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
- 格式:ppt
- 大小:1.65 MB
- 文档页数:28
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前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以及社会生活中我们随时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权利和义务。
然而,很多时候人们并没有认真对待这些权利和义务,导致误解和矛盾的发生。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认真对待我们的权利和义务呢?对待权利权利是指在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制度、合同等规定下,个人或集体享有的合法的行使、要求或者禁止他人不合法行为的利益和自由。
权利是对公民个人和集体解决经济、文化、社会和政治问题的武器,是保障人权自由平等的重要保障。
在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享有着各种各样的权利,如教育权利、医疗权利、住房权利、婚姻权利等等。
1.认真了解自己的权利在面对我们自己享有的权利时,我们首先要了解它们的性质和范围,以便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
通过了解自己的权利,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它们,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在必要时向有关部门寻求帮助。
2.积极维护和行使自己的权利在享有权利的同时,我们需要积极的维护和行使它们。
如果我们的权利被侵害或遭遇不公正对待,我们需要通过法律和合理的渠道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每个公民都享有进行合法斗争的权利,但斗争必须在法律框架内进行。
3.尊重他人的权利我们不仅要关注自己的权利,也需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当我们行使自己的权利时,也要遵守法律规定,不要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在生活中,尊重他人的权利也是一种文明和修养。
对待义务义务是指个人或单位在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制度、合同等规定下,应当履行的法定义务或约定义务,包括法定的和约定的义务。
在我们享有各种权利的同时,也需要承担相应的义务,这些义务往往是我们保障自己权利的前提。
如义务教育、交通安全、环保义务等。
1.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这不仅是对他人负责,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和责任感。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的义务不仅在法律和合同上有规定,还有道德和社会责任方面的义务。
2.不被义务所误导有时候我们会被某些机构和个人误导,被迫承担不属于自己的义务。
法制教案:第二课民事权利和义务第一框题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学习要求1、知道民事法律关系以及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2、了解民法的现状和前景3、了解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区别4、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积极维护合法权利,自觉履行义务5、了解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及时维权学习过程学生活动1:从道德层面,谈谈小林和他父母的做法?从法律层面,谈谈小林和他父母的做法?假如没有悬赏公告,小林是否应该索要酬金?小林(未满十周岁),失物归还后,父母代领了500元酬金,为什么?•“拾金不昧”不仅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上的一项义务。
《民法通则》第79条、92条规定,拾得人应当将遗失物归还失主,如果据为己有,就构成“不当得利”。
•失主的寻物启事,明确以特定金额作为报酬,在法律上构成“悬赏广告”,具有法律约束力,拾得人归还失主时,可以要求其履行承诺,支付报酬。
至于当事人是否接受,则是其行使权利的问题,放弃报酬也是其行使权利的一种方式。
•《民法通则》第九十二条: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
若没有悬殊公告,小林应该将拾得东西返还失主,不能索取报酬。
•《民法通则》第十二条: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小林是未成年人,无民事行为能力,其民事活动应有法定代理人(父母)代理。
学生活动2:阅读教材,概括民法相关内容一:民事法律关系就在身边1.民事法律关系的含义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民事主体依法享受权利,承担义务。
下列社会关系中,不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是()A买卖关系 B 师生关系 C 借贷关系D共有关系2.民事法律关系的现状现行的民事法律是1987年1月1日起施行的,二十多年来,我国的民事法律制度不断完善,已经制定和实施了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等一系列民事法律。
第一课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课时1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课标要求] 1.识别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
2.了解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
[素养目标] 1.科学精神:掌握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2.政治认同:认同民法在我国的作用。
3.法治意识:学民法、用民法,了解民法基本原则。
一、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1.民法与民法典(1)法律是社会生活的重要规范。
我们要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学习法律常识,增强________意识,遵守法律规则。
(2)民法调整____________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____________关系和________关系。
(3)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________”命名的法律。
2.民事法律关系(1)含义:民事法律关系就是由民法调整的________关系和________关系。
(2)要素: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①主体:包括自然人、______和非法人组织。
想一想:自然人都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吗?②客体: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______。
它因具体的________________而有所不同。
③内容:民事主体享有的____________和承担的________。
3.法治与德治: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______与________相结合。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________和________共同发挥作用,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想一想:如何理解“法安天下,德润人心”?二、解析民法基本原则1.民法规定基本原则的目的:确保各成员合理合法地行使________、履行________,调整各方之间的利益关系。
