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创新,专注融入 充分发挥党史工作的育人功能——以广东省惠州市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257.26 KB
- 文档页数:3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研究作者:杜云锋来源:《现代职业教育》2022年第20期[摘要] 思政教育是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尤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培养当代大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促进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在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但就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现状来看,思政教育虽然采取了相应的改革、创新措施,但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教学形式还有提升的空间。
为了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水平,在教学工作中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融入就显得十分重要。
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建党史创造了独有的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每一位中华儿女不可忘却的历史。
作为新时代青年,继承党的初心和使命、传承红色基因,从中吸取强大的精神动力尤为重要。
要实现对新时代青年这一方面的引导与培养,思政教育就是一条可行的路径。
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教育,可以使思政教育更加丰富、更具内涵、更有深度。
基于此,就如何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 思政教育;红色文化资源;高职院校;融入;策略[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0-0122-03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不仅承担着向当代大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教育责任,同时还承载着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责任。
如何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德育功能,为社会培养优秀的高素质、高专业人才,是高职院校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从高职院校传统思政教育模式来看,还存在落后、单一的问题,比如思政教育仅仅停留在对学生知识培养的层面,而对学生思想、观念、意识、精神的培养还不够深入、透彻。
思政教学方法也缺乏创新性、丰富性,如此,当前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德育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物质和精神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精神内涵,是党和人民共同的宝贵财富。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创新时期党史工作新格局作者:李玉妹来源:《红广角》 2016年第5期李玉妹2015年,全省各级党史工作部门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广东的探索学术研讨会,到市县宣讲和解读“三严三实”科学内涵等工作,各方面反响较好。
在此,我代表省委,向全省党史战线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对于做好今年的党史工作,会议将传达全国党史研究室主任会议精神和栗战书同志听取中央党史研究室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省各级党史工作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建伟同志还将作具体工作部署,请同志们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和党史工作的重要论述,确保党史工作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行动纲领和基本遵循。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和党史工作的重要论述,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史工作部门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2014年底,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辑了《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历史论述摘编》,当时,我们对学习《摘编》已经作出部署,各级党史工作部门都认真抓了落实。
2015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对从党的历史经验和党的长期实践中吸取治国理政的智慧,又作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论述。
比如,去年9月,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总书记全面回顾了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和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华民族同仇敌忾、浴血奋战,最终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站在人类文明、时代潮流和历史规律的高度,阐明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纪念主题。
今年2月春节前夕,总书记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提出,要让广大党员干部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多接受红色基因教育。
又比如,在新常态下探索经济发展理论的实践中,总书记十分重视从党的历史上寻找实践经验和理论源泉。
浅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融入党史教育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擦亮人生底色的有效途径发布时间:2021-09-29T06:15:11.611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15期作者:颜海玲[导读] “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的一句话。
颜海玲广东省信宜市第二中学 525300摘要:“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的一句话。
这句话深刻地阐述了青少年学习党史的重大意义。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认为,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传授地理知识固然重要,但要落实“立德树人”目标,我们也需要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融入党史教育以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帮助学生擦亮人生底色。
本文阐述了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融入党史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地理课堂党史教育有效途径一、引言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中国共产党事业发展的新生力量。
他们正处于人生打基础的阶段,思想道德教育尤为重要,有必要、更有责任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理想的人。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当代青少年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了。
可同时也不乏一些青少年缺乏理想信念、贪图安逸的现象。
即精神生活远远跟不上物质生活。
而党史则是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它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坚定信仰信念的精神以及良好的传统美德。
而这些正是当代青少年所匮乏的精神粮食,有了这些营养的汲取,青少年才能更好地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提到“地理教学内容要有机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呼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内容,努力呈现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生态等发展的新成果”。
