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高考】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习题:必修1 第1单元 第2讲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和无机化合物
- 格式:doc
- 大小:319.50 KB
- 文档页数:6
基础课时案4核酸、糖类和脂质题组一 全国课标卷高考集锦1.(2014·课标Ⅱ,5)关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核中发生的转录过程有RNA 聚合酶的参 与B .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发生DNA 的复制C .双链DNA 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核糖是通过氢键连接的D .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可观察DNA 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解析 转录是在RNA 聚合酶的催化作用下,以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 的过程,A 正确;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含有的少量DNA 控制着细胞质遗传,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进行DNA 的复制,B 正确;双链DNA 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脱氧核糖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C 错误;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 和RNA 的亲和力不同,并呈现不同的颜色反应,故可以用于观察DNA 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D 正确。
答案 C2.(2011·课标卷,6)下表中根据实验目的,所选用的试剂与预期的实验结果正确的是( )解析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色,一般所用的染料为醋酸洋红或者龙胆紫,A项正确;脂肪用苏丹Ⅲ鉴定呈橘黄色,与苏丹Ⅳ反应呈红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显色反应呈紫色,B项错误;葡萄糖属于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C项错误;DNA与甲基绿发生显色反应呈绿色,RNA与吡罗红发生显色反应呈红色,D项错误。
答案 A题组二其他各省市高考选萃3.(2014·海南单科,2)下列有关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脂质中的磷脂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B.维生素D和性激素不属于固醇类物质C.脂肪比相同质量的多糖彻底氧化产能少D.脂质在核糖体、内质网及高尔基体上合成解析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A正确;维生素D和性激素属于固醇类,B错误;相同质量的脂肪中因含有较大比例的H,故彻底氧化后比糖类产能多,C错误;脂质在内质网上合成,D错误。
基础课时案3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1.(2013·广东卷)有关糖的叙述,正确的是()A.葡萄糖在线粒体中合成B.葡萄糖遇碘变为蓝色C.纤维素由葡萄糖组成D.胰岛素促进糖原分解解析植物体内葡萄糖在叶绿体中合成,A项错误;淀粉溶液遇碘变蓝,B项错误;纤维素是属于多糖,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C项正确;胰岛素促进糖原合成,D项错误。
答案 C2.(2012·海南单科)关于生物体内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分子量最大的氨基酸是甘氨酸B.有些氨基酸不能在人体细胞中合成C.氨基酸分子之间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D.不同氨基酸之间的差异是由R基引起的解析甘氨酸的分子量是75,不是分子量最大的氨基酸,而是最小的。
由于缺乏中间产物,有8种氨基酸不能在人体细胞中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称为必需氨基酸。
氨基酸分子之间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
R基的特异性决定氨基酸的特异性。
答案 A3.(2012·上海单科,6)生物体中的某种肽酶可水解肽链末端的肽键,导致() A.蛋白质分解为多肽链B.多肽链分解为若干短肽C.多肽链分解为氨基酸D.氨基酸分解为氨基和碳链化合物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某种肽酶使末端的肽键水解,可得到一个氨基酸和一条肽链,这时多肽链又出现新的末端肽键,继续水解,直到把多肽全部水解为氨基酸。
答案 C4.(2012·海南单科,2)关于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些蛋白质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B.酶在催化反应前后,其分子结构不变C.食盐作用下析出的蛋白质发生了变性D.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解析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是DNA和蛋白质,A项正确;作为催化剂的酶在反应前后不发生变化,B项正确;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盐溶液,可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从溶液中析出,这种现象叫作盐析,蛋白质遇高温、重金属等变性,盐析出的蛋白质没有变性,C项错误;蛋白质分子中含有肽键,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D项正确。
