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化101玉米种子高产栽培技术.doc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3
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及病虫防治策略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门路,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对于农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下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及病虫防治策略。
一、选优良品种要想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首先要选用适宜的品种。
选择优良的玉米品种应考虑以下因素:1.生长期:一般情况下,生长期为105天的玉米品种适合南方地区种植,而115天的适合北方地区种植。
2.耐逆性:要选用具有耐寒、耐旱、耐倒伏等特点的玉米品种。
3.抗病性:要选用具有抗病性强的玉米品种。
4.产量高:在相同条件下,产量越高的品种越有利于农民增收。
二、合理施肥1.基肥:基肥施用时一般在春季、秋季进行。
肥料种类可选择有机肥、化肥等,施肥量一般根据土地的肥力情况和品种的需求量而定。
2.追肥:追肥应根据玉米的生长情况和地块肥力情况合理施肥。
一般在玉米生长初期、抽穗期和灌浆期进行追肥。
3.叶面施肥:叶面施肥是一种有效的补充肥料方式,可避免土壤肥力不足或矿质质量不良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三、良好的田间管理1.密植:良好的密植能够提高玉米的产量和抗风倒伏的能力。
2.及时松土和除草:将土松散有利于促进玉米的生长,除草能够减少草害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3.定时定量灌溉:玉米的灌溉需要定时定量进行,以保证玉米的生长需要。
四、病虫害防治1.病害防治:病害防治需要选用抗病性强的玉米品种,并根据不同病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虫害防治:虫害防治主要采用化学防治措施,但是应该注意化学品的种类和使用方式,以免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要想实现高产玉米,除了选用适宜的品种外,在施肥、田间管理和病虫防治方面也需要做到合理、有效、安全。
希望农民朋友们都能够在科学种植技术的指导下,实现玉米产量的提高和农业经济效益的明显提升。
玉米高产种植技术与病害预防控制措施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农民需要掌握现代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并采取病害预防控制措施。
一、玉米高产种植技术:1.种子选择:选择优质、抗病种子是玉米高产种植的基础。
农民应选择抗病性好、穗粒饱满、生长健壮的种子进行种植。
2.土壤准备:玉米对土壤的要求较高,适宜种植的土壤应具备良好的通透性和保水性,同时要确保土壤中的养分充足。
在耕地前要进行充分的返青肥或绿肥覆盖,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3.施肥技术: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玉米生长期的需要,合理施肥是提高玉米产量的关键。
在播种前、苗期、抽雄期、抽雌期和孕穗期等关键时期进行追肥,根据不同阶段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肥料进行施用。
4.合理密植:合理的密植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适当增加玉米的株密度,可提高单位面积内的出苗率和穗粒数,进而提高产量。
5.灌溉管理:玉米对水分的需求较大,特别是灌浆期和孕穗期需要充足的水分供应。
农民应根据土壤湿度和气候条件合理进行灌溉,避免干旱或过度湿润。
二、病害预防控制措施:1.病害监测:定期检查玉米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病害的发生,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合理轮作:避免连作带来的连作障碍和病害的传播,可与豆科植物、油料作物等进行轮作,间隔2-3年种植玉米。
3.消毒种子:种子是病害传播的一种重要方式,应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去除种子表面的病原菌。
4.及时防治病虫害:苗期可以使用杀菌剂进行喷雾防治,花粉飞扬期、抽雄期和抽雌期可以喷洒杀虫剂,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5.种植抗病品种:选择抗病性较强的玉米品种进行种植,能够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
6.清除病残体:及时清除田间的秸秆和病叶,减少病菌的存活机会。
