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难层出不穷的真正原因(标准版)
- 格式:docx
- 大小:62.20 KB
- 文档页数:5
矿难的原因 矿难是指在采矿过程中发⽣的事故,通常造成伤亡的危险性极⼤,世界上每年⾄少有⼏千⼈死于矿难,以下就是店铺给你做的整理,希望对你有⽤。
发⽣矿难的原因 中国煤矿事故伤亡基本发⽣在各安全投⼊落后的煤矿及煤矿中安全设施投⼊落后的矿井。
监督管理不到位,腐败盛⾏是根本原因。
因腐败当道,往往不⽤先进安全⽣产技术。
先期安全设计建设投⼊严重不⾜,同时⼤量资⾦空耗,⼤量利润上缴或被各级政府官员卡要。
煤矿管理上形式主义泛滥,规程难⾏,只顾⼀时利益,任⼈唯亲现象严重。
同⼯不同酬,消极情绪弥漫,超负荷运转,隐患不及时处理,措施不落实。
利益驱动与GDP情节,地⽅保护主义盛⾏;⼯⼈维权意识不⾜。
劳动保护严重不到位,⼯作效率低下。
各级奢侈浪费现象严重。
国家下批专⽤煤,因廉价,被内外勾结,⽤⼿段假借发电、炼钢之名,批下后转卖,牟取暴利,煤炭利润被腐败分⼦⼤量占有挥霍,成为⿊⾊成本,⼤⼤减少了矿⼭安全保障基本建设投⼊,造成恶性循环。
矿难的表现 ⽡斯爆炸 ⽡斯与空⽓混合,在⾼温下急剧氧化,并产⽣冲击波的现象,是煤矿⽣产中的严重灾害。
1675年英国莫斯廷(Mostyn)矿发⽣⼤规模⽡斯爆炸,其后各主要采煤国家都曾多次发⽣重⼤的⽡斯或⽡斯与煤尘爆炸事故。
1942年4⽉26⽇,⽇本侵占下的中国本溪煤矿发⽣⽡斯与煤尘爆炸,当场死亡1528⼈,伤268⼈,为世界上最⼤的煤矿爆炸事故。
随煤矿⽣产技术的发展和防治⽡斯措施的改进,这类事故已逐渐减少。
中国煤矿⽡斯爆炸的⽕源主要是电⽕花和爆破,主要发⽣地点是采掘⼯作⾯。
煤矿⽡斯爆炸产⽣的瞬间温度可达1850~2650℃,压⼒可达初压的9倍,爆源附近⽓体以每秒⼏百⽶以上的速度向外冲击,使⼈员伤亡,巷道和器材设施毁坏。
爆炸后氧浓度降低,⽣成⼤量CO2和CO,有窒息和中毒危险。
预防措施主要有: 1.开采解放层。
在多煤层矿井中,选择⼀个⽆突出煤层或突出危险性较⼩的煤层作为解放层,⾸先开采,使上下邻近煤层卸压,从⽽消除突出危险。
矿难频发的深层次原因矿难频发的深层次原因矿难是煤矿、金矿、铜矿、铁矿等矿企所面临的高风险事件之一,每一次矿难都造成了严重的伤亡和财产损失,尤其是生命的损失更是难以估量。
矿难造成的人员伤害、财产损失都会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形象产生极大的影响。
在长时间的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矿难频发的背后,存在着深层次的原因。
一、盲目扩张导致安全隐患增多矿业企业创造价值的途径一般是通过扩大打矿量来实现的,但是在盲目追求矿产数量的过程中,很多企业不顾安全隐患也在扩张。
一些企业为了保持生产能力和规模的扩张,往往忽视了安全管理,放松了隐患排查的力度,导致安全风险不断增加。
二、吹牛逼态度导致安全隐患增多在矿业企业经营的过程中,一些企业经常夸张自己的实力和产品的优秀性,暗示着自己的煤矿能再次突破产出记录,从而吸引关注。
这种吹牛逼态度虽然能够为企业带来一定的收益,但也让一些企业在安全管理上变得疏忽。
企业的管理者高估了煤矿的生产能力,从而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以安全为前提,导致了一些安全隐患。
三、管理能力薄弱导致安全隐患增多由于煤矿企业的管理者不具备足够的技术力量和管理实践经验,不能有效地分析安全风险,制定科学可行的安全生产方案,导致煤矿生产存在较高的安全隐患。
此外,企业对管理者的引进和培育力度不足,管理者的素质普遍较低,对于矿难现象的预警补救不及时,导致了更大的损失。
四、缺乏社会责任感导致安全隐患增多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往往将个人利益放在首位,完全忽略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导致矿难频发。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往往忽略安全顾虑,不顾员工死亡和产生的财产损失,使得企业的安全责任感得不到提升,而矿难事件也难以预测和避免。
从矿难频发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来看,不仅仅是因为煤、矿、铁的重要性,更是因为煤矿企业的忽视安全的商业行为、不完善的管理方式和不负责任的社会责任感。
作为中国煤矿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加大安全投入,确保安全生产,同时推动煤矿企业管理的高质量发展,努力提升管理者素质,落实企业社会责任,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矿难频发的深层次原因矿难指的是在矿山中发生的重大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在全球范围内,矿难事件频发,涉及各种资源开采领域,如煤矿、金矿、铁矿等。
矿难频发的深层次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第一,矿山管理问题。
矿山的安全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矿难的发生和发展。