惠东:红色资源赋能高质量发展作者:高睿来源:《小康》2021年第35期惠州市惠东县地处广东省东南沿海,与大亚湾、红海湾相依。
惠东县具备深厚的革命传统和光辉的革命历史,革命遗址众多,是全国首批区级苏维埃政权诞生地,东江地区革命斗争发源地及粤赣湘边纵队的诞生地,是海陆丰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东省重点老区苏区县之一。
惠东高潭更是享誉广东乃至全国的革命老区,被誉为“广东井冈山”和“东江红都”,红色旅游资源富集且特色鲜明。
自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惠东严格对标对表中央和省委、市委的部署要求,充分发掘革命老区红色资源,探索创新方式,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努力教育引导全县党员干部真正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同时,惠东县牢牢抓住国家、省、市扶持老区振兴发展的机遇,积极采取有力措施,紧密结合革命老区实际,大力修复革命遗址,完善革命老区建设工作,以三大产业为支柱,以“红色+旅游”为内生动力,推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开创革命老区经济发展新局面。
记者了解到,具备本土文化特色的惠东渔歌和客家山歌深受惠东群众欢迎,且惠东渔歌还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惠东深挖本土红色资源,将红色元素巧妙地融入惠东渔歌和客家山歌之中,带动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让当地党史学习教育具有“山海味”。
改编创作的《海的呼唤》《幸福渔家人》等惠东渔歌歌曲,为党史学习教育注入鲜活的素材。
《海的呼唤》整合大海的包容、开放以及渔家人民新时代奋斗历程等元素,全面呈现大海海纳百川的胸怀与渔家在新时代浪潮下幸福扬帆的美好未来。
《幸福渔家人》是一首合唱歌曲,惠东县用渔歌这种独有的表达方式唱出渔家人的幸福生活,表达了对党的热爱和真挚情感。
惠东县还将红色革命历史和特色客家文化有机融合,组织本地民间歌手编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记心上》《排排坐来唱山歌》《唱支山歌谢党恩》等脍炙人口的红色客家山歌。
“红军阿哥咁英勇哦,赴汤蹈火建奇功呦……”“创建了中洞根据地啰,高潭星火满天红呦……”这是惠东红色情景报告剧《东江红都》的开场音乐。
做好县级党史工作充分发挥党史资政育人作用作者:安学文来源:《各界·下半月》2020年第09期摘要:本文阐述了县级党史工作的根本任务,做好县级党史工作的现实意义,现阶段县级党史工作在人员素质、对党史工作的认识、创新意识和经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最后,对做好县级党史工作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县级党史;资政育人;党史宣教中国历史上至少从夏代开始就有记录历史的“政府工作人员”,“最古之史,实为方志”,好多当时记录的历史,比照几天来说则相当于地方史志著作。
《史记·秦本纪》记载:“(秦文公)十三年,初有史以记事,民多化者。
”以史为鉴,使百姓受到教化,自古以来就是史志工作者的责任。
县级党史工作基于县域实际,对发挥党史资政育人、服务地方具有特定作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县级党史工作的根本任务党史研究、党史资料征编是县级党史部门最基础的工作,为进一步研究县域党的武装斗争史、党的建设史、统一战线史、经济建设史、党史人物等打下了基础。
党史宣传教育、革命遗址遗迹普查和保护利用、纪念场馆指导、参与红色旅游,都是实现党史部门“以史鉴今、资政育人”职能的重要途径。
县级党史研究的基本使命,就是要使党史研究转化为精神财富,为新时期党委、政府提供决策依据,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史料支撑。
二、县级党史工作存在的问题县级党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党史业务人员缺乏,业务素质不高党史工作队伍的现状,与中央、省、市各级党组织对基层各级党史工作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县级党史部门存在机构关系不顺、党史工作人员少、业务素质不高等问题,制约着党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例如:2018机构改革后,有的地市级党史研究室和市志办合并,而区县党史研究室有的并入党校,有的并入档案馆,业务协作方式有待进一步优化。
同时,很多县级党史部门存在人员配备不足的现象。
基层各党委党史工作人员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机构改革,原来的工作人员很多调离原工作岗位,新人员存在业务不熟的情况。
党建引领,深耕德育一体化作者:贾金珠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0年第148期2020年9月23日,中山纪念中学学生工作支部选举成立。
整个支部由班主任等德育线教师组成,具有鲜明的德育特色。
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德育要求,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要求,学生工作支部精准定位,坚持党建引领,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深耕德育一体化,打造纪中特色的学生工作支部,以“党建+”促学校办学发展。
一、开好“思政+微班会”,落实德育知行统一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的重要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用生活的、生动的、多元的活动,提升思政课及德育育人的深度、广度、厚度和温度。
支部组织开展“思政+班会课”活动,10月主题为“学习青年榜样习近平”。
党员班主任将思政课与班会课相结合,正确引导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同时支部将“思政+微班会”常态化,“班会德育育英才,思政微课不打烊”,围绕红色基因、理想追求、生命教育、榜样引领、雷锋精神传承等方面形成“思政+微班会”德育序列。
同时用传承与创新之力,精心打造纪中红色微班会等特色德育课,深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进校园活动,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传递有温度、有情感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二、堅持“廉洁从教课”,葆有良好师德师风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等有关师德师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等文件、论著,支部积极探索党员干部廉洁教育的有效形式和途径,常规开好每次“廉洁从教课”,采用案例警示、法规学习、经验分享等多渠道多形式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警示教育和廉洁从政道德教育。
润物细无声——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与党史教育融合的有效策略【摘要】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融入了红色革命的教育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与党史教育的融合,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党史教育融合策略策略一:提升政治高度,挖掘理论深度。
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如《吃水不忘挖井人》、《开国大典》、《升国旗》等多篇以革命教育为题材的文章,学科教师应充分发挥优质课文的育人功效。
党史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精神。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程中形成了许多先进的思想精神和优秀的传统美德,例如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砥砺前进等。
对中小学生加强党史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优良的学习作风,培养个人的爱党爱国情怀,进一步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不断努力学习,成为实现“中国梦”中坚力量。
党史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有利于提升民族凝聚力。
在课堂内容中,教师不断向学生传递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革命主义精神,有助于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树立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树立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信念,对于推进中小学思想教育,凝聚民族力量,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有着深层次的意义。
策略二: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党史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40多篇许多革命传统教育的文章,在小学低中高阶段都安排了革命教育题材的课文,如一年级的《吃水不忘挖井人》《王二小》,二年级的《北京》《我们成功了》,三年级的《金色的草地》《一面五星红旗》,四年级的《小英雄雨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五年级的《圆明园的毁灭》《七律.长征》,六年级的《为人民服务》《十六年前的回忆》等,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课文,引导学生在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中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和光荣的党。
