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植物行活动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5
校园植物手册活动方案策划一、活动背景和目的校园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但很多学生对于校园内的植物了解甚少,缺乏对植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为了提高学生们的植物意识和环保意识,培养他们对植物的兴趣,设计并实施一次校园植物手册活动。
本次活动的目的如下:1. 提高学生对校园植物的了解,培养他们的植物意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组织能力。
二、活动内容和方式1. 活动内容(1)校园植物手册的设计和制作:鼓励学生组成小组,分布到不同区域寻找常见的校园植物,并观察和记录它们的特点、名称、生长环境等信息,然后设计和制作校园植物手册。
(2)植物知识讲座:邀请植物专家或老师为学生讲解校园植物的基本知识以及如何观察和记录植物。
讲座内容包括植物的分类、结构、繁殖方式等。
(3)实地观察和记录:组织学生到校园内的植物园或者户外进行植物观察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特点和生长环境,收集材料为手册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2. 活动方式(1)校园植物手册设计和制作: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校园区域的植物观察和记录;组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讨论、校正观察结果和手册设计。
使用电脑设计和打印手册,可以利用校园资源,如学校实验室、图书馆等。
(2)植物知识讲座:邀请专家或老师在学校的报告厅或教室进行讲座。
可以配备投影仪、实物示范等工具,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植物知识。
(3)实地观察和记录:安排学生和老师一同到校园内的植物园或者户外进行观察和记录活动,学生可以现场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特点,并和老师进行讨论和解答疑惑。
三、活动流程1. 活动前期准备(1)确定活动目标和内容。
(2)拟定活动计划及时间表。
(3)筹备活动所需材料、工具和设备。
2. 活动进行中(1)植物手册设计和制作:a. 学生分组,分别负责观察和记录不同区域的校园植物。
b. 每个小组在成员间互相协作,搜集更多的植物信息,然后设计和制作植物手册。
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力推进,环保意识逐渐深入人心。
为了让学生们亲近自然、了解植物,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环保意识,我校组织了一次小学植物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观察、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让学生们深入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生态环境,激发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活动时间2022年10月15日三、活动地点我校校园内植物园四、活动参与人员五、活动流程1. 集合与动员2. 植物知识讲座3. 实地观察与记录4. 植物标本制作5. 小组交流与分享6. 总结与反思五、活动内容1. 集合与动员上午8点,全体师生在校园内集合,班主任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动员,强调了活动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2. 植物知识讲座活动开始后,学校聘请了植物专家为学生们进行了一场生动的植物知识讲座。
讲座内容包括植物的生长环境、生长规律、植物分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等。
专家以生动的案例和图片,让同学们对植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 实地观察与记录讲座结束后,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由班主任带领进入植物园进行实地观察。
在观察过程中,学生们认真观察植物的叶片、茎、花、果实等部位,记录下植物的名称、生长特点、生长环境等信息。
4. 植物标本制作观察结束后,学生们回到教室,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制作植物标本。
首先,学生们挑选了自己喜欢的植物,然后将其清洗干净,用酒精进行消毒。
接着,用剪刀将植物的各个部位剪下来,按照一定的顺序粘贴在标本纸上。
最后,用彩笔在标本纸上标注植物的名称、生长特点等信息。
5. 小组交流与分享在制作植物标本的过程中,学生们互相交流心得,分享观察到的植物特点。
各小组代表在班上进行了植物标本展示,并分享了自己的观察和制作过程。
6. 总结与反思活动结束后,班主任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肯定了学生们在活动中的表现,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
学生们也进行了自我反思,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更加关注植物,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走近校园植物—综合实践活动平昌县小天鹅育才学校李燕萍一、活动背景平昌县小天鹅育才学校是镇龙片区“绿色学校”,校园内树木四季常青,绿荫如盖,种类繁多,一年四季月月有花开,天天有花香。
每个季节在鲜花在绽放时,同学们们都会驻足观赏这些美丽的花卉和植物,在茂密的紫藤架下,在多彩的花圃旁,常常聚集着一批学生,他们有时指指点点,好奇地观察着;有时唧唧喳喳,热烈地交谈着……,而这么多的花草树木,学生真正认识了解的并不多,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找老师询问,渴望了解校园里的植物。