基础课时案2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题组一全国课标卷高考集锦1.(2013·课标Ⅰ,29)某油料植物的种子中脂肪含量为种子干重的70%。
为探究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及脂肪含量的变化,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萌发种子(含幼苗)的脂肪含量和干重。
结果表明:脂肪含量逐渐减少,到第11d时减少了90%,干重变化(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观察胚乳中的脂肪,常用________染液对种子胚乳切片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________色的脂肪颗粒。
(2)实验过程中,导致萌发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________(填“C”、“N”或“O”)。
(3)实验第11d后,如果要使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重增加,必须提供的条件是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欲观察胚乳中的脂肪,可将种子中的胚乳切片,用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进行染色,放在显微镜下即可观察到橘黄(或红)色的脂肪颗粒。
(2)由题干可知,某油料植物的种子中脂肪占干重的70%。
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脂肪含量逐渐减少,而前一段时间干重却逐渐增加,最可能的原因是脂肪转化为糖类。
由于脂肪与糖类相比,其碳、氢比例高,当脂肪转化为糖类时,氧元素增加。
(3)实验第11d时,脂肪减少了90%,种子干重的增加不再来源于脂肪的转化,而来源于光合作用。
由于种子处于黑暗环境,并且提供的是蒸馏水,因而欲完成光合作用必须提供的条件是光照和所需的矿质元素离子。
答案(1)苏丹Ⅲ(苏丹Ⅳ)橘黄(红)(2)O(3)光照所需的矿质元素离子题组二其他各省市高考选萃2.(2014·海南单科,5)下列关于植物体内水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体内的水分参与营养物质的运输B.水是构成叶肉细胞的重要化合物之一C.自由水可作为细胞内化学反应的反应物D.同种植物萌发种子的含水量与休眠种子的相同解析植物体内的水分参与营养物质的运输,A正确;水是构成叶肉细胞的重要化合物,B正确;自由水可以参与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等过程中的化学反应,C正确;萌发种子充分吸水,代谢旺盛,因此,同种植物萌发种子的含水量大于休眠种子,D错误。
第1讲走近细胞A 组2014— 2015 年模拟·基础题组时间 :20 分钟分值:40分一、选择题 ( 每题 6 分, 共 24 分)1.(2015河北唐山一中期中,1) 下列关于细胞这一最基本生命系统共性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A.都有磷脂和蛋白质构成的细胞膜B.都有膜包被的功能专一的细胞器C.都以核糖体作为蛋白质合成场所D.都在 DNA分子中储存遗传信息2.(2015浙江温州十校期初联考,5) 颤藻是一种蓝细菌。
下列关于颤藻的说法, 正确的是()A.线粒体是颤藻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B.颤藻在分裂过程中出现基因重组C.核糖体是颤藻细胞内蛋白质的“装配机器” , 由蛋白质和 mRNA组成D.颤藻的遗传物质是 DNA,细胞中也有 RNA的存在3.(2015江西师大附中二次月考,2) 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叙述, 正确的有 ()A. 标本染色较深, 观察时可选用凹面反光镜和调大光圈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物像的面积或体积的放大倍数C.若要换用高倍物镜观察, 需先升镜筒 , 以免镜头破坏玻片标本D.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若在视野中看到细胞质顺时针流动, 则实际上细胞质是逆时针流动4.(2014安徽六校素质测试,1) 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原核生物都是单细胞生物, 真核生物都是多细胞生物B. 真核细胞分裂方式都是有丝分裂, 原核细胞分裂方式都是无丝分裂C.真核细胞都进行有氧呼吸, 原核细胞都进行无氧呼吸D.真核细胞的核基因先转录后翻译, 原核细胞的基因可边转录边翻译二、非选择题 ( 共 16 分 )5.(2014 江西上饶中学月考 ,26)(16 分 )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 而自然界中生物种类繁多 , 就所学生物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下列生物中 , 与引起“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的“新型布尼亚病毒”病原体有明显区别的是。
①大肠杆菌②发菜③蓝藻④酵母菌⑤霉菌⑥HIV⑦水绵⑧SARS病原体⑨细菌布尼亚病毒模式图(2)研究人员对分别取自 3 种不同生物的部分细胞 ( 甲、乙、丙 ) 进行分析、观察和实验 , 获得的结果如表 ( 表中“√”表示“有” , “ ? ”表示“无”)核膜光合作用 ( 能核糖体细胞壁否 )甲√√√√乙√?√?丙?√√√①甲、乙、丙 3 种细胞最可能取自哪类生物?甲:,乙:,丙:。
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讲一、选择题1.(2014·山东济南一模)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所以人体不存在微量元素缺乏症B.每种大量元素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的含量都是相同的C.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D.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在细胞鲜重中含量总是最多的答案 C解析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却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人体会出现微量元素缺乏症;每种元素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的含量是不同的;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生物体内的C元素是最基本的元素,但在细胞鲜重中,O的含量是最多的。
