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可转换债券的发展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4
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融资策略分析摘要:从目前发展状况来看,利用可转换债券进行融资的方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较大问题,给证券市场的发展设置了众多阻碍。
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协调其发展,也需要公司充分融入市场条件,通过放宽政策、改变定价、增加产品种类等众多方式促进各级金融市场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融资方式;可转换债券;一、我国上市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融资的发展现状从目前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来看,存在的两种主要金融融资方式都受到了严重限制,作为一种全新的市场融资形式,可转换公司债券一上市就引起了广泛的市场关注,众多企业都把其看成了企业融资的救命稻草,纷纷开展市场拓展活动。
在此过程中,超过百分之九十的企业都完成了公司融资任务,尤其是海马转债,更是在可转换公司债券融资市场上获得了巨大收益。
二、我国上市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在市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一)行业发展存在一定局限性目前,我国国内开展可转换公司债券业务的上市公司有一定的行业局限性,多集中在金融、科技、五金等传统类型行业中,该类型企业的最大特点就是有足够的实力来偿还企业债务,相对企业经营风险值较低。
不仅如此,为了自己企业发展的相对稳定性,我国金融企业也愿意为这类公司进行信用担保。
而面对风险较大的科技型企业,想要在市场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此种行业发展局限性严重限制了证券市场的发展能力。
(二)二级市场活动并不积极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利润空间已经被众多消费者所认可,纷纷开始进行该行业的资金投入。
但是,在实际购买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可转换公司债券因受行业限制,可进行购买的类型较少,目前市场上只存在3年期限和4年期限两种时限产品,二级市场的活动并不积极,不利于该市场扩大宣传活动的进行。
(三)条款设计主观性强对于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业务开展,国家也提出了相应政策对其进行制约。
不仅仅是要求要有金融企业愿意为公司开展相应业务进行担保,还对企业的综合实力考评持有严格的要求。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及现状企业债券是指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债务工具,是企业融资的一种重要方式。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在开放以来不断完善,目前已经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将从历程和现状两方面来探讨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
一、历程1.发展起步阶段(1980年代初到1990年代初)在开放初期,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仅限于政策性金融机构发行的传统产业债券和公司债券。
1981年,中国银行首次发行国家电力公司债券,标志着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起步。
此后,各类企事业单位发行债券的规模逐渐扩大。
2.创新发展阶段(1990年代初到2000年代初)为了满足经济发展需要,我国在1990年代初开始探索推出新型企业债券,包括次级债券、可转债等。
1997年,我国首次发行了可转换公司债券和企业短期融资券。
此举进一步丰富了企业债券市场,促进了融资工具创新。
同时,在1990年代末,我国企业债券的信用评级体系也开始建立。
3.开放发展阶段(2000年代初到2024年代初)2005年,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开始向外资开放,允许国内外机构投资者参与。
此举吸引了大量境外资金进入中国市场,推动了企业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
此外,2024年,我国首次发行了一揽子债劵,将公司债券、企业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合并,提高了债券市场的流动性。
4.效能提升阶段(2024年代至今)进入2024年代,我国企业债券市场进一步深化,提升市场效能。
2024年,我国正式实行了注册制,取代了原有的发行制,使企业债券发行更加便利。
2024年,债券通机制启动,允许境外投资者通过港股通等渠道买入境内债券。
此外,我国还完善了信用评级制度,明确信用评级机构的责任和义务。
二、现状当前,我国企业债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品种逐渐丰富,流通性和效率不断提升。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截至2024年3月末,我国企业债券市场规模达到37.6万亿元人民币,占GDP比重约为35%,其中一级市场规模约为26.2万亿元,二级市场规模约为11.4万亿元。
金融天地可交换债券优势、发行现状及对股价影响罗正方 广州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摘要:可交换债券目前在国内发行规模持续增加,对可交换债券的专门研究还比较少。
文章整理了可交换债券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通过将可交换债券与其他类似的融资工具对比分析,总结了可交换债券存在的优势。
通过统计数据分析了2013年至2018年3月期间可交换债券的发行情况和退出情况,发现目前可交换债券发行以私募方式为主,以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发行为主,发行期限以3年期为主。
多数退市的可交换债券实现了转股。
文章并探讨了国内外研究中可交换债券发行对标的公司股价影响。
