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的明暗关系及表现手法
- 格式:pptx
- 大小:1.22 MB
- 文档页数:21
什么是明暗素描_造型⼿段 明暗素描是素描的⼀种。
是以明暗⾊调为主要表现⼿段的素描形式,是将对形体的明暗感觉和形体体积的认识统⼀起来塑造和表现形体的素描⽅法。
那么你对明暗素描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明暗素描的内容,希望⼤家喜欢! 明暗素描的基本简介 明暗素描,作为造型艺术的基本功之⼀,有它的客观规律。
在绘画上有“三⼤⾯”的论述,我国传统⼭⽔画论上亦有“⽯分三⾯”之说。
在现实⽣活中,“体”的构成⾄少要有四个平⾯,⽽在视觉上,⽆论是从什么⾓度去看物体,我们的眼睛能同时看到的最多只有三个⾯,也只有在看到三个⾯时,物体的体积感最强、所以、三个⼤⾯是绘画上构成体的基础。
在这个基础上往细⾥推,由整体到局部,可以求得很多层次的三⼤⾯——即很多层次的由⼤⽽⼩的体的感觉,也就是⼤的起伏上的⼩的起伏。
但不论怎样柱细⾥推,细部总要服从整体,以保持三⼤⾯的整体感,求得⼤体与局部(⼩体)的统⼀。
实际上⼀个物体是很复杂的,它决不⽌三⼤⾯,但⽤构成体的基本三⼤⾯的观点去看物体,就可以主次分明地去分析体⾯的关系。
明暗素描的造型⼿段 尽管素描的表现技法多种多样,但其造型的基本⼿段可归纳为两种:就是前章提到的线条与明暗。
在实际作画时,可以完全⽤线描或完全⽤明暗调⼦来表现对象。
我国传统绘画中的⽩描、双勾等以线条造型,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西⽅、如法国⼗九世纪古典主义⼤师安格尔就是⽤极其准确⽽简练的线条,以优美的韵律,丰富⽽真实地表现了不同的⼈物形象的。
⽽⽤明暗调⼦⽣动⽽有⼒地揭⽰了对象内在美的巨匠亦不乏其⼈,俄罗斯的洛森科、伊凡诺夫、苏⾥科夫,瑞典的佐恩,法国的普吕东等等,都是杰出的代表。
⽽把线条与明暗两者结合作画,亦为众多艺术家所运⽤,我国当代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的素描,就是融合了中外⾯法之长处,将洗练的线条与丰富的明暗层次结合起来⽽达到⾼度的造诣。
运⽤线条能充分地抒发作者的激情,可⽣动有⼒地表现对象,此法多为中国画等专业的素描所采⽤。
一、素描知识1.素描:素描是造型艺术领域中的一门基础科学。
素描使用单一的色彩来描绘对象的一种绘画形式。
素描具有其独立的艺术价值。
她是通过对物象的形体结构、比例关系、明暗变化等造型因素的综合手段来表现对象的。
世界万物的形体变化,实际上都是基本形体的复化、变形和组合。
一简单的石膏几何形体写生为石膏半面像写生的基础,比较容易观察和理解其造型的基本规律——结构规律、透视规律、明暗规律及其表现规律。
素描的表现方法大体可以分两大类。
一类是根据形体的结构,一线为主,准确的表现出物体的内部结构和透视变化,这种方法叫做结构素描。
另一类是根据物体在光源照射下出现的明暗变化,以块面为主,注重表现形体的立体感、空间感和质感,这种方法叫做明暗素描。
“排线”是在钱币素描练习中,处理与表现被画物象形体结构和明暗关系的一种绘画方法。
素描步骤:一、定位置、量比例、画出辅助线【注】●量姿要正确,测量要准确二、概括画出所画对象的体面关系【注】●要熟练的掌握用浅线、长线、直线和复线起形的方法●学会用深线不同和宽窄不同的复线表现所画对象的素描关系●起形和检查形体关系的几种方法:1、长宽比例法2、单位长度比较法3、垂直(水平)测量法4、斜线平移法5、几何形定位法6、长度反证法7、二分之一点起形法三、涂大面,区分明暗两大部分【注】●用概括的方法去涂大面四、加强明暗交界线【注】●应把明暗交界线的深线、宽窄和虚实变化充分表现出来●画出与结构关系密切的灰面五、在保持明暗大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刻画【注】●深入刻画的一般顺序:1、丰富暗面2、区分出暗部反光的侧面和底面3、画出灰面4、画好所画对象的投影与背景。
●从整体出发进行调整统一素描练习中的几个要点:1、宁长勿短2、宁多勿少3、宁方勿园4、宁慢勿快5、宁赃勿净6、宁欠勿过7、宁稳勿躁8、宁拙勿巧色彩:这里以水粉为例,水粉画既是一种独立的绘画形式,也是青少年学以色彩知识、进行色彩训练的必要途径。
水粉画颜料是一种色泽鲜明艳丽、遮盖力较强的粉质绘画材料。
明暗和虚实关系在素描中的运用明暗和虚实关系在素描中的运用如下:
1.明暗关系。
物体受到光的照射会产生不同的明暗层次,这种明暗关系可归纳为五种基本调子,即亮调子、灰调子、暗调子、明暗交界线和反光。
在对物体体积感的塑造中,这五种调子的基本关系表达越明确,则物体的体面转折关系交代得就越清楚,因此物体本身的体积感就越强。
