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遗传算法的PID控制概述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遗传算法电机pid遗传算法在电机PID控制中的应用引言:电机PID(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控制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控制方法,广泛应用于电机驱动系统中。
然而,传统的PID 控制方法往往需要经过繁琐的参数调整,且很难满足不同工况下的控制要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研究者们开始将遗传算法引入电机PID控制中,以优化PID参数,提高控制性能。
一、遗传算法简介遗传算法是一种模拟自然选择和遗传机制的优化算法,它模拟了生物进化的过程。
通过模拟遗传算法的操作,可以在解空间中搜索最优解。
遗传算法的基本步骤包括:初始化种群、选择、交叉、变异和适应度评估。
二、电机PID控制电机PID控制是一种经典的闭环控制方法,它通过测量电机输出的状态变量与设定值之间的差距,调整控制器输出信号,使系统的误差最小化。
PID控制器由比例项、积分项和微分项组成,其输出信号可表示为:u(t) = Kp * e(t) + Ki * ∫e(t)dt + Kd * de(t)/dt其中,e(t)为当前时刻的误差,Ki、Kp和Kd分别为PID控制器的积分、比例和微分系数。
三、遗传算法在电机PID控制中的应用1. 初始化种群在遗传算法中,首先需要初始化一组初始参数作为种群。
对于电机PID控制,可以随机生成一组初始的PID参数作为种群的个体。
2. 适应度评估在电机PID控制中,适应度函数可以选择系统的跟踪误差、超调量和稳态误差等指标作为评价标准。
通过将不同个体的PID参数应用到电机系统中,并计算系统的性能指标,可以得到每个个体的适应度值。
3. 选择选择操作是根据适应度值选择优秀的个体。
通过设定选择概率,可以使适应度较高的个体更有可能被选择,从而保留优秀的个体并遗传到下一代。
4. 交叉交叉操作是将两个个体的染色体部分进行交换,以产生新的个体。
在电机PID控制中,可以将两个个体的PID参数进行交叉操作,从而产生新的PID参数。
基于遗传算法的自适应PID控制方法研究一、背景介绍PID控制器是工业控制领域中最常用的控制器,它可以通过对系统误差的比例、积分和微分进行调节,来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然而,传统的PID控制器的控制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验和试错,当系统发生变化时,需要重新调整PID的参数才能适应新的控制需求。
因此,为了让PID控制器更具有自适应性,一些学者开始尝试将遗传算法引入PID控制器的设计中。
二、遗传算法的介绍遗传算法是一种模拟自然界生物进化过程的优化算法,它通过模拟基因的交叉、变异和选择过程,来实现对问题的求解。
遗传算法具有全局寻优、鲁棒性强、适应性强等特点,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PID控制器的设计中,遗传算法可以用于寻找PID参数的最优解,从而实现对系统的更好控制。
三、基于遗传算法的自适应PID控制方法的研究基于遗传算法的自适应PID控制方法是在PID控制器中加入遗传算法的优化过程,通过遗传算法对PID参数进行自适应调整,来适应不同的控制需求。
这种方法可以在系统需要变化时自动调整PID参数,从而提高系统的控制性能。
具体的方法就是通过遗传算法来优化PID控制器的参数,其中包括比例系数Kp、积分系数Ki和微分系数Kd。
首先,根据系统的属性和调试经验,给定一个PID控制器的初值;然后,对该PID控制器进行模拟和评估,得到一个“个体”的适应度值,用来表示此时的控制效果;接着,进行基因交叉和变异,生成新的PID控制器,并再次模拟和评估,然后根据适应度值进行选择,最后得到最优的PID控制器。
由于遗传算法具有并行性、自适应性、搜索的全局性等特点,基于遗传算法的自适应PID控制方法不仅可以提高系统的控制性能,而且可以帮助解决非线性、时变、多目标等问题。
因此,该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得到了一些研究者的深入研究。