针对学生的学习热情,我班开展了“走近校园植物”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从调查身边熟悉的校园植物做起,从小养成善于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和探究方法,了解植物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以及植物对人类的好处,增强学生爱绿护绿的理念,争做绿色小卫士。
二、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获得有关的植物知识,让学生明确校园环保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热爱自然的科学品质,培养主人翁意识,让他们自觉行动起来,共创绿色校园。
2、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观察态度,并学会一定的科学观察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科学,尝试发现的途径和方法,主动开展调查研究,学会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能根据需要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逐步具有自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
感受发现的乐趣。
体验活动的乐趣。
3、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并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成果。
逐渐形成合作与分享的意识,初步具有交流合作能力。
提高他们的抗挫折能力,以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与积极的科学态度。
三、活动内容(一)了解校园中的绿化分布,分组认识校园花卉植物的种类,名称、形态及数量。
(二)了解校园植物的特点和作用,探索植物奥秘的原因。
(三)了解植物的护理知识,学习一些简单的护理技能和种树的知识,增强劳动意识,提高劳动技能。
(四)通过调查探究,让学生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使学校的植物资源越来越丰富,布局更加合理。
(五)通过开展相关活动,如画一画校园的植物,读一读唱一唱赞颂植物的诗文歌曲,做一做树叶书签、植物标本,给植物挂树牌,开展绿色校园班会,以“校园的植物”为题,举办一次作文竞赛活动等,加深学生对植物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学校的热爱。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度日益提高。
校园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其绿化工作尤为重要。
为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我校于近日开展了校园绿化活动社会实践。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实际行动,美化校园环境,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为同学们创造一个优美、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二、活动目的1.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2.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绿化知识。
3. 美化校园环境,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4. 促进校园生态平衡,为师生创造一个优美、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三、活动时间及地点活动时间:2022年3月12日(植树节)活动地点:我校校园内四、活动内容1. 植树活动: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植树,栽种树木、花草等植物,美化校园环境。
2. 绿化知识讲座:邀请相关专家为学生讲解绿化知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 环保宣传:制作环保宣传海报、标语等,宣传环保理念,倡导绿色生活。
4. 环保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环保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
五、活动组织及实施1. 成立活动筹备小组,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等工作。
2. 向全校师生发布活动通知,动员广大师生积极参与。
3. 准备植树所需的树木、工具、肥料等物资。
4. 安排专家进行绿化知识讲座,邀请环保志愿者参与环保实践活动。
5. 对活动进行宣传报道,扩大活动影响力。
六、活动成果1. 植树活动:共栽种树木、花草等植物100余棵,为校园增添了一抹绿色。
2. 绿化知识讲座:200余名学生参加讲座,提高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3. 环保宣传:制作宣传海报、标语等20余份,覆盖全校。
4. 环保实践活动: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七、活动总结本次校园绿化活动社会实践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本次活动,学生们不仅提高了环保意识,还锻炼了动手能力,为校园环境的美化做出了贡献。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校园绿化活动,为打造绿色校园、美丽校园而努力。
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绿色植物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我校特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绿植”活动。