7.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增加玉米的抗病能力,提高植株的免疫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综上所述,种植玉米要注意选种、土壤准备、施肥技术、合理密植和灌溉管理等因素,掌握现代种植技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玉米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其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
1. 种植选址:选择土壤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地作为种植地。
避免重茬地或因病虫害而影响产量的地块。
2. 土壤处理:在秋季收获后进行耕地整理和翻耕,促进有机质分解和土壤结构的改良。
适量施入有机肥和化肥,提高土壤肥力。
3. 种子选择:选用优质、抗病虫害、适应性强的种子进行播种。
可选择现代玉米杂交种或优良品种,提高产量和抗逆能力。
4. 播种时间: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一般在春季气温稳定、土壤水分适宜的时候进行。
避免寒潮和干旱对苗期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5. 杂草管理:及时进行除草,保持玉米田的干净。
可以机械除草、化学除草或覆盖物等方法进行。
6. 种植密度:根据品种、灌水条件和土壤肥力,合理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
一般来说,早熟品种为7.5-9.0万株/公顷,中、晚熟品种为6.0-7.5万株/公顷。
7. 施肥管理: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和作物需求,合理施用化肥和有机肥。
应注意定期追肥,并避免施肥不当造成的疏花少穗、减轻病虫害发生的机会。
8. 灌水管理:根据土壤含水量和玉米需水量,合理安排灌水。
特别是在干旱季节,要及时进行灌水,保持土壤湿润。
9. 病虫害防治: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防治工作,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如喷洒农药、病害来源消除、种植抗病虫害品种等。
10. 收获和后期处理:在玉米籽粒充实成熟后进行收获。
收获后及时进行干燥、贮存和加工,以确保玉米的品质和储存安全。
1. 玉米灰斑病:栽培抗病品种,加强播种前的苗期病检,及时疏花剪枝,适时喷洒防治剂。
2. 玉米大斑病:选择抗病品种,综合使用防治措施,如种子浸种、病田消毒、草灭灯引诱等。
3. 玉米叶斑病:及时喷洒防治剂,加强病害来源管理,适时进行药剂轮换。
4. 玉米纹枯病:选择抗病品种,及时喷洒防治剂,加强灌水管理,避免伤根。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玉米是我县第一大粮食作物。
为应对气候异常、病虫害频发等自然灾害,确保玉米高产稳产,要立足防灾减灾,做好以下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一、选用良种良种是玉米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是防灾减灾的重要措施。
为了发挥良种的增产作用,应对比品种特性,选用适合本地区的抗病虫、抗逆性强,适宜密植、高产稳产、增产潜力大的玉米杂交种,同时避免单一品种连年大面积种植,以防病虫害严重发生。
尤其要注意选择高抗玉米丝黑穗病的杂交种。
建议选用沈玉35、铁研56、农华101、丹玉406、明玉19、郑单958等。
二、种子处理1、做好发芽试验。
播种前15天左右进行一次发芽试验。
优良的种子,发芽率95%以上。
如果发芽率低于85%,立即更换玉米种。
2、晒种:播种前3~5天选无风晴天,把种子摊开,在干燥向阳处晒种2~3天。
3、种子包衣:播种前选用通过国家登记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预防地下害虫及丝黑穗病。
可用20%福克种衣悬浮剂,按药重比1:50进行种子包衣。
玉米茎枯病、纹枯病发生地块,用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按种子重量的0.1%—0.2%包衣。
4、药剂拌种:对易感丝黑穗病的品种,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以种子重量的0.5%拌种或用12.5%烯唑醇(速保利)可湿性粉剂以种子重量的0.3%拌种。
地下害虫严重地块,用50%辛硫磷乳剂1两兑水5斤,拌玉米种100斤。
药剂拌种后的玉米种,要妥善保管,以防人畜中毒。
三、适期早播春旱、伏旱和秋涝是危胁我市玉米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
玉米适期早播,是预防春旱、授粉期伏旱、秋季低温的重要措施,可以显著减少空杆、秃尖现象,提高玉米抗倒伏、抗病虫能力,可为全年高产稳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玉米种子抗逆性较强,一般不会因早播而坏种。
但播种过早,玉米容易感染丝黑穗病。
当春季土壤化冻15厘米深时,就要整地、清除根茬,施底肥、起垄、镇压,做好播种准备。
当土壤5厘米处地温稳定通过(连续3天)10℃,耕层含水量20%左右(手握土壤成团,落地即散)时播种。
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许多地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为了获得更高的产量和质量,种植者要做好一系列的管理工作。