四、研究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基于遗传算法的自适应PID控制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些学者进一步对该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思路,例如将遗传算法与模糊控制相结合、引入粒子群算法等。
基于遗传算法的PID控制器参数优化基于遗传算法的PID控制器参数优化是一种智能化调节方法,通过遗传算法的优化过程,可以自动得到最佳的PID参数组合,并实现对控制系统的自动调节。
以下将详细介绍基于遗传算法的PID控制器参数优化的原理、步骤和应用情况。
一、基于遗传算法的PID控制器参数优化原理遗传算法是一种模拟自然选择和遗传的数学模型,通过模拟生物进化的过程,利用优胜劣汰的原则逐步优化求解问题。
在PID控制器参数优化中,可以将PID参数看作个体(染色体),通过遗传算法的选择、交叉和变异等操作,不断优化个体的适应度,最终得到最佳的PID参数组合。
二、基于遗传算法的PID控制器参数优化步骤(1)初始化种群:随机生成一组PID参数作为初始种群,设置种群大小和迭代次数。
(2)适应度函数定义:根据所需控制效果,定义适应度函数来评估每个个体的优劣程度。
(3)选择操作:根据适应度函数的值选择优秀的个体,采用轮盘赌等选择策略,将优秀的个体复制并加入下一代种群中。
(4)交叉操作:从选择的个体中,选取两个个体进行交叉操作,通过交叉操作生成新的个体,并加入下一代种群中。
(5)变异操作:对下一代种群中的一些个体进行变异操作,改变其染色体的一些位,以保持种群的多样性。
(6)重复上述步骤:迭代执行选择、交叉和变异操作,直到达到预定的迭代次数或找到满意的PID参数组合。
(7)输出最佳解:最终输出具有最佳适应度的PID参数组合,作为优化后的参数。
三、基于遗传算法的PID控制器参数优化应用情况(1)机械控制系统:如电机驱动、自动化装配线等,通过优化PID 参数可以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和动态性能。
(2)能源系统:如电力系统、风力发电等,通过优化PID参数可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稳定运行。
(3)化工过程控制:如温度控制、压力控制等,通过优化PID参数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4)交通管理系统:如城市交通信号控制、车辆行驶控制等,通过优化PID参数可以实现交通流畅和事故减少。
PID控制是工业过程控制中应用最广的策略之一,因此PID控制器参数的优化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它直接影响控制效果的好坏,并和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目前PID参数的优化方法有很多,如间接寻优法、梯度法、爬山法等,而在热工系统中单纯形法专家整定法则应用较广。
虽然这些方法都具有良好的寻优特性,但存在着一些弊端,单纯形法对初值比较敏感,容易陷入局部最优化解,造成寻优失败。
专家整定法则需要太多的经验,不同的目标函数对应不同的经验,而整理知识库则是一项长时间的工程。
因此我们选取了遗传算法来进行参数寻优,该方法是一种不需要任何初始信息并可以寻求全局最优解的、高效的优化组合方法。
采用遗传算法进行PID三个系数的整定,具有以下优点:(1)与单纯形法相比,遗传算法同样具有良好的寻优特性,且克服了单纯形法参数初值的敏感性。
在初始条件选择不当的情况下,遗传算法在不需要给出调节器初始参数的情况下,仍能寻找到合适的参数,使控制目标满足要求。
同时单纯形法难以解决多值函数问题以及在多参数寻优(串级系统)中,容易造成寻优失败或时间过长,而遗传算法的特性决定了它能很好地客服以上问题。
(2)与专家整定相比,它具有操作方便、速度快的优点,不需要复杂的规则,只通过字串进行简单地复制、交叉、变异,便可达到寻优。
避免了专家整定法中前期大量的知识库整理工作及大量的仿真实验。
(3)遗传算法是从许多点开始并行操作,在解空间进行高效启发式搜索,克服了从单点出发的弊端及搜索的盲目性,从而使寻优速度更快,避免了过早陷入局部最优解。
(4)遗传算法不仅适用于单目标寻优,而且也适用于多目标寻优,根据不同的控制系统,针对一个或多个目标,遗传算法均能在规定的范围内寻找到合适参数。
遗传算法作为一种全局优化算法,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遗传算法在控制上的应用日益增多。
二、基于遗传算法的PID整定原理1、参数的确定及表示首先确定参数范围,该范围一般是由用户给定,然后由精度的要求,对其进行编码。
遗传算法是一种模拟自然界生物遗传和进化过程的优化算法,它通过模拟遗传、变异、选择等过程,逐步搜索最优解。
