.中华体育精神研究主要完成人:黄莉主要完成单位:武汉体育学院19.健身易筋经功法编创研究与推广应用主要完成人:石爱桥、胡亦海、王广兰、项汉平、雷斌、章文春主要完成单位:武汉体育学院、江西中医学院20.《体育经纪人国家职业标准》研制主要完成人:肖林鹏、邵淑月、王笑梅、李豪杰、靳厚忠、刘奕主要完成单位:天津体育学院、广东省体育科学研究所、中央财经大学21.电针穴位刺激提高运动员速度力量的机理及其应用主要完成人:吴瑛、杨华元、马海峰、胡亦海、刘堂义主要完成单位:上海体育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武汉体育学院22.我国体育学术期刊发展研究主要完成人:李晓宪、邱剑荣、李晴慧、郑芳、何培森、姚峰主要完成单位: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浙江大学。
附件:2016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复审结果一等奖1.迈向体育强国的制度框架和思想基础主要完成人:杨桦、刘纯献、刘盼盼主要完成单位:北京体育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郑州大学2.中国居民身体活动状况研究主要完成人:王梅、张彦峰、孟亚峥、武东明、江崇民、邹金辉、王欢、蔡睿、张铭、温朝辉、安江红、王富百慧主要完成单位: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二等奖1.竞技参赛学理论的系统构建主要完成人:田麦久、熊焰、石岩、胡亦海、吴瑛主要完成单位:北京体育大学2.运动调控高血压动脉功能中的电-机械耦联逆重构机制主要完成人:石丽君、曾凡星、廖静雯、张严焱、刘雨佳、陈瑜、赵腾腾主要完成单位:北京体育大学3.运动性心肌损伤与纤维化的病理变化与发生机制主要完成人:常芸、王世强、马晓雯、王菲、于涛、李翰主要完成单位: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4.基因标记用于我国中长距离游泳运动员选材的研究主要完成人:李燕春、胡扬、龚丽景、梅涛主要完成单位:北京体育大学5.我国潜优势项目技战术特征及训练方法的研究主要完成人:林洪、李爱东、闫琪、李东建、程燕、封文平、王向东、李之俊、毛德伟主要完成单位: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北京市体育科学研究所、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山东省体育科学研究中心6.体育大国的崛起:新中国具有重大影响的体育大事主要完成人:池建、蔡有志、苗向军、米靖、贾志强、王会寨、武文强、胡斌、王英峰主要完成单位:北京体育大学7.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气候服务与训练指导计划主要完成人:赵杰修、叶殿秀、陈丽娟、崔书强、徐金成、赖丽丽、张漓、路瑛丽、封文平主要完成单位: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国家气候中心8.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报告(1994~2014)主要完成人:刘国永、王欢、范广升、邱汝、姚家新、杨光宇、王旭光、裴广、于善旭主要完成单位: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天津体育学院9.运动视频图像全景技术软件“教练眼-Coach‘seyes”的开发和研制主要完成人:苑廷刚、李爱东、林洪、李海鹏、张晓琳、李东建、程燕、胡水清、王国杰主要完成单位: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三等奖1.中国儿童青少年健康行为与体质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主要完成人:张彦峰、王梅、温煦、吕燕、刘阳、李森主要完成单位: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2.能量消耗代谢舱建设及成年人能量消耗研究主要完成人:朱晓梅、汤强、鹿琦、艾磊、陈俊飞、刘凌主要完成单位: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3.青少年游泳高原训练理论创新与实践主要完成人:陆一帆、闫会萍、宋小波、武铁男、方子龙、李飞霏主要完成单位:北京体育大学4.游泳水槽中的专项速度训练方法的研究与应用主要完成人:仰红慧、钱风雷、李之俊、赵德峰、张鹏、班允昕主要完成单位: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5.提高我国老年人科学健身素养水平的研究主要完成人:方子龙、刘永强、陆一帆、郭建军、王琳、侯斌主要完成单位: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6.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战略研究主要完成人:肖林鹏、孙荣会、郇昌店、陈洪、唐立慧、杨晓晨主要完成单位:天津体育学院7.篮球裁判员临场执裁评价系统(CAA)的设计与实现主要完成人:李实主要完成单位:天津体育学院8.技巧性项目关键技术动作的生物力学建模及计算机仿真研究主要完成人:郝卫亚、李旭鸿、肖晓飞、王智、王向东、吴成亮主要完成单位: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浙江体育科学研究所9.50年来“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内涵的演变及其对体育教育发展的影响主要完成人:程文广、薛宏波、李军岩、李冬梅、冯火红、靳厚忠主要完成单位:沈阳体育学院10.可变形人体三维建模与运动分析主要完成人:潘海朗主要完成单位:南京理工大学11.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人体调控对出台速度影响的研究主要完成人:王新、马义、付彦铭、纪冬、郝庆威、李成植主要完成单位:沈阳体育学院、东北大学、沈阳化工大学12.体媒人物——新中国体育新闻传播口述史主要完成人:薛文婷、张玉田、付红星、庞明慧、洪建平、孙科主要完成单位:北京体育大学13.有氧运动和低氧诱导因子-1α对骨骼肌ERRα/γ的影响及分子机制主要完成人:张缨、姬卫秀、何诗依主要完成单位:北京体育大学14.新型复合型生物材料对膝关节韧带创伤修复的研究主要完成人:潘玮敏、张明军、周里主要完成单位:西安体育学院说明:根据《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章程实施细则》第七章第三十九条,体育科技奖单项授奖人数和授奖单位数实行限额。
