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多样的地形
- 格式:ppt
- 大小:2.98 MB
- 文档页数:12
4.2.1 复杂多样的地形(同步分层作业)1.关于我国地形、地势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形类型单一,山区面积广大B. 地形类型多样,平原面积广大C. 地势中间高,四周低D.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答案】 D【解析】我国地形的特点是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我国很多大河滚滚向东流,最终注入太平洋的原因是()A.我国山区面积广大 B.我国地势西高东低C.我国地形多样D.我国地势中间高,四周低【答案】B【解析】影响河流流向的主要是地势的高低,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并且向海洋倾斜。
所以我国很多大河滚滚向东流,最终注入太平洋,B对,ACD错;故选B。
3.山脉是地形的骨架,我国地形复杂多样。
读下图,判断正确的是()A.①是我国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B.②是我国最平坦的高原——内蒙古高原C.③是我国纬度最高的盆地——四川盆地D.④是我国最大的平原——华北平原【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天山山脉南侧的①地是我国的塔里木盆地,A对;大兴安岭东侧的②地是我国的最大平原东北平原,B错;横断山脉西侧的③地是我国的青藏高原,C错;秦岭北侧的④地是我国的华北平原,我国最大的平原是东北平原,D错;故选A。
4.下列地形区,不是位于第二级阶梯上的是()A.柴达木盆地B.准噶尔盆地C.云贵高原D.阴山【答案】A【解析】我国四大盆地中,柴达木盆地位于第一阶梯的青藏高原上,海拔2600米~3100米,是中国地势最高的盆地,A正确;准噶尔盆地、云贵高原、阴山都位于第二级阶梯上,BCD错。
故选A。
5.下列山脉既是我国省区分界线,又是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①山脉是我国第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但大部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境内,不是省区分界线;②山脉是第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同时还是河北省与山西省的分界线;③山脉也是第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还是重庆市与湖北省的分界线;④山脉是江西省与福建省的分界线,但全部位于第三阶梯,不是阶梯分界线,故选B。
第二课山川秀美第一课时复杂多样的地形
一、学习目标:能运用各种资料,描述我国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总体特征。
通过典型实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
二、学习重难点
1、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
2、我国地形地势对我国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造成的影响。
三、引问
(一)我国的地形
1、请同学们阅读书本P11图5-13中国的地形,在这幅地图上,你能看到我国有哪些的地形?你得出什么
结论?
2、在这幅图上,你还可以看出山脉像是我国地形的基本骨架,山脉和山脉之间镶嵌着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请同学各选一例,所以说他们和山脉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3、请同学观察课本第十二页图五-14中国的四大高原,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并请同学们说一说这四大高原地貌上的基本特征。
4、综合课本第11至13页的图文,你总结出我国地形总的特征是什么?
(二)我国的地势
1、同学们,课本第十三页图五-16,图五-17,观察之后你得到了怎样的结论?
2、每个阶梯的划分标准是什么?各有哪些地形区?
3、最后再请同学们讨论思考这个问题:我国的地势特征对我国河流、气候、人口、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四、我的疑问。
《复杂多样的地形》课标解读一、课标要求1.课程内容:运用各种地图,描述我国地形和地势的特点,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经济社会发展要因地制宜。
2.活动建议:通过分析各种地图,掌握我国各种地形的位置,分析我国地势特点。
利用我国地形地势特点,破解中华文明绵延不绝之谜,了解历史地理之间的相互关联性。
通过学生对家乡的亲身体验与图片提示,分析山区的优劣,由此理解地理环境能够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二、课标解读(一)教学目标设置的依据及相关解读,教学目标的陈述依据包括:课标、单元教学要求(教师用书)、教学内容及学情依据一:《课程标准》。
第一,摘录相关内容。
本课内容是《复杂多样的地形》,课标与本课相符的内容有“描述中国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总体面貌,了解其基本特征。
”(整条课标)第二,确定关键词。
关键词包括知识名词和行为动词。
本条课标中知识名词有:自然环境、人文环境。
行为动词包括描述(知识性目标)、了解(知识性目标)。
第三,分解知识。
将能够分解的知识名词和行为动词分解。
“自然环境”可分解为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
“人文环境”可分解为中国的人口、民族、东西部差异等人文环境。
“描述”分解为描述某项地理事物的名称、位置等。
“了解”分解为理解领悟中国的环境特征及其造成的影响。
依据二:本单元教学要求。
运用多种形式的地图,描述我国地形和地势特点,分析其与人们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
描述地形名称及位置、分析地势特点不得不借助各种地图,以明晰化状态呈现给学生。
分析我国地形地势与人们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就要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的呈现,明确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因地制宜,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依据三:教学内容及学情。
教育的目的是帮助个体进行完整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生长。
基于此,本课结合教学内容,着力体现“以生为本”的课堂理念。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陈述教学目标。
(二)陈述教学目标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
本课依据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从实际出发弹性确立目标。
《复杂多样的地形》情境导入《复杂多样的地形》这一节课我设计了两种不同的情景导入式,然后在两个班级(这两个班级是平行班)进行了对比尝试,之后对一节课的内容出卷进行了当堂测验。