一方面,一些矿山管理者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忽视了安全生产和技术条件,盲目进行资源开采。
这样的矿山通常缺乏先进的安全监测和控制设备,存在各种安全隐患。
另一方面,一些矿山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和执法措施,导致管理者逃避监管,安全风险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第二,职工素质和培训问题。
矿山工作场所本身就存在高风险和重负荷的工作环境,需要员工具备较高的工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然而,由于一些矿山地理位置偏远,职工素质普遍较低,缺乏安全防护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同时,矿山企业在招聘和培训方面也存在问题,未能为职工提供必要的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使得职工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无法及时有效地应对。
第三,不合理的资源开采和管理模式。
资源开采过程中往往涉及大规模的爆破和地下开采作业,容易引发地壳运动和瓦斯涌出等问题,增加了矿难发生的概率。
一些矿山企业过于追求速度和规模,在资源开采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对地质和工程问题的深入研究,导致开采活动与地质条件不匹配,增加了矿山灾害发生的风险。
第四,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缺失。
一些矿山企业在资源开采过程中往往忽视环境保护问题,大量排放污染物和废弃物,给环境带来严重破坏。
这种破坏往往会进一步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如山体滑坡、水土流失等。
同时,矿山企业在事故发生后往往不够及时和积极地采取应对措施,对职工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赔偿不力,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企业形象。
综上所述,矿难频发的深层次原因主要包括矿山管理问题、职工素质和培训问题、资源开采和管理模式问题、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缺失等。
为了有效预防和减少矿难事件的发生,需要加强矿山管理和监管工作,提高职工素质和安全意识,优化资源开采和管理模式,加强环境保护和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中国矿难为何层出不穷【案情描述】黑龙江省鸡西市坊间近日传言,4月26日,滴道区一煤矿发生事故,约有10人遇难,矿难被瞒报。
4月30日,黑龙江省有关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进驻鸡西市。
经调查,矿主初步交代了发生矿难的事实,并交代有9人遇难。
目前,联合调查组正在对此次矿难开展深入调查。
后经黑龙江联合调查组证实,4月26日发生在鸡西市的“矿难瞒报”传言属实。
既然是刻意瞒报矿难,我相信有关部门一定会给公众一个交代,这暂且不说,我想说的是,如果把2000年以来鸡西矿难拍成电视连续剧的话,“4·26”矿难只是一集而已。
第一集:“2·23”矿难。
2004年2月23日,百兴煤矿瓦斯爆炸,37名矿工遇难。
这起事故属于私人矿主非法砸锁后抗法生产。
第二集:“4·10”矿难。
发生在2004年4月10日的这起事故很特殊。
发生事故的矿井位于鸡东县境内,但地下资源归鸡西矿业集团所有。
事故造成10人遇难,原因也是非法矿主违法生产。
特殊的是事故发生后,一是当地各方互相推卸责任无人救援,二是转移财产重于抢救人命。
第三集:“11·25”矿难。
2006年11月25日,远华煤矿瓦斯爆炸,26人遇难。
原因是违法违规生产,加上停电,瓦斯积聚。
第四集:“12·1”矿难。
“11·25”矿难发生后的第7天,城锦煤矿瓦斯爆炸,8名矿工丧生。
原因是矿主趁包矿干部熟睡,指使人砸开安全锁强行入井。
第五集:“5·14”矿难。
2007年5月14日,宏源煤矿瓦斯爆炸,7人遇难,该矿“六证”齐全。
第六集:“2·28”透水事故。
2008年2月28日,建宝煤矿发生透水事故,14人遇难。
该矿“六证”齐全,但尚未通过复产验收,系违规开采,并有恶意瞒报行为。
为深刻吸取教训,鸡西市宣布全市所有地方煤矿全部停产整顿。
第七集:“4·4”透水事故。
2009年4月4日凌晨,鸡西金利煤矿发生透水事故,12人遇难,系违法违规擅自恢复生产。
2006年12月社科纵横Dec,2006总第21卷第12期SOCIAL SCIENCES REVIEW VOL.21NO.12论中国矿难频发的原因及应对措施王岐堃(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内容摘要】安全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是人类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重要保障。
