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艾灸机的作用机理及参数

艾灸机的作用机理及参数

艾灸机的作用机理及参数
艾灸机的作用机理及参数

一.艾灸的简介及好处

艾灸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因为它的作用机理和针疗有相近之处,并且与针疗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通常针、灸并用,故称为针灸。针灸治病在国内外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现代人说针灸,多数时候仅指针疗,已经很少包含艾灸的内容了。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灸法在我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其治疗效果已为无数临床实践所证实。而对其机制的认识,仍是一个未解的迷

局部刺激

灸疗是一种在人体基本特定部位通过艾火刺激以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治疗方法,其机制首先与局部火的温热刺激有关。正是这种温热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症、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还可引起大脑皮质抑制性物质的扩散,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发挥镇静、镇痛作用;同时温热作用还能促进药物的吸收。

经络调节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重要内容,也是灸疗的理论基础。人是一个整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是互相协调的,这种相互协调关系,主要是靠经络的调节作用实现的。现代研究表明经络腧穴具有三大特点:

1.经络腧穴对药物具有外敏性即用同样艾灸方法选择一定的腧穴与一般的体表点,其作用是明显不同的。

2经络腧穴对药物作用的放大性经络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体表循行路线,而是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调控系统。在穴位上施灸时,影响其多层次的生理功能,在这种循环感应过程中,它们之间产生相互激发、相互协同、作用叠加的结果,导致了生理上的放大效应。

3.经络腧穴对药物的储存性腧穴具有储存药物的作用,药物的理化作用较长时间停留在腧穴或释放到全身,产生整体调节作用,使疾病得以治愈。

调节免疫

许多实验都证实灸疗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灸疗的许多治疗作用也是通过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实现的,这种作用具有双向调节的特性,即低者可以使之升高,高者可以使之降低,并且在病理状态下,这种调节作用更明显。

艾灸的药理作用

灸疗的用药情况,虽比不得内治法丰富,但从各种隔物灸及太乙、雷火针灸在临床应用的情况看也可窥灸疗辨证论治之一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灸疗主要原料艾的功能。清代吴仪洛在《本草从新》中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亡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温中开郁,调经安胎,……以之艾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离开了艾,灸疗学就不存在了。

综合作用

灸疗作用于人体主要表现的是一种综合作用,是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共同发挥的整体治疗作用

首先,灸疗的治疗方式是综合的。如冬病夏治,以白芥子等药物贴敷膻中、肺俞、膏肓治疗哮喘的化脓灸,以及以隔附子饼灸肾俞等穴的抗衰老等,其方式即包括了局部刺激(局部化脓灸、隔物灸)、经络腧穴(特定选穴)、药物诸因素,他们相互之间是有机联系的,并不是单一弧立的,缺其一即失去了原来的治疗作用。其二,治疗的作用是综合的。灸疗热的刺激对局部气血的调整,艾火刺激配合药物,必然增加了药物的功效,芳香药物在温热环境中特别易于吸收,艾灸施于穴位,则首先刺激了穴位本身激发了经气,调动了经脉的功能使之更好地发挥行气血、和阴阳的整体作用。其三,人体反应性与治疗作用是综合的。治疗手段(灸疗)--外因只能通过内因(人体反应性)起作用,研究人员发现,相同的灸疗对患相同疾病的患者,其感传不一样,疗效也不尽相同,究其原因,就是人体的反应性各有差异。以上诸因素,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临证进行合理选择,灵活运用,方能发挥灸疗最大的效能。

温经散寒

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血气在经脉中流行,完全是由于"气"的推送。各种原因,如"寒则气收,热则气疾"等,都可影响血气的流行,变生百病。而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涩,也就是说,气血的运行有遇温则散,遇寒则凝的特点。所以朱丹溪说:"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因

此,凡是一切气血凝涩,没有热象的疾病,都可用温气的方法来进行治疗。《灵枢·刺节真邪》篇中说:"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灵枢·禁服》亦云:"陷下者,脉血结于中,血寒,故宜灸之"。灸法正是应用其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痹的作用。通过热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可以温经散寒,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所以灸法可用于血寒运行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痹证、腹泻等疾病,效果甚为显著。

行气通络

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内联脏腑,外布体表肌肉、骨骼等组织。正常的机体,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循序运行,如果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因的侵袭,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即可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功能障碍,此时,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机能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疮疡疖肿、冻伤、癃闭、不孕症、扭挫伤等,尤以外科、伤科应用较多。

扶阳固脱

人生赖阳气为根本,得其所则人寿,失其所则人夭,故阳病则阴盛,阴盛则为寒、为厥,或元气虚陷,脉微欲脱,当此之时,正如《素问·厥论》所云:"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阳气衰微则阴气独盛,阳气不通于手足,则手足逆冷。凡大病危疾,阳气衰微,阴阳离决等症,用大炷重灸,能祛除阴寒,回阳救脱。此为其他穴位刺激疗法所不及。宋代《针灸资生经》也提到:"凡溺死,一宿尚可救,解死人衣,灸脐中即活"。《伤寒论》指出:"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脉不至者,灸少阴七

壮"。"下利,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无脉者,灸之"。说明凡出现呕吐、下利、手足厥冷,脉弱等阳气虚脱的重危患者,如用大艾炷重灸关元、神阙等穴,由于艾叶有纯阳的性质,再加上火本属阳,两阳相得,往往可以起到扶阳固脱,回阳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中风脱症、急性腹痛吐泻、痢疾等急症的急救升阳举陷

由于阳气虚弱不固等原因可致上虚下实,气虚下陷,出现脱肛、阴挺、久泄久痢、崩漏、滑胎等,《灵枢·经脉》篇云:"陷下则灸之",故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症多用灸疗。关于陷下一症,脾胃学说创始者李东垣还认为"陷下者,皮毛不任风寒","天地间无他,唯阴阳二者而已,阳在外在上,阴在内在下,今言下陷者,阳气陷入阴气之中,是阴反居其上而复其阳,脉证俱见在外者,则灸之"。因此,灸疗不仅可以起到益气温阳,升阳举陷,安胎固经等作用,对卫阳不固、腠理疏松者,亦有效果。使机体功能恢复正常。如脱肛、阴挺、久泄等病,可用灸百会穴来提升阳气,以"推而上之",又如《类经图翼》云:"洞泄寒中脱肛者,灸水分百壮"。总之,这也是灸法的独特作用之一。

拔毒泄热

历代有不少医家提出热证禁灸的问题,如《圣济总录》指出:"若夫阳病灸之,则为大逆";近代不少针灸教材亦把热证定为禁灸之列。但古今医家对此有不同见解。在古代文献中亦有"热可用灸"的记载,灸法治疗痈疽,就首见于《黄帝内经》,历代医籍均将灸法作为本病证的一个重要治法。唐代《备急千金要方》进一步指出灸法对脏腑实热有宣泄的作用,该书很多处还对热毒蕴结所致的痈疽及阴虚内

