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临床表现及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393.00 KB
- 文档页数:20
产后出血个案的诊治与护理1. 概述产后出血是指产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毫升,或超过剖宫产术中失血量的10%,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
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等。
2. 诊治2.1 诊断(1)病史:了解孕产史、分娩方式、产程进展、产后出血情况等。
(2)临床表现: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面色、血压、心率等,评估出血量及速度。
(3)体格检查:重点检查子宫位置、大小、质地等。
(4)辅助检查:超声检查、凝血功能检查、宫腔镜检查等。
2.2 治疗(1)保守治疗:针对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等引起的产后出血,可采取子宫收缩剂、宫腔填塞、子宫压迫等治疗。
(2)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或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等严重情况,应尽快进行手术治疗,如子宫动脉栓塞、子宫次全切除术等。
(3)支持治疗:补充血容量、纠正贫血、抗感染等。
3. 护理3.1 一般护理(1)观察生命体征:定时监测产妇的心率、血压、呼吸等。
(2)观察出血情况:记录产后出血量、颜色、气味等。
(3)保持会阴部清洁:定时更换会阴垫,预防感染。
(4)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纠正贫血。
3.2 专业护理(1)子宫收缩剂护理:遵医嘱给予子宫收缩剂,观察药物效果及不良反应。
(2)宫腔填塞护理:观察宫腔填塞物有无脱落、移位等。
(3)子宫压迫护理:观察子宫压迫部位的皮肤颜色、有无疼痛等。
(4)手术后护理:观察手术切口愈合情况,预防感染。
3.3 心理护理(1)评估心理状态:了解产妇的焦虑、恐惧等情绪。
(2)提供心理支持:给予耐心倾听、解释、安慰等。
(3)家庭支持:鼓励家属参与护理,提供家庭关爱。
4. 健康教育(1)孕期保健:加强孕期保健,定期产检,及时发现并处理高危因素。
(2)分娩期护理:遵医嘱进行分娩,注意观察产程进展,预防产后出血。
(3)产后护理:指导产妇进行产后康复锻炼,预防并发症。
(4)避孕知识:普及避孕知识,避免非计划妊娠。
产后出血观察内容
70%的产后出血发生在分娩之后的2个小时左右,尽可能在分娩2个小时左右观察阴道出血量有多少,有没有存在大量出血,要不停的按摩子宫,也可以及时判断有没有存在心肾的血液不停的往阴道口流出。
如果有垫的卫生巾或者卫生纸,在30分钟之内浸透,考虑存在产后出血。
也要评估产后的生命体征,首先是脉搏、心率、血压、呼吸和面色,甚至尿量和精神状态。
如果失血量增加,就可以造成异常,例如存在乏力、心率增快、大汗淋漓,甚至会感觉到烦躁、面色苍白、少尿,一定要进行积极的处理和治疗。
一例产后出血的个案护理引言:产后出血是指产后1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毫升,或产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1000毫升。
这是一种严重并可能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对产妇健康和生命构成威胁。
在个案护理中,护士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既是监测者、危机解决者,又是信息传达者和支持者。
本文将阐述一例产后出血的个案护理过程。
一、个案介绍:患者A,32岁,身高160厘米,体重64公斤,初产妇,拟行剖宫产手术。
在麻醉、破膜和手术过程中均无异常。
术后转入产房。
二、护理措施:1.早期评估和监测:护士首先进行早期评估,包括心率、血压、呼吸、体温和意识状态的监测,并记录入库。
监测血压是尤为重要的指标,因为产后出血通常引起血压下降。
另外,还要评估子宫的大小、位置和硬度,观察是否有异常子宫收缩或异常出血。
2.密切观察:护士观察产妇的出血情况,并密切注意出血量、颜色和气味的变化。
通过定期更换垫子以及紧急指示记录,可以实时了解患者的实际出血情况。
如果出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
3.促进子宫收缩:护士需要通过适当的护理措施来促进子宫收缩,并控制出血。
常用的方法包括进行吸气、按摩子宫、用药物促进子宫收缩等。
护士还要指导产妇正确地进行腹壁按摩,以帮助子宫收缩并防止淤血。
及时排空膀胱也是促进子宫收缩的重要措施。
4.维持血容量和防止贫血:护士要保证产妇的血容量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应积极纠正低血容量的情况。
如果需要输血,护士应做好相应准备,包括准备输血设备、核对输血项目等。
同时,护士应指导产妇适当补充营养,防止贫血的发生。