2004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一等奖1、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建立与实施主要完成人:于道中、邢文华、江崇民、季成叶、晓敏、杨光宇、王梅、蔡睿、廖文科、张芯、张一民、金嘉燕主要完成单位: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大学儿少卫生研究所、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教育部体卫艺术司2、我国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的诊断和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建立主要完成人:王清、李国平、丁雪琴、冯连世、卢德明、张晓蓬、李开刚、林洪、高建和、赵炳璞主要完成单位: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二等奖1、关节镜技术在运动创伤诊断和治疗方面的临床研究主要完成人:敖英芳、于长隆、曲绵域、田得祥、王健全、余家阔、胡跃林、崔国庆、郭秦炜主要完成单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2、高原训练的生理学及分子生物学适应规律与机理研究主要完成人:冯连世、李福田、陆绍中、洪平、李泱、杨碧英、赵中应、宗丕芳主要完成单位: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3、运动训练的神经肌肉疲劳与身体适应规律研究主要完成人:田野、满君、赵杰修、于新凯、高春刚、邱俊强、李稚、马鹏鹏主要完成单位:北京体育大学4、“两个战略”协调发展的中介点与体育院校改革的重新定位主要完成人:杨桦、王广虎、霍红、孙淑惠主要完成单位:成都体育学院5、国家国民体质检测车的社会公益活动主要完成人:李元伟等主要完成单位: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6、体育人类学探索主要完成人:胡小明主要完成单位:华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7、运动技术分析的神经网络模型研究主要完成人:严波涛、吴延禧、卢德明、许建辉、李美霞主要完成单位: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科研所三等奖1、竞技体育信息数据库主要完成人:宋守训、李桂华、袁俊杰、王跃新、侯海波、常利华主要完成单位: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中心2、青春发育突增期健康促进干预主要完成人:张瑛秋、徐刚、熊开宇、王法祥、程在宽、张一民主要完成单位:北京体育大学3、关节软骨损伤机理和新治疗方法的探索主要完成人:于长隆、曲绵域、田得祥、敖英芳、余家阔、胡跃林主要完成单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4、运动员膳食的改进及营养素代谢和补充研究主要完成人:杨则宜、陈吉棣、冯炜权、周丽丽、伊木清、郭建军主要完成单位: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运动营养中心5、中医消除运动性疲劳及恢复方法的研究主要完成人:张世明、杨则宜、马建、虞亚明、刘波、李国平主要完成单位;成都体育医院、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6、田径耐力性项目模拟高原训练的研究主要完成人:李卫平、田中、郑蔓莉、武勇、徐忠瑞、张守政主要完成单位:山东体育学院7、胫骨应力性骨折的治疗与预防主要完成人:李国平、段立公、李程、李旭坤、刘琳、杨肃反主要完成单位: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8、运动性疲劳的线粒体膜分子改变特征及其规律的研究--运动氧化应激及其调节机制主要完成人:张勇、聂金雷、文立、时庆德、蒋春笋、刘树森主要完成单位:天津体育学院、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9、赛艇、皮划艇柔性桨叶水动力性能试验与理论研究主要完成人:郑伟涛、韩久瑞、叶国雄、葛新发、易名农、马勇主要完成单位:武汉体育学院10、社会转型与中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主要完成人:王凯珍、潘志琛、苏连勇、潘志伟、赵书详主要完成单位:北京体育大学11、中国高水平竞技体育队伍多元管理主体发展特征与发展走向研究主要完成人:高雪峰、孙汉超、王兵、吕铁杭、王姝、贾宁主要完成单位:武汉体育学院12、高水平运动员大赛前训练行为控制规律探索——以中国男子体操队备战2000年悉尼奥运会为例主要完成人:邵斌、黄玉斌、严爱平、张春华、陈志立、肖焕禹主要完成单位:上海体育学院、中国体操队13、中学生奥林匹克读本主要完成人:任海、晏学宁、韩勇、毛振明、孙葆丽主要完成单位: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人民体育出版社、首都体育学院14、图式手球竞赛技术统计系统主要完成人:李之文、周伟、刘建明、管鹏、殷秋霞、涂加乐主要完成单位:中国手球协会、中国人民解放军体育学院15、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标准的研究主要完成人:秦椿林、刘大庆、林洁、王荣辉、张廷安、丁涛主要完成单位: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北京体育大学16、CHM健康管理研究与应用主要完成人:欧阳为立、王岚、韩玲、冯焱、徐延主要完成单位:深圳市体育局科教处17、我国体育市场发展研究主要完成人:鲍明晓、赵时杰、吴玉芳主要完成单位: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18、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主要完成人:杨再淮、俞继英、倪伟、项贤林、周战伟、李国君主要完成单位:上海体育学院19、身体锻炼与自我观念--健身与健心的有机连结主要完成人:张力为、毛志雄、何玲、张立敏、曾芊、刘令殊主要完成单位:北京体育大学20、中国体育场所服务标准研究与应用主要完成人:张昊、陈雪龄、刘大庆、王荣辉、石春健、秦椿林主要完成单位: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北京体育大学21、加强奥运“金牌大户”项目发展与实施《奥运争光计划》理论与实践研究主要完成人:孙汉超、金赤、郝强、戴红霞、戴健、王志强主要完成单位:武汉体育学院22、社会转型期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及其可持续发展主要完成人:钟秉枢、梁栋、于立贤、潘迎旭主要完成单位:北京体育大学23、田径起端监跑设备主要完成人:洪玉明、胡超仁、孙仲良、董克林、杨绍基、傅天序主要完成单位:国家体育总局昆明体育电子设备研究所24、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体育发展研究主要完成人:沈建华、肖焕禹、李建国、舒盛芳、徐昌豹、吴贻刚主要完成单位:上海体育学院25、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研究主要完成人:李元伟、鲍明晓、任海、卢元镇、王鼎华、熊斗寅主要完成单位: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78个项目和7名科技专家,其中包括: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刘永坦院士和中国人民解放军
陆军工程大学钱七虎院士。
国家自然科学奖38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37项。
国家技术发明奖67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63项。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73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23项、二等奖
