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社会工作
- 格式:ppt
- 大小:318.50 KB
- 文档页数:39
妇女社会工作第一章妇女社会工作:1、定义:针对妇女在成长和发展中,在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家庭生活中,遭受到的群体性和个体性问题而展开的社会服务性活动,目的在于促进妇女的全面发展以及为妇女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2、对象:妇女、儿童、男性、社会3、内容:全体女性人口——“四自”教育、扫盲、技术、健康、合法权益、婚姻家庭特殊困难人口——打工妹、家暴、单亲女性、失业女工4、目标:赋义(认知观念)、赋权(环境)、赋能(内在素质)5、特点:服务对象范围最广、核心目标是创造男女平等的社会环境、服务内容往往与婚姻家庭问题相关联6、价值原则:(1)普适性原则(2)妇女社工的基本原则A、不应该把妇女问题个人化,妇女的个人问题实质上是社会问题B、承认妇女有独特的生活经验C、要依靠集体力量解决问题D、目标是建立和谐的两性关系7、实务领域:(1)、公共领域:社会主流价值观、社会政策、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教育制度、大众传媒(2)、私人领域:自我价值观、美丽牢笼、婚姻的梯度效应、家庭权力、家庭暴力8、专业和传统妇女社会工作有什么不同?9、对象为什么是妇女,而且大部分是中年妇女?第二章1、马克思妇女观的主要内容:第一、妇女被压迫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的社会现象。
第二、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
第三、参加社会劳动是妇女解放的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
第四、妇女解放时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第五、妇女在创造人类文明、推动社会发展中具有伟大的作用。
2、女性主义理论的主要流派自由主义女权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社会主义女权主义、激进的女权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权主义3、女性主义的主要论题(共同点)社会性别、父权制、女性解放4、社会性别理论内容:运用:第一、为决策层、执行层、监察层和评估层提供性别意识的训练,加强他们对性别议题的敏感度及认知度。
第二、训练决策层、执行层、监察层和评估层使用性别分析的工具,是他们意识到妇女与男性的目的诉求差异性以及相应的问题解决差异性。
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导语:关于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你知道是什么吗?以下是初级社工工作的考试内容,需要了解的小伙伴们跟着店铺一起来看看吧。
第二节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章节重要考点:一、婚姻和家庭工作1、关系调适:家庭工作的视角和原则;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亲子关系2、单亲母亲:问题、观念、服务体系二、伤害干预1、婚姻暴力:特征、干预原则、干预策略2、卖妇女:危害、综合治理干预三、流动和留守妇女工作1、流动妇女:问题现状、倡导服务、回应需求服务2、留守妇女:问题现状、干预措施四、生殖健康1、概念:见教材2、问题成因:妇女当成传宗接代的生育工具、缺乏对生殖健康权利的认识等3、干预原则:主体原则、参与原则4、干预策略:政策倡导、服务策略、检查的制度五、妇女参政1、参政形式:权力参与、民主参与2、推动参政:参与机制、立法和维护法律、政策的贯彻执行、基层推动六、就业问题1、性别问题:报酬低、缺乏必要社会保障、劳动权益受到严重损害2、干预:培训、扩大就业岗位、政策和法律、社会平等七、贫困问题1、贫困原因:结构性2、干预策略:政策支持八、维护权益1、维权内容:维护妇女合法权益2、维权途径:宣传、调查研究、提供服务、监督、倡导、督促健全机制九、推进性别平等的工作1、马克思主义:5项内容2、男女平等国策:男女两性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平等3、社会性别含义:社会性别是由后天社会建构而成4、社会性别分析决策主流化:将性别分析纳入社会决策过程5、如何推动:详见教材章节精华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在一次妇女互助小组中,张华抱怨婆婆与丈夫、儿子太过亲近,把自己当外人,委屈得哭个不停。
社会工作者于燕对她实施个案会谈,进行辅导。
以下于燕在调节婆媳关系时( )的做法是可取的。