关键词:可交换债券;发展历程;发行现状;股价影响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09-0317-02可交换债券(Exchangeable Bonds,简称EB)是上市公司的股东依法发行、在一定期限内依据约定的条件可以交换成该股东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的公司债券。
可交换债券发行时,发行人需要将其持有的股票抵押给托管机构。
它本质上是一个固定收益的债券加上一份标的股票的看涨期权。
由于可交换公司债券锁定了未来换股时的价格,如果换股期间市场走高,标的股票价格走势良好,债券持有人可以选择将债券换成股票,获取高额回报;如果市场低迷,标的股票大幅贬值,债券持有人也可以放弃换股权,以债券的方式获取本息,规避市场低迷风险。
自2013年第一只可交换债券发行以来,可交换债券整体规模快速增加,在2017年可交换债券的发行规模已超过上市公司自身发行的可转换债券。
可交换债券对上市股东平稳减持、低成本融资等方面已显示出了作用。
一、国内外可交换债券的发展及比较可交换债券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其后20世纪90年代在欧美市场有了高速的发展。
在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欧美的私有化浪潮是可交换债券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尤其在欧洲地区,国有企业相对较多以及欧洲的财政压力相对较大导致欧洲私有化远远超过北美,可交换债券的发行规模也远超过美国。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趋势及其对各方面的影响自1978年中国进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系的完善,中国债券市场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在2019年,中国债券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105.4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
本文将探讨中国债券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其对各方面的影响。
债券市场是一个为企业或政府提供筹资渠道的重要市场。
在中国,债券市场主要分为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两类。
政府债券是由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主要用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的资金需求。
而企业债券则是由企业发行的债券,主要用于企业投资和扩展业务。
目前中国债券市场发展面临着如下趋势:1.多元化发展传统上,中国的债券市场主要是政府债券市场,但未来中国债券市场将向着更多元化发展方向发展。
这意味着政府债券市场和企业债券市场将同步发展,包括既有企业债券市场、次级债市场,还包括可转债、可交换债、资产支持证券等多元化债券市场的出现。
2.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国正在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这将有助于引导更多的资金进入债券市场,使得债券市场在更为公平、透明和规范的环境下发展。
3.开放市场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外资机构将会被更加容易进入中国债券市场,这也将促进中国债券市场的国际化进程。
债券市场的发展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首先,企业债券的发行可以帮助企业筹资,促进其投资和扩大业务。
其次,政府债券的发行可以支持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并通过稳定的利率为投资者提供更加安全的投资产品。
另外,债券市场的吸引外资也可以为国内资本市场带来更多的流动性,促进市场运作的活跃度和效率。
然而,债券市场的发展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随着债券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交易的流动性可能会变得更加低,容易引发市场风险。
其次,部分企业债券发行人可能存在伪造财务数据的行为,这可能会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并在后期导致违约。
总的来说,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趋势值得关注。
未来,随着进一步的市场化改革和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债券市场将成为中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转换公司债券意义摘要:一、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定义与特点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意义1.对发行公司的意义2.对投资者的意义3.对市场发展的意义正文:可转换公司债券作为一种金融工具,在我国资本市场上越来越受到关注。
它具有债券和股票的特性,为投资者和发行公司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阐述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意义。
一、对发行公司的意义1.融资渠道:可转换公司债券是企业融资的一种重要手段,相较于股票发行,其利率较低,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2.优化资本结构: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可以将债务资本转化为权益资本,在不增加企业杠杆的前提下,提高企业的资本运作效率。
3.提升公司形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有助于提高公司在资本市场的知名度和信誉,为未来的融资打下良好基础。
二、对投资者的意义1.收益稳定: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利息收益相对较高,且具有一定的债券属性,可以为投资者带来稳定的收益。