同时,病虫害也是玉米高产栽培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种植玉米的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方法。
一、种植技术
1.选地和施肥。
玉米适宜在阳光充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地方种植,同时应科学施肥。
在肥料方面,玉米需要大量的氮肥和钾肥,需掌握好数量和时机。
2.适当密植。
适当密植是保证玉米高产的关键之一。
一般应保持每株之间的距离在20-30厘米左右,同时要保证行距合适。
3.浇水和除草。
浇水要做到适时适量,不要过多也不要过少;除草要及时、彻底,以免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
4.及时抽穗除雄。
玉米的雄花生长速度较快,一旦到了一定时间就会脱落,影响玉米的收获量。
因此,抽穗除雄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能提高玉米的受精率,还能增加产量。
二、病虫害防治
1.玉米螟。
玉米螟是玉米的重要害虫之一,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防治:利用玉米籽粒带药物;定期喷洒杀虫剂;及时清除玉米螟的卵和幼虫。
3.玉米锈病。
玉米锈病是玉米的一种常见病害,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防治:选择抗玉米锈病的品种进行栽培;定期喷洒杀菌剂;加强土壤管理,缓解土壤压力等。
总之,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是玉米高产栽培的关键之一。
种植者要做好土壤管理、合理施肥、适时浇水和除草,以及及时抽穗除雄等工作;同时,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的损失,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玉米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广的作物之一。
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农民需要掌握一些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方法。
本文将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及常见病虫害防治进行详细介绍。
一、高产栽培技术要点1. 土壤选择与改良:玉米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温暖的气候。
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玉米,并进行土壤改良,添加有机肥和营养元素。
2. 良种选择与种植密度:选择良种玉米品种,根据品种的生长特性、密植模式和土壤条件,合理确定种植密度。
一般来说,种植密度在每亩6-9万株之间为宜。
3. 合理施肥:玉米是对氮素需求较高的作物,应在播种前期和玉米拔节前后进行追肥。
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和生长阶段需求,合理施用氮磷钾等元素肥料,注意适时补充微量元素。
4. 水分管理:玉米喜温暖湿润的环境,需要充足的水分。
在生长期间,为玉米提供适量的灌溉水,保持土壤湿润。
特别是在旱季或干旱地区种植玉米时,要加强水分管理。
5. 病虫害综合防治:下文将详细介绍常见的玉米病虫害及防治方法,对病虫害的综合防治能有效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二、病虫害防治1. 玉米锈病:玉米锈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主要通过风雨传播。
为了防治锈病,可采取以下措施:- 选择抗锈病玉米品种;- 定期检查田间情况,及时发现锈病的初期症状;- 发现病情,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如喷洒合适的药剂和灌溉地下水,以减少病害的蔓延。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关键是选择良种、进行土壤改良、合理施肥、水分管理和病虫害综合防治。
只有掌握这些要点,农民才能取得更好的玉米产量和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还需要定期对田间进行检查,及时发现病虫害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通过科学的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可以使玉米高产稳产,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及病虫防治策略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
为了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农民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种植技术和病虫防治策略。