5.精神支持和家属教育:产后出血对于产妇来说是一个恐惧且紧张的时刻,护士应提供安全、安心的环境,并注重情绪支持。
护士还要与产妇的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向他们解释病情、治疗计划和相关注意事项,帮助他们了解并积极配合治疗。
6.术后的护理:护士需要关注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并及时记录产妇的疼痛程度、出血量和一般情况。
护士要定期检查伤口、导尿管和静脉留置针等的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产后出血护理专题报告产后出血的护理专题报告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产妇分娩后由于出血而引起的死亡,目前还有很多人对产后出血常见护理诊断及措施不怎么了解,这是不容小觑的。
胎儿娩出后,2h内流血量达到或超过500ml者,剖宫产出血者大于等于1000ml者称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仍然是现代产科的主要并发症及产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我国产妇死亡原因之首。
成功地控制产后出血,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在于及早预防和制定适时正确的治疗、护理方案,确保产妇的生命安全。
总结产后出血的原因,正确及时诊断,处理原则,护理及预防措施。
方法对21例产后出血的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产后出血是危及产妇生命的最主要原因,准确判断产后出血的原因。
一、原因1、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约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75%在正常况下,胎儿娩出后,胎盘与子宫分离,使血窦开放而出血,这时要依靠子宫肌肉的强烈收缩,使子宫壁上的血窦受压而关闭,并使血流逐渐变慢,而形成血栓,使出血停止。
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使产程长,或因难产,产妇体力衰竭,麻醉过深,羊水过多或双胎,子宮膨胀过大。
分娩次过多、过密,使子宫的结缔组织增多,肌纤维减少,以及子宮发育不良,子宫壁有肌瘤等,都可使子宫肌肉收缩不良,而发生产后出血。
子宫下段收缩力差招致产后出血,常见于前置胎盘或胎盘低置状态的患者。
即使胎盘完整剥离并顺遂娩出,因为胎盘附着部位(子宫下段)肌纤维含量少,压迫止血效果差。
表现为胎盘娩出后大量鲜血自流出,查体时子宫体收缩好,软产道无裂伤,除外胎盘和凝血身分,检查胎盘胎膜时发现胎膜破口距胎盘边缘很近。
2、胎盘身分出血:胎盘在胎儿娩出后10-15分钟内未娩出,并有大量流血,应考虑胎盘身分。
胎盘娩出前有较多的出血,徒手取出胎盘后,出血截止者为胎盘滞留出血。
如检查取出的胎盘胎膜有缺损或有副胎盘存在的可能,且仍流血者为胎盘残留出血。
如胎盘需徒手剥离或刮宫后才能取出者为胎盘粘连。
产后出血护理常规[概述]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称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包括胎儿娩出后至胎盘娩出前,胎盘娩出至产后2小时以及产后2小时至24小时三个时期,多发生在前两期。
产后出血的原因可分为宫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及控制感染。
[临床表现]主要大量阴道出血和失血性休。
[护理诊断]1、组织灌注量不足;与大量出血有关。
2.疲乏;与产后出血引起贫血,产后体质虚弱有关3.恐惧;与阴道大出血,有死亡逼近的压迫感有关4.有感染的危险: 与产后出血造成贫血,使用机体抵抗力下降阴道内或宫腔操作,如人工剥离胎盘、压迫止血、宫腔填塞等软产道裂伤等有关。
[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1.按产褥期护理常规。
2.按常规做好预防产后出血工作,做好产前,产时,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
3.注意休息与营养支持。
(二)病情观察与治疗配合1.查明出血原因,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抽血送检交叉、备血。
遵医嘱查血常规、出凝血四项、HIV、HCV、TPPA。
2、严密观察宫缩及阴道出血,准确记录出血。
每10~15分钟按摩宫底1次,连3次,如宫体质地硬。
阴道出血少,改每半小时观察1次,连续3次。
阴道少量流血后改为2~4小时观察1次,至产后24小时,3.遵医嘱注射宫缩剂,给氧气吸入,必要时腹部置冰袋。
4.持续心电监护,每半小时记录1次血压、脉搏、呼吸至平稳,无出血倾向后每2~4小时记录1次至产后24小时。
5.持续导尿,注意尿色、尿量。
6.注意保暖,做好临床护理记录,加强心理疏导。
7.出现出血性休克,按出血性休克护理。
8.如在产房的产妇,宫缩良好无继续出血、血压稳定者可迁入产科病区,须和病区护士详细交班。
【tips】本文由王教授精心编辑整理,学知识,要抓紧!