2.股价保护:投资者持有可转换公司债券,在股价上涨时可以转换为股票,分享公司成长的收益;在股价下跌时,可以持有债券,降低投资风险。
3.投资多样性:可转换公司债券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产品,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选择,丰富投资组合。
三、对市场发展的意义1.促进资本市场创新: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行与交易,有助于推动资本市场产品创新,丰富金融市场体系。
2.提高市场流动性: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上市交易,可以提高市场流动性,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交易机会。
3.优化资源配置:可转换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有助于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支持优质企业融资,促进经济发展。
总之,可转换公司债券在我国资本市场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既为发行公司提供了融资途径,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投资机会,同时还推动了市场创新和资源配置。
可转债国内发展现状可转债是指发行人在发行公司债券的同时附带可转换成发行人股票的选择权的一种债券。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投资者风险偏好的提高,可转债作为一种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标的,受到了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关注和青睐。
以下是可转债国内发展现状的简要分析。
首先,可转债发行规模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近年来,随着可转债市场逐步放开,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通过发行可转债来融资。
根据统计数据,2019年我国可转债的发行规模达到了创纪录的1.2万亿元,较上年增长了156%。
这表明可转债市场的热度不减,投资者对可转债的需求稳步上升。
其次,可转债市场呈现多层次、多品种发展的趋势。
目前,我国的可转债市场已经逐步形成了包括创业板可转债、中小板可转债和主板可转债在内的多层次、多品种发展格局。
这为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也为可转债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再次,可转债市场的发行主体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上市公司可转债发行外,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发行主体,如城投债转债、金融债转债和商业银行可转债等。
这些新的发行主体不仅扩大了可转债市场的规模,也提高了市场的活跃度和流动性。
最后,可转债市场风险溢价逐渐降低。
随着可转债市场的发展和逐步成熟,投资者对可转债的认知和投资理念也逐渐改变。
尤其是在当前流动性宽松的环境下,可转债的风险溢价逐渐降低,投资者越来越愿意将资金配置到可转债市场。
总的来说,可转债市场在国内的发展呈现出规模扩大、品种增多、发行主体多样化和风险溢价降低等特点。
可转债作为一种具有较高收益和较低风险的投资品种,已经成为投资者配置资产的重要选择之一。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深化和完善,可转债市场有望进一步发展壮大。
第29卷第4期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7月Vol.29,No.4 JournalofJishou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 Jul.2008新形势下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进一步发展研究Ξ唐文彬1,吴海燕2(1.长沙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湖南长沙 410076;2.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湖南长沙 410082)摘 要:在不断深化金融市场改革、加快培育和发展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背景下,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的发展现状和市场特征,对可转换债券市场的缺陷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
关键词:可转换债券;企业债券;债券市场;市场创新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074(2008)04-0041-04基金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7YBA124)作者简介:唐文彬(1975-),男,湖南双峰人,长沙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讲师。
吴海燕(1976-),男,湖南汨罗人,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生。
可转换债券(ConvertibleBond,简称可转债或转债)是指公司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的,在未来一定期间内可以依据事先约定的条款将其转换为普通股票的企业债券。
可转债作为一种能够把股权和债权完美结合的新型融资工具,在金融市场中显示了强大的优势。
在欧美和日本等国家,可转债为金融市场的繁荣和风险化解以及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07年8月14日,证监会颁布《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正式启动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工作,揭开了我国债券市场发展新的一幕。