A.指责张华不大度,奶奶疼孙子做母亲的应该高兴B.指责婆婆不懂教育,应该让儿媳教育孩子C.指责丈夫不照顾妻子的感受D.帮助婆婆认识与儿子和孙子之间的.关系、角色、权力的边界答案:D2.单亲母亲家庭是因为丧偶或者离异以及其他一些原因而导致母亲和孩子一起组成的家庭。
妇女社会工作第四章妇女社会工作女性“四自”:自尊、自信、自立、自强。
妇女“四期”:月经期、怀孕期、产褥期、哺乳期。
妇女的需要:生殖健康的需要、权益和发展得到保障的需要、性别公正的政策制度和社会环境的需要。
妇女社会工作:针对妇女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回应妇女的需要,解决妇女面临的问题而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工作实务领域。
中国最大的妇女组织:全国各级妇联。
社会性别视角是女性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中国内地社会性别视角的提出,源于北京召开的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代表大会。
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特点:一,关注妇女的多样性;二,关注妇女的声音和经验;三,理解和接纳妇女的现实处境;四,“个人的即政治的”;五,注重本土妇女工作经验的总结和提炼。
妇女社会工作的目标:直接目标、间接目标、最终目标。
直接目标:一,缓解压力和宣泄情绪;二,重塑自信,提升对自我的认识;三,解决妇女的困难和需要。
间接目标:一,协助妇女重新界定妇女问题,认识“个人的即政治的”;二,提升意识,促进自省、自信和自我认同;三,建立妇女支持小组。
最终目标:一,重新建构权利关系;二,建立妇女网络间的连接;三,倡导和建立全社会的性别公正和公平的意识和制度。
妇女社会工作原则:一,承认妇女及工作的视角的多样性;二,尊重其作为独立的个体;三理解接纳其现实处境及生存选择;四,认识其本身的资源;五,发展的主体;六,增加资源和选择的多样性;七,将个体与群体联结起来,促进其互助;八,关系平等。
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围绕三方面:解决妇女面临的实际困难;维护妇女权益和关注妇女的发展;倡导和促进性别平等和公正的机制建设。
妇女的婚姻家庭问题: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亲子关系及教育等方面的问题。
单亲母亲家庭:因为丧偶或者离异及其他一些原因而导致的只有母亲和孩子一起组成的家庭。
问题:亲子关系和孩子教育,单亲母亲的贫困公、就业困难、再婚困难,社会对单亲母亲的歧视和偏见,及缺乏针对性的社会保障。
性别视角的家庭工作原则:一,尊重和接纳现实中家庭婚姻的多样性;二,重新调整家庭权利,避免冲突;三,工作和家庭生活的协调与平衡;四,父母职责同样重要;五,社多为家庭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服务,减轻家庭负担。
妇女社会工作复习课程考核•考勤:10%•作业:20%•卷面:70%•简答题:30分。
(5题)•案例题:40分。
(2题)•第一章妇女社工概述1、妇女社会工作的定义•妇女社会工作指针对妇女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在参与政治、经济、文化和家庭中遭遇到的群体性或个体性问题而开展的社会服务性工作。
2、传统妇女工作和专业妇女社会工作有何不同?•区别一:•传统妇女工作的视角:牺牲妇女的利益成全家庭•专业妇女社会工作的视角:主张妇女的权利和发展•区别二:•传统妇女工作者的角色:服务对象的代言人、娘家人•专业妇女社会工作者的角色:第三方•区别三:•传统妇女工作方法:行政方法•专业妇女社会工作方法:个案、小组、社区活动等3、妇女社工基本价值•1、尊重妇女作为独立的个体。
•2、接受妇女带来的问题而不是责怪受助者。
•3、妇女自身是一个资源,有能力处理自己的问题。
•4、增加妇女的资源。
•5、促进妇女之间的互助,特别是面对类似处境的妇女。
•6、工作员与受助者之间关系平等。
•第二章妇女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1、三个理论女性主义:以消除性别歧视、争取男女平等为目标的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
性别理论:生理性别、社会性别。
社会支持:以个体为中心的各种社会联系对个体所提供的稳定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
2、思考:•女性社会支持的构成包括哪些内容?•第三章妇女生命历程妇女生命历程•女婴幼儿期、女童期、青年妇女、中年妇女和老年妇女。
•第四章妇女工作手法1、妇女个案工作的介入模式:•协助女性案主认识困境和问题•从优势视角协助女性案主寻找资源•构建妇女社会支持网络2、妇女小组工作的类型:•1、发展性小组:进城务工成长小组,关爱女童小组•2、支持性小组:受虐、单亲、下岗、弱智儿童家长•3、预防性小组:准父母小组、社交小组•4、教育型小组:亲子沟通、管教子女、教养婴儿•5、治疗性小组:受虐、行为问题矫治•6、任务性小组:庆三八文体小组3、思考题:•假设社区中的某个家庭发生了家暴事件,如丈夫殴打妻子,此时怎样建立社区妇女的紧急支援网络并如何使用?•第五章打工妹服务1、打工妹群体中存在的问题。