热证的灸治作了论述,如载:"小肠热满,灸阴都,随年壮",又如"肠痈屈两肘,正灸肘尖锐骨各百壮,则下脓血,即差"防病保健

我国古代医家中早就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防病于未然"、"治未病"的学术思想,而艾灸除了有治疗作用外,还有预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是防病保健的方法之一,这在古代文献中有很多记载。早在《黄帝内经》就提到;在"犬所啮之处灸三壮,即以犬伤法灸之",以预防狂犬病。《备急千金要方》有"凡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着人"。说明艾灸能预防传染病。《针灸大成》提到灸足三里可以预防中风。民间俗话亦说"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三里灸不绝,一切灾病息"。因为灸疗可温阳补虚,所以灸足三里、中脘,可使胃气常盛,而胃为水谷之海,荣卫之所出,五脏六腑,皆受其气,胃气常盛,则气血充盈;命门为人体真火之所在,为人之根本;关元、气海为藏精蓄血之所,艾灸上穴可使人胃气盛,阳气足,精血充,从而加强了身体抵抗力,病邪难犯,达到防病保健之功。现代,灸疗的防病保健作用已成为重要保健方法之一。

延年益寿

美容

艾灸的美容与一般的化妆品美容,手术美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本质上的,另一个是表面上的。化妆品可以掩饰你的不足,手术可以改造你的结构,可以满足你暂时的虚荣心,但这些都无法给你真正的健康。因为健康而使你青春常驻,容光焕发,思维敏捷,反应灵敏,那又是另一种不同层次上的美。通过吃药,打

针或者锻炼,你或许也可以或多或少地达到你期望的效果。但没有灸疗好,艾灸是驱散疲劳,恢复元气,补充体能,平衡阴阳的最有效的手段。有很多女人脸上不光滑洁净,这往往是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实际上还是阳能不足,而不是像一般所说的上火

二.主要规格参数

1.电源适配器JF-1202

2.整流器NSD-2430

3.推杆电机HT1000-400-1233

4.外形尺寸:长840*宽610*高154

三.使用方法

1.将电源插座插入220V电源。

2.打开电源开关,此时仪器处于初始设置,工作时间为20分钟,温度我00(在没有插温度探头状态下的温度),插上温度探头为随机温度。

3.把艾灸器里放入艾绒,然后把艾灸器吸附到吸附艾灸装置上,接着点燃,在把艾灸器转到施灸部位,搭上艾灸布就可以准备施灸了。

4.时间设置:①先按“时间上调”键或“时间下调”键,设置为工作时间;②按“时间开始”键,开始倒计时,到00时报警,这时艾灸架自动上升一

段距离,施灸就停止了(可以根据临床情况到00时,系统设置不让艾灸架上升);

③如果中途停止就按“时间停止”键。

5.手动温度控制:先把艾灸器移动到人体所需施灸的穴位上,医生再根据病人身体感受的温度来按“温度升高”键或“温度下降”键。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病人自己拿着温度控制手柄自己调节温度

禁忌

醉、怒、惊、恐、劳累、饥饱等情形下禁灸,皮肤过敏者不宜灸。

四、注意事项

艾灸时,认真施灸,预防灼伤皮肤;孕妇施灸谨遵医嘱。

五、运输和保管

运输过程应防止冲击,剧烈震动和潮湿。在温度-10度到40度,相对湿度不大于80%无腐蚀性气体和良好通风的室内使用和保存。

六、故障分析与排除

1.艾灸机上面的不锈钢网用的时间长了需要更换。

2.艾灸机表面要及时清洗。

3.吸附艾灸器装置与艾灸器的吸附面要经常刮一下油污。

4.吸附艾灸器装置如果出现松动或吸附力差

要及时更换。

5.抽烟风机2—3个月清洗一次。

现代艾灸仪

现代艾灸仪 独特的温热刺激 艾灸材料为什么几千年来不变?原因就是艾叶燃烧产生的红外线以近波红外线为主;近波红外线能量集中,生物组织穿透性强,是一种独特的温热刺激。灸大夫热灸治疗仪采用现代高科技电子技术,控制陶瓷发热,产生与艾叶燃烧非常相似的温热刺激。 疗效确切 经广东省中医院和广东省第二中院临床试验验证,疗效确切。 绿色环保 整个施灸过程中没有烟雾和灰尘产生。 使用安全 ①、通过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局指定的医疗器械检测所的严格检验,检验结论为“合格”。 ②、输出温度随时可调,发热陶瓷里面还有非常灵敏的热传感器时刻在监测,确保不会烫伤皮肤。 ③、经严格消毒处理的专用护垫,隔在灸头和皮肤(穴位)之间,既可缓解灸头热量直接灼伤皮肤,又可防止交叉感染。 无副作用 无副作用,被称为“纯物理疗法、绿色疗法”。 使用方便 不受时间、环境、条件、设施的限制,不需要别人帮忙,只要有电源的地方就可以自已给自已做灸疗。 产品功效 1、代替传统隔物灸; 2、具有温经散寒、止痛、消淤散结、防病保健、美容塑身等功能; 3、主要适用于中医艾灸治疗的各种病症。 主要功能 温热刺激 灸大夫艾灸仪模拟艾叶燃烧产生的温热刺激是一种良性治疗因子,这种因子近红外线占主要成分,可激励人体穴位内生物分子的氢键,产生受激相干谐振吸收效应,通过神经、体液系统传递人体细胞所需

的能量,为机体细胞的代谢、免疫功能提供所必需的能量,也能给缺乏能量的病态细胞提供活化能,从而发挥整体调节功能,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经络穴位自身作用 人体的穴位经络只有在有效的刺激作用下才能产生治疗作用。灸大夫模拟艾叶燃烧产生的良性温热刺激加上所隔药物的药理作用共同作用于穴位经络,激发穴位经络本身的治疗功能而发挥治疗作用。