近期中国安全生产的现状不容乐观,尤其是煤矿生产中矿难频发,形势严峻,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笔者首先分析了我国矿难频发的原因,在引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后,结合我国国情对矿难频发的应对措施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矿难事故 安全生产 应对措施中图分类号:D92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106(2006)12-0084-02 安全生产是永恒的主题,它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的会议中强调,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矿难事故频繁发生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大背景是极不协调的,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不相符合的,与我党的执政目标是完全背离的。
所以,全力以赴解决好这个问题已是迫在眉睫。
一、中国煤矿生产现状的概况近年来我国矿难事故频发,2002年全国共发生煤矿事故3112起,死亡6528人;2003年全国共发生煤矿事故4143起,死亡6424人;2004年全国共发生煤矿事故3853起,死亡6027人。
我国每生产100万吨煤炭就有3.1个矿工付出生命,矿难的死亡人数占全球矿难死亡人数的80%左右①。
二、中国矿难频发的原因造成我国矿难频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总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安全生产立法不完善、执法力度不够是首要原因我国已建立了以《安全生产法》为核心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安全生产初步实现了有法可依。
但《安全生产法》的配套法规不健全,许多制度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从而造成了法律实施效果与立法目标之间还有较大距离。
矿难层出不穷的真正原因近年来,矿难频发,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损失。
矿难的发生往往伴随着对矿井安全管理、技术设备以及人们素质等方面的质疑和探讨。
然而,究竟什么是导致矿难层出不穷的真正原因呢?本文将从系统性、长期性、多因素性的角度探讨矿难发生的真正原因。
一、系统性原因矿难往往与矿井的安全管理体制不合理、监管不到位等有关。
近年来,我国在矿物资源开发及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一些矿井仍然存在违规生产、安全生产管理留下漏洞、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例如,有些矿企为了图利,对安全生产无所顾忌,不按照标准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保障措施失之于怠慢,这就是造成矿难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次,矿难的发生也与救援体系不够健全有关,一些矿井在发生事故后,由于救援体系不完善,导致救援行动延误更加严重。
如何加强应急救援事前预案设计、应急处置,应急救援队伍等方面的建设,是提高矿井安全保障水平的重中之重。
二、长期性原因矿难的发生往往是一系列因素综合造成的,而其中有很多因素都是长期存在的。
例如,一些矿企在开发过程中极力压缩投入、降低成本,导致设备老化、工艺滞后、管理没有形成规范化等问题。
这些问题长期积累,导致矿井质量下降、安全隐患增多、生产效率低下等现象,从而最终引发矿难。
三、多因素性原因矿难的发生还与人们的素质水平、科技水平、矿井环境等相关。
这些因素虽然相对来说不是直接导致矿难的原因,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事故的发生。
例如,一些矿工缺乏安全意识、安全知识较差,不注重安全生产规范,从而容易造成事故;一些矿井环境复杂、地形险峻、气候恶劣,给人们的生产和施工带来一定的困难,增加了矿难的风险。
四、如何有效减少矿难的发生为了有效减少矿难的发生,必须采取一系列综合性、长期性、系统化的防范措施。
具体措施如下:1.加强监管:严格落实国家安全生产监管制度,加强对矿企的监管和检查力度,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矿井进行停产整改或强制关停。
同时,加强对矿井安全生产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企业和工人的安全意识,增强安全文化。
矿难频发的深层次原因矿难是指在煤矿、金矿、铜矿等矿山中因为自然灾害、安全设备不全、人为因素等原因造成的事故。
近年来,我国矿难频发,每年都有数十起矿难发生,给矿山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矿难频发呢?本文将探讨矿难频发的深层次原因。
