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特级教师赵谦翔谈作文教学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1
呼唤心灵的绿色——听《赵谦翔讲座》有感煤机小学王玉玉2010年的6月对我来说,注定是不一般的,多年来一直教毕业班的我,习惯了六月的题海,过惯了与考试为伴的日子,没有想到在学校工作这么忙的六月,局里会安排一次骨干教师赴京师学习的活动,更没想到刘校长会把这个机会给我。
太多的没想到让我满怀欣喜,毕竟要去的是北师大,毕竟面对的是如此高级别的名师。
四天的学习,匆匆忙忙,但收获颇丰,影响极大。
我聆听了几位名师的精彩讲座,犹如井底之蛙跳出井口。
每一位专家老师超前的理念,渊博的知识,奋斗的人生,乐观的心态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赵谦翔老师的敬业乐业的精神,刘永胜校长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理念,楚江亭博士的睿智、幽默、学识,文喆老师的“有效学习”及高萍、任小艾老师带来的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巧妙的方法都让我难忘,也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
思考最多的还是关于赵谦翔老师,他的讲座让我两次流泪,一次为他的学生能够如此幸福,一次为他的妻子不幸去世的消息。
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位普通乡村教师走向清华附中的传奇历程,看到了一个凡人身上不凡的追求。
开班仪式上,北师大教育培训中心的郑主任曾说过,宗教信仰的力量对一个人职业态度的影响,我觉得赵老师对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对语文的热爱已然已达到了这样的程度。
一:再次爱上“绿色语文”。
几年前就听说过赵老师的事迹,那是在一次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报道中,当时就被赵老师先进的理念吸引了,“绿色语文”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赵谦翔老师把应试教育下以假话、大话、套话、空话构成的作文称之为“灰色作文”,并一针见血地指出:“灰色作文”是“谋求分数的敲门砖”;同时也指出“绿色作文”是“完善人生的健身器”。
“‘绿色’本是个环保概念,其要点有二:一是纯天然的,二是可持续发展的。
它作为语文的‘纯天然性’,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可持续发展性’,就是不仅‘为高考’学语文,更要‘为人生’学语文。
赵谦翔认为:作为一次完美的绿色作文训练,务必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激活悟性,使学生“心动”;指导写作,使学生“笔动”;引导落实,使学生“行动”。
中国教育名人赵谦翔赵谦翔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语文特级教师。
现任教于清华大学附中。
东北师大、首都师大兼职教授。
曾获“全国十杰中小学中青年教师”称号、香港柏宁顿教育基金会孺子牛金球奖和“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1999年获吉林省基础教育成果特等奖,2007年获北京海淀区“十五”优秀教育教学成果研究一等奖。
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赵谦翔与绿色语文》《绿色作文实例实说》等。
赵谦翔:诗意地生活在教书育人中中学读书的时候,我从未想过将来当老师。
可一旦当上老师,我就一下子爱上了这个职业,爱得如痴如醉,无怨无悔——只因为我诗意地生活在教书育人中。
一 1971年,下乡插队的第三年,因为乡中学缺少俄语教师,23岁的我竟然被破例录用为民办教师。
1978年,我30周岁。
“阶级斗争为纲”寿终正寝,消冰融雪的春风吹绿神州。
“而立”之年却一无所立的我,百感交集地写下了教育生涯中的第一首《自勉》诗:“华发已生少年头,所幸而立得自由……此生尚余三十载,不教寸阴付东流!”从此,我便走进了把“四人帮”耽误的青春夺回来的“激情燃烧的岁月”。
1980年,32岁的我,被调入县重点中学(吉林省永吉五中)。
让只读过两年高中的我来教高中,这又是怎样的破格重用啊!为了补上大学课程,1983年起我开始参加中文函授学习。
住在学校分给我的“地仅容膝,在昼犹昏”的小屋里,无法学习。
我便投身于“两山夹水,沿水有路,景色绝佳”的天然大书房,春、夏、秋三季,“举手为案,漫步当椅”,忘情地享受着“俄语——温故知新,《离骚》——背诵如流”的自学之乐。
身兼语文课和班主任的我,既想工作拔尖,又想学业优秀,恨不得把1分钟掰成360瓣来过…… 5年后,40岁的我,终于从东北师范大学毕业。
后来,又成为母校中文系的兼职教授。
1988年,重返故乡,在吉林市毓文中学任教。
两年后,我带的毕业班高考一炮打响,班主任工作经验又在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上引起轰动。