一、我国可转债市场发展现状在我国,可转债的引进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经历了从试点到全面启动、规范发行等一系列变更,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2001年4月28日《上市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实施办法》的颁布使可转债在我国进入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从审批制到核准制,从非上市公司发行人到以上市公司发行人为主的角色变化,都为企业融资开辟了一条捷径。
可转债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建议Convertible Bond Market :Current Status,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可转换公司债券(以下简称“可转债”)是一种内含多种期权的固定收益证券。
历史上,第一只可转债是由美国的Rome,Watertown and Ogdensburg Railroad公司于1874年发行的;该只可转债的到期时间长达30年,票面利率为7%。
我国的第一只可转债是由中国宝安集团于1992年11月19日发行的“宝安转债(125009)”,自此我国可转债市场正式拉开了发展序幕。
截至2020年,我国可转债的融资规模达2428.5亿元,在经历了28年的发展之后,我国可转债市场已初具规模,已成长为我国资本市场最重要的再融资工具之一,为上市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和行业竞争力的提升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我国可转债市场的发展现状1992年,我国第一只可转债——“宝安转债”成功发行,融资5亿元。
“宝安转债”的成功发行正式拉开了我国可转债市场发展的序幕。
随后五年间,我国并没有再发行新的可转债,直到1998年才又开始了新的发行。
自此之后,我国可转债的发行数量逐年增加,其在再融资市场中的作用也开始逐渐显现。
由图1可以看出,在2017年之前,我国可转债的融资规模并不大:2009~2016年可转债的平均融资规模只有312.49亿元,最高的2013年也只有551.31亿元;但在2017年之后,尤其是2019年之后,我国可转债的融资规模快速上升,2020年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2428.5亿元,远超配股的筹资规模,成为上市公司最重要的再融资工具之一。
可转债快速发展的原因在2017年之前,定向增发是上市企业首选的再融资工具。
但在之前的监管环境之下,上市企业存在过度融资倾向,定向增发的定价机制也存在较大的套利空间。
监管部门为了对以上问题进行纠偏,也为了促进可转债、优先股和公开增发等其他工具的发展以平衡再融资结构,证监会于2017年2月发布了《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和《关于引导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监管要求》(下文简称《监管要求》)。
我国可转换债券的发展一、定义可转换债券(convertible bond,简称可转债),是一种可以在特定时间、按特定条件转换为普通股股票的特殊企业债券,是兼具了股票和债券双重特性的创新金融产品。
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行条件1、最近三年连续盈利,且最近三年金资产利润率平均在10%以上;(属于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的公司可以略低,但是不得低于7%;)2、募集资金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投向;3、可转换债券发行后,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4、累计债券余额不超过公司净资产额的40%;5、可转换债券的发行额不少于人民币1亿元;6、可转换债券的利率不得超过银行同期存款的利率水平。
7、国务院证券委员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可转换债券的发行价格可转换债券是指能够转换成股票的企业债券,兼有股票和普通债券双重特征。
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有转股价格。
在约定的期限后,投资者可以随时将所持的可转券按股价转换成股票。
可转换债券的利率是年均利息对票面金额的比率,一般要比普通企业债券的利率低,通常发行时以票面价发行。
转换价格是转换发行的股票每一股所要求的公司债券票面金额。
计算公式:发行价格=面值X复利现值系数+票面利息X年金现值系数二、我国可转债市场情况1843 年,美国的NEWYORK ERIE公司发行了世界上第一张可转换公司债券,经过160 多年的发展,可转换债券市场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1 年,各大券商,如美林、高盛等发行可转债的承销额均超过其股票IPO的规模,2004 年底,全球可转换债券市场的资本规模已经接近6100 亿美元,由此可以看出,可转债已经成为国际资本市场上重要的融资工具。
我国可转债市场的发展滞后于西方国家,1991 年,琼能源发行了我国境内的第一只可转债,从此,可转债这一投资品种登上了中国的资本舞台。
当时,对可转债的发行仅仅限于尝试阶段,监管部门并没有正式发布可转换债券融资的相关文件。
只是有一些个别的企业出于融资的需要,开始尝试可转换债券的发行,并且到国际资本市场上筹集了部分资金。
之后,由于深宝安可转换债券转股的失败,中国可转换债券市场的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直到1997 年 3 月,《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出台,3 家非上市公司(南宁化工、吴江丝绸和茂名石化)先后发行可转换债券,中国的可转换债券市场才重现生机。
2001 年4 月下旬,中国证监会颁布了《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实施办法》和三个配套的相关文件。
这一《办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标志着中国可转换债券市场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受此政策上的鼓励,加上当时配股、增发等其他方式融资低迷的影响,先后有数十家上市公司提出了发行可转债的意向。
2002 年,有5 家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实际融资规模达41.5 亿元。
2003年迎来了可转债发行的高峰,共有16 支可转债发行上市,总发行规模达到185.5亿元。