中国传统艾灸疗法

《中国传统艾灸疗法》 编辑:幽静的艾草 艾灸疗法是祖国医学宝库中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一针二灸三用药”,在传统医学中艾灸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今针灸疗法已在世界各地普及运用,而艾灸疗法已成为世界医学中一门辉煌的组成部分。 祖国医学博大精深,有许许多多独特的治疗方法都是应用各种物理方法或天然药物,通过刺激人体表面肌肤的穴位以调整脏腑功能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这类疗法被称为“绿色治疗法”。它们使用安全、疗效确切,对有些西医疗效欠佳的慢性疾病、疑难病理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哮喘、腰腿痛、中风后遗症、性功能障碍、功能性子宫出血、湿疹、带状疱疹、头痛、失眠、健忘、黄褐斑等等都是相当有疗效的。由于这类治疗方法取材方便、方法简单、费用低、非常适合大众和亚健康人士及女性人士的美容美型,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时令秋冬,艾灸的灸疗方法是值得大家选用的,也是治疗与养生、健体最好的自我治疗、调理、保养强身的好方法。祝大家身体健康!气质越来越好! 一、艾灸的灸法: 1.直接灸 2.间接灸 3.灸具灸 4.仿灸器械 二、艾灸作用传统应用 止血止痛止痒解毒----降低组织胺 泄热拔毒,软坚散结----促进毒素排泄 镇静安神,芳香通窍----开窍与镇静 防病保健,延年益寿----提高机体免疫力 三、艾灸的作用 1。《灵枢·官能》就有“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的记载, 2。孟子曰:“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3。《灵枢经》和《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艾灸或艾熏的记载,故有“医家用灸治疗百病”之说。 4.《医学入门》亦有“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5。《本草纲目》记载:“艾叶……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阳……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诶。” 6。《本草纲目》记载:“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四、艾灸作用的传统应用 1。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促进血循。 2。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温热刺激。 3。舒筋活络,解痉止痛----松松肌肉 4。升阳举陷,扶阳固脱----促进刺激神经功能的恢复。 5。止血止痛,止痒解毒----降低组织胺 6。泄热拔毒,软坚散结----促进毒素排泄。7。镇静安神,芳香通窍----开窍与镇静 8。防病保健,延年益寿----提高机体免疫力。 五、艾灸作用现代药理 1。止血----外用内服止血 2。急救强心----开窍醒神。 3。调理肠胃----增加味口。 4。解热----退实热,散虚热。 5. 镇静----改善睡眠。 6。安胎---纠正胎位不正。 六、艾灸作用于人体基础依据 经络与穴位的立体构筑学说:“经络与穴位是正常人体组织结构的综合功能表现,是由血管、神经、肌肉、结缔组织等组成的立体空间结构。将现代解剖学与针灸腧穴学有机结合的结果。 七、艾灸穴位效应解剖的层次结构 1。皮肤→各种感觉器官→ 局部扩散, 2。皮下组织→ 深经膜, 3。深经膜深层← 神经、血管←肌肉。4。毗邻的结构(同组织)→传导穴位的功效。 八、穴位解剖结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第一批中医诊疗设备

2009-08-12 13:3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第一批中医诊疗设备 设备名称医疗器械批号企业名称新型中药煎药设备北京东华原医疗设备有限公司中医药膏剂提取包装机组北京东华原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腿浴治疗器京药监械(准)字2009第2260341号北京天人信医疗保健科技有限公司 腰椎间盘复位机吉食药监械(准)字2005第2260243号吉林省福民椎间盘脱出复位技术研究所 足疗仪吉食药监械(准)字2008第2270070号通化海恩达高科技有限公司多功能艾灸仪黑食药监械(准)字2008第2270043号齐齐哈尔市祥和中医器械有限责任公司 智能型中药 熏蒸汽自控治疗仪浙药管械(准)字2004第2260129(换证中)上海三洲巨星节能电气有限公司 数码经络导平治疗仪苏食药监械(准)字2005第2260473号上海西贝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电脑远红外按摩理疗床沪食药监械(准)字2008第2260384号上海松奇康保健器械有限公司电脑三维多功能牵引装置苏食药监械(准)字2008第2260089号上海紫骝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射频肿瘤治疗仪国食药监械(准)字2005第325455号江苏天马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骨质疏松治疗康复系统苏食药监械(准)字2005第2260328号江苏天马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经络导平治疗仪苏食药监械(准)字2006第2260342号南京久益电脑控制仪器有限公司 光电治疗仪苏食药监械(准)字2009第2250112号南京小松医疗仪器研究所多频率微波治疗仪国食药监械(准)字2004第3250030号(换证中)南京小松医疗仪器研究所针刺手法针疗仪苏食药监械(准)字2008第2270177号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特定电磁波治疗仪苏食药监械(准)字2007第2260105号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肛肠综合治疗仪国食药监械(准)字2008第325086号杭州大力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超声雾化熏洗仪浙食药监械(准)字2008第2540001号杭州大力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熏蒸床浙食药监(准)字2008第2260155号杭州立鑫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三维多功能牵引床浙食药监(准)字2005第2260425号杭州立鑫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医用多能吸注套扎器鲁食药监械(准)字2008第2060057号济南戎翔医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振动式药物超微粉碎机济南松岳机器有限责任公司智能通络治疗仪 (原名:辨证治疗仪)豫食药监械(准)字2007第2260058号郑州爱博尔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电脑骨伤愈合仪湘食药监械(准)字2008第2260126号长沙海凭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智能肛周熏洗仪粤食药监械(准)字2006第2540557号广州市今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结肠透析机粤食药监械(准)字2008第2540305号广州市今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医用智能汽疗仪粤食药监械(准)字2008第2260014号广州市今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电脑骨伤治疗仪粤食药监械(准)字2007第2260294号广州龙之杰科技有限公司磁振热治疗仪

艾灸制品行业市场分析(报告精选)

北京先略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艾灸制品行业市场分析 (最新版报告请登陆我司官方网站联系) 公司网址: https://www.doczj.com/doc/7010348797.html, 1

艾灸制品行业市场分析 (3) 第一节艾灸制品产业链 (3) 第二节2009-2013年中国艾灸制品市场规模及增速 (4) 第三节影响艾灸制品市场规模的因素 (4) 一、健康养生行业潜力巨大的消费群体 (4) 二、国家对于灸疗养生项目的大力扶持 (5) 三、艾灸的有效作用和良好的保健功能 (6) 第四节2014-2018年中国艾灸制品市场规模及增速预测 (7) 第五节2009-2013年重点企业市场份额及变化 (7) 第六节艾灸制品市场发展潜力分析 (7) 1、以艾灸产业为代表的中医药保健产业将成为我国经济新增长点 (7) 2、落实新医改方案将促进艾灸等保健产业发展 (8) 3、传统养生理论为基础的艾灸、中医药保健产品市场份额将会明显增长.. 8 4、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艾灸、保健产品技术创新体系将成为一种趋势 (9) 5、艾灸等保健产品的功能定位将更清晰、市场细分更加明确 (9) 6、艾灸等中医药保健产业将随着中医药文化深入人心而更加发展壮大 (9) 7、相关配套法规的完善更利于艾灸、中药保健品发展 (9) 第七节市场需求发展趋势 (9) 1、总量上升趋势 (9) 2、注重保健趋势 (10) 3、绿色医疗趋势 (10) 4、自然养生流行 (10) 2

