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材料及加工工艺大纲及教学日历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6
《工业设计材料与加工工艺》教学大纲课程类别:学科基础教育课程课程名称:工业设计材料与加工工艺开课单位: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工业设计系课程编号:总学时:56 学分: 3.5适用专业:工业设计先修课程:机械制图,等一、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地位、作用该课程是工业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以研究材料的分类、属性、性能、加工工艺和设计应用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学科。
材料是产品制造的第一要素,通过对常见工业材料的学习和了解,掌握有关工业材料的基本知识和选择运用,为从事产品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基本要求第一章概论第一节工业设计与材料第二节材料的类型第三节材料的属性第二章塑料第一节常用塑料第二节塑料产品的成型工艺 第三节塑料产品的设计原则第四节 塑料产品的着色工艺第三章金属材料第一节金属材料的分类第二节金属材料的性能第三节金属材料加工工艺第四节金属材料的设计应用第四章陶瓷第一节陶瓷基本知识第二节陶瓷材料的性能第三节陶瓷加工工艺第四节陶瓷材料的设计应用第五章玻璃第一节玻璃基本知识第二节玻璃加工工艺第三节玻璃材料的设计应用第六章木材第一节木材基本知识第二节木质人造板第三节木材加工工艺第四节木材的设计应用第七章复合材料第一节复合材料概述第二节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第三节复合材料的设计应用第八章材料的表面处理第一节涂料概述第二节涂装工艺第三节其他表面处理工艺第九章材料及加工工艺的选用第一节材料选择的原则和方法第二节加工工艺的选用第三节材料及工艺选用范例三、实验实验一实验内容:塑料及制品的成型方法及工艺(4学时)方案一:安排4学时时间,到相关塑料制品厂进行实地考察,参观了解特定制品的成型方法及工艺过程,通过调查了解掌握塑料材料的分类、基本性能等,为工业设计塑料材料的选择及应用典定基础。
方案二:在本校材料学院有关塑料实验室实验,进行塑料性能及制品成型方法的操作实验,增强对塑料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提高设计运用的能力。
实验二实验内容: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4学时)在理论课学习基础上,到学校金工实验实习中心进行金属材料的冷热加工工艺见习和实际操作,具体内容包括铸造成型加工、金属压力加工、金属切削加工、金属连接加工等。
《设计材料与工艺》实验教学大纲英文名称:Materials and Processes of Product Design课程编码:D013252学时:课程总学时48学时,实验总学时16学时。
学分:总学分3学分、实验总学分1学分。
是否独立设课:非独立设课先修课程: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I、工程力学II适用专业:工业设计开课单位:机械与电子工程系撰写人:张翔春审核人:甘××修订时间:2014年8月一、本实验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发展现状《设计材料与工艺》是以研究常用设计材料的属性、性能、加工工艺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学科,它在工业设计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工业设计不仅要合理构思以实现特定功能的切实可行的方案,寻找符合广大消费者审美情趣、能为广大消费者所接收的形态与质感,而且还要用确切的表达方式,将设计思想转化为可供生产的图样,最终能够进行成形生产,完成产品制造。
因此,为适应工业设计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熟悉与设计对象密切相关的材料、成形、结构等知识。
二、本实验课程的目的、任务和主要内容通过实验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工业设计中常用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的性能、应用与加工工艺、选材目的及其产品质感特征方面的知识,并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
同时使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在从事产品设计时,知道应该选用何种材料才能满足所设计的产品的功能,以及所选用的材料是否能被加工出所设计的产品形状,以实现产品设计中功能、美观与经济的统一,为后续课程的设计实践环节打下良好基础。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参观产品加工厂、观摩产品生产过程,或进行设计材料加工制作实训的方式进行,并写出相关产品主要组成部分所用材料及加工成形方法的调查报告。