PID控制器是一种经典的控制算法,它通过比例、积分、微分三个部分来调节控制系统的输出,以实现对被控对象的精确控制。
本文将基于遗传算法来设计PID控制器,通过优化PID控制器的参数,提高控制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一、PID控制器的原理和应用PID控制器是由比例(P)、积分(I)、微分(D)三部分组成的控制器,它是一种经典的控制算法,在工业控制系统中应用广泛。
1. 比例部分(P):根据被控变量的偏差,输出与偏差成正比的控制量,起到稳定控制系统的作用。
2. 积分部分(I):根据被控变量偏差的积分累加,输出与偏差积分成正比的控制量,用于消除长期偏差。
3. 微分部分(D):根据被控变量的变化率,输出与偏差变化率成正比的控制量,用于抑制系统的振荡。
PID控制器通过调节P、I、D三个参数的大小,可以实现对被控对象的精确控制,是工业控制中常用的一种控制算法。
二、遗传算法的原理和特点遗传算法是一种模拟达尔文进化论的优化算法,它模拟自然界的生物遗传和进化过程,通过种裙的遗传、变异和选择,逐步搜索最优解。
遗传算法具有以下特点:1. 种裙:遗传算法将候选解排成一个种裙,每个个体代表一个解向量。
2. 适应度函数:通过适应度函数来评价每个个体的优劣程度,选择适应度高的个体进行繁殖。
3. 遗传操作:包括选择、交叉和变异,通过这些操作不断改进种裙中的个体。
4. 进化:通过不断迭代,逐步搜索最优解。
遗传算法可以用于解决复杂的优化问题,其搜索能力强,能够在多个解空间中寻找全局最优解。
三、基于遗传算法的PID控制器设计为了提高PID控制器的性能和稳定性,可以利用遗传算法来优化PID控制器的参数。
具体步骤如下:1. 确定PID控制器的参数范围:首先确定PID控制器的参数范围,如比例系数P的取值范围为[0, 1],积分系数I的取值范围为[0, 1],微分系数D的取值范围为[0, 1]。
基于遗传算法的增量式PID控制算法优化摘要:PID控制算法是经典的工业工程控制算法之一,增量式PID控制算法是对传统PID控制算法的优化,但其存在静态误差无法消除的影响,因此本文引入遗传算法对其进行进一步优化,并给出了优化步骤,同时给出了一个用遗传算法进行单环系统增量式PID控制器优化设计的仿真实例,并克服了其静态误差无法消除的问题。
关键词:增量式PID控制器;遗传算法;算法优化项目名称:基于遗传算法的增量式PID控制器优化设计项目编号:XZR2022B081 引言PID控制是最早发展起来的控制策略之一。
因为这种控制具有简单的控制结构,明确的物理意义,在实际应用中又较易于调整,所以它在工业过程控制中有着最广泛的应用。
现代化工业过程控制中,一个大型的工业生产装置的PID控制回路可能多达上百个甚至更多,但由于PID参数复杂的整定过程一直困扰着工程技术人员,因此,研究PID控制参数自整定技术就具有了十分重大的工程实践意义。
2 增量式PID控制算法PID( 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控制是最早发展起来的控制策略之一,由于其算法简单、鲁棒性好和可靠性高,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过程控制,尤其适用于可建立精确数学模型的确定性控制系统。
PID控制算法根据系统的误差,利用比例、积分、微分计算出控制量进行控制的。
从信号变换的角度而言,超前校正、滞后校正,滞后-超前校正可以总结为比例、积分、微分三种运算及其组合。
PID调节算法的适用范围:PID调节控制是一个传统控制方法,它适用于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几乎所有现场,不同的现场,仅仅是PID参数应设置不同,只要参数设置得当均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均可以达到0.1%的控制精确度,甚至更高的控制要求。
PID是比例(P)、积分(I)、微分(D)控制算法。
但并不是必须同时具备这三种算法,也可以是PD、PI,,甚至只有P算法控制。
PID 算法的结构图如图1:图1 PID控制原理图比例作用P与偏差成正比,积分作用I是偏差对时间的累积,微分作用D是偏差的变化率[1]。
基于遗传算法的PID控制器参数优化遗传算法是一种模拟生物进化过程的智能算法,适用于解决优化问题。
在PID控制器设计中,参数的选择对控制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有很大影响。
使用遗传算法对PID控制器参数进行优化,能够自动找到最优参数组合,提高系统的控制性能。
PID控制器由比例(P)、积分(I)、微分(D)三个部分组成,其输出是通过对误差的线性组合得到的。
