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复杂多样
- 格式:ppt
- 大小:3.79 MB
- 文档页数:21
我国地形特点:(1)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山区是指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的总称。
我国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平原面积仅占10%多一点。
除此以外,还有广阔的高原、盆地等,地形种类齐全,地质构造复杂。
多种多样的地形一方面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左右。
(2)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第一级阶梯——我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第二级阶梯——青藏高原向东、向北到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主要由盆地、高原组成,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第三级阶梯——位于我国东部,主要由平原和丘陵组成,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0米以上。
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
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对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有重大影响,这种地势有利于海洋湿润水汽深入大陆内地,形成降水;另一方面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同时许多大河在流经阶梯交界处时落差大、水流湍急,水力资源十分丰富,我国是世界上水能蕴藏量最丰富的国家。
2.我国的主要山脉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许多山脉高大绵长,它们象是地形的骨架,将我国地表分隔成若干大的地形区,如高原、盆地、平原等。
掌握山脉的分布有助于学习我国的地形分布,理解山脉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中的巨大作用。
我国的山脉主要有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等。
(1)东西走向的山脉: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三列:自北向南依次为:①天山——阴山;②昆仑山——泰山;③南岭(读我国地形图,明确它们的位置)。
+第一节地形与地势(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地形类型复杂多样。
2、指图说明并识记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名称及位置。
3、了解相关地形区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通过师生对话了解我国地形大致特点。
2 、通过活动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归纳表述的能力;
3、初步掌握学习自然地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师生谈论“过关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地理、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2、通过对有关对家乡的关注,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我国地形的复杂多样。
2、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的名称及分布。
3、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1、了解相关地形区的特点。
2、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八年级地理教案地形复杂多样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自学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地势等方面的基本国情,在这个基础上自学“地形繁杂多样”就成功成章了。
教材把本节做为中国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第二侧边来说,体现了地形做为自然环境基础的关键地位。
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都有著关键影响。
2、结构特点:这一节就是在自学地势特点之后展开研究自学的。
就是第一节“地势和地形”三个小标题中的第二个,三个标题合乎由形象至抽象化的心智规律,表面上平行的3个标题,在结构上有著环环相扣关系。
学情分析1、尚无科学知识:七年级已经自学了世界地形,学生对陆地的地形存有了一定的介绍。
2、困难:由于繁多的"地理名词定位和较高的分析能力要求,学生可能对知识却反感性认识而降低学习兴趣,故教师宜设置“趣”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并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在我国地形分布中所起的“骨架”作用。
2、运用地形图总结出来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分析相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3、在地图上指出我国主要地形名称和位置。
4、培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6、培育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1、山脉就是形成地形的骨架2、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特点。
3、重新认识相同种类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和改建自然条件。
教学过程1、以问题情景居多线,多样的学生活动为主体。
这样搞就是为了唤起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交流合作中自学。
2、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更多资料,使教学更生动直观,使学生对我国主要山脉和地形区有较深刻印象。
3、著重地图教学。
中国的地理条件
中国的地理条件非常丰富多样,拥有广阔的土地和多样化的地貌特征。
以下是中国的一些主要地理条件:
1. 面积广大:中国是世界第三大国家,总面积约为9.6万平方公里,包括了广袤的平原、高山、河流和湖泊。
2. 地形多样: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包括高山、丘陵、平原、盆地、戈壁和沙漠等。
西部地区主要由高山和高原组成,如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和塔克拉玛干沙漠等。
东部地区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3. 气候多样:中国的气候也非常多样,从寒冷的北方大陆性气候到温暖潮湿的亚热带气候,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气候类型。
这导致中国在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上具有巨大的优势和挑战。
4. 河流系统:中国拥有众多重要的河流系统,其中长江和黄河是最著名的两大河流。
长江是亚洲最长的河流,流经中国的中部和东部地区,对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黄河则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中国最古老的文明
发源地之一。
5. 自然资源丰富: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稀土元素、金属矿产和水力资源等。