蓦然回首,“荣誉接踵而来,名声不翼而飞”。
.淹教学大参考新时期语文名师教学智慧巡礼用“绿色语文”写透生命韵美丽——赵谦翔语文教学智慧圆刘美丽他是一个实践者,始终埋头耕耘在杏坛基层;他是一个创新者。
不但超越了别人。
而且还不断地超越自己;他是一个快乐者,至今诗意地栖居在绿色语文中。
他.就是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的语文特级教师——赵谦翔,即“绿色语文”的探索者和实践者。
回顾自己多年来的语文教学改革。
他认为:尝试“扩展式语文教学”。
是他的“戊戌变法”;实验“语文教育与人的发展”。
是他的“辛亥革命”:把学生从封闭的教学机制中解脱出来。
是他的“绿色语文”教学思想。
赵谦翔老师为实践用“绿色语文”写透生命的美丽这一语文教育理想和追求.作了成功的探索。
一、建构“绿色语文”。
享受诗意人生赵谦翔老师的“绿色语文”教学理念是他进入清华附中在“清华境界”中得到进一步深化而生成的。
“绿色”概念全方位、全过程地浸透到了他的语文教学中。
身在教学一线的赵谦翔老师.深切感到当今青少年学生中的这些流行病:贫血(缺少真情和激情)、缺钙(缺失远大理想和顽强意志)、脑膜炎(跟着感觉走。
懒于理性思考)。
语文课上,讲到谭嗣同为变法而甘愿流血牺牲时,竟然有人嘲笑他“愚昧无知”;讲到林觉民舍“小爱”图“大爱”。
竟然有人批评他“不懂爱情.与革命私奔”;写话题作文“创业的思考”。
竟然有人嘲笑那些志士仁人“大而空,全无用。
为国立功劳,自己掉脑袋”……因此,“绿化”学生的精神世界是语文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语文教师的重要义务!海德格尔有一句名言“人类的本质.就是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引起了赵谦翔老师的强烈共鸣。
他从小喜爱诗歌,在奶奶哼唱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中嗅到了唐诗的韵味,在孤独寂寞不开花的“花季”,<红楼梦>中的诗词歌赋驱散了他心头的阴云.融化了他心田的冰霜,陶冶了他对古典诗歌的一往深情……因此.诵诗、品诗、写诗、教诗,从“诗内诗”到“诗外诗”都朝吟暮138麟鬻j 赏。
口诵心思、日熏月陶、怡然自得。
采得芳花千万朵,酿成佳蜜益终身——浅议优化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中学语文论文采得芳花千万朵,酿成佳蜜益终身——浅议优化阅读与写作的关系王玉萍阅读是从文字中提取加工和运用信息的心智技能,历来被称为学习之母、教学之母,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
阅读是我们积累写作素材的一个最重要的途径。
所有这些理论都强调阅读理解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枯燥的结果。
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转变阅读的方法和目的。
大量的阅读无疑是必要的,但我们不能只注重量的积累,还要学会质的优化。
近年来,创新作文是语文教学中常见的名词术语,作文要创新是较为响亮流行的语文教学话题。
笔者无名小辈,才疏学浅,常私下里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创新势必要在一定的前提和基础下才能行之有效吧?但眼前的现状是:很多学生一提到作文就觉得怕,就感到难,就嫌它烦,连800字尚且凑不足,更别提抒真情,发实感了。
学生在写作文的过程中时常出现如下心态:或是无话可说,空话连篇,或是假腔假调,全篇抄袭,或是缺乏想象力、创造力。
究其原因在于:首先,作文评价过分强调“立意”(即思想内容),作文评价把“立意”是否“高远”、“积极向上”、“有社会意义”作为文章好坏的评判标准,这无疑限制了学生丰富多元的精神方式和话语自由,学生表达“个性经验”和“自己声音”的空间被无情地缩小了。
其次,“急功近利”的思想泛滥于作文教学当中。
在高考中,占分数“半壁江山”的作文,教学生写作文获得好的分数,就能帮助学生顺利地通过考试。
这种只重结果而不理会过程的作文评价观念使作文教学从一开始就只是面对着考试,面对着分数,使教育变成了为考试做准备,而不是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改变观念。
无论是施教者,受教者还是观教者都必须充分认识作文,深入理解写作。
我们要丰富扩大视野,拓展写作空间,进而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余秋雨先生曾经说过:“写作首先是练习一种与社会、与人沟通的方式,如果学会了很好的写作技能的话,实际上就学会了一种与人沟通的方式,学会了一种与世界对话的方式。
高中议论文写作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探究作者:窦敏华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上旬刊》 2017年第8期甘肃省兰州交通大学东方中学窦敏华《课标》关于写作的表述:“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