参数的选择直接影响控制器的稳定性、动态响应和抗干扰能力。
传统的方法通常是通过试错法进行参数整定,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效率低、调试过程繁琐且容易出错。
遗传算法是一种模拟自然界进化过程的智能优化算法,其中每个个体代表一组可能的参数,通过适应度函数来衡量个体的适应度,并选择适应度较高的个体进行遗传和变异操作,最终找到适应度最优的个体。
将遗传算法应用于PID控制器参数优化的步骤如下:1.确定优化目标:通过设置适应度函数来度量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如超调量、调整时间和稳定性。
2.初始化种群:随机生成一组初始参数作为初始种群,并利用适应度函数来评估每个个体的适应度。
3.选择操作:根据适应度选择一部分适应度较高的个体作为父代,通过选择操作进行选择。
4.交叉操作:将选中的父代进行交叉操作,生成新的子代个体。
5.变异操作:对子代进行变异操作,引入新的个体差异。
6.评估适应度:利用适应度函数评估新生成的子代个体的适应度。
7.判断终止条件:判断是否满足终止条件,如达到最大迭代次数或找到满足条件的解。
8.更新种群:根据选择、交叉和变异操作的结果,更新种群。
9.重复步骤3-8,直到满足终止条件。
10.输出最优解:输出适应度最好的个体参数作为PID控制器的优化参数。
使用遗传算法进行PID控制器参数优化有如下优点:1.自动化:遗传算法能够自动寻找最优参数组合,减少了人工试错的过程。
2.全局:遗传算法具有全局的能力,能够参数空间的各个角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3.鲁棒性:遗传算法能够处理多变量、多模态和不连续的问题,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pid控制生物遗传算法
PID控制和遗传算法是两种不同的优化和控制方法。
PID控制是一种常见的控制策略,主要用于调节系统的输出以使其达到期望的目标值。
而遗传算法是一种基于生物进化原理的优化算法,通过模拟自然选择和遗传机制来寻找最优解。
将PID控制和遗传算法结合使用,可以发挥两者的优势,实现更高效和精确的控制。
例如,在某些复杂的系统中,可能存在多个变量和约束条件,需要使用PID控制来调节系统的输出。
但是,传统的PID控制方法可能无法获得最优的控制效果,这时就可以使用遗传算法来优化PID控制参数,以获得更好的控制效果。
具体来说,可以使用遗传算法来优化PID控制器的三个参数:比例增益(Kp)、积分时间常数(Ti)和微分时间常数(Td)。
通过模拟自然选择和遗传机制,遗传算法可以自动搜索最优的参数组合,以使系统的输出达到期望的目标值。
同时,遗传算法还可以处理多变量和约束条件的情况,并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全局搜索能力。
总之,将PID控制和遗传算法结合使用可以实现更高效和精确的控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模糊pid控制研究及其仿真随着工业生产自动化和精密控制的发展,PID控制器已成为控制系统中最常用的控制技术之一。
传统的PID控制方法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参数设置困难、优化效率低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PID控制研究方法。
遗传算法是一种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模仿自然进化和模拟计算思想,由John Holland于1960年代提出,它能够自动调节参数并为优化问题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它大大简化了传统PID控制中的参数设定和优化过程,使PID控制系统更加精确和可靠。
方法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PID控制研究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首先,根据模糊控制的原理,为模糊PID控制器设定优化目标。
(2)确定遗传算法的迭代次数和基因池的大小。
(3)根据模糊逻辑和技术,使用遗传算法的特性建立一个模糊系统,利用遗传算法计算模糊系统参数。
(4)将计算出的参数应用到PID控制器中,进行系统仿真。
(5)根据仿真结果,对模糊系统参数进行调整,使系统性能更加稳定可靠。