1、读一读:通过朗读品味人物的思想感情,读出抑扬顿挫,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蕴藏在作品中的情感和深意。
如小学二年级的课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认真做好党史研究和成果转化应用工作作者:李玉妹来源:《红广角》 2016年第1期李玉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史部门首要的任务,就是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党的历史和党史工作重要论述为统领和主轴,学习好、贯彻好栗战书同志重要讲话精神,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发〔2010〕10 号文和粤发〔2011〕8 号文精神,做好“一突出两跟进”工作。
习近平同志指出:“深入研究党的历史,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全面宣传党的历史,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注重党史研究,又要注重成果的转化应用。
党史研究和成果转化都是党史工作的重要内容,研究是基础,转化应用是目的。
党史部门和党史工作者要进一步突出重点,进一步深化研究,集中更多力量,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间段的广东党史研究,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程和经验研究,力争在党的十九大召开时和在建党100 周年时,推出一批成熟的、有影响的党史研究成果。
党史研究成果转化,要把握资政这个关键,要突出育人这个重点。
党史部门和党史工作者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党史工作的资政作用。
要更加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的实践进展,加强对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加强对现实问题进行理论思考;要更加关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的经验、规律进行探讨和总结,为新的实践及时提供党的历史经验和智慧,从而为探寻“三大规律”和增强“三个自信”,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做出应有的贡献。
另一方面,要通过记好“红色家谱”,讲好“党的故事”,不断丰富载体,努力搭建平台,充分发挥党史工作的育人作用。
要主动走出书斋,走向大众,走进人心,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成功经验教育人,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
要与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以党的历史、党的领袖人物和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先进模范人物为主旋律进行文学艺术、影视作品创作。
要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合起来,把党史宣传融入到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实践中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变得更具体,更鲜明,更生动,更容易为人民群众所认同,所接受。
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探析摘要:党史是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伟大征程的宝贵精神财富。
党史教育作为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重要方面,将其融入到思政教学中,不仅是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也是建党百年在全社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坚定信仰信念的内在要求。
本文将从党史教育的意义与价值出发,针对党史教育与思政课教学在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新路径,为讲好党的百年故事、发挥党史育人的实效作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党史教育;思政课;路径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建党一百周年历史背景下党和国家面临全新形势作出的重大决策,只有深化党史学习教育,保证全党深刻理解党的建立和发展历程,才能促进党实现更长远的发展,取得更高的发展水平,最终实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目标。
大学思政课担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将百年党史融入思政课教学中,不仅能够强化思政教育的实效性,还能使思政课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实现更高水平的育人目标。
然而,将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还面临一些问题,因此,为了更好地将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发挥思政课的实效性,必须积极探寻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发展的新路径。
一、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义党史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历久弥新,为党、国家、民族和人民提供了丰厚的滋养,党史学习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修课。
学校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同时也是对学生开展党史教育的重要场域,这不仅是因为党史与思政教学相通相融,还因为党史融入思政课教学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有助于提升思政课的导向性和政治性思政课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观,坚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将党史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有助于确保思政课教学的正确导向。
党史融入思政课的目的是将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的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和革命精神发扬光大。
创新红色育人新模式
摘要:
1.创新的重要性
2.红色育人模式的含义
3.新模式下的红色育人方法
4.新模式对教育的影响
5.总结
正文:
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尤其在教育领域,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能够更好地满足时代的需求,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提出了“创新红色育人新模式”的理念,旨在通过创新的方式,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红色精神的优秀人才。
“红色育人模式”是一种以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为主线的教育模式。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的道德品质。
通过红色育人模式,我们可以将这些优良传统和精神传承给下一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新模式下,红色育人的方法也有所创新。
一方面,教育者可以通过举办红色主题活动,如红色歌曲比赛、红色故事演讲比赛等,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另一方面,教育者还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将红色文化融入到日常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中理解和领悟红色精神。
这种新的红色育人模式对我国的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不仅丰富了教育
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提升了他们的道德素养。
同时,新的模式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总的来说,创新红色育人新模式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次重要尝试,它为我们的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