通过此次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了解绿色植物,提高环保意识,培养热爱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绿色植物的种类、生长环境及作用,提高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学会种植绿色植物。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班级凝聚力。
4.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三、活动内容1. 绿植知识讲座邀请植物专家为学生讲解绿色植物的种类、生长环境、作用等知识,让学生对绿色植物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 绿植种植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绿植种植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种植的乐趣。
3. 绿植养护指导邀请园艺专家为学生讲解绿植养护知识,让学生了解如何照顾绿植,使其茁壮成长。
4. 绿植主题班会以绿植为主题,召开班会,让学生分享种植绿植的体验,交流心得。
5. 绿植作品展示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将绿植与艺术相结合,制作绿植作品,展示班级风采。
四、活动步骤1. 前期准备(1)确定活动主题,制定活动方案。
(2)邀请专家为学生讲解绿植知识。
(3)准备绿植种植材料。
2. 实施阶段(1)绿植知识讲座:邀请专家为学生讲解绿植知识。
(2)绿植种植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绿植种植。
(3)绿植养护指导:邀请专家为学生讲解绿植养护知识。
(4)绿植主题班会:召开班会,让学生分享种植绿植的体验。
(5)绿植作品展示: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制作绿植作品。
3. 总结阶段(1)评选优秀绿植作品,颁发奖品。
(2)总结活动经验,反思不足。
五、活动预期效果1. 学生对绿色植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环保意识。
2. 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得到提升。
3. 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得到培养。
4. 班级凝聚力得到增强。
六、活动总结通过本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绿植”活动,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绿色植物的知识,还亲身体验了种植的乐趣。
一、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城市绿化问题。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关爱环境、保护绿化的责任感,我校决定开展“爱绿护绿”小学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实际行动,让学生深入了解绿色植物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爱护环境的习惯。
二、活动目的1. 增强小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绿色植物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2. 培养小学生关爱环境、保护绿化的责任感,提高他们的环保实践能力。
3. 培养小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参与的精神,增强班级凝聚力。
4.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绿化环境带来的美好,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环保的热情。
三、活动时间2022年3月12日(植树节)四、活动地点学校校园及周边环境五、活动内容1. 绿化知识讲座邀请环保专家为小学生讲解绿色植物的种类、生长环境、生态功能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了解绿色植物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2. 植树造林活动组织小学生参与植树造林活动,亲手种植树木,为校园及周边环境增添绿色。
3. 绿化宣传标语设计比赛鼓励小学生发挥创意,设计富有特色的绿化宣传标语,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4. 绿化养护实践组织小学生学习绿化养护知识,亲自参与校园绿化养护工作,培养他们爱护绿化的习惯。
5. 环保知识竞赛开展环保知识竞赛,检验小学生的环保知识掌握程度,激发他们学习环保知识的兴趣。
六、活动流程1. 开幕式学校领导发表讲话,宣布活动正式开始。
2. 绿化知识讲座环保专家为小学生讲解绿色植物的相关知识。
3. 植树造林活动组织小学生分组进行植树造林,每人种植一棵树苗。
4. 绿化宣传标语设计比赛各班代表展示设计标语,评选出优秀作品。
5. 绿化养护实践小学生分组参与绿化养护工作,学习养护知识。
6. 环保知识竞赛开展环保知识竞赛,评选出获奖者。
7. 总结表彰对活动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进行表彰,总结活动成果。
八、活动预期效果1. 提高小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绿色植物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入。
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肩负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的历史使命。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然、亲近自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积极开展植物综合实践活动。