艾灸制品行业市场分析 第一节艾灸制品产业链 艾灸制品产业链涉及艾草基因储备、繁育、种植、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内外贸易,以及诊疗与教学研究等环节。 艾绒是由艾叶经过反复晒杵、捶打、粉碎,筛除杂质、粉尘,而得到的软细如棉的物品。艾绒是制作艾条的原材料,也是灸法所用的主要材料。 艾柱是比较短的艾条,是为了应用于随身灸、关节灸器、单柱双柱灸器、火龙罐这些灸器所产生的一个品种。一般直径为15mm长度为25mm。 艾条是用棉纸包裹艾绒制成的圆柱形长卷,艾条主要用于艾灸,艾灸是中国最古老的医术之一,属中医外治法,可温经散寒,行气血,逐寒湿。适用于风寒湿痹,肌肉酸麻,关节四肢疼痛等症。 灸盒,为了使灸法更为安全、无痛、不会灼伤皮肤,可以使用灸盒进行艾灸。使用灸盒进行灸治,尤其适用于老人、妇女、儿童、体弱者,成为家庭保健所乐于接受的一种艾灸方法。灸盒在市面上比较常见的是呈长方形的艾灸器具,一般为木制,其规格有大、中、小三种:大号为20×14×8(厘米),中号为15×11×8(厘米),小号为11×9×8(厘米)。施灸时,将温灸盒放在灸处中央,点燃艾条对准穴位放在铁窗纱上,盖好盖子即可施灸。 温灸器又名灸疗器,是一种专门用于施灸的器具,它是从灸盒发展而来,特别是现代,随着科技的进步,制作工艺的提高,各种各样的温灸器应运而生,从外形、工艺、材料和人性化设计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当我们要进行艾灸时,可以很方便的买到你所喜欢的温灸器。这些温灸器设计非常贴心,既安全,又美观,可以固定在任何所要施灸的部位,十分方便。 艾灸产品系列还包括艾灸系列、泡足片系列、护肤品系列、精油皂系列、洗护用品系列、精油系列、家居用品系列等。 3

“艾灸”疗法介绍集锦

“艾灸”疗法介绍集锦 艾草的功效 艾草,自古在民间即有食用、袪风邪等用途,端午节有些岭南人士,除了会以糯米掺艾草制成"艾粄"等应节食品之外,还有人将艾草、茅草、抹草、柳枝、桃枝等药草悬挂门口,当作避邪之物。 艾,又称香艾、苦艾,味苦辛,性温,入肝、脾、肾经,最大功效为袪湿散寒、止血止痛,另外还有温血活血、健胃强壮等功效。 艾草主治吐血,对于直肠出血、子宫出血、月经失调、经闭、少女痿黄症、虚寒阴冷、贫血等妇科病极佳,为妇科良药。 因具有袪寒湿功能,可治关节痛、神经痛、头风头痛、腰骨酸痛和胸痛等痛症,还可治下痢、胃溃疡、盲肠炎、除腹水、止冷痢吐泻,亦可配合其它治癌药草,治疗甲状腺癌和鼻咽癌等。 治妇女产后血崩,以海金沙、凤尾草、茅根、球蕨、侧柏等煎汤后,将药汤加入艾心叶、益母草、竹叶菜、丝瓜、水芹菜、和藕粉一同绞汁,具特效。 治胃溃疡,以艾心叶、紫茉莉、木瓜等作精力汤,数日内见奇效。 艾叶平时可用来煎蛋或煮蛋吃,对于久年头痛、神经痛、腰酸背痛、崩漏下血诸症,具有极佳食疗效果,且同时为温补药膳食品,可醒胃,为虚冷者的长效性"威而刚"。 艾草更是自古以来艾灸袪风行血的唯一良药,不过治疗癌症时,必须与半枝莲、蒲公英??等治癌圣药合用,才有实效。 孟子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意思是说七年之病很顽固,但三年以上的陈艾却有可能治愈它。可见,人们对艾草在防病治病中的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中医认为,艾草具有?湿散寒、温经止血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艾草对多种细菌、病毒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艾草的加工和制作方式 艾灸疗法是使用艾绒制成的艾炷、艾卷,点燃后,在身体相应的穴位上施行熏灸,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达到治病防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麦粒灸的制作操作及临床应用

麦粒灸的制作、操作及临床应用 [复制链接] 周大夫周大夫当前离线 注册时间2011-10-31最后登录2012-3-11阅读权限100积分455精华1帖子79 版主 串个门加好友打招呼发消息鲜花(13) 鸡蛋(0) 电梯直达楼主 发表于 2012-2-26 20:16:2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黄迪君教授麦粒灸的制作、操作及临床应用 罗荣金荣疆韩哲林指导: 黄迪君 ( 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四川 610075) [ 摘要] 从艾绒制备、麦粒灸的操作、操作注意事项、麦粒灸适应证及临床特点等方面详细介绍了黄迪君教授麦粒灸的操作技法及其临床应用,为临床推广应用麦粒灸疗法提供参考。 [ 主题词] 雀啄灸;灸用材料 艾灸疗法作为针灸疗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疾病的防治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显著的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益气固脱、防病保健作用对多种虚证、寒证、痰证、瘀证有很好的疗效。麦粒灸,属于艾灸疗法中小艾炷灸的范围, 是用小如麦粒大小的艾炷在穴位上施灸以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黄迪君教授多年从事针灸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有相当丰富的针灸临床经验, 尤其擅长运用以麦粒灸为核心的综合疗法治疗疑难病症,疗效颇佳,现将其麦粒灸的制法及临床操作方法详述如下。 艾绒制备 麦粒灸所用艾绒应为精绒,可以通过几种方式获得。 艾条艾绒 将清艾条( 纯艾,无其他成分) 或药艾条拆散, 因艾条所用艾绒为粗绒, 须将其中的艾叶梗和粉尘颗粒反复仔细地挑除, 所得的艾绒即可为麦粒灸所用。但此种艾绒

较为粗糙,成团性不好,不是做麦粒灸的理想材料。如果无法获得精绒,可作为临时代用品。 自制艾绒 自制艾绒即自己采集生长良好、叶片肥厚的艾叶,在阳光下曝晒1 小时后,用木棒杵、手搓或药碾碾等方式将艾叶弄碎、弄细, 即为粗绒, 可作艾条制作之用。再将粗绒除梗后再晒、再杵、再搓碾除梗后即成精绒。精绒制成后, 艾绒柔软, 成团性好,没有任何细颗粒, 是进行麦粒灸的上好之品。特别是在不发达的地方,此法是获得精绒的很好方式。 购买精绒 在市面上购买已经制备好的精绒, 这种艾绒制作精细,质地柔软均匀, 价格便宜, 可省却自制艾绒的繁琐,而且麦粒灸本身比较省材料,一袋精绒可用较长时间。条件许可, 建议采用。 不管用哪种方式都尽可能让艾绒精细柔软一些,以便于麦粒灸艾炷的制作。 艾绒的后期制备 精绒准备好之后, 为了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还需将艾绒进行后期加工,即酒醉和加芳香药物。 艾绒酒醉 将艾绒平铺于塑料纸或玻璃板上, 厚约 1 ~2 cm,用牙刷或毛笔蘸 75%酒精或白酒, 轻轻洒于艾绒上,见艾 绒表层微润即可,不可太多。洒完后将艾绒用塑料袋包好,反复揉匀,再放于玻璃或陶瓷罐中,旋紧盖子密封或加蜡密闭1 周备用。 加芳香走窜药 在临用前将酒醉好的艾绒取出少许, 不要太多,用多少取多少,加少许麝香粉或丁桂散(丁香、肉桂末)或冰片粉(冰片与艾绒的比例为1 [1]100) ,以加强艾绒的芳香走窜作用。注意不要加太多,否则,不但浪费药物,还会影响艾绒的成团性,使艾炷制作难度加大。