2.虚实关系。
距离视线越近的物体虚实对比越强烈,反之则对比越微弱。
同样,受光线充足的部分明暗对比越强烈,而处于暗部的物体对比关系往往被弱化,甚至会略去对细节的描述。
一般情况下,在处理虚实关系时通常的做法是:前实而后虚,中实而旁虚,亮实而暗虚。
《素描的明暗关系及表现手法》教学设计授课时间:2012年8月12日授课人:祁正铭一、教材分析明暗造型素描是美术造型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美术能力训练的重要手段。
明暗现象的产生,是光线作用于物体的结果。
学生学习明暗造型素描,首先应理解清楚光、明暗、调子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
明暗造型素描是以一定的光线照射在物体上为写生前提。
以准确地、艺术地表现出物体的受光部与背光部及两者的明暗关系为依据来进行的写生与艺术表现的事实。
就一幅明暗造型素描的作品而言,画面中的黑、白、灰三要素的并存与艺术处理也是颇为重要的。
它既有构图时各物体的搭配与组合处理,也有画面上的安排与配置处理。
这三要素处理不好,画面就会出现或灰或暗或弱或光等诸种缺陷,而这些缺陷又不是学生进行明暗造型素描练习中的常见毛病。
将这三要素具体运用于某一物体的明暗造型中,有时也可将其理解为三大面的调子关系。
二、教学思路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明暗造型素描的形体明暗变化规律,懂得两大部、三面五调是明暗调子最基本的现象。
理解物象的基本形体结构。
透视变化和组合关系,把物象的主要形体转折部分分析出来,运用直线勾画出物象的主体轮廓。
运用主体的观念,根据光源的来向,对物体进行两大部分、三大面、五调子的观察、分析强调明暗交界线,将物体的明暗有对比地稍加皴画,明确物象黑、白、灰的大致关系。
同时掌握明暗的表现方法。
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基本形体的明暗变化规律,懂得两大部、三大面、五调子是明暗造型素描最基本法则,并掌握其基本的作画步骤与经验,培养学生整体观察、分析事物和表现事物的造型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⑴、理解两大部五调子是最基本的明暗造型素描法则⑵、明暗造型素描的表现方法2、难点:整体观察、整体描绘的作画方法五、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石膏几何模型两个(球体、正方体)、素描范画若干2、学具:画板、画纸、画笔、橡皮及夹子等。
六、教学建议本课为一个课时,内容重要,难度较大,教师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抓住重点,明确难点,安排讲授明暗造型素描知识与分析其作画步骤要领因材实教。
素描关系所指的三大关系明暗关系,空间关系,结构关系素描五大调子明调\暗调\明暗交界线\投影\反光素描色调的另一种说法:五大调(xx、亮灰、明暗交界线、暗灰、反光)五个调子是一切物体在一定光线下明暗变化的最基本格局,其具体明度的差比,要根据具体对象和具体光线去比较表现.五大调的明暗对比的顺序是:xx>亮灰>反光>暗灰>明暗交界线五大调是在三大面的基础上,详细分成的五个调子。
在受光的面又分成灰面和亮面,有些物体在亮面还有明显的显亮光。
在背面有暗面和反光。
投影虽然不算在五大调之内,但仍然是画面里不可缺少的部分。
中间色,反光,加上黑白灰三面,合起来称做明暗五大调子,五大调子在一幅画中起主导作用,它们之间的明暗对比、层次变化,强弱虚实等等,直接关系到一幅作品的成败。
在受光的面又分成灰面和亮面,有些物体还有明显的亮光。
在实际上,客观物体的明暗变化是千差万别的,每上点和另一点都有所差别,层次十分丰富,尤其是复杂形体明暗关系更是错综复杂。
这里所说的两大部分,三大面和五大调子只是从大处着眼的概括、归xx,有利于相对地表现形体的整体关系。
观察物体明暗色调时,要学会全面的比较,首先要识别哪些是物体上最深的部分,哪些是最亮的部分,哪些是次深部分,哪些是次亮部分,最后哪些是处世哲学于中间色调部分。
比较出这五个基本色调,大的明暗关系诀确了。
三大面五大调是素描最基本的东西不管是亮面暗面明暗交界线其实都不是某一定的灰度是要靠对比的亮面之所以亮是因为有暗面的衬托。
被画的对象也是有不同材质的典型的石膏对比就比较柔和而抛光的金属对比就非常强烈其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到整体观察经常性的把画拿远点看下和实物做下对比只要大的明暗关系对了调子就不会乱在把握好大关系的情况下再找细节就会变的丰富三大面与五调子明暗素描是以明暗调子来塑造对象,其主要方法是通过高光、亮面、明暗交界线、暗面、反光的五大调子的表现,来反映客观对象的体积、空间、虚实、结构等,强调素描艺术的直观真实性。