在实训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采用参观和实验/实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1、考核方式:实验表现和实验报告相结合。
2、成绩评定:以百分制计分,最终成绩的构成为实验表现和实验报告综合占总成绩的30%。
《设计材料及加工工艺》教学大纲
参考学时:3周学分:3 课程编号: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
本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掌握设计中常用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的性能、应用与加工工艺方面的知识,实现视觉设计中材料与功能的统一。
二、本课程的内容
第一章概论
第一节设计与材料
第二节设计的物质基础
第三节材料设计的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设计材料的分类及特性
第一节设计材料的分类
第二节材料特性的评价
第三节材料的固有特性
第四节材料的工艺特性
第三章材料感觉的应用
第一节材料感觉特性的概念
第二节质感设计
第三节材料的抽象表达
第四节材料的美感
第四章材料与环境
第一节环境意识
第二节绿色设计
第三节绿色材料
第四节材料选择对环境保护的考虑
第五节影响材料选择的环境因素
第五章设计中材料的选择与开发
第一节设计材料的选用
第二节材料工程的发展
第三节设计材料的开发
第六章金属材料及加工工艺
第七章塑料及加工工艺
第八章木材及加工工艺
第九章玻璃及加工工艺
第十章纸制品加工工艺
三、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视觉设计中材料设计的内容、方法。
2、了解各类设计材料的分类和材料特性,了解简单的材料加工工艺。
3、质感设计的形式美法则、运用原则及主要作用。
4、绿色设计的基本特征,绿色材料的主要内涵和评价方法。
四、学时分配建议
本课程共32学时,具体学时分配如下:。
《设计资源及加工工艺》教学大纲设计资源及加工工艺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本课程旨在介绍设计资源及加工工艺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了解到设计资源的种类和应用,学会使用相关软件和工具进行设计加工。
二、课程目标1. 了解设计资源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常用设计资源的应用技巧;3. 掌握设计资源的采集方式和管理方法;4. 熟悉设计加工的基本工艺和流程;5. 学会使用相关软件和工具进行设计加工。
三、教学内容1. 设计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设计资源的定义和特点- 设计资源的分类及应用2. 常用设计资源的应用技巧- 图像资源的处理和编辑- 字体资源的选择和应用- 音频视频资源的编辑和合成3. 设计资源的采集和管理- 网络资源的采集和筛选- 设计资源的整理和分类- 设计资源的存储和备份4. 设计加工的基本工艺和流程- 3D打印技术的应用- 激光切割技术的应用- CNC加工技术的应用5. 相关软件和工具的使用- Adobe系列软件的应用- CAD软件的应用- 工艺设计软件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讲授设计资源的相关理论知识,使学生对设计资源有全面的了解。
2. 实践操作:以案例为基础,进行实际的设计资源采集和加工操作,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设计资源的使用技巧和经验,激发创新思维和合作意识。
五、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30%):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操作能力等。
2. 课堂测试(30%):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设计项目(40%):根据实际情况完成设计项目,并进行展示和评估。
六、参考书目- 《设计资源管理与应用》- 《加工工艺与维修》- 《设计软件应用指南》以上是《设计资源及加工工艺》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和安排,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
材料制备与加工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材料制备与加工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学生能掌握不同材料的性质、制备工艺及加工技术。
3. 学生能了解材料制备与加工在工程、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材料制备与加工实验方案。
2. 学生能运用实验仪器和设备,进行基本的材料制备与加工操作。
3. 学生能分析实验结果,评价材料性能,并提出改进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培养对材料科学的兴趣,提高探究欲望。
2. 学生能认识到材料制备与加工在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要性,树立社会责任感。