艾灸推广

艾灸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推广探讨 赵丹200870401045 (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摘要]: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小儿频发、多发病之一,该病的发生多因为免疫不足和微量元素的缺乏,近年来数多学者进行了通过艾灸来防治该病的大量研究,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而临床上该方法并未得到广泛的普及,本文对此现状进行了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艾灸反复呼吸道感染免疫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RRTI),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科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凡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增多,超过了一定范围,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简称复感儿。多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1年内发生上述病7次以上,半年内达四次以上者可诊断[1]。其发病多与免疫功能低下和微量元素不足有关[2]。 传统医学中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其发病容易,传变迅速的病理特点。而肺为娇脏,肺主宣降,司呼吸,调治节,合皮毛。小儿肺脏娇嫩,肺常不足,导致藩篱不固,易外感六邪,风为百病之长,风为阳邪,易袭阳位,肺为华盖,外邪上侵,首先犯肺。故小儿多发生感冒、咳嗽、肺炎喘咳等病症[3]。现代医学表明:小儿呼吸道发育不完善,呼吸系统特异免疫和非特异免疫力均较低,因而小儿易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表现以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为主;治疗上虽即时治疗效果较佳,但长期防治效果仍较差[4]。无论传统医学还是现代医学均表明小儿由于自身免疫低下,易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而传统医学在保健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艾灸作为中医外治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增强小儿免疫上具有良好的效果。 灸法是我国传统医学的外治法之一,采用天然的艾叶点燃作用于局部学位,通过经络作用于脏腑,从而调节全身阴阳,达到温散寒邪、温通经络、活血逐痹、回阳固脱、消瘀散结以及防病保健的功效[5]。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艾灸对机体免疫系统、神经一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血液循环系统以及艾灸对机体代谢的调节

《深圳市纯中医治疗医院设置标准(试行)》

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深圳市纯中医治疗医院设置标准(试行)》的通 知 (深卫健规〔2019〕1号) 各有关单位: 为传承弘扬发展传统中医药诊疗方法,规范深圳市纯中医治疗医院设置,我委制定了《深圳市纯中医治疗医院设置标准(试行)》,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19年3月7日 深圳市纯中医治疗医院设置标准(试行) 纯中医治疗医院是指在传统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传统中医药技术,结合现代科学检查检验技术开展诊疗活动,除院内紧急救治和麻醉外,纯中医治疗率达到95%以上的医疗机构。纯中医治疗医院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纯中医治疗医院。本设置标准适用于本市纯中医治疗医院的执业登记。 一、名称和地址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均可申办纯中医治疗医院。纯中医治疗医院的名称应当与主体资格登记的名称一致,主体资格登记的地址应当作为其执业登记的地址。 二、一级纯中医治疗医院 (一)诊疗科目。 至少设置中医内科、中医外科、针灸科、推拿按摩科、治未病科等5个中医类诊疗科目,以及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等。 (二)床位。 床位总数20至79张。 (三)人员。 1.床位与卫生技术人员比不小于0.88,其中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数占卫

生技术人员总数比例不低于6%。 2.床位与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比不小于0.3。 3.床位与注册护士比不小于0.3,其中具有中医背景的注册护士比例不低于50%。 4.开设病房的临床科室每科至少有3名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其中至少1名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1名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仅开设门诊的临床科室每科至少有1名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每个中医特色工作室(除中医专长医师工作室外)至少有1名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 5.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等医技科室至少分别有1名相应专业的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卫生技术人员。 6.药剂科室至少有2名中药调剂人员,其中至少有1名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7.其他人员按需配备。 (四)场所。 1.面积。 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80平方米,门诊部建筑面积不少于总建筑面积的32%。门诊每诊室使用面积不少于12平方米。病房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14平方米。 房屋设计布局和流程应当符合建筑学和国家卫生学标准,装饰装修体现中医药传统文化特色,中医药文化氛围浓厚。 2.临床科室。 (1)一级临床科室不少于5个,其中至少设有中医内科、中医外科、针灸科,推拿按摩科、治未病科。 (2)设有不少于1个中医特色工作室,如名优中医工作室、中医流派工作室、中医专长医师工作室等。 (3)设有不少于1个中医传统疗法治疗区,每区使用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 3.药剂科室。

大连关于成立艾草制品公司可行性分析报告

大连关于成立艾草制品公司可行性分析报告 规划设计/投资方案/产业运营

报告摘要说明 灸法(又称艾灸)是指以艾绒为主要材料,点燃后直接或间接熏灼体 表穴位的一种治疗方法;也可在艾绒中掺入少量药末,以加强治疗作用。 公元550年,灸法由中国从朝鲜传到日本,日本又把灸法扩展应用到预防、保健。艾灸不仅是一种治疗,而且已成为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以各种方式 流传下来,并且又传到西方发扬光大。2017年我国艾灸产量达2.21万吨。 xxx公司由xxx集团(以下简称“A公司”)与xxx(集团)有限 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其中:A公司出资530.0 万元,占公司股份59%;B公司出资360.0万元,占公司股份41%。 xxx公司以艾草制品产业为核心,依托A公司的渠道资源和B公司 的行业经验,xxx公司将快速形成行业竞争力,通过3-5年的发展,成为区域内行业龙头,带动并促进全行业的发展。 xxx公司计划总投资10870.94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7505.45万元,占总投资的69.04%;流动资金3365.49万元,占总投 资的30.96%。 根据规划,xxx公司正常经营年份可实现营业收入25856.00万元,总成本费用20227.37万元,税金及附加205.81万元,利润总额 5628.63万元,利税总额6610.80万元,税后净利润4221.47万元,纳

税总额2389.33万元,投资利润率51.78%,投资利税率60.81%,投资回报率38.83%,全部投资回收期4.08年,提供就业职位511个。 近年来,国家对中医药事业大力支持,人们对绿色医疗、中医养生保健需求不断增强,使国内外中医药养生保健医疗产业的需求激增。

艾灸仪说明书

艾灸仪说明书

艾炙仪说明书 目录

目录 一、功能与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产品原理与作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维护与售后服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功能与特点 1、艾灸的功能:使用艾绒、艾油或其它药物放置体表的腧穴或 疼痛烧约、温熨。借温炙的温和热力及药物作用,经过经络的传导,以养生美容、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防病保健之功效,《黄帝内经》说“针所不及,炙之所宜”,《医学入门》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炙之”。可见炙法很早就被人们所重视,由于其安全性能高、无毒副作用、养生保健,因此在中国炙疗史上出现“言炙必艾”的现象,艾炙被历代医称为百炙之王。 2、产品特点:艾灸仪是一种神奇的自然疗法,艾灸有驱寒 邪,补元阳,通经络,调正气之功效。寒邪、元阳虚是现代人的病根,祛、补、通是健康的根本,艾草补阳气,炙法通经络,艾炙仪是健康的保障。本产品其显著特点在:有治、寻、养三位一体的特点,即有病治病,未病寻病,无病养生。无明火、无烟、安全、环保、不影响环境。操作简单,几个按键就轻松搞定,节省时间和精力。特别是能量子的渗透力更强。