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包括良种选育、适宜的播种密度、合理的施肥技术和科学的灌溉技术等。
选择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良玉米品种,如杂交种和优质种。
这样的玉米品种具有抗病虫害、抗逆性强、产量高等特点。
根据本地土壤条件和播种日期,选择适当的播种密度。
一般来说,玉米的适宜播种密度为6-8万株/公顷。
科学施肥也是提高玉米产量的关键。
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和玉米生长期需求,合理施用有机肥、氮、磷、钾等营养元素。
科学的灌溉技术对玉米产量也起到重要作用。
根据玉米生长期的需水量和土壤湿度,合理确定灌溉量和灌溉时间。
适时的浇水可以保持土壤湿度,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预防和控制玉米病虫害,农民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策略。
要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工作。
农民应定期巡查田间,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采用物理防治措施。
搭建隔离网、利用黏虫板等方法对玉米进行物理防治,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农民要正确使用农药。
在发生病虫害的初期,可以使用低毒、高效的农药进行防治,避免对环境、人体和生态的影响。
培养土壤生态系统,增加土壤肥力和有机质含量。
合理轮作、翻耕、施用有机肥等措施都可以提高土壤的养分状况,增强玉米的抗病虫能力。
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和病虫防治策略的实施对于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农民们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和自身经验,选择适合的种植技术和病虫防治措施,积极推广和应用,以实现玉米产量的最大化。
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对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关于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的相关内容。
一、玉米高产种植技术1.良种选育:选择适应于当地生态环境的玉米品种,尤其要重视耐病、抗逆性强的品种。
选用生长势好、抗倒伏性强的品种,以提高玉米的产量。
2.合理密植:根据当地的土壤类型、水分条件和品种特性,合理确定玉米的栽植密度。
一般来说,平均密度控制在每亩栽植1.5-2.5万株为宜。
3.优质施肥:在种植前要进行充分追肥,补充土壤中的养分。
选择合适的有机肥或复合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需求量来合理施肥,以保证玉米的养分供应。
4.水分管理: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在生育期间尤其要注意抓住关键期浇水,避免干旱或积水的情况,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产质量。
5.合理田间管理:及时除草,减少杂草对玉米的竞争,保持光合作用的强度。
及时翻耕、中耕和培土,保持土壤松软,增加玉米的根系发育和养分吸收能力。
6.科学定梯度播种:合理选择播种期,避免连续播种。
根据土壤类型、地势和内外生物因素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播种梯度和播种期,提高玉米的种子发芽率和成活率。
二、病虫害防治1.常规防治:使用农药露菌清、三唑酮等进行定期防治,杀灭玉米病虫害。
2.病虫害监测:定期进行病虫害监测,掌握害虫和病害的发生、发展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3.生物防治:利用玉米天敌虫进行生物防治,如斜纹夜蛾、蚜虫等。
也可以使用益生菌等有益微生物来进行防治。
4.使用抗病虫害品种:选择一些抗性较强的玉米品种,减少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5.合理轮作、间作:利用轮作、间作的方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通过与其他作物的交替种植,破坏害虫和病害的生活环境,减少害虫和病害的发生。
6.灌溉管理:合理管理灌溉水源,避免使用带有害虫卵、菌孢等的水源浇灌玉米,减少病虫害传播。
玉米新品种农华101及栽培技术
播前准备
农华101是由北京金色农华种业有限公司培育的一个玉米新品种。
2010年,农华101同时通过我国东华北、黄淮海两大玉米生产区的生产试验。
是我国少有的同年双国审玉米新品种,审定证号2010008。
1.产量表现
2008-2009年参加国家东华北区域试验,每667平方米产量为771.5千克和779.4千克,分别比对照增产7.42%和7.52%;;2008-2009年参加国家黄淮海区域试验。
每667平方米产量为658.6千克和647千克,分别比对照增产4.1%和6.78%,达极显著水平。