本文将从活动背景、活动内容、活动成果和活动反思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活动背景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与此同时,城市绿化、农村生态建设等方面对植物知识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让学生在了解植物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我校决定开展植物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内容1. 植物知识讲座邀请植物学专家为学生们讲解植物的基本知识,包括植物的生长环境、分类、繁殖、栽培等方面。
通过讲座,使学生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激发他们对植物的兴趣。
2. 植物种植实践组织学生们在校园内或周边地区进行植物种植实践。
实践过程中,学生们亲手挖坑、施肥、浇水、除草等,亲身感受植物生长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植物标本制作指导学生们采集校园内的植物,制作植物标本。
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们学习植物的结构、特征,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4. 植物摄影比赛鼓励学生们利用摄影器材拍摄校园内的植物,展示植物的魅力。
通过比赛,提高学生们对植物的审美能力,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5. 植物保护宣传组织学生们开展植物保护宣传活动,向全校师生宣传植物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
三、活动成果1. 学生们对植物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2. 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学会了如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
3. 植物标本制作、摄影比赛等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作热情。
4. 植物保护宣传活动增强了全校师生的环保意识,为校园生态环境的改善做出了贡献。
四、活动反思1. 活动组织方面: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们要更加注重活动的策划和实施,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2. 活动内容方面: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丰富活动内容,提高活动的吸引力。
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青少年对植物的认识和兴趣日益增加。
为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植物学知识的热爱,我们特制定本次植物课外实践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标1. 增强学生对植物多样性的认识,提高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实践和创新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植物学知识的兴趣,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 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三、活动时间2023年X月X日至X月X日四、活动地点学校植物园、公园、郊外自然教育基地等五、活动对象全校中学生六、活动内容1. 植物知识讲座- 邀请植物学家或相关专业人士进行讲座,介绍植物的基本知识、生态功能以及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 讲座内容:植物的分类、生长环境、繁殖方式、药用价值等。
2. 植物观察与采集- 组织学生分组,在指定的植物园区进行观察和采集。
- 观察内容:植物的生长状态、叶、花、果等特征。
- 采集方法:学习使用植物采集工具,如采集夹、标本夹等。
3. 植物标本制作- 教师指导学生制作植物标本,包括压制、干燥、整理等步骤。
- 制作要求:标本完整、标签清晰、保存方法得当。
4. 植物摄影比赛- 学生利用相机或手机拍摄校园内的植物,展现植物的美。
- 比赛规则:作品需为原创,不得抄袭。
5. 植物知识竞赛-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植物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植物知识的掌握程度。
- 竞赛内容:植物的基本知识、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
6. 植物种植实践-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亲手种植植物,体验植物生长过程。
- 种植内容:选择易种植、生长周期短的植物,如多肉植物、绿萝等。
7. 环保宣传活动- 学生分组设计环保宣传海报、标语等,宣传植物保护知识。
- 宣传地点:校园、社区等。
八、活动组织1. 成立活动筹备小组,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和总结。
2. 明确各小组成员的职责,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3. 与相关专家、教师、学生代表等进行沟通,确保活动内容符合实际需求。