艾灸-作用机理Word版

传统艾灸作用机理初探 灸法是中医传统外治法之一,对人体可起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作用,治疗过程中病人有舒适感,因此很受患者欢迎。灸法治病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呢?根据中医理论和实践,笔者认为是一种“综合效应”的体现。现代研究虽然不多,但也为这种“综合效应”论点提供了实验依据。 1 灸法的药性作用(化学作用) 1.1 艾是最常用的灸用燃料。它除了具有易得、易燃的特点外,还具有显著的药物效应。 中医学认为艾属温性,其味芳香,善通十二经脉,具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的作用。《本草纲目》:“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苛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本草正》也认为“艾叶,能通十二经脉,而尤为肝脾肾之药,善于温中、逐冷、除湿,行血中之气,气中之滞……或生用捣汁,或熟用煎汤,或用灸百病,或炒热熨敷可通经络,或袋盛包裹可温脐膝,表里生熟,俱有所宜”。说明艾具有广泛的治疗作用,虽然在灸治过程中艾叶进行了燃烧,但药性尤存,其药性可通过体表穴位进入体内,渗透诸经,起到治疗作用;又可通过呼吸进入机体,起到扶正驱邪、通经活络、醒脑安神的作用;对位于体表的外邪还可直接杀灭,从而起到治疗皮部病变和预防疾病的作用。 1.2 现代研究结果证实,燃艾时可产生具有治疗作用的化学物质。 艾灸燃烧时是否产生了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呢?日本大西[1]和西谷[2]通过研究认为,艾燃烧后生成一种物质,有抗氧化并清除自由基的作用。艾燃烧生成物的甲醇提取物,有自由基清除作用,并且比未燃烧的艾的甲醇提取物作用更强。施灸局部皮肤中过氧化脂质显著减少,此作用是艾的燃烧生成物所致。艾的燃烧不仅没有破坏其有效药物成分,反而使之有所增强。艾燃烧生成物中的抗氧化物质,附着在穴位处皮肤上,通过灸热渗透进入体内而起作用的。 2 灸法的热作用(物理作用) 2.1 灸法是以燃烧艾绒而治病,燃烧时的热效应也是产生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素问.异法方宜论》:“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也从北方来”。说明灸法燃烧艾绒产生的温热作用可治疗因为寒冷引起的疾病。随着历史的发展,艾灸治疗疾病的范围早已超出了寒证的范围,它具有温经散寒、通络止痛、驱风解表、消瘀散结、拔毒泄热、温中散寒、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回阳固脱、预防保健等作用,可广泛用于临床各科多种种疾病,涉及寒、热、虚、实诸证。产生这些治疗效果,均与燃艾时产生的热作用是分不开的。艾灸时产生的热恰到好处,除了使人感到特别舒适外,更是一种良性治疗因子,这种因子作用于腧穴,具有特别的亲和力,艾火的热力不仅影响穴位表层,还特别能通过腧穴深入体内,影响经气,深透筋骨、脏腑以至全身,发挥整体调节作用,而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单桂敏艾灸穴位

单阿姨单桂敏艾灸治疗大全 家庭常见病艾灸穴位对照表 艾灸说明 1、艾灸总的原则是哪里不舒服就灸那里,再配合灸一些常用的穴位。 2、艾灸无需精准的穴位定位,艾灸中只要知道大概的位置即可 艾灸方法 1、使用艾条直接灸。(此方法不推荐,艾条燃烧的灰烬不小心会掉在身上烫伤皮肤,而且长时间拿着艾条手臂易抖动也容易烫伤皮肤。) 2、使用艾灸器具配合艾条、艾绒、艾粒艾灸。(强烈推荐!方便、安全!) 艾灸时间 每个穴位20-30分钟 内科艾灸篇 感冒 凤池,大椎,风府,合谷 急性支气管炎 肺腧,定喘,合谷 慢性支气管炎 肺腧,膻中,脾腧,膏肓腧,太渊 咳嗽 膻中,肺腧,膏肓,天突,风门,列缺 支气管哮喘 定喘,肺腧,膻中 支气管扩张 孔最,尺泽,膻中 肺结核 肺腧,太渊,三阴交,膏肓腧,足三里,太溪 胸膜炎 肺腧,内关,期门,阴陵泉,侠溪,膻中

膈肌痉挛 中脘,足三里,内关,巨阙 急性胃肠炎 天枢,中脘,气海,上巨虚 腹痛 气海,中脘,内庭,脾腧 胃下垂 百会,足三里,中脘,梁门,关元 胃痉挛 天枢,中脘,梁丘,幽门 消化性溃疡 中脘,梁门,足三里,胃枢 肠梗阻 足三里,天枢,支沟,下巨虚 便秘 足三里,天枢,大横,大肠腧,支沟 失眠 三阴交,内关,足三里,百会 贫血 足三里,关元 高血压 足三里,绝谷,曲池,血海 心绞痛 心腧,至阳,厥阴腧,膻中,少海,内关 无脉症 心腧,内关,太渊,厥阴腧 糖尿病 关元,太溪 脱肛

长强,百会,足三里 胆囊炎 阳陵泉,期门,日月,胆腧,太冲,足临泣 肝硬化 期门,中脘,足三里,水分,三阴交 遗尿 关元,足三里 尿潴留 三阴交,中极,膀胱腧 前列腺炎 阴陵泉,三阴交,气海,中极,会阴,腰阳关 前列腺增生(肥大) 关元,曲谷,肾腧,命门 阳痿 中极,关元,肾腧,命门 男性不育 气海,关元,三阴交,命门,足三里 遗精 中极,肾腧,三阴交,关元,志室 中风偏瘫 1,上肢瘫痪—肩井,手三里,曲池,外关,合谷2,下肢瘫痪—伏兔,阳陵泉,三阴交,足三里 癫痫 鸠尾,风府,筋缩,内关,丰隆 风湿性关节炎 曲池,足三里,血海,肝腧 类风湿关节炎 曲池,足三里,八风,八邪 妇科艾灸篇

艾灸升级版香灸作用机理研究

艾灸升级版香灸作用机理研究 Aijiushengjibanxiangjiuzuoyjiliyanjiou 作者:华和节灸法是中医传统外治法之一,对人体可起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作用,治疗过程中病人有舒适感,因此很受患者欢迎。传统灸疗以艾灸为代表,在新中国成立后,艾灸升级版香灸出现,本文针对香灸疗法治病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呢?根据中医理论和实践,作者认为是一种人体经络和香灸配方药物的“综合效应”。现代研究虽然不多,但本文也为这种“综合效应”论点提供了实验依据。 1 香灸法的药性作用(化学作用) 香灸成分为:1.基本配方:艾灸占全灸药材比例10%,苍术、桂枝、荆芥、防风、灵仙、麝香、白芷、白术、木香、藿香;2.根据香灸药材用途与君臣佐使及药物相生相克为宗旨(因涉及个人秘方权限、具体配方略)。 1.1 分析香灸中常用艾粉与诸药材

