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概论
- 格式:doc
- 大小:63.00 KB
- 文档页数:3
分析化学概论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熟悉分析化学概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 理解分析化学概论在化学分析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3. 培养学生的分析化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4. 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分析化学概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
(2)分析化学概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3)分析化学概论在实际应用中的典型案例。
2. 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采用讲授的方式介绍分析化学概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化学概论的应用价值。
(3)实验操作:设置相应的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其实验技能。
(4)讨论互动:设置讨论环节,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交流思路,增进互动与合作。
三、教学步骤1. 第一步:导入与概述(15分钟)(1)提出问题:什么是分析化学概论?(2)简要介绍分析化学概论的概念和发展历史。
2. 第二步:理论授课(60分钟)(1)介绍分析化学概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讲解分析化学概论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技术。
3. 第三步:案例分析(30分钟)(1)选取一到两个分析化学概论在实际应用中的典型案例。
(2)分析案例中所使用的分析方法和技术,讨论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4. 第四步:实验操作(60分钟)(1)设计一到两个与分析化学概论相关的实验。
(2)引导学生按照实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5. 第五步:讨论互动(30分钟)(1)学生针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与分析。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共同探讨解决思路。
6. 第六步:总结与评价(15分钟)(1)总结分析化学概论的基本内容和主要学习收获。
(2)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中的表现。
四、教学反馈1. 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学生的参与度、讨论质量、实验操作技能等。
2. 学习成绩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实验报告和考试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第五章分析化学概论教学目的及要求:1. 了解分析化学的任务、作用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和一般程序2. 有效数字的表示及相关运算规则。
3. 掌握精密度与准确度的关系。
4. 掌握定量分析的误差、偏差计算。
5. 会对可疑值进行取舍。
6. 了解滴定分析的各种方法。
教学重点:1. 有效数字的表示及相关运算规则。
2. 掌握精密度与准确度的关系。
3. 掌握定量分析的误差、偏差计算。
4.会对可疑值进行取舍。
教学难点:1.精密度与准确度的关系。
2.有效数字的表示及相关运算规则。
教学时数:5学时教学方法:讲授与练习相结合§5.1 分析化学概论一、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任务:是鉴定试样的可能组成和测定有关组分的含量及结构,相应地可分为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
作用:应用到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方面二、定量分析的方法1、化学分析法:包括重量分析和滴定分析2、仪器分析法:三、定量分析的一般程序1、取样2、试样的分解3、测定4、数据处理§5.2 定量分析的误差一、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1.有效数字及其位数有效数字是指实际能测量得到的数字。
一个数据中的有效数字包括所有确定的数字和最后一位不确定的数字。
举例见课本P832.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1)记录测量数值时,只保留一位可疑数字;(2)当有效数字位数确定后,其余数字应一律舍弃,舍弃办法:采取“四舍六入五留双”的规则。
(举例)(3)加减法:几个数据相加或相减时,它们的和或差的有效数字的保留,应该以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数字为准。
(举例)(4)在乘除法中,有效数字的保留。
应该以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为准。
举例见课本P85。
(5)分数和倍数的计算,分数和倍数是非测量值,为无限位数有效数字。
二、误差的产生及表示方法1.误差的产生误差是指分析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数值差。
2.误差的分类(1)系统误差(可测误差)特点:单向性,可测性系统误差可以分为下列几种:(1)方法误差(2)仪器、试剂误差(3)操作误差。