148项。
授予5名外籍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在这些奖项中,有一些项目或团队在特定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和贡献,如复杂电网自律-协同自动电压控制关键技术、系统研制与工程应用和中国的超
高精度位置网及其在交通领域的重大应用。
如需更多关于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的信息,建议访问中国政府网官网或中国科技部官网获取。
2018年教育部科学技术奖2018年教育部科学技术奖是我国科学技术领域的一项重要奖项,旨在表彰在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教育改革等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的个人和团队。
本文将从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教育改革三个方面对2018年教育部科学技术奖进行介绍和分析。
首先,从科学研究的角度看,2018年教育部科学技术奖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都有涉及和表彰。
在基础研究方面,有一些团队在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开展了深入的基础研究工作,取得了重要的科研成果。
这些成果对于推动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未来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应用研究方面,一些团队在工程技术、医药科学等领域做出了突出的成就。
他们的研究成果在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次,从技术创新的角度看,2018年教育部科学技术奖对于一些优秀的技术创新成果进行了表彰。
这些成果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智能制造、环境保护等领域,代表了我国科技创新的最新发展。
这些技术创新成果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也加快了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和转型升级的进程。
最后,教育改革是教育部科学技术奖的一项重要内容。
2018年教育部科学技术奖对于在教育改革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个人和团队进行了表彰。
这些成果涉及到教育理论、教育方法、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创新,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经验和借鉴。
它们不仅在教育领域具有示范作用,也可以为其他领域的改革与创新提供参考。
总的来说,2018年教育部科学技术奖是我国科技领域的一项重要奖项,涵盖了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教育改革等多个方面。
它既是对一些优秀个人和团队的表彰,也是对我国科技发展的肯定和鼓励。
通过这项奖励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可以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和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和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名单摘要:一、引言二、2018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名单的概述三、获奖项目在各领域的分布四、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意义和影响五、结论正文:一、引言2018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名单已经揭晓,本次奖励涵盖了许多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和团队。
本文将对这个名单进行详细的解读和分析,以期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我国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
二、2018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名单的概述2018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共分为五个层次: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国家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 人,国家自然科学奖38 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7 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73 项,国家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5 人。
三、获奖项目在各领域的分布在2018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名单中,获奖项目涵盖了诸多领域,包括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和国际科技合作。
其中,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主要集中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农学、医学等领域;科技进步奖则涵盖了信息技术、能源、材料、环境、先进制造、交通运输、农业、医药卫生等多个领域;国际科技合作奖则表彰了在我国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和团队。
四、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意义和影响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是对我国科技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和卓越成就的肯定,旨在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推动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
这一荣誉不仅提升了获奖者个人的声誉,也激励了他们继续在科研领域取得更多突破。