3. 学生能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尊重、倾听、协作,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中年级的选修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材料科学的基本知识,掌握材料制备与加工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学生特点:高中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化学基础,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1. 材料基本性质:密度、硬度、韧性、导电性等物理性质,以及化学反应、氧化还原等化学性质。
2. 常见材料分类:金属、陶瓷、塑料、复合材料等,及其特点和应用。
3. 材料制备方法:熔炼、烧结、化学合成、物理气相沉积等。
4. 材料加工技术:铸造、塑性加工、热处理、表面处理等。
5. 材料制备与加工工艺优化:探讨不同工艺参数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6. 材料应用案例分析:分析不同材料在汽车、航空、电子、医疗等领域的应用。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材料基本性质及分类第二周:材料制备方法(一)第三周:材料制备方法(二)第四周:材料加工技术(一)第五周:材料加工技术(二)第六周:材料制备与加工工艺优化第七周:材料应用案例分析及实验操作第八周:课程总结与评价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教学内容与教材《材料科学基础》相关章节紧密关联,涵盖第二章材料的基本性质、第三章材料分类、第四章材料制备方法和第五章材料加工技术等内容。
(完整版)材料⼯艺教学⼤纲(设计类)“材料⼯艺”课程教学⼤纲英⽂名称:Material and Crafts课程编号:1711327课程性质:公共基础必修课学分:3 学时:48⾯向对象:⼯业设计专业本科⽣第⼆学期先修课程:造型基础1、造型基础2、实验室基础1、⽊⼯实习、⾦⼯实习使⽤教材及参考书:[1] 邱潇潇、许熠莹、延鑫. ⼯业设计材料与加⼯⼯艺. 北京:⾼等教育出版社,2009.8⼀、课程简介材料与⼯艺课程在⼯业设计专业教学中占有⼗分重要的地位。
⼯业设计作为⼀门交叉性很强的设计类学科,与它相关的材料与⼯艺教学也必然存在着特殊性。
本课程经过对知识理论体系的整合和细分,全课程共分为三个层次、九章内容:第⼀层次(第⼀、⼆章)是对⼯业设计材料和加⼯⼯艺的概述,以材料为主线进⾏发展,介绍了设计与材料之间紧密的联系以及材料的分类和各项特性。
第⼆层次(第三⾄第⼋章)则以材料为主体展开,分别针对塑料、⾦属、⽊材、玻璃、陶瓷和复合材料这⼯业设计中最常⽤的六⼤类材料的性能及各种⼯艺技术进⾏讲解。
第三层次(第九章)⾸先是分别从材料和⼯艺的选⽤、材料与环境以及材料的发展三⽅⾯进⾏全课程的总结。
⼆、课程地位与教学⽬标课程地位:本课程是⼯业设计学科基础必修课,本课程在第⼆学期为本科四年课程中的的第⼀门与材料相关的课程,也是⼯业设计课程中很重要的基础课程,它是学⽣第⼀次接触到与绘画和图⾯不是很接近的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课程。
为后⾯的设计课题做好基础的准备⼯作。
课程教学⽬标:重点了解各种材料及其⼯艺在⼯业设计当中所起到的重要作⽤,掌握与⼯业设计相关的基本材料的和加⼯⼯艺及表⾯处理的功能属性、可加⼯性和象征特征,通过讲授、参观、市场调查、和材料⼯艺的分析练习,学⽣可以积累⼀定的材料与⼯艺知识,并具备⼀定的对材料及⼯艺的选择和分析能⼒。
使艺术类学⽣毕业后能够较理性理解和分析各种材料的特性和在设计中的作⽤,在今后的设计中充分的利⽤各种材料及加⼯⼯艺完成设计任务。
《产品设计材料及加工工艺》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20******* 课程名称:产品设计材料及加工工艺学分:3 总学时:48讲课学时:48 实践学时:0适用对象:工业设计专业先修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画法几何及阴影透视、构成基础、机械制图、工业设计史、产品设计材料与加工工艺、产品效果图技法与分析、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等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产品设计材料与加工》是工业设计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获得有关设计材料及工艺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必需的基本技能。
为正确选择产品造型设计材料,安排加工工艺,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了解设计材料在造型设计中的地位;材料的感觉特性、材料与环境的关系。
了解木材、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的基本特性、工艺特性及运用。
掌握材料的工艺特性。
掌握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的组成、基本特性、工艺特性;常用材料的性能及应用知识。
初步掌握常用设计材料的性能与应用,具备选用材料的能力。
