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音乐说唱音乐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442.50 KB
- 文档页数:18
第一讲中国传统民间音乐概述一、传统音乐的概念我国音乐包括以下几种概念:民族音乐、传统音乐、民间音乐、专业创作音乐等。
我国的民族音乐,是一个包容面很广的概念范畴。
它既包括汉族音乐,也包括少数民族音乐;既包括传统音乐,也包括现代音乐;既包括民间音乐,也包括专业创作音乐。
也就是说,凡是由中国人创作出来的、符合中国音乐总体风格的音乐作品,都可以算作中国的民族音乐。
传统音乐,是一个小于民族音乐的概念。
所谓传统音乐,是指具有一定流传时间的、不是当代创作的音乐。
我们常常把清代以前即已形成的音乐划归为传统音乐。
二、传统音乐的分类:1、宫廷音乐:包括宫廷雅乐和宫廷燕乐。
雅乐用于祭祀及朝会典礼等场合,通常为显示帝王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尊严,受厚古薄今观念支配,多沿用古乐或攀拟古乐,肃穆端庄而缺少活力。
燕乐用于宫廷中宴会时供统治者娱乐欣赏,主要取材于民间音乐和其他国家的音乐,经过挑选和加工改造,从内容到形式都要符合为统治者歌功颂德的需要。
2、文人音乐包括古琴音乐和词调音乐等。
古琴音乐:我们都知道,古琴是我国古代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乐器。
孔子、司马相如、嵇康等历史文化名人,都以擅弹古琴著称。
古琴音乐最集中地体现了我国文人的音乐美学观念,从“载弹载咏、爰得我娱”的音乐功能观,到“中正平和”、“静、远、淡、逸”的音乐审美观,以及“通乎杳渺,出有入无”的物我两忘的音乐至美境界。
词调音乐:比如南宋词人姜夔(白石道人)的歌曲、文人念诵诗词、古文时的吟诵歌调等,都属于词调音乐。
吟诵音乐:吟诵音乐是文人用读唱方式诵读诗、文言文所形成的音乐门类。
3、宗教音乐:在我国主要是佛教与道教的音乐。
佛教音乐:是佛教寺院在各种法事活动、节日庆典中所使用的音乐。
佛教在印度创立时期就已使用音乐,伴随着佛教向亚洲各地的流传,佛教音乐吸收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音乐成分,形成了不同的风格。
我国的佛教音乐,既含有中国民族音调,又含有印度和西域少数民族音调。
道教音乐:道教音乐是在道教的斋醮和其他活动中配合使用的音乐。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中国民间音乐可以分为如下六个类别:1、民间歌曲简称民歌。
是中国各民族人民在长期劳动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集体创造出的、最能直接反映现实、被子人民群众普遍掌握散逗兆、广泛流传的一种短小的歌唱艺术。
2、歌舞音乐指的是伴随着民间舞蹈的歌唱和器乐演奏。
各地的民间舞蹈种类繁多,形式多样。
在汉族地区普遍淬的有龙舞、狮舞、秧歌、花灯、花鼓、打莲厢、跑旱船、车灯、太平鼓、竹马灯、高跷等。
少数民族的歌舞更是多样,如:蒙古族有安代舞、鄂尔多斯舞,朝鲜族有农乐舞、维吾尔族有乃赛姆、多朗舞,藏族有果谐、弦子、堆谐、囊玛,瑶族有长鼓舞,苗族有芦笙舞,侗族结合;曲调明朗活跃,旋律线条较为朴直,棱角鲜明;节拍规整,节奏明快有力,富有动作性;结构更为匀称,多对冲租称曲式等。
3、说唱音乐说唱艺术又称曲艺,是说(白)、唱(腔)、表(作)古位一体的艺术。
说唱音乐大致有:与语言紧密结合,富有地方色彩,伴奏乐器简便,叙事与代言相结合等特点。
4、戏曲音乐戏曲是音乐、舞蹈和戏剧三者紧密结合的综合艺术。
戏曲音乐作为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善于以其抒情性功能、叙事性功能和节奏功能来刻画人物形象,渲染戏剧气氛,统一指游协调舞台节奏。
5、民族器乐中国传统民族器乐乐种如按其演奏形式进行分类的话,大致可分两大类,即:(1)独奏音乐,包括管乐器独奏、拉弦乐器独奏、弹弦乐器独奏、打击乐器独奏和其他乐器独奏;(2)合奏音乐,包括弦索乐、丝竹乐、鼓吹乐、吹打乐、锣鼓乐。
中国民族器乐具有与声乐紧相关联、与习俗密切结合、注重旋律的横向发挥和乐器之间的音色组合等特点。
6、综合性乐种兼具民歌、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器乐等四种类型于一身的综合性乐种。
扩展资料:民间音乐(Folkmusic),又称民间歌谣、民俗音乐、民间短篇诗歌等,简称民谣、民歌、民乐,于国际民间音乐协会(IFMC)之解释定义为「经过口传过程发展起来的普罗大众音乐」,也就是该音乐散布过程,纯粹是由演奏者或音乐接收者记录教习,并亲自相传所得。
说唱音乐定义:说唱音乐是说、唱、表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它由民间口头文学与歌唱表演艺术长期结合、演变而成。
以“说中夹唱”和“唱中夹说”的形式叙述故事,故称“说唱”,又称为“曲艺”。
说唱音乐是在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与民歌不同的是,说明音乐为了适应“以词叙事”文体的需要,因此,其音乐要以叙述性为主。
说唱音乐也追求形式美,所以也要具有抒情性,说唱音乐处于说话和唱歌之间,根据说与唱的不同含量来区分曲种类型。