而且就在这一年,上市公司通过可转债募集的资金规模超过了增发、配股等方式。
2004 年,我国可转债发行市场依然火爆,投资者介入踊跃。
这一年,可转债市场新添12 只产品,总发行规模达到209 亿元。
2005 年可转债一级市场停滞,间隔一年半以后,得以重新启动。
2006年5月《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出台,2006年7月27华发转债成功上市成为股改之后首支上市可转债,接着柳华转债,凯诺转债,招商转债也相继上市。
近几年发行的转债品种在票面要素上与股改前发行的品种没有太大变化,然而发行方式却有了明显改变,发行规模基本上全部向原有股东配售,放弃余额上网定价和网下配套。
新券上市溢价幅度较大,平均溢价8.34%,超过股改前新券上市溢价幅度。
从2008年融资方式来看,可转债已成为除定向增发外的主要融资渠道。
深万科和江苏阳光均在2008年初通过了证监会的发行审核,一轮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融资的高潮在中国酝酿而成。
三、目前我国可转债市场的主要特征1、市场规模小,整体水平低与发达国家成熟的可转债市场比起来,我国的可转债市场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规模较小,发展水平很低,相对股票市场的发展也显得滞后。
如果将可转债市价总值与A股市价总值的比例作为相对规模的衡量标准,我国的这一比例为0.32%,而美国的这一比例为 1.15%,日本为8.15%,印尼为 2.59%。
因此,无论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与周边国家的证券市场相比,我国的可转债市场规模都较小。
2、发行行业分散,传统行业占主要地位我国已发行的可转债中,涉及14 个行业,主要集中在钢铁,能源、化工医药等传统行业。
而发达国家发行转债的企业主要集中于高成长高风险性行业(如IT 和生命科学行业)、资本密集型行业(如电信和医疗保健行业)以及资本成本较为昂贵行业(如金融和消费品行业)。
由此看出,我国的可转债的行业分布还有待多元化的发展。
3、发行可转债门槛高根据《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实施》以及相关的配套文件,不难发现,我国企业可转换债券的发行原则上以上市公司为主,发现可转债的企业必须具备以下严格条件,缺一不可。
然而,很多企业只有在陷入困境时才急需要资金,而投资者也正是在寄希望于企业恢复成长、同时进行风险回避时才会购买可转换债券。
因此,我国对可转换债券发行企业过于严格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的发展和交易规模的扩大。
4、回售条件苛刻我国绝大部分的可转换债券设有比较苛刻的回售条件,可转债均需在符合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回售给公司,否则就只有转股的选择。
这种做法,减小了发行业现金还本付息的压力,从而在帮助国有企业融资、支持国有企业改革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四、可转换债券的优势分析(一)从融资者角度分析相对于配股、增发等融资方式,可转债是延期渐次转入总股本,因而转债可认为是一种“推迟的股本融资”,对上市公司来说,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优点十分明显:1、融资成本较低按照规定转债的票面利率不得高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若未被转换,则相当于发行了低利率的长期债券。
从实际操作的几个案例中看,债券利率则往往只有1%上下,近期拟发行的可转债最高票面利率为2%.2、融资规模大由于可转换债券的转股价格一般高于发行前一段时期的股票平均价格,如果可转换债券被转换了,相当于发行了比市价高的股票,在同等股本扩张条件下,与增发和配股相比,可为发行人筹得更多的资金。
3、业绩压力较轻一个投资项目的周期往往需要3—5年,短期内效益可能很小甚至没有,如果采用增发或配股融资,当时全额计入总股本、募集资金全部计入净资产,每股收益及净资产收益率这两项关键指标当即被摊薄,公司将面临很大的业绩压力。
发行可转债则不同,可转债至少半年之后方可转为股票,因此股本的增加至少有半年的缓冲期。
即使进入可转换期后,为避免股权稀释得过快,上市公司还可以在发行公告中,安排转股的频率。
股权扩张可以随着项目收益的逐渐体现而进行,不会很快摊薄股本,因而避免了公司股本在短期内的急剧扩张,并且随着投资者的债转股,企業还债压力也会逐渐下降,因而比增发和配股更具技巧性和灵活性。
(二)从投资者角度分析作为证券市场的重要投资品种,可转债已经越来越受到稳健型投资者的青睐。
1、收益保障性可转换债券的吸引力在于可以充分利用该债券的特殊性,取得更高的投资收益。
只要持有人持有该债券,就可以获得固定收益;如果该公司业绩增长良好,持有人可以将其转换成股票从公司业绩增长中获利;如果股票价格上升致使转债价格相应上升,转债持有人也可以通过直接卖出转债获取收益。
另一方面。
如果股票价格大幅下跌,转债价格只会跌到具有相应利息的普通债券的价格水平。
转债价格没有上限,但下跌风险却被限制在普通债券的价值上。
其次,由于企业支付利息优先于派发红利,因此转债的收益比股票更有保障。
另外,在企业破产清算时,相对于普通股,转债也具有一定的优先权。
2、可转债的条款设计具有较高的吸引力目前大部分可转债都设计了回售保护条款,进一步保证了本金和利息的安全。
而且,有的可转债还规定持有到期进行一定的利息补偿,以提高投资者持有转债到期的积极性。
此外,可转债还设计了转股价格修正条款,规定当股票价格跌到转股价的80%—95%时,公司必须或者有权修正转股价格,以此来保证可转债投资者的利益。
可转债这些条款的设计使得其是“上不封顶,下却保底”、不可多得的投资品种,这非常适合坚持本金安全、长期投资理念的资金进行投资。
3、规避一些政策限制由于转债一般来说仍归类为债券,因此对于股票投资比例有所限制的机构投资者,通过投资转债扩展其投资组合范围,不失为一种间接扩大股票投资比例的良策。
储蓄存款创新名称:温暖回家对象:农村户口在城市工作的进城务工人员现在城市建设需要越来越多的工人,农村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城市打工。
在年底带着自己一年的辛劳付出获得的收入回家与老人孩子团聚。
设计一款存款储蓄业务帮助他们更好的积蓄。
按零存整取,每月至少存入500元。
到期取出可获多一月的利息(实际操作存在难度),年前一个月通过网上银行订购火车票、飞机票可享有一定折扣。
赠送一些小礼品。
宣传:开展存款市场调查设计精炼、简洁明快的广告语。
以此加强品牌形象树立。
与相关铁道部门和航空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深入农民工较为积聚的工地和工厂区进行广告宣传,包括传单等。
对有经济业务来往的企业进行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