第1篇一、引言妇女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通过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帮助妇女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提升妇女的社会地位和生活质量。
实践教学是社会工作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
本文将结合某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妇女社会工作实践教学,对实践过程、实践成果及实践反思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实践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妇女地位逐渐提高,但妇女在家庭、社会、政治等领域仍面临诸多挑战。
妇女社会工作作为解决妇女问题的重要途径,受到了广泛关注。
某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开展了妇女社会工作实践教学。
三、实践内容1. 实践单位选择本次实践教学选择了一家具有丰富妇女社会工作经验的机构——某妇女儿童福利中心。
该中心专注于为妇女儿童提供法律援助、心理辅导、教育培训等服务。
2. 实践时间本次实践教学为期一个月,学生每周在实践单位工作4天,共计20天。
3. 实践内容(1)了解妇女社会工作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参加培训课程,使学生掌握妇女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参与实际工作:在实践单位的指导下,学生参与接待妇女咨询、开展个案工作、参与小组活动、参与社区活动等。
(3)撰写实践报告: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定期撰写实践报告,总结实践经验,提高写作能力。
四、实践成果1. 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本次实践教学,学生掌握了妇女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了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的能力。
2. 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亲身感受到了妇女面临的困境,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激发了他们为妇女权益奋斗的决心。
3. 促进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需要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工作任务,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在与妇女、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不同群体交往的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自己的沟通能力,为今后从事社会工作打下了基础。
第一章妇女社会工作概述第一节妇女社会工作的缘起(一)社会工作的兴起及其社会功能(二)妇女自身的觉醒(三)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第二节妇女社会工作的内容一、定义针对妇女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在参与政治、经济、文化和家庭生活中遭遇到的群体性和个体性问题而开展的社会服务性工作。
二、妇女社会工作的研究对象(一)妇女(二)家庭、儿童(三)男性(四)社会三、妇女社会工作的实务领域(一)公共领域1.社会主流价值观2.社会政策3.政治制度4.经济制度5.教育制度6.大众传媒(二)私人领域1.自我价值观2.美丽牢笼3.婚姻的梯度效应4.家庭权利5.家庭暴力四、妇女社会工作的服务目标(一)普适性的目标:治疗、预防、发展(二)妇女社会工作的目标:赋义、赋权(三)妇女社会工作具体服务过程中目标(P14八大目标)第三节妇女社会工作的价值原则一、妇女社会工作价值:社会工作的普适价值观二、妇女社会工作的原则:普适性原则和实务性原则(P18-21)第四节妇女社会工作的内容一、针对全体妇女人口的妇女社会工作内容(一)四自精神教育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二)巾帼扫盲活动希望工程、春雷计划(三)技能教育培训农村妇女科技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城镇女职工岗位培训和下岗失业妇女职业培训。