1. 管理体制不完善煤矿的管理是矿难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煤矿往往是由地方政府和企业自行负责的,导致了煤矿安全监管体系不完善。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煤矿仅仅为了利润忽视了安全,不顾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从而造成了矿难事故。
2. 安全管理不到位煤矿是高风险、高危险的行业,安全管理是关键。
但是在现实中,有许多煤矿只是采取了形式上的安全管理,工人缺乏安全意识,而管理层为追求利润往往视安全为次要,甚至是不重要的,从而导致了矿难的发生。
3. 设备老化、陈旧煤矿设备的陈旧化也是导致矿难的深层次原因之一。
由于煤矿设备的使用年限较长,再加上管理不善,没能及时进行维护、更换,设备出现问题的概率就会越来越大,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4. 不合格劳动力煤矿的生产需要高素质、专业的工人,但现实中许多煤矿为了追求低成本,选择雇佣工人不按标准录用、培训、证书不全,从而导致它们在生产时,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经验,增加了矿难的发生概率。
5. 忽视科技进步如今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在煤矿领域也有了很多新的技术应用,如智能矿山、无人值守、遥控技术等。
但是在许多煤矿,这些技术被忽视,改变拼人力、拼物力的传统方式的更新和升级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从而导致了矿难的悲剧。
总结以上就是矿难频发的深层次原因。
无论是管理体制不完善还是设备老化等因素,都严重影响了煤矿的安全生产,许多煤矿为了追求利润,不顾及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增强安全意识、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设备更新维护、加强工人素质培训、重视和应用科技等措施才能有效地减少矿难的发生。
中国矿难频发的原因及对策分析一、引言1.安全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是人类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重要保障。
近期中国安全生产的现状不容乐观,尤其是煤矿生产中矿难频发,形势严峻,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分析我国矿难频发的原因,并结合我国国情对矿难频发的应对措施提出建议。
2.了解矿难发生的基本情况后,提出一些应对的措施和方法,来改变一些引起矿难的因素,从而能够实现安全生产和保障矿工们的利益和生命安全。
二、本论(一)我国煤矿安全的基本现状近年来,国内矿难频发。
据有关方面统计的数字,2001年全国共发生煤矿安全事故2384起,死亡6078人。
2002年,全国共发生煤矿事故3112起,死亡6528人。
2003年,全国共发生煤矿事故4143起,死亡6434人。
2004年,全国共发生煤矿事故3853起,死亡6027人。
我国矿难的死亡人数占全球矿难死亡人数的80%左右。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统计,在去年2009年,全国矿难造成了2631人死亡,70%的致命矿难发生在产量占全国35%的小煤矿。
据报道由以上数据,可以较清楚的看到一直以来频发的矿难是困扰我国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它不停地拷问我国煤矿生产的安全体制,监管部门的监管效能,行政部门的职责履行问题。
(二)中国矿难频发的原因分析1.导致矿难频发的经济原因(1)高投资高好耗能的经济增长加大安全压力煤炭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能源,分析其安全生产形势时不可能脱离整个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和增长方式。
在当前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投资、能源消耗强度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各煤矿、各地方普遍面临开足马力增加供应的诱惑和压力,这是矿难长期存在的原因。
根据安监总局所属的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对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安全生产情况的研究,发现事故死亡人数波动幅度与GDP增长率的变化曲线相互趋同吻合。
GDP高速增长的年份,事故总量往往大幅上升。
在连续3年经济增长率运行在10%的基础上,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继续加速,前3个季度经济增长率达到了10.7%。
浅谈矿难频发的原因及对策一、引言矿难是指在矿山或煤矿等矿区内所发生的爆炸、坍塌、溜岩、瓦斯突出等事故,这些事故不仅对于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影响,也给矿工的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因而矿难的发生频率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在本文中,将深入探讨矿难频发的原因以及应对策略。