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植物角作为学校环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美化校园环境,还能让学生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物的奇妙,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我校决定开展小学植物角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的1.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基本知识,掌握植物的生长规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的责任感。
4. 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活动内容1. 植物角的布置(1)选择合适的地点:选择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作为植物角的地点。
(2)设计植物角布局:根据植物的特点和生长需求,合理布局植物角的布局,确保植物的生长环境。
(3)购买植物:根据植物角的布局和植物的生长需求,购买适合的植物。
(4)制作植物标签:为每一种植物制作标签,标注植物名称、生长习性、繁殖方法等信息。
2. 植物角的养护(1)浇水:根据植物的生长需求,定时定量浇水。
(2)施肥:根据植物的生长阶段,适时适量施肥。
(3)修剪:定期修剪植物,保持植物的生长状态。
(4)病虫害防治: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
3. 植物角的观察与记录(1)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定期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2)记录植物的生长数据:记录植物的生长数据,如高度、叶片数量等。
(3)分析植物的生长规律:分析植物的生长规律,总结植物的生长特点。
四、活动实施1. 组织培训:邀请园艺专家为教师和学生进行植物角养护培训,讲解植物的基本知识和养护方法。
2. 实地操作: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地操作,让学生亲手参与植物角的布置、养护和观察。
3. 评比展示:定期举办植物角评比活动,展示学生的实践成果,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4. 总结经验:在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分享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植物主题活动植物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生命体之一,它们不仅给我们提供了氧气、食物和药材,还能美化环境、提供庇护和提高空气质量。
为了增加对植物的认识和培养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我们组织了一系列植物主题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对植物的兴趣,促进大家保护和关爱植物的意识。
1. 植物知识展示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特点,我们在校园内举办了植物知识展示活动。
展示区分为多个区域,分别介绍了不同类型的植物,如花草、树木和藤蔓植物等,并标注了它们的学名、习性以及生长环境。
同时,我们还设置了一个互动区域,供大家触摸和嗅闻植物,以增加对植物的感性认知。
2. 种植小游戏为了鼓励大家参与植物活动,我们设置了种植小游戏。
参与者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植物种子并在小花盆里亲手种植。
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土壤、肥料和水源,确保每个种子都能良好地生长。
参与者需要负责日常的浇水和养护,并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
通过这个游戏,大家能够深入了解植物的养殖过程,培养细心和责任感。
3. 制作植物标本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我们组织了制作植物标本的活动。
在活动中,我们向每个参与者提供了一些鲜花或野草,并提供了相应的工具和材料。
参与者需要将植物的各个部分进行剪裁和调整,并将其固定在标本纸上,最后进行标注记录。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们能够更加仔细地观察植物的结构和细节,并对植物的多样性有更深入的了解。
4. 植物拓展绘画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我们组织了植物拓展绘画活动。
参与者需要选择一种植物,将其放在纸张上,用铅笔或彩色笔绘制植物的外形,然后涂抹适当的颜色。
参与者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进行创作和装饰,并表达出对植物的独特认知。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们能够培养审美能力和观察力,同时也能够展示他们对植物的理解和创造力。
5. 植物野外考察为了加深学生们对植物的认知,我们组织了植物野外考察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带领学生们来到附近的植物园或自然保护区,观察和记录各种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校园植物行
一、活动背景
校园里有很多花草树木,这些植物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舒适惬意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每一种植物都有各自的特点,有的春天繁花似锦,有的秋天来了落叶纷飞,有的一年四季郁郁葱葱,这是因为每一种植物都有自己的分类学地位,这一地位决定了植物的外形特征。
本次学习中学生将对一些校园常见植物进行分类识别。
适逢校园科技创新展示,将学生从枯燥的高中生活拉入大自然的怀抱,对于缓解学业压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灵感将大有裨益。
高中学生对植物的主要类群和植物的主要结构,对植物的分类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开展本次活动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学以致用,关爱校园中的常见绿色植物。