同时,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名单的发布,也让公众更好地了解了我国科技发展的最新进展,进一步提升了全社会的科技创新氛围。
五、结论2018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名单充分展示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成果,展现了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精神和拼搏精神。
2018年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实用版】目录一、2018 年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简介二、获奖项目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三、获奖项目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四、获奖项目的团队和主要贡献者五、获奖项目的意义和启示正文2018 年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是由中国科学院颁发的一项重要奖项,旨在表彰在我国科学技术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和团队。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奖项的获奖项目,以及这个项目的主要内容、创新点、社会和经济效益、团队和主要贡献者等方面的信息。
获奖项目名为“高性能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及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由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完成的。
该项目主要研究了高性能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为新能源汽车、电力储能等领域的绿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项目的主要创新点包括以下几点:1.采用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提高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2.研发了一种具有高热稳定性的高性能负极材料,降低了电池的热失控风险;3.优化了电池的结构设计,提高了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4.研发了一种高效环保的锂离子电池生产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
该获奖项目在我国已经实现了产业化,产生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项目的实施推动了锂离子电池行业的技术进步,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
同时,项目的产业化还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促进了地方经济的繁荣。
项目的团队主要由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的研究人员组成,其中张涛教授为主要贡献者。
张涛教授带领团队经过多年的研究,成功研发出了高性能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及应用技术,为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总的来说,2018 年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奖项目“高性能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及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科技创新成果。
它不仅推动了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的技术进步,还为新能源汽车、电力储能等领域的绿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名单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名单1. 背景介绍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名单是我国政府为表彰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个人和团队而设立的奖项。
这一奖项的设立旨在鼓励科学家们在各自领域的探索和创新,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从而推动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2. 评价标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评选标准非常严格,包括科技创新的原创性、技术成果的实用价值、在相关领域的影响力等多个方面。
获奖项目需经过多轮申报、评审和论证,才能最终获得奖项的肯定。
本次获奖的项目都是在各自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和成就的精品力作。
3. 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名单根据官方公布的名单,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名单包括一等奖14项、二等奖46项、三等奖88项。
这些获奖项目涵盖了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物理学、化学工程等多个领域,涉及到的技术和成果也极具创新和实用价值。
4. 一等奖项目我们来看一下今年获得一等奖的项目。
其中,信息技术领域的“某某技术在大数据处理领域的应用”获得了一等奖,其创新之处在于能够高效处理海量数据,并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生命科学领域,获奖项目“某某新药的研发与临床应用”也为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为治疗某些顽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这些一等奖项目的涉足多个领域,反映了我国科技创新的多样性和广泛性。
5. 个人观点和总结作为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获奖名单,这些项目的涌现标志着我国科技创新实力的不断提升,也为我国的科技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我对这些获奖项目及其所取得的成就表示由衷的敬佩,期待这些科技成果能够更快地走向市场,造福人民群众。