结果和讨论通过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PID控制研究,可以得到较佳的控制系统参数,使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得到很大的提高。
仿真结果表明,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模糊PID控制器在系统参数设置和稳定性方面有着良好的优势。
结论是,在工业生产自动化和精密控制中,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模糊PID控制是一种有效的控制策略,它能够有效改善系统性能,提高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
结论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模糊PID控制是一种有效的控制策略,能够提高其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有效改善系统性能。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以上研究主要集中在参数设计和优化上,而对系统动态和实时应用方面尚未有深入研究,仍有许多工作需要去完善。
遗传算法在PID控制中的应用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自动控制系统在生产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是一种常用的自动控制算法,它通过不断调整控制器的参数,使得系统的输出能够准确地跟踪给定的参考值。
然而,在某些复杂的非线性系统中,传统的PID控制方法往往无法获得令人满意的性能。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引入了遗传算法作为PID控制器参数优化的工具。
遗传算法是一种模拟生物进化过程的优化算法,通过模拟自然选择、交叉和变异等过程,寻找控制器参数的最优解。
遗传算法的应用步骤如下:首先,设定控制器参数的初始种群。
然后,根据设定的适应度函数,对每个个体进行评估和排序。
接下来,通过选择、交叉和变异运算,产生新一代的个体。
最后,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满足停止准则。
相比于传统的试错法,遗传算法具有以下优势。
首先,遗传算法能够在大范围的参数空间中搜索最优解,从而更好地适应非线性系统的复杂性。
其次,遗传算法能够避免陷入局部最优解的问题,提高了全局搜索的能力。
此外,遗传算法还能够通过自适应机制,自动调整参数的交叉和变异概率,提高了搜索的效率。
然而,遗传算法在PID控制中的应用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由于遗传算法的搜索过程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因此在实时性要求高的控制系统中应用相对困难。
其次,遗传算法需要根据具体的系统特点设计适应度函数和参数范围,这需要一定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总的来说,遗传算法在PID控制中的应用为解决复杂非线性系统的控制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通过优化控制器参数,遗传算法能够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稳定性和鲁棒性。
然而,为了更好地应用遗传算法,研究人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以解决其在实时性和参数选择上的限制。
一种遗传算法优化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与仿真遗传算法是一种模拟生物进化过程的优化算法,通过模拟生物的自然选择和遗传交叉等过程,不断优化目标函数,达到寻找最优解的目的。
PID控制器是最常用的控制器之一,但是其参数的调节通常需要依靠经验或者试错法。
利用遗传算法优化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可以大大减少这种调参的耗时,并且可以获得更优的控制效果。
首先,在设计模糊PID控制器前,我们需要明确控制对象的模型和控制目标。
控制对象可以是任何具有反馈机制的系统,如机械控制系统、电子控制系统等。