产后出血的紧急护理措施介绍
产后出血的紧急护理措施介绍:
(1)发现阴道大量流血,取头低足高位,密切观察血压、脉搏。
嘱产妇卧床休息,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神志变化。
观察皮肤、粘膜、嘴唇、指甲的颜色,四肢的温湿度及尿量,及早发现休克的早期征兆。
密切注意子宫复旧情况我们`搜集整理。
(2)及时吸氧补液。
迅速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做好输血前的准备工作,加快输液速度,遵医嘱输液输血,以维持足够的循环血量。
(3)准确收集并测量出血量、颜色、气味及有无凝血块等。
发生产后大出血时,准确收集测量出血量对积极纠正休克,减少产后出血的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按摩子宫底,轻轻挤出积留血块,注射宫缩剂。
(4)遵医嘱应用止血药或宫缩剂。
(5)在转院途中可在宫腔内填纱布,起止血作用,迅速转院处理。
三甲医院产后出血宣教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达到或超出500ML者。
一、病因
1.子宫收缩乏力。
2.胎盘因素胎盘滞留、粘连、植入等。
3.软产道撕裂。
4.凝血功能障碍。
二、临床表现
1.阴道流血
2.休克症状可出现头晕、脸色苍白、脉搏细数、血压下降。
三、住院健康指导
1.心理指导我们会尽量多与您沟通交流,增强您的安全感,并告诉您目前出血的情况及治疗护理计划,消除您的紧张恐惧情绪。
若出现出血多,血色素低时有可能给予输血
治疗,所用血液均由正规血库供血,您不必有恐惧心理。
2.饮食指导多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饮食、多食含铁食物,如瘦肉、动物内脏等,并少食多餐,进食清淡宜消化食物。
3.用药指导根据医属用药,用药时我们会告诉您用药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如输血时我们会告知您所输血型,不能随意调节输血速度,输血时如有任何不适需尽快通知我们。
4.疾病指导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给予24小时心电监护。
5.留取24小时会阴垫,记录阴道出血量。
6.做好婴儿护理,协助哺乳。
新生儿吸吮可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
7.在血色素恢复正常后,鼓励下床活动。
恢复自理。
活动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活量。
四、出院健康指导
内容同“正常分娩出院健康指导”。
产后出血自查自纠产后出血分原发和继发两种。
原发性产后出血多为会阴裂伤、宫颈破裂、宫壁跳裂、宫胎床不收缩等原因造成,多在产后24小时内发生。
继发性产后出血多由于产后子宫感染、胎盘残留、凝血功能障碍等引起,多发生在产后24小时至产后42天内。
产后出血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阴道大量出血,产后腹痛或子宫不收缩等。
如果出血量超过正常范围,伴有休克、意识模糊、皮肤苍白等严重症状,则应及时就医处理。
产后出血的自查自纠对产妇和家属来说非常重要,及时发现和处理产后出血,可以减轻病情,保护产妇的生命安全。
下面将介绍产后出血的自查自纠措施,帮助产妇及家属更好地了解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一、产后出血的自查自纠方法1.注意休息:产妇产后应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活动,尤其是在产后48小时内,应注意卧床休息,减少脱水和疼痛。
