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屑岩储层孔隙类型简表
成因 原生 孔隙
次生 孔隙
孔隙 裂缝 孔隙
裂缝
产状 原生粒间孔隙(正常粒间孔和残余粒间孔) 原生粒内孔隙和矿物解理缝 杂基内微孔隙 层面缝 粒间溶孔(次生粒间溶孔和混合粒间溶孔) 组分内溶孔(粒内溶孔、杂基内溶孔、胶结物溶孔、交代物溶孔) 铸模孔 特大溶孔 贴粒溶孔 岩石裂缝 粒内裂缝
1、孔隙类型
综合性分类: 以成因为主,结合产状进行分类
首先,按成因分二大类:原生孔 隙和次生孔隙;然后,按产状又 可细分为:右表
成因 原生 孔隙
次生 孔隙
产状 粒间孔隙 粒内孔隙 生物格架孔隙 生物钻孔孔隙 窗格状孔隙
晶间孔隙 晶内孔隙 孔隙 粒间溶孔 粒内溶孔 铸模孔 岩溶角砾孔隙 裂缝 岩石裂缝 粒内裂缝 溶洞
•最大孔径值Rmax和最小孔径值Rmin;
•孔径中值:累积频率曲线上50%处的孔径值R50
n
Ribi
RS
•孔径平均值Rs:
i 1
100
Rs:孔径平均值; Ri:第i个孔径分类组的中值; bi:对应于Ri的各类孔隙的
百分比;
n
•孔隙分选系数
(3)面孔率
m=Sk/Ss
m:面孔率,显微镜下的可视孔隙度,不包括微孔隙; Sk Ss:薄片观测视域总面积。
储层地质学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尹太举
二OO五年十二月
第五章 储层孔隙结构
储层中,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互连通关系 微观研究范畴:储层孔隙结构、孔壁特征、充填物特征 宏观研究范畴:储层孔隙度、渗透率、流体饱和度、敏感性
第一节 储层孔隙和喉道类型
第一节 储层孔隙和喉道类型
储集空间:孔隙、喉道 孔隙:被岩石颗粒包围的较大储集空间。流体的基本储集空间 喉道:两个孔隙之间的狭窄的连通部分。流体渗流的重要通道 •碎屑岩储层孔隙和喉道类型 •碳酸盐岩储层孔隙和喉道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