初步具备正确选定产品造型的材料成型加工工艺、连接工艺和表面处理工艺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1章概论1、教学内容(1)掌握:产品造型设计的物质基础及设计材料的基本特性。
(2)理解:材料设计的内容、方式及材料与产品的匹配关系。
(3)了解:设计材料的分类、应用及发展史。
2、重点产品造型设计的物质基础及设计材料的基本特性。
3、难点材料与产品的匹配关系。
第2章材料的工艺特征1、教学内容(1)掌握:材料的成型加工和表面处理工艺的概念、目的、种类特性、选择原则及应用。
(2)理解:材料连接工艺的种类、特点与应用。
(3)了解:材料的工艺性,新材料成型技术。
2、重点材料的成型加工和表面处理工艺的概念、目的、选择原则及应用。
3、难点材料的成型加工和表面处理工艺的应用。
第3章材料感觉特性的运用1、教学内容(1)掌握:质感设计的形式美法则及运用原则。
(2)理解:材料感觉特性的内容,评价及构成因素。
《设计材料与工艺》实验教学大纲英文名称:Materials and Processes of Product Design课程编码:D013252学时:课程总学时48学时,实验总学时16学时。
学分:总学分3学分、实验总学分1学分。
是否独立设课:非独立设课先修课程: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I、工程力学II适用专业:工业设计开课单位:机械与电子工程系撰写人:张翔春审核人:甘××修订时间:2014年8月一、本实验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发展现状《设计材料与工艺》是以研究常用设计材料的属性、性能、加工工艺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学科,它在工业设计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工业设计不仅要合理构思以实现特定功能的切实可行的方案,寻找符合广大消费者审美情趣、能为广大消费者所接收的形态与质感,而且还要用确切的表达方式,将设计思想转化为可供生产的图样,最终能够进行成形生产,完成产品制造。
因此,为适应工业设计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熟悉与设计对象密切相关的材料、成形、结构等知识。
二、本实验课程的目的、任务和主要内容通过实验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工业设计中常用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的性能、应用与加工工艺、选材目的及其产品质感特征方面的知识,并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
同时使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在从事产品设计时,知道应该选用何种材料才能满足所设计的产品的功能,以及所选用的材料是否能被加工出所设计的产品形状,以实现产品设计中功能、美观与经济的统一,为后续课程的设计实践环节打下良好基础。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参观产品加工厂、观摩产品生产过程,或进行设计材料加工制作实训的方式进行,并写出相关产品主要组成部分所用材料及加工成形方法的调查报告。
在实训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采用参观和实验/实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1、考核方式:实验表现和实验报告相结合。
2、成绩评定:以百分制计分,最终成绩的构成为实验表现和实验报告综合占总成绩的30%。
初二技术教案材料与加工工艺(教案开头)课程名称:初二技术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 了解材料与加工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掌握常见材料的特点及其应用领域;3. 了解加工工艺的基本流程和常用方法;4. 能够分析和解决简单的材料与加工工艺问题。
二、教学重点1. 学习材料的特点及应用领域;2. 掌握加工工艺的基本流程;3. 能够分析和解决简单的材料与加工工艺问题。
三、教学难点1. 加工工艺的选择和合理运用;2. 通过实例分析解决材料与加工工艺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材料与加工工艺的相关知识讲义;2. 现代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3. 样品展示。
(内容部分)1. 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材料是指用于制造商品或进行工程建设的原材料、工具和辅助材料的统称。
根据材料的来源和性质,可以将其分类为天然材料和人工合成材料两大类。
天然材料是指自然界存在和形成的材料,如木材、石材、矿石等。
人工合成材料是指人们通过化学、物理等手段创造的人造材料,如塑料、合金等。
2. 常见材料的特点和应用领域2.1 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具有优良的导电、导热和机械性能,常用于制造机械、电子设备和建筑等领域。
常见的金属材料有铁、铜、铝等。
2.2 无机非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如石材、陶瓷等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热性,常用于建筑、陶瓷工艺品等领域。