2009年,在翼城县东汉村冯新春0.14公顷责任田,创下了每667平方米1044千克的高产记录;2011年,在兰考县谢庄村绳凡仁0.113公顷责任田,创下了每667平方米产855千克的高产记录。
2.特征特性
该品种夏播全生育期99天。
春播全生育期120天,株高280-300厘米。
穗位高100厘米,雌穗茎秆以下粗壮,叶片平展,雌穗以上茎秆细长,叶片上举,根系发达,活秆成熟,抗倒能力强,雄穗分枝6-8个,雌穗长21-23厘米。
出籽率90%,穗行数16-18行,个别果穗20行,容重730-760克/升。
品质全部达到或超过国家一级标准(粗蛋白10.1%、赖氨酸0.33%、脂肪4.3%)。
高抗叶斑病、青枯病、锈病,耐粗缩病,增产潜力大,可在我国东华北、黄淮海、西北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田间管理
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及病虫防治策略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土壤适宜、阳光充足和水分充足是玉米生长发育和丰产的关键条件。
本文将介绍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及病虫防治策略。
一、玉米种植技术(一)选好品种选品种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的肥力状况等多方面考虑。
对于北方地区,适宜选择抗寒、抗涝的品种。
对于南方地区,适宜选择耐热、耐旱、抗病虫的品种。
(二)调整密度密度调整是关键,既要避免植株过密,也不能让植株过于稀疏。
一般每亩玉米种子数量在5-6万粒之间。
如地力好、管理好,可以增加株数。
(三)土壤管理玉米生长需要土壤肥力和适宜的土壤水分,因此需要及时施肥、灌溉和松土。
应选用有机肥、复合肥等种类,进行分施。
这样既能够增加土壤肥力,也又不至造成病虫害的影响。
(四)控制秸秆在高产玉米的种植过程中,合理控制秸秆也是非常重要的。
过多的秸秆不利于土壤的松走和透气,一定程度上也是病虫害的栖息场所。
在施肥时可将秸秆碾碎、还田,也可沤肥后与泥炭土混合后再还田。
(五)喷施生长调节剂采用生长调节剂控制植株高度,促进玉米生长发育,也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方法之一。
喷施时应注意剂量和时间,不可过量或错过时间。
(一)玉米害虫防治1.螟虫:采用生物防治或化学防治方式。
如使用拟除虫菊酯类、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等药物。
2.叶螟:选用优质玉米品种,防止病虫害发生;也可采用灯诱夜打、生物防治等方式进行防治。
3.象甲:适时整理土壤、放置黄板或黄盘进行防治。
4.蚜虫:可采用微生物制剂和浸种法防治。
1.白粉病:在发病期及时喷施50%多硫化钾,可有效控制白粉病。
2.锈病:喷施稀土元素肥料,可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
3.赤霉病:定期喷药、合理轮作、避免高温多湿等措施可有效降低病害发生率。
4.秧腐病:采用质量好的种子、洁净培育、定时施肥等措施可有效防治秧腐病。
综上所述,高产玉米的种植技术包括选好品种、调整密度、土壤管理和控制秸秆等;玉米病虫防治应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针对不同种类的病虫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及时喷药或施用肥料,避免土壤肥力下降引起的病虫害发生。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玉米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然而,玉米的生长过程中容易遭受各种病虫害的侵害,影响产量和品质。
因此,科学有效的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对玉米的高产和质量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1. 种子的选择:选择品种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的要求,同时要求种子生长势强,抗逆性强,品质好。
种子一定要进行消毒,防止病菌和害虫的侵害。
2. 土地的准备:玉米适应性较广,但土壤pH值在6.0-7.0之间,土层深度在25-30cm,土层通透性好,有利于增加土层的保水能力和透气性。
3. 土壤肥力管理:在种植之前,需施入适量的基肥,一般在亩施用人畜、禽、粪肥1500-2000kg、复合肥100-150kg和磷、钾等微量元素肥料。
4. 良好的播种期:北方一般在5月中旬至6月初种植,南方则可提前至4月中旬至5月初。
从气象学上,萌芽时的土温应达到8℃以上,同时在24-28℃范围内为玉米花粉发育的最适温度。
5. 合理密植:南方的栽培密度要比北方的略高,一般在南方以亩产偏低一些,参数为50-60kg/667平方米,北方储藏室玉米一般在亩产800-900kg左右即可。
6. 合理灌溉管理:要合理安排浇水时间,每次浇水量不宜过大,避免过度淹积和干旱。
注意时机,一般在玉米共花制成时要停止灌溉。
7. 确定施肥周期:在播种期、中期、追肥期三个阶段进行。
播种期以基肥为主,每亩施用20公斤磷肥;中期以复合肥为主,每亩120-150公斤;追肥期施用氮肥为主,每亩70-100公斤。
二、病虫害防治措施1. 玉米蚜的防治:在播种期前浸种或者涂覆毒饵,同时种植茉莉、花菜、白花菜等为玉米蚜的天敌,切实保持病虫害区域的卫生,可以减少玉米蚜的滋生。