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
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
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
”人教版高中语文写作议论文教学则集中在三、四、五册必修教材,第三册安排了“选取立论的角度、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学习论证、学习议论中的记叙”四个专题。
第四册安排“学习横向、纵向展开议论、学习反驳、学习辩证分析”等专题,写作内容编排较之以往教材有了明显的渐进性和系统性。
但是由于教材作文训练内容有些笼统,在具体的方法指导上还不够完善,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大多教师感到难于操作,难于按照教材编写者的思路使用。
而当前高中学生议论文写作主要存在以下弊端:思想缺乏深度,论点幼稚甚至偏激;思路打不开,堆积素材,不能对素材深入分析;结构不严谨,条理不清楚、语言不生动。
如何提高高中学生的议论文能力,依旧是作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一、对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模块“议论文写作教学”教材整合新教材观认为教材只是一个例子,教材的取舍权在师生手里。
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整合和创新。
教师要整合三、四、五册的教材,先对学生进行论点、论据、论证的“宏观指导”,让学生初步掌握议论文的文体特点,具体每一个专题教师再进一步深入,做微观指导。
比如论点的提出,要教给学生常见的提出论点的方法:开门见山,直截了当;摆出事实,引而不发;以事引论,发人深省;限定范围,不枝不蔓;委婉曲折,引人入胜;反弹琵琶,别出心裁;正反对比、严密周全。
每一种方法教师都要列举实例加以指导,并让学生做片段训练。
教师可以尝试将一些专题整合在一起,如专题“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可以和专题“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整合在一起。
赵谦翔绿色语文
(实用版)
目录
1.赵谦翔的绿色语文理念
2.绿色语文的实践与成果
3.绿色语文的意义和价值
正文
赵谦翔是一位致力于推动语文教育改革的教育家,他提出了“绿色语文”的理念,旨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享受语文学习的过程。
赵谦翔的绿色语文理念主张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强调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语文知识,还能够提高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实践绿色语文理念的过程中,赵谦翔采用了一系列的方法和策略。
他鼓励学生多读多写,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受语文,从阅读中领悟语文,从写作中体验语文。
绿色语文的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语文素养都有了显著的提高,许多学生在他的指导下,不仅在语文学习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而且在写作和人文素养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绿色语文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成绩,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语文知识,还能够提高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1页共1页。
2019·1-2洗尽铅华,回归本真■文/刘怀明金秋时节,我们语文组一行七人有幸参加了“丝路之秋”当代名师大讲堂中学语文培训研讨会。
仅仅两天时间,我们观摩了十余位老师的授课,聆听了四场报告。
当时的状态可谓是聆听中洋溢着欢乐,专注中积蓄着力量。
就在此时此刻,我的心头还荡漾着他们授课时的激情,我的耳畔还回响着他们动听的声音。
至此,我发现他们精湛的教学艺术和勤于探究、善于发现、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精神呈现在课堂内的是:洗尽铅华,回归本真——真正的语文人、语文味。
可谓是岁月沉淀人生经历,尽显风华;书声飞扬语文本色,情系课堂。
示范影响,返璞归真常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何为“学高”,我想这不应仅仅只体现在老师的知识储备上,更应该体现在老师对学生学习的示范影响上。