控制目标可以是任何我们希望达到的状态,比如保持温度稳定、保持速度恒定等等。
接下来,我们需要确定需要优化的PID控制器的参数范围。
PID控制器有三个参数:比例增益Kp、积分增益Ki和微分增益Kd。
我们需要确定这三个参数的合理取值范围。
一般情况下,Kp和Ki的范围可以在0到10之间,而Kd的范围也可以在0到10之间。
然后,我们需要定义适应度函数。
适应度函数用于衡量每个个体的优劣程度。
在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中,适应度函数可以是控制器的误差指标,比如稳态误差、超调量等等。
我们希望优化的结果是最小化这些指标,因此适应度函数应该是一个相反的函数。
接下来,我们需要确定遗传算法的参数。
遗传算法的参数包括种群大小、交叉率、变异率等等。
种群大小决定了算法的空间大小,一般情况下设为几十到几百个个体。
交叉率和变异率决定了交叉和变异的概率,一般情况下设为0.8和0.1然后,我们需要编写遗传算法的代码。
遗传算法的代码可以使用任何编程语言来实现,如Python、Matlab等等。
在编写代码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需要实现种群的初始化,可以使用随机数生成初始种群;其次,需要实现适应度函数的计算,根据控制目标计算每个个体的适应度;最后,需要实现选择、交叉和变异的操作,并根据适应度函数进行优化。
最后,我们需要进行仿真实验。
在仿真中,我们可以使用Matlab或者其他仿真软件来搭建控制对象的模型和控制系统,并将优化后的PID控制器与传统PID控制器进行比较。
基于遗传优化算法对离散PID控制器参数的优化设计摘要PID控制作为一种经典的控制方法,从诞生至今,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和完善,因其优越的控制性能业已成为过程控制领域最为广泛的控制方法;PID控制器具有结构简单、适应性强、不依赖于被控对象的精确模型、鲁棒性较强等优点,其控制性能直接关系到生产过程的平稳高效运行,因此对PID控制器设计和参数整定问题的研究不但具有理论价值更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遗传算法是一种借鉴生物界自然选择和自然遗传学机理上的迭代自适应概率性搜索算法。
本论文主要应用遗传算法对PID调节器参数进行优化。
关键词:遗传优化算法PID控制器参数优化1.前言PID调节器是最早发展起来的控制策略之一,因为它所涉及的设计算法和控制结构都是简单的,并且十分适用于工程应用背景,此外PID控制方案并不要求精确的受控对象的数学模型,且采用PID控制的控制效果一般是比较令人满意的,所以在工业实际应用中,PID调节器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控制策略,也是历史最久、生命力最强的基本控制方式。
调查结果表明: 在当今使用的控制方式中,PID型占84. 5% ,优化PID型占68%,现代控制型占有15%,手动控制型66%,人工智能(AI)型占0.6% 。
如果把PID型和优化PID型二者加起来,则占90% 以上,这说明PID控制方式占绝大多数,如果把手动控制型再与上述两种加在一起,则占97.5% ,这说明古典控制占绝大多数。
就连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日本,PID控制的使用率也高达84.5%。
这是由于理论分析及实际运行经验已经证明了PID调节器对于相当多的工业过程能够起到较为满足的控制效果。
它结构简单、适用面广、鲁棒性强、参数易于调整、在实际中容易被理解和实现、在长期应用中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特别在工业过程中,由于控制对象的精确数学模型难以建立,系统的参数又经常发生变化,运用现代控制理论分析综合要耗费很大的代价进行模型辨识,但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不论常规调节仪表还是数字智能仪表都广泛采用这种调节方式。
浅淡基于遗传算法的PID控制技术发表时间:2009-04-07T10:59:44.437Z 来源:《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09年第2期供稿作者:唐永环[导读] 主要阐述基于遗传算法的PID控制技术。
摘要:PID控制技术成熟,广泛应用于化工生产过程控制中,阐述PID控制的典型结构,调节方法,主要阐述基于遗传算法的PID控制技术。