2.在下列生物体的组成元素中,分别是最基本的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是()A.O和Zn B.C和FeC.O和K D.C和Ca答案 B解析C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的元素,Fe、Zn属于微量元素,而K、Ca则属于大量元素。
3.科学家在利用无土栽培法培养一些名贵花卉时,培养液中添加了多种必需化学元素。
其配方如下:A.Ca2+B.SO2-4C.Zn2+D.H2PO-4答案 C解析根据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含量不同,分成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大量元素包括C、H、O、N、P、S、K、Ca、Mg等;微量元素包括Fe、Mn、Cu、Zn、B、Mo等。
植物体内含有的大量元素,如Ca、S、P分别来源于培养液中的Ca2+、SO2-4、H2PO-4,因此花卉对这些离子的吸收量较多。
而Zn属于微量元素,因此花卉对Zn2+的吸收量较少。
4.人体红细胞呈圆饼状,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下面是将人体红细胞分别放在三种不同的液态环境中一段时间内的变化示意图,请分析该图说明的问题是()A.水分容易进出细胞B.无机盐离子容易进出细胞C.红细胞有运输氧气的功能D.水分和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重要作用答案 D解析据图可看出,盐水浓度的大小能够改变红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因此说明水分和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重要作用。
5.(2015·湖北武汉二模)下图是一种叶绿素分子和血红蛋白分子的部分结构简图,以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植物体缺镁会影响光合作用B.人缺铁会导致贫血C.Fe和Mg属于大量元素D.人的血液中含有血红蛋白,植物的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答案 C解析分析图示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左图说明Fe是构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元素,人缺铁会导致贫血;右图说明Mg是构成叶绿素分子的关键元素,植物体缺镁,叶绿素合成受阻,会影响光合作用;Fe属于微量元素。
6.(2014·北京海淀质检)下图1表示甲、乙两种无机盐离子处于不同浓度时与作物产量的关系;图2表示钙对某种植物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的关系。
下列的相关描述错误的是()A.据图1可知,乙的浓度为b时,对提高作物的产量最有利B.据图1可知,乙的浓度为d时,虽然对提高产量有利,但会造成肥料的浪费C .据图2可知,适宜浓度的钙有利于花粉管的生长D .据图2可知,钙对花粉管生长速率的影响随浓度变化而变化 答案 A解析 分析图1信息可知,乙的浓度为c 时,相比较浓度为b 时,对提高作物的产量更有利。
7.(2015·河南郑州一模)下列有关无机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菠菜中铁的含量较高,所以缺铁性贫血患者应该多吃些菠菜 B .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植物细胞部分的分裂和生长,使枝叶长得繁茂C .用含有少量钙的生理盐水灌注,蛙心脏可持续跳动数小时,否则,蛙心脏则不能维持收缩,说明钙盐为蛙心脏持续跳动提供能量D .玉米与人体相比,人体内钙的含量较高,其主要原因是人体骨骼、牙齿的重要成分是钙盐 答案 C解析 从C 项的信息可以看出钙盐有维持心脏跳动的功能,而心脏跳动是一种生命活动,这种生命活动与钙有关,说明钙盐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但钙盐不能提供能量。
8.(2014·苏北四市调研)下列叙述中最符合自由水生理功能的是( ) A .作为溶剂,只能使无机盐成为离子状态 B .溶解、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C .与细胞内其他化合物结合D .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答案 B解析 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很多种化学物质溶解在这部分水中,并不是只能使无机盐成为离子状态。
结合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结合,成为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9.在生物实验中,可以根据与某些化学试剂所产生的颜色反应,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的存在。
在下列实验列表中,正确的是( )答案 C解析 还原糖+斐林试剂――→水浴加热2 min 砖红色;淀粉+碘液→蓝色;脂肪+苏丹Ⅲ染液→橘黄色;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10.(2015·黄冈中学质检) 下列过程中涉及肽键数量变化的是( ) A .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复制 B .用纤维素酶处理植物细胞C.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D.蛋清中加入NaCl使蛋白质析出答案 A解析纤维素酶处理植物细胞、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以及蛋清中加入NaCl使蛋白质析出中肽键数量并没有变化。