二、矿难频发的原因1. 企业贪图利益,安全意识淡薄。
对于一些企业而言,贪图利益可能成为一种主要的动因,企业为了迎合市场环境的求生求存,往往会缺乏安全意识,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而忽略安全设施,让员工将安全当做一项次要的因素。
2. 缺乏必要的技术装备和经验。
矿难的发生是常与技术装备和经验有很大的关系。
缺乏合适的技术装备和经验将会导致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如爆炸、坍塌等,这些由缺乏技术装备和经验导致的事故是很难预测的,但如果从一开始,就致力于研究技术和经验,完善技术和设备的话,就可以避免很多事故的发生。
3. 天气原因造成的矿难。
天气原因也是矿难频发的原因之一,当地的气候条件对于矿山的运营非常重要,因为岩土的稳定、温度、空气流动等要素都与天气密切相关。
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如暴风雨、低温等环境条件下,矿难的发生概率很高。
三、矿难的应对策略1. 企业加强安全管理。
首先,企业必须加强安全管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企业要提高安全意识,强化安全培训和教育,采取权宜措施,如设备检查、规定良好的工作场所等等,以确保员工有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
2. 投入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来改善当地的矿山设施,完善技术和装备。
其次,政府也要加强对矿难防范的相关政策。
政府部门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来改善当地的矿山设施,使得技术和装备是可靠的,以确保员工有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
3. 天气因素重视。
在天气方面,管理部门应积极检查和监控当地天气情况,随时提供确切的预报和提醒信息,使矿山企业可以在天气恶劣的情况下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四、结论总之,矿难是全球性问题,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在矿难的防范中,只有企业、政府、委员会及民间组织共同努力、相互配合,采取科学、尽责和周密的措施,才能使矿难的发生降至最低,最大程度的挽救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申论热点之“矿难”二、矿难原因表面上看,矿难频发有安全生产基础差、法制意识淡薄、矿工维权难这三大原因。
倘若作进一步的思考,就会发现它们背后还有诸多深层次的原因,如管理者认识上的误区、经济粗放型增长、监管机制不合理、教育国策失误、新闻自由度提高等等。
具体原因如下:(一)安全生产基础差。
我国不少煤矿自然开采条件恶劣,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管理上漏洞诸多,抵御事故灾害的能力不足,对防范伤亡事故没有把握。
(二)法制意识淡薄。
目前中国有一系列有关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和法规,如《劳动法》、《煤炭法》、《矿山安全法》和《煤矿安全规程》。
虽然它们还有待完善,只要认真落实已有的规章制度,大部分矿难本可以消弭于萌芽状态。
可以说矿难最直接的原因,是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法律法规没有落实到位。
(三)矿工维权难。
尽管《煤炭法》第42条和《矿山安全法》第23条都规定了矿山企业工会应当依法维护职工生产安全的合法权益,组织职工对矿山安全工作进行监督。
但本该代表工人利益的工会,在矿工面临死亡威胁时缺位了。
另外由于矿山劳动力的供过于求、工作机会的稀缺,很多人最担心下岗,煤矿侵犯矿工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
据知情人士透露,陈家山煤矿矿工的待遇每况日下,有时一些劳动保护用品都得矿工自己购置。
面临“停职停工”的威胁,无处主张权利且生活无着的他们,明知下井工作有生命危险,也只好妥协。
(四)伤亡赔偿标准过低。
安全生产的技术设备非常昂贵,当矿工死亡补偿过低时,矿主就会受经济规律驱使,在安全上偷工减料。
煤矿开采的暴利和矿工生命的廉价,使一些矿主视矿工的人命如草芥。
(五)经济粗放型增长导致能源需求的高速增长。
当煤炭生产的利润空间加大,超负荷生产成为顺利完成财政指标、刷新GDP的首选。
一些矿产地企业和地方政府置安全和生态保护于不顾,超限开采、超负荷运转;一些小煤矿则把矿工当作赚钱机器,有些已取缔的小煤矿也死灰复燃。
可以说,矿难频发是高能耗、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的市场反应。
关键词:煤矿;开采;计划;公有制全国人民还在为陕西铜川陈家山煤矿“11·28”事件166名矿工遇难悲痛着的时候,辽宁孙家湾矿难又有200多名矿工遇难。