关键词:遗传算法,PID,控制1.PID控制概述按偏差的比例(Proportional)、积分(Integral)、积分(Derivative)控制,简称PID控制。
PID控制是过程控制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控制。
系统由模拟PID控制器和被控对象构成。
PID控制器是一种线性控制器。
它根据给定值r(t)与实际输出值c(t)构成偏差:e(t) = r(t)- c(t)。
PID控制器是将偏差的比例P、积分I和微分D通过线性组合构成控制量,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故称PID控制器。
PID控制的控制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系统的参数的整定,即控制器参数的选择,那么控制器的三个参数究竟对控制效果起什么样的作用呢?简单说来,PID控制器各校正环节的作用如下:(1)比例环节比例环节能及时成比例地反映控制系统地偏差信号,偏差一旦产生,控制器立即产生控制作用,以减少偏差。
比例系数K,增大,可以加快系统响应速度,减小系数稳态误差,提高控制精度。
但是过大会产生较大超调,甚至导致不稳定;若取得过小,能使系统减少超调量,稳态裕度增大,但会降低了系统的调节精度,使过渡过程时间延长。
根据系统控制过程中各个不同阶段对过渡过程的要求以及操作量的经验,通常在控制的初始阶段,适当地把K,放在较小的档次,以减小各物理量初始变化的冲击;在控制过程中期,适当加大KP,以提高快速性和动态精度,而到过渡过程的后期,为了避免产生大的超调和提高静态精度稳定性,又将K,调小。
(2)积分环节积分调节可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主要用于消除静差,提高系统的无静差度,适用于有自平衡性的系统。
基于遗传算法的PID控制概述
作者:张亚飞
来源:《卷宗》2013年第08期
摘要:基于PID控制应用的广泛性,本文简要阐述了遗传算法理论的关键思想及其在PID 控制中的应用策略,并用Matlab软件对一个控制实例进行了仿真研究。
关键词:PID控制;遗传算法;Matlab仿真
0 引言
PID控制作为最早实用化的控制算法已有70多年历史,现在仍然是控制系统中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控制规律。
它所涉及的算法和控制结构简单,实际经验以及理论分析都表明,这种控制规律对许多工业过程进行控制时,一般都能得到较为满意的控制效果。
随着控制理论的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研究的日趋成熟,许多先进的算法理论逐渐被应用到传统的PID控制中,并取得了更为优越的控制效果。
本文就以传统PID控制和遗传算法理论为基础,简述了基于遗传算法整定的PID控制基本理论和方法。
1 PID控制
通过将偏差的比例(Proportional)、积分(Integral)、微分(Derivative)进行线性组合构成控制量,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这种控制方法叫做PID控制。
在自动控制发展的历程中,常规PID控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整个控制系统由常规PID控制器和被控对象组成,根据系统给定值r(t)与实际输出值y(t)存在的控制偏差e(t)=r(t)-y(t)组成控制规律。
PID控制器将偏差e(t)的比例-积分-微分通过线性组合构成控制量,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
其基本控制规律为
式中,Kp为比例增益,Ti为积分时间常数,Td为微分时间常数,u(t)为控制量,e (t)为偏差。
2 遗传算法基本操作
遗传算法,简称GA(Genetic Algorithms),是由美国Michigan大学的Holland教授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率先提出的一种高效并行全局最优搜索方法。
遗传算法是模拟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自然选择和孟德尔遗传学机理的生物进化过程的计算模型,它将“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引入优化参数形成的编码串联群体中,按所选择的适配值函数通过遗传中的复制、交叉和变异对种群个体进行筛选,并保留适配值高的种群个体,组成新的群体。
新的群体既继