2. 玉米叶斑病的防治:治理方法一般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综合治理等多个防治方法。
在化学防治是大力推广的情况下,要选择有效、安全、无害的化学药品进行治理。
3. 玉米穗腐病的防治:穗腐病的出现大多由于灌溉不当,土地排水不畅,长期使用单一化学肥料等原因引起的。
玉米制种及高产栽培技术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全球最重要的谷物之一、玉米的种植及高产栽培技术对于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玉米的制种方法以及高产栽培技术。
一、玉米制种方法1.阳性和阴性分离:玉米属于单性花草本,花序上的雄穗和雌穗分开产生。
为了避免自花授粉和自然杂交,种植者应先分离雄雌穗,保证品种的纯度和品质。
2.玉米种子的选择:选择健壮的种子,色泽饱满、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的种子,能有效提高播种后的萌发率和生长势。
3.种子处理:为了防治病害和提高发芽率,可以将玉米种子浸泡在适宜浓度的草胺膦溶液或者种子处理剂中,浸泡时间一般为6-8小时,然后晾干种子。
4.室内发芽:将处理好的种子放入湿润的纱布或者细砂中,用湿毛巾盖好,放入室温27-30摄氏度的环境中孵化,提前观察和筛选出优质的种子。
1.地块选择:选择耕地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种植玉米。
玉米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摄氏度,超过35摄氏度时,花粉活力下降,产量减少。
2.合理密植:玉米采用正确的密植措施可以提高单株产量。
一般株行距为60-70厘米,株间距为20-30厘米,亩播种量在2.25-3.75千克之间。
3.灌溉管理:玉米对水分需求较大,生育期需要保持土壤湿润,特别是在开花和籽粒灌浆期间。
合理浇水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4.施肥技术:玉米是对氮肥需求最大的农作物之一,所以施肥应以提供足够的氮肥为主。
施肥时间可分为基肥、追肥和追补肥。
同时需要注意玉米对磷、钾等营养元素的需求。
5.防治病虫害:玉米的主要病虫害包括玉米花叶病、玉米刀旋锈病、玉米螟等。
在播种前,可以在土壤中施入适量的杀菌剂或者使用抗病虫害的玉米品种。
三、玉米高效栽培技术1.轮作栽培:避免连作,合理选择其他农作物与玉米进行轮作,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机会。
2.喷药防治:科学选用植保药剂进行病虫害的防治,按照药剂使用说明书进行喷药,不仅可以控制病虫害,还可以保证玉米的安全使用。
农华101制种高产、高质量管栽培理技术近几年由于农华101产量低导致面积落实困难大,种子成本高,种子质量差,2011年我们从选地、水源,田间管理、种子收获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全面加强和改进。
但有些产量和质量出现了差别和问题,要提高制种产量和质量,首先对品种特征特性和生长习性全面、彻底了解。
决定产量三大因素:1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2土壤条件3管理。
影响质量的四大因素:1气候;2硬件设施(包括晾晒场地机械,机械、烘干设施);3管理。
下面我从农华101品种特征特性和生长习性介绍栽培管理技术。
1.基地选择1.1土壤选择,土壤是种子的载体,只有选择适合玉米生长的土壤才能长出健壮的玉米植株,土壤要求土层深厚,地势平坦,肥力均匀的沙性土壤种植,切忌盐碱地、胶板土壤种植,播前整地达到平、净、齐、松、碎,墒。
1.2前茬选择,农华101苗期弱小,红苗多,对地的肥力要求极高,前茬最好选择小麦、黄豆、玉米,绿肥等茬口种植,所选地块要求全层施肥。
尿素5公斤/亩,玉米专用肥10公斤/亩,二铵25公斤/亩,油炸100斤/亩。
甜菜等茬口不宜种植。
1.3水源,农华101母本株形紧凑并且呈“之”字形;父本根系极不发达,父本在田间表现极不抗旱,要选择水源充足,灌水系统完善的区域种植,全生育期浇水6—7次,最好选择滴灌区域种植。
1.4播种时间,农华101对地温、外界温度特别敏感,选择最佳的播种时间相当重要,相对其它玉米品种农华101适时晚播对出苗。
长势极其有利,实践证明在同一个区域内晚播4至5天。
2田间管理,提高播种质量,杜绝缺苗断垄,保证苗齐、苗全、苗匀是丰产的基础。
2.1合理密植,亩产量是由亩收获有效株数×穗粒数×千粒重构成的,农华101株性紧凑,成型果穗较小,一般穗重75克左右,平均亩产要达到550公斤以上,亩有效收获株数7000株以上。
播种要求株距12—13厘米,行距55—52厘米,父、母本行比1:6或1:7.2.2去雄前的田管。
【农华101】农华101玉米种子怎么样农华101玉米种子- 基本资料审定编号:国审玉2010008品种名称:农华101选育单位: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品种来源:NH60×S121农华101玉米种子- 特征特性在东华北地区出苗至成熟128天,与郑单958相当,需有效积温2750℃左右;在黄淮海地区出苗至成熟100天,与郑单958相当。
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片绿色,叶缘浅紫色,花药浅紫色,颖壳浅紫色。
株型紧凑,株高296厘米,穗位高101厘米,成株叶片数20——21片。
花丝浅紫色,果穗长筒型,穗长18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6.7克。