由于说唱音乐涉及戏剧情节,装扮角色,所以与戏剧音乐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说唱音乐的特征表现在它以第三人称的叙述为主,其表演是模拟和写意性的,是“说法中的现身”,说唱的表演,不需要宽大的舞台和复杂的道具,“装文装武我一人”说唱音乐的种类:共有341个曲种,按照“说”和“唱”在具体曲种中所占的比例,暂且把说唱分为两大类:一是“以说为主”的说唱,包括评书、相声、快板和快书等。
二是“以唱为主”的说唱,包括弹词、鼓曲、牌子曲、渔鼓道情、琴书和杂曲等。
而作为民间音乐的部分,本书主要论及后者,即大致按照弹词类、鼓曲类、牌子曲类、渔鼓道情类、琴书类和杂曲类等六大类进行介绍。
1、弹词类:弹词源于宋代的“陶真”和元明的“词话”,主要流行于南方地区,包括杭州的“南词”、苏州扬州的“弹词”、广东的“木鱼”和广西的“摸鱼歌”。
2、牌子曲类:指以曲牌为手段来叙述或抒发感情的说唱品种。
“牌子”即“曲牌”,是历史形成的、并相对固定的曲调,有单曲牌反复说唱或多曲牌联缀成套两种使用形式。
与宋、元时的“唱赚”、“诸宫调”及明、清“小曲”有密切的渊源关系。
属于牌子曲的曲种有:北京单弦、聊城八角鼓、河南大调曲子、广西文场、兰州鼓子、青海平弦、四川清音、天津时调等。
牌子曲类的唱词结构,除有五言、七言的整齐句式外,大部分为长短句。
演唱时唱者或执手鼓、或持檀板,伴奏乐器南北有所不同,北方一般以大三弦为主,南方以琵琶、二胡为主。
3、渔鼓、道情类:指所有以渔鼓和简板为主要伴奏乐器的说唱曲种。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二)》教案
丁慧主讲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二)》教案
丁慧主讲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二)》教案
丁慧主讲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二)》教案
丁慧主讲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二)》教案
丁慧主讲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二)》教案
丁慧主讲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二)》教案
丁慧主讲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二)》教案
丁慧主讲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二)》教案
丁慧主讲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二)》教案
丁慧主讲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二)》教案
丁慧主讲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二)》教案
丁慧主讲。
音乐专业《民族民间音乐》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教学目的《民族民间音乐》是高师音乐专业学生重要的必修课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广泛了解中国优秀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体裁特点及创作特点,开阔学生音乐思维,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的能力。
1.教学要求《民族民间音乐》旨在通过对民间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大量民间音乐的欣赏基础之上,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从中学习创作经验,提高实际运用技巧的能力。
尽而达到开阔学生艺术视野,丰富学生音乐修养,培养其高尚的审美情趣,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传统音乐欣赏的教学目的。
《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必须建立在以下音乐基础之上:具有熟练鉴赏能力;较深入的基础乐理水平;一定的文学分析理解能力、较强的音乐语言组织能力和较高水平的音乐综合修养。
学生必须认真领会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认真完成课下作业。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第一章总论[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音乐学及民族民间音乐、民歌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重点与难点] 音乐学及民族民间音乐、民歌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教学时数] 2[主要内容]第一节音乐学基础知识一、正确认识音乐学的有关知识二、民族民间音乐在我国音乐中的地位三、我国民间音乐的类别四、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五、我国民间音乐的音乐体系第二节民间歌曲概述一、民间歌曲的定义以及与专业创作歌曲的不同二、民歌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地位三、民歌的历史发展脉络四、民歌的特点五、汉族民歌的体裁类型六、号子1.号子定义2.号子的种类:分五种3.号子各个种类代表曲目欣赏、背诵4.号子的艺术特征[实验实践教学环节]本章学习内容需要课后大量阅读以及一定量的写作。