分析化学概论教学设计模板一、课程概述分析化学概论是一门介绍分析化学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分析化学的理论认识和实验技能的掌握。
本课程不仅包括对分析化学的概念进行全面介绍,还涵盖了现代分析化学的应用领域和技术进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够独立进行一定程度的实验分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分析化学的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2. 掌握分析化学的实验技能;3. 了解分析化学的应用领域和技术进展;4. 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分析化学概念和基本原理a. 分析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b. 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分类c. 分析化学的基本方法和仪器设备2. 分析化学实验技术a. 量的测定方法和技术b. 质的分析方法和技术c. 分离和纯化技术3. 分析化学的应用领域a. 环境分析b. 食品分析c. 药物分析4. 现代分析化学的技术进展a. 色谱分析技术b. 质谱分析技术c. 光谱分析技术四、教学方法和学时安排教学方法:理论授课、实验操作、案例分析、讨论研究、自主学习等。
学时安排:总学时为48学时,其中理论授课占35学时,实验操作占13学时。
五、教学评价方式1. 平时成绩:a. 出勤情况(占10%)b. 课堂参与与表现(占15%)c. 作业完成情况(占15%)2. 实验报告:a. 实验记录与数据分析(占20%)b. 结果报告与讨论(占15%)3. 期末考试:a. 理论知识应用与分析能力(占25%)b. 实验技能和仪器使用(占20%)六、教学资源为了有效开展本课程的教学,教师需要准备以下资源:1. 课程教材及参考书目a. 《分析化学导论》b. 《现代分析化学基础》c. 《分析化学实验教程》2. 实验室设备和药品a. 常用实验设备:天平、移液器、试管等b. 常用药品和试剂:标准品、溶液等3. 计算机和电子教学资源a. 计算机软件:Excel、Origin等b. 分析化学实验模拟软件七、教学过程1. 第一讲:分析化学概论a. 分析化学的定义和发展b. 分析化学的分类和基本原理2. 第二讲:分析化学方法和仪器设备a. 量的测定方法和技术b. 质的分析方法和技术c. 常用的分析化学仪器和设备介绍3. 第三讲:分析化学实验技术a. 实验室安全和实验操作规范b. 量的测定实验c. 质的分析实验4. 第四讲:分析化学的应用领域a. 环境分析实例分析b. 食品分析实例分析c. 药物分析实例分析5. 第五讲:现代分析化学的技术进展a. 色谱分析技术的原理和应用b. 质谱分析技术的原理和应用c. 光谱分析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八、教学场景设计1. 理论课程教学:通过PPT演示和示意图,讲解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六章习题
一、填空题
1.用基准碳酸钠标定盐酸溶液时,一学生未将碳酸钠干燥完全,所得结果的浓度值将要偏大。
2.分析结果的准确度高时,其精密度一般高,而精密度高的数据,其准确度不一定高。
3.在滴定分析中标定盐酸溶液,常用的基准物质有无水碳酸钠和硼砂;标定NaOH常用的基准物质有草酸和邻苯二甲酸氢钾。
二、选择题
1.单次测定的标准偏差越大,表明一组测定的什么越低?( B )
A. 准确度
B. 精密度
C. 绝对误差
D. 平均值
2.标定盐酸时,硼砂的实际质量为0.4768 g,因失去部分结晶水,只称得
0.4758 g,将使盐酸的浓度( A )
A. 偏高
B. 偏低
C. 没有影响
3.在用硼砂标定盐酸溶液时,盐酸滴定速度较快,而滴定管读数过早,导致盐酸浓度(A )
A. 偏高
B. 偏低
C. 没有影响
三、是非题
1.pH=12.02,其有效数字是一位。
(×)2.若测定值的标准偏差越小,其准确度越高。
(×)3.在各种滴定分析中,从开始到结束,必须不断地用力摇动被滴定溶液,才能使反应迅速进行。
(×)
四、问答题
H C O2H O基准物质长期保存于干燥器中,用以标定NaOH溶液
1.若将
2242
的浓度时,结果偏高还是偏低?用该NaOH溶液测定有机酸的摩尔质量时,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
H C O2H O基准物质长期保存于干燥器中,会失去结晶水,会使标
答:
2242
定的NaOH溶液的浓度偏低。
用该NaOH溶液测定有机酸的摩尔质量时,测定结果偏大。
2.用基准物Na2CO3标定HCl溶液时,下列情况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
(1)滴定速度太快,附在滴定管壁上的HCl溶液来不及流下来,就读取滴定体积。
(2)在将HCl标准溶液倒入滴定管前,没有用HCl溶液润洗滴定管。
(3)锥形瓶中的Na2CO3用蒸馏水溶解时,多加了50 mL蒸馏水。
(4)滴定管旋塞漏出HCl溶液。
答:(1)测定结果偏大
(2)测定结果偏小
(3)测定结果无影响
(4)测定结果偏小
3.下列情况引起的误差是系统误差还是随机误差?
(1)使用有缺损的砝码。
(2)称量时试样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
(3)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准。
(4)重量法测定SiO2时,试样中硅酸沉淀不完全。
(5)天平零点稍有变动。
(6)用含有杂质的基准物质来标定NaOH溶液。
答:(1)系统误差
(2)系统误差
(3)随机误差
(4)系统误差
(5)随机误差
(6)系统误差
五、计算题
1.计算下列结果:
(1)45.6782×0.0023×4500
(2)0.2000(32.56 1.34)321.12
3.0001000
⨯-⨯
⨯
(3)pH=0.05,求c(H+)。
解:(1)4.8×102
(2)0.6683
(3)1 mol/L
2.欲配制0.10mol·L-1HCl和0.10 mol·L-1NaOH溶液各2 L,问需要浓盐酸(密度1.18 g/L,质量百分数为37%)和固体NaOH 各多少?
解:需要浓盐酸20 L,固体NaOH 8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