承了上一代的种群信息,又包含有优于上一代的个体信息,这样周而复始,种群中个体的适应度不断提高,直到满足一定的特定条件而停止运算,从而得到最优解。
遗传算法的关键技术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遗传编码:遗传算法的编码方式主要有二进制编码、十进制编码、实数编码等。
二进制编码是比较常见的编码方式,它将解空间编码成二进制串,然后对其进行遗传算法运算,二进制编码既符合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原理,也方便了对染色体进行复制、交叉和变异等操作,但它通常都需要进行参数进制转换,需要对高维参数进行编码时很难平衡编码长度和变量精度之间的关系,算法的执行效率也是一大问题。
实数编码将问题的解用一个实数来表示,解决了编码对算法精度和存储空间的影响,精度高,便于大空间搜索,适于高维复杂优化问题。
(2)适应度评估:遗传算法依照与个体适应度成正比的几率决定当前种群中各个个体遗传到下一代群体中的机会,个体适应度大的个体更容易被遗传到下一代,而用来衡量个体适应度大小的函数则被称为个体适应度函数。
为正确分析遗传概率,通常要求所有个体的适应度必须为非负值,因此需要确定由目标函数到个体适应度值之间的转换规则。
(3)遗传算子:遗传算法的遗传算子主要包括选择算子、交叉算子和变异算子。
选择算子是指从当前种群中根据“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自然原理,选择适应度值高的个体以产生交配池的过程。
选择的主要目的是避免有效基因的损失,提高全局收敛性和计算效率,通常使用的方法有适应度比例法、期望值法、排位次法等;交叉算子是指将两个父代个体的相关染色体的特定基因,加以重组排列出新个体的过程。
交叉算子是遗传算法的核心,并决定遗传算法的收敛性和、,可提高算法执行过程中的优化效率,常用的交叉运算方式有单点交叉、多点交叉和均匀交叉运算等;变异算子是指以一定的概率模拟自然界生物进化中染色体上某等位基因发生的突变现象,从而改变遗传基因的过程。
若只有选择和交叉,而缺乏变异,则有可能使进化过程在早期就陷入局部解而进入终止过程,造成算法的早熟收敛,变异操作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这种情况,有利于在尽可能大的空间中获得质量较高的优化解。
(4)算法参数:遗传算法运行时有几个参数需要在种群初始化或者种群进化过程中进行合理的选择和控制,主要包括个体编码长度l、群体规模M(一般取20~100)、终止进化代数G(一般取100~500)、交叉概率Pc(一般取0.4~0.99)和变异概率Pm(一般取
0.0001~0.1)。
3 基于遗传算法的PID控制
在传统的控制理论当中,PID控制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三个控制参数调节的好坏,而遗传算法的出现则提供了一种优化参数调节的可行方法。
利用遗传算法对PID控制参数进行寻优并寻找合适的控制参数,使得设定的性能指标达到最优化,这就是基于遗传算法的PID控制的基本思想。
选取被控对象为二阶传递函数,采样时间为1ms,
采用10位二进制编码方式,样本群体规模为M=30,终止进化代数G=100,交叉概率为Pc=0.60,变异概率为Pm=0.001,进行Matlab仿真实验,其阶跃响应如图1所示。
4 结果讨论
由Matlab仿真实验结果可见,基于二进制编码遗传算法的PID控制阶跃响应过渡平稳,能快速达到控制要求,控制效果较为优良。
根据遗传算法的特性,在实际应用中通过改变编码方式、交叉变异概率、样本数量及终止进化代数等参数都能显著影响到控制效果,这也为进一步提升遗传算法的优化方案指明了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刘金琨. 先进PID控制及Matlab 仿真[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2] 侯志强. 基于遗传算法的PID控制参数优化在炉温监控系统中的应用[D]. 长沙:中南大学,2012.
[3] 朱成娟. 遗传算法的改进及其若干应用[D]. 秦皇岛:燕山大学,2006.
[4] 葛继科,等. 遗传算法研究综述[J].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8,10:2911-2916.
作者简介
张亚飞,(1991.10-)男,河南周口人,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控制算法、模式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