在和平年代,一个接一个的矿难,全国人民悲不完的痛,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可以把它归咎于安全意识不强,生产管理不善,也可以说是因为科学技术跟不上,或地方领导重视不够。
但这都不是原因,或者说不是最终的原因。
我认为,近几年矿难不止的根本原因,是前一时期的国有煤矿企业的“改制”。
煤矿企业的生产经营制度不改回去,带给全国人民的将是永远的痛。
我们现在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应该有社会主义性质。
那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我国煤矿企业应该是什么性质呢?煤矿,是国家的资源,是国家的重要的能源,而且它是极为有限的。
它的开发和利用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国家今后的长远发展。
因此,煤矿的开发和利用应该是有计划的,煤矿企业应该是国有国营性质的。
能源经济应该是计划经济。
不能让市场经济把有限的国家能源在短时期内耗尽,尤其是在新的能源还没有着落的现在国家情况下,更不应该让不完善的市场经济和未成熟的私有制来经营国家的有限的能源。
关于煤矿的社会主义经营我们已经有过很多经验。
而国有国营煤矿企业的经验是在不完善的计划经济和不成熟的公有制情况下的经历。
国有煤矿企业的改制不是完全否定计划经济,也不是要完全否定国有性质,而是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来完善计划经济,来使能源国有制走向成熟。
同时,也只有在完善的计划经济和成熟的公有制下才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带动民营经济。
也就是说,煤矿应该统统为国有国营。
煤矿的生产和销售都要有国家计划,象现在这样无度地生产和无度地耗费煤炭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国家应该尽快投入一部分国有资本(财政或国债)来有计划有步骤的改造现有大型煤矿,培训煤矿工人,提高煤矿的科技含量,然后派国家人员来经营管理,按现有市场的需要量来有计划地从事煤炭开采。
矿山事故高发的主要根源说明:前两天发的《从一次矿难事故的调查结果说起》和《矿山受难者亡灵对管理者的责问》两篇贴子受到管理员的推举和网友们的关注,说明大家对矿山事故、矿难的社会问题很关心,我在这里表示非常感谢。
为了让关注矿山、关注矿难话题的网友对矿山有更多、更深入的了解,所以再发这一篇贴子。
不好意思多占了一点篇幅。
一矿山事故高发的严峻形势中、小型矿山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既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对地方经济的繁荣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对解决农村大量劳动力就业、保持社会稳定立下血汗功劳,另一方面也给国家、地方政府和社会带来了问题,这就是矿难事故。
近年来矿山事故高发,甚至重大、特大事故不断,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
据有关资料显示,2006年全国非煤矿山企业共发生事故1872起,死亡2277人。
2007年非煤矿山有94753座,上半年,全国非煤矿山发生事故815起,死亡1026人,全年发生事故1861起,死亡人数2188人。
2008年,全国乡镇煤矿企业发生事故1460起,死亡人数2360人。
2009年上半年,煤矿发生事故749起,死亡人数1175人。
我国矿山事故情况同先进国家相比,差距很大。
据1997的资料显示,我国非煤矿山百万吨死亡人数是南非的4.6倍,俄罗斯的13.7倍,美国的14.5倍。
2002年,我国所有矿山事故死亡总人数9047人,美国死亡112人。
美国77年矿山事故死亡人数273人,2001年72人,2004年55人。
在美国,矿山属于安全的行业,而在我国,则属于高危行业。
2006年三月至2007年三月,我国非煤矿山发生缺氧窒息和炮烟中毒三人以上十人以下的事故有15起,事故中有6起是矿长、副矿长、工段长、施工队长、管理人员,有9起是生产员工,即农民工,其中主要是排渣工和炮工。
发生这些事故的直接原因,几乎都是一样的,即是遇难者所进入的地点都是没有经过有效通风,要么是通风了,但风筒出了问题,或通风道堵塞,或设备有故障,通风无效;要么根本就没有通风。
浅谈矿难频发的原因及对策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着负外部性,其主要表现在以低工资标准雇佣员工,不执行政府关于职业卫生和劳动保护的规定,使员工在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的条件下工作等,给社会造成了负外部性。
除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方面,煤矿企业还在其他方面存在着负外部性。
现实中,采矿企业的生产成本包括生产设施的购买,矿工工资及福利,治理开采矿藏所导致的生态污染,安全生产的开支,企业运营费用,发生事故后的善后成本,政府税费支出等等,然而由于监督缺位、权力寻租等多种原因的存在,企业经营者个人承担的边际成本远远小于生产的真实边际成本,即是存在着负外部性。
负外部性的存在使得煤矿企业有生产大于社会最优的产量的可能。