2.3 合成材料合成材料是人工合成的材料,具有优良的性能和可调控性。
常见的合成材料有塑料、橡胶等,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3. 加工工艺的基本流程和常用方法加工工艺是指将原材料经过一系列的加工操作和工艺流程,转化为成品的过程。
加工工艺的基本流程包括原料准备、加工方法选择、加工工艺设计、工艺流程控制和检验等环节。
3.1 塑性加工工艺塑性加工是利用材料的塑性变形性质进行成型的加工方法。
常见的塑性加工工艺包括锻造、压延、冲压等。
3.2 切削加工工艺切削加工是通过切削刀具在工件上切削材料,实现加工目标的方法。
常见的切削加工工艺包括车削、铣削、钻削等。
《产品设计的材料与工艺》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072043 总学时:48 学分:3开课对象:工业设计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课程英文译名:Material and technology of Product Design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一)课程性质和基本目标产品设计的材料与工艺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设计学科是一门艺术与科学交叉融合与应用性强的新学科,设计是人类的需求与目的、材料的工艺结构、技术的原理组合、造型的审美形式等重要因素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不可分割,相关的材料与工艺知识是设计的重要因素和基础。
本课程通过理论讲课和实践联系相结合的课程教学,使学生能理解常见的材料的性质及其加工手段,合理应用材料知识解决设计问题,在产品设计中能选择适当的材料和加工工艺,运用材料的属性体现产品所需要具备的特征。
(二)课程对能力素质培养的作用让学生掌握与产品设计相关的各种常见材料的性能、加工、成型和表面处理技术;培养学生能够合理应用材料知识来解决设计问题,在产品设计中能选择适当的材料和加工工艺;二、学时分配表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单元: 课程概述基本要求: 了解本课程的基本内容、性质和学习方法,为更有效地学习后面的内容打下基础。
节序单元内容学时数1·1 课程性质、学习目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 11·2 材料工艺与设计的关系 1 第二单元:金属材料及工艺基本要求: 对金属材料及其加工工艺有一定的了解,并对设计中常用的金属材料有较好的掌握;结合设计实践,使学生在设计中对金属材料及其工艺选用有一定的体验。
节序单元学时数2·1 金属材料概述、金属分类、一般性质 12·2 产品设计中常用金属 12·3 金属成型工艺 82·4 金属表面工艺 2 第三单元:陶瓷与玻璃及其工艺基本要求: 能够在熟练掌握陶瓷、玻璃材料的性质与工艺的基础上,学会在设计实践中合理地选用玻璃、陶瓷材料。
《设计素材及制造工艺》教学大纲设计素材及制造工艺教学大纲1. 引言本教学大纲旨在介绍设计素材的选择和制造工艺的基本知识,以帮助学生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做出合适的决策。
通过研究本课程,学生将能够理解不同类型的设计素材和制造工艺,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设计问题。
2. 研究目标本课程的研究目标如下:- 理解不同类型的设计素材,包括金属、塑料、陶瓷等;- 掌握不同类型的素材选择的原则和方法;- 理解不同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包括冲压、注塑、焊接等;- 掌握不同制造工艺的选择和应用方法;- 能够综合运用设计素材和制造工艺的知识,解决实际设计问题。
3.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如下:3.1 设计素材的选择- 金属素材- 不同金属材料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金属材料的选择原则和方法- 塑料素材- 塑料材料的种类和特点- 塑料材料的选择原则和方法- 陶瓷素材- 陶瓷材料的种类和特点- 陶瓷材料的选择原则和方法3.2 制造工艺的基本知识- 冲压工艺- 冲压工艺的原理和应用领域- 冲压工艺的选择原则和方法- 注塑工艺- 注塑工艺的原理和应用领域- 注塑工艺的选择原则和方法- 焊接工艺- 焊接工艺的原理和应用领域- 焊接工艺的选择原则和方法3.3 实践案例分析本章节将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设计问题。
学生将分析不同设计素材和制造工艺的选择,并找到最适合的方案。
4.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授课讲解:教师通过讲解介绍不同设计素材和制造工艺的知识点;- 实例演示:教师通过实例演示,展示不同设计素材和制造工艺的选择方法;- 小组讨论:学生将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共同解决实践案例;- 实践操作:学生将进行实践操作,练应用设计素材和制造工艺的知识。