论述素描明暗关系的表现规律素描是一种视觉艺术,通过明暗关系来表现立体感、空间感以及质感,从而创造出具有深度和立体感的画面。
下面将详细论述素描明暗关系的表现规律。
一、明暗的产生光线是形成素描明暗关系的基础。
当光线照射在物体上时,物体会产生阴影,阴影的深浅程度取决于光线照射的角度和物体表面的质地。
在素描中,我们通常将物体的亮部称为“白”,暗部称为“黑”,而中间的灰色部分则被称为“灰”。
二、明暗调子的基本规律在素描中,明暗调子的基本规律是由五大调子组成的:高光、亮面、灰面、暗面和反光。
高光:高光是物体上最亮的部分,通常出现在物体的凸起部分或光滑的表面上。
高光的亮度通常比周围的其他部分要亮,但不会比亮面亮。
亮面:亮面是物体受到光线直接照射的部分,通常位于物体的受光面。
亮面的亮度取决于物体的质地和光线的强度。
灰面:灰面是物体上处于亮面和暗面之间的部分。
灰面的亮度通常比亮面暗,但比暗面亮。
暗面:暗面是物体上受到光线最少的部分,通常位于物体的背光面。
暗面的亮度取决于物体的质地和光线的强度。
反光:反光是物体上反射周围光线的一部分。
反光的亮度通常比暗面亮,但比亮面和灰面暗。
三、明暗关系在素描中的应用立体感的表现:素描中的明暗关系可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通过描绘出物体的亮面、灰面、暗面和反光等调子,可以将物体呈现出三维空间的视觉效果。
空间感的表现:明暗关系的对比强度可以表现画面的空间感。
在画面中,近处的物体明暗对比强烈,而远处的物体明暗对比较弱。
这种明暗对比的强度变化可以使画面产生深度感。
质感的的表现:不同的物质表面具有不同的质地和反射特性,这些特性可以通过明暗关系表现出来。
例如,光滑的物体表面通常具有高光和反光的特征,而粗糙的物体表面则没有明显的反光和高光。
光源的表现:光源的位置和类型可以直接影响明暗关系。
不同的光源可以产生不同的阴影和高光效果。
例如,侧光可以产生强烈的明暗对比,而顶光则可以使物体的顶部更加明亮。
四、如何掌握素描明暗关系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掌握素描明暗关系的基础。
一、素描静物构图安排的具体要求(1)、画面平衡构图要“上进下松”,物体可以靠近到画纸的上部,下面要多留空,左右留空相当。
画面中心应少偏上,物体位置不能过于偏向某一方面,画面重心要稳。
(2)、主次分明表现的主要对象或体量大的物体是主体物,其余则是次要或陪衬物。
主体物要刻画精到,视觉效果要突出,形成视觉中心。
组合摆放静物要明确主次关系,特别是形体大小要有区别。
(3)、对比协调组合的物体应该有高低、大小、方圆形状的不同;摆放的状态有直立、倾卧、动势方位的变化;组合物体要有疏有密、有多有少;物体色调深浅要有搭配、相互衬托;物体重叠、遮挡要有“隐”有“现”,物体之间要有联系才能协调。
(4)、疏密的当物体组合要有聚有散,数量上要有对比,不能分散、凌乱、平均摆放。
有疏密才有节奏。
重叠、靠近、遮挡是“聚合”形成密的感觉;单独的、单个的物体是“分散”,形成疏的感觉。
疏密要适当,互相要有连贯性。
(5)、互相呼应所谓互应是指物体彼此之间应由联系,有呼应,才会形成整体统一的基调。
例如投影可以把分开摆放的物体联系在一起,衬布在视觉上达到了把分散的物体联系在一个整体的作用。
物体之间的呼应,如茶壶对着那个方向、水果的摆放方位、衬布皱褶的方向都会形成呼应的效果。
二、素描静物的明暗关系物体受光线的照射,呈现出受光面、背光面的自然现象即为明暗。
运用明暗规律表现物体是素描造型的一种手段。
1、明暗与光的关系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不论其形状大小、质地如何不同,都会产生黑、白、灰的深浅变化。
明暗是表现物体形体结构以及质感、量感、体积感和空间感的有效手段。
人的视觉所能见到的一切明暗,都是光照的结果。
没有光,看不见物体,也就无所谓明暗关系了。
2、明暗中的“三大面”和“五大调”我们把明暗色调的变化规律,用“三大面”和“五大调”来概括。
“三大面”是指物体在空间中受光线的影响而产生最大形体面的变化,俗称“黑、白、灰”三大层次面。
“黑、白、灰”的大明暗变化的表现能产生最基本的形体效果。
素描的明暗关系及表现手法引言素描作为绘画的基础,是表现物体形体、纹理和明暗变化最直观、最基本的手段之一。
素描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对明暗关系的准确把握和表现。