[参考书目][1] 伍国栋著《民族音乐学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7年3月第一版[2] 冯基笑著《豫剧唱腔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3年7月第一版[3] 栾桂娟著《中国曲艺与曲艺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8年3月第一版[4] 周青青著《中国民歌》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3年12月第一版[5] 杨民康著《中国民间歌舞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6年4月第一版[6] 袁静芳著《民族器乐》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7年3月第一版[7] 蒋菁著《中国戏曲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5年5月第一版[8] 贯涌著《戏曲剧作法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2年1月第一版[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1.经过本课学习,说出对“音乐学”这门学科的一些认识2.民族民间音乐和传统音乐的分类3.通过本课所讲例子,对号子的音乐分析基本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的?号子音乐的艺术特征是什么?第二章民间歌曲[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山歌小调的基本类型、特点,可以做出简单的分析[重点与难点]山歌小调的基本类型、特点,可以做出简单的分析[教学时数] 4[主要内容]第一节山歌一、概述概念、歌词、歌唱方法二、山歌种类一般山歌、田秧山歌、放牧山歌(一)一般山歌1、信天游2、山曲3、花儿4、江浙山歌5、四川山歌6、云南山歌 7、湖南山歌(二)田秧山歌(三)放牧山歌三、山歌的艺术特征(一)音乐性格(二)节奏、节拍(三)曲调(四)曲式结构第二节小调一、概述小调的流传和范围、小调的歌唱形式、唱词二、小调的种类1、吟唱调儿歌、叫卖调等等2、谣曲3、时调第三节我国少数民族民歌一、我国少数民族概况二、典型少数民歌1、蒙古族的长调、短调2、朝鲜族的抒情谣3、哈萨克族独唱4、维吾尔族爱情歌曲5、藏族的剑歌和酒歌6、云南彝族的“四大腔三、少数民族的多声部民歌四、小结[实验实践教学环节]本章学习内容需要课后大量阅读以及一定量的写作。
三、名词解释1、民间乐舞民间乐舞属于民间舞蹈音乐中的其中一种,相对于民间歌舞来说,它是不带歌唱而只以乐器为伴奏的舞蹈形式,舞者或伴随器乐而舞,或一乐器为道具,边舞边演奏。
2、秧歌秧歌流行于我国北方汉族地区,主要于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时在广场上表演,是一种集歌、舞、戏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
它起源于插秧等秧田劳动中唱得歌,最初是一种纯粹的歌唱形式。
3、说唱说唱又叫曲艺,是由我国古代民间的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长期发展演变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它是用来讲唱历史、传说、故事的艺术体裁,是音乐、文学和表演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形式,叙述功能为主,兼有抒情功能。
4、农乐舞农乐舞是朝鲜族农耕生活的反映,源于古代的祭祀和狩猎活动,后来发展为农事劳动中的自娱性集体舞蹈,有情节表演和技巧表演两种,其中尤以象帽舞最具特色。
5、挑腔京韵大鼓慢板板式腔调中的一种,在基础唱腔——平腔的基础上加以句幅和音域扩展而形成,并主要体现在乐句的尾部拖腔上,挑腔的音域较宽,音区较高,旋律线先挑上去再落下来。
6、海盐腔海盐腔因形成于浙江海盐而得名,成化年间已兴起,后来流布区域扩展至嘉兴、湖州、温州、南京、苏州,并远及江西宜黄和北京等地。
海盐腔与弋阳腔、余姚腔、昆山腔一样,都采用来自南戏的曲牌联套结构,角色行当也继承南戏,有生、旦、净、末、丑之分。
演唱时采用官话,并以鼓、板、锣等打击乐器伴奏,没有管弦。
海盐腔的曲调清丽柔婉,为官僚、士大夫阶层所喜好。
7、四平调京剧唱腔中,除二簧和西皮外,比较重要的一种腔调。
四平调又叫平板二簧或平调二簧,有原板和慢板两种板式,旋律风格与二簧接近,常与二簧板式穿插使用,它没有行当的差别,男女同腔同调,曲调婉转流畅、歌唱性很强。
8、板胡板胡又叫梆胡、秦胡、胡呼、大弦、瓢等,是明末清初伴随梆子腔戏曲的出现而在胡琴的基础上产生的乐器,因琴筒不蒙皮膜而胶以薄木板,故得名板胡,板胡的音色明亮、高亢、富于地方特色。
9、广东音乐广东音乐流行于广东省中南部的珠江三角洲一带,以及湛江地区和广西部分地区,广东音乐形成于清末民初,广东音乐的常用乐器是粤胡、秦琴、扬琴、洞箫、椰胡,所表现的内容大部分为明快的情绪和以花、鸟、景物为标题的抒情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