5. 评估方式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课堂作业:学生完成课堂作业,检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实践项目:学生参与实践项目,并撰写实践报告;- 期末考试:学生参加期末考试,检验对整个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南昌理工学院授课计划(2017年9月4日~ 2017年12月31日)班级16级工业设计本科班专业工业设计课程名称《产品设计材料及加工工艺》授课学时48课时使用教材《产品设计材料及加工工艺》江湘云参考资料《设计材料及加工工艺》张锡任课教师牟联忠制定日期2017年9月10日审查批准审批日期编制说明1.《产品设计材料及加工工艺》为专业基础课,根据教材所规定的内容及本专业的教研要求,本课程共48个课时。
选用教材为江湘云编著的《产品设计材料及加工工艺》。
为遵循学习进度,理论教学课时为48课时。
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以多媒体教学相辅结合的教学模式。
把《产品设计材料及加工工艺》》的相关知识,能结合材料的特殊特性运用到工业设计中去,切实落实教学内容。
2.实践课:○1.根据对《产品设计材料及加工工艺》的学习,能够充分了解不同材料的基本特性,及加工工艺的制作,能够根据产品的制作需要来合理的选择材料。
○2.引导学生通过对《产品设计材料及加工工艺》的学习,提高学生对不同材料特性的基本认识和技巧的把握。
3.本计划参照江湘云编著的《产品设计材料及加工工艺》实施授课。
4.本课程期末考试方式为考试,目的是考试学生对不同材料特性的认识和相关理论的把握,具体考查内容以教材为主。
5.由于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平时授课要求学生完成平时作业8次,以此作为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
要求:1、编制说明要反映课程在整个学期教学安排。
2、教材处理应在编制说明中反映。
3、安排实验个数。
4、其它要说明事项。
5、注明考试范围。
(共3页)授课计划授课计划授课计划授课计划。
设计材料及加工工艺修订版教学设计一、前言本教学设计是针对设计专业的学生,主要内容包括设计材料和加工工艺的基本知识、应用和操作。
设计材料和加工工艺是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它们的掌握对于设计师的发展和成长非常重要。
本教学设计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设计材料和加工工艺的基本知识,掌握它们的应用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设计材料的种类和特点。
2.掌握基本的设计材料的应用和操作。
3.了解加工工艺的种类和基本原理。
4.掌握基本的加工工艺操作技能。
三、教学内容1. 设计材料设计材料是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它们的属性、特点和应用都会对设计师的创造力和成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部分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介绍各种常见的设计材料:如纸张、布料、玻璃、金属等。
•各种设计材料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学生进行基本的设计材料应用和操作实践。
2. 加工工艺加工工艺是设计师把设计概念转化为具体产品的关键环节,它们的选择和应用会对产品的质量和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部分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介绍加工工艺的种类和基本原理:如冲压、喷涂、切割等。
•各种加工工艺的应用和操作技巧。
•学生进行基本的加工工艺操作实践。
四、教学方法•讲授:教师用PPT展示各种设计材料和加工工艺的特点、应用和操作方法。
•实践:让学生进行基本的设计材料应用和加工工艺操作实践,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互动:鼓励学生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期中考试:检测学生对于设计材料和加工工艺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期末项目:让学生选取一个题目进行设计材料和加工工艺的整体应用,检验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六、教学资源•教材:设计材料及加工工艺修订版•工具:图片、PPT、实物样品七、教学效果本教学设计结合了讲授、实践和互动等多种教学方法,增加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设计材料和加工工艺的特点和应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材料工艺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材料工艺的系统概念,掌握基本知识,培养专业知识及技能;
2、掌握设计与制造过程中材料的选择、性能及其形成机理的基本概念;
3、熟悉材料设计基础理论、工艺及设备,能运用所学材料工艺知识
解决实际设计问题;
4、掌握各种工艺流程、制备工艺、加工工艺、检测和检验技术;