老师范读,读出高度。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执教《诫子书》时,那浑厚有力的音色,浓郁郑重的声调就是一种影响,学生一定和我一样倍受鼓舞。
余老师范读的抑扬顿挫里,不仅有诸葛亮对儿子的殷殷教诲,我想更有他作为长辈给我们的谆谆告诫。
整堂课上没有华丽的课件,没有引人入胜的开场白,就这样简单入课,简洁的板块式的授课思路,本真的教学还语文课以语文味,可谓是“洗尽铅华呈素姿”。
余老师的授课简洁、清晰,给我们繁复的文言课堂诸多启示。
清华大学附中语文高级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赵谦翔老师执教的“绿色作文——微写作”,在要求学生写作之前,都给出示例,以身示范,用教师的写作方法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当看到学生作文800多字,而他在写作文评语的时候,我惊讶了,那长达一千多字的评语里,写满了关注,写尽了深情,写出了作文教育里的机智和智慧。
那不仅是作文评语,更是人生的引领。
赵老师的课还原了作文的本色,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听了这两位大师的课,我找到“云开见日出的感觉”,促使我在今后的语文课上将更加重视示范的影响,努力返璞归真。
研读文本,“备出”自我两天的公开课,不管是全国名师,还是省级能手,课堂精彩纷呈,风格鲜明。
做一名业精健康快乐的教师----北京习得(忻州市七一路小学教师石梅)我参加的是市教育局组织的北京师范大学忻州小学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培训。
学习期间聆听了14位专家的讲座,有原北京光明小学校长,特级教师刘永胜老师的讲座《对教师自身和谐发展的思考》,清华附中著名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赵谦翔老师的讲座《名师成长之路》,著名语文教育家崔峦老师的讲座《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全国优秀教师,三八红旗手,北京广渠门中学“宏志班”班主任高金英老师的讲座《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还有特级教师,清华附小副校长窦桂梅老师,北京市崇文区教师研修学院小学研修部副主任王文丽老师,特级教师陈延军老师,北京小学校长李明新老师的讲座。
每一位专家老师渊博的知识,奋斗的人生,健康的体魄,乐观的心态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我们还参观考察了与共和国同龄的北京小学,观看了在前进小学做的同课异构作文课。
一、刘永胜刘永胜老师说,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业,一生就要不断奋斗,奋斗的人生要有三个努力的方向:1,敬业的奉献精神2,业精的教学技能3,要规划人生。
人的成功不在于当模范,不在于受表扬,有愉悦的体验就是成功的人生。
他倡导我们做研究型教师,研究教育教学中的真问题,如:研究学生的发言,研究老师上课所在的位置对学生发言的影响等。
倡导我们做反思型教师,同时介绍了一些具体的做法:1,备课本留白边上写课堂学生的达成情况,下边写自己的感受,期末梳理就是自己一个学期的学习结果。
2,每个学期的第三周自录自评自己的课堂。
3,每个学期自请他人听你一节课,有我要发展的意识。
4,征求学生给你的建议,分析,归类,改正。
5,工作计划要在上学期基础上反思,找到改进措施,制定具体目标,写反思型计划,不要写成学校计划的微缩。
刘永胜老师还特别强调教师要有健康,快乐的人生。
每天坚持锻炼1小时,比如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走路等,就是自己要有自己的锻炼习惯。
如何快乐呢?我们要最大限度的宽容学生;要有一个阳光心态;要学会放弃,舍得舍得,舍才能得;要记住“我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这句话;正确对待他人,永远记住别人的好处;在背后说别人的不好,等于把不好的心态留给了自己。
著名特级教师赵谦翔谈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的过程,好比铸造宝剑的工序:
多读如备料,多写如铸造,修改如锤炼,反思如淬火。
但一切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能指导,无法代替。
教师无法把自己储备的材料注入学生的大脑,只能指导“备料”的途径;教师不该施加“精神暴力”强制学生作文,只能激发“铸造”的热情;教师不可代替学生雕章琢句,只能点拔“锤炼”的方法;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思考感悟,只能强化“淬火”的意识。
(摘自赵谦翔《绿色作文,鲜活动人》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