艾是最常用的灸用燃料。它除了具有易得、易燃的特点外,还具有显著的药物效应。中医学认为艾属温性,其味芳香,善通十二经脉,具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的作用。 《本草纲目》:“藿香,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在《中医大辞典》中说:“用芳香化湿健脾药物,祛除湿邪,健运脾气,以治疗脾为湿困,运化无力的病证。”香灸配方中有艾粉以及诸药粉,具有芳香化湿、建脾养胃、醒神安脑、扶阳祛邪、固本培元之功效。 说明香灸具有广泛的治疗和保健作用,虽然在灸治过程中香灸进行了燃烧,但药性尤存,其药性可通过体表穴位进入身体经络穴位,渗透诸经,起到治疗作用;又可通过呼吸进入机体,起到扶正驱邪、通经活络、醒脑安神的作用;对位于体表的外邪还可直接杀灭,从而起到治疗皮部病变和预防疾病的作用。 1.2 现代研究结果证实,燃香灸时可产生具有治疗作用的化学物质。

中医特色诊疗设备

1.针刺手法治疗仪 2.玉玄针法治疗仪 3.远红外线按摩理疗仪 4.经络导平治疗仪 5.光电治疗仪 6.按时超声波治疗仪 7.多功能艾灸仪 8.智能通络治疗仪 9.特定电磁波治疗仪 10.微波治疗仪 11.电子经络治疗仪 12.软组织伤痛治疗仪 13.骨质疏松治疗康复系统 14.医用智能汽疗仪 15.腿浴治疗器 16.免疫治疗系统 17.结肠透析机 18.超声雾化熏洗仪 19.智能型中药熏蒸汽控治疗仪 20.体腔热灌注治疗以 21.智能肛周熏洗治疗仪 康怡艾炙治疗仪深圳市金帆科技有限公司 集传统的艾炙原理与现代电子、磁疗、脉冲理疗技术为一体的高科技产品。在主机控制下对艾绒加热,使艾的有效成份和磁力线直接作用于人体多个穴位,直接刺激、抑制交感神经,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调整功能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内脏组织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温经活络,行气活血,消瘀散结,调整经络脏腑、扶正驱邪,达到治疗。 御健多功能脉冲调制中频电疗机MTZ-M型 对神经系统有综合效应,镇痛锻炼骨骼肌,对局部血液循环的促进作用,,对人体细胞具有刺激作用,20个治疗处方,,适应症:坐骨神经痛、神经炎、神经根炎、周围神经损伤、神经性头痛、扭伤、挫伤、肩关节周围炎、腰肌劳损、腰间盘膨出、腱鞘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变性关节病(颈椎病、腰锥病、骨关节炎)、胃下垂、胃肠功能紊乱、便秘、附件炎、盆腔炎。 三洲智能型中药熏蒸汽自控治疗器仪上海三洲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除保留了中药熏蒸主要靠热疗和药疗以外,还具有氧疗、电疗、浪涌压力和药物按摩6种治疗手段的协同作用;用功能齐全,在临床上可根据不同的中药配方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治疗范围广。 电脑偏瘫治疗机(标准配置) (偏瘫综合治疗器) 99种处方,以多波形叠加、多种输出模式、红外自控及专用通络液药物导入作用于穴位上,达到和针炙、按摩、热敷、热疗、药物导入相同的治疗效果。对治疗脑中风、脑外伤引起的偏瘫、面瘫、截瘫及综合后遗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胃痞病

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护理方案 (一)按脾胃病科新入院病人护理常规护理。 (二)入院1~3天,对患者一般情况进行评估,做好入院宣教。做好基础护理, 执行各种检查,如:抽血、心电图、B超、X线等,遵医嘱执行治疗,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三)辩证施护 1、情志护理:关心体贴和安慰病人,设法解除紧张情绪,保持情绪稳定,积极 配合治疗,少生气,保持活泼开朗,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 2、临证(症)护理: ⑴辩证分型: ①脾虚气滞证:胃脘痞闷或胀痛,食少纳呆,纳少泛恶,嗳气,呃逆,疲乏无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弦。 ②肝胃不和证:胃部胀痛,两胁胀满,每因情志不畅而发作或加重,痞塞不舒,心烦易怒,善太息,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③脾胃虚寒证:胃寒隐痛或痞满,喜温喜按,泛吐清水,食少纳呆,神疲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细弱。 ④脾胃湿热证:脘腹痞满或疼痛,口干口苦,身重困倦,恶心呕吐,小便短黄,食少纳呆,舌苔黄腻,脉滑。 寒热错杂证:胃脘痞满或疼痛,遇冷加重,肢冷便溏,嗳气纳呆,嘈杂泛酸,舌淡苔黄,脉弦细滑。 ⑵一般护理 ①急性发作时卧床休息,病情缓解时进行适当活动。 ②注意观察痞满的部位、诱因、伴随症状等。若出现腹痛、腹胀、呕吐、不排 气或吐血、黑便等症状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并做好记录。 ③必要时行胃肠减压或肛管排气。 (四)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脾虚气滞证:健脾理气中药 2、肝胃不和证:疏肝和胃中药 3、脾胃虚寒证:温中散寒中药 4、脾胃湿热证:清热祛湿中药 5、寒热错杂证:辛开苦降中药 (五)辩证选择外治法 1、针灸治疗 ①常规针灸疗法:常分虚实进行辨证取穴。实证常取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穴位为主,以毫针刺,采用泻法;常取足三里、天枢、中脘、内关、期门、阳I凌泉等。虚证常取背俞穴、任脉、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穴为主,毫针刺,采用补法,常用脾俞、胃俞、中脘、内关、足三里、气海等,并配合灸法。根据临具体情况和临床症状,也可选用多功能艾灸仪、智能通络治疗仪等治疗。 ②热敏灸疗法:热敏穴位以腹部、背腰部及小腿为高发区,多出现在公孙、下脘、天枢、脾俞、胃俞、大肠俞等区域。每次选取上述1~2组穴位,每天1次,每次治疗以灸至感传消失为度,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5天,共2~3个疗程。 ③“万应点灸笔”疗法。适合于16岁以上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患者。操