本课件将介绍素描中的明暗关系及常用的表现手法,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技巧。
一、明暗关系的作用明暗关系是绘画中非常重要的元素之一,它能够创造出强烈的光影效果,使画面更具立体感和真实感。
正确的明暗关系能够准确地表现物体的形态和表面特征,使其更加逼真。
二、素描中的明暗关系表现手法1.点画法:利用细小的点状笔触,通过不同的点的密集程度和间距来表现明暗变化。
点画法适用于表现细节丰富的物体,如头发、树叶等。
2.线融合法:通过运用交叉交织的线条,使其在视觉上融合,产生渐变的明暗效果。
线融合法适于表现光滑的物体,如球体、水滴等。
3.平涂法:利用平坦的均匀笔触,通过不同的色调和阴影的叠加来创造明暗效果。
平涂法适合表现大面积的明暗变化,如建筑物、景观等。
4.紧密涂法:通过密集的平行线条来表现物体的明暗变化,使画面具有纹理和层次感。
紧密涂法适于表现有纹理的物体,如布料、树皮等。
5.模糊法:通过模糊和不清晰的笔触来表现物体的柔和、远离或被阻挡的效果。
模糊法适合表现氛围、远景等。
三、明暗关系的运用实例1.静物素描:通过观察真实的静物,准确把握它们的明暗关系,进行素描创作。
可以利用不同的明暗表现手法来突出物体的形态和纹理。
2.人物素描:在人物素描中,明暗关系的表现尤为重要。
可以通过光线的照射和阴影的投射,创造出立体感和肌肉的质感。
3.风景素描:在风景素描中,明暗关系能够准确表现出场景中的形状和纹理,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和真实。
四、素描中的明暗关系是表现物体形态和纹理的重要手段,通过不同的明暗表现手法,我们可以创造出逼真的立体感和光影效果。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观察,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明暗关系的表现,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
希望本课件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素描的明暗关系及表现手法,提升您的绘画水平。
构成素描的五大要素介绍第一:形体形体是客观物像存在于空间的外在形式。
任何物像都以其特定的形体存在而区别于其他物。
形体属于素描造型的基本依据和不变因素。
我们在观察物像时,应首先注意其整体呈现的基本形。
构成物像的基本形不同,则物像的形体特征就会不同。
基本形是物像的大关系,把握住对象的基本形,就抓住了其形体特征。
而准确地把握物像的形体特征便奠定素描造型的基础。
第二:结构素描中的结构,主要指物像的内部构造和组合关系。
形体与结构是外观与内涵的关系。
结构是形成物像外贸的内在依据,不了解它,就无法准确把握物像的一系列外表特征。
在素描中,结构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解剖结构或构成结构;二是形体结构。
人体和动物的骨骼、肌肉所构成的解剖关系,是解剖结构。
熟悉了解解剖,是人物造型的基础。
其他物体的内部构成框架及其构成关系称构成结构,是物像形体的内在依据。
绘画中对物体的结构关系的把握,主要在于用面体现其基本形体特征,这样便于理解和把握复杂的结构关系,有利于形象体积的塑造。
第三:比例物像的结构、形体等造型因素体现在外观形态上必然同一定的尺度相联系,不同的尺度关系则表现为一定的比例关系。
任何物像的形体都是按一定的比例关系连结起来的,比例变了,物像的形状也就边了。
九度画室提醒我们,在素描中对形体比例的观察不应是机械、刻板地比较,应注意立体物像在一定的角度和透视变化中的比例关系。
要致意在相互比较中抓住物像的比关系,特别是大的、整体形象的比例关系,而不应停留在局部去过分计较烦琐细节的比例。
初学绘画可借助工具测量的方法去求得基本比例的准确,随着观察能力的提高,应逐步抛弃这种方法,着重凭感觉、眼力,相互比较,训练观察能力的准确。
第四:透视我们看到的自然界物像呈现近大远小的空间现象,就是透视现象。
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把透视现象准确地表现在画面上,使其形象、位置、空间与实景感觉相同,这就是绘画透视。
在素描中,透视的运用是在画面上确定物体的深度,即物体及其各部分的形在画面中的空间位置,是绘画中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创造空间效果的基本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