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 期末复习 知识点考点整理大全

  • 格式:doc
  • 大小:3.99 MB
  • 文档页数:4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经济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非图形分析、计算知识点

【第一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一.绝对优势理论

1、理论提出者:亚当*斯密

2、绝对优势理论的前提假设

(1)生产要素只有1种——劳动力 (2)生产要素在一国内是完全同质的

(3)世界由两个国家构成,每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

(4)规模收益不变 (5)要素在一国内自由流动,在两国之间不能流动

(6)商品和劳动市场完全竞争 (7)没有运输成本和其他费用交易

(8)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

(9)两国生产相同商品的劳动生产率不同

3、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

【基本观点】: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某一商品的单位成本比其他国家生产该商品的单位成本绝对的低,则该国在该商品的生产中具有绝对优势。

4、绝对优势理论的积极意义

(1)批判了重商主义的财富观 (2)主张政府应鼓励经济自由主义,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3)运用劳动价值理论说明了国际贸易的利益和基础,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5、绝对优势理论的不足之处

(1)无法说明国际贸易均衡价格如何决定

(2)理论中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际均衡价格调整与现实情况完全不符合

(3)适用范围比较局限

二、比较优势理论

1、理论提出者:大卫*李嘉图

2、理论的前提假设

(1)生产要素只有一种——劳动力。

(2)任何一国都有一个固定的资源禀赋水平,并且生产要素在一国之内是完全同质的。

(3)世界由两个国家构成,每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

(4)生产成本不变,规模收益不变 (5)要素在一国内自由流动,在两国之间不能流动

(6)没有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费用 (7)商品和劳务市场完全竞争

(8)经济在充分就业的状态下运行 (9)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

(10)虽然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技术水平的差异,但各国的技术水平都是既定的

(11)政府对于经济活动不施加任何干预

3、理论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一国生产不同产品的劳动成本可能比其他国家的都要高,因而不具有绝对成本优势。但只要成本的差异程度不同,各国即可找到本国的比较优势。各国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和贸易,能够使得各国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产出水平和社会福利水平得到提高。

【判定公式】:设LY LY LX LX b a b a 、、、分别表示A 、B 两国生产X 、Y 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则当:LY

LX LY LX b b a a 时,A 国生产X 的机会成本低于B 国,B 国生产Y 的机会成本低于A 国。

则A 国生产X 产品具有比较优势,B 国生产Y 产品具有比较优势。

4、理论的贡献

【贡献】:说明了没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可以凭借比较优势参加国际分工和贸易并从中受益。

5、理论的不足之处

(1)该理论的假设前提过于苛刻,并不符合国际贸易的实际情况

(2)该理论采用的是静态分析的方法,没有考虑动态发展变化的问题

(3)没有考虑需求因素

三、相互需求理论

1、理论提出者:约翰*穆勒

2、理论的主要内容

(1)国际交换比例以贸易前两国的国内交换比例为限(介于二者之间)

(2)国际交换比例由相互需求的强度决定

(3)国际交换比例越接近对方原来国内的交换比例,对本国越有利;越接近本国原来的国内交换比例,本国从贸易中得到的利益就越少。

3、理论意义:探讨了均衡国际贸易价格的决定问题,补充和发展了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对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第二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一、要素禀赋与H-O 模型

1、要素禀赋与要素密集度

(1)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K 和L )的相对比例

(2)劳动丰裕与资本丰裕(针对国家):假设有A 、B 两个国家,分别拥有资本(K )、劳动

(L )两种要素,同一种要素两国的拥有量不同。如果B A L K L K ⎪⎭

⎫ ⎝⎛<⎪⎭⎫ ⎝⎛,则A 国是劳动丰裕、资本稀缺型国家,而B 国则是劳动稀缺、资本丰裕型国家。

(3)要素密集度:是指产品生产中投入的两种要素的相对比例

(4)资本密集和要素密集(针对产品):假设使用K 和L 两种生产要素生产X 和Y 两种产品,如果Y

X L K L K ⎪⎭⎫ ⎝⎛<⎪⎭⎫ ⎝⎛,则X 为劳动密集型产品,Y 为资本密集型产品。 2、要素禀赋论(H-O 模型)

(1)理论提出者:赫克歇尔和俄林

(2)理论基本假设

[1] 世界经济中只有两个国家,两种同质的产品和两种同质的生产要素,各国初始的要素禀赋水平是既定的,彼此各不相同。

[2] 两种产品的要素密集度不同

[3] 两种相同部门的生产函数相同

[4] 两国消费偏好相同

[5] 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不存在规模经济

[6] 产品在国家之间的流动不受政策限制,运输成本为零

(3)理论主要内容(H-O 定理):需求条件相同时,要素禀赋决定一国的比较优势。一国应该生产和出口密集使用本国丰裕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

(4)理论意义:为不同国家进行确定各自的比较优势产业提供了便利标准,有助于各国比较优势的发挥和世界资源的应用。同时也为分析贸易的福利效应奠定了框架基础,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

二、国际贸易与要素价格

1、斯托尔珀(po,第二声)—萨缪尔森定理

(1)定理:长期来看,开展国际贸易后,出口商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也就是本国丰裕的生产要素)的报酬会提高,而进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也就是本国稀缺的生产要素)的报酬会下降,而且无论这些生产要素在哪个行业中使用也都如此。

(2)意义:自由贸易总体上可以改善一国福利水平,但是对国内不同要素所有者福利的影响不同。一部分人福利改善,另一部分人福利恶化,这是一国不同的社会群体对同一贸易政策持不同态度的主要原因。

2、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H-O-S定理)

(1)定理:在生产要素不能在国家之间自由流动的假定前提下,自由贸易倾向于使产品价格均等化。

(2)首次证明者:萨缪尔森

(3)妨碍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因素

[1] 生产要素是非同质的[2] 国家之间产品价格存在差异[3] 不同国家技术不同

(4)定理意义

[1] 自由贸易会缩小两国报酬的差距,这一点增加了一国政策选择的余地

[2] 一国出口密集使用丰裕要素进行生产的产品,实际上间接地出口了本国丰裕的生产要素,从而提高了本国丰裕要素的报酬

[3] 劳动力丰裕的国家,不必向外移民或者输出劳动力来提高工资水平,通过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同样能够提高本国的工资水平,减少与外国的收入差距。

三、里昂惕(ti,第四声)夫之谜及其解释

1、里昂惕夫之谜的主要内容

【内容】:美国是一个资本要素丰裕的国家,本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却经过调查得出美国实际上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2、解释

(1)需求偏好的作用。在成本递增的条件下,需求因素影响一国两种产品的相对价格,从而影响一国的比较优势。强烈的需求偏好可以使一国生产、出口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商品具有比较优势,即需求逆转。

(2)贸易壁垒的作用。贸易壁垒使H-O理论所揭示的规律不能实现,因为不是自由贸易。(3)生产要素的分类。实际生产中投入的要素有许多无法归入资本和劳动。如果把生产中实际使用的劳动力分解为人力资本加非熟练劳动力,将人力资本量化后加入物质资本作为总资本投入,再计算进出口品生产中使用的资本——劳动比率,美国出口品的资本——劳动比例会显著提高,里昂惕夫之谜消失。

(4)要素密集度逆转。同一种商品在不同国家有可能发生要素密集度逆转,即在一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但在另一国却是资本密集型。

3、意义:引发了国际贸易理论界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贸易实践的反思,促进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第三章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一、动态比较优势理论

1、技术差距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