煤矿企业超规模发展在当前还有其必然性。
近十年来我国经济运行态势良好,增长速度很快,但我国经济的发展一直未能摆脱粗放、外延的模式。
我国经济发展对能源有严重依赖,其中以煤为甚。
我国煤炭产量世界第一,煤的消费占了能源总量的四分之三。
自05年10月起,煤炭价格一路上涨,煤炭行业持续处于卖方市场,刺激了煤矿的超能力生产。
同时,作为煤矿超能力扩张的制约力量的矿工和监督者并不能很好的发挥其制约作用。
矿工们属于社会弱势群体,社会上缺少为他们这一群体的利益代言人,使他们的生存状态和利益诉求不被社会所了解。
在煤矿经营者面前他们也缺乏谈判力量。
而监督方由于客观和主观原因,没有有效发挥监督作用。
客观原因是我国煤矿安全监察力量严重不足,目前全国共有68个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只有2300名(含二线人员)工作人员,根本满足不了对全国现有的两万多煤矿安全监管的需要。
主观原因来自于一些地方政府财政结构和经济发展冲动对gdp的依赖,因此某些地方政府也就对煤矿安全监察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在高利润的刺激下,存在着负外部性的煤矿企业的企业经营者会对煤炭不切实际地抽取,造成对资源的盲目的扩张性开采,矿井安全措施跟不上,同时制约力量又不能有效发挥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矿井安全隐患累积,矿难随时可能发生。
社会问题的产权问题1.我国矿难频发的根源是什么?一、引言煤炭行业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础产业,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居于支柱性地位,但是煤炭行业也是生产事故多发的行业之一。
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统计,20世纪90年代,我国矿难每年死亡人数在7000左右。
21世纪以来,死于矿难的人数虽有所减少,但是频发的矿难依然令人触目惊心。
新世纪以来,我国每年发生的矿难都在2000起以上,死于矿难的人数也在3000人以上。
我国矿难死亡人数占世界矿难死亡人数的80%,每百万吨煤的死亡率不仅远远高于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也远远高于南非、印度等发展中国家。
矿难的频发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
谭满益和唐小我(2004年)认为,我国矿企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导致矿企经营者的权利与责任不对称,煤矿产权过度扭曲正是矿难频发的最根本原因。
廖建求和周敬玫(2007年)把我国矿难频发的原因归责于规制采矿的配套制度不完善,认为违法成本低于违法收益导致矿企有动力实施违法行为,从而导致矿难事故的发生。
高春景和刘平青(2007年)认为,产品市场价格、工人工资率和政府规制成本共同导致了矿难的发生,通过分析各种因素对矿难发生的影响程度,指出根治矿难必须综合。
二,对我国矿难频发的原因分析客观原因:〈一〉我国属世上少数煤矿大国之一,安全事故频繁率自然高对待任何事物都应该一分为二.客观地进行分析。
同样,我国煤矿事故频发.死亡率居高不下也是同我国属煤矿大国的这一实情是分不开的。
试想,一个只有寥寥无几的煤矿之国,在认为原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每矿安全事故贫乏率又能高到何处?因此,“煤矿大国”这一实情也是我国矿难频发的一定因素,但这决定因素。
〈二〉.贫穷落后,农民生活压力大中国矿难频发的原因,客观上,我个人认为是与贫穷落后是分不开的。
近年来,我国煤矿工业程畸形发展。
煤矿工人经济地位低下,就是在矿难频发不断.死亡率居高不下的现状面前,下井挖煤的仍大有人在。
甚至,在那些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有的甚至不具备人类劳动生存条件的,进行野蛮掠夺式的小煤窑,仍有人被迫下井挖煤。
我国矿难频发的根源是什么?无论是在哪行哪业都无疑不会逃出“经济人”的假设。
在矿难方面找到的三大主体:政府(矿产的所有者)矿主(矿产的经营者)矿工(矿产的开采者)。
这三大主体也没逃脱经济人的假设。
第一就政府而言,地方政府为了自己业绩的提升不惜以加大开采力度在,“单一经济”模式下,地方煤矿经济成为地方GDP和财政收入的支柱,部分经济的地方官员急于在任期内创造政绩,把煤炭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抛之不顾,通过鼓励煤炭企业大量生产、放松对煤炭企业的生产监管或对煤炭企业违法行为进行包庇等行为,为自己谋取经济或者是政治的资本财富。
第二,作为“经济人”矿主就会只顾忌自己最大化利益的不断满足,不遵守法律、不按照规章行事,遇到事故拉拢金钱俘获的官员顶上,使得矿主无视法纪、违规生产,酿成事故。
对于地方官员和监管人员来说,在虚设的监管下自己既可以赢得政绩又可以获得利益实惠,何乐而不为第三作为“经济人”的矿工,矿工为了谋生、为了生活的经济来源不得不在明知可能会出现危险的情况下不得已下矿。
除了“经济人”的假设,以下几个方面也是矿难频发的原因第一责、权、利的不平衡在矿产方面,产权的不明晰使得政府,矿主在维护自己权利的同时严重损害了矿工的利益,在追逐经济利益的同时,没有严厉的追究责任制度,使得责任和利益不匹配对于矿难的惩罚,政府一般采取罚款整改的方法。