(四)健康保健、优生优育服务(五)婚姻家庭咨询服务(六)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二、针对特殊困难妇女人口的妇女社会工作内容(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供的服务)(一)为失业女工服务(架职业之桥、铺创业之路)(二)位单亲母亲提供服务(有爱从此不孤单)(三)为家庭暴力中被虐待妇女提供服务(擦干你的泪)(四)为进城打工妹提供服务(打工妹之家)第二章妇女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女性主义理论社会性别理论社会支持理论第一节女性主义理论一、女性主义的概念(回顾)所谓女性主义,是以消除性别歧视、争取男女平等为目标的思想宗旨的运动和社会运动。
二、女性主义的不同流派(一)自由主义的女性主义是英美发展最早的女性主义,也是目前仍最具影响力的一种妇女运动流派。
妇女社会工作反思妇女社会工作的反思是对妇女参与社会工作的经验和实践进行深入思考和评估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妇女社会工作反思方向:1.性别平等意识:反思妇女社会工作中是否充分体现了性别平等的理念。
是否有意识地打破性别刻板印象,为妇女提供平等的机会和资源,以及在工作环境中是否存在歧视或不平等的现象。
2.社会结构的考量:考虑社会结构对妇女的影响,尤其是文化、经济和政治层面。
妇女社会工作是否能够有效地应对社会结构中的性别差异,促进妇女在各个领域的平等参与。
3.妇女需求的关注:反思社会工作是否充分了解并关注妇女的需求,包括在家庭、职场和社会中所面临的挑战。
是否有科学的方法来收集和分析妇女的需求,以便提供更有效的支持。
4.文化敏感性:反思妇女社会工作是否考虑到不同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和社会习惯对妇女的影响。
是否有文化敏感性的方法来进行工作,以确保服务的有效性和尊重妇女的文化身份。
5.家庭与事业的平衡:考虑到妇女在家庭和事业之间的平衡问题。
社会工作是否提供了支持措施,使妇女更容易实现职业发展,并在家庭中拥有更多的选择权。
6.参与决策的机会:反思妇女在社会工作决策过程中的参与程度。
是否存在妇女在领导层和决策层中的机会,以及如何促进妇女更多地参与到决策和规划中。
7.政策和法规:反思相关政策和法规对妇女的影响。
是否需要倡导或改进一些政策,以更好地保护妇女的权益和利益。
8.教育和培训:考虑是否提供了妇女在社会工作领域发展所需的教育和培训机会。
是否有措施来强调和提高妇女在相关领域的专业技能。
这些反思可以帮助社会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回应妇女在社会中的需求,促进性别平等的进程,并提高妇女在各个领域的参与和发展机会。
第二节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是解决妇女面临的实际困难,维护妇女权益和关注妇女发展,倡导和促进性别平等和公正的机制建设。
三者间相辅相成,彼此促进,密不可分。
考试中,本节直接考到的概率一般,主要是了解一些基本概念,也就是社会工作者能为妇女群体做什么。
知识点一、妇女的婚姻和家庭工作(一)婚姻和家庭关系调适1.家庭工作的视角和原则性别视角的家庭工作原则包括:(1)尊重和接纳现实中家庭形式和婚姻形式的多样性。
(2)重新调整家庭权力,避免家庭暴力、冲突与资源分配不均。
(3)工作和家庭生活的协调与平衡。
(4)父亲的职责和母亲的职责同样重要,都需要训练,都要开展家庭教育。
(5)社会应该为家庭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服务,减轻家庭的负担。
2.夫妻关系的调适3.婆媳关系的调适4.亲子关系5.家庭教育2021年10月23日颁布的、2022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第一次将家务事变成了国事。
家庭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要求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习题演练马先生和陈女士育有一子,陈女士全职照顾家庭。
随着孩子学业辅导难度增加,陈女士越来越力不从心,加之孩子进入青春期,陈女士缺乏与孩子沟通的技巧,母子俩经常吵架。
陈女士为此向社会工作者孙姐求助。
孙姐的下列做法中,体现性别视角家庭工作原则的是( )。
A.增进马先生与孩子的沟通互动B.教授陈女士与孩子的沟通技巧C.鼓励陈女士外出减少亲子冲突D.建议改由马先生负责教育孩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性别视角的家庭工作原则。
包括:(1)尊重和接纳现实中家庭形式和婚姻形式的多样性。
(2)重新调整【解析】家庭权力,避免家庭暴力、冲突与资源分配不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