经丹东农业科学院和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抗灰斑病,中抗丝黑穗病、茎腐病、弯孢菌叶斑病和玉米螟,感大斑病;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中抗矮花叶病,感大斑病、小斑病、瘤黑粉病、茎腐病、弯孢菌叶斑病和玉米螟,高感褐斑病和南方锈病。
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容重738克/升,粗蛋白含量10.90%,粗脂肪含量3.48%,粗淀粉含量71.35%,赖氨酸含量0.32%.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测定,籽粒容重768克/升,粗蛋白含量10.36%,粗脂肪含量3.10%,粗淀粉含量72.49%,赖氨酸含量0.30%.农华101玉米种子- 产量表现2008——2009年参加东华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75.5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5%;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80.6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1%.2008——2009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52.8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4%;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1.0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2%。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东华北地区每亩适宜密度4000株左右,注意防治大斑病;黄淮海地区每亩适宜密度4500株左右,注意防止倒伏(折),褐斑病、南方锈病、大斑病重发区慎用。
农化101玉米种子高产栽培技术
农化101玉米种子在东华北地区出苗至成熟128天,与郑单958相当,需有效积温2750℃左右;在黄淮海地区出苗至成熟100天,与郑单958相当。
但是怎样才能提高农化101玉米的产量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农化101种子高产的栽培技术吧。
农化101种子高产的栽培技术
1整地
要求秋翻整地,翻地深度在0.25米以上。
同时结合翻地深施底肥,并耙耢、平整土地,要做到精细,做到不漏耕,无立垡、无坷垃、无堑沟。
2起宽垄
打成垄底宽90厘米左右、垄顶宽65厘米左右的宽垄,把原来的60厘米的3条小垄合并成2条宽垄,起垄后及时镇压有利于保墒。
3施肥
每亩施优质农肥2000~3000公斤作基肥,施复合肥20~25公斤,锌肥1~1.5公斤,6月下旬玉米大喇叭口期,每亩追尿素25~30公斤,或播前一次施玉米专用肥50公斤左右。
4良种的选用
选用的种子发芽率需保持在94%以上,纯度与净度保证在0.98%以上,含水率不能超过0.14%。
5种子包衣
选用35%多克福悬浮种衣剂和20%克福悬浮种衣剂,按照药与种1∶50的比例湿拌均匀,将包衣后的玉米种充分阴干后再播种。
催芽播种的应先催芽后包衣,严格掌握包衣剂的使用剂量,以防药害。
玉米种植者可以直接在种植地点选取材料,根据需要种植的玉米种数量,采用目前公认较为简单的“塑料袋滚动”方式为玉米种包衣。
具体操作上,需先将玉米种按照相应比例合理调配,将调配好的玉米种倒入塑料袋后,将种衣剂同时撒入。
接下来的步骤需两人共同完成。
将袋口用绳子或橡皮筋扎紧,两人各抓紧塑料袋的一端上下颠动,只需要数次即可。
摇匀后,需要将包衣种子存放在尼龙纺织袋中,安置在阴凉处为播种做准备。
6播种期注意事项
当土壤深度在5~10厘米间的温度保持在8℃~10℃时,播种时间可选在4月底~5月初。
播种方式上,需利用播种器等机械设备辅助播种。
须注意的是,墒情较差的地块不能直接播种,需用土将玉米种覆盖约4厘米并镇压,保障土壤水分。
7种植密度
玉米的高产栽培需要建立在通风、透光的环境下,这是由玉米高光效特征决定的。
光的强弱不但影响玉米的光合强度,也影响光合产物的运输。
由于种植地中玉米行距较大,加上农田中风受到的阻力较小,空气在流动过程中无形为玉米田起到了调节气候的效果。
在这种种植环境下,玉米田地昼夜温差上升,植物的呼吸作用被有效减少,让田间有机物充分积累,促使玉米的高效生长。
在玉米种植中采用双行种植能够有效保护田间生态,是目前种植广泛应用的技术之一。
其作用原理为将传统种植中两垄田地合成到一起,然后在这基础上种植两行玉米。
种植中需注意行间距的调节,约保持在0.4米左右即可,垄间距在0.9米左右。
这种双垄种植技术能够让玉米生长过程中合理采光,且田间肥料不易流失。
在这种种植方式上,玉米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增加株数,达到高产的目的。
在春耕时段,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加强对玉米种植者种植技术的指导,包含田地改垄策略、玉米种施肥浓度及时段、玉米种包衣方式、播种注意事项以及播种后的日常管理。
在这些方面展开深入细致的培训指导,确保玉米实现高产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