我也希望这些获奖项目的背后能够有更多的科学家和技术团队,不断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名单所体现的成就和进步,让我们看到了我国科技创新的活力和潜力,也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更加美好的科技未来。
附件:
2018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复审结果
一等奖
1.运动员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微创手术治疗和再生修复研究的及其应用推广
主要完成人:余家阔、敖英芳、曲绵域、田得祥、王健全、崔国庆、胡跃林、江东、杨飞、姜闻博、丁建勋、张磊主要完成单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2.体质健康监测与科学健身指导智能设备的研发与应用
主要完成人:毛德伟、徐培明、田雪文、师丹玮、卞志勇、卢朝霞、杨胜强、何承寿、许宏强、雷敏娟、刘杰、张传光
主要完成单位:泰山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深圳泰山体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体育学院、山东省体育科学研究中心
二等奖
1.有氧运动能力相关基因标记及生物活性的研究
主要完成人:胡扬、夏小慧、龚丽景、李燕春、杨晓琳、吴剑、梅涛、聂晶、许亚丽
主要完成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2.中国居民体育消费研究
主要完成人:张彦峰、江崇民、王梅、蔡睿、李森、王云涛、武东明、邹金辉、张铭
主要完成单位: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3.加快补齐短板,开创新时代体育发展新局面
主要完成人:钟秉枢、何俊、郝晓岑、张建会、张治华、徐刚、代坤、韩勇
主要完成单位:首都体育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河北体育学院、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训练局
4.当代运动训练经典理论研究
主要完成人:陈小平、资薇、曹春梅、赵亮、黎涌明、于洪军、阮棉芳
主要完成单位:宁波大学
5.复杂运动条件下运动技能学习认知能力和运动表象的神经心理机制研究
主要完成人:张剑、谭晓缨、吴殷、高润、张兰兰、曹娜、戴雯、朱桦、孟海江
主要完成单位:上海体育学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6.基于提踵状态下跖趾关节形变的力学机理及防护设计研究
主要完成人:顾耀东、李建设、梅齐昌、张妍、孙冬、王梅梓
主要完成单位:宁波大学
三等奖
1.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体育体制改革研究
主要完成人:刘青、陈林会、龚茂富、郑宇、王宏江
主要完成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2.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对体质及认知发展的影响研究
主要完成人:全明辉、方慧、陆莉萍、张莹、赵广高、张金铭
主要完成单位:上海体育学院
3.有氧运动介导Nrf2对骨骼肌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主要完成人:张缨、李铁瑛、姬卫秀、罗琳、何诗依、刘雨佳
主要完成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4.科学健身示范区运动装备研制及应用研究
主要完成人:汪毅、郭娴、张一民、谢敏豪、孔振兴
主要完成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5.运动康复生物力学的基础研究
主要完成人:宋雅伟、钱竞光、张曦元、冯雷、吉彦廷、樊晓丹
主要完成单位:南京体育学院
6.科学引领方法创新全人群科学健身指导系列活动的研究与实践
主要完成人:王梅、冯强、刘新华、王富百慧、李霞、张彦峰
主要完成单位: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7.中国武术标准化发展研究
主要完成人:郭玉成、李守培、刘韬光、范铜钢、张震宇、王培含
主要完成单位:上海体育学院
8.三大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应用
主要完成人:马云、梁辰、严翊、高璨、张建红、孙明晓
主要完成单位: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北京体育大学、北京怡德医院有限公司
9.规律有氧运动干预高血压血管平滑肌表型转换中的表观遗传机制
主要完成人:石丽君、曾凡星、张严焱、廖静雯、吴迎、张琳
主要完成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10.体育强国进程中转变竞技体育发展方式的探索与实践
主要完成人:杨国庆、彭国强、陶新、许秋红、马兆森、赵丽
主要完成单位:南京体育学院
11.中国体育产业政策研究:总览与观点
主要完成人:易剑东、郑志强、詹新寰、朱亚坤
主要完成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12.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绩效评估研究
主要完成人:程志理、刘米娜、汤强、夏成前、殷伟、刘雪冰
主要完成单位: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
13.运动通过激活自噬改善线粒体质量控制对老年脑发挥保护作用
主要完成人:罗丽、陆阿明、谷艳荣、秦正红、郭珊珊、高晓芳
主要完成单位:苏州大学
14.我国女子跆拳道奥运冠军竞技制胜特征模型
主要完成人:高平、胡亦海、祝大鹏、余银、鲁凡、许志娟
主要完成单位:武汉体育学院
15. 促进射击运动员比赛稳定发挥的心理科技服务研究
主要完成人:李四化、李京诚、吴昊、刘淑慧、王瑞苗、佟立纯
主要完成单位:首都体育学院
16. 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发展十年报告——基于CSSCI (2002-2011)文献计量分析
主要完成人:王子朴
主要完成单位:首都体育学院
17. 基于双kinect的人体关节点自动识别关键技术和系统
主要完成人:王向东、郝卫亚、王泽峰、李华、李琪、李诗锐
主要完成单位: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北京工业大学
18. 论骨骼肌在运动与健康中的重要地位
主要完成人:肖卫华、刘晓光、郑莉芳、赵淋淋、周永战
主要完成单位:上海体育学院
说明:根据《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章程实施细则》,体育科技奖单项授奖人数和授奖单位数实行限额。
一等奖的获奖人数不超过12人,单位不超过5个;二等奖的获奖人数不超过9人,单位不超过4个;三等奖的获奖人数不超过6人,单位不超过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