二、活动目标
1. 使学生了解植物分类学的基础知识,掌握植物分类学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方法对校园常见植物、身边的药用和观赏植物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中的绿色植物的关爱意识,在活动过程中学会分工与合作。
三、活动时间
2014年9月29日
四、活动方式
1.以展板的形式介绍植物分类方法,常见药用植物,常见观赏植物。
2.以有奖问答形式让学生辨认植物、植物与名称连线,猜谜,答对者获得小奖品,全校学生均可参与。
3.以导游的形式带领学生认识校园生物园内的植物,了解特定植物的形态特征、用途。
五、活动过程组织设计
一、准备阶段
1.人员准备:
找5-6个学生进行活动当天的展板的讲解,包括植物分类方法、常用药用植物介绍、常见观赏植物介绍、现场有奖问答环节秩序的维持和奖品派发。
认识校园生物园内植物的学生主要以现场学生为主,以自愿为原则。
2、材料准备
教师自制植物分类检索表,展板内容,采集活动当天植物标本,拍摄照片。
学校负责展板的制作,大概三到四个展板
二、实施阶段
展板一:根据展板内容,介绍植物分类表,并选取校园中的植物,结合检索表示范植物分类的方法。
可让学生参与到其中自己采摘校园植物进行检索。
展板二:观赏植物介绍,主要根据图片对广州常见观赏植物进行简单介绍,可能的话可以摆几盆盆栽进行介绍。
介绍其生长环境、如何栽培、作用。
展板三:根据广州人常喝的凉茶配方为切入点,结合图片介绍常见药用植物,并让学生猜测
一些常见药物含有哪些植物成分。
展板四;植物谜语大全和花语介绍。
活动五:根据采集的标本让学生辨认植物,答对给予适当奖励。
活动六:以导游形式带领学生进行校园植物介绍。
附件:植物检索表
背景资料
一、植物分类方法介绍:
1)哈钦松系统英国学者哈钦松(J.Hutchinson)于1926年和1934年先后出版《有花植物科志》的第一册和第二册,并在1959、1973年修订第二版和第三版。
在书中发表了他的被子植物系统,主要特点是以真花学说为基础,认为两性花、木本、花各部分分离、不定数的为原始,而单性花、花部结合、有定数、草本为次生,花部螺旋排列比轮状排列原始。
把双子叶植物分为木本和草本两大支,从木兰目演化出一支木本植物,从毛茛目演化出一支草本植物,认为这两支是平行发展的,单子叶植物起源于双子叶植物的毛茛目。
这个系统在我国也有一定影响,如北京大学生物系、中科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广西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研究所的标本馆,科的排列均采用此系统,广州植物志、海南植物志、云南植物志也采用这个系统。
科的数目由原来332科增加到411科,其中双子叶植物82目,342科,单子叶植物29目,69科。
哈钦松系统认为多心皮的木兰目、毛茛目是被子植物的原始类群,但过分强调了木本和草本两个来源,认为木本植物均由木兰目演化而来,草本植物均由毛茛目演化而来,结果使得亲缘关系很近的一些科在系统位置上都相隔很远,如草本的伞形科和木本的山茱萸科、五加科;草本的唇形科和木本的马鞭草科等,这种观点亦受到现代多数分类学家所反对。
(2)恩格勒系统这是德国分类学家恩格勒(A.Engler)和勃兰特(K.PrantI)于1897年在其《植物自然分科志》巨著中所使用的系统,它是分类学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它将植物界分13门,第13门为种子植物门,再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个亚门,被子植物亚门包括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两个纲,并将双子叶植物纲分为离瓣花亚纲(古生花被亚纲)和合瓣花亚纲(后生花被亚纲)。
恩格勒系统将单子叶植物放在双子叶植物之前,将合瓣花植物归并一类,认为是进化的一群植物,将柔荑花序植物作为双子叶植物中最原始的类群,而把木兰目、毛茛目等认为是较为进化的类群,这些观点为现代
许多分类学家所不赞同。
思格勒系统几经修订,在1964年出版的《植物分科志要》第十二版中,已把双子叶植物放在单子叶植物之前。
共有62目,344科,其中双子叶植物48目,290科,单子叶植物14目,54科。
药用植物学教材被子植物分类部分采用修订的思格勒系统,但有的内容有变动。
(3)美克朗奎斯特系统国学者克郎奎斯特(A.Cronquist)1958年发表其系统,其后于1968、1981年进行了修订。
大纲如下:被子植物门包括11亚纲,83目,383科,16.5万种植物。
木兰纲(即双子叶植物):包含6亚纲,64目,318科。
即木兰亚纲、石竹亚纲、金缕梅亚纲、蔷薇亚纲、五桠果亚纲、菊亚纲。
百合纲(即单子叶植物纲):包括5亚纲,19目,65科约6万种植物。
即泽泻亚纲、槟榔亚纲、鸭跖草亚纲、姜亚纲、百合亚纲。
这个系统近年在我国有较大影响,各级分类系统的安排上较为合理,科的数目及范围较适中,有利于教学使用。
近年来高校一些植物学教科书中,被子植物的讲授多数采用该系统。
克朗奎斯特系接近于塔赫他间系统,把被子植物门(称木兰植物门)分成木兰纲和百合纲,但取消了“超目”一级分类单元,科的划分也少于塔赫他间系统。
这个系统近年在我国有较大影响,各级分类系统的安排上较为合理,科的数目及范围较适中,有利于教学使用。
近年来高校一些植物学教科书中,被子植物的讲授多数采用该系统。
(4)APG 《被子植物APG分类法》是1998年由被子植物种系发生学组(APG)出版的一种对于被子植物的现代分类法。
这种分类法和传统的依照形态分类不同,是主要依照植物的三个基因组DNA的顺序,以亲缘分支的方法分类,包括两个叶绿体和一个核糖体的基因编码。
虽然主要依据分子生物学的数据,但是也参照其他方面的理论,例如将真双子叶植物分支和其他原来分到双子叶植物纲中的种类区分,也是根据花粉形态学的理论。
在科一级的分类时,这种分类法因为将一些传统的科分为几个科,或将几个传统的科合并,引起
了很大的争议。
在目以上的分类时,这种分类法没有使用传统的分类名称:门和纲,而是使用“分支”,例如单子叶植物分支、真双子叶植物分支、蔷薇分支、菊分支等。
二、广东常见绿化植物:
木棉、紫荆、紫薇、黄蝉、荔枝、龙眼、黄皮、柑橘、芒果、细叶榕、琴丝竹、凤尾竹、杨桃、菠萝蜜,人面树、柏树、变叶木、山茶、含笑、黄椰、假槟榔、鱼尾葵、槿棕等家庭常见阴生植物:
巴西铁、绿箩、合果芋、花蝴蝶、龟背竹、绿霸王、富贵竹、发财树、金钱树、百合竹,以及桫椤、铁线蕨、波士顿蕨、鹿角蕨等蕨类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