对遇难矿工的赔偿过低此低的赔偿标准,别说国有大中型煤矿,即使一些小煤矿也没有任何心理和实际负担。
对于因管理不善和违法违规生产而导致矿难的负责人,并没有认真严格的追究其应负的责任,大部分人受到的仅仅是行政处分,而非刑事处分,甚至有的负责人在事后不久竟能异地升官。
由此可见,在只有利益而不负责任的情况,矿难的发生是矿工所不能左右的,也是无法避免的。
第二安全投入不足和严重超产众所周知,安全的资金投入无论是在哪一行都会提高企业的生产成本。
然而,在矿主一味的追求利益的前提下就会为了自己的权利弃矿工的生命安全而不顾。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矿难层出不穷的真正原因(标准
版)
矿难层出不穷的真正原因(标准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
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
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
"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近年来,全国各地报刊都是煤矿爆炸和透水事故的报导,引起国内外的极大震惊。
中国的矿难死亡人数占到全世界的大头。
矿难频发,有人曾经把问题根源归向农民工的素质欠缺与求富欲望。
说他们急功近利、忽视安全,整体文化素质相对偏低,在煤矿的安全生产过程当中违章、违规现象比较严重。
但是,最根本的顽疾症结,还在于许多矿主“非人道”的利益驱动与官员唯利是图的灰色经济链。
我国能源结构对煤的依赖大,煤的消费量占总能源的74%,煤炭价格因而大幅暴涨。
煤炭企业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无不超负荷生产,大大小小的煤矿都鼓足了干劲。
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国有煤矿生产负荷过重,这大大增加了事故隐患。
此外,一些矿点私挖乱采、违章违规现象也非常突出,且屡禁不止。
有的矿主只顾赚钱,设备简陋,作业人员素质低,有的矿主根本就没有开采证,可他们照样能参与矿山的开发,有的地方官员参与矿山开发,以参股入股的形式,进行盈利分
红,凡此种种,都为矿难的频发种下了严重的事故隐患。
煤价的大幅上扬催生了无数暴富分子,也给地方经济带来了巨额增长。
在能源紧缺的今天,许多地方沉醉于对GDP的崇拜,把“安全重于泰山”的警示抛在脑后,而“GDP重于人命”、“利润重于生命”的思想则甚嚣尘上。
有的企业、厂方为了获利,不按安全规范办,即使被关停了,也千方百计地开工生产,而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及其官员为了税收等局部乃至个人利益,对此听之任之、放任自流……结果,虽然上级禁令和社会舆论批评之声不断,但事实是矿照开、煤照采,事故便不断。
于是,与一路飙升的煤炭价格成正比的,是一连串密集的灾难和令人不忍卒读的矿难伤亡数字。
矿难频发的背后是矿主利欲熏心的贪婪。
这几年受利益的驱动,非法采矿已成了一种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许多矿主宁愿花钱贿赂政府官员,也舍不得在安全生产上加大投入。
为了利益最大化,他们屡屡违规操作,私采乱挖禁而不止。
每一座出事的矿井,都可以轻易找到大量不合规范、违规操作的现象,见利忘义似乎成了那些暴富矿主最常见的特征。
官煤勾结,是负责干部和执法人员与违法矿主之间所结成的微妙同盟,在一定意义上讲已经形成了一种网络。
它是个利益共同体,你
中有我,我中有你。
利用职权受贿只是官煤结合的一种方式,而还有一部分干部则是通过参股经营小煤矿的方式获取好处。
几乎每一起事故背后,都隐藏着利益权衡和博弈;几乎每一起事故背后都隐藏着腐败的影子。
之所以有人敢以他人生命为代价追求利润最大化,根源在于他们暗地里编织了一整套不人道的非法利益分配链。
煤矿和官员之间的这种合作通常都非常隐蔽,既不留字据也不走账,纪检监察部门查起来非常困难。
“有钱有人,干什么都没人管。
”这是一名小煤矿主说的一句大实话。
小煤窑只要承包下来,就进入了数钱的生涯。
煤的利有多厚?一个窑,赚百万元以上不算本事,数百万元、上千万元才是正常。
一吨煤付出的成本也就几十元钱,而现在的市场价在400元钱以上,利润达到百分之几百。
一个小煤矿主说,他买采煤的设备几万元就够,但小煤矿承包下来,请客送礼活动费就花了30多万元。
中央的人不能总在这盯着吧,人走了,事儿就好说了,毕竟县乡还有很多大嘴需要我们喂呢。
更何况地方上的事儿,没钱没权,你摆地摊都被抓;有钱有人,你干什么都没人管。
原来煤窑之祸是和地方官员的腐败纠缠不清。
在煤场食物链中,最大的风险和成本不是可能发生矿难或者给工人发工资,而是疏通上上下下的关系,以便有人随
时提供方便。
也就是说,矿主并不是最高级别的食利者,因为很多时候,他们还必须把吃进去的吐出来,给另外一拨人。
搞定一个人,拿走一片矿,生出一场灾难。
这样的煤场食物链能不导致煤矿事故频频发生吗?
黑心矿主和地方官员都不怕出煤矿事故,就是因为收益巨大,违法成本却很低,非法开采有着极大的诱惑力。
即使轮到头上,依现行法律,对违法开采的罚款5000元至两万元,酿成重大或特大矿难的刑期也只在7年以下。
XX设计有限公司
Your Name Design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