2.民法基本原则(1)内涵:民法基本原则是民事主体从事____________和司法机关审理民事案件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
(2)内容:平等、自愿、公平、________、守法和____________、绿色等基本原则。
想一想: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从法律角度来说仍属于有效行为吗?1.民法仅调整自然人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前言:转变观念,端正态度,思想是行动的指针,态度的端正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
由于学校、考试等因素的差异,在很多学校尤其是初中,政治学科是不被重视的,有些地方在中考中政治学科还实行开卷考试,于是在很多同学的眼中,政治是一门副科,可学可不学。
3但是进入高中以后,政治成了一门必修课,而且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学完相应内容,否则势必影响毕业和升学,因此,进入高中以后,同学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及时转变思想观念、端正学习态度,对政治学科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因为只有思想观念转变了、学习态度端正了,才有学好政治的可能,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制定计划,明确任务,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人区别于物的特点就在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的活动总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能制定一个合理有效的学习计划是学好思想政治的基本保证。
5如对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的什么时间看政治、看几遍、要掌握哪些内容、要解决什么问题等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目中有书,千万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尤其是要转变那种认为“政治学科只要考试之前突击看一看背一背就行了”的错误观念。
6养成习惯,掌握方法“细节决定成败”,良好的习惯往往会让人终身受益,能够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学习更是如此。
7定期总结,查漏补缺,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经说过:“温故而知新。
”这句话告诉我们,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没有总结就没有提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的内容也就越来越多,而且有很多内容会容易产生混淆。
这时及时进行总结反思、查漏补缺就显得非常必要。
因此作者整理了政治学习的课件提供大家使用学习。
2. 1 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下列社会关系中,不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是( )A.买卖关系B.师生关系C.借贷关系D.共有关系【解析】选B。
民事法律关系包括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而师生关系既没有财产关系,也不是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故选B;其他选项都属于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
新人教政治选修5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是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责任意识。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刚入社会的年轻人,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权利与义务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于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意义。
只有在平等、公平和法治的前提下,我们才能真正享有自己的权利,同时承担相应的义务。
首先,对待权利和义务要具备正确的认识。
权利是公民在法律规定下所享有的合法利益,而义务是公民基于道德和法律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互为依存的,不能片面追求权益而忽视义务的履行。
我们不能仅仅关注自己的权利,而忽略了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应尽的义务。
只有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才能保障公民的权利得到充分实现,社会才能有序、稳定发展。
其次,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需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
我们应该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爱护公共财物,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乱涂乱画。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实则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发展。
同时,我们还应该关心他人的权益,守护弱势群体的权利,不歧视、不欺负他人,以平等和公正待人。
只有每个人都能够从自身做起,树立起对权利和义务的尊重和认知,社会整体才能够更加和谐稳定。
此外,我们还应该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公民作为国家的基本组成单位,应该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关心家乡、关心国家的发展。
可以通过关注时事新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方式,实现对社会发展的参与和贡献。
在职场中,我们也应该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工作,尽职尽责,不偷懒、不推诿责任,不浪费公共资源。
只有每个公民都能够充分认识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并且主动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才能构建起一个和谐、稳定、繁荣的社会。
最后,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还需要通过法治途径来保障。
当我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应该懂得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不以暴力或非法手段来解决问题。
法律是社会秩序的保障,只有在法律的庇护下,我们的权益才能得到保护。
同时,我们也要遵守法律,不触犯法律红线,不从事违法犯罪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