5、深入了解材料及材料性能的经济性、可靠性、可替换性和适宜性;
6、培养实践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专业能力、科学
研究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
7、形成较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树立正确的专业观念,形成终
身学习的能力和思想品质。
(二)教学内容
1、材料分类及其特性:介绍不同材料的分类,包括生物材料、金属
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特性,以及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化学性能、热机械特性等。
2、材料加工工艺:主要包括成形工艺、焊接工艺、冷加工工艺、表
面处理工艺等,介绍不同类型的成形工艺、冷加工工艺,并详细讲解其原
理及技术应用。
3、材料质量控制:讲解不同材料的检测方法,包括金相检测、显微组织检测、拉伸检测、冲击检测和机械性能检测等。
《设计材料及加工工艺》课程大纲
一、课程名称:工设计材料及加工工艺
二、学分:2
学时:32
三、教学对象:工业设计
四、先修课程:工程制图
五、课程目的
本课程是工业设计本科的专业课。
目的是使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在从事产品设计时,知道应该选用何种材料才能满足所设计的产品的功能,以及所选用的材料是否能被加工出所设计的产品形状。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产品设计所必须具备的重要工程技术基础知识,以及有关工程设计材料及其选用和成型的基础概念。
六、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的性能、应用及加工方法,其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产品设计中,所需要的材料与加工工艺方面的知识,以实现产品设计中功能、美观与经济的统一。
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基本要求
1.培养学生对设计材料及其感觉特性等必要的基本知识:具有对于工业设计中产品材料的选择与开发。
2. 能够熟练地选择金属材料、塑料材料、木材及玻璃并掌握其加工工艺特性。
具有选择实际工业设计中材料的能力。
3 对常用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及其测试方法有初步认识。
4 了解新型材料的新理论,新方法及发展趋向。
(二)课堂讲授
本课程属工业设计专业基础课,在讲课的过程中应尽可能联系生活和工程实际。
通过揭示材料的基本特性及加工工艺知识发生过程,培养学生工业设计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其它课程不可替代的综合素质教育作用。
(三)课后自学
为了培养学生整理归纳,综合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每章都安排一部分内容,课上教师只给出自学提纲,不作详细讲解,课后学生自学。
(四)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的目的是活跃学习气氛,开拓思路,。
教师应认真组织,安排重点发言,充分调动每一名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做好总结。
(五)习题课
习题课以典型例题分析为主,并适当安排开阔思路及综合性的练习及讨论。
共2学时(已包括在前述学时分配中)。
(六)课外作业
课外作业的内容选择基于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巩固,培养综合计算和分析、判断能力以及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及互联网资源的能力。
(七)平时测验
为及时了解教学情况,教师可适当安排平时课堂测验,每次测验不超过30分钟。
(八)考试
考试采用闭卷。
试题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题型可采用填空,选择,判断,简答等方式。
附件: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
江湘芸,《设计材料及加工工艺》,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参考书:
[1] 韩永生,《工程材料性能与选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 张锡,《设计材料与加工工艺》,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 赵英新,《工业设计工程基础I——材料及加工技术基础》,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 郑建启,《材料工艺学》,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
[5] 李树尘,陈长勇,许基清,《材料工艺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表设计材料及加工工艺课程教学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