2.监测血量:产妇产后应每隔一段时间查看产后出血量,如果发现出血过多、颜色变深或有异常气味,应及时就医处理。
3.留意子宫恢复:产妇产后应密切关注子宫的恢复情况,如子宫没有明显变小,或者触摸有坚硬感,可能是子宫内有血块或胎盘残留,应及时就医处理。
4.注意排尿排便:产妇产后应保持排尿通畅,避免尿潴留,可以通过饮水和轻柔按摩促进排尿。
同时,产后应避免便秘,保持大便通畅。
5.观察身体症状:产妇产后应留意自身的身体症状,如出现头晕、心悸、脉搏加快、皮肤苍白等症状,可能是休克的征兆,应立即就医处理。
6.保持清洁:产妇产后应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内裤,避免细菌感染引起阴道炎等疾病。
7.合理饮食:产妇产后应合理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加强营养,促进身体恢复。
二、产后出血的自纠方法1.按摩子宫:产妇出现产后出血,可以通过按摩子宫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量。
按摩子宫的方法是用手掌轻轻按压下腹部,向上推动,以促进子宫的收缩。
2.加强营养:产后出血的产妇应加强营养,多摄入富含铁质和维生素的食物,促进身体的恢复,增强抵抗力。
产后出血的临床表现产后出血是指产妇在胎儿娩出后的24小时内,自然分娩产妇以及剖宫产产妇的出血量超过了其在临床上的正常范围。
在分娩时出现产后出血一般是突发情况,属于比较严重的产后疾病,可能导致产妇死亡。
一、产后出血的原因①宫缩乏力。
是导致产后出血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第一,产妇的身体处于虚弱的状态,在临床上属于高龄产妇,过度肥胖,以及对于初产妇来说,第一次分娩时精神过于紧张等。
第二,在分娩的过程中使用的麻醉剂、子宫收缩抑制剂剂量超标。
第三,分娩的时间过长导致产妇体力消耗过多以及产妇的宫腔出现感染。
第四,则是产妇的子宫因素,例如子宫羊水过多导致子宫体积增大,或是子宫出现病变以及肌壁受到损伤。
②胎盘因素。
包含五种情况。
第一,产妇在妊娠期患有高血压疾病等病症导致胎盘早剥。
第二,产妇膀胱内尿液过度充盈子宫内膜损伤等因素导致的胎盘滞留。
第三,剖宫产史、多次人工流产等因素造成的胎盘粘黏。
第四,多次人工流产、产褥感染等导致胎盘前置。
第五,当胎盘小叶、副胎盘残留在宫腔造成的胎盘胎膜残留。
③产道损伤。
难产、剖宫产等导致子宫受到损伤;产妇在第三产程处理不当或者阴道受到损伤。
④凝血功能障碍。
产妇在怀孕前有肝脏疾病、血液病等病史,仅有少部分的产妇会因为此种因素出现出血。
除此之外,还有死胎、羊水栓塞等方面的因素二、产后出血的临床表现①自然分娩的产妇,主要表现为阴道出血,主要由以下情况造成:第一,胎儿在顺利娩出后,由于产道受到撕裂被损伤,使得阴道立即发生出血。
第二,胎盘因素造成的阴道流血,在胎儿娩出数分钟后出血量超过正常值。
第三,产妇患有凝血功能障碍,导致胎儿分娩出来后阴道出血不凝。
第四,急产、会阴侧切、第三产程处理不当等因素造成的软产道裂伤。
②选择剖产的产妇,在胎儿、胎盘顺利娩出后,胎盘的剥离面大量出血,或是切口大量出血。
需要注意的是,若是分娩后出现大出血,可能会出现多种并发症,例如失血性休克、急性肾衰竭等。
三、产后出血的应对措施①针对子宫收缩乏力,首先需要根据产妇的情况对其进行按摩,若是效果不显著,则需要采取措施来刺激神经引起子宫反射性地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