艾灸的原理

艾灸的原理 灸法的药性作用机理和科学实验根据(化学作用) 1.1艾是最常用的灸用燃料。它除了具有易得、易燃的特点外,还具有显著的 药物效应。 中医学认为艾届温性,其味芳香,善通十二经脉,具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的作用。《本草纲目》:“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白种病邪,起沉苛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本草正》也认为“艾叶,能通十 二经脉,而尤为肝脾肾之药,善丁温中、逐冷、除湿,行血中之气,气中之滞…… 或生用捣汁,或熟用煎汤,或用灸白病,或炒热熨敷可通经络,或袋盛包裹可温脐膝,表里生熟,俱有所宜”。说明艾具有广泛的治疗作用,虽然在灸治过程中艾叶 进行了燃烧,但药性尤存,其药性可通过体表穴位进入体内,渗透诸经,起到治疗 作用;乂可通过呼吸进入机体,起到扶正驱邪、通经活络、醒脑安神的作用;对位 丁体表的外邪还可直接杀灭,从而起到治疗皮部病变和预防疾病的作用。 1.2 现代研究结果证实,燃艾时可产生具有治疗作用的化学物质。 艾灸燃烧时是否产生了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呢?日本大西[1]和西谷[2]通过研究认为,艾燃烧后生成一种物质,有抗氧化并活除自由基的作用。艾燃烧生成物的甲醇提取物,有自由基活除作用,并且比未燃烧的艾的甲醇提取物作用更强。施灸局部皮肤中过氧化脂质显著减少,此作用是艾的燃烧生成物所致。艾的燃烧不仅没有破坏其有效药物成分,反而使之有所增强。艾燃烧生成物中的抗氧化物质,附着在穴位处皮肤上,通过灸热渗透进入体内而起作用的。 2灸法的热作用(物理作用) 2.1灸法是以燃烧艾绒而治病,燃烧时的热效应也是产生治疗效果的重要因 素。 《素问.异法方宜论》:“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炳,故灸炳者也从北方来”。说明灸法燃烧艾绒产生的温热作用可治疗因为寒冷引起的疾病。随着历史的发展,艾灸治疗疾病的范围早已超出了寒证的范围,它具有温经散寒、通络止痈、驱风解表、消瘀散结、拔蠹泄热、温中散寒、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回阳固脱、预防保健等作用,可广泛用丁临床各科多种种疾病,涉及寒、热、虚、实诸证。产生这些治疗效果,均与燃艾时产生的热作用是分不开的。艾灸时产生的热恰到好处,除了使人感到特别舒适外,更是一种良性治疗因子,这种因子作用丁脸穴,具有特别的亲和力,艾火的热力不仅影响穴位表层,还特别能通过脸穴深入体内,影响经气,深透筋骨、脏腑以至全身,发挥整体调节作用,而用丁治疗多种疾病。

大健康时代的行业大趋势—中医艾灸养生作为未来最具发展性的行业前景

中国的中医养生文明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文化。而许多西医治不好的病症使用中医却能够起到神奇的疗效。中医讲养生讲究预防大于治疗,很多疾病有其果必然有其因。而中医养生是一个细水长流,治标治本的过程。 清代吴仪洛在《本草从新》中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亡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温中开郁,调经安胎,……以之艾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艾灸自古以来都有着广泛的治疗作用,艾的药性可以通过体表的穴位渗透到体内而起到治疗作用。而适量的艾烟通过呼吸进入机体,可以起到醒脑安神,消炎杀菌的作用。 许多实验都证实灸疗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灸疗的许多治疗作用也是通过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实现的,这种作用具有双向调节的特性,即低者可以使之升高,高者可以使之降低,并且在病理状态下,这种调节作用更明显。 很多人说起来艾灸都是一知半解,那是因为艾灸在中国消失的太久了。经过国家对中医药的宣扬与发展,中国的艾灸市场又在逐渐回温,全民艾灸热也愈演愈烈。,艾灸的作用也充分的被肯定。 2010年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审议通过中国申报项目《中医针灸》和《京剧》,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艾灸有着悠远的历史传承,独特的医疗思维与视角,是当之无愧的人类文明传承。让人们了解艾灸、相信艾灸、从老祖宗留下的艾灸中得到良好的受益。是大唐艾神义不容辞的责任!日益增加的亚健康人群,日益增长的消费能力,使人们越来越舍得在自己的身体健康上进行投资。而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进一步重视,艾灸这种自然疗法日益被大众所接受。一些地方依然保留着清明插柳,端午悬艾的习俗。 艾草通过技术制成艾绒,再加工成艾柱、艾条,对人体穴位熏烤能够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曾不不穷的艾草制品可以让我们看出,一棵小小的艾草当前已经形成一条产业链式发展,形成了药物、艾条、灸贴、精油、沐足、美容、养生、保健等20个系列近500多种单品。 随着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已认识到抗生素虽然能够解除病痛,但是带来的副作用却不可小觑,而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医传统疗法—艾灸,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应用,成为一种世界性趋势。

艾灸的基本知识

艾灸 艾灸的介绍: 通常认为针和灸是同一种疗法,其实并不是这样。虽然它们都是建立在人体经络穴位的认识之上,但针疗产生的只是物理作用,而艾灸是药物和物理的复合作用。而且两者治疗的范围也不一样,所谓“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指的就是其中的区别。说艾灸是一种神奇的疗法,因为它的确有很多不同凡响之处。首先,艾灸的疗效就十分神奇。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用中医的话说,它有温阳补气、祛寒止痛、补虚固脱、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可以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 其次,艾灸具有奇特养生保健的作用。用灸法预防疾病,延年益寿,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黄帝内经》“大风汗出,灸意喜穴”,说的就是一种保健灸法。日本人须藤作等做过的灸法抗癌研究,还表明艾灸可以使皮肤组织中潜在的抗癌作用得到活化,起到治癌抗癌的作用。 灸法在我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其治疗效果已为无数临床实践所证实。而对其机制的认识,仍是一个未解的迷。目前认为灸疗作用机制与以下5个方面有关。 (一)局部刺激作用 灸疗是一种在人体基本特定部位通过艾火刺激以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治疗方法,其机制首先与局部火的温热刺激有关。正是这种温热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症、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还可引起大脑皮质抑制性物质的扩散,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发挥镇静、镇痛作用;同时温热作用还能促进药物的吸收。 (二)经络调节作用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重要内容,也是灸疗的理论基础。人是一个整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是互相协调的,这种相互协调关系,主要是靠经络的调节作用实现的。现代研究表明经络腧穴具有三大特点: 1.经络腧穴对药物具有外敏性,即用同样艾灸方法选择一定的腧穴与一般的体表点,其作用是明显不同的。 2经络腧穴对药物作用的放大性,经络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体表循行路线,而是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调控系统。在穴位上施灸时,影响其多层次的生理功能,在这种循环感应过程中,它们之间产生相互激发、相互协同、作用叠加的结果,导致了生理上的放大效应。3.经络腧穴对药物的储存性,腧穴具有储存药物的作用,药物的理化作用较长时间停留在腧穴或释放到全身,产生整体调节作用,使疾病得以治愈。 (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许多实验都证实灸疗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灸疗的许多治疗作用也是通过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实现的,这种作用具有双向调节的特性,即低者可以使之升高,高者可以使之降低,并且在病理状态下,这种调节作用更明显。 (四)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 灸疗的用药情况,虽比不得内治法丰富,但从各种隔物灸及太乙、雷火针灸在临床应用的情况看也可窥灸疗辨证论治之一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灸疗主要原料艾的功能。清代吴仪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