这两种情景一种是直接导入式,我在七年级(一)班进行了尝试,另一种是诱导导入式在七年级(二)班进行了尝试,以下是我设计的情景导入。
《复杂多样的地形》情境导入一:直接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江山如画、风景秀美,我们以生活在这样的国度而感到无比自豪。
今天,我们一同来认识一下我们祖国的面貌,我们来共同来探讨《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中的第一节《地势和地形》。
在祖国的外貌中主要介绍了我国地势、地形的特点以及它们对我国的气候、河流和湖泊的影响。
现在,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节。
”这种导入,开门见山,由我来引领,同学们跟着我的思路展开,非常渴望了解生我养我的“母亲”祖国的真正面貌,然后同学们就展开了讨论,就我国的地形地貌的类型,展开了辩论,看谁对祖国的认识更深刻,了解的更多,这样一路顺利进行展开了新课。
《复杂多样的地形》情境导入二: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将要出示的几张图片,并一一说出这些图片分别反映了哪种地形?多媒体打出图片(高原、盆地、平原、山脉、丘陵)生:观察,讨论,回答(同学们看到图片后兴趣大增,纷纷热烈的回答,所观察到地形,然后让同学们小组讨论,得出最后的答案,出一名代表来回答所有地形的类型)师:这就是我们前面学过的世界五种基本地形。
那在我国能找到这些类型吗?今天,我将带同学们去感受一下中国的地形特点。
生:同学们立即陷入了沉思中,努力的回忆我国的地形都有哪些?这时我乘机出示本节课的课题:复杂多样的地形大部分同学们已经明白了我们这节课的教学任务。
顺利的展开了新的学习内容。
总结:这两种情景导入相比:第一种,由我引领,同学们被动的接受,缺乏互动的环节,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说相对较第二种导入式缺乏新意,因此,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上第二种导入式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有提高,对于新内容的接受程度上显出一种由衷的兴奋。
第一节《复杂多样的地形》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记住阶梯分界线的名称。
2、理解山脉的走向,熟悉不同走向的山脉。
3、通过阅读图表,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
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中国其它自然地理要素以及我国人民的生活生产所产生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2、通过读地形图总结工作我国的地形特点,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
3、讨论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了解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及这些灾害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自然环境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2、初步树立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概念。
学习重点:地形的特点学习难点:我国地势特点及这种地势特点对我国气候、河流的影响。
学习方法:引导——合作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看图片,从地球之巅的青藏高原到天府之国的四川盆地、鱼米之乡土观念的长江中下游平原,三山五岳,各显丰姿,古人云“一江春水向东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都是为什么呢?就让复杂多样的地形这一节引领我们畅游祖国的名山胜川。
出示预习提纲,学生自主预习:西高东低的地势1、图3.1完成下列要求①我国地势可分为几级阶梯?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华北平原分别位于哪一级阶梯?②从青藏高原向东向北我国的地势是怎样变化的?读地形剖面图,说一说我国地势的特点。
2、地势对河流和交通的影响①根据我国地势的特点,说一说河流的流向。
你怎样理解“大江东去”?②我国的许多大江大河向东流去,对我国的交通有什么影响?③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河流在阶梯交界处,落差很大,这种落差有什么利用价值?3、阅读P22完成下列各题①我国地势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什么?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什么?②柴达木盆地、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分别位于我国地势的哪一级阶梯?③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地形区是什么?多种多样的地形4、找出我国的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并完成23页学习行动1。
复杂多样的地形教学设计哎呀,今天咱们聊聊“复杂多样的地形教学设计”这个话题,听起来挺高大上的,不过咱们就用最简单明了的方式来聊。
首先,咱们得明白,地形就像一幅生动的画卷,山川河流、丘陵平原,全都有自己的故事。
想象一下,假如你在课堂上,眼前是一幅地图,山脉高耸入云,河流蜿蜒曲折,嘿,真是让人心动不已!那么,怎样把这些复杂的地形变得更好理解,更有趣呢?这就需要一点教学设计的灵巧了。
首先,我们可以用一些生动的案例来引导学生。
例如,提到山地,就可以聊聊登山的乐趣,讲述一个个登山者的故事,哎,谁不想听听那些在高山上挑战自我的冒险呢?而丘陵呢?那就可以说说在丘陵上骑自行车的畅快,微风拂面,真是别提多惬意了!通过这些故事,学生不仅能理解地形的特点,还能感受到与自然亲密接触的乐趣。
这样一来,课堂上就不仅仅是枯燥的知识传授,而是充满了生机的交流。
再来,咱们可以结合多媒体,像是视频、图片,这些可都是现代教学的好帮手哦!比如,放一段壮观的自然风光的视频,展示五岳的雄伟,或者南方水乡的秀美,那种画面绝对能把学生们吸引住。
你想啊,坐在教室里,屏幕上一幅幅美丽的地形图像映入眼帘,学生们的注意力瞬间就集中到你身上了,嘿,这可真是一个好办法!不过,可不能光靠视频,得引导学生讨论,让他们说说自己对这些地形的看法,甚至可以让他们分享自己去过的地方,嘿,这样一来,课堂气氛就热闹起来了。
然后呢,咱们还可以用游戏的方式来让学生体验地形的多样性。
比如,可以设计一个“地形大冒险”的活动,分成小组,每组负责一个地形,像山地、沙漠、森林,之后进行角色扮演,展示这个地形的特点和生物。
这种互动的方式可真是有趣,让学生们在玩中学,学中玩,记得牢!而且,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们的团队意识也会得到提升,真是一举两得呢。
当然,咱们在教学的时候,也不能忽视了课堂的氛围。
轻松幽默的教学风格往往能让学生们更加投入。
比如,你可以开个玩笑说:“同学们,今天我们不聊数学,也不谈语文,咱们来聊聊地形,毕竟‘山不转路转’,总得找条出路不是吗?”这样的小幽默总能让课堂变得轻松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