11.下图是生物体内四种有机物的组成与功能关系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玉米种子细胞中,物质A和E分别代表葡萄糖和纤维素B.相同质量的E和F彻底氧化分解,释放能量较多的是FC.物质C约有20种,在人体细胞中均可合成D.不同的H在结构上的区别主要是D的连接方式不同答案 B解析纤维素的主要作用是组成细胞壁,一般不供能,所以不属于主要的能源物质,物质E应表示淀粉;人体细胞内不能合成必需氨基酸;H的多样性主要与D的排列顺序有关。
12.在患急性肠炎时,要及时注射生理盐水;不慎受伤后,要用0.9%的盐水清洁伤口;在高温作业时,要喝淡盐水。
以下各项中属于以上三种做法的主要原因依次是()①消毒②维持水分代谢平衡③维持无机盐代谢的平衡④降温⑤是细胞的等渗溶液并有清洁作用A.①②④B.③②⑤C.②⑤③D.②③④答案 C解析肠炎病人肠道吸收功能下降,不及时补充水分会造成脱水,所以给肠炎病人注射生理盐水的目的是维持水分代谢平衡。
受外伤利用0.9%生理盐水清洗伤口是因为0.9%的生理盐水是细胞的等渗溶液,且具有清洁作用,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高温作用要喝淡盐水是为了补充因高温出汗过多而丢失的盐分。
二、非选择题13.根据细胞中无机盐的功能,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下图所示是构成细胞的某些化合物的元素组成情况,并且C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
请推测A、B、C最可能表示的物质及其所能表现的生理功能。
A:________;生理功能为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生理功能为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生理功能为__________________。
(2)Mg、Fe、P分别参与物质A、B、C的组成,这一事实表明无机盐是细胞中________的重要组成成分。
答案(1)A:叶绿素光能的吸收、传递、转换B:血红蛋白构成动物红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或主要运输氧气,也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C:DNA生物的遗传物质(2)某些复杂化合物解析(1)从图中可知A、B、C三种物质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而Mg、Fe、P分别是它们的特征元素,因此A、B、C分别表示叶绿素、血红蛋白、DNA。
(2)Mg、Fe、P参与叶绿素、血红蛋白、DNA的组成,表明细胞中的无机盐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14.(2015·烟台一模)农民在储存玉米种子前,需将刚收获的玉米种子晒干后,才收进粮仓存放。
如果暴晒的时间不够长,在粮仓中堆存时玉米会产热导致霉烂。
根据科学研究,玉米的产热量与种子消耗氧气量成正比。
播种玉米时,农民又将玉米种子放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种子产热速度也越来越快,种子逐渐变“甜”了,几天后,种子开始发芽,这时玉米种子内的含水量达到峰值。
请根据以上事实及所学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1)农民晒种时玉米种子失去的主要是以________的形式存在于细胞中的水。
当把种子晒干后放在试管中加热烘烤,直至碳化,此时失去的水分主要是________。
(2)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玉米种子变甜了,这种甜味物质是________,可用________试剂进行鉴定,它是由种子中的________(物质)水解后生成的。
(3)通过上述事实可以看出,细胞的代谢强弱与细胞的________有密切联系。
(4)在种子从浸水萌发到长出第一片真叶这段时间,种子内有机物的变化为________,而在这段时间内种子的鲜重却在________。
答案(1)自由水结合水(2)麦芽糖、葡萄糖斐林淀粉(3)自由水/结合水的值(4)逐渐下降逐渐增加解析(1)在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有两种:自由水和结合水。
自由水容易失去;结合水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失去。
(2)种子在浸泡过程中,细胞内的淀粉水解为麦芽糖和葡萄糖,具有甜味;麦芽糖和葡萄糖是还原糖,能和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3)玉米种子晒干后,代谢速率降低,是因为自由水减少,自由水/结合水的值降低;种子萌发时自由水含量增加,自由水/结合水的值增大,代谢旺盛。
(4)种子从浸水萌发到长出第一片真叶这段时间,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不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有机物的总量减少,但此时由于种子不断吸水,使鲜重不断增加。
15.(2014·西宁质检)细菌具有细胞壁,为探究其化学成分,某课题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已知糖类加硫酸水解后用碱中和,再加斐林试剂,加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作用,生成紫色物质。
二者单独检验时互不干扰。
)(1)将细菌细胞粉碎后,用高速离心机分离得到细菌细胞壁。
(2)将细菌细胞壁分成两等份,编号为A、B。
(3)取A加硫酸水解后用碱中和,再加斐林试剂并加热;取B加双缩脲试剂,摇匀。
(4)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现象及结果分析:现象①:A 出现砖红色沉淀,B 出现紫色;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②:A________,B________;结论:细菌细胞壁中含有糖类而不含蛋白质。
现象③:A 不出现砖红色沉淀,B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④:A 不出现砖红色沉淀,B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细菌细胞壁中含有糖类和蛋白质 ②出现砖红色沉淀 不出现紫色 ③出现紫色 细菌细胞壁中含蛋白质,不含糖类 ④不出现紫色 细菌细胞壁中不含糖类和蛋白质解析 细菌细胞壁的成分鉴定是依据各种有机物的颜色反应进行的:糖类+斐林试剂――→水浴加热砖红色Cu 2O 沉淀;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络合物。