这些资源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总而言之,中国的地理条件多样且富饶,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机遇和挑战。
这也使得中国成为一个具有丰富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国家。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地势--地形复杂多样说课稿《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一节说课稿几位评委辛苦了,我说的是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势与地形》第二课时,内容为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一(教材分析:本节从地势特点和地形种类两个方面来研究我国的地形特征,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所以本节放在了讲述中国自然环境各章节之首。
学好本节内容,能为今后学习中国自然地理、区域地理打下基础。
本节知识和技能目标为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并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在地形分布只能感中的“骨架”作用。
记住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过程和方法目标为通过阅读地理图表,能够总结我国的地形特点。
讨论地形特点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为初步树立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理念。
并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主要山脉及其地理位置。
?运用地形图分析我国的地形特征。
教学难点:?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地图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对本节内容来说地图尤为重要。
所以教学的关键是地图,地图是各知识点联系的纽带,也是教学的根本,也是突破难点,突出重点的方法。
二(教法策略分析:本节主要运用了读图分析法,谈话法,讨论法,绘图,练习等教学方法。
本节的主要内容可以理解为认识中国地形图,所以教学中注重知识点从图上来,即通过读图来分析地形的特征,然后讨论其影响,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两个问题都是按这个模式来安排的。
学生在认识地图的过程中绘制地形简图,又把知识点落实到图上,这样做到了知识从图上来,又落实到图上。
发挥了地理教学中地图的重要性。
授课当中用到了多媒体,直观的反映了主要山脉和地形区的分布,增强了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上绘制地理简图是我这两年的一个尝试,可以养成学生学生看图、绘图的能力和习惯,对构建脑图有很大的帮助,提高地理思维能力和空间概念。
地形复杂多样教案教案标题:地形复杂多样教学目标:1. 了解地形的概念,并能够描述地球上不同地形特征的形成原因。
2. 掌握地形复杂多样的特点,并能够识别和描述不同地形类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加深对地形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点:1. 地形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2. 不同地形类型的特点和识别方法。
教学难点:1. 地形复杂多样的特点。
2. 学生对地形的观察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地形模型或图片。
2. 实地考察的安排和准备。
3. 实验材料和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地形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地形与地球表面的关系。
2. 展示地形模型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不同地形特征。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讲解地形的形成原因,介绍地壳构造和地质作用对地形的影响。
2. 详细介绍不同地形类型的特点,如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等,并通过图片或实例展示。
三、实地考察(30分钟)1. 安排实地考察活动,选择一个附近地形复杂多样的地区。
2. 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并记录不同地形特征。
3. 回到教室后,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四、实验探究(30分钟)1.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模拟地形形成的过程。
2.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3. 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地形形成的原理。
五、小结与拓展(10分钟)1. 对学生进行地形知识的小结和回顾。
2. 引导学生思考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如城市建设、农业发展等。
3. 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地形相关的知识,并提供相关阅读资料或网站链接。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实地考察和实验结果,撰写一份关于地形复杂多样的报告或小结。
2. 提醒学生按时提交作业,并预告下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地形的概念和形成原因,掌握地形复杂多样的特点,并能够识别和描述不同地形类型。
实地考察和实验活动的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加深对地形的认识和理解。
使学生理解山脉的走向的概念,并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在我国地形分布中所起到的“骨架”作用。
通过读图总结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特点,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习重点:我国地形基本特征。
学习难点:1、运用地图观察判断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
2、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学习过程一、预习检测:1、我国不仅有纵横交错的、雄伟广袤的、一望无际的、还有群山环抱的以及起伏和缓的。
2、纵横交织的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
3、我国的平原主要集中在地区,这里土壤,开发历史,我国绝大部分林木、以上的农业人口和以及3/4以上的、、都集中在这里,是发达、集中、繁荣的地区。
3、我国的四大高原各有什么特点?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二、课堂探究:1、小组竞赛找出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弧形山脉:西北-东南走向:2、观察中国地形网格,将山脉两侧的地形区名称填写在下表中:三、小结:中国大山脉,三撇与三横。
天阴北面耸,昆仑与秦岭,南面是南岭(东西走向)。
三撇西称首,大太巫雪峰,长白武夷山,台湾山最东。
喜山呈弧形,祁阿属捺形。
横断与贺兰,走北又闯南。
四、反馈练习:1、既是我国地势阶梯分界线,又是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且西部是高原、东部是平原的一组山脉是()A、昆仑山祁连山B、巫山雪峰山C、长白山武夷山D、大兴安岭太行山2、下列对四大高原的描述正确的是:()A、青藏高原-黄土广布B、内蒙古高原-雪山连绵C、黄土高原-地形平坦D、云贵高原-地面崎岖3、下列山脉中走向与其他三个走向不同的是()A、长白山B、台湾山脉C、天山D、武夷山五、学教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