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会计-第十章-国际税务
- 格式:ppt
- 大小:207.00 KB
- 文档页数:28
《国际税收学》目录一、课程简介二、教学目标三、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四、教材与参考书目五、教学课时分配六、教学内容第一章国际税收导论第二章所得税的税收管辖权第三章国际重复征税及其解决方法第四章国际避税概论第五章国际避税方法第六章国际避税的主要防范措施第七章其他反避税法规与措施.第八章国际税收协定第九章税收优惠与吸引外资第十章商品课税的国际税收问题《国际税收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国际税收学》是大学财政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它是近几十年来出现的一门新学科。
它是随着国家间经济往来的发展和扩大而出现的。
它是国家之间由于征税引起的一系列税收活动,其本质反映了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
它主要研究所得与财产收益的课说问题,涉及税收管辖权、国家重复征税、国际避税和逃税、国际税收协定等主要问题。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宗旨在于:要求学生学习、研究、了解和掌握国际税收基本知识、国际税收惯例和国际反避逃税等问题,并能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态势,懂得妥善处理一些频繁出现的国际税收问题。
本课程教学时数共32课时。
三、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1、注意与相关课程的衔接。
国际税收学的先修课是财政学,后续课包括中国税制、外国税制;相关课程是预算会计、经济法、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
教学或学习中应注意本学科与上述学科的课程的相互衔接,以便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本门课程。
2、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
国际税收学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学应密切联系实际,可采用案例教学、专题讨论等方法,必要时可以组织学生实习。
该课程实用性强,理论性复杂,学习本课程要求理论指导实践,注意解决实际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对理论问题要理解透彻;对业务方法要熟练掌握。
四、教材与参考书目授课教材:朱青(主编):《国际税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参考书目:1. 朱青(主编):《国际税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董再平(主编),2013:《国际税收》,东北财大出版社3. 葛惟熹(主编)2007:《国际税收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4. 黄衍电(著),2010:《国际税收》,经济科学出版社5. 王铁军,苑新丽(著),2009:《国际税收》,经济科学出版社6. 2012中国税收发展报告-中国国际税收发展战略研究,2013,中国税务出版社。
国际税收知识点讲解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中,国际税收成为了一个日益重要的领域。
无论是企业的跨国经营,还是个人的国际资产配置,都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国际税收的问题。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国际税收的相关知识点。
一、国际税收的概念国际税收,简单来说,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政府,在对跨国纳税人行使各自的征税权力而形成的征纳关系中,所发生的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
它不是一种独立的税种,而是由于各国对跨国所得和财产的征税而产生的一系列税收问题和税收关系。
二、国际税收产生的原因1、经济全球化随着国际贸易和投资的迅速发展,各国经济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开展生产和经营活动,这必然导致税收的国际化。
2、各国税收制度的差异不同国家的税收政策、税率、税基等存在很大的差异。
这种差异为跨国纳税人进行税收筹划提供了空间,同时也引发了国际税收问题。
3、税收管辖权的冲突各国在行使税收管辖权时,可能会出现重叠或冲突。
比如,有的国家按照居民管辖权征税,有的国家按照地域管辖权征税,这就容易导致对同一笔所得的重复征税。
三、国际税收的基本原则1、税收主权原则每个国家都有权根据本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制定自己的税收政策,自主决定税收制度和税收管理办法。
2、国际税收公平原则包括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
横向公平是指处于相同经济地位的纳税人应承担相同的税负;纵向公平是指不同经济地位的纳税人应承担不同的税负。
3、国际税收效率原则要求税收的征收和管理应尽量减少对经济活动的干扰,降低税收成本,提高税收效率。
四、国际税收管辖权1、居民管辖权指一国政府对于本国居民的全部所得,无论其来源于境内还是境外,都拥有征税的权力。
判定居民身份的标准通常有住所标准、居所标准和居住时间标准等。
例如,有的国家规定,在本国拥有永久性住所的个人为本国居民;有的国家则以在本国居住一定时间(如 183 天)作为判定居民身份的标准。
2、地域管辖权又称来源地管辖权,是指一国政府对于来源于本国境内的所得拥有征税的权力。
第十五讲国际税务15.1税务是与会计密切相关的一个领域●“衡平”的原则和“不偏不倚”的原则●会计处理方面的规定●要求会计人员要及时了解各国税收制度15.2国际所得税税制15.2.1传统税制●视应纳税的公司具有一种独立的人格,在纳税上实行公司与股东完全分开的原则●分配给股东的股利在作为企业的所得交纳一次所得税后,作为股东的所得还要交纳一次个人所得税15.2.2归属税制●将公司所付所得税的一部分归属到股东应付的所得税上,视同股东支付的所得税●股东个人的所得税是以公司纳税总额的一部分体现的●股东个人的股利收入是税后收入,它所承担的所得税按该股利收入乘以税款贷项分式计算,该分式的分子为个人所得税税率,分母为(1-个人所得税税率),计算公式如下:归属于股东个人所得税税率=股东股利收入×个人的所得税1-个人所得税税率假设某国个人纳税者的所得税基本税率为30%,传统税制下的公司所得税税率为40%,归属税制下的公司所得税税率为50%。
某公司某年度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相等,均为$250000。
现分两种情况列示计算结果:①分配股利$50000;②分配股利$12500。
15.2.3分率税制●对已分配利润和留存利润分别按不同税率征收所得税●对未分配的留存利润按较高的所得税税率进行征税●对已分配的利润按较低的所得税税率进行征税表1 传统税制与归属税制对比计算表(少付股利)单位:$传统税制归属税制公司:利润250000 250000 公司所得税(40%)100000 (50%)125000可分配利润150000 125000分配股利总额50000减:个人所得税(30%)15000股利净额35000 35000留存利润100000 90000股东:现金股利收入35000 35000 扣除的所得税15000 0税款贷项(3/7)0 15000 股利总额50000 50000所得税负债(30%)15000 15000减:已扣税金15000 0减:税款贷项0 15000欠交税金0 0 公司与股东所得税总额115000 125000 表2 传统税制与归属税制对比计算表(多付股利)单位:$传统税制归属税制公司:利润250000 250000 公司所得税(40%)100000 (50%)125000可分配利润150000 125000分配股利总额125000减:个人所得税(30%)37500股利净额87500 87500留存利润25000 37500股东:现金股利收入87500 87500 扣除的所得税37500 0税款贷项(3/7)0 37500股利总额125000 12500所得税负债(30%)37500 37500减:已扣税金37500 0减:税款贷项0 37500欠交税金0 0公司与股东所得税总额137500 12500015.3避免双重征税●税收管辖权原则,属人主义属地主义●两种原则并用产生了双重征税的问题-增加了跨国纳税人的税务负担-对国际投资活动会产生阻碍作用常见的避免双重征税的做法主要